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位置 异域之旅 / 北京 / 小驴在野 / 远方的家 » 城市 » 北京 » 精华和推荐 »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全文完,感谢关注) 862
旧帖 2014-03-14 09:47:13
Post #76
六、田园圣殿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六、田园圣殿

长途汽车一路颠簸,毛毛对我说她感觉很不好,我用手摸了摸她的额头,滚烫。
    毛毛这几天来被印度本地饮食折磨出的腹泻终于演变成了发烧。
    在抵达克久拉霍之前,我们的心情都低落到了极点。
 
    车子停在距离克久拉霍车站不远的地方,司机说从这里出发去我预定的酒店最近。
    我就近找了一个突突车司机,问他去我们的酒店多少钱,司机懒洋洋的说:
    “最近不是旺季,反正也没什么生意,你就看着路程给吧,多少都行。”
    听到这句话我感动得眼泪都快下来了,长久以来,这算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正常点的生意人了。
 
    我们的酒店位于克久拉霍镇子外围农田的包围之中,在克久拉霍休息的几天时间里,我们几乎是酒店唯一的客人。站在顶层阳台上远望,周围不再有闹市和游客,不再有交通堵塞,只有一望无际的绿色田园,和在田地里飞来飞去的鹦鹉。
    这情景与瓦拉纳西反差太大了。

(上学) 

    毛毛一到酒店就沉沉睡去,我向酒店经理询问附近有没有医院,他给我指了一处距离不远的国营医院,我借了一辆自行车跑去买药。
    医院不大,场院里坐着一位看门的大爷,一边喝着茶,一边看着报纸。我冲进医院,只见所有的诊室空空荡荡,一位医生也找不到。这地方不像医院,倒更像是放寒假期间的学校。配药柜台有个工作人员告诉我,门口那“看门大爷”就是医生。
    我重新回到院子里,向医生描述了毛毛的病情,外国旅行者类似的症状他可能见得很多了,很快给出了诊断:痢疾。
    我拿着他开的药方回到了配药柜台,工作人员按照方子从药品柜台中取出整盒的药物,拆开包装,用剪子剪出我所需要的剂量,把配好的三种药片递给了我,我问他:
    “多少钱?”
    小伙子笑了:“不要钱,我们这看病是免费的。”
    整个看病过程中,我只花了5卢比挂号费,合人民币5毛钱。
    原来印度的全民免费医疗是真的。
    在一个12亿人口的大国推行全民免费医疗,绝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这对广大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印度人民来说,如何渲染其重要性都不过分。
    印度政府至少从形式上做到了这一点。
    可为什么这医院成了一座空楼,而我在印度旅行期间看到城市里的各大药店却人满为患呢?
    毛毛吃了药,又经过了两天的卧床休息,腹泻和发烧的症状终于消失了。听说印度生产的药净是猛药,不管副作用如何,见效确实是快。
 
    在克久拉霍,我们总算见到肉了。这地方寺庙虽多如牛毛,但都是些遗址,算不得宗教圣地,所以鸡肉羊肉还是有的卖的。只是遵医嘱,毛毛暂时不能沾荤腥的,只能吃些清汤寡水。我跑到酒店的厨房,自己动手按照中国的法子做了一碗白粥给她吃——要知道在印度的饮食中是没有“清汤寡水”这一选项的,他们食物的味道就像女人身上纱丽的颜色一般浓烈。
 
    毛毛吃过了粥,服过了药,和阿朵在酒店房间休息,我则骑着车在酒店周围随意转了转。
    广泛分布在克久拉霍的古老寺庙建于公元1000年左右,以寺庙建筑上的大胆的性爱雕像闻名,那时候的克久拉霍是昌德拉王国的首都。
    克久拉霍的寺庙分为西庙群、东庙群、南庙群三个部分,其中西庙群规模最大、寺庙最集中,是世界文化遗产,而南庙群几乎不能称其为群,只由少量几座分布在田野中的寺庙构成。
    我们的酒店距离东庙群最近,我没打算进入以耆那庙宇闻名的东庙群,只是从其围墙边骑车经过,来到了几座孤立却保存完整的寺庙近前,沿途有很多孩子一边招手一边用日语向我打招呼。
    随便把车靠在一座寺庙院墙边,我脱了鞋走上寺庙的基座,围着玉米形状的寺庙尖塔转了好几圈,那些密密麻麻的、造型精妙的众神雕像把这座神庙的外围妆点得令人晕眩,其中确实有些是在表达男女神灵之间露骨的性爱,但并非处于最显赫的位置,多数情况下,雕像上的神还是一本正经的。
对着数不清的雕像惊叹了半晌,我又推起自行车走向了百米之外的第二座寺庙。克久拉霍寺庙的建筑形式基本都是一个模样,入口处是高高的尖塔,尖塔背后有供奉主神的神殿,整体规模不会太大。待我走近了这第二座寺庙,觉得它简直就是刚才那座寺庙的复制品。


    我正向前走着,有个穿夹克衫的男人远远地对我喊:
    “你好啊,哪国来的啊?
    在克久拉霍要待几天啊?
    一个人旅行吗?
    住哪个酒店啊?
    小心前面的水坑......哎你看,我刚说......
    没事没事,来寺庙坐一会很快就干了。”
    我只得停下来,脱掉鞋袜,转到寺庙平台上去晒太阳,心说要不是顾着跟你说话,我还不至于一脚踩到水坑里。
    这老兄自我介绍说:
    “我先说,我可不是导游啊,我吧,我是个学者......”
   我看了看,他表情挺严肃的。
    “.......我喜欢研究印度的古代文化,也喜欢和外国人交流,以便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
    我心想,不管你是不是导游,我倒确实是对这些神秘的古庙颇为好奇,了解一下无妨,虽然我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在印度根本就没有“免费”这一说,但若讲解得确实好,我也理应付点小费。
    他带着我寺内寺外走了个遍,一边走,一边随手点指隐藏在各个角落的性爱雕像:
    “这个怎么样?很困难的姿势。那个呢?一男两女哦。这个这个......怎么还有这一招?”
    经他的指点,这寺庙果然蓬荜生辉,“性庙”美名名不虚传。
    “很多人谈到性,都觉得是个应该避讳的话题,其实嘛,性乃万物自然之理,在我们印度人看来也是宗教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修行的方法之一,性爱中那种头脑空空的感觉在我们看来就像在与神沟通。”这老兄刚才还眉飞色舞,现在忽然又端起学者范来,让我突然感觉有点不适应。
    接下来话题转到了印度神话上:
    “印度教的三主神你了解吗?”
    “我知道一点”我依次说出了三大主神的名字。
    “毗湿奴在印度是最受欢迎的,他有很多很多化身,比如说矮子......”
    “我听说过,毗湿奴的第五个化身是矮人,他问魔王借三步之地栖身,魔王看他矮小便答应了。于是这矮人瞬间变为巨人,第一步走过了天界,第二部走过了人界,第三步停下来没走,从此魔王就只能统治地狱了。”我当年去尼泊尔也不是白去的,这些基本的印度教故事还是知道一些。
    他看起来起来有点意外:“嗯,毗湿奴还有个化身是海龟......”
    “这个我也听过,是诸神与阿修罗搅拌乳海的故事中提到的。”我不是故意拆台,只是想着既然打算付小费,怎么也得听点新鲜的。
    毗湿奴十化身的故事在印度人人拿手,他看我对这些故事都很了解,只好再换别的话题。
    “《摩诃婆罗多》这本书你看过吗?”
    还真没看过,那时我对《罗摩衍那》的故事有点了解,而对《摩诃婆罗多》却一无所知。
    他来精神了:“《摩诃婆罗多》......是一本好书,其中有很多人生的道理......”
    然后就没下文了。
    “......咱们还是来说说宗教吧,你信仰什么宗教?”
    “我没有宗教信仰,多数中国人都这样。”
    “是吗?”他对此有些不可思议。
    “你呢,你是印度教徒吧?”
    “我什么都信!”说着他把脖子上挂的一大堆项链掏出来给我看,其中有十字架,有佛,有湿婆大神......“在我看来,重要的不是信仰什么神,而是要信仰神。”
    这种事你恐怕只能在印度见到。
    各种宗教的相互融合与共处在印度是有历史传统的,1947年印度刚独立时,北方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几乎爆发内战,圣雄甘地在那段时间经常为了弥合仇恨而举办祈祷大会,在他的祈祷会上既能听到印度教的《薄伽梵歌》,也能听到《古兰经》,除此之外,甘地的那个朴素的布口袋里还常年装着基督教和犹太教的经典。当然了,说到底,甘地还是个纯正的印度教徒。
    接下来,这位老兄又对我讲起了印度的种姓制度,印度的婚丧嫁娶,话题范围极为广阔,一直聊到口干舌燥,虽然对每个话题都不甚深入,但看得出讲得的确是非常用心。
    虽然他一直没提过“钱”字,却越聊越眼巴巴的看着我。
    他听我提到毛毛得了痢疾,正在酒店休息,非常自豪地说:
    “这没什么,外国人到印度旅行无一例外地都会得病,这算是印度欢迎你的一种方式,就像对你说Hello一样。”
    我说:“我就没病倒嘛。”他说:“你的肠胃肯定特别坚强。”
    谁知我这话说得有点太早了,从印度一回来,我就开始治疗在印度吃出来的胃溃疡了。
    最后,到他实在聊不出什么话题的时候,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选择在印度旅行呢?”
    这个问题真是问倒我了,这几天我也在问自己同样的问题。
    从踏上旅途的第一天开始,阿朵就病倒了,而我们一下子把自己扔在了一个处处都是肮脏贫困与混乱的国家,被围绕在我们身边的骗子军团耍得团团转,我还被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屁孩威胁了一番,到现在,毛毛也病倒了——我们为什么来印度?
    一时之间我只觉得异常沮丧,甚至已经开始想要改签回程机票,提前回国了。
 
