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位置 异域之旅 / 深圳 » 论坛 » 异域之旅 » 【黃劍博采風追影】【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节选 25
旧帖 2020-07-13 15:08:05
Post #201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844回:皆伐破坏栖息生态,间伐劳工大象伐木



 

公益类分享型科普文章

 

砍伐森林有两种方式:皆伐和间伐。顾名思义,皆伐是近代才出现的一种人为的破坏性极大的砍伐方式,与人类的贪婪有关,乱砍滥伐导致热带雨林比一百年前减少了70%,因为利益的驱使,现在地球上每分钟有十个足球场的雨林被破坏,皆伐就最具破坏性的。


 

皆伐是林业和伐木业采取的一种方法,指一致地伐光一个区域内的大部分或全部林木。这一方法和渐伐和母树一道,被林务员用来创造特定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保护指定的、需要充足阳光或于大量年龄相近的林分内生长的树木种类。一些国家的伐木企业和林业从业人员工会常常会以科学、安全和经济为由支持这一作法,但也有反对者认为这是一种会破坏栖息地并造成气候变迁的森林砍伐。

 


间伐也叫渐伐,它对森林的破坏相对较小,是一种可持续的砍伐方式,应该大力推广,但渐伐不适合机械化作业,大型机械也不容易进入森林,所以有些国家为了方便,依然采用先修路再皆伐的破坏性砍伐方式。

 


緬甸的森林砍伐率位居全球第三,每年都因為過度開採、伐木及農業發展而損失一成八的森林。但在以前,緬甸的森林砍伐还是以间伐为主,实际上是一种可持续的方式。缅甸的间伐主要依赖大象,如果没有大象,就没有间伐,但如果依赖大象伐木,又会招到动物保护者的非议,真是左右为难。

 


有人说伐木场大象的一生是生而为奴直到死亡,这种说法是片面的,难道大部分群众不是工作到死的吗?人活着要工作,大象也一样,工作本身并不可耻。

 


相反,近年来伐木业衰退,缅甸大象陷入失业危机,今后疫情重挫泰國養象業,保育組織预测有逾千大象面臨餓死。。。

 

大象伐木在200多年前从英国引入缅甸,以前这个行业的大象有4500多头,但现在在逐年递减。据说近年来缅甸有7,000多头驯化了的大象,占全世界驯养大象数量的30%,缅甸还有6,000多头野生大象。缅甸伐木公司在全国范围内雇用了2,700头大象。。。


 

伊洛瓦底省达榜县区地区乡村的农田受到一群野象的骚扰破坏,而野象又是受到“绝对保护”的野生动物,对之不能采用“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策略来对付。如果有人为保护自己的农田而将野象击毙的话,该有关农夫马上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而只凭人力驱赶,效果不大。这时林业局的职工们只好动用手中的驯象来驱赶之。这时就引起一些人们的提问:缅甸林业局属下的大象到底有多少头?如果全国各山林地区的野象都同时行动,同时向人类“宣战”,进犯有关农田稻地的话,林业局手上的驯象应付得来吗?

 


据说缅甸林业工作局的一项重大的工作就是维护大象。在缅甸林业局手中所拥有的大象头数共为3079头,这些大象的维护费用相当高。大象的生性就是只适宜生活在山林中,它们只会居住在山林及深林之中,饮用天然的泉水。所以如果人象发生矛盾、冲突,多数是人类越界进入这些大象(这里可能是指野象)的“领土”之中了。缅甸林业工作局的规定,一头大象年满18岁时就要为其配备一名驭象员及一名助手,这个费用全由国家财政负担。

 


缅甸生产木头时尽量要求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所以多用大象来伐木。如果采用机械化生产,要开路,要为机械准备地方,开采后森林很多地方都会变成光秃秃的红土区了。缅甸采用大象伐木时,对于要砍伐的大树,尽可能做到不影响附近的中小树木。从哪一个方向砍伐,树要倒向哪一边,都仔细规划好后用大象之力来伐木,这些大象就称为“劳工象”。

 


3000多头大象中劳工象只有1500头。劳工象的待遇与工人一样,工龄也与人的工龄一样,18岁正式参加工作,而且必须体格魁梧、强壮健康才行。这些劳工象满55岁时就让之退休,进入大象疗养院,缅甸还是要负责它的一切,不能“放生”,因为还有猎象人的危险存在。幼象和小象也需要特别维护照料。



现在以大象为基础的旅游业也开发起来了,缅甸林业工作局属下的19个大象营地共有256头象,这些象不是“劳工象”,而属于“少年象”。大象也和人一样,13和14岁属于少年期,从5岁开始就对它们给予训练,可以说是“未成年的大象”,这些都是缅甸在大象营地所进行的工作,与生态环境维护工作息息相关的就是这大象维护工作了。

 


现在19个大象营地的开发工作比缅甸预期的还要成功,游客比期望的还要多。现在林业局属下的3000多头大象,在缅甸林业局的档案中都有它们的“身份证”。另外私人饲养的大象有2500头,世界上作为家象、驯象饲养的可能是缅甸最多的了,共有5500多头。另外就是在山林中的野象了。


 

缅甸是东南亚野生大象的最大栖息地,但专家警告,由于偷猎、栖息地丧失和非法买卖,这些大象很可能会在十年内灭绝。

 


一直以来,缅甸都是大象的偷猎天堂,除了象牙,象皮也被纳为偷猎目标。偷猎者的手段十分野蛮,通常用带毒的飞镖或高速步枪射杀大象,大象被剥皮或斩首之前,会遭受长时间的痛苦。过去五年间,至少有115头野生大象在丛林里被偷猎者屠杀。

 


除了被偷猎的大象,缅甸还有一群“失业”的大象。数百年来,大象帮缅甸人在丛林里伐木。2014年,为了减少森林砍伐,缅甸政府开始禁止出口原木, 5500只伐木大象里,约有一半面临失业。

 


缅甸之前的地方政府对大象有严格的劳动法规,规定它们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5天,55岁退休,有强制性产假、暑假和优良的医疗保障。政府还经营着专门照顾怀孕、退休大象的营地与社区。尽管这些大象被人类俘虏,还要承受多年的艰苦工作,但有研究表明,这些缅甸工作大象的寿命是欧洲动物园大象的两倍。

 


18岁的驯象师Kalu和大象Pho的年纪相同,Pho在8岁时被捕获。他们俩一起长大,亲如手足,Kalu给Pho喂食,和它聊天。在政府禁止原木出口后,一些大象主人开始出租他们的大象,用于在节日和宗教仪式上表演。Pho在佛教仪式等场合表演,每天可以为主人赚到50万缅元(2267元),驯象师则得到5000缅元(22.67元)。而整头大象的市场价值约为8000万缅元(约36.3万元),每天消耗的食物是5万缅元(226.7元)。

 


在缅甸,保护大象的声音越来越多,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其他非政府组织都在行动,对护林员、驯象师、缅甸大象应急小组成员的培训也在增加,2017年就有15名偷猎者被逮捕。缅甸政府还组织了公开仪式,焚烧违禁猎取的动物身体器官。根据非政府组织“拯救大象”的说法,象牙的批发价格已经从2014年的每公斤2100美元,下降到2017年的不到1000美元。

 


现在,全世界只剩不到5万头野生亚洲大象,其中约有1000到2000头生活在缅甸,比起20年前的1万头,数量急剧萎缩。濒危之际,缅甸面临着拯救大象的艰巨挑战,因为除了偷猎,森林砍伐和气候变化也在威胁着大象原有的栖息地。

 

缅甸是大象分布国中最特殊的一个,它在工作象管理、科研等各方面都走在最前面。在过去,人们多认为伐木业工作象是自然赠与缅甸的最宝贵财富,是森林中的最佳工作工具。



它们是全天候、多用途、水陆两栖、对森林伤害小的丛林越野工具。随着环境和动物保护意识的普及,人们逐渐意识到伐木产业的问题。但即使是现在,外界对大象产业的批评也较少波及到缅甸。随着亚洲各国各地禁伐、限伐,工作象逐渐退出伐木业,进入旅游产业。唯独缅甸仍在合法利用工作象进行这种重体力的工作。缅甸有50%以上的人口依赖于林业,而约一半的木材有大象参与采运。

