主题位置 异域之旅 / 北京 / 小驴在野 / 远方的家 » 城市 » 北京 » 精华和推荐 »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全文完,感谢关注) 862
旧帖 2014-03-17 16:52:07
Post #101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斋普尔)
 
JadePan 离线 JadePan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斋普尔)

 "虽然在印度,两个男人之间牵手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仅是彰显兄弟情谊,而与同性恋毫无关系,不过我还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过,我特么竟然也会被印度男人牵手。
    黄昏之前,红粉城畔,执子之手......
    ——惭愧,我肯定是脸红了。"

哈哈哈哈!楼主太 搞笑了!立马想起了宝莱坞里兄弟情深的桥段哈哈哈哈!

 
旧帖 2014-03-17 23:08:25
Post #102
九、看不到的老虎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九、看不到的老虎
 
    离开了斋普尔,我们本应北上德里,完成“金三角”的行程,不过由于我们在印度这一路上的主题都是走城市看古迹,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印度的自然风光,故此我预定了从斋普尔前往Sawai Madhopur小镇的火车票,要先去那里过个周末。
    Sawai Madhopur附近吸引我的目的地,是伦腾博尔国家公园,而这座国家公园最吸引我的,是公园中有数十只野生老虎,运气好的话,我们能坐在越野车上目击老虎从近在咫尺的地方慢悠悠地走过。
    听说我们要去伦腾博尔,斋普尔的包车司机Rafik先给我打起了预防针,他也经常送客人去国家公园参加游猎之旅,在一共十二批客人中只有两人看到了老虎——好吧,就算看不到老虎,看看其他野生动物对阿朵来说也好过整天看城堡皇宫。
 
    Sawai Madhopur又是个特别脏乱的小镇,满街飞尘扬沙,垃圾都快把河道堵死了,我们住的客栈外总有几头小猪在垃圾堆里拱来拱去,好在我们对这种典型的印度环境已经基本免疫了。
    到达之前我与客栈老板通过电话,请他在火车站提供接站服务,于是待我们一到,便有一辆拉风的敞篷越野车来接,好不威风。
    客栈老板个子不高,一望可知是个精明人。他是个笑面虎,不笑不说话,对我们招呼得格外热情,一口一个爽快的“Yes Sir!”,全然是英式管家服务的范儿。不过我分明从他表情中看出,他满脸的轻松愉快并不那么由衷,在已经固化的微笑面具底下,恐怕会藏着一颗精于计算的心。
    第二天,我们准备参加分别进入伦腾博尔城堡的旅行和伦腾博尔国家公园的Safari之旅,笑面虎给我们的报价是城堡之旅400卢比一人,丛林Safari的巴士座位价格是1150卢比一人。我问他看到老虎的概率有多大,他说这个季节的话一半一半吧,要是夏天能达到80%。他这话我虽说不敢全信,不过多少还是让我心存了一点侥幸。
 
    小镇上只有一条主街,因为外国游客稀少,街上的小贩都不怎么粘人,在街上想要拍照也很容易,居民基本都不会拒绝这个要求。这里的骆驼开始多了起来,常能见到这高大的动物拉着车经过,阿朵好奇地盯着一只相貌丑陋的骆驼岔开后腿撒尿,小瀑布般的尿液倾泻了足有五分钟才停,把阿朵看得连声赞叹。
    商业气氛不浓也有它的坏处,那就是吃饭的地点没有太多选择,我们只能在客栈里用餐,从早到晚还是靠炒饭和炒面填饱肚子,至于咖喱糊糊,我们已经彻底敬而远之了。在客栈餐厅里的一顿晚餐吃得我们愁眉苦脸,可旁桌一位印度大叔却不停地用右手把糊糊与餐盘里的米饭捏到一起,吃得风卷残云异常开心。我很是奇怪,这些无论用很么食材烧制味道都差不多的本地餐食,印度人怎么就吃不厌呢?他们对咖喱的热爱简直有点匪夷所思:在印度能买到的小吃,比如花生、薯片什么的,外面都带着一层咖喱粉末,麦当劳的汉堡顺应本地特色也有咖喱口味的选择,连可口可乐公司推出的印度特供汽水Thumb Up都在可乐的原味中掺入了咖喱口味。

(街头理发店,处在一个狭小的半敞开的铁皮房子里)
 
(我喜欢这些轮胎组成的背景,正要给一个小孩子拍照,那孩子被照片上的这个男人一把拉走了,他自己站到了我的镜头前,让我为他拍照)

(印度人民小开挂)

    在这个小镇上,我为买到几天后从德里到阿姆利则的火车票很是伤了一番脑筋。通过网络查询,我们发现原来看好的一班夕发朝至的火车已经没有可确认的车票了,Waiting List上都排到了第11号。
印度的火车票状态主要分为三种:已经确认出票的,票面上会打出你所预定的车厢号、座位号;标志为RAC(Reservation Against Cancellation)的,代表你可以登上火车,但你拿到的是不完全的铺位或座位,需要与他人分享同一个位置;标志为WL(Waiting List)的,是暂时还没有上车的资格,要等待有人退票才按次序从WL1号开始分配座位。
    我们此前也曾经购买过状态为RAC和Waiting List的车票,当时还没太弄清楚这两种状态的具体区分,就知道如果票上没有打印着座位号,应该在发车前找车站的工作人员询问自己的座位。不过我们还从来都没有因此而耽误过行程,所以在我看来,一张在四天之后发车,WL排到了11号的车票,是十拿九稳能让我们按照原计划前往阿姆利则的。
    唯一的问题是,由于我们的网上订票功能总是卡在支付环节,所以我们没法自己通过网络购买这么一张车票,为此我还特意在火车站尝试了一下现场购票,可这个冷清的火车站预售窗口总是无人,我等了一会也就放弃了。
    我想到了一个变通的办法,就是请客栈老板用他的信用卡替我们支付,我们再把相应的现金当面付给他。当我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笑面虎稍微犹豫了一下,不过很快便应承了下来,用他自己的印度铁路官网账号为我们购买了两张车票,为了感谢他的帮助,我多付了100卢比给他作为小费。
 
    第二天早上,笑面虎安排的越野车停在了客栈门前,除了我们,登上这辆车的还有昨晚吃饭吃得直吮手指头的那位胃口极好的大叔和他的妻子。车上配了一位会讲英语、但所讲的英语我90%都听不懂的导游,我们开始了前往伦腾博尔堡的征程。
    伦腾博尔城堡位于伦腾博尔国家公园中间,我们的越野车向着一条峡谷的深处驶去,迎面有很多参加早晨的“猎虎”Safari的游客乘坐越野车从公园里出来,我看他们个个无精打采,便知道没有一辆车有收获。

    峡谷中有一条非常清澈的溪水,我们的司机有时会在溪水附近发现点孔雀、猴子什么的,便停下来让我们拍照,运气最好的一次,我们看到了一只正在水中游泳的鳄鱼。
    汽车停在城堡门前,停车场上有不少长尾叶猴在等待游人的赏赐,这种猴子和我们通常在印度城市见到的猕猴不同,主要特征是黑脸,并且具有一条长度夸张的尾巴。我们让阿朵看小猴子正看得起劲,导游催我们快走,说等进到城堡,这样的猴子要多少有多少,
    伦腾博尔城堡是一座建在绝壁上的城堡,城墙与岩石几乎是融为一体的,远看只见山岩不见城墙,仅由险峻的外观判断,便觉这城堡显然是易守难攻。它是印度现存最古老的城堡之一,建成于944年。
    伦腾博尔堡在印度各知名古堡中是一座真正具有残垣断壁的未经修复的遗址,城堡的范围从山下一直延伸到山顶,沿途经过的宫墙寺庙多数已经损毁,却别有一番残破的风味。在城堡内部,象神Ganesh的形象经常出现,还有一座颇受欢迎的象神神庙,看来当初的统治者差不多把憨态可掬的Ganesh当作自己的保护神了。
    Ganesh是湿婆神和妻子帕尔瓦蒂的二儿子,关于他为什么顶着个象头,在印度有几个不同版本的传说,最好玩的一个是说帕尔瓦蒂在湿婆出远门的时候生下了Ganesh,他很快便长大成一位英俊的男子,有一天帕尔瓦蒂让儿子在她洗澡时替自己看门,结果刚巧被回家的湿婆撞到,误认为妻子与他人通奸,大家知道湿婆大神的性情是比较冲动的,他一刀便斩下了儿子的头。
    帕尔瓦蒂看儿子被砍了,自然是哭闹不止,湿婆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去求活雷锋毗湿奴帮自己想个办法,毗湿奴告诉湿婆,次日天明请早早出门,将见到的第一个生物的头砍下换给Ganesh便能救儿子的性命,湿婆依计而行,结果砍下了一只大象的头给儿子接上,从此以后Ganesh就是象头人身的样子了。
    象神在印度象征着命运和财富,有点类似于中国的财神,所以很多商家都会供奉象神。另外,象神在文化领域还有一极重要的贡献,便是与广博仙人合作,完成了伟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的创作。这位广博仙人是印度公认的《摩诃婆罗多》的作者,同时他也是史诗中所述国家的王室嫡亲,由于归隐修行成为了圣人而避开了般度与持国两族之间的大战,但他却一直关注着这场战争的进展与结局。战争结束多年以后,他决定将自己的回忆记载下来,但却找不到能够将他的吟唱整理成书的执笔者,于是他向神求助,最终接了这趟苦活的正是象神Ganesh。要知道《摩诃婆罗多》全书共500多万字,要始终跟得上广博仙人的叙述是很不容易的,书写到一半时,象神手中紧握的铁笔竟然折断,为了继续记录书稿,他将自己右侧的象牙折了下来,以牙代笔写完了这部史诗巨著。正因如此,如今印度各地供奉的象神形象中,右侧的牙齿始终都是一颗断牙。