    我给了他50卢比作为讲解的酬谢,说自己该回酒店了。他非常高兴,意犹未尽的说:“你回酒店的那条路上,正好可以穿过这个村庄,村里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古迹,非常值得逛逛,你一定要去看看。”
    其实这真不是个好主意,我一进村庄,就被村里的男孩子们缠住了,他们阻住了我的去路,都找我要School Pen和糖,我说没有,又要卢比,我也不给,几个更大点的孩子走上前来说:“不给的话你就别从这条路过去。”他们围着我不停的调侃,用手摸我的腰包问里面有什么,有个孩子甚至一屁股坐在了我自行车的后座上。我被他们戏弄得有点心烦,掏出香烟想要点上一支,没想到刚打开烟盒的盖子,里面的烟立刻就被这帮孩子一根不剩地瓜分了,有几个没抢到烟的孩子非常愤怒地对我抗议——不过这也好,我终于可以走了。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4 09:50:29
Post #77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克久拉 ...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gflqm wrote:
实在不是可以一口气读完的,先来大放厥词说几句吧;
太震撼了,佩服你作为一家之主的担当,佩服带着阿朵的惊人旅程;
佩服你们的印度之旅,哪怕 次开头我已经预测带了结束,你们太强悍!
作为16天走北印的我们,简直就是走马观花了,看行前计划还有什么发呆不发呆的,
几乎都没有搞明白什么,这游记是没法写了,⊙﹏⊙b汗

图片拍了N多,知道50定好用也带了,可还是离不开变焦,
好在手机帮了忙,拍了不少,还可以构成一个印度游,有些许安慰;

你的描写非常合口味,要跟到底了,先表态;
简直有想要跟你们潇洒走一回的想法,然,你要刀枪入库了,遗憾;

对印度的印象很深刻,所以特别喜欢你的贴,描写的入木三分,也很中肯,
印度就是印度,我认为是梦幻的,本想揭开莎莉一样的面纱,走完了才感觉谈何容易,
哪怕是我自己眼中的印度,估计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瓦拉纳西的巷子,突突车司机的跑火车,让我们当天晚上深夜到达比你们更加没谱,
同意感觉到明天怎么能走出这迷宫一样的小巷深处,同路人哦;

尽管行前有思想准备,还是接受不了印度的脏乱差,尤其是瓦拉纳西,
我万般的不适应和万般的注意,还是踩了一脚牛粪,那个不爽没感觉他们的牛有多神;
最后,准确的说,慢慢地就越来越接受了这诡异的印度,甚至喜欢,还想去,神奇呀;

今天到此,明天继续欣赏图文;

带张图片以示感谢,手机拍摄不知道磨房上传后什么效果,
忐忑的试试;
阿姆利则的金庙

我们这一路上,好多背包客看到我们带着个孩子,都说我们有勇气,这其实算我们的失误,带着阿朵去东南亚多省心!
欢迎跟到底,Come!
另:金庙图片不错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4 11:12:05
Post #78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克久拉霍)
 
悠悠远游 离线 悠悠远游 一路追过来,透过作者的镜头, 经历“我的” 异域之旅
送10分表达感谢之情。

----------------------------------------
渺渺天地,悠悠远游

 
旧帖 2014-03-14 11:43:28
Post #79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克久拉霍)
 
琵琶雨 离线 琵琶雨 赶上了现场直播,庆幸!看楼主的美文美图,很享受!印度我是不打算去,索性跟着楼主的图片和文字去旅行。送10分先,继续围观......

----------------------------------------
凡是遥远的地方 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不是诱惑于美丽 就是诱惑于传说

 
旧帖 2014-03-14 14:06:49
Post #80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克久拉霍)
 
悠悠远游 离线 悠悠远游 文字细细读下来, 觉得这趟旅行真是惊心动魄啊。
在俺的身心还没有修炼到足够强劲之前, 暂时还是把印度摆在那里, 透过别人的眼睛和镜头看吧。

----------------------------------------
渺渺天地,悠悠远游

 
旧帖 2014-03-14 14:58:45
Post #81
六、田园圣殿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因为毛毛的病情,我们在克久拉霍一共住了四天,这地方游人罕至,空气清新,倒是个养病的好地方。在酒店经理的帮助下,我退掉了原定从这里前往阿格拉的票,又按新的日程重新买了票。
    白天,有时我会骑车带着阿朵去寺庙之间闲逛,她喜欢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抓紧我腰包的带子感受自行车的颠簸;有时我们在酒店的花园里晒太阳,荡秋千,给店主人养的小兔子喂食。毛毛逐渐能吃点清淡的炒饭和炒面了,在印度,这两样就是全部的中餐,我们一路上吃了不知多少次。
    有一次,阿朵不慎把我打包带回房间的一碗咖喱糊糊打翻在床上了,我请清洁工来换床单,觉得挺不好意思麻烦人家的,在需要收走的餐盘里放了10卢比小费,我们就去花园里散步了。
    等散步归来,看到餐盘已经收走了,但小费却原封不动放在了桌上。
    做清洁工的老人见我们回来,诚惶诚恐地跑来问:
    “那钱是给我的吗?”
    我说是,他才敢拿。此后他为我们服务得特别殷勤,连卫生纸都多给了一卷。
    我猜这位老人恐怕就是比首陀罗地位更低的所谓“不可接触的人”了。这些人平日里连自己都觉得自己低贱,和别人说话时,眼角眉稍总是带着恭顺。
    印度的种姓制度(Caste System),是当今社会里活生生的阶级压迫,这压迫在国家制度和法律中看不到,却直接来源于印度教。
    印度教的上古典籍《梨俱吠陀》中,记载说梵天神用自己的口创造了婆罗门(Brahmin),他们一出生就注定是高贵的祭司;用手创造了刹帝利(Kshatriya),即印度王公贵族的阶层;用腿创造了吠舍(Vaishya),这类人可以做生意人、手工业者;用足创造了首陀罗(Sudra),他们从事务农、帮佣等纯体力劳动。而在四种姓之外,位于社会最底层者是“不可接触的人”(Untouchable),他们是首陀罗与其他种姓混血而来,仅能从事清洁厕所、火葬等等他人不愿承担的工作。各种姓世代沿袭,种姓之间不得通婚。
    印度的种姓制度分明就是雅利安人入主印度后,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而编出来的一派胡言,却在印度忽悠了上千年,至今流毒仍然极深。我曾经在火车上问过身旁的印度人,不同种姓的人现在能否成为同事,他们只回答说在城市里毫无问题,言外之意是在农村,种姓倾轧依然存在。
    虽然现在的印度通过立法,在很多方面都加强了对低种姓群体的保护,乃至时常会引起高种姓群体的不满,但在法律中不得已写入种姓的概念本身就已显得荒谬,就象在间接鼓励种姓制度的存在,而不是要彻底消除种姓制度——当然不能消除,选举的时候还要用这个话题来争取低种姓民众的选票呢。
 
