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位置 异域之旅 / 北京 / 小驴在野 / 远方的家 » 城市 » 北京 » 精华和推荐 »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全文完,感谢关注) 862
旧帖 2014-03-11 23:48:56
Post #51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瓦拉纳西)
 
贝拉多纳 离线 贝拉多纳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瓦拉纳西)

印度,另一个大千世界。

----------------------------------------
生存危机四伏,《雪域寻宝记》如何完成人类的救赎?

 
旧帖 2014-03-12 02:02:23
Post #52
Re: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瓦拉纳西)
 
yanmi66 离线 yanmi66 非常向往这个国家

----------------------------------------
2015-10月印尼行http://www.doyouhike.net/city/dongguan/2311711,0,0,0.html

 
旧帖 2014-03-12 13:33:35
Post #53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瓦拉纳西)
 
JadePan 离线 JadePan 呵呵,瓦拉纳西,跟宝莱坞的世界,完全不同啊。
 
旧帖 2014-03-12 13:57:37
Post #54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瓦拉纳西)
 
KingKilled 离线 KingKilled 值得一读的好帖子,好游记!!

----------------------------------------
太懒了,无法用任何语言形容。。。

 
旧帖 2014-03-12 14:05:55
Post #55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瓦拉纳 ...
 
notooo 离线 notooo 不错的镜头视角!文章也不错!
 
旧帖 2014-03-12 15:04:11
Post #56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瓦拉纳西)
 
向日葵的流浪 离线 向日葵的流浪 喜欢里面的照片。
唉,总是在关键处剪片,“然后呢?”grin

----------------------------------------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已经结束的,已经结束了。

 
旧帖 2014-03-12 21:41:47
Post #57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瓦拉纳 ...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向日葵的流浪 wrote:
喜欢里面的照片。
唉,总是在关键处剪片,“然后呢?”grin

呵呵,瓦拉纳西是一路上故事最多的地方,要不在这一段设置个悬念我就亏了。
下回分解,很快就来喽。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2 21:43:13
Post #58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瓦拉纳 ...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JadePan wrote:
呵呵,瓦拉纳西,跟宝莱坞的世界,完全不同啊。

宝莱坞的电影个个都象被广电总局审过一样光鲜,我都纳闷他们跑哪取的景。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3 00:06:11
Post #59
五、恒河的圣与俗(下)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五、恒河的圣与俗(下)
 
    事后回顾这件事,我反思自己的行为中确有处置失措之处。
    一直以来,我是主张在旅行中息事宁人破财免灾的,钱财终乃身外物,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其实最后只需用那100卢比打发了少年,就不至于让他一直跟我到客栈门口。如果我是一个人旅行,被他威胁一番倒也无妨,可毛毛和阿朵还跟着我呢,这就万万不该了。
    不过据我们分析,少年的威胁也只是说说而已,不至于真引来实质性的危险。

    清晨的瓦拉纳西,比夕阳时分宁静得多,在浓重的雾霾中,对岸昏黄的太阳升得老高了才能辨认出踪迹。
    清晨来恒河边沐浴的人很多,他们不顾河水的寒冷,双手合十缓缓走进水中,口中诵读着经文,虔诚地捧起恒河水浇在自己头上,然后将全身都浸入恒河之中。据说印度教徒沐浴恒河水可以洗尽一生罪恶,而饮用恒河水能治疗疾病,延年益寿。
    阳光逐渐强烈起来,在荡漾的河水中,光的倒影被撕裂成斑驳的点点金色碎片,撒在沐浴者的身旁,他们的身影代表着瓦拉纳西最神圣的一面,令我肃然起敬。

(苦行僧们)


(在恒河边冥想的人)