(城堡内的废墟)
 
    我们一路登上了伦腾博尔堡的最高处,残缺的城墙上凉风习习,从此能够俯瞰整个公园的景象。从城墙转下去,便可进入整个城堡中废墟最为集中的区域,那里真的有几十只长尾叶猴在成群结队地思谋着游客身上携带的食物。
   阿朵看到这么多猴子,用小手指指点点地异常兴奋。我们见那些猴子毫不怕人,任凭你如何靠近拍照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便把阿朵放在一只正在晒太阳的猴子旁边,准备给她们合个影,阿朵与这只几乎与自己一般高的猴子对视了三秒钟,便开始哇哇大哭,我赶快把她抱起来安慰。

(很美的曲线,只是,你们在做沈摩?)
 
    下午进入国家公园寻虎是我们在Sawai Madhopur小镇的重头戏。这趟Safari必须乘坐国家公园安排的车辆,客栈的越野车是禁止入内的。
    我们登上了一辆敞篷的大巴士,这种每车能载客三十人左右的车辆基本还是能保证每一位乘客的视线都不太会被遮挡的。
    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最稠密的保护区是一片广阔的平缓丘陵林地,这里被分成了若干区域,每一辆进入的车辆都被限定在不同区域活动。
    到了保护区,所有游客都瞪大了眼睛反复扫描着四面八方的丛林深处,任何一点疑似老虎的踪迹肯定是逃不脱这三十双眼睛的。不过很可惜,整个猎游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少的食草动物和猴子,却从未见到老虎或其他任何食肉动物的影子,更糟糕的是,阿朵在汽车的颠簸中很快就沉沉入睡了,基本上一只野生动物也没有看到。
    猎游的终点是深入山区的一条流水潺潺的峡谷,据跟车的导游说这里由于饮水便利环境隐蔽,是老虎喜欢的栖息点之一。我们的车与另外几辆载着外国游客的越野车在这里相会了,各车上的司机和导游们互相询问有无看到老虎,结论是今天所有进入的车辆全都一无所获。
   我们的游览巴士上有几位印度的大学生,其中一位是野生老虎爱好者,他已经四入伦腾博尔国家公园,但从未在此见过老虎。据他的说法,伦腾博尔不是最容易发现野生虎的印度国家公园,不过他的一位野生动物摄影师朋友每次来到这个公园却都能有所斩获,他雇佣的私人导游会尽心尽力地带领着他独驾一辆越野车,沿公园内的各条线路一路追踪沿途发现的老虎足迹和粪便,并在老虎出没之处长时间潜伏,那才叫真正的寻虎之旅,而象我们这样坐上巴士在公园里转悠,只能算是撞大运。
 
    夜晚降临后,巴士司机一一将乘客们送回各自的客栈,客栈老板笑面虎见到我们后,压根也没询问我们在Safari中到底有没有看到老虎,这说明伦腾博尔的老虎对绝大多数游客来讲只是个传说。
    这天晚餐时,笑面虎一边逗着阿朵玩,一边说自己也有个差不多大的孩子,还给我们看他女儿的照片。在他的建议下,我们除了炒饭炒面与饮料之外还额外要了一碗番茄汤,因为据他说,他的女儿就非常喜欢喝他做的番茄汤。
    晚餐之后,笑面虎向我们宣布说要给我们一个惊喜,在客栈花园里会有一个Party,他邀请我们参加。我们来到后院,果然见到一拨跑江湖的民间艺人已经就位,其中的舞者仅是位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我们和客栈里其他的客人一起围坐在篝火旁看着舞蹈,小女孩开始逐个邀请客人与她共舞。印度人民其实普遍善舞,个个内心里都跃跃欲试,只是暂时缺个带头的,显得有点冷场。上午与我们同车进入伦腾博尔城堡的那位大叔终于忍不住走上前去,带头跳起了亢奋、真实而略显粗俗的舞蹈,我想起在瓦拉纳西某条仅容一人宽的小巷中,也见到几个青年人在音乐伴奏中跳着如出一辙的舞蹈,当时还吸引了一群大妈围观。
    很快,在场的所有人都参与到这场欢乐的Party中去了,笑面虎站在一旁看着,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就好像一只狼在盯着待宰的羊群。这个夜晚对于他来说并不是Party之夜,而是买单之夜,次日一早,这批来度周末的客人就要各回各家了,他所举办的这场Party,自然是有商业用意在其中的。
    我们拿到了客栈的账单,发现笑面虎安排的各项服务中,但凡事先没有申明过价格的,比如接送我们往返火车站的越野车,以及晚餐时他建议我们加点的番茄汤,都贵得有点出格,却也没贵到需要找笑面虎理论的程度——这分寸,拿捏得真是恰到好处。
木吉他 于 2014-03-17 23:20:09 编辑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8 08:36:33
Post #103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伦腾博 ...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ode wrote:
很喜欢你的照片和对话的描写,看到幽默处忍不住笑。。。
觉得还好吧,即使瓦拉纳西,每天都有人卖力的冲水清洗台阶,小心点也踩不到牛粪,不过却曾被路边屁屁向外出恭的人吓到。
印度的骗局只是很小片的蛋糕。前期和一个同伴一起,偶有接触,没什么损失。后期自己一个人,抱着LP的地图,宁肯徒步半小时也不做10卢比的TUTU,感觉也挺好。记得从果阿买到孟买的夜汽车票,价格比当地人买还便宜。或许是人家看我一个人怪不容易的。
LP推荐的餐馆都还好,但街食和小餐馆真的会中招。没有肉吃是件很难受的事情,有些城市甚至没有蛋,没有奶。。。
期待你写的南印,往南走,应该会渐入佳境了吧,阿朵应该也会喜欢南印吧。。。

 南印确实干净些,人也少,阿朵对南印感觉最好的地方就是能看到大象和大海。
对我来说,其实北印更好玩,别看遇到那么多状况,可在印度旅行,我觉得最值得看的就是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北印不仅历史文化丰富多变,并且把印度社会的奇葩演绎到了极致。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8 11:04:43
Post #104
十、困在德里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十、困在德里
 
    印度的骗子千千万,行业内的顶尖高手差不多都集中在德里(Delhi)。
    我早就听说,作为外国人,走出德里火车站必然要经历骗术的洗礼。在其他城市,只要你事先预定好了酒店,突突车司机也没法再忽悠你去他能拿高佣金的黑店了,而在德里,当你坐上突突车,告诉司机你预定好的酒店名称,他有可能会告诉你说:
    “×××酒店?很不幸啊,那家酒店被一把大火烧光了。”
    “烧了?我是昨天刚订好的啊!”
    “今天刚烧的。”
    或者,他也会说今天德里全城都在庆祝节日,你订的酒店那条街戒严封锁了,进不去。总之要想去正确的酒店,总得过五关斩六将才行。
    所以在火车即将到站的时候,我对毛毛说:“下车以后准备对付如潮的骗子吧。”
 