    毛毛的身体逐渐康复了,在克久拉霍德第四天,我们决定前往著名的东西庙群。
    东庙群入口处,一座被粉刷成白色的耆那教寺庙分外惹眼,这座寺庙旁边还设有一个耆那教博物馆,我原以为可以在博物馆中可以了解到一些耆那教的历史典故,可里面实际上只陈设着一些雕像,文字说明极为匮乏。
    耆那教与佛教兴起时间近似,创始人大雄也象释迦牟尼一样是个王子,并且通过苦行修炼觉悟成为圣人,后世耆那教寺庙中常见供奉的裸体立像就是他的形象。耆那教同样认为众生平等,比佛教更倾向于反对婆罗门教义和种姓制度。耆那教徒素食、不杀生,以禁欲苦行做为修炼之正道。由于大雄当初苦行时抛却了全部所有,以裸体示人,故耆那教中天衣派圣人至今仍沿袭了裸体修行的传统。有不少来印度旅行的朋友都提到在恒河边曾遇见暴露狂的事情,我觉得他们遇到的是耆那教徒的可能性还更大一些。

    耆那教寺庙背后的印度教寺庙虽然数量不多,但分布密集,修缮得不象西庙群那么整洁,看上去更有遗址味道。有一队西方旅游团正在导游的带领下观光,导游用手中的小镜子反射阳光,照在一些夸张的性爱雕像上,顺便讲些大尺度的荤段子博人一笑。
    印度人生活中其实极端保守,他们的婚姻讲究种姓相同、门户对等,时至今日多数印度男女的人生大事还是由父母包办,可一沾到宗教,不知为什么忽然就变得百无禁忌,透着一股疯狂纵欲的风气,这克久拉霍的性爱雕像就是最好的一例,对湿婆神的性力崇拜又是一例,而比较糟糕的例子则是很多印度教圣人和瑜伽大师的性侵案件。

    西庙群是克久拉霍赖以成名的骄傲,庙群之中开阔整洁,管理规范,庙门之外有一片宽阔的水池,是当地居民洗衣沐浴的场所。
    我曾在清晨来到过西庙群外的水池旁,并继续向西行到人迹罕至处,我在田野中找到了一处高坡,坡顶上覆着一座古老寺庙的残骸,我守在那里等待日出的光线照亮西庙群。除了眼前乡村道路上时常有骑车的孩子经过,并好奇地向我张望外,那是个宁静的早晨。有一名印度教徒亦来到我所在的废墟,恭敬地向曾经存在、如今仅剩虚空的神龛行礼。让我有些惊讶的是,她是一位金发碧眼的白人。由于印度传统文化的长期封闭,它与世界文化的隔阂感导致印度教几乎没有吸引过来自其他国家的信徒,与菩提迦耶遍地都是仰慕佛教的西方人不同,这位来自西方的印度教徒为我在印度旅行期间所仅见。

    西庙群门口可以租到英文语音导游,我虽然租了一个挂在脖子上,不过以我的听力水平大部分没能听懂。
    即使抛开奇妙的神庙建筑不提,在西庙群里散步也是件很舒服的事,因为我们已经好久没有见到过这种有修剪平整的茵茵草坪和排列整齐的成荫绿树的地方了。
    西庙群中的寺庙普遍比克久拉霍其他寺庙高大一些,形式上也还是差不多。在绿茵尽头处有个巨大的平台,以此平台为基座修建的几座湿婆寺庙是西庙群最精彩的建筑。寺庙上雕刻的诸神,尤其是其中丰富肥臀呈S型曲线身材的女神个个惟妙惟肖,在她们的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的一些细微的情感被表达得尤为精妙。神像的细节已经如此让人流连忘返,当它们数以百计地排列在墙面上,同时出现在眼前时,那些神像身上的曲折线条仿佛具备了生命,正在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着,整体视觉效果相当惊人。
    印度的传统细密画一向不已写实为能,神像雕塑却非常具象,这是由于印度的雕塑技法间接师自古希腊雕塑,后来类似的技法又从印度传入我国,对唐代以来的佛教造像艺术又有深远影响。

(寺庙外极端复杂的石雕)

(寺庙内部)
(有印度妇女的地方,就有缤纷色彩) 

(坐在神庙阶梯上研究攻略的外国游客)


(虔诚)

    南庙群一共只有三座神庙,它们彼此之间相聚遥远,都建在农田之间,河流之畔,少有游客光顾。在南庙区的最南端的神庙中,藏着一尊保存甚是完整的毗湿奴神像,规模比其他庙宇中的供奉的神像大了不少,倒是很值得看看。
 

    我们在克久拉霍待足了四整日,虽然也要随时对付生意人的骚扰,以及孩子伸出来的要钱的手,但这地方仍然是印度难得的环境清幽的目的地,是在我们已经走出瓦拉纳西、尚未进入“金三角”时的一个难得的缓冲。
    再呼吸一口田野中甘甜的空气,下一站阿格拉,我们又要冲进人的漩涡了。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4 15:14:11
Post #82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克久拉 ...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悠悠远游 wrote:
文字细细读下来, 觉得这趟旅行真是惊心动魄啊。
在俺的身心还没有修炼到足够强劲之前, 暂时还是把印度摆在那里, 透过别人的眼睛和镜头看吧。

感谢赠分好评。
印度也不是有多可怕,去之前要做足准备功课就是了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4 15:15:39
Post #83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克久拉 ...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琵琶雨 wrote:
赶上了现场直播,庆幸!看楼主的美文美图,很享受!印度我是不打算去,索性跟着楼主的图片和文字去旅行。送10分先,继续围观......

非常感谢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4 18:08:29
Post #84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克久拉霍)
 
√阿狼 离线 √阿狼 坐等更新。

----------------------------------------
先和各领队搞熟,然后死命的空降空降,到成为一名出色的伞兵。

 
旧帖 2014-03-14 18:11:27
Post #85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克久拉霍)
 
天齐飞云 离线 天齐飞云 留记号,加10分,慢慢看。。。

----------------------------------------
不怕风不怕雨不怕晒不怕热和冷,就怕不识路没山爬
无兄弟,不户外

 
旧帖 2014-03-14 21:54:27
Post #86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克久拉霍)
 
娟子姐姐 离线 娟子姐姐 一直以来印度因为安全问题都不在我的计划之内,谢谢楼主的文字和镜头让我又对它认识多了很多。
还有相片照的真好
 
旧帖 2014-03-14 23:28:16
Post #87
Re: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克久拉霍)
 
彭洋洋 离线 彭洋洋 一口气看完啦π_π印度真是一个挑战的地方◐▂◐

----------------------------------------
求虐,不求挂~~

 
旧帖 2014-03-15 00:23:10
Post #88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克久拉霍)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感谢以上各位的好评与赠分。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5 00:25:48
Post #89
七、浮世梦幻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七、浮世梦幻
 
    阿格拉(Agra)是“金三角”中的一角,因印度的永恒瑰宝泰姬陵而举世闻名。
    从历史、文化角度,泰姬陵是当仁不让的印度名片,名列全世界网民票选的世界新七大奇迹,后来印度人民觉得凭印度多如牛毛的伟大建筑,跟长城、佩特拉古城什么的并列奇迹不过瘾,又内部票选过一次“印度七大奇迹”,结果泰姬陵被封为“奇迹中的奇迹”。
    反正,这座被泰戈尔称为“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的巨型建筑在印度人民心目中就是拉风得一塌糊涂。
 
    我们在阿格拉预定的客栈有个高高的天台,天台上正可以看到泰姬陵的全貌,不过我们到阿格拉时天已经黑了,走上天台上一看,在比瓦拉纳西更浓重的雾霾之中,远处的泰姬陵只剩下一个难以辨认的的影子。
    在接受过瓦拉纳西的洗礼之后,我再看印度的任何城市都觉得挺顺眼的,大概我的眼睛进化了,可以做到自动过滤掉周边的脏乱差后只剩下“生机勃勃”四个字了。这阿格拉虽然是最典型的旅游城市,除了空气污染有点过分,市容倒还不算太差。
    毛毛的肠胃刚好了一些,胆子又肥了,要去尝试一下路边摊,我们找了一处专卖鸡蛋的摊位,买了好多鸡蛋三明治充当晚饭,别说,印度的鸡蛋看起来不像是养鸡场大规模饲养的结果,味道真挺不错,这顿晚饭既便宜又可口。
    回客栈之前,我想去补充点香烟,于是在一家香烟铺子停了下来,指着我在印度已经习惯了的一种牌子名叫Classic的香烟问道:“这个多少钱一盒?”
    在印度买香烟,如果你不申明买一盒,通常人家会以为你是要买一支。
    老板说:“190卢比。”
    我给了他200,他说没零钱找了,给你两块糖吧。
    印度的商人总是有办法让你买下本来不想买的东西,比如说你去买瓶装水,人家说零钱不找了,找你一卷厕纸吧,你去买苹果,人家说零钱不找了,找你两个香蕉吧,可我雇突突车的时候却不能对司机说:“车钱不给了,给你二十个香蕉吧。”
    拿着香烟回到酒店天台,打开包装时,赫然看到香烟盒底写着:“零售价:150卢比”。
得,又上一当。
    前两天我在克久拉霍买烟,买到了一盒假冒的万宝路,里面香烟都是重新罐装进去的,味道令人作呕,在印度买东西还真是要小心。
    不知为什么,这回受骗我一点都不生气,也没想回去找他算账,还觉得又见识到了一次印度奸商明目张胆的欺诈,算是学了一手,挺有趣的。
    这莫非是我已开始从心理上适应印度的先兆?
 