 
    按瓦拉纳西的惯例,这么美好的清晨是一定要搭配一些五雷轰顶的事情的。
    我走向了恒河边迷宫般的小巷,在那些小巷中,散布着数不清的古老寺庙,每一个狭窄的转弯背后都可能藏着令人惊喜的发现。
    我从客栈附近的一处果蔬集市出发,往小巷深处走去,边走边记着走过的路线,大约走了一百多米后,眼前的景象就如同有数不清的小人一起跳出来对我喊“Surprise!”:
    ——我居然回到昨天了下突突车的地方。
    目瞪口呆。
    我想起昨日和毛毛一起背着行李和阿朵在无穷无尽的小巷中跋涉的艰难,想起为我们引路的阳光少年一直在前面向我们友善地招手,想起他的那票做背夫生意的小伙伴们都夸赞他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我居然还给了他10卢比小费?
    我当年可也走遍了中国各地,与密布在我泱泱大国知名景区的骗子们过招无数来去自如,如今却在瓦拉纳西被印度人以雕虫小技耍得团团转,这简直是给祖国脸上抹黑。
    看来随时以微笑示人、随遇而安的背包客状态在印度根本就是行——不——通——,要顺利地在印度继续旅行下去,自己的内心必须变得更强大。
 
    返回河边时,这里已经热闹起来,瓦拉纳西新的一天开始了,船老板们又开始围住外国游客碎碎念了。
    我被一位特别粘人的船老板盯上了,他对着我不停地重复着:
    “要船吗?要船吗?好价格......”
    我一把抓住他的手臂,诚恳地对他说:
    “你给我点钱吧,100卢比,100卢比就够了,求你了......”
    船老板猝不及防,一下子张口结舌起来:
    “我......那个......我没钱......”
    说着便逃之夭夭了。
 
    往前再走了几十米,高度近视的马杀鸡老爷子又笑呵呵的冲我伸出了手:“Hello!”
    你是确实看不清还是纯粹脸盲啊?我们昨天打了半天的交道嘛。
    我客气地双手合十:“Namaste!”
    我想他肯定是对此准备不足,一时之间显得非常困惑,想了许久才讪讪地说道:
    “握手......握个手吧......”
    我仍是笑着以印度礼节相待,口诵“Namaste”,就是不去碰他僵在半空中的手。
    Namaste这个在尼泊尔的徒步者口中传播着友爱的具备魔力般的词汇,在它的发源地印度却被我用于抵挡骚扰,想来真是无奈。
 
    我又一次走向了瓦拉纳西的露天火葬场,到圣城一场,若是不在近处看看著名的烧尸庙那该有多遗憾啊。
    此时此刻的火葬场不似昨夜那般热闹,有两具尸体刚刚被化作骨灰,只有余烬仍在隐隐地烧着,火葬场上空的青烟如同久久不肯散去的灵魂,盘旋在恒河岸边。
    一入火葬场,果然有人走上前来搭讪:
    “您好啊,我是烧尸庙的工作人员,我能为您免费提供讲解。”
    我摇摇头,只做听不懂状,用生涩的英文口音勉强挤出两个词:
    “No——English!”
    “啊?您是从哪来啊?”
    我想出门在外的旅行者就算英语再差,若是连这句都听不懂恐怕是说不通的,要穿帮的,便作势边思索边说:
        “Ko......Korea.”
    韩国游客在印度是出了名的小气,所以据说自称韩国人可以在旅行中少废些口舌。
    “哦,韩国嘛。不过你发音不太准确,应该读.Ko...li...a”他用咖喱味的英语教导我说。
    我心中暗笑,跟着他读了几遍。
    他虽仍是有些不死心,可又尝试着与我交谈了几句后,发现我的确是什么都听不懂,这才不再纠缠我。
    这个世界都清静了,我终于可以安静地坐下来,看着渺渺升腾的青烟,缅怀一下逝去的灵魂了。
 
    本来我对装作韩国人这一招是颇为得意的,直到我遇到了一位当真会几句韩语的船老板,他听说我是从韩国来的,马上来了精神,对我笑盈盈的说道:
    “An niong ha se yo——@#¥@...!¥!¥)…… (...!...!#...!(...!%...!(...!%...!*...!*...@%……”
    我翻了半天白眼,只能对他说:
    “Bye Bye 思密达!”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这么干过,遇到不想纠缠的人便只装作不懂英语就是了。
 
    烧尸庙背后的巷子里,有条小路可以通向一座废弃城堡的顶端,这高大的城堡有着中东风味的穹顶与尖塔,内部已成了众多平民的家。我直登到能俯瞰凡俗街巷的顶端,沿路上不再有针对游客的骚扰,只有些好奇的目光。
    城堡附近留存着古老的屋舍与寺庙,晨祷的妇女挨个敲响庙门前悬挂的铃铛。这显然是一座毗湿奴神庙,因为在神庙外墙上描绘的各种色彩的精致石雕中可以辨认出很多哈努曼神猴像。关于哈努曼与毗湿奴之间的关联,都记载在位列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之中。