   我们出站的一路上,并没有骗子来纠缠,一直走到站外,看这火车站前也不怎么热闹,有一位比较勤快的突突车司机跑上来问我去哪。
    我说“去×××酒店多少钱?”
    他沉吟半晌,伸出五个手指头报出了价格:“500卢比。”
    你疯了吧?这是报价还是起哄啊?
    我也伸出了五个手指头:“50卢比。”
   他冲我扬了一下下巴,这个傲慢的动作在印度以外的任何国家都代表挑衅,唯有在印度,它代表对方没听清楚我的话,相当于英语中的“Sorry?”
    我又把我的价格重复了一遍,这位老兄二话不说转头就走,嘴里还气愤地碎碎念着。
    没关系,突突车司机有的是嘛。
    我走到了突突车司机扎堆等活的地方,不慌不忙地点上一支烟,按照预定战术威风凛凛地喊了一声:“50卢比去×××酒店!谁走?”
    人全散了。
    有个司机还不解恨,从老远地方跑回来,气愤地问我:
    “你丫是不是抽烟抽晕了?”
    咦?按照Booking.Com上的说明,我们的酒店距离火车站只有两公里,我这价格给的还少吗?
    我想这可能是由于蹲守在火车站的司机个个都想痛宰游客,胃口特别的高,于是我们背着大包向站外走去。
    不一会,又有人上来询问:“你们要车吗?出租车,打表计价的。”
    我想要是按计价器收费倒也公平,便随他去找车。
    他把我们塞上了一辆出租车,临走时对我们说:“你们在付计价器金额的基础上,还得多付50卢比给司机,这是政府特别税。”
    等出租车开起来,我问司机,多付的50卢比不是什么税吧?是刚才那小子的佣金吧?司机含笑不语。
    我打开了手机上的离线地图,看着GPS导航的标记在德里的道路上移动,猛然发现,我们到达的这个火车站远在城市的南郊,并非在背包客中流传的那个接近历史文化区、骗子如云的主要车站,怪不得刚才突突车司机都不理我。
 
    我们的客栈位于德里老城的核心地带,一片大到找不到边际的集市中间,距离红堡的城墙只有几十米的距离。客栈门前整天车水马龙,即便是深夜,也有运货的大卡车在此卸货装货。
    这家客栈的前台客服有着友善的微笑,对我提出的问题知无不言。我除了周围的地形和去景点的交通需要了解外,最关心的就是附近有没有洋快餐了。他告诉我在这片巴扎的外围就有一家麦当劳,步行不到十分钟。
    要步行走到麦当劳,须先走出熙熙攘攘的巴扎区,再横穿一条宽阔的街道,在这条没有红绿灯的街上,各种交通工具象汹涌的河水一般涌过,没有半刻停歇,对行人也绝无谦让,想过马路得拿出点一不怕死二不怕死的精神。
    麦当劳就在街道的对面,我们走进店中的一瞬间,只觉得刚才还在耳边滋扰的高分贝噪音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欢快的麦当劳广告歌,眼前是窗明几净的餐厅,回头再看看外面的世界——这反差实在太大了,颇有穿越的错觉。
    由于吃牛肉在印度是弥天大罪,因此这家麦当劳中没有我习惯的巨无霸汉堡,不过除了咖喱鸡肉汉堡外,其他任何口味的套餐对我们来说都是难得的小清新,尤其是阿朵,见了薯条和炸鸡块分外亲切。在德里盘桓的数日,这家麦当劳成了我们的定点餐厅。
    从国内带来的阿朵的纸尿片已经消耗殆尽,我一早就想好了德里这地方应该有像样的超市,计划着在这城市补充一些。我向麦当劳的员工询问附近有没有Super Market,他困惑地指指门外说:
    “外面那不都是Super Market吗?”
    就此,我明白了一些外国品牌的超市,例如沃尔玛,为什么那么难以进入印度市场了,沃尔玛的进货渠道再正规,价格再低,怎么也没法和象德里老城中这样无比壮观的巨大巴扎竞争,是不断涌入大城市的印度低产阶级在支撑着城市商品零售业的市场,所以巴扎才能天天灯火通明直到深夜。
 
    作为行程中“金三角”的最后一角,德里有着数不尽数的人文古迹,其中最有价值也最独特的古迹,是德里苏丹国的遗迹顾特卜高塔(Qutab Minar)。
    德里苏丹国,是在莫卧儿王朝之前第一个统治北部平原的穆斯林王朝,它比莫卧儿王朝早了300年。
    在印度历史上,穆斯林对印度的侵略战争持续了上千年,其中最成功和最稳固的统治期间,就是德里苏丹国与莫卧儿王朝。
    德里苏丹国历经数个王朝,它们的共同点是定都于德里。其中的第一个王朝史称“奴隶王朝”,因为王朝的创建者顾特卜丁·艾伊拜克一生经历了从奴隶到将军,再从将军到苏丹的转变。不仅是他,王朝的前三任统治者都是出身奴隶,并且他们之间并无血缘关系,可见在那个时代的穆斯林苏丹国中,尚武精神得到大力推崇,军功改变命运的情况比比皆是,和这样的穆斯林铁骑相比,印度本土军队必然不堪一击。
    在数代君主的治下,顾特卜高塔的庞大建筑工程总共经历了一百余年才告终结。这座塔高有73米,相当于现在的20层高楼。塔身由红色砂岩构成,从下至上共分成5层,底层直径15米,顶层直径不到3米,这使高塔看上去更显得直冲云霄,有睥睨天下的气势。这也正是穆斯林统治者的用意,他们希望这座用拆毁的印度教与耆那教神庙砖石修建的塔,能让异教徒望而生畏,宣示真主的无上光荣。
顾特卜塔上布满了细密的雕刻,内容除了穆斯林工匠拿手的花纹图案外,多是古兰经中的句子。距离高塔不远的Quwwatul大清真寺,现今最显眼的遗存为几座耸立的山墙与拱门,墙上的装饰之复杂比顾特卜塔有过之而无不及。
 
    德里共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除了顾特卜高塔,还有胡马雍陵与红堡,红堡在我看来与阿格拉堡风格雷同,为了节省时间是准备要放弃了。我觉得德里这种超级大城市还是早些离开的好,此后的行程中,自有一连串独具魅力的小城在等着我们。
    可既然已经放弃了红堡,胡马雍陵还是要去的。
    一入胡马雍陵的售票口,右手便有一座小小的八角形圆顶陵墓,那是一位莫卧儿贵族的陵墓。我初见之下以为这就是胡马雍陵,心里对这个山寨版的世界文化遗产好生失望,出来以后仔细辨认方向,才发现胡马雍陵被位于一条长长的通道尽头的高墙挡得严严实实,要走过一道城门才能看到真正的世界文化遗产。

    胡马雍是莫卧儿王朝的第二任统治者,他先是怯懦无能丢掉了父亲打下的江山,又知耻后勇逆袭成功,可惜刚有些复国的起色便在一次意外中摔死了。他与妃子合葬的这座陵墓被称为一座启发了泰姬陵设计构思的建筑,从布局和主体建筑样式看的确是与泰姬陵非常相像,只是规模小了很多。
    胡马雍陵的四个方向均有狭窄的水道,如果把照相机贴近水面便可从一个匪夷所思的角度拍摄胡马雍陵的倒影,我趴在地上试着拍了几张,这种纯粹盲拍的方式还真是不太容易掌握。等我拍好了照片起身一看,身背后已经蹲了好几个外国游客,他们都受我的启发,在模仿同样的方法拍照呢。很可惜这个取景角度并非我的原创,而是受了胡马雍陵景区展室中一幅照片的启发。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8 12:57:41
Post #105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德里)
 
notooo 离线 notooo
木吉他 wrote:
 南印确实干净些,人也少,阿朵对南印感觉最好的地方就是能看到大象和大海。
对我来说,其实北印更好玩,别看遇到那么多状况,可在印度旅行,我觉得最值得看的就是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北印不仅历史文化丰富多变,并且把印度社会的奇葩演绎到了极致。

楼主说的极是,北印是印度传统上政权更迭最频繁,各种思潮最活跃的发源地,南印相对的落后和单一性是不可比拟的。
 
旧帖 2014-03-18 14:57:56
Post #106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德里)
 
emefang 离线 emefang 写得真好!好评送上...

----------------------------------------
如果我们有天湮没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去活得丰盛.