    阿格拉的凌晨大雾弥漫,街灯仍然点亮着,它的光芒被树影分割成射线,照着在雾中悄无声息地走着的人们,一个个身影就像飘荡的孤魂。

    泰姬陵售票处前已经排起了长队,大家都怀有一丝希望,希望日出时分阳光能侥幸驱散大雾,让泰姬陵染上它的光辉。
    在排队购票的过程中,我们听到了熟悉的中国话,两位已经退休的中国阿姨也和我们一样排在这队列中。
    在两位阿姨当中,有一位明显是带头人,她旅行经验丰富,性格乐天,颇有主见。这位阿姨介绍说自己已经去过了数十个国家,其中还包括一次非洲七国陆路穿越的壮举,这次在印度是从南到北旅行,已经去过了泰米尔纳德邦的各大寺庙,现在又转到了北印,自己的旅行经验虽然丰富,可英语是一点都不通,能顺利走完这么多国家全靠出发前的精心准备。
    她跟我们说起了这回乍到阿格拉的遭遇:“突突车司机为了挣佣金,反复几次把我带到错误的酒店,我就只认准了一点:我预订的酒店是在泰姬陵旁边的,每次到了地方抬头看看,只要见不到泰姬陵就光摇头不下车,任凭司机说的天花乱坠,我是一句也听不懂,最后他无可奈何,也只好把我们送到了预订的酒店。”
    听了阿姨的经历,不由暗自赞叹:在印度旅行不懂英语就是好,毕竟行骗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语言不通的话可以减少好多麻烦。
 
    我们一边随着队伍往前走,一边互相交换了些有用的旅途信息,等买好门票进入泰姬陵的时候,天色已经亮了,大雾却丝毫不散,能见度只剩下几十米,周围的环境完全不见,我们只能跟着其他的游客鱼贯而入。
    浓雾中,一座规模惊人的宏伟建筑隐约浮现出来,那并非泰姬陵,而是泰姬陵外围城墙上的一座大门,也是我所见过最高大的门,不过这个纪录在印度旅行期间很快就被一次次的刷新了。门的后面,本来应该闪现出泰姬陵的经典明信片造型的地方,现在却是白茫茫一片,我望着眼前这片虚无,完全无法想象泰姬陵的穹顶将会出现在什么样的高度。
    阿格拉冬季早晨的低温并不会一下子击倒你,而是慢慢地渗入关节骨缝,等到渗得透了,才能体会出彻骨的寒意。我们在泰姬陵外面的广场上等了一会,怎么也看不出大雾有消散的迹象,便决定先进入泰姬陵内部观光,也顺便躲躲露天地里的寒冷。我们走上了泰姬陵所在的高高的平台,直到这时,我们能看到的也只是这建筑两侧高塔的下半部分。我想一定少有游客象我们一样,在已经抚摸到了泰姬陵洁白的大理石墙面的时候,却还未见到泰姬陵到底长什么样。
 
    泰姬陵(Taj Mahal)是莫卧儿王朝皇帝沙贾汗为自己的爱妃所建的举世无双的陵寝。而莫卧儿王朝是继孔雀王朝、笈多王朝之后印度历史上第三个统一的大帝国。
    莫卧儿王朝的创立者巴布尔是个极富野心的帝王,他攻陷北印度的军事才能全靠在如今阿富汗一代与中亚诸国多年周旋中吃亏上当得来的经验,然而他只会打仗不会治国,年轻的莫卧儿王朝在他死后很快分崩离析,第二任统治者胡马雍则被轰到了波斯。
    胡马雍本是个理想主义者,半生筹谋复国的经历,硬是把他从一个文艺青年逼成了军事统帅,可惜事业刚有起色,就因一次意外摔死了,于是印度历史上文韬武略首屈一指的阿克巴大帝才得以在年仅13岁时便提前继位。
    阿克巴在位时印度获得了实质性的统一,军事方面全面获胜之后,他开始琢磨着如何能让这个在宗教与文化方面异常多元化的国家世代永存下去。阿克巴最伟大的贡献就是作为一名虔诚的穆斯林,有魄力在帝国中推行宗教信仰自由,宽容对待异教,还废除了向异教徒征收的苛捐杂税。他经常请各宗教首领来宫廷中辩论,希望宗教之间能够抛却成见,打破隔阂。我相信阿克巴这样做的初衷是因治国的政治需要,但后来他的信仰的确逐渐随之发生了改变,当他研究宗教问题到极致时宣称自己独创了一种名字冗长、吸纳了各教派之精华的新宗教,这种宗教大约可以被称为“拜阿克巴教”,因为他自己就是这宗教唯一的神使,类似耶稣基督的地位,这种宗教最繁荣的时候教徒人数曾经发展到了......18人。
    传说中的情种皇帝沙贾汗,就是阿克巴大帝之孙,我觉得他的一生经历颇似唐明皇李隆基。莫卧儿王朝传到他这一辈的时候,政治军事上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沙贾汗象所有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一样干劲十足,他励精图治,把帝国的威胁一一摆平,后来做皇帝的新鲜劲一过去,他开始对份内的工作感觉倦怠,这也难怪,我做一份工作四五年就厌烦了,他的工作则要做一辈子,还没法退休。另一方面,帝王的自我膨胀也发展到了极点,如阿克巴大帝自创宗教一样,沙贾汗总想着为自己竖立些流芳百世的丰碑。
    1631年,他最爱的妃子泰姬.玛哈因难产而死,年仅38岁。这位妃子是位风华绝代的波斯美女,在与沙贾汗成婚的18年间,竟然共为他生产过14名子女,虽然其中存活者只有7人,亦可算是把帝王家传宗接代的任务完成得极好,成绩斐然。据此推测,我觉得她即便当时逃过此劫,最终死于难产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泰姬.玛哈在世时曾有遗嘱,希望沙贾汗能为自己建立一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陵寝。爱妃的死让沙贾汗万分悲痛,他决定倾尽国库为满足爱妃的遗愿,他集两万名能工巧匠、用22年时间打造了世界奇迹泰姬陵,却也造成朝野荒废,怨声载道。泰姬陵刚一修完,为防止这伟大奇迹在人间再现,沙贾汉做的最狠的一件事,便是立即要了设计师的性命,还斩下两万名工匠的手——两万名工匠!四万只手啊!传说中,沙贾汗还想为自己用黑色大理石在亚穆纳河另一侧建一座一模一样的陵墓,再让自己的陵墓以拱桥与泰姬陵相连,我认为这多半是后人的浪漫杜撰——设计师同志已经为他的伟大事业牺牲了,四万只血淋林的手也的确是砍了,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沙贾汗要再想忽悠两万名不怕死的工匠,光靠”Come!”肯定是不够的。
    当爹的挥霍家产无度,几个儿子看着岂有不眼红的道理。沙贾汗的一次大病引燃了几位王子之间皇位争夺战的导火索,从这场残酷的斗争中胜出的奥朗则布处死了他的三个亲兄弟,囚禁沙贾汗于阿格拉城堡,直至他郁郁而终。想当年沙贾汗还是个王子的时候,也曾经发动兵变想要夺权,他没有成功,还非常幸运地得到了父亲的宽恕。所以说沙贾汗的悲剧结局无非是天理循环咎由自取,却给后世留下了一曲爱情挽歌的充分的想象空间。
    冷血的奥朗则布是莫卧儿王朝最后一任有能为的皇帝了,在他之后,这个庞大的帝国逐渐沉沦,直到那个以倒腾鸦片闻名于我国的东印度公司登上了历史舞台,整个印度终于陷入英国人之手。
 
    泰姬陵内部正中摆着两座大理石棺材,棺材表面以各种宝石为材质镶嵌出极其复杂的花纹,其中的一座属于泰姬.玛哈,另一座属于沙贾汗。对沙贾汗来说,得与爱妃同葬在他毕生的骄傲泰姬陵,这或许是他最好的归宿。不过这两座石棺其实只是供人瞻仰的摆设,他们二位真正的棺椁位于地下的墓室中,是禁止参观的。
木吉他 于 2014-03-18 23:36:28 编辑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5 11:26:33
Post #90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克久拉霍)
 