    “罗摩衍那”四个字的含义可以理解为“罗摩历险记”,与另一篇伟大史诗《摩呵婆罗多》相比,《罗摩衍那》的故事情节挺一根筋的,是那种典型的正邪分明、英雄救美的类型。
    话说罗摩是阿逾陀城国十车王的太子,亦是毗湿奴的第七个化身。他凭一身本事在比武招亲会上拉断神弓,迎娶了邻国公主悉多,后因小人挑唆被废黜太子位,与妻子和最亲近的弟弟共同被流放森林中,并在那里得罪了楞伽城的魔王罗波那之妹,从此与魔王结仇。
    魔王为了给妹妹报仇,劫走了罗摩的妻子悉多,为了夺回妻子,罗摩求助于猴王须羯哩婆。猴王愿意帮助罗摩,但有个条件:需要罗摩帮助他夺回被其兄长篡取的王位。罗摩暗箭射死了猴王的哥哥,帮猴王重新加冕,换来了猴王的支持,他将手下的神猴哈努曼以及猴兵猴将借给了罗摩。
    这哈努曼本是风神之子,有通天彻地的本领,能腾云驾雾,亦能变换形象,据考证他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
    与魔王正式开战之前,哈努曼自告奋勇去楞伽城侦察,结果出师不利,被魔王俘获,哈努曼凭法力逃脱后火烧棱伽城。
    罗摩兵临棱伽城下,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全靠哈努曼来到吉罗娑山盗取仙草疗伤才得痊愈。最终罗摩率领猴兵终于杀死了魔王,救出了悉多。此时罗摩对悉多被囚期间的忠贞有所怀疑,悉多立誓说若忠贞有损,甘愿投火自焚,结果火神从熊熊火焰中救出了毫发无伤的悉多,夫妻二人终于团聚。此时流放期也已届满,罗摩回国继承了王位,于是皆大欢喜。
    《罗摩衍那》的故事在印度流传了千年,在印度可称是妇孺皆知。故事中的神猴哈努曼,比英雄罗摩更受世人的欢迎,所以在印度的各大城市中,猴群可以趾高气扬的在屋顶上安家也就不奇怪了。
 
    隐藏在穷街陋巷中的瓦拉纳西与河岸边的景致截然不同,要完整地领略圣城,仅在河边闲逛是不够的。
    我们带着阿朵钻进了瓦拉纳西的小巷,去寻找圣城香火最盛的湿婆金庙。
    这座金庙在瓦拉纳西的地位无上崇高,就如同摩诃菩提寺之于菩提迦耶。每天早晨都会有信徒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金庙来朝拜,金庙内部的景象寻常游客是见不到的,非印度教徒只能从外围小巷远望这神庙的金顶。即便是这神庙的外围小巷,也不是那么容易进的,要经过层层检查才得入内。
    一路打听着,我们走到了金庙的检查站,这里站着几名荷枪实弹的士兵,把守着金庙入口。我知道背包、照相机、打火机是带不进金庙的,自觉地在门口寄存了,然后才走到检查站。
    安检分男女进行,毛毛带着阿朵已经进去等着我了,我这却反复被搜出违禁品,忙得满头大汗,往返跑了好几趟,又分别寄存了香烟、钥匙和一只圆珠笔,这才被放进去。
    从巷子内部能看到的金庙非常有限,除了抬头看看镀过800公斤黄金的明晃晃的塔顶,便是站在门口偷窥一下庙中拥挤的参拜人群了,至于庙中的供奉,我只能猜测为湿婆神的林伽。
    印度神话中的湿婆与恒河的来历大有渊源,关于恒河之降临,有两种常见的说法,无论哪一种都与湿婆直接有关。一种说法是说银河女神要用银河水净化人类的灵魂,将银河灌向大地,为了大地与生灵不被银河水毁灭,湿婆让银河水先浇注在自己头上,再沿着万千发丝落入尘世的喜马拉雅山,从而演变为恒河。另一种比较咸湿的说法见于《罗摩衍那》,说恒河是湿婆与雪山女神帕尔瓦蒂交合时喷洒的精液。同时恒河女神也不是外人,她是湿婆之妻帕尔瓦蒂的妹妹,湿婆大神的小姨子,这位女神在印度史诗《摩呵婆罗多》中是开启了整个故事的引子。
 