 


缅甸瓦卡鲁普闷热丛林中,在陡峭的山坡拖着巨大的树干上上下下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但缅甸伐木大象的所有者说,还有比这更糟糕的:那就是根本没有工作。森林的退化,以及三年前颁布的一项禁止原木出口的法律,让缅甸陷入大象失业危机。数百头大象失去了工作,而许多大象很难接受这个现实。

 


“它们变得更易怒,”64岁的漆盛说,他的八头伐木象现在每个月只能工作几天。“没有工作,它们越来越胖。公象整天只想交配。”在世界上圈养大象数量最多的缅甸,大象拥有近乎神秘的地位。数百年来,在连现代化机器都仍然无法涉足的丛林中,它们帮助从中运出珍贵的柚木和硬木。现在,大约5500头圈养厚皮动物的未来,成了负责监管它们的政府官员的头等大事。

 


“失业真的太难受了,”苏德佩(U Saw Tha Pyae)说,他的六头大象在过去两年都没有工作。“不能伐木了,因为树已经不多了。”缅甸著名的大象专家凯吴玛(Daw Khyne U Mar)估计现在有2500头失业大象,其中很多在缅甸东部丛林,距离泰国边境大约两个半小时路程。这一数字意味着大象的失业率达到40%左右,而缅甸人的失业率约为4%。

 

“这些大象大部分不知道该做什么,”凯吴玛说。“大象主人负担很沉重。养大象花费高昂。”成年大象体重约一万磅,每天需要400磅食物,而除了马戏团和伐木外,工作机会有限。

 


伐木非常辛苦。但大象专家说,繁重的工作是缅甸大象仍然相对健康的一个原因。200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缅甸的伐木象有严格的工作和娱乐计划,其寿命是欧洲动物园中大象的两倍。相比于动物园动物19岁的年龄中值,这些大象的年龄中值为42岁。

 

一些伐木象可以活的更久。“你经常可以看到工作的大象可以活到50、60岁,”居住在泰国的大象行为专家约书亚·普拉尼克(Joshua Plotnik)说。“这一切都归结于营养和妥帖的照料。”



专家表示,目前已知的是大象在工作中会表现出满足感,而失业可能会让它们意志消沉。

 

“我不想将它们拟人化,”一家大象救援中心,泰国金三角亚洲象基金会的大象和保护活动负责人约翰·爱德华·罗伯茨说。“但是,如果你把那些给它们的身体和精神带来娱乐和伸展的东西从生活中拿走了——那是很艰难的。”

 

对缅甸大多数人来说,事情正在好转。经济发展迅速,而在经过多年残酷的独裁统治后,民众正享受新获得的自由。但这里民主的曙光意味着大象命运的逆转。在过去几十年里,当缅甸人遭受地方不合理的统治时,生活对大象而言无疑更轻松一些。

 


2008年研究报告的合著者乔治亚·梅森(Georgia Mason)说,肥胖似乎是动物园大象寿命降低的主要因素。她说随后的研究发现,出生在动物园的幼象比那些出生在伐木营地的重15%。


随着森林退化和伐木业衰退,失业大象的数量也可能会增长,而政府正在探索将一些大象放归山林的可能性。

 

总部设在美国的动物保护组织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的大象协调员西蒙·赫奇斯(Simon Hedges)表示,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但他和其他人告诫说,还需要解决圈养大象传播疾病给野生种群和袭击村庄掠夺食物等问题。

 


“一些更为进激的组织认为可以将所有的圈养大象放归野外,但说得容易做起来难,”赫奇斯说,他去年在缅甸参加了由缅甸政府主办的关于大象未来的会议。“大象体型巨大,是一种危险、可怕的动物。很难让它们远离农作物。”

 

大象所有者会定期将自己的大象放入丛林觅食,而且常常被迫因它们毁坏庄稼而赔偿村民。“丛林里已经没有太多空间供它们生活了,”大象所有者漆盛(Chit Sein)说。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自1990年以来缅甸森林覆盖面积已下降了42%。

 


在他们等待解决方案时,大象所有者正以各种方式应对失业的状况。有些人将他们的大象卖给了泰国商人,在那里这些大象将进入泰国的旅游业,被用在大象表演和丛林穿越等活动中。严格来说,未经官方许可而出口大象到泰国的做法是非法的,但大象所有者说这种情况越来越频繁。

 

但其他所有者说,他们不能忍受出售大象的想法。“我不知道要怎么处理我的大象,”苏打比(Saw Tha Pyae)说,和许多大象所有者一样,他的大象也是继承自父母而来。“但我绝不会卖它们,绝不!我太爱它们了!

 


缅甸的大象面临失业的痛苦,泰国的大象面临被饿死的痛苦。

 

泰國旅遊業因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受重挫,在遊客幾乎絕迹的情況下,不少飼養大象的業者難以負擔龐大開支,有保育組織表示,該國有逾1000頭大象面臨餓死。

 


泰國約有4000頭被圈養大象,每頭大象每日可吃掉200公斤食物,在經濟好景時要餵飽及確保牠們健康已不容易,如今正值旱季更是雪上加霜。在泰北湄曾縣負責管理一個大象保護區的麥克雷(Kerri McCrae)表示,附近有村民把約70頭大象帶到保護區,只因近日的旅遊業已不能為他們帶來任何收入。麥克雷說,現在首要是餵飽大象,但問題是如今並沒有足夠的森林可提供食物餵飼大象。她要每日駕車3小時,才可尋找得足夠的草和粟米稈給5頭由她照顧的大象。

 

救救大象基金會創辦人查樂特表示,若一直缺乏資源,這些包括部分懷孕的大象將會餓死,或被帶到街上乞討。部分大象亦面臨被賣到動物園或要被迫重投非法的伐木業,而泰國在1989年起已禁止伐木業使用大象。

 


大象不僅是人民心中的吉祥物,還從事耕田、運輸甚至演藝等工作。然而,食物不足、疾病侵襲、過度勞累卻使大象生存愈發困難。象牙走私與販賣屢禁不止,對大象的虐殺愈演愈烈。亞洲象面臨生存的危機,甚至滅絕的危險。本版今天帶著您走進老撾、泰國、緬甸等地,看看大象的勞作、交易、虐殺與馴養、保護,試問東南亞大象的命運如何獲得拯救,人類與地球上其他生物能否和諧共生。

 

“瀾滄”在老撾語中的意思是“百萬隻大象”,老撾也就被稱為“百萬大象之國”或“萬象之邦”。然而,人民日報記者在老撾首都萬象,卻沒有覓得大象的蹤影。據《萬象時報》報道,老撾平均每年有6隻小象出生,卻有15到20隻大象死去。數據表明,從1975年到2008年,老撾馴化大象的數量從900隻下降到700隻,到2012年,僅剩下了450隻。據亞洲象組織估計,老撾僅有約400隻野生大象。



 

泰國大象的數量近年來也在銳減。泰國國家公園與野生動植物保護局統計,泰國目前隻有不到3000隻野生象和約4000隻馴化大象。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的亞洲象專家小組2004年曾估計,緬甸的野生象有4000—5300隻。而據緬甸野生動物考察隊提供的數據,緬甸境內現在則隻1130—1850隻野生大象。

 

法國亞洲象組織的創立者吉爾斯·毛瑞爾對本報記者說:“未來60年裡,如果再不採取保護措施,老撾的大象將會瀕臨滅絕。”

 


在緬甸的哈卡到洞鴿一代,有一條著名的“象郵之路”。在這條路上,60多隻經過訓練的大象,終年穿梭往來為人們送信。在泰緬邊境一些村落,大象代替牛替人們耕田。在過去200年間,大象在泰緬老都被用來從事大規模拉運木頭的工作。