预言家 离线 预言家 好奇
 
旧帖 2014-03-15 21:20:20
Post #91
七、浮世梦幻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阿朵早晨尚未睡醒就被我们从被窝里抱了出来,在泰姬陵里一直没什么精神,我们只认为是没有睡够,不想后来她竟然大口呕吐了起来,反复四五次方才止住,看得我们心疼,这才想起痢疾这疾病是会传染的。
    我们坐在泰姬陵内某个镂刻成蜂窝状的窗前,抱着阿朵休息。周游世界的退休阿姨看到了,连忙走上前来给阿朵按摩穴位,上了年纪的人,在养生方面果然个个都是专家,按了一会,阿朵便不再那么萎靡不振了,还很快就跟这位新认识的奶奶玩到了一起。阿朵觉得这位奶奶不像那些印度怪蜀黍一样爱捏脸蛋,说气话来亲切和气,更妙的是她说的话完全能够听得懂。
    到了上午10点多,雾慢慢的淡了,气温也明显回升,我们一起回到了外面的高台上,泰姬陵庞大的圆顶近在眼前,在阳光下反射着洁白无瑕的光辉。

    退休阿姨在印度期间已经买了好几件纱丽,她有个心愿,就是想在泰姬陵前穿上美丽的纱丽留影。拍照时,她的笑靥宛若少女,引得身边的印度人都驻足旁观——在印度的文化背景下,是难得见到如此自信乐观的老太太的。待她拍完,她把纱丽借给毛毛和阿朵轮流拍照,阿朵抓住那件翠绿色的纱丽便爱不释手,女孩子臭美的天性暴露无疑。
 
    越近午时,泰姬陵中越是游人如织,看看时间不早,我们也该走了。
    沿着长长的水道,我们与多数游人背道而驰,我不愿错过泰姬陵的任何一个角度,慢慢地向出口倒退着走,目光一直盯在泰姬陵上。快走到水道尽头时,泰姬陵匀称的身姿开始与我记忆中那些经典照片的样子趋于一致,等着在这里拍照的游客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
 
    泰姬陵北侧近邻亚穆纳河,隔河相望处有一座名叫Mehtab Bagh的公园,公园本身没什么引人入胜的古迹,门票可不便宜,价格卖的就是对岸泰姬陵的全景风光。
    印度所有城市都是时间越晚越热闹,临近下午四点,亚穆纳河大桥上堵得水泄不通,待我们的突突车到达公园门前,眼看阳光已经渐渐衰弱,快要在浓重的雾霾中消失了。
    在公园靠河的一侧,泰姬陵突兀地站在正前方,由于周边看不到能与之比肩的建筑物,那完美的穹顶就显得更像是个从遥远的天外降临到人世间的神圣殿堂了。
    由于现在是旱季,亚穆纳河大幅度缩水,从这公园内部看不到泰姬陵在河水中的倒影,我见河滩上地势广阔,应正是拍摄泰姬陵的绝佳位置,便离开了公园的范围,继续向前走去。
    河滩上空无一人,在喧嚣的城市,此地象是被俗世洪流包围的一座孤岛。我一直面向泰姬陵走去,直走到鞋子被潮湿的河泥吞没了一半才停下,一群正在河水中休憩的水鸟被我惊得扑棱棱飞走,在平静的水面上留下了一连串扩散的涟漪,涟漪止时,与泰姬陵完美对称的倒影便惊艳地出现在亚穆纳河中了。
    泰姬陵的建筑规模本就庞大,再加上它的倒影后足可充塞天地,一正一反两座泰姬陵由于彼此相接,从而看上去仿佛彻底脱离了大地的羁绊,不再像是什么伟大的建筑物,而是一场浮在水面上的圣洁的梦幻。阿格拉的雾霭和黄昏的微弱阳光,都让这场梦幻与我之间永隔着一层似有若无的白纱。透过这层纱,我看到泰姬陵上的游客排着队踯躅行进,甚至能看出他们兴高采烈的表情,却听不到他们的欢声笑语,我什么也听不到,这河岸上只有死一般的寂静。一时之间这情景让我恍惚,我不知此岸与彼岸,水面上与水面下,究竟孰为真实,孰为谎言,我不知自己是在隔岸遥望尘世繁华,还是正身处其中而浑然不觉——就像在某个梦醒时分懵懂拾起了往世的零星记忆,正欲分辨,却已忘言。
我真想在此停留到夕阳尽墨,可惜好景不长,我听见身后响起了哨声,景区的管理员在玩命地向我挥着手。
    唉,你要敢再给我五分钟我就彻悟了,释迦牟尼要是活在今天,到哪去找那么一棵没人打扰的菩提树去?

    北印度冬季的景区多在5点-6点停止营业,负责轰走最后一批游客的管理员正巧看到我独自一人在河滩上拍照,吹着哨要叫我回去,他一见我的面便非常震怒地大叫道:“你怎么能跑到那去?这是禁止的。”
    “为什么禁止啊?那岸边分明还有往返的渡船呢。”我指着河滩另一边正在上岸的一些摆渡船乘客说。
    “反正你就是不能去!”
    我们从公园走回到等待着我们的突突车司机处,正要上车返回客栈,有个警察截住了我们的去路:
    “刚才是你跑到河边去了?”
    “是,阿Sir。”
    他非常费解的说:“你干嘛要跑到那去?”
    我觉得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风景好啊。”
    “河边是不能去的。”警察斩钉截铁的说。
    我说:“对不起,本来我不知道,现在知道了,肯定没有下次了。”
    我说尽了好话,才打消了他罚款的打算,他还想查看我的护照,我怕护照被他扣下,不敢掏出来,就推说护照放在酒店了,他也无可奈何。
    我们的突突车司机跑过来看热闹,警察用印地语对他大大地抱怨了一番,才把我们放走。
突突车一开起来,司机就回头教育我们说:
    “你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你看,为了这件事,警察说明天要罚我500卢比,让我交到警察局去!”
    我暗挑大指,这大哥脑子真快,硬是能从这么突发的事件中瞬间就编出故事、找到商机,服了。只是这聪明劲没用到正路上。
    把我们送回了客栈,突突车司机义正词严地找我要“罚款”的补偿。唉,我知道你在扯谎,并且你也知道我知道你在扯谎,你还在那里扯谎,这么做合适么?我笑着说:
    “如果警察要罚款,也应该直接罚我们,怎么也罚不到你身上对吧?即便退一步说,警察是要罚你,那也应该在刚才当场处罚,哪有事后让你把罚款送到警察局的道理。行啦,你也辛苦了,给你100卢比小费行了吧?”
    我先讲道理后讲价格,掏出了一张100卢比的钞票在他眼前晃着,司机还想继续佯装愤怒,待我硬是把钞票塞到他手中,他才憋不住露出了满脸的喜笑颜开。
木吉他 于 2014-03-17 09:02:47 编辑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5 21:29:11
Post #92
七、浮世梦幻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阿格拉每天准时在夜半时分降下大雾,到次日将近中午才会散去,凌晨时分会是大雾最浓的时刻,这城市的一切全被遮掩着,只随着脚步的向前才会一点一点的揭开,这感觉让我极有拍照的欲望,所以我喜欢在黑夜与黎明的交界时分在这城市里游荡。
    我身边没带现金,甚至连腰包都没带,就只背着我的照相机和50毫米镜头,我还把衣服和裤子的口袋全部翻在外面,以便让人一看便知鄙人四袋皆空。
    这个时段的阿格拉街头,有早起去清真寺朝拜的穆斯林,有支起油锅做早点生意的摊贩,有四处散步的神牛与野狗,有无家可归的贫民在街头用垃圾和牛粪升起火堆取暖,还有七八人挤在同一辆突突车里、要去上学的小学生。