 
旧帖 2014-03-18 22:53:00
Post #107
十、困在德里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德里还有一处不得不看的宏伟古建筑,就是距离我们酒店不远的贾玛清真寺(Jama Masjid),它的身影象雄踞闹市之中的天外飞仙,从酒店的天台上见到它充满中东情调的巨大圆顶和几座高耸的尖塔,让我有恍如身在遥远的伊斯坦布尔的错觉。

    “贾玛”的意思代表着每星期五的穆斯林礼拜,在印度的每个城市,最具规模的清真寺往往都叫这个名字。
    从酒店走到贾玛清真寺路程虽然不远,可也不是个容易的事情,这一路正是在集市的核心地带穿行,卖服装鞋帽、首饰、玩具、小吃和奶茶的商店一家挨着一家,路面上的人丁过于兴旺了。由于在来到德里的火车上我把唯一可以御寒的抓绒衣弄丢了,所以打算顺路在集市里补充一件便宜的厚衣服,转了几个摊位后,我买到了适合我尺码的毛衣,价格才200卢比,合人民币20块钱,不过那毛衣纯属劣质化纤织品,穿上以后周身散发出一股过期机油的味,这下子我算是在穿着上可以混同于印度人民了。



    集市边的墙根底下,是一片小小的棚户区,在集市讨生活的贫民夜晚便只得冒着风寒露宿在此,遮风挡雨的装备最多是在木桩上撑起的塑料布。几个孩子在他们位于街头肮脏的床上开心地嬉戏打闹着,那张床只是被砖头垫起来的破旧木板,床上摊着些文具和他们的衣服,而床边就是散发着异味的遍地垃圾。孩子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吸引着我举起手中的照相机,他们的妈妈在旁边要求孩子一定要配合,好向我事后多讨些拍照的钱。

    我们就在这样的凡尘俗世中前进,眼前却忽而出现了反差巨大的贾玛清真寺宽阔的台阶。
    这清真寺是全印度最大的清真寺建筑,在世界上也是排得上号的。清真寺的修建者又是莫卧儿的沙贾汗皇帝,看来他老人家对建造巨型建筑是情有独钟啊。
    我们兴冲冲地走上台阶,却被几个门卫告知进入清真寺要买票,我刚抱怨一句“不是说没有门票吗?”竟然就被他们推了出来,他告诉我就算我愿意买票也不让我们从这里进了,要我们转去三号门。我退下台阶后找了个军警,心平气和地问他,进入清真寺到底要不要票,他说本国人不用交钱随便进,外国人带相机进入的话要交拍照许可费。
    我们只好沿着清真寺外围逆时针往三号门转,按军警的说法交了拍照许可费,三号门的门卫还要求毛毛披上一件丑陋的袍子,一个小伙子非要我们交袍子的租金,旁边一位年长的门卫摆摆手说算了吧,这才放过我们。
    贾玛清真寺是远离菩提迦耶之后,我们见到的第二处神圣的殿堂。广场上空鸽群往复飞行,广场中央的水池畔总有信徒掬起圣水饮用,清真寺内部廊柱之间庄严肃穆,穆斯林们朝向寺内供奉的古兰经跪坐,默默地祷诵着经文。忽然中央大厅顶上悬挂的巨大吊灯灯光乍现,给原本灰暗的厅堂立即镀上了一层金色的柔和光线。
    随着灯光的亮起,清真寺内也就开始驱散游客了,接下来是穆斯林的晚祷时间,谢绝参观。

    我们在德里的最后一个节目,是去Karim's餐厅吃北印度最棒的美食。Karim’s在德里家喻户晓,是一家百年老店。尽管我们对所谓印度美食一再失望,已经混到了一进麦当劳满眼放光的程度,却还是禁不住《Lonely Planet》和一路上遇到的驴友高度推荐的诱惑,扎到清真寺旁边的街巷中去寻找这家著名的餐厅。
    餐厅所在的这条街拥挤到根本走不通了,按说印度城市处处是拥挤,可还没有见过挤到这种程度的。后来我听到有男人低沉的歌声,以及砰砰的击节之声传来,从远处走来了一大群游行的队伍,队伍中都是身穿黑衣的男子,看相貌是穆斯林,他们皆以右手有节奏地反复击打在自己左胸膛上,并和着这节奏歌唱,个个表情格外悲愤,不时还有人高喊口号,不少军警在队伍周围严阵以待。我一看到这样的场面心中窃喜:素闻穆斯林与印度教徒时有冲突,我这不会是有幸遇到穆斯林的什么抗议活动了吧?

    等长长的游行队伍走过去,这条街道才逐渐恢复了交通,再往前不远,就可以看到Karim's的标志了。
    从外表看,Karim's门脸不大,按照指示牌上的箭头方向拐进去,才发现里面是个别有洞天的院子,院中有很多家餐厅,每一家都挂着Karim's的招牌。我事先做了点功课,所以知道这些Karim's都是正宗的,没有山寨货色,这是原来的老店不断扩充店面的结果。
    我们进入店里,拿着天书一般的菜单不知所措,我看旁边一桌四位白白净净的穆斯林小伙子每人守着一大盘烤鸡吃得正香,就向他们打听这里最棒的菜品是什么。他们在菜谱上指了一道最贵的菜,价值800卢比,让我们点这个准没错。我按他们说的指给服务员看,服务员却说什么也不让我们点这道菜,说份量太大我们吃不完,我们只好按照他的推荐点了一份普通的烤羊肉。
    邻桌的四位穆斯林小伙子是从克什米尔来的,他们风卷残云地吃光了烤鸡便匆匆离去,不一会又回到餐桌边,再点第二轮烤肉,敢情刚才只是去中场洗手的。这一次他们吃的就是推荐给我们的那道大菜,等端上来一看,原来是一只完整的烤羊腿。只见这几位食肉动物各自掏出小刀,不到十分钟就把羊腿肉瓜分得干干净净。
    我趁机把刚刚在外面拍到的游行画面给这几位穆斯林看,问他们这是出什么事了。其中一位英语很好的青年对我解释了半天,我只听懂这些游行的穆斯林是什叶派,他们在举行名为“Muharram”的纪念仪式。后来在网上查阅,我才知道Muharram是对伊斯兰历一月的称呼。按照传统,一月为圣月,除自卫以外禁止打斗,所以在圣月游行的高潮“阿舒拉节”时,甚至可以看到游行者用利刃和铁鞭自残,以纪念先驱穆罕默德的血腥场面。
    Karim's上菜的速度和其他印度餐厅一样的慢,但是等待是值得的,他们的招牌烤羊肉酥嫩甘美,与国内常吃的新疆风格的烤肉是完全不同的风味,馕与酸奶也都是一流的水准,这是印度唯一令我们折服的本地大餐了。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8 23:04:37
Post #108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德里)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emefang wrote:
写得真好!好评送上...

感谢好评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9 10:20:22
Post #109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德里)
 
雪梨啊雪梨 离线 雪梨啊雪梨 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去印度真是~
这些骗局看得我心惊胆战的,脸皮薄,不会拒绝人sad,一定要找个强势的人同游印度才行~

----------------------------------------
心在哪里,世界就在哪里。

 
旧帖 2014-03-19 13:16:07
Post #110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德里)
 
速度与激情 离线 速度与激情 smile
 
旧帖 2014-03-19 16:21:10
Post #111
十、困在德里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我们吃了一肚子肉,却仍是带着点意犹未尽回到了酒店。打点好行装,我们准备前往火车站了。就在办理退房手续的时候,我请前台客服帮助查一下我们那张购买时处于WL状态的火车票分配到了什么铺位号码,他在网上输入了我们的车票编码后,遗憾地对我说:
    “你这张票现在仍是Waiting List 的第4位和第5位,可距离开车已经不到4小时,Waiting List不会再有变化了。”
    “啊?我们没有买到铺位,但至少我们还可以凭这张票上车吧?”
    “不可以。这么跟你说吧,现在这就是一张废纸了。”他手里举着我们那张打印的电子车票说。
    我们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惊呆了,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
 
    印度火车票分为实体票和电子票,实体票是在火车票预售点排队购买得来的,电子票是网上预订成功后,通过打印机打出来的。实体票在Waiting List中没排上队可以凭票在火车站无条件全额现金退款,而电子票由于支付渠道是通过信用卡,因此如果在上车前状态仍处于Waiting List的话,预付款将会打回到支付账户。
    这张票的支付账户......是属于Sawai Madhopur那位笑面虎老板的。
    我脑海中隐约浮现出笑面虎看到账户上的退款时得意的笑容,想从他的账户中扣出钱来必定比登天还难。
    退一万步说,就算他正直到不愿占顾客一分钱的便宜,我都想不到任何方法能让他把钱退给我,难道让他跨国转账吗?
    这哑巴亏吃的!
 