 

在老撾,大象現在還扮演著伐木業的“搬運工”角色。在瀾滄江—湄公河的老撾段,伐木工人在森林裡砍伐原木后,就讓數千隻大象將原木搬運到河邊的沙灘上,再用貨船運到通公路的碼頭。在泰國,從20世紀80年代起,政府禁止伐木,退出伐木業的大象被送往各大旅游景點,走上畫畫、踢球等“演藝”道路,或供游人騎行。

 


在距曼谷東北400多公裡的“大象之鄉”素林府,每年11月都要舉辦大象節活動,包括大象巡游、拔河、踢足球及模擬古代戰爭場面的表演。在素林府塔敦縣的大象村,村民世代以馴象為生,家家飼養大象。

 

泰國素林大象村中最受尊崇的馴象大師、79歲的龍繆告訴本報記者,他壯年時曾在叢林裡捕獲過100多隻野生大象,馴化后再轉賣給東南亞各地的伐木公司。而四五十年后的今天,龍繆的故事已經成為傳說。“盡管泰國政府已不允許捕捉野象,但人們可以購買別人家養的大象,人們尤其喜歡購買還沒有脾氣的小象。”龍繆說,“一隻成年象的價格為90萬泰銖(約合3萬美元),一隻幼年小象的售價為120萬泰銖(約合4萬美元)。”

 


老撾亞洲象保護中心創始人迪菲約對本報記者表示,老撾一隻成年大象的售價已經從10年前的1萬美元上漲到2.5萬到3萬美元。成年雄象因為有更長的象牙,價格更高。因為價格太高,在老撾,有的大象甚至有多達6個主人。

 

據英國慈善機構大象救助管理委員會網站的報道,緬甸的大象專家是亞洲國家中最多的。在大象管理、獸醫和象夫技能上,緬甸也領先於其他亞洲國家。緬甸在曼德勒和若開邦各建立了一個大象保護營,還創建了“大象退休之家”,集中收容那些失明、步行困難和心臟病發作的41歲至52歲之間的年邁大象。

 


東南亞媒體近年來不斷透露出馴化大象的過程,頻頻引發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的抗議。象夫們會將大象囚禁在狹窄的木籠裡,強迫它們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為了懲罰不聽話的大象,有的象夫甚至還會用棍棒狠戳大象的耳根處,大象當即就會發出陣陣慘叫聲。泰國野生動物機構的一位負責人說,某些不法分子甚至還靠加工出售大象肉和生殖器官賺錢。

 

大象的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萬象時報》的報道說,老撾當地的馴化大象中,大多數都在20到49歲之間,其中,30到39歲的成年象最多,20歲以下的大象隻有13%。此外,大象象群還面臨著疾病的威脅。亞洲象組織進行的一項調查中,34.1%的馴化大象都患有肺結核,且在雄性大象中更為多見。為了搬運木頭,大象經常需要在不同的區和省之間遷移,容易成為新型疾病或其他疾病的長距離攜帶者。



“老撾人越來越不願意飼養大象了!”迪菲約说近年來,老撾森林面積正在急劇變小,越來越多搬運木材的大象,開始變得無事可做。此外,一隻懷孕的母象需要懷胎2年,育嬰2年,其間都不能參加工作。老撾的樹木越砍越少,很多象主根本等不了4年這麼長的時間,而且小象在15歲之前也不能工作。

 

大象一旦被馴養,基本沒有機會自由地接觸異性,許多大象由於超負荷工作,也缺少“談戀愛”的興趣。這導致大象的生育率下降,老齡化問題加劇。據《萬象時報》報道,母象如果懷孕生產,一旦生下小象,就需要支付給公象的主人高達1500美元的酬金,這筆錢對於一些貧窮的老撾人來說,簡直是天價。

 


大象面臨的食物危機也越來越嚴重。迪菲約說,“大象最喜歡吃的是香蕉和甘蔗,但這些食物隻能作為獎勵,在大象的日常飲食中最多隻能佔5%,否則,大象會過於肥胖,不利健康。大象的主食還得靠森林裡的葉子、野草、竹子和香蕉樹,而這些食物已經越來越少。”

 


“一隻成年大象每天要吃250千克的食物,簡直是‘食品焚化爐’啊!大象吃不飽,就會從一片森林遷移到另一片森林或到農民的庄稼地裡覓食,常常會毀壞當地的房屋和農田,利益受損的農民就會獵殺大象。這樣的人象沖突時有發生!”迪菲約說。

 


野生大象和養殖象面臨的生存挑戰並不一樣。對於野生大象而言,泰國、老撾、緬甸等國家的政府應該採取措施保護大象賴以生存的森林,加大力度打擊對大象的捕殺行為、禁止象牙交易。對於馴化大象而言,區域內的各國政府應該注重提高大象的繁殖率,這是阻止大象滅絕最有效的措施。。。

 


Jumbo Huang Notes: Clearcutting, clearfelling or clearcut logging is a forestry/logging practice in which most or all trees in an area are uniformly cut down. Along with shelterwood and seed tree harvests, it is used by foresters to create certain types of forest ecosystems and to promote select species that require an abundance of sunlight or grow in large, even-age stands. Logging companies and forest-worker unions in some countries support the practice for scientific, safety and economic reasons, while detractors consider it a form of deforestation that destroys natural habitats and contributes to climate change.

 

Clearcutting is the most common and economically profitable method of logging. However, it also creates detrimental side effects, such as the loss of topsoil, the costs of which are intensely debated by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other interests. In addition to the purpose of harvesting wood, clearcutting is used to create land for farming. The human demand for wood and arable land through unsustainable logging regimes like clearcutting has led to the loss of over half of the world's rainforests.

 


While deforestation of both temperate and tropical forests through clearcutting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media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other large forests of the world, such as the taiga, also known as boreal forests, are also under threat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Russia, North America and Scandinavia, creating protected areas and granting long-term leases to tend and regenerate trees—thus maximizing future harvests—are among the means used to limit the harmful effects of clearcutting. Long-term studies of clearcut forests, such as studies of the Pasoh Rainforest in Malaysia, are also important in providing insights into the preserv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worldwide.

 

The Asian elephant (Elephas maximus), also called Asiatic elephant, is the only living species of the genus Elephas and i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and Southeast Asia, from India in the west, Nepal in the north, Sumatra in the south, and to Borneo in the east. Three subspecies are recognised—E. m. maximus from Sri Lanka, E. m. indicus from mainland Asia and E. m. sumatranus from the island of Sumatra.

 

The Asian elephant is the largest living land animal in Asia. Since 1986, the Asian elephant has been listed as Endangered on the IUCN Red List, as the population has declined by at least 50 percent over the last three elephant generations, which is about 60–75 years. It is primarily threatened by loss of habitat, habitat degradation, fragmentation and poaching. In 2003, the wild population was estimated at between 41,410 and 52,345 individuals. Female captive elephants have lived beyond 60 years when kept in semi-natural surroundings, such as forest camps. In zoos, Asian elephants die at a much younger age; captive populations are declining due to a low birth and high death rate.

 

The genus Elephas originated in Sub-Saharan Africa during the Pliocene and spread throughout Africa before expanding into the southern half of Asia. The earliest indications of captive use of Asian elephants are engravings on seals of the Indus Valley Civilisation dated to the 3rd millennium BC.Part of the Photos were from ADAM DEAN, other part of photos were from public report website, right belong to the anthor...

 

第1866回:凯瑟琳约翰逊神算,女数学家物理学家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7-15 22:31:12
Post #202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056回:东山禅居庵建仁寺,高贵艺妓超凡脱俗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号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

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原创照片来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黄剑博客图文集》Notice: Image copyright belong to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我马不停蹄地奔跑到宇治站,又被媛骂了一顿,她说国难当头,疫情来袭,我居然还有心情参观寺庙。。。她现在无时无刻不在惦记购买口罩的事情,因为国内很多群众原本就没有安全感,每个人都想囤积大量的口罩,以备急用。
 

我们返回到车站,乘车抵达京都,下车就疾步往祇園方向走,沿途的商铺皆非常冷清,不知何故。偶尔遇到几个洋人,正当我们寻思如何才能碰到艺伎时,突然从一个巷道里走过来两位真正的艺伎,她们不是游客扮演的那种假艺伎!
 