    我沿着泰姬陵外围的宫墙,向亚穆纳河的方向走去,穿过一片荒芜的公园,便远离了泰姬陵门口长长的游客队伍,前方是一条宽阔无人的通道。
    在我前面有三个十几岁的中学生,他们也向亚穆纳河的方向前进着,走了一会,他们好像逛得没劲了转身便往回走,经过我的时候顺便告诉我说:“回去吧,这条路是禁止入内的。”
    在印度,经常会有人告诉你这件事是禁止的,那件事也是禁止的,但从来没有人解释为什么,也找不到相关的标志牌,有时我嘴欠,还非要多问一个Why,得到的回复必然是:“就是禁止。”
    这次我倒是忍住了没问,禁止就禁止吧,那我也往回走就是了。
    三个中学生对我这个外国人非常非常的好奇,他们很想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和我搭讪,不过他们那种查户口般的典型的“印度式聊天”真让我哭笑不得:
    “你叫什么名字?
    你是哪个国家的?
    具体哪个城市的?
    你今年多少岁了?
    结婚了吗?
    有孩子吗?
    有几个孩子?
    男孩还是女孩?
    你做什么工作?
    你一定很有钱吧?
    你什么时候来印度的?
    你在阿格拉要待几天?
    哪天走啊?
    然后去哪啊?
    你住泰姬陵附近吗?
    你住的酒店叫什么名字?
    ......”
    我每回答一个问题,他们根本对我的答复不做回应便立即追问下一个问题,和他们分别后,我有种刚刚参加过一场面试的错觉。
 
    阿格拉堡是这座城市中除泰姬陵以外的第二处建筑奇观,我得到的信息都说这座城堡与德里的红堡风格非常类似,却远胜红堡。
    阿格拉堡的正门的确气势不凡,由赤红色巨型砂岩构成的威严城墙与壮观的穆斯林式拱门引导着我们进入莫卧儿的世界。这城堡由阿克巴大帝主持修建,是莫卧儿王朝的皇城,历史上阿克巴也曾经想把都城搬迁到距离阿格拉四十公里外的法塔赫布尔·西格里(Fatehpur Sikri),且已经建好了整座城市,结果迁都十年之后就因为那座城市缺水又搬回了阿格拉。

    阿格拉堡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筑除了觐见大厅外,便是那座奥朗则布用于囚禁沙贾汗的八角亭了,这座八角亭面向远处的泰姬陵,视野开阔,沙贾汗被囚的8年岁月里,每日只能从这里望着泰姬陵,追忆帝王岁月的辉煌,就像一位普通的老人,也会在生命行将消逝前叹息年轻时代的美好。在囚徒生涯的某一日,当沙贾汗如平时一样眺望夕阳下泰姬陵的美景时,他是否想到过,自己曾经认为永不会磨灭的对泰姬.玛哈的爱情,早已化作了对泰姬陵的爱情,他爱泰姬陵胜过爱世上的一切,因为唯有泰姬陵能够代替他的生命永存下去,受万世景仰,所以泰姬陵并不是泰姬的化身,不是爱情的化身,而是他自己的化身。失去自由的沙贾汗无论苟活多久,生命终已枯竭,他明白自己唯一可以期待的便是孤独的死亡,所以他紧紧地抓住了泰姬陵——自己生命中最华彩的篇章,作为抵御死亡的救命稻草之一。到了晚年,沙贾汗的视力严重退化,他仍要通过一颗宝石的折射来痴痴地观看泰姬陵的映像。
沙贾汗的另一救命稻草则是《古兰经》,他每天都要在这八角亭旁边的私人清真寺中虔诚地诵读《古兰经》,祈求真主来引导自己的后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很多人都拍过类似的照片,从囚禁沙贾汗的八角亭遥望泰姬陵)
 
    刚从阿格拉堡出来,门前有个突突车司机便缠上了我,他跟着我们一起往外走,边走边念叨着:“去哪?好价格......”
    我一言不发,任由他跟着我,直到我走到了突突车司机扎堆的地方,身边到处都是此起彼伏的:“去哪?好价格......”的时候,才在人群里举起四个手指头大声喊道:"40卢比,去Kamal客栈。”果然马上有司机响应,这比把时间浪费在多个回合的砍价中省事多了。
    我们住的这家Kamal客栈,在阿格拉也算是背包客趋之若鹜的住宿点,条件是不错的,不过楼顶上的风景比隔壁的Shanti稍微差了一点,我们喜欢跑到Shanti的天台上去用餐,顺便欣赏泰姬陵的无敌美景。
    这一天的空气意外的通透,落日将泰姬陵曲线柔和的身姿染成了玫瑰红色,就似绝代佳人脸上泛起了娇羞的红晕。脚下,无数简陋狭小的民舍层层叠叠,墙头上一群猕猴在慵懒地晒着太阳,妇人来到屋顶上晾晒衣物,偶尔看着泰姬陵发一会呆,孩子们在小巷中一边奔跑,一边放着风筝。
    千百年来,帝王将相后妃宫娥皆随着阿格拉的落寞与辉煌一同逝去,伟大的王朝灰飞烟灭,唯一不变的,倒是这城市中终日蝇营狗苟的芸芸众生,他们是这城市的血脉,故今日只有他们得与伟大的泰姬陵同享荣耀。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5 21:47:56
Post #93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阿格拉)
 
Lisa南 离线 Lisa南 10 分 必须给!
照片视角很不错!
通过文字和图游这神奇的国度!感谢贴主的分享。
希望自己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这里探索她的奥秘。哈哈~~

----------------------------------------
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见自身的澄澈与明亮,才能盛享到生命的葳蕤和蓬勃--马德

 
旧帖 2014-03-16 06:33:14
Post #94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阿格拉)
 
qpasser 离线 qpasser 而我们的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在正该去拥抱这个大千世界,让旅行来塑造自己的最好年华,却无不正在为了去大城市博取立锥之地而努力奋斗着,他们背负着与青春不相称的重担,一不留神便会被挤出长长的竞争队伍,哪里还敢奢望旅行的梦想?

这就是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吧。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是。
看完这篇游记马上制定个国内旅游计划,带上老婆孩子出去呼吸下大自然的恩惠。
 
旧帖 2014-03-16 19:18:50
Post #95
八、粉城见闻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八、粉城见闻
 
    我们的火车应该从清晨就出发前往斋普尔,可我们在车站活活等了6个小时,直到中午,我们的火车才到,晚点的原因估计还是因为阿格拉的大雾。
    这是最严重的一次晚点,除此之外,多数情况下长途火车晚上一个小时左右也就差不多了。
火车站台上与阿格拉街头一样热闹,几头神牛从站外慢慢踱到了站内,猕猴从铁轨旁的垃圾中捡食物吃,卖茶和炸丸子的小贩生意兴隆,手提棍棒的警察沿着站台缓步巡逻。
    印度的茶是在全国范围内最流行的廉价饮料,无论在城市里还是火车上,到处都能听到“Chai——Chai——”的吆喝声。这种所谓的茶,实际是用英国黑茶与牛奶兑出来的奶茶,印度人还喜欢在其中加入大量的砂糖,所以“Chai”喝起来其实完全尝不到丝毫茶叶的清香。
    我们到得太早,候车室内外的地面躺满了尚在酣睡的流民,普通候车室里全是男人,而头等车候车室全是女人,连容下一只脚的地方也找不到,我们只好在寒冷的站台上一杯又一杯地喝着热茶取暖。
    自加尔各答之后,再也没有人警告过我说火车站禁止拍照,阿格拉火车站也一样。在整整一个上午的等待过程中,50毫米镜头又找到了用武之地。
    在我镜头中出现过的一位年轻人留给我极深的印象,他仿佛满怀心事,披着毛毯站在站台上一动不动,我向他打招呼说想要为他拍张照片,他冲我点了点头,便继续以失去了焦点的呆滞目光望着前方,后来他好像突然惊醒了一样,重新将毛毯裹了裹,转身穿越重重铁轨,身手矫健地从一列停在站台上的列车车厢接缝处翻过去了。

    几个孩子在从列车卸下的包裹堆中打着滚嬉闹,其中年龄最大的女孩大约有十一二岁,她怀中还抱着个小小的婴儿,我为这些孩子拍照之后,她向我要吃的,我递给他一小袋刚刚在站台上买的饼干,她高兴地把包装拆开,掏出饼干来,审慎而公平地分配给其他的孩子们。
    电子显示屏上我们那趟列车的到达时间一次次地延迟,等我们肚子都饿了才把它盼来。


    斋普尔是拉贾斯坦邦的首府,印度旅游重镇。它既是印度旅游“金三角”城市,也是拉贾斯坦近年来渐趋热门的四大有色城市“金粉蓝白”之一,由于斋普尔老城建筑多统一粉刷为粉色,故一向有“粉城”之美誉。
    我们在这座城市没有预定住宿地,于是被突突车司机拉到了他能挣取高佣金的酒店,我看了看这酒店硬件条件其实也并不差,只是没有背包客的氛围,便在酒店经理开的价格上狠狠斩了一刀后住了进来,第二天一早,我们则立即按照预定计划搬到了在背包客中口碑甚好的一家名叫“Pearl Palace”的客栈。
    突突车司机挣到了佣金自然开心,还想接着做我们次日的全天包车生意,我问他价格,他说:“你看着给就行。”我说:“这可不是我的风格,我一定要把价格说在明处。”他想了半天,报了个2000卢比的高价,我表面不置可否,心里想:别逗了。
    斋普尔的旅游景点相对比较密集,雇突突车一日游确实是这座城市的主流玩法,我在这座城市逛了半天以后,手里便接了一大堆突突车司机的名片。
 