    比起经济上的损失来,现在更大的问题是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前台客服也在积极地帮我们想办法,根据他的查询结果,当夜三点多还有一趟火车可以到达阿姆利则,那趟车的Sleeper Class尚有余票,不过我不打算考虑这种过于自虐的行程安排。
    我们商量了一会,决定还是由我先亲自跑一趟火车站,就此当面询问一下工作人员,看还有没有得补救。
    我心急如焚地跑出了客栈,来到越夜越人潮汹涌的大街上,白天停在这里的突突车这时都不见了踪影,现在只有些人力车还在街口拉活,我连续问了几辆车,才找到个勉强能听懂英语的车夫。我对他的要求是往返德里火车站,我进站办事时请他在火车站外等我,车钱要待返回之后一起付,他给我报出了往返200卢比的价格。我知道这价格贵,可也没心情和他还价了,赶快跳上车出发。
    车夫蹬起车来没有500米远就停下了,我从车里看到眼前是贾玛清真寺高大的院墙,这......这不是清真寺的3号门吗?
    车夫请我下车,说自己就在这等。我大声叫道不是这里,不是清真寺,是德里火车站,火——车——站——啊!你哪只耳朵听我说过是清真寺了?
    车夫恍然大悟,原来是火车站啊?赶忙重新上车,带着我往集市深处跑去。
    我们很快就陷入了印度人民的汪洋大海动弹不得,在我眼前,只有车夫的背影是长久固定不动的,其他的一切,包括周边的车辆行人、点点集市店铺的灯光、乞丐向我伸过来的黢黑的手,都在恍惚中游移不定,就像有千千万万只鼓噪的乌鸦一道飞起来与我擦身而过——这德里老城的夜简直有能吞噬一切的黑暗力量。
    我焦急地反复察看手表,嗓子开始被空气中的烟尘呛得冒起烟来,只好手握围在颈中的魔术巾紧紧地掩住口鼻。夜晚的冷风阵阵袭来,咳嗽,寒战,我隐隐地感觉到,我可能要病倒了。
    在印度,要保持身体健康不容易,要得病却是分外简单,只要有个“我要病了”的心理暗示,马上便会发起烧来。
    车夫用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把车骑到了老城之外,眼前的街道宽阔平整,人也少多了,我心里反而感觉很不踏实。远远地,我看到了灯火通明的新德里火车站的标志,我赶紧拍拍车夫的后背:
    “你是要去前面那个火车站吗?”
    “是啊!”
    我禁不住用已经嘶哑的嗓音奋力怒吼道:“是德里火车站,德里火车站!不是新德里火车站!距离我们出发的地方应该不超过2000米!你到底明不明白啊?”
    车夫懊恼地一拍脑门,赶快调头往回走,我在车上咬牙切齿地发着烧,恨不得用目光在车夫后背上戳几个洞。
 
    德里火车站地方不小,我前后跑了两遍,才在站台边上找到个值班办公室,里面有两名工作人员正在聊天。我走进去,向他们把我的困境复述了一遍,其中职位高些的那位,打开手机帮我再次查询了车票状态,果然仍在Waiting List的第4、第5位。我问他有没有什么通融的办法,他说自己没法决定,要去请示上司。
    不一会,他带着上司回来了,上司政治素养还是高,说了几句冠冕堂皇的话,但是没有露出一点帮我解决车票难题的意思。
    上司走后,工作人员请我稍安勿躁,他在桌上摊开了一张纸,边在纸上比划边对我解释道:
    “我可以指给你一条明路,在你要去的阿姆利则附近有个小城市......”他在纸上写下了小城市的名字:“你可以买去这个城市的车票,这趟线没那么热门,票比较好买。从这个城市出发,你再转乘长途巴士,只需要三四个小时就可以到达阿姆利则。”
    我对他的提议很感兴趣,或者说我现在对任何提议很感兴趣,因为我本人已经完全束手无策了。
    不过他好像忽然醒悟了什么,又对我说:
    “我还可以提供给你另外一个办法。”说着,他开始用笔反复涂抹刚才写下的那个地名,好像生怕我记住那个城市似的,他涂了又涂,还是不放心,索性将纸对折,把刚才写的字都折在了背面。
    “这第二个办法么......你可以先去售票处排队买一张今晚去阿姆利则的Local Ticket,非常便宜,只要250卢比,这样就可以保证你按时上车了,不过你还是没有铺位......别急,然后我会带你去找列车乘务员,我相信他大有可能能够帮助你在空调车厢找到个铺位,不过你得交一点费用,具体数字我现在说不好,只能说大概是每张票500卢比。我认为这是你现在最好的办法了,成本不算高,而且完全按照你要求的时间表到达阿姆利则。”
    他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写下“Local Ticket、250”卢比等关键词。写完之后,他抬起头看着我说:
    “你觉得怎么样?”
    我完全明白他说的意思,这显然是条私路。即便网上查询到的结果是铺位已经售光,可实际情况是每趟火车上还是会有些空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有人到站下车空出来铺位,或有人没赶上火车什么的,乘务员首先应该把这些铺位分配给手持RAC车票的乘客,即那些多人分享一个铺位的乘客,不过整趟车上唯有他才掌握全局的信息,所以也唯有他可以决定是按照规则分配铺位,还是把铺位私下分配给愿意给他些额外好处的人。
    我心里不愿意接受这种办法,倒不是说我拒绝行贿,而是我不想让阿朵和毛毛去冒任何可能拿不到空调车铺位的风险,然而我却很想知道被他涂黑又扣在桌子上的那个城市的名字,于是我想把他的询问暂时敷衍过去:
    “我考虑一下吧,我需要和我老婆商量一下,所以我需要借用一下这张纸。”
    我从桌上拿起了那张纸,正要往腰包里揣,不想那位工作人员劈手便将纸抢了回去,并且嚓嚓几下撕得粉粉碎,他说:
    “你们先商量吧,不急,商量好了记得来这里找我,今晚我一直都在。”
    得,急匆匆跑车站一趟,却一无所获。
    出了火车站,我先给毛毛发短信,告诉他今夜已经不可能离开德里,让她从速在酒店拿下当晚的房间。发完短信,我找到了还在等着我的人力车夫返回酒店。
    人力车夫把我拉回酒店后,说他跑了太远的冤枉路,非要我额外给他100卢比补偿,我心里这个气啊——我还没找你要耽误时间的补偿呢,你跑的这些冤枉路不都是自找的吗?可再想想,车夫跟了我一晚上,钱赚的也不容易,没有功劳也算是有苦劳,就多掏了50卢比打发他走了。
 
    我回到了酒店,又去求前台客服帮我想想办法,他在电脑上找了又找,指着一行列车信息对我说:
    “我有个办法,这趟列车会在后天一大早出发去阿姆利则,车票现在看上去虽然已经在Waiting List上排了一百多号,但明早九点到十点之间,还会为有紧急需求的乘客增发临时车票,这类车票在我们这叫做Tatkal Ticket,要不要我尝试帮你抢这趟车的车票?”
    要,当然要,不这么做,我还不知道我们将被困在德里多久呢。
    回到房间,我筋疲力竭,在Karim's餐厅大快朵颐却教人上火的烤羊肉,和这一晚上的奔波、焦急,全转化成了加在我体温上的砝码。我吃了点药,灌了不少瓶装水便沉沉睡去。
 
    第二天上午十点半,酒店前台开心的告诉我,我需要的车票抢到了,我这才放下心来,对前台小哥千恩万谢。
    毛毛带着阿朵去红堡玩了,我拖着酸软无力的身体在酒店房间清醒一阵迷糊一阵地养病,到了下午,我走到了被阳光晒得非常温暖的酒店天台上,看着左侧被鸽子占据的红堡城墙,以及右侧威武壮丽的贾玛清真寺,眼睛在炫目的光线下眯成了一条缝。虽然身体还是虚弱,但我的心理状态算是已经回到了旅途的正轨上,我盼着能早点见到阿姆利则神圣的金庙。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20 08:22:09
Post #112
十一、金庙圣歌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十一、金庙圣歌
 
    又是一次清晨出发的火车,当我们走进德里火车站时这里还没有恢复热闹的常态,我们将要离开印度的首都了,我对始终未能见识到德里高水准的骗子群遗憾不已。
    我们这趟火车行驶速度在印度是最快的一类,六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阿姆利则。
 