我当时火急火燎地拿出相机,结果动作太慢了,两位漂亮的艺伎已经穿着木屐与我们擦肩而过了,我只拍摄到了艺伎的背景,不过也看到她们脖子后面性感的白皙本色皮肤。。。
 

我们一路狂奔,终于走到了《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9033:京都东山禅居庵建仁寺,建仁寺(けんにんじ)是位在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东山区的寺院,临济宗建仁寺派大本山。山号“东山”(とうざん)。本尊释迦如来、开基(创立者)为源赖家、开山(初代住持)为荣西,在京都五山中位居第三位。
 

我经过了法堂,敕使门,从壮观的望阙楼走出来,就看到两位美女穿着和服走来,现在我终于能区分真假艺伎了,今天之前在东京和京都看到的穿和服的女人都不是艺伎。。。
 

我们终于又来到了《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9039:祇園,祗园位于京都中心位置,在八坂神社附近,其地名来自于八坂神社的旧名“祗园社”,是京都最有代表性的繁华地段。在这里你能够看到舞伎、艺伎的身影。
 

北至白川南路、新桥路,南至团栗路,西至大和大路,东至东大路,这一片区域从江户时代就开始建设茶馆。在白川路边还有深爱祗园的歌人(短歌作家)吉井勇的歌碑。以四条路为界,在它的南侧并排着许多茶馆,是一片独具风情的城区,北侧则有许多餐馆、酒馆,成为热闹的欢乐街。
 

1976年9月4日,京都市祗园新桥传统建筑物群保留地区(茶屋町)被选定为重要传统建筑群保护的地区。京阪本线祇园四条站下车,阪急京都线河原町站下车。
 

祇园位于京都府京都市东山区,是京都市区内代表性的闹区与风化区。作为八坂神社的门前町,从鸭川到东大路通、八坂神社的四条通沿线发展而成。京都有数的花街(以舞妓闻名),有许多茶屋、料亭、酒吧,也有歌舞伎剧场的南座。北部的新桥通到白川沿岸的地区被选定为国之重要传统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区,南部的花见小路一带被指定为京都市的历史的景观保全修景地区。

 
“祇园”一名源自于祇园精舍。祇园区域内的祇园甲部和祇园东这两个地区是京都现存的五处花街之一。其中祇园甲部是京都最大的花街。祇园东又称‘祇园乙部’,性工作者也较祇园甲部多。需要注意的是艺伎和性工作者并不相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艺伎类似艺旦,以卖艺为业,并不卖身。
 

现在祇园的核心区域基本不通车,除了专门接送艺伎的车,其它车辆不能驶进祇园,原因是在2012年4月12日,京阪电车祇园四条车站附近,四条通的十字路口发生严重车祸。当日下午1时许,一辆银色小型休旅车冲红灯后,与一辆出租车相撞,再铲上人行道,撞向正在十字路口等候过马路的人群,并继续冲前200米,直至撞向电线杆才停下。事件导致8死11伤,死者包括男性驾驶者藤崎晋吾。。。
 

拍摄艺妓实际上是等待的艺术,漂亮的艺妓是可遇不可求,我今天就深有体会,当我以为不可能再碰到艺妓时,在某个巷道内却又突然走出一个惊艳的艺妓,还没有等我反应过来拿出相机,她就已经快步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
 

祇园总是人满为患,大家都想一睹艺妓的风采,我们走到津田楼下,看到几个装扮成艺妓的女人走过,后来我突然看到一个真正的艺妓走了过来,我忙拿出相机抓拍,机不可失啊!通常艺妓从家里走出来就会一路奔跑,不是跑进祇园的风月场所招待客人,就是直接上了等候在路边的专车上,所以反应太慢的话,基本上拍不到祇园里的艺妓。。。
 

真正的艺妓会穿约15厘米高的木屐,脸部化妆极浓重,大部分假艺妓根本没有办法模仿。我发现太田悉皆店旁边有大量用竹席制作的窗帘子,因为半个小时只看到一个艺妓,我就非常气馁,又与媛往花见小路方向走,到处是茶屋,我们走到四条街的南端,那里有祇园角弥荣会馆,祇园甲部歌舞练场所,这一带少有人来,西花见小路也是人迹罕至。。。
 

后来我们绕到八板神社参观,依然是人头攒动,我走到太白神社附近,欣赏一栋古民居的木雕,我又走到美御前社,看到白色的梅花盛开了,一对母女俩却说那是樱花,我也没有办法分辨花的种类,后来我们在知恩院遇到一对穿着和服的日本情侣,非常漂亮。
 

我们从八板神社返回到祇园,迎面走来两个精壮的艺伎,我拼命拍摄,结果两人走近时,我赫然发现两个艺伎说话的声音居然是男的!我再仔细一看,发现居然是男艺伎!!
 
到了傍晚,夜幕降临时,我在翠云苑附近又陆续看到几位艺伎,还看到有专车将高级客户接到茶屋聚会的情景。很多地方写着私道严格拍照,违者罚款一万日元。。。

 
我走到津冈楼着,又看到几个戴着尖锥帽子的艺伎,可惜我反应迟钝,没有拍摄到,我们走到高岛屋,那里是专业艺伎表演的地方,后来我又遇到几个艺伎,都是擦肩而过,没有机会细看,她们走得太快了。
 

艺妓(芸妓、芸者),又称艺伎,是日本特有的女性表演艺术工作者;“艺妓”一词源自汉语,工作性质相当于我国书寓的词史、先生或长三堂子的女校书。当代日本艺妓社会地位较高,且已形成一种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日本艺妓表面上并非性工作者,其工作内容除为客人服侍餐饮外,主要为在宴席上以舞蹈、演唱、演奏等方式助兴。
 

日本各地对艺妓的称呼略有不同:在东京等关东地区称为“芸者(げいしゃ,Geisha)”,见习阶段称“半玉”、“雏妓”;在京都、大阪等关西地区则称为“芸妓”(或写为“芸子”,皆读为げいこ,Geiko)”,见习阶段称“舞妓(或写为“舞子”,皆读为まいこ,Maiko)”。自明治时代开始也有“芸妓(げいぎ,Geigi)”这种读法。欧美世界则以关东文化为主,皆本于“Geisha”此读法来转译。
 

在日语中,“妓”字保留了传统汉语的用法,既可代表女性艺术表演者,亦可代表女性性工作者。而艺妓的“妓”是指前者,因为艺妓在原则上是艺术表演者,并不从事性交易。但在现代中文里,多把“妓”字直觉关联到性交易方面,因此才有了“艺伎”这种以避讳为目的的现代中文译法。日语中的“伎”专指男性表演者(歌舞伎)。
 

日本的艺妓文化是由京都开始向外发展,而京都艺妓的起源可追溯到约17世纪的京都八坂神社所在的东山。八坂神社是京都众多神社及寺庙中一个非常著名的神社,而且历史悠久。据说那时参诣八坂神社的人很多,自然附近就聚集了很多商店,形成一个商业区。其中有许多称为“水茶屋”的店,贩卖茶、团子等点心,


让日本全国各地到来的信徒有个暂时休憩的地方。在这些店工作的女服务生称为“茶汲女”或“茶点女(茶点女)”。有些茶汲女会用歌曲、舞蹈来吸引客人,也就是现代所谓的商业手法。日子久了,这种商业手法不断推陈出新,品质也一直提高,例如三味线的演奏也加入了。在这种良性循环下,有的水茶屋生意越来越好,规模开始扩充,商品种类也开始增加,例如酒、高级料理等都出现了。
 