    斋普尔作为一座大城市,市容条件在北印度算是不错的,老城区人口密集度没那么大,新城区更是拥有不少花园别墅,我们逛这座城市的第一天又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所以粉城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从Pearl Palace雇突突车去风宫时,我一时兴起想了解一下在价格上我们与国民待遇之间到底有多大差距,便要求司机打开为本地人准备的计价器,我告诉他谈妥的100卢比我还是照付,我只想做个调查而已。
    车停在风宫门口时,计价器上的数字是5.3卢比,合人民币即便凑个整也才六毛钱,真是不可思议的低价。
 
    风宫是我们在拉贾斯坦邦走访的第一座土邦宫殿,此后的二十余天里,我们在多如牛毛的城堡与宫殿之间周游,所到之处全是印度王公贵族的领地。
    拉贾斯坦地理位置处于印度通向中东的陆路通道上,这里的民族融合从来没有停歇过,自古以来,从西北方向迁居而来的人们与当地人混居,逐渐形成了信奉印度教并以尚武著称的拉其普特人。历史上的拉其普特人的土地始终分裂为许多小邦国,未形成过统一的政权,但他们遇有外敌侵犯时倒都是一致对外的,因此无论是莫卧儿时期还是更早的德里苏丹国的时代,拉其普特人的领地——鞭长莫及的拉贾斯坦邦都是令中央政权最头疼的区域。
    真正做到将拉贾斯坦邦牢牢控制在手中的,倒是后来的大英帝国。印度总督通过对各王公国提供军事与政治庇护,换取了整个拉贾斯坦的归顺,那时的拉贾斯坦被英国人分封为18个土邦国和2个酋长国,英国皇室与拉贾斯坦的王公贵族们过从甚密,可以说是给足了面子,所以拉贾斯坦人对维护英国的统治一贯持积极态度,哪怕是在印度争取独立的道路上亦是如此。
    印度独立建国后,拉贾斯坦王公们的特权被一步步地压缩,到现在他们仅拥有祖上传下来的宫殿、城堡与财产,在政治上已经毫无特权了。
    斋普尔老城由18世纪的土邦统治者杰伊·辛格二世(Sawai Jai Singh II)创建。杰伊·辛格二世是位博学多才的土邦主,对天文学和建筑学兴趣尤深。在他之前,斋普尔的统治者一直将城市设置在如今城郊的战略要地琥珀堡附近,为了向莫卧儿王朝示好,杰伊·辛格二世主动撤离了高地上的城堡,重新选择平原建设城市与宫殿,这才成就了今天拥有丰富古迹、贵族气息浓郁的斋普尔。
 
    风宫是王室建筑的一部分,这座宫殿最为出名的是面向主街一侧的外立面,从街对面看过去,五层楼高度的宫殿外墙上布满了精雕细琢的窗,如果把这些窗全部打开,即使在炎炎夏日,宫殿中也会凉风习习,这也就是“风宫”称号的来历。宫闱中的女人们还可以通过这些窗观察外面的市井风貌、眺望城市景观,而从外面却难以窥视宫殿的内部。

    在堵高墙的后面,风宫内部看似没有多大地方,可内部结构犹如迷宫,要想把宫殿中的所有房屋都转遍了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宫殿最高层果然是观赏城市风貌的好地方,附近的印度教寺庙、简塔曼塔天文台、热闹非凡的大街,以及在远方山顶上蜿蜒的琥珀堡城墙都尽收眼底。
    距离风宫不远的地方,有斋普尔土邦主的城市宫殿,杰伊·辛格二世的后人至今还住在里面,所以这座宫殿开放给游客参观的部分并不多,基本只能参观位于广场上的觐见厅,以及周围一圈博物馆中的私人收藏。这宫殿本身并不十分吸引人,但在宫殿门前的广场,有几位卖艺者击鼓而歌,他们用富有磁性的歌喉唱出的拉贾斯坦歌曲,是我们在印度期间听过的最好的民谣。

    宫殿区周边有许多贩卖手工艺品、纺织品的商店,店主各显其能招揽着生意。有一个店家见我们从门前走过,好端端的突然拦住我说:
    “你等一下,我有话说,我就想问问你啊,你们这些外国人怎么都不愿意和我们印度人聊天呢?看不起我们是怎么的?你们以为我们印度人都图你们什么啊?印度人得罪你们了?印度人......哎你别走啊,站住......”
    我心想:我有神马义务要陪着你聊天啊?
 
    设于风宫门前的交通枢纽有不止一趟公交车前往距离城区11公里的琥珀堡,我们看着其中一辆满载乘客的汽车直发愁,那车刚一停下就有无数人蜂拥而上,不仅把车内空间塞得满满,更有七八个小伙子用手钩在车门上,身体悬在汽车外面扬长而去。
    我们带着孩子当然没法象他们一样开挂,再等了一会,等来了车厢内空空如也的5路汽车。这趟汽车车况好票价贵,单程要25卢比,因而本地人没几个愿意乘坐。
    5路汽车一直开到两山夹持的谷地,左侧山脊上就是赫赫有名的琥珀堡了。
    琥珀堡是斋普尔土邦主最初的据点,未迁往平原的时候,这个土邦国的名字就叫做Amber(琥珀),而不是Jaipur(斋普尔),因此与半遮半掩的城市宫殿比,琥珀堡中的宫殿更能体现出当年拉贾斯坦贵族的土豪奢华。
    从车站到琥珀堡,需要沿着长长的甬道步行上坡。我以前听说过这条路上有为游客准备的大象出租车,一直想要让阿朵在斋普尔过一次骑大象的瘾,因为阿朵在各种动物中是最喜欢大象的,她为此盼了好久。我们在风宫顶楼看风景时,也曾在脚下的大街上看到过有两只装扮精美的大象招摇过市,当阿朵看到这种庞然大物出现在动物园以外的地方时,她兴奋得手舞足蹈,誓言一定要骑上大象。可是这会直到我们登至琥珀堡门前,也未看到大象的影子。后来才知,大象上山的路线与游客徒步的路线不是同一条,我们与大象就此擦身而过,直到日后走到了白城乌代布尔,阿朵才找到一次与大象亲密接触的机会。
    琥珀堡城墙里面积广大,宫殿内外装饰华丽,用半天时间参观还嫌有点紧张,何况下午时分这城堡中游客拥挤,乃至于宫殿内一些狭窄的地方都很难通行。
    琥珀堡游客最集中的地方无过于镜宫,这宫室的内外墙面镶嵌着不计其数的镜面,若把门关起来点上蜡烛,便会产生漫天星斗的奇妙效果,可惜游客是不能走进室内的,只能在外面兜圈子。不过即使只看看那些镜面上装饰的美丽花纹也足够令人惊叹了。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6 21:32:15
Post #96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斋普尔 ...
 
paradiserain 离线 paradiserain
木吉他 wrote:
这个我也听说过。
菩提迦耶菩提树看上去的确没有2600年,从斯里兰卡重植的可能性是很大。



百科及维基揭秘过,菩提迦耶菩提树是从斯里兰卡移植过来的,我拜访过那棵斯里兰卡的老树,约有2800年以上历史。斯里兰卡很多古树都或了2000岁  

世界上最高的佛塔在斯里兰卡,不在尼泊尔和印度,( 泰国那个 新建的127米高的新塔不算 )

----------------------------------------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328607,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city/shenzhen/409354,0,0,1.html
皇氏古建築大全