    阿姆利则(Amritsar)果然是个满街都是锡克教徒的城市,他们的头上精心地裹着头巾,头巾中是从来不剪的长发。这里的人们皮肤白皙了许多,男人都浓眉大眼,鼻梁高挺,身强力壮,穿着的服装看上去也体面,与多数印度城市中市民不修边幅的气质截然不同。另外,从这里开始,我们便脱离了恒河平原浓重的雾霾天气,空气一下子干净了很多。
    素闻阿姆利则火车站有免费往返金庙的巴士,我们在站前找了一大圈,却不明白应该在什么地方等车,只好还是雇了一辆突突车去金庙附近找住处。
    突突车进入老城区后,照例陷入了小巷子中的交通堵塞,有一幕怪异莫名的场景在我们眼前一晃而过:我们看到了一名倒毙在街头的老人。
    按说大白天躺在印度街头睡觉的人多得不胜枚举,可这位老人的“睡姿”是在是太奇怪了,他身体歪向一处台阶的外侧,额头抵在较低的地面上,看上去像是从坐姿倒下去的样子。并且他双目半睁,面色灰暗,身边盘旋着一群苍蝇。
    更令我们震惊的是,老人身边繁忙的世界依旧在照常运转着,小贩们仍在忙着他们的生意,行人在赶路,车辆川流不息,所有一切都发生在与他近在咫尺的地方,没有人在意,也没有人停下来查看。
    我宁愿我们是看错了,可这是在印度啊,在不可思议的印度,在能让任何难以置信的幻象成为现实的印度。
    我们目送着这悲哀的场景离开我们的视线,阿朵说:“老爷爷在睡觉呢”。

(街头随拍)
 
    阿姆利则的金庙是锡克教最大和地位最高的寺庙,锡克教徒心目中的圣地。
    锡克教是在莫卧儿王朝时期形成的宗教,时间较晚,但影响可不低。锡克教吸收了伊斯兰教的很多教义,认为神唯一且无处不在,同时锡克教也与印度教存在许多关联,相信轮回、因果报应与梵我合一的终极境界。
    锡克教徒与其说崇敬神,不如说是崇敬神的使者,即历史上创立、发展和维护了锡克教的十位上师。第一位上师那纳克不仅是宗教上的先知,更是当时活跃的政治活动家,这就注定了锡克教成为一种积极参与政治与世俗生活的宗教,锡克教从不逃避现实,而是通过承担与履行现实生活的义务来接近神。从第五代上师开始,锡克教与莫卧儿朝廷发生了严重的冲突,锡克教徒开始拥有了自己的武装,这也导致多名上师被朝廷处死或死于牢狱之中。到了第十代,也是最后一代上师被刺身亡后,锡克教的领袖不再被称为上师,他们将宗教经典《阿底.格兰特》奉为第十一位永恒的上师,受锡克教徒万世敬仰与崇拜。此后锡克教徒与莫卧儿王朝战事依旧频繁,到英国人来到印度的时候,锡克教徒终被大英帝国现代化的军事力量击败,从此,旁遮普也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由于锡克教徒英勇善战,广为英国的军警部队所吸纳,上海英租界巡捕房的“红头阿三”指的正是锡克教徒。
 
    金庙位于阿姆利则市的中心,无论从金庙的哪一个门进入,都需要赤足、缠头,门口有锡克教志愿者分发缠头用的橙色头巾,并免费帮助寄存鞋子,这与所有印度教寺庙对待外国游客的收费寄存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宽阔的通道中有一处浅浅的水池,要参拜金庙,须赤足趟过圣水,再向前走,就可看到光芒四射的大金庙展现在一处四方形人工湖的中央。

    由于有清洁工人不断从湖中捞起垃圾,人工湖的湖水非常清澈,湖边一圈是洁白的廊柱及宗教建筑,这些建筑中就包含了供任何参拜金庙的人免费住宿的宿舍,以及锡克教博物馆。一道笔直的桥从岸边直接引向金庙,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通体镀金的神庙立于水中的身影都显示出难以言传的神圣。
更为奇妙的是,在金庙的范围之内,到处飘荡着神圣的歌声,那歌声仅由手鼓伴奏,节奏始终如一,就像一列永远持续着缓慢行驶的列车。唱歌的应该是三四名男中音,他们的合唱由一些简单乐句的循环往复构成,曲调悠远,略带悲伤。歌声在神庙内的各个角落回荡着,从来不曾中断,从我们眼前走过的锡克教信徒经常也会和着歌声高唱其中的一些段落。
    黄昏时分,平静的水面映出对岸建筑的倒影,圣歌围绕着金庙不停地盘旋、上升、再落回凡尘,似有人在我耳畔低语。在岸边站得久了,便觉出这歌声中催生出的迷幻意味,以及隐在幻觉背后的力量。这股力量吸引着我们在水边驻足,仿如成瘾一般再也不愿离去。
    我们围着金庙和池水行进,转到了进入金庙内部的入口处,想要进庙参拜的信徒已经挤满在桥上。我们不知非锡克教信徒是否允许入内参观,正在犹豫时,一位白髯的老者向我们做出了“请”的手势。
    锡克教教义中相信人类皆为手足,彼此平等,反对种姓压迫,从不歧视低种姓贱民,不歧视女性,也不会歧视不同信仰者,他们还拒绝和反对宗教仪式上的繁文缛节,因此锡克教寺庙的大门永远向任何人敞开。与印度教神庙中故意渲染神秘氛围、显得有些装神弄鬼的做法相比,锡克教在我心中又胜一筹。
    我们带着阿朵在队伍中排了将近半小时,才得进入金庙。金庙第一层的正中摆放着作为第十一位上师的《阿底.格兰特》经卷,几位须发皆白的缠头老者在经卷旁打坐并向信徒布道,这几位想是在教内有着崇高地位的尊者。令我格外惊讶的一件事,是我在此找到了圣歌的源头,四五名身穿黑衣的教徒正在对着麦克风击鼓而歌,他们的演唱可能已经持续了几个小时,而我原以为那循环的歌声多半是录音呢。
    金庙内地方不大,循着建筑物内两侧陡峭的阶梯可一直走到金庙的屋顶,此刻夜幕已至,四周灯光渐次点亮,在湖水的映衬下美不胜收。
    走出金庙,我在湖边拍摄着金庙的夜景,偶尔有信徒走过来好奇而友善地查看我的工作成果。正当我们拍摄完毕准备回酒店的时候,有那么一个瞬间,不知因为得到了什么样的信号,金庙内的锡克教徒忽都面向金庙站立,静止不动,整个金庙范围内,除了圣歌仍在空气中流动外,天地静默。
 
    我们住的酒店正对着金庙的一个入口,位置极好,不过这家酒店的主要顾客是来朝圣的锡克教徒,很少接待游客,所以他们没有代游客预定火车、巴士车票以及租车的服务,我向酒店打听下一站去往比卡内尔的私营巴士简直是对牛弹琴。
    所谓私营巴士,是相对于车况极差但票价便宜的国营巴士而言的,通常来讲私营巴士的车况怎么说都相对好一点,并且经营的路线往往是国营巴士覆盖不到的。我得到信息说从阿姆利泽到比卡内尔之间没有火车线路,也没有国营巴士线路,只有一家叫做Neelam的公司提供夕发朝至的私营夜巴士,如果能够找到这趟巴士,可以为我们节省大把的时间,否则的话,我们只能退回到德里去,从那里转乘火车前往比卡内尔。可我并不知道Neelam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也找不到联系方式和地址,后来酒店附近的一家旅行中介告诉我,要了解私营巴士的信息,最好去一处老城城门外的旅行中介聚集地。
我叫了一部突突车,告诉他我会先去预订汽车票,然后去阿姆利则著名的水晶餐厅吃晚饭。突突车司机是位老人,他带我们来到了城门外,这里果然有好多旅游中介公司的摊位,可唯独没有叫做Neelam的,不过好在他们知道Neelam的所在位置,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跟着突突车司机一路摸索,总算是找对了地方。
    买好了车票,司机又把我们送到了水晶餐厅,这是阿姆利则全城最高档的餐厅,出入餐厅的不是外国人就是本地有钱人,司机不敢把突突车停在门口,只远远地将餐厅的入口指给我看,然后恳切地说:
    “我等你们吧,吃完了还到这里找我。”
    以印度本地的上菜速度,我想这顿饭怎么也要耗上一个半小时,于是对司机说:“太耽误你时间,你别等了,回去我们雇别的车。”便与毛毛和阿朵一起走进了餐厅。
    水晶餐厅的西餐果然非常正宗,价格贵也算贵的合理。自在德里吃过Karim's的烤羊肉后,我们在印度对用餐的要求大概是提高了,总是在城市中寻找着能够避开印度本地咖喱糊糊的餐厅。
随着洒了柠檬汁的香嫩烤鱼入肚,这顿饭让我们大家都非常满意,酒足饭饱后走出餐厅,只见那位老司机正在街对面向着我们招手。
    在寒冷的夜里,他把毯子裹在身上,就这么坐在驾驶座上等了我们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只为了区区100卢比的收入。