既然茶汲女的表演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手法,有些水茶屋老板便开始对旗下的茶汲女有计划的训练,这就是艺妓文化的雏形。从普通的水茶屋变成高级料亭,在成本的考量下,分工亦愈趋精细,与其每家店都自己供养及训练艺妓,倒不如集中培训,有需要时再请来表演,更能发挥经济效益。
 

所以称为“置屋”的专业培训中心及业者便应运而生。在传统日本,把没有经过艺术培训而在酒席倒酒的女性称为“酌妇”,社会地位低微。卖淫女子则一般固定地被称作“女郎”、“游女”,原本其中级别最高的称为“太夫”,但随着时代推移太夫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花魁”。


“花魁”不但年轻貌美,且于茶道、和歌、舞、香道等诸艺皆有不俗的造诣,服务对象只限于达官贵人,达官贵人亦以客礼待之,所以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但是无论“女郎”、“游女”、“花魁”,都是会卖身的,而艺妓的真正身份是艺人,主要工作是待客作艺。
 

然而因为艺妓行业的兴盛,求人益多,且为风花雪月的环境,多少不免有唯利是图的业者,所以也有艺妓的出身是因为生家需用钱、孤儿等等社会弱势的因素,而签下卖身契,或遭人口贩子贩卖的。也许是为了早日还债赎身,也许是抗拒不了金钱诱惑,有些艺妓便开始从事性交易。虽然传统上,这类自甘沦落的行为是会受到惩戒的,但事实上,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为止,日本各地都广泛存在这种形同娼妓的卖身艺妓,而且变相专营这种生意的不肖业者亦多而有之。
 

此外,二战前的艺妓会和男客人结为模拟夫妻的关系,艺妓称呼该名男性为“旦那(老爷或施主之意)”,实际上是一种包养的关系,旦那提供金钱等实质援助,照料艺妓的生活所需,而艺妓也会委身于他。在缔结关系的期间,艺妓不能与其他男子发生亲密关系,而且要把旦那的身份保密,在提及该男子时会以化名称呼,以免泄露其身份。
 
尽管如此,艺妓原则上还是“卖艺不卖身”的。也有些艺妓在辞去艺妓工作后即与旦那结为连理,共组家庭,但当时艺妓仍属于社会的下层,旦那则多是上流阶层的公卿、武士,一般只能为侧室,甚少被娶为正室。
 

在现代日本,担任艺妓的条件非常苛刻,学艺费用高昂,并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担的。而且学艺历程艰辛,不是所有艺妓都能坚持的。
 
古时艺妓一般从10岁开始学艺,现在则因为《儿童福祉法》和《劳动基准法》的限制,必须初中毕业(即14、15岁左右)才可以开始学艺。学习的内容繁多,过程十分艰苦。其中包括文化、礼仪、语言、装饰、诗书、乐器,直到鞠躬、斟酒等,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严格的要求,处处体现高贵和稳重。比如训练中有一项的内容是吃热豆腐不能发出声音,更不能碰到唇彩,可见要求之严格。
 

到16岁左右便可以正式担任艺妓,整个演艺历程长达5年。初为艺妓者称为“舞妓(或写做舞子)”、“半玉”,而后才可以正式转为“艺妓”。艺妓生涯一般到30岁完结,在30岁以后仍然继续当艺妓的话便降级,成为年轻貌美的名妓之陪衬。艺妓中把前辈艺妓称为“お姉さん(姐姐)”。
 

艺妓一般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通常人们在公开场所只能见到行色匆匆的从住地赶往茶社,或从茶社赶回住地的艺妓。她们之间形成一个小圈子,一般人很难窥探她们的生活,从而造成了人们对他们生活的好奇和兴趣。艺妓的收入不菲,气质超凡脱俗,但因为经常都要盛装打扮,不便处理日常生活事务以及个人的梳妆。有顾及此,艺妓的雇主会为艺妓提供贴身保姆照顾她们的起居饮食。
 

出色的艺妓常常会成为达官贵人所追逐的对象,其中不乏两情相悦者。古代的日本,结婚后的女性必须放弃艺妓的工作,但艺妓在古代仍处于社会下层,与达官贵人并非门当户对,一般只会纳为侧室,直至一夫一妻制实行后才有较大改变,但二战前仍有不少艺妓只能成为情妇。现代艺妓婚后离职的行规才被逐渐取消,但大部分的艺妓仍然依照传统,在婚后离开艺妓的行列,而离婚后重返艺妓行业的人却不在少数,其中当代最著名的莫过于中村喜春。
 

艺妓的发型以称为“岛田髷”的发型最为常见。“岛田髷”的起源有3说:江户时代,东海道岛田宿(“宿”指宿场)的“游女”之间开始流行。宽永年间,歌舞伎演员岛田万吉开始梳结。日语“締めた”的发音所转变而来。艺妓的服装是十分华丽的和服,做工、质地和装饰都十分上成,因此也异常昂贵,一般在50万日元以上,有的甚至达100万日元。京都舞妓的服装更是著名,以悬落飘逸,称为“だらりの帯”的华丽腰带为其特色。这种腰带甚至可长达5米,重量相当沉重,扎束之间需要相当大的力气,所以常常由称为“男衆”的男性仆役来帮忙。
 

舞妓的特殊穿着与化妆:舞妓及年轻的艺妓所穿之和服称为“引きずり”,从腰带到裙摆间的一段称为“褄”。在外行走时,舞妓及年轻的艺妓一定会将左手压在这一段上面,有“卖艺不卖身”的含意。
 

尽管艺妓的服装也是和服的一种,但事实上却与一般女性的和服有一定的区别。一般的和服后领很高,通常能把妇女的脖颈遮盖得严严实实,而艺妓所穿着的和服的衣领却开得很大,并且特意向后倾斜,让艺妓的脖颈全部外露。这可能是因为女子的脖颈至后背脊椎被日本男人认为是性感的标志,而艺妓通常都会在脖子后面画"三足",刻意露出一点没涂白,为了让人有无限遐想。
 

艺妓化妆也十分讲究,浓妆的施用有特殊的程序。最醒目的是她们涂成白色的脸,在古代是使用铅粉,但铅粉有毒且容易脱落,现代艺妓改用一种液状的白色颜料均匀涂满脸部、颈项(但边缘会刻意留下自然的肤色),因此看起来犹如雕饰华美的人偶一般。我在美国也遇到过将脸涂得雪白的亚洲女人,以前我并不知道这些女人可能是日本艺妓。
 

艺妓出勤赴宴时,会有提着三味线琴箱的男衆随侍在侧,除了为因盛装而行动不便的艺妓打点琐事之外,也负责保护艺妓,避免受到喝醉的酒客、登徒子的骚扰。
 

艺妓表演时所使用的道具从狭义上专指手持的表演用具,包括各类乐器、饰物;广义上应当包括妓馆、歌舞伴奏者,甚至艺妓所学习的所有知识。因为艺妓接待客人并不限于歌舞表演,她们提供的是能为客人宴席助兴的众多活动。
 

艺妓表演的场所最初只限于艺馆之中,后来由于要出席达官贵人的筵席,艺妓便开始在茶馆、酒馆及料亭出没。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艺妓衰落压力增加,使艺妓艺术不得不一改传统,艺妓从业者也被允许到茶馆中特设的酒吧间里待客演出。
 

艺妓的表演大致可分为“立方”和“地方”2种。“立方”是指舞蹈为主的表演者,“地方”是指演唱“长呗”、“清元”等歌曲、演奏太鼓、三味线等的表演者。因为“地方”类的表演难度较高,需要长时间训练后才能胜任,因此多由资深的艺妓担任。而“立方”表演较为容易,所以一般由资浅的艺妓及舞妓担任。
 
艺妓除了上述两大项表演外,也有茶道、香道等日本传统艺术表演。另外,艺妓都有受过说话训练,因此健谈者不少,表演之余亦会陪客人谈天说地,增加气氛。顾客给予艺妓的演出费用称为“线香代”或“玉代”,京都一地特称“花代”。
 