    我们在金庙门口东张西望了半天也看不出个所以然,除了和看门的大兵打哈哈外没什么有意思的,倒是庙外那些密密匝匝的货摊里陈列得琳琅满目的货物更好玩。
    从金庙通往河边的巷子窄到两个人并列前进都有点困难,我们还要经常给散步的神牛让路。两侧民居的墙壁都被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上面涂着花里胡哨的路标与广告,天上布满了互相纠缠的电线,小店里的商人大声对着我们喊着“Hello”,孩子们追在我们身后要铅笔和零钱,这是典型的印度城市老城区风貌。
木吉他 于 2014-03-14 23:57:31 编辑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3 07:48:37
Post #60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瓦拉纳西)
 
朵来米 离线 朵来米 加10分,楼主加油
 
旧帖 2014-03-13 11:37:16
Post #61
五、恒河的圣与俗(下)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回到了岸边,我们准备认真地和船老板们切磋一下,租条船在恒河上飘荡一个小时。
    一个胡子拉碴的胖子走上来询问:
    “要船吗?要船吗?要船吗?”
    “一个小时多少钱?”
    “Come!”
    ——少来这套。
    我慢悠悠地问他:“到底多少钱啊?”
    “一个小时,800卢比”
    我转身就走。
    “你说多少钱?”胖子在后面追着我问。
    “200。”
    “那不行,太低了。”说着不行,他的脚步可是没停:“400行不?”
    我摇摇头,脚下不停。
    “得,200就200——你200,她200,孩子不要钱。”
    简直是令人发指的逻辑,我走得更快了。
    “行行行,一共200。”
    听到这话我才站住了脚步,刚想上船,胖子又来了一句:
    “200你得和别人拼船。”
    我去!我还是继续赶路吧。
    还好这胖子大概是没有什么底线的:“好,200,不拼船,就你们一家。”
    他把我们带向了一艘小船,船夫是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皮肤黝黑。我一上船就当着胖子的面把价格重新确认了一遍:
    “一个小时200,可不是按人算,是整条船200。”
    小伙子长着一张腼腆而诚实的脸,他大概每天都会听到类似的充满怀疑的话,轻声说道:
    “我明白,放心吧。”
 
    又是一日黄昏时,我们的小船驶向了烧尸庙那一侧的河面上,小伙子的服务真是不错,当靠近烧尸庙的时候,他主动告诉我什么样的距离可以拍照,什么样的距离不能拍照。
    火葬场内聚集着好多送殡的亲属,好几团大火正烧得旺,火化工用长杆在火中不停拨弄着,让尸体能够烧得更加充分。
    我不停地向四外张望,希望能够找到传说中的恒河浮尸,有一次我以为真的看到了,不过那却是在河面上飘过的一头死牛。
   我问小伙子这河上到底有没有浮尸,他说有时会有。在印度教传统中有那么几类人死后是不能火葬的,包括夭折的婴儿、孕妇、无家可归者、火葬工人,在瓦拉纳西,这些人的葬礼便采用水葬,即在尸体上捆绑石头沉到河底,有时出于意外,也不排除尸体有浮上水面的可能。
    一个小时的时间,刚刚够我们看到夕阳在圣城的众多寺庙之后落下,那些神灵栖居的寺庙倨傲地露出尖塔,立于杂乱无章的俗世民宅之上,河水隔绝了瓦拉纳西的俗世喧嚣,留下一片寂静。遥想玄奘在此游历时,感叹这里的生活富庶而安定,百姓性情温良恭顺,却只笃信“邪魔外道”,不来信仰佛教正统,从那时至今历千余年的时代变迁,瓦拉纳西除了宗教仍是原样,其他方面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吧。
    又或者,瓦拉纳西并没有很大的改变,而世界却变了太多。
    印度虽然对外来的宗教显得非常宽容,对外来文化却十分的警惕,这国家由此成了一个风雨不透的文化体,看印度的电影、音乐、舞蹈、美术各方面,时至今日依然全都自成体系,很少有杂交的成分,不管这对印度普通民众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至少上千年的文化传统确实因此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旅行者之所以跑来脏乱不堪的印度,初衷也正在于此吧。