    第二天清晨,我趟过冰冷的水池,再次进入了金庙,这地方就是有让人反复回味的魔力。

    随着日出时分的到来,金庙再次热闹了起来,有人不顾寒冷,在池水中沐浴,有人一如往常地坐在门廊下,分不清是打坐还是发呆,手持长矛的护卫在水边巡逻,而更多的人,都象我一样围着人工湖走了一圈又一圈。



    我找到池水的一角,停留下来开始用镜头观察眼前的世界,我端着照相机纹丝不动地拍了很久,直到裸露的双脚被冻得有点发麻。

    在我背后的一位义工大姐,手里拿着碗水微笑着对我说:

    “累了吧?喝口水再接着拍吧。”

    金庙在印度简直是个异数,这里没有骗子、乞丐与恼人的商贩,只有充斥在身边充满朝气的微笑的脸。



 

    从金庙最热闹的入口往外走,我无意中撞见了著名的免费用餐的金庙大食堂,那个因好多背包客在此混吃混喝而被赞不绝口的地方。

    正值午餐时间,食堂里人潮汹涌热火朝天,我也随着用餐的人群排着长长的队伍走了一番。食堂的内部拥有一个颇为壮观的用餐大厅,领用了餐具的人们在此席地而坐,锡克教义工不停地为大家舔着食物。食堂外,义工们在忙着处理堆积如小山般的胡萝卜、洋葱、大蒜,忙着向众人分发餐具,忙着洗盘子,忙着煮饭,所有工序都井井有条地展开,这一切都让我兴奋地睁大了眼睛。
    平素里我们大概都已忘记“吃饱肚子”原来是件人生大事了,但在据说贫困人口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的印度,解决温饱真的是令政府都头疼的难题。正因如此,金庙无条件免费提供食宿的做法在这个社会中才显得尤为可贵。锡克教强调人在社会中的责任,不提倡脱离社会的苦行,更反对乞讨,真正落到无家可归地步的锡克教徒,总可以投奔视每个教徒为兄弟姐妹的锡克教寺庙,而不至于流落街头,这又是锡克教相对于印度教的一大进步。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20 11:10:29
Post #113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阿姆利则)
 
JadePan 离线 JadePan 看过《灵魂奔跑者》之后,对锡克教徒就比较敢兴趣。看了楼主写的金庙,好想去看看啊。

另外,如果锡克教男人的头发从来都不剪,那岂不是会是非常非常的长?但我看《灵魂奔跑着》里,男主只是一个短短的发髻而已,很像中国道士的发型。
 
旧帖 2014-03-20 11:28:37
Post #114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阿姆利 ...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JadePan wrote:
看过《灵魂奔跑者》之后,对锡克教徒就比较敢兴趣。看了楼主写的金庙,好想去看看啊。

另外,如果锡克教男人的头发从来都不剪,那岂不是会是非常非常的长?但我看《灵魂奔跑着》里,男主只是一个短短的发髻而已,很像中国道士的发型。

锡克教确实是不理发刮脸的,在阿姆利则开个理发店能赔死。
你说的电影我没看过,电影里留发髻的是不是个小伙子?我在印度见过20岁出头的锡克教徒梳抓髻的,因为头发还不算太长,年纪再长些的,就都是用布紧紧地将头发包成一大陀。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20 14:12:28
Post #115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阿姆利 ...
 
JadePan 离线 JadePan
木吉他 wrote:
锡克教确实是不理发刮脸的,在阿姆利则开个理发店能赔死。
你说的电影我没看过,电影里留发髻的是不是个小伙子?我在印度见过20岁出头的锡克教徒梳抓髻的,因为头发还不算太长,年纪再长些的,就都是用布紧紧地将头发包成一大陀。

确实,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印度籍青年运动员,曾经打破过400米跑世界纪录,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哈,很帅很帅!真人没那么帅!
 
旧帖 2014-03-20 14:45:47
Post #116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阿姆利则)
 
雪梨啊雪梨 离线 雪梨啊雪梨 lz的游记总是很多干货

戴纱丽的阿朵好可爱
被牵手的吉他也很可爱,啊哈哈哈哈

----------------------------------------
心在哪里,世界就在哪里。

 
旧帖 2014-03-20 18:10:29
Post #117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阿姆利 ...
 
瞬瞬的always 离线 瞬瞬的always 写的太好了。照片也拍得出彩!继续加油!
 
旧帖 2014-03-20 20:04:37
Post #118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阿姆利则)
 
大老虎 离线 大老虎 印度确实是奇特的国家,不管怎样都难忘。

----------------------------------------
欢迎关注:www.800days.com

 
旧帖 2014-03-20 20:42:25
Post #119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阿姆利 ...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大老虎 wrote:
印度确实是奇特的国家,不管怎样都难忘。

咱们有缘分,我在印度旅行期间为了防骗,在百度上搜索过印度骗子相关的信息,结果看到了你那篇“骗子传奇”。
话说联合突突车司机反骗骗子的回扣这种损招是肿么琢磨出来的?佩服。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20 21:34:48
Post #120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阿姆利 ...
 
大老虎 离线 大老虎
木吉他 wrote:
咱们有缘分,我在印度旅行期间为了防骗,在百度上搜索过印度骗子相关的信息,结果看到了你那篇“骗子传奇”。
话说联合突突车司机反骗骗子的回扣这种损招是肿么琢磨出来的?佩服。

话说骗人也不是骗子的专利,你也可以的……

----------------------------------------
欢迎关注:www.800days.com

 
旧帖 2014-03-20 21:49:41
Post #121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阿姆利 ...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大老虎 wrote:
话说骗人也不是骗子的专利,你也可以的……

我木有这种觉悟,只要不被骗就阿弥陀佛了。
不过走到南印去以后,我还挺想念北印的骗子的。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20 22:01:37
Post #122
十一、金庙圣歌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锡克教在印度近代史上也曾与政府发生过严重的冲突,1984年,锡克教徒由于诉求旁遮普的独立,与印度教徒间的冲突频发于各地,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向军队下令攻打圣地金庙,杀死了包含锡克教激进派领导人在内的教徒近千人,不久,她因此被自己护卫队中的锡克教保镖刺死,这又酿成了新一轮的印度教徒全国性暴动,一时间锡克教徒死伤惨重。这起震惊世界的“金庙事件”由于根本上是一起政治和种族冲突,因此很难以对错衡量,不过从中大致可以看出锡克教徒团结坚忍的血性。这种血性亦非常具体地体现在每一位锡克教徒身上,最传统的男性锡克教徒,都有五宝在身,分别为:蓄发蓄须、佩戴发梳,戴钢镯,配短剑,穿短裤,这些充满阳刚之气的宗教标志统统在提醒他们作为教徒和一个男人的责任。不知为何,这些锡克教的特质总是让我想起水泊梁山。
 
    金庙附近有一处特别的纪念地,叫做札连瓦拉园,那是一片建在城市中心的广场。在印度的独立运动期间,发生于这里的一场大屠杀成了历史的转折点,间接加快了印度独立的步伐。关于这场屠杀,在传记电影《圣雄甘地》中有对当时悲惨情景的忠实再现。
    1915年,甘地在大英帝国的另一殖民地南非领导了一场以非暴力对抗暴政的斗争后载誉归来,立即被印度人民奉为民族英雄,他随即投身于旨在为殖民地印度挣取权益的非暴力抵抗运动,这种抵抗运动在当时并不明确指向印度的独立,过程中甘地与殖民政府之间既有斗争也有和解。到1919年阿姆利则札连瓦拉园惨案爆发后,甘地对英国人彻底死心了,开始将印度的自治与独立确定为国大党的目标,此后20年间,由甘地领导的全国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次又一次在印度掀起高潮,直到1947年印度终于独立。
    1919年4月13日,上万印度人不顾英国人颁布的戒严令,聚集在札连瓦拉园广场,以和平集会的方式抗议英政府颁布的旨在无条件拘捕和长期羁押政治犯的法律。一位英国高级军官下令以装甲车封闭广场的各个出口,军队进驻广场后毫无征兆地向手无寸铁的人群持续射击了10分钟。因为参与集会者包含了老幼妇孺,在电影《圣雄甘地》中,一位士兵迟疑地向军官询问要不要先向人群示警,那位戴尔将军轻蔑地说:不必了,戒严令本身就是示警。
        札连瓦拉园是一片占地广阔的场地,周围是高大的围墙,出口并不多,且每个出口都非常狭窄。枪声一响,所有人都想夺路而逃,然而最终却只能挤作一团,他们在园内奔跑哭号,寻找着一切可以避难的角落,很多人情急之下跳进了一口深井,事后从井中打捞上来的被淹死者的尸体就有120具之多。
    十分钟内,整个札连瓦拉园成了人间地狱,按照英国人的官方统计,他们共发射了1650枚子弹,造成379人死亡,1200人受伤,换句话说,所有发射的子弹都瞄准了人群中的目标,可以说是弹无虚发。
    这是一堂冷酷无情的实弹射击课。
    今日的札连瓦拉园,除了在广场的一端立起了印度教庙宇形状的纪念碑外,其他一切均保持着当时的原状,残留在墙壁上的弹孔都被特别标出,那口吞噬生命的水井已经干涸。幸亏来此参观的络绎不绝的印度人冲淡了肃杀的气氛,否则这里的场面恐怕会令人透不过气来。
    2013年,英国首相卡梅伦来到了札连瓦拉园凭吊,他措辞谨慎地谴责了当年的惨案,这是第一次有在任英国首相来到惨案发生地。
 