此外艺妓还有座敷艺,是在酒席之间娱宾的艺能。有些是高难度的动作,如一种称为金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7-15 23:00:04
Post #203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057回:千部论主七代释迦,神泉苑追傩二条城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号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


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原创照片来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黄剑博客图文集》Notice: Image copyright belong to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今天五点十五分独自起床,洗漱更衣后就在厨房吃方便面和香蕉,喝了一杯日本咖啡,我拿着垃圾袋出门,6点半就走到街道上,外面依然寒冷,天刚蒙蒙亮,谢天谢地,没有下雨。
 

我沿着安静的街道行走,偶尔能看到提着公文包上班的人,在一个巷道内分布着一些寺院和古民居,我想起昨天在京都的月待庵旁边看到一座叫《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9185:仲源寺的小寺庙,我现在才发现,京都需要仔细玩味,我昨天站在伏见稻荷大社的后山上眺望京都,当时就感觉它是一个现代化的县城,原因是很多寺院已经被高楼淹没了,从远处压根看不到那些小寺庙。
 

有些寺院是用日文写的,我无法识别,但幸运的是大部分寺庙还是使用汉字命名,我走到《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9186:帰命院参观,位于大宫通路,料金从2000到9000日元不等,京都正在筹划2024年的净土宗开宗850年纪念活动。
 

说到净土宗就必须要提一下国内的《皇氏古建築大全》第4076:香积寺善导塔(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香积寺村),香积寺是我国“佛教八宗”之一“净土宗”祖庭,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寺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香积寺村。
 

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净土宗创始人之一善导大师圆寂,弟子怀恽为纪念善导功德,修建了香积寺和善导大师供养塔,使香积寺成为我国佛教“净土宗”正式创立后的第一个道场。
 

香积寺殿宇庄严整齐、环境优雅、规模广大,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写《过香积寺》诗予以赞扬:“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日本净土宗直绍净宗创立者善导一脉,向来把善导尊为祖师,把香积寺奉为祖庭,《过香积寺》诗还被编入日本小学课本。1980年05月14日,中日两国在香积寺隆重举行善导大师逝世一千三百周年纪念法会。
 

安史之乱后,香积寺开始衰败,武宗灭佛更是几乎将其毁灭。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87年)一度改名开利寺,不久又改回原名。乾隆年间、人民之国初年先后重建修缮。现建筑除善导塔外多为1980年重建。寺内崇灵塔为密檐式仿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原为13层,后因塔顶塌陷,现为11层,高33米。
 

会昌毁佛,即唐武宗李炎在位的会昌期间(840年至846年),推行一系列的“毁佛”(灭佛)晸策,以会昌五年(845年)四月颁布的敕令为高峰,而会昌六年唐武宗逝世、唐宣宗即位又重新尊佛,灭佛就此结束。


这一事件使佛教在我国受到严重打击,史称“唐武宗灭佛”或“武宗灭佛”。因唐武宗年号“会昌”,故佛教徒又称之为“会昌法难”,将它与之前的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和后来的后周世宗毁佛并称为“三武一宗”。
 

日本也有二座香积寺,其中比较有名的是《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9187:瑠璃光寺。
 
瑠璃光寺是位在日本山口市香山町的曹洞宗寺院,山号“保宁山”(ほねいさん),本尊药师如来,建于1471年,由当时统领此地的大内氏重臣陶弘房之夫人所建立,开山(初代住持)为大庵须益。
 

此寺庙为象征大内氏全盛时期大内文化的象征,也是“西之京山口”的代表景点,寺内区域包括五重塔被合称为“香山公园”,也是著名的赏樱和赏梅景点。现在的琉璃光寺位址最早原为由大内义弘为祭祀家族建于14世纪末的“香积寺”,大内义弘过世后,其弟大内盛见为悼念大内义弘开始在此地兴建五重塔,并于1442年完成。。。
 

净土宗出过很多大师:浙江天台僧在《乐邦文类》卷第三中立净土六祖,慧远、善导、法照、少康、省常、宗赜六人。其后宗晓弟子志磐在《佛祖统纪》中改立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为七人。清代悟开在《莲宗正传》中增推蕅益、省庵、彻悟。民国印光在《净宗十二祖赞》中又改推截流为十祖。印光往生以后,其门人又推其为十三祖。这就是现在我国佛教界通行的“净土十三祖”说。
 

祖师者始也,始立法为人之师表者。然而作为念佛法门的开创者,我国北方玄中寺的昙鸾、道绰未能列入。究其本源,给净土宗排祖位的宗晓与志磐皆为浙江天台宗僧,所以在十三祖中,天台宗多达四人。


由其他宗派的人来确立净土祖师,评选者难免有个体的倾向性、宗派性;其次,佛教中心随南宋迁都临安府(今杭州),净土宗祖师多是长江流域区域的僧人,没有前后师承关系,标准的公正、继承性就值得商榷;最后五代、唐后禅宗流行,念佛的目的都是为了以求开悟,作为即心即佛之方便。

 
龙树菩萨(150至250),南印度人,是大乘佛教史上第一位伟大论师,有“千部论主”的称誉,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代释迦”,也是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共同的祖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说明菩萨欲求阿毗跋致(即不退转法)有难行、易行二道。在五浊之世无佛之时求阿毗跋致名为难行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由佛力住持入于大乘正定之聚名为易行道。这就是说,在无佛之世“唯是自力,无他力持”,难得阿毗跋致,譬如陆路步行则苦,名为难行道。
 

反之,乘着佛的本愿力往生净土,即依他力而得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名为易行道。龙树菩萨特别标举的是信受弥陀本愿他力救度的一心归命称名念佛行。他说:“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因比,十方众生但能“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必能当生进入必定成佛绝不退转之地位。”
 

天亲菩萨(320至380),北印度人,与其兄无著同为印度瑜伽行唯识学派创始人。后来受兄长无著菩萨的教诲,开始弘扬大乘,造了超过百部的大乘论,并且修证到接近初地的十回向位。天亲其所著《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是论《无量寿经》经义而造愿生于安乐国的偈文。


该论是古印度圣境唯一的净土论述,由北魏菩提流支译出。《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之冠头亦以:“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深深吐露其净土信仰,故继龙树菩萨之后被推崇为净土教之祖师。
 

昙鸾大师:净土宗东土初祖玄中寺昙鸾大师(476至542),山西代县雁门人,家近五台山,常闻神迹灵异之事,10余岁即登山出家。昙鸾擅长调心练气,以医术与神通,名满魏都。魏孝静帝称他“神鸾”;


梁武帝称他“肉身菩萨”。昙鸾在洛阳得授菩提流支所译的《观无量寿经》,此后在山西玄中寺致力于净土理念的弘扬。他认为《观无量寿经》中所说的十六观想过于繁复,提出持念阿弥陀佛名号的方法,作为修行法门。
 

认为即使是恶人,只要持诵阿弥陀佛也可以往生净土。着有《调气论》、《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往生论注》)、《略论安乐净土义》、《赞阿弥陀佛偈》等。在《往生论注》中,他依龙树的《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提出“二道二力说”,将修行佛法区分为依靠自力的难行道,与依靠他力的易行道。


他认为在无佛之世,想要依循“唯是自力,无他力持”的难行道是难以成功的,只有倚靠阿弥陀佛的力量来修行,才是最稳妥也最容易的法门。昙鸾提这种坚持专称佛号,凭借他力往生的净土法门,成为后世净土宗的根基,下开道绰、善导一系。
 

道绰大师:净土宗东土二祖河西道绰大师(562-645),并州文水人(山西省文水、交城之间),活动于南北朝末年到唐朝初年间的僧人。他安居在汶水石壁玄中寺时,因为阅读寺中的碑文,了解昙鸾大师的生平及思想,大为钦服,


于隋大业五年(609年)后开始专修净土。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观想礼拜,精勤不断。并为信众开讲“观无量寿经”约二百遍。道绰每日自己念佛,以七万遍为限。他并广劝道俗信众称念阿弥陀佛名,以麻豆等记数,