    小船调头回转,我问船夫在我们所付的200卢比中,他本人能得多少,小伙子说他能拿到的是50卢比,绝大部分都会被老板收走,于是下船时我又额外给他补贴了一些小费。
 
    我们在客栈晚餐时遇到了另外三名中国游客:一对广东夫妇和一位来自香港的小伙子,大家能在恒河边用中文聊聊天是件很愉快的事。
    我们都不约而同的谈到了一路上遇到的骗术,广东夫妇游程已经过半,倒还没觉得什么,香港仔在印度的旅行才刚开始,听到我说起的种种圈套,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关于安全问题,广东夫妇认为印度的治安大体上还好,行骗者无非也都是讨些小钱。我对此多少有些不同意见:
    “来印度的旅行者,就算是最节衣缩食的背包客,比起身边容易接触到的印度人来说也算是有钱人。印度城市底层低种姓的民众平均日收入也就是十几块人民币,巨大的贫富悬殊本身就是一种安全隐患。虽然看起来骗子们的戏法都是混点小钱,无伤大雅,可这也说明他们很容易为了在我们看来不起眼的利益而铤而走险,我觉得他们被早先来印度的背包客惯坏了,不从外国游客身上占到点便宜就不甘心,这是在印度旅行最危险的因素。”
    我们相约一起包船去看恒河夜祭,往祭坛走的路上,香港仔仿佛很入戏的样子,真把身边每个印度人都当作了不可接触的人,每逢遇到推销的,都来一嗓子怒吼:“别跟着我!”这不光能吓退印度人,每每连我们都会跟着吓一跳。
 
    恒河夜祭的传统就像那号称燃烧了三千五百年的烧尸庙火种一样,也是在上千年里持续每晚举行,从未间断过。
    恒河边有一连串的河坛,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设在主码头旁的达萨瓦梅朵河坛。祭祀仪式会面向恒河举行,因此雇船飘在河面上就能看到祭祀的正面,算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在岸上等待的话,除非很早就去占座,否则极难找到上佳的角度。
    我们到得有些晚了,船夫硬是在已经排满的众多船只中挤出了一个面向祭坛的泊船位置。
    祭坛上的七名祭司都是年轻漂亮、血统纯正的婆罗门,他们多是从瓦拉纳西的贝拿勒斯大学选拔出来的。这座大学也是圣城知名的一景,是座专门研习印度教的高等学府。
    祭司们全都肤色白皙,目光深邃,身材匀称,穿着华丽,与拥挤在祭坛之下的芸芸众生看上去简直不是一国同胞。这样的印度帅哥,正是那种在印度市井中遍寻不到、在宝莱坞电影中却比比皆是的人,那种会在大街上忽然就深情地对着女主人公唱起歌来,而且歌声还带混响的人。
    帅哥们在整个祭祀流程中手持多种法器,包括梵香、火烛、海螺、拂尘、铜铃什么的,边吟唱神曲边分别面对四个方向拜谢神明、拜谢恒河,在场的无数印度教徒都敬畏地望着祭司们年轻俊美的脸庞,双掌合十,口中与他们齐声吟诵,在橘红色街灯的温柔映照下,他们就像集体进入了无意识的状态。
    整整一个小时,我们耳边梵音绕梁,祭司们整齐划一的动作比那音乐更加飘渺。
    夜祭结束,信徒们在水中放下寄托了自己的希望和对神的忠诚的河灯与鲜花,并看着它们飘向远方。
    在我所望不穿的千年时光里,这令人恍惚的夜祭分割了瓦拉纳西城的每一天,祭典之后,一切都将归于黑夜的寂静,而在明早,太阳还将照常升起,照亮恒河岸边的喧闹,照亮美与丑,善与恶,圣与俗——如此而已,生生不息。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3 14:58:18
Post #62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瓦拉纳 ...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KingKilled wrote:
值得一读的好帖子,好游记!!

多谢你的赞赏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3 15:00:17
Post #63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瓦拉纳 ...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notooo wrote:
不错的镜头视角!文章也不错!

谢谢,不过说掌控印度的人文摄影题材方面我还是嫩了点,与很多专赴印度采风的发烧友的成果没法比。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3 15:02:51
Post #64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瓦拉纳 ...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朵来米 wrote:
加10分,楼主加油

多谢了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3 15:17:00
Post #65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瓦拉纳西)
 
OYOK 离线 OYOK 稀饭 十分送上 tongue

----------------------------------------
没心没肺 活着不累...