    我们在阿姆利则街头找了家Subway用餐,下午,我们将要前往印巴口岸观看每日一度的降旗仪式,近年来这节目已经成为在阿姆利则旅行的规范动作了。
    时间尚早,我在Subway门口看着眼前的繁华,一个明眸皓齿如女子的锡克教男孩子头上裹着一尺高的巨大头巾,身穿洁白的华贵长袍也走进了Subway,这套装束是锡克族人的礼服盛装,从穿着举止看,显然这孩子的家庭是豪门望族。远处,几名警察在人群头顶挥舞着虎虎生风的棍棒,驱赶着在交通拥堵路段停下来拉活的三轮车夫,老百姓唯唯诺诺地四散开来。
    这两件事怎么可能同时发生在同一个街区之内?

(这个是丐帮吗?原来阿姆利则也还是有乞丐的嘛。) 

    出租汽车司机把我们带到了印巴口岸前的停车场,有很长一段路需要步行通过。
    来看热闹的人比我想象的要多,印度人都象参加节日庆典一般兴高采烈,他们在道路的右侧排起了夸张的队列,这队伍长到看不见尽头,教人绝望。
    幸好,在道路的左侧,外国人与本国贵宾有专门的通道,有个西方老太太对我说,看来有时候当个外国人也还有些好处,我知道这话是奔着印度各景点专为外国人设置的高价门票去的。
    其实外国人席位的位置并不算太好,距离国门有点远,不过我们还是比那些排了几个小时的队最终却被拒之门外的印度人幸运多了,他们被军人堵在了入口之外,愤怒地交涉着。
    在降旗仪式的闹剧开始之前,先是热身运动,几个印度姑娘举着国旗在通道上跑来跑去,然后一群印度姑娘在大分贝的音乐伴奏下开始蹦迪,全场上万名观众都在为她们叫好。一名主持人走出来怂恿四面八方的印度观众一起山呼海啸,就像演唱会上的歌手向观众喊:“这边的朋友,让我听到你们——”一样。
    热身结束后,印度与巴基斯坦边境哨兵的表演正式开始。
    这场仪式的主要内容是双方士兵每两人一组以踩着风火轮的速度齐步走向国门,然后面对着对国界线对面的“敌人”,踢一组到脑门那么高的正步,再正一正必定会被震歪的帽子。整组动作中只有正帽环节看上去还算正常,其他的动作么——我不明白他们到底是真的是在和对方斗气,还是仅仅在表演斗气呢?
    观众们看得很嗨,印度人民在看台上挥舞起了国旗,为本国士兵加油。而巴基斯坦一侧人数明显弱了许多,从气势上讲,印度完胜。
    所有士兵在国门前就位后,双方同时降旗,我们身边响起了不绝于耳的“印度斯坦”的呼声。
    在国门的对面,挂着一幅巨大的圣雄甘地标准像,他老人家面带经典的微笑,注视着眼前的一幕每日重复上演。
 
    甘地一定是个理想主义者,然而这世界却不是为理想主义者准备的。
    1947年,甘地赢来了他用数十年的心血与囹圄之灾换取的印度独立,然而与此同时,他万万不愿看到的印巴分治局面也难以避免地浮出了水面。
    在印度与巴基斯坦的边境附近,两列长长的队伍相向行进,巴基斯坦的印度教徒与印度的穆斯林各自迁徙向自己新的家园,他们先是在队伍中彼此咒骂,随后有人向对方投了石块,这很快酿成了难以抑制的械斗,械斗又蔓延成为全国范围的暴动,一时之间从旁遮普到加尔各答,印度陷入了血雨腥风的恐怖之中,不计其数的家庭流离失所,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穆斯林。
    崇尚非暴力的甘地知道,这并不是他一生奋斗的初衷。
    暴动很快将要演变为内战了,印度的首任总理尼赫鲁束手无策,然而有一个人却站出来,赌上了自己的生命来力挽狂澜——甘地开始绝食了。那时的甘地,已经是77岁的古稀老人。
    第一次绝食发生在加尔各答,三日之后,原本席卷全市的暴行,那些屠杀、纵火、洗劫、强奸竟然奇迹般地平息了,暴徒来到甘地的床前低头认罪,市民整夜为甘地诵经祈祷。
    可以让这整个国家流泪忏悔的人,唯有甘地。
    第二次绝食发生在德里,这一次持续了五天的绝食几乎要了甘地的命,最终又换取来德里的和平。这一次,我相信甘地确是存着失去生命的决心的,因为他已经痛心疾首地觉悟到了理想的破灭,就在他78岁生日的那一天,他曾经悲哀地说:“我不愿在这样纷争的印度过生日”。
    1948年1月,就在甘地即将前往旁遮普的前息,他在出席晚祷时被一名假作来向圣父行礼的印度教徒刺杀,甘地身中数枪后,说过的最后一句话是:“神啊。”
    甘地遇害的缘由,是在印度教部分激进派分子狭隘的心目中,认为这老头子整天以绝食来要挟教众对穆斯林做出让步,是不折不扣的政治讹诈。昔日的圣父,终于成了恢复印度教之光荣的绊脚石。
    这世界不仅不是为理想主义者准备的,甚而,这世界本来就是理想主义者的坟墓。
 
    离开阿姆利则的夜班巴士于晚上九点半发出,这巴士的车况说是比国营巴士好,可也就只是好到有门有窗的程度。车上的卧铺与座席相间,我们订的卧铺看上去像个巨大的抽屉,铺面上铺着一层肮脏油腻的长毛毯子。
    车上没有我期望的空调,所以车体并不密封,我们铺位的窗子由于过于陈旧,窗缝根本无法锁紧,沙漠中可怕的寒风不停地灌进来。
    我在本趟旅行中有点低估了北印度的寒冷,我们身上最厚的衣服仅是抓绒服,携带的睡袋也只是薄薄的抓绒睡袋,由于夜巴士不提供铺盖,所以这就是我们全部的御寒之物了。
    我们三人都穿上了一切可以穿的衣服,袜子套了两层,再用冲锋衣的帽子遮住头,即便如此,我和毛毛直到深夜仍被冻得无法入睡而蜷缩在车厢里,后来我们尝试着钻进了同一条睡袋,毛毛再搂住阿朵,互相以体温取暖,结果我们便一直象蚕蛹般被束缚得无法动弹。在我们当中,阿朵身上的衣服是穿得最多的,开始她睡得很香,到后半夜竟被哭着冻醒了,她一声声委屈的哭声听在耳中,让我们心如刀割。
    这个寒冷的冬夜仿佛永无尽头,远比我们在黄石公园的冰天雪地中露营的那个夜晚更为艰难。
    我心里念着黎明快点到来,比卡内尔快点到来,让阳光带来久违的温暖。
木吉他 于 2014-03-20 22:14:43 编辑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21 10:25:13
Post #123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阿姆利则)
 
JadePan 离线 JadePan 看到甘地那段哭了........
 
旧帖 2014-03-21 14:53:34
Post #124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阿姆利 ...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JadePan wrote:
看到甘地那段哭了........

我看历史喜欢把自己带入,因为历史人物也曾经是活生生的人,不仅是书本上的描述,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很多人把甘地的“非暴力”仅看作是争取印度独立的手段,我觉得“非暴力”其实是他对社会平等的追求目标,而国家独立甚至还在其次。所以,看上去取得了印度独立的结果是甘地的胜利,实际上他是彻底的失败了。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21 16:22:38
Post #125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阿姆利则)
 
cerelean 离线 cerelean 楼主的尼泊尔的微笑的帖子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又是一篇精品之作,不仅照片精彩,文字更是动人。刚刚读了个开头,先把好评送上~
 
» 城市 » 北京 » 精华和推荐 »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全文完,感谢关注) 862

 邀请xuliang1215参加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