后来他又教人穿木(木患)子作数珠以为数法。于隋大业五年(608)著《安乐集》二卷,系继承龙树菩萨,昙鸾大师之自力难行、他力易行的思想,进而分判佛教为圣道门与净土门,而劝人舍圣道门归净土门,


在理论系统上确立了净土宗的地位。净土教理朗然独照,方针不紊。道绰先将我们所处的时代,判定为末法时期。他认为,在末法时间,释迦牟尼其他的教法(圣教门),皆难以成就。唯一稳妥可行的,就是净土法门,经由念佛往生,得以解脱。道绰的说法,被后世净土宗门人所接受,并以加以宣扬。
 

善导大师:净土宗东土三祖光明善导大师(613至681),山东临淄人,10岁出家,见西方变相图,大受感动,很早发愿期生西方,为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641年跟随玄中寺道绰学净土宗,习观无量寿经,彻悟,喜曰:“此,真入佛之津要。修余行业迂僻难成,惟此法门速超生死。”645年善导转赴长安,在慈恩寺盛弘净土法门,激发僧俗诸同修,虔诚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善导自修则“每入室长跪念佛,非力竭不休”;度人则“每逢人即演说净土法门”,三十年如一日;言传与身教并举,以身作则,勉己励人,专弘念佛法门,普度众生共修净土宗。
 

善导念佛时,常有光明随口而出,被认为是阿弥陀佛的化身。681年示寂后,其弟子于长安立灵塔神禾原,后于塔旁创建香积寺。唐高宗以师念佛 “口出光明,神异无比”,故赐额为“光明寺”,后人亦称师为“光明和尚”。善导之著作,现存的世称“五部九卷”:


《观经四帖疏》(《观无量寿经疏》)四卷、《观念法门》一卷、《法事赞》二卷、《往生礼赞》一卷、《般舟赞》一卷。其中的《观经四帖疏》古今大德皆尊称为“楷定疏”或“证定疏”,奉为金科玉律,敬如经典;


印光赞言:“净业行人之指南针”。 善导著作所透露对释迦牟尼佛一代教法的总结是“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而其净宗宗旨及思想:“善恶凡夫,得生报土,唯依本愿,称名念佛。”
 

法然大师是前文反复提及的一位净土宗开山祖(1133至1212),通称“黑谷上人”、“吉水上人”。谥号“圆光大师”等。法然生于美作(冈山县),幼名势至丸,9岁时丧父,13岁登比睿山出家。承安五年(1175)法然基于《观经疏》散善义:“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之要义,偏依我国初唐善导大师,因此尊奉其为净土宗高祖。
 

直接向武士、庶民甚至女子传播教义,关白九条兼实、后白河法皇等贵族也皈依门下。建久九年(1198)应兼实的请求撰写有《选择本愿念佛集》。在其所著《选择本愿念佛集》中:“思之,夫欲速离生死,有二种胜法。二种中可暂弃圣道门,选择入净土门。


欲入净土门,则应于正杂二行中暂弃杂行而选择归于正行。欲行正行,则应于正助二业中,将助业放置一边,而选择专修正定之业。正定之业即称念佛名。称名念佛必得往生。因为是顺佛本愿故。”由称名而往生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所以叫“本愿念佛”。认为只要一心专念弥陀名号,依仗阿弥陀佛的愿力,便能往生净土。
 

法然大师的徒弟是亲鸾大师,这个会在下文中的西本愿寺提及。
 
我走到阪急大宫站,四条大宫站前的便利店已经开始营业了,我路过了《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9188:成圆寺,山门紧闭,不能参观,我在黑田商会附近看到一些经营怀石料理的餐厅,懐石料理原为在日本茶道中,主人请客人品尝的饭菜。现已不限于茶道,成为日本常见的高档菜色。“懐石”指的是佛教僧人在坐禅时在腹上放上暖石以对抗饥饿的感觉。
 

其形式为“一汁三菜”(也有一汁四菜)。懐石料理极端讲求精致,无论餐具还是食物的摆盘都要求很高(但食物的分量却很少)而被一些人视为艺术品,高档懐石料理也所费不赀。主要盛装食物的器具有陶器、瓷器、漆器等。知名的怀石料理店有京都三条的辻留、大阪高丽桥的吉兆、滋贺县东近江市的招福楼。
 

《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9189:善想寺是一座很雅致的寺庙,后来我还经过一个将寺庙改造成二尊圆导教会的场所,《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9190:二条阵屋小川家住宅是一处国宝,二层楼的木房子,


非常有特色,参观要预约:江户时代各地大名上京时作为宿舍使用的阵屋营帐。虽然是数寄屋风格的建筑,但花费了很多心思设置了用于保护大名人身安全的武者隐(武士护卫的藏身之处)和悬挂台阶等装置。
 

据说它创建于江户时代前期的宽文年间(1661至1673年)。位于二条城附近,过去用作在京都没有房子的大名的宿舍(137, Sanboomiyacho, Omiya-dori Oike-sagaru, Nakagyo-ku, Kyoto-shi, Kyoto)。
 

沿途能看到很多小的神社,类似广东农村的土地庙和公伯庙。我又走过马路,很快发现一处规模较大的神社,一位美女在里面参拜,极为虔诚。
 

《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9191:真言宗神泉苑(しんせんえん)是位在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区的东寺真言宗寺院。本尊圣观音、开基(创立者)为空海。位在二条城之南,原本是平安京大内里的禁苑,曾经是规模广大的庭园。传说是源义经和静御前相遇的场所。

 
红颜薄命的静御前是日本平安时代末期人物,矶禅师之女,源义经之爱妾,舞艺精湛,知名的歌舞伎白拍子,在战争中为源赖朝所获,后产下之子被杀,一度想自尽;传说在源义经去世后,伤心而死。
 

赖朝为了追捕弟弟义经而四处追寻,最后发现义经藏于吉野而前往捉拿时,却只抓到了静。静是当时有名的白拍子,在送往京都后就被送去镰仓审问。同时也被迫在赖朝跟北条晸子面前表演,


静故意在诗歌中提到义经甚至称赞义经而引起赖朝愤怒。但由于晸子的劝解,赖朝只有言不由衷地加以赞美。静后来生了义经之子,却被赖朝派人杀害。丧子后的静与母亲返回京都,此后事迹不见史书。。。


 
神泉苑有很漂亮的湖泊,上有神桥,辩才天神社过来一位妇女,当地即将举办节分会。“节分”起源于我国古已有之的追傩习俗,“追傩”原是我国的一项驱除病魔恶鬼的仪式,于节令变换之日举行。一年第一个仪式是立春前的迎春,然后依每个节令行事。
 

《论语》对此也有记载。到了唐朝,朝廷在长安举办盛大的新年活动:“追傩大典”。约在1300年前,日本飞鸟时代,广泛吸收我国唐朝的制度,“追傩”也就被纳入日本朝廷的仪式。到了日本平安时代,每逢节分京都中就会举行这种仪式,祈求国家和百姓的安康。后来仪式逐渐在各地的神社寺院中举行。


室町时代以后演变成到民间的传统节日。日本明治年后大致参照唐制举办的时间与用意。。。《皇氏古建築大全》第12528:中尊寺和金峯山寺的追傩节分会非常有特色。
 

离开神泉苑,我经过一些果子铺,然后走到了神泉苑平八会馆,我开始沿着《皇氏古建築大全》第8028:二条城的护城河徒步。
 

元离宫二条城(にじょうじょう)是一座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区二条城町的城堡,始建于江户时代初期庆长八年(1603年)。是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作为守护京都御所以及到京都拜见兲皇住宿的地方。现在看到的规模是宽永元年(1624年)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对二条城进行扩建,才有现今的规模。二条城是一座位于京都市街的一座平城。
 