 
旧帖 2014-03-13 15:31:35
Post #66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瓦拉纳西)
 
石榴籽 离线 石榴籽 kissing好稀罕,在梦里都向往的国度。。

----------------------------------------
你成不了心态的主人,必然会沦为情绪的奴隶

 
旧帖 2014-03-13 15:38:36
Post #67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瓦拉纳西)
 
JadePan 离线 JadePan 工间休息,翻开了博主的新浪博客。博主好多才啊.......居然还会写歌!

膜拜极了!

这世界真的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

另外,女儿的名字,为什么从“阿多”改为了“阿朵”呢?呵呵,应该不是笔误。不好意思,八卦了。
 
旧帖 2014-03-13 15:41:56
Post #68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瓦拉纳 ...
 
gflqm 离线 gflqm 哇,好厉害;
先留个爪;紧跟

----------------------------------------
风景在路上

 
旧帖 2014-03-13 16:19:01
Post #69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瓦拉纳西)
 
敏哥-BroMin 离线 敏哥-BroMin 这几天天天来看LZ的帖啊,没有更新,焦急的很啊,呵呵!我下个月就要去印度工作了,3年左右吧!希望也能好好走走这个神奇的国度!
 
旧帖 2014-03-13 17:46:29
Post #70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瓦拉纳 ...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OYOK wrote:
稀饭 十分送上 tongue

感谢喽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3 17:48:22
Post #71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瓦拉纳 ...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JadePan wrote:
工间休息,翻开了博主的新浪博客。博主好多才啊.......居然还会写歌!

膜拜极了!

这世界真的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

另外,女儿的名字,为什么从“阿多”改为了“阿朵”呢?呵呵,应该不是笔误。不好意思,八卦了。

 哎呀被你发现了嘛,那是我另外一个小爱好。
女儿以前是叫阿多,可邻居和长辈都叫不惯,叫着叫着就变成阿朵了。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3 17:49:29
Post #72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瓦拉纳 ...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敏哥-BroMin wrote:
这几天天天来看LZ的帖啊,没有更新,焦急的很啊,呵呵!我下个月就要去印度工作了,3年左右吧!希望也能好好走走这个神奇的国度!

我每天都有更新啊。
要去印度3年哦——保重身体。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旧帖 2014-03-13 17:55:09
Post #73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瓦拉纳 ...
 
gflqm 离线 gflqm 实在不是可以一口气读完的,先来大放厥词说几句吧;
太震撼了,佩服你作为一家之主的担当,佩服带着阿朵的惊人旅程;
佩服你们的印度之旅,哪怕 次开头我已经预测带了结束,你们太强悍!
作为16天走北印的我们,简直就是走马观花了,看行前计划还有什么发呆不发呆的,
几乎都没有搞明白什么,这游记是没法写了,⊙﹏⊙b汗

图片拍了N多,知道50定好用也带了,可还是离不开变焦,
好在手机帮了忙,拍了不少,还可以构成一个印度游,有些许安慰;

你的描写非常合口味,要跟到底了,先表态;
简直有想要跟你们潇洒走一回的想法,然,你要刀枪入库了,遗憾;

对印度的印象很深刻,所以特别喜欢你的贴,描写的入木三分,也很中肯,
印度就是印度,我认为是梦幻的,本想揭开莎莉一样的面纱,走完了才感觉谈何容易,
哪怕是我自己眼中的印度,估计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瓦拉纳西的巷子,突突车司机的跑火车,让我们当天晚上深夜到达比你们更加没谱,
同意感觉到明天怎么能走出这迷宫一样的小巷深处,同路人哦;

尽管行前有思想准备,还是接受不了印度的脏乱差,尤其是瓦拉纳西,
我万般的不适应和万般的注意,还是踩了一脚牛粪,那个不爽没感觉他们的牛有多神;
最后,准确的说,慢慢地就越来越接受了这诡异的印度,甚至喜欢,还想去,神奇呀;

今天到此,明天继续欣赏图文;

带张图片以示感谢,手机拍摄不知道磨房上传后什么效果,
忐忑的试试;
阿姆利则的金庙

----------------------------------------
风景在路上

 
旧帖 2014-03-13 17:56:40
Post #74
Re: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更新至瓦拉纳 ...
 