 
旧帖 2014-03-17 08:58:14
Post #97
八、粉城见闻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我们在斋普尔特意安排了去95公里之外的月亮台阶井的行程,原因在于我看过的一部电影《The Fall》,这部奇异的影片中充满了幻觉一般的场景,让我记忆犹新的一幕便取景于距离斋普尔不远的月亮台阶井。影片中这个巨大的水井井壁上漫长的阶梯曲折反复,彼此联通,许多黑衣武士分散开来在阶梯上奔跑,视觉效果非常震撼。我看完电影便马上在网上找到了这座建筑的名字,并一直铭记在心,我总是想着如果有机会去印度的话,一定要去看看这个简直不象人间的超现实场景。
    月亮阶梯井(Chand Baoli Step Well)位于小村Abhaneri,这个村庄位于阿格拉和斋普尔之间,距离两头的城市都不近,所以最好是从阿格拉包车,在去斋普尔的路上顺路拜访。我们已经到了斋普尔,要去月亮阶梯井只能包车走回头路,我对这种既费时间又费钱的做法稍有点迟疑。向本地人打听的结果是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突突车司机说那不就是个水井吗,没什么可看的,还是斋普尔包车一日游有搞头,Come!我给你最好的价格......我们客栈的经理说Abhaneri虽然交通不便,但还是个很不错的去处。
    客栈经理帮我们找了一辆出租车,司机最终报价3000卢比包往返,回程再把我们送到比琥珀堡地势更高的老虎堡看落日。Abhaneri的确是远,价格贵也是没办法的事。我在客栈试图找其他背包客分摊包车费用,可一连问了几次,根本没人听说过Abhaneri这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最后我也只得咬牙接受了这个价格。
    我们的司机名叫Rafik,是个沉默寡言的男人,我们一早刚上车时,他还能跟我聊上几句,到后面差不多就只顾开车,一言不发了。
走到一半路程,Rafik说路边有座彩色的印度寺庙,问我们要不要进去看看。我看这庙虽然不大,但好在完全顺路,就请他停下车等着我们,进庙去参观了。这座寺庙吸引人的地方只在庙塔上的各路神仙雕塑全部身披彩绘,在北印度算是比较少见的。我们观光时,一些虔诚的信徒和神职人员都会为我们讲述庙内的神像的由来,这里不是旅游区,因此也没人为此向我们要钱。
根据当地人的讲解,这是一座克利须那寺庙,寺庙正中摆设着克利须那最典型的形象——吹笛的牧牛人。

(克利须那及其神妃罗陀)
 
    克利须那亦称黑天,是毗湿奴的第八个化身,他素以智慧过人而著称,在印度神话中绝对是万人迷的偶像。
    克利须那出身于摩度罗国王室,他是国王堂弟的儿子。摩度罗国国王听到了一个预言,说自己这位堂第的儿子迟早会杀死自己,他非常恐惧,于是接连杀害堂弟一家的子嗣,到克利须那出生时,他的母亲实在不忍骨肉再被屠戮,便用克利须那交换了一位牧牛人的妻子生下的女儿,从此,王子克利须那被牧牛人养大。
    国王发现堂弟媳连续生子之后,这一胎却是个女孩,觉得其中有诈,便差遣阿修罗去杀死全国于这一年出生的婴儿,以绝后患,不想克利须那自出生便可显出神的法力,多次挫败了各路妖魔鬼怪。
克利须那长大后,成了一位皮肤黝黑、面容俊朗、性格开朗活泼喜欢抚笛的青年牧人,他的笛声总是能够吸引村中的少女来与他幽会。这时的国王已经知道他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人,并设下圈套,约克利须那参加角力比赛,于是克利须那在王宫显神力打败对手,并按照预言杀死了国王。
    克利须那恢复了王子的身份之后,在一次比武招亲大会上认识了坚战、阿周那等般度王族的五兄弟,并结为好友,后来他受邀作为般度族的军师,参与了著名的俱卢之战。
    这些故事,都记载于世界最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克利须那的故事随着史诗的传播,在印度广受欢迎。
 
    离开这座克利须那神庙,再走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便到达了月亮阶梯井所在的Abhaneri村。
    这村庄看起来颇不起眼,月亮阶梯井亦然,不过只要穿过阶梯井的入口,就可以在脚下看到那座奇诡的巨大水井了。 
    阶梯井建筑广泛分布于北印度的城镇村庄,是印度人自古沿袭至今的蓄水方法。而月亮阶梯井,则是所有阶梯井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恐怕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水井了。印度人开凿的水井往往要供给整个村庄的需要,所以他们的水井不象中国的那么精巧,也没有人使用辘轳和绳子来取水,而是径直通过层层阶梯走近水面来打水。常见的一座阶梯井也就是长宽二三十米,深度不过数米,而这座建于1200年前的古老阶梯井长宽都超过百米,深度为30米,是水井中的庞然大物。若仅是规模大,倒也不足为奇,更令人诧异的是月亮井中呈正三角形从上至下整齐排列的层层阶梯,它们构成了向四外延伸的秩序井然的几何图形,看上去就像巨蟒身上的纹路。
    由于阶梯井亲水,古代的君王经常会来此纳凉,在月亮阶梯井的北侧存有一处戏台,它是为给国王与贵族提供娱乐而建造的,戏台上下数层的范围内看得出精细的石雕。
月亮阶梯井几乎没有什么游人光顾,我摆开了三脚架,准备从各个角度好好拍摄一番。刚拍了几张,就被看门的女人呵斥道:
    “可以拍照,但不能用那个东西。”她指的当然是三脚架。
    我隔着水井对她喊道:“Why?”
    显然她没有打算回答这个问题,我只好收了脚架,改为手持拍摄。
    这水井美中不足之处就是最高一层围有护栏,所以我们无法沿着阶梯走下水井。拍这种景致,最需要的是在阶梯之中有打破几何秩序的物体存在,比如说一位身着鲜艳服饰的打水妇女。后来有几个印度孩子趁人不备,私自翻过了围栏,还算被我抓拍到了几张,只能说是聊胜于无吧。
 
    这天的天气很差,阴霾布满了天空,回程时我看看夕阳无望,就取消了去老虎堡看日落的计划,改让Rafik带我们去简塔.曼塔天文台了。
    作为资深天文爱好者,杰伊·辛格二世在建造斋普尔城时也斥资修建了简塔.曼塔这座全印度最大的天文台。简塔.曼塔里面各个造型怪异的大型建筑,其实都是些天文测量工具,这组建筑让我觉得与月亮阶梯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印度人善于制造奇幻建筑的例证。按说测量天体运行这件事,有个把桌上工具也就够了,真有必要搞这么大场面吗?
    阿朵通常对古建筑是不屑一顾的,不过她对这个天文台倒是挺有兴趣,因为这里面有不少有趣的装置,看上去都是捉迷藏的好地方。

(在天文台遇到一个大眼睛男孩,来自知书达理的中产阶级家庭)
 
    回客栈之前,我请Rafik带我们去找一家能换外汇的银行,因为我们的卢比就要花光了,急需补充。他把车停在了银行的马路对面,并带着我穿过繁华的马路,就在我为险象环生的印度式过马路而踌躇不前时,Rafik他......他自然而然地牵起了我的手。
    虽然在印度,两个男人之间牵手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仅是彰显兄弟情谊,而与同性恋毫无关系,不过我还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过,我特么竟然也会被印度男人牵手。
    黄昏之前,红粉城畔,执子之手......
    ——惭愧,我肯定是脸红了。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7 12:09:46
Post #98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斋普尔 ...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paradiserain wrote:
百科及维基揭秘过,菩提迦耶菩提树是从斯里兰卡移植过来的,我拜访过那棵斯里兰卡的老树,约有2800年以上历史。斯里兰卡很多古树都或了2000岁  

世界上最高的佛塔在斯里兰卡,不在尼泊尔和印度,( 泰国那个 新建的127米高的新塔不算 )

 受教了。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7 12:10:49
Post #99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斋普尔 ...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Lisa南 wrote:
10 分 必须给!
照片视角很不错!
通过文字和图游这神奇的国度!感谢贴主的分享。
希望自己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这里探索她的奥秘。哈哈~~

感谢赠分和你的赞赏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7 12:30:02
Post #100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斋普尔 ...
 
ode 离线 ode 很喜欢你的照片和对话的描写,看到幽默处忍不住笑。。。
觉得还好吧,即使瓦拉纳西,每天都有人卖力的冲水清洗台阶,小心点也踩不到牛粪,不过却曾被路边屁屁向外出恭的人吓到。
印度的骗局只是很小片的蛋糕。前期和一个同伴一起,偶有接触,没什么损失。后期自己一个人,抱着LP的地图,宁肯徒步半小时也不做10卢比的TUTU,感觉也挺好。记得从果阿买到孟买的夜汽车票,价格比当地人买还便宜。或许是人家看我一个人怪不容易的。
LP推荐的餐馆都还好,但街食和小餐馆真的会中招。没有肉吃是件很难受的事情,有些城市甚至没有蛋,没有奶。。。
期待你写的南印,往南走,应该会渐入佳境了吧,阿朵应该也会喜欢南印吧。。。
 
» 城市 » 北京 » 精华和推荐 »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全文完,感谢关注) 862

 邀请xuliang1215参加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