gflqm 离线 gflqm

----------------------------------------
风景在路上

 
旧帖 2014-03-13 21:24:06
Post #75
六、田园圣殿
 
木吉他 离线 木吉他 六、田园圣殿
 
    我们在印度的最大烦恼,就是永远也吃不到一顿可口的饭餐。
    我们已经走过的菩提迦耶和瓦拉纳西都是圣城,圣城就意味着——所有餐厅与客栈都只提供素餐,没有肉吃。
    刚到印度不久,我们对这种一日三餐不见荤腥的饮食极不习惯,每顿饭吃过不久就又会饿了。
    素餐就素餐吧,最糟糕的是,每顿饭都躲不开让人倒胃口的糊糊。
    糊糊就糊糊吧,最最糟糕的是,即使是客栈里的饮食,卫生条件也不尽如人意。
    我们一家三口在离开瓦拉纳西时,肚子里都隐隐感觉有些不对劲。
 
    我们在瓦拉纳西准备购买前往克久拉霍(Khajuraho)的火车票,在这条线路上,我们共有三个选择:
    首先,瓦拉纳西倒是有直达克久拉霍的火车,但时间极度不合适,如果乘这趟车就相当于一宿没法睡觉,孩子是受不了的。
    其次,我们还可以先乘车到达与克久拉霍相邻的两个小城:瑟德纳(Satna)或占西(Jhansi),这两者中瑟德纳是顺路的,所以这当然就是我们的首选了。
    不过瓦拉纳西到瑟德纳的车票已经售空了,我们商量了好久,只得先乘车到位于克久拉霍西边的占西,从那里乘汽车再调头回到克久拉霍。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预订火车票时碰到麻烦,可还是未能引起我足够的重视。
 
    我们买到了前往占西的空调车票,只不过这是张空调头等舱的票(AC1),这种票的价格比AC2高了一大截,性价比极低。
    我们按时赶到了火车站,钻进车厢一看,我们的车票位置赶上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包厢待遇,这才算是彻底值回票价了。
    印度的AC1车厢,按说与AC2一样也应该是四个铺位一组,只不过每组铺位是可以锁门的。我们的这张票,非常幸运地买到了AC1车厢的末尾,这里只有上下两个铺位,就完全变成我们一家人的包厢了,我们可以在火车上不受打扰地休息一夜。
 
    车到占西,我们雇突突车直奔长途汽车站。
    这汽车站全是国营巴士,车体破旧,没门没窗,个个看上去象是被火彻底烧毁后又重新在车上喷过了漆。
    我还没张嘴找人打听哪个车是去克久拉霍的,就有“热心人”上来帮助我,把我带到一辆汽车的跟前,我向这车的售票员确认过以后才肯上车。那“热心人”还帮我们在车后背箱中安排了一件行李,然后开始缠着我要“行李托运费”。
    果然来了吧?我就知道。
    印度的巴士普遍没有专门的行李舱,大件行李往往都捆在车顶上,所以与火车旅行比起来多有不便。早期在印度旅行的西方游客来到印度,在长途汽车的司乘人员帮助自己把行李扛上车顶后,出于礼貌有时会给点小费,这被一些流民看在眼里后觉得有机可乘,后来就逐渐演变为一些常年混迹在汽车站的人强行帮助外国人安排行李,然后收取小费或“行李托运费”的一类小圈套。实际上在印度,长途汽车是没有所谓“行李托运费”的。后来我们在南印乘长途车时曾有一位售票员看我们带着太多行李,还有个免票的孩子,于是要求我们买双份票,我觉得这也算是合理,可我是绝不会把不明不白的钱交给与这趟车毫不相关的人的。
    无论“热心人”怎么说,我就是坚持说行李托运费要付也只能付给售票员,最终他也只得无奈地看着我们的长途车驶离了车站。
    我正在庆幸,售票员那又冒出意外来了。
    他在拥挤的汽车上从前向后售票,经过我们的时候,毫不理会我手上拿着的零钱,对我说:“等会”,就越过我们走向后半截车厢了。
    我忽然想起了在加尔各答乘坐公交车时吃过的一次亏。
    那是我们从火车站乘车前往伽利女神庙,在市民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小巴士,上车以后,车上的售票员就是这样视我们为无物的,每次我问他票价他都会说“等会”。直到车快到了伽利女神庙,车上的人也少了,他才走过来低声对我们报价:两个人一共100卢比。那时候我们还不明白印度的物价,只是觉得有点贵,却不知道到底贵了多少——印度的公共交通价格很低,不出市区的话基本都是不超过10卢比,所以那售票员起码坑了我们五倍的价格。
    难道今天这售票员又来这手?
    待售票员第二次经过我身边时,我坚持要先把票买了,售票员没有办法,这才对我说:
    “这车不到克久拉霍。”
    我......刚才让我上车的不也是你吗?我睁大眼睛盯着售票员,心里在暗自准备着一些骂街的英文句子。
    我还没组织好语法,售票员不紧不慢地又开腔了:
    “这车虽然不到克久拉霍,不过会到达一个叫做Chhatrpur的城市,从那里倒车去克久拉霍还是很方便的。”
    我们在手机地图上查了一下,从Chhatrpur到克久拉霍还算是顺道的,这才算稍微放了点心。
    车上一个瘦高个的小胡子听到我们的对话,特意挤到了我们身边:
    “到了Chhatrpur,你们跟着我走,我带你们找去克久拉霍的车。”
    到印度一个星期以来,我认识到一个常识:凡是主动站出来帮忙的人,多半是盯上了我的钱包,不过现在再装听不懂英语的话大概有点晚了,只得随机应变吧。
 
    车到了站,小胡子带着我们上了新的一辆车,他仍是帮我们安排行李,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不让他接手我们的背包,以防他借此索要小费,可不管我的态度如何冷淡,这家伙还是跑前跑后的忙,甚至于直接把我们带到售票员近前,安排着提前让我们把车票买了。
    等坐到了我们的座位上,小胡子也跟上了车,手一摊:
    “给钱吧。”
    “什么钱?”
    “行李托运费,一件50,你一共三件,150。”
    “如果有行李托运费,我只付给司机和售票员。”
    小胡子反应真快:
    “这辆车不收行李托运费,我收的是刚才那趟车的钱。”
    得,死无对证了。
    我试图不再理他,可这无赖反复用手推我的肩膀,一声比一声更高的说着:“给钱!”
    这不是诈骗,简直就是抢劫。
    车上其他乘客都默不作声,但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我们这边。
    售票员也上车了,我问他:“印度有没有收行李托运费的规矩。”售票员不愿趟浑水,假装听不懂英语。
    我气极了,很想跟他就这么耗下去,可随着这家伙的态度越来越嚣张,我忽然记起在瓦拉纳西夜幕下的火葬场发生的故事,记起了在那之后,我自己嘱咐自己的:“出门在外,息事宁人。”
    毛毛带着阿朵,现在就坐在我身边,看着我和无赖的冲突,插不上嘴。
    我对他说:
    “你给我收据吗?”
    “有收据啊。”他从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就要往上面写数字——哪里是什么收据,那分明是刚才那趟车的车票。
    “我只能给你100,你要不要?”
    小胡子刚才还显得很愤怒的脸,一下子就松弛了下来:“要。”
    接过了我递过去的100卢比纸币,他居然喜笑颜开的想要继续和我聊天,我忍耐不住压抑的怒火,一字一顿的对他说:
    “我不想和你说话,滚!”
    其实我很想说“湿婆神会惩罚你的”,可想想这恐怕没用,犯了这点小恶他跳只须进恒河洗个澡就全消了。
    小胡子应声下车。
 
    我也走下了车,郁闷地倚在车门口抽着烟。
    不远处一老一小两个警察正在聊着天,小警察时不时向我投来腼腆的目光,老警察则一直鼓励着他,不久,看上去尚未成年的小警察向我走来,很不好意思地向我讨要一根香烟。
    我把香烟递给他以后,老警察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好像在说:
    “怎么样,我说过找外国人要烟很容易吧?”
    这孩子今后会不会也变成一幅无赖的嘴脸?

----------------------------------------
欢迎光临木吉他的行色空间:
http://blog.sina.com.cn/jasonhou

 
» 城市 » 北京 » 精华和推荐 » 一家人的间隔年——50毫米印度(全文完,感谢关注) 862

 邀请xuliang1215参加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