1994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列入世界遗产中的古都京都的文化财之一。狭义上,二条城,就是江户时代筑起的城池,但是在广义上,是指第十三代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辉的居城、织田信长为十五代将军足利义昭建造的城池,1573年织田信长举兵将足利义昭放逐河内,此城便被焚毁,在其它地方另筑二条御所,之后献给皇太子。但是一般所提及的二条城,是德川家康筑城的二条城(朝廷则称之为二条亭)。
 

1867年(庆应3年)第十五代江户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在二条城举行“大晸奉还”仪式,将晸权归还给了明治兲皇,二条城因而闻名。1871年(明治4年)二之丸御殿作为京都府厅舍。1873年(明治6年)除二之丸外归陆军省。1885年(明治18年)京都府的新厅舍完成移转新址后,二之丸御殿开始修理直到1892年(明治25年)。


1893年(明治26年)到1894年(明治27年)将桂宫邸本丸移筑,始有本丸御殿。1915年(大正4年)大正兲皇即位仪式大典于二之丸御殿举行,并开始增建南门二之丸御殿的附属建物。1939年,兲皇又将之赐给宫内省,并于隔年更名为“元离宫二条城”,正式对外开放参观。

 
第1058回:东寺五重塔莲华院,龙谷山本愿寺亲鸾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7-15 23:32:53
Post #204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058回:东寺五重塔莲华院,龙谷山本愿寺亲鸾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号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


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


原创照片来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黄剑博客图文集》Notice: Image copyright belong to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二条城内值得参观的地方众多,其中被列为国宝的二之丸御殿六栋共有33个房间,建物面积3,300平方米(1000坪),铺设了超过800叠的塌塌米(400坪)。2015年底日本国宝或古迹陆续传出遭人泼洒类似油液的事件,至少有6府县的24家寺院、神社的古迹遭殃。


京都和奈良为重灾区,多个国宝级世界文化遗产,包括东大寺及二条城等旅游热点,都不能幸免。警方不排除是同一人犯案或有模仿犯,但因神社及寺院范围广兼保安松散,难以揪出喷油狂徒。


2017年4月三名台湾籍女子进入二之丸御殿,以不明粉末涂抹,造成严重污损,时隔一年后在2018年4月破案。这些台湾人真是给炎黄子孙丢脸!!
 

我还经过了天理教会,二条城的护城河非常干净,有水鸟在嬉闹,我绕着二条城走了一圈,浑身发热,然后我徒步走到千本通附近,找到一个公交站,几个学生和上班族也在候车,我在7:37分上了202路公交车,车资是 230日元,我坐在两位日本美女中间,一位长发美女提着一个白色的大提包,穿着风衣和裙子,她玩完手机就在汽车上打盹,车厢里的乘客很多。

 
我乘车抵达东寺,陆续有穿着短裙的女生穿越马路去上校,几位中学生在寺庙里玩,东寺像一个古城,有城墙和护城河,寺内古木参天,很多大鸟在树枝上跳跃,我走到人行天桥上拍摄白鹤,很多穿短裙的女生从人行道上走过,她们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我从东寺的南大门走进去,右侧就是《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8972:东寺五重塔。
 

东寺是一位于京都市南区九条町的寺院。又名教王护国寺。为东寺真言宗的总本山。山号八幡山、本尊药师如来。寺纹是云形纹(东寺云)。创建于794年,是桓武兲皇迁都平安京后所兴建的国立寺院,是目前唯一平安京所遗留的建设,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财”的一部分而列入世界遗产名单之中。
 

而境内的五重塔为日本最高的五重塔。桓武兲皇于794年迁都平安京后,兴建东寺。8世纪末,作为平安京正门的罗城门,计划在其东西兴建“东寺”和“西寺”,这两个寺院是守护京城左京和右京的镇护王城寺院,


因此也有官方寺院的意味。南北朝时代 (日本)之后,关于东寺的纪录书《东宝记》记载,东寺在平安京迁都后不久的延暦15年(796年),由藤原伊势人担任造寺长官(建设工事责任者)而建立。
 

823年,由嵯峨兲皇把东寺下赐给空海,是日本密教寺院的开始,以密教主尊的大日如来为寺院中心。在昭和9年(1934年)3月13日被指定为史迹,在平成6年(1994年)12月以“古都京都の文化财”登录为世界遗产。
 

中世以后的东寺受到后宇多兲皇、后醍醐兲皇、足利尊氏等等很多贵族和为晸者的援助而兴荣。东寺在文明18年(1486年)的农民爆动时,创建当时的殿宇全遭遇火灾而烧毁,在豊臣家和徳川家等的援助下,


重建了金堂和五重塔。重建之后的南大门、金堂、礼堂及食堂等殿宇由南向北整齐地排列成一条直线,其排列以及各殿宇的规模跟日本平安时代完全一样。各殿宇所立的位置、排列与规模跟建寺当时一样的寺庙极少,非常珍贵。
 

金堂是国宝,伽蓝的中心建筑,是最早建设的,推定是在将东寺下赐给空海的弘仁14年(823年)完工。当初的金堂在文明18年(1486年)烧失,近一世纪后重建,现存的建筑是庆长8年(1603年)所建。


歇山顶、本瓦葺,外观看来为二重屋顶,实有一层是裳阶。建筑样式混合了和样和大佛样,可看到使用枋(日语:贯)和翘(日语:插肘木)以支撑高耸天花板的大佛样特点。内部的广大空间中放置本尊药师如来坐像,以及日光菩萨、月光菩萨的两胁侍像。
 

讲堂是重要文化财,建于金堂背面(北边)。天长2年(825年)空海开始施工,承和2年(835年)完成。在文明18年(1486年)烧失,室町时代延徳3年(1491年)再建。


建筑样式为单层歇山顶的纯和样。相对金堂放置显教的本尊药师如来,讲堂内部放置的则是以密教佛像,须弥坛中央以本尊大日如来为主的五方佛,东方则是金刚波罗密多菩萨为中心的五大菩萨,西方则是以不动明王为中心的五大明王像,全体构成了立体曼荼罗。
 

食堂建于讲堂的后方、寺境内的北边。推定是在空海死后的9世纪末起到10世纪初左右完成。文禄5年(1596年)因地震倒壊,寛晸12年(1800年)开始重建,现在的建筑是昭和5年(1930年)因火灾焼失,于昭和9年(1934年)所完成。安置有明珍恒男作的十一面观音像,旧有的千手观音立像因火灾烧损,昭和40年(1965年)开始修复,现放置于寺内的宝物馆。
 

五重塔是日本国宝,被视作京都的象征。高54.8米,被誉为日本第一高的木造塔。天长3年(826年)着手兴建,但实际建造应是空海死后的9世纪末。经过共四次的雷击和火灾,现在第五代的五重塔是在寛永21年(1644年),由德川家光捐建。
 

御影堂是国宝,空海住宿的房间,位于境内西北边被称为“西院”的地方,是有住宅风格的佛堂。以前堂、后堂、中门组成的复合佛堂,全部皆用桧皮葺。昭和33年(1958年)被指定国宝时,称为“大师堂”,


但寺内主要称为御影堂。一开始的建筑在康暦元年(1379年)火灾烧失,隔年重建后堂。明徳元年(1390年)将弘法大师像安置在前堂北侧,西侧则增筑中门。后堂(南侧)则安置了不动明王坐像(国宝、9世纪)。
 

每月21号是弘法大师的神诞日,会有市集“弘法市”。在12月21日的“终弘法”和1月的“初弘法”会特别多人参与。
 

东寺位于教王护国寺境内,我参观完之后就徒步走到了《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9192:龍谷大学清风馆;龙谷大学(りゅうこく だいがく Ryūkoku daigaku)是日本一所私立大学,


起源于1639年(宽永16年)京都西本愿寺建立的一所学堂。目前的龙谷大学分别由位于京都府京都市伏见区的深草学舍(校本部所在)、下京区的大宫学舍,以及位于滋贺县大津市的濑田学舍所构成。
 

龙谷大学环境优雅,右侧还有一处幼稚园,很多女老师骑车经过,本愿寺的国宝唐门正在落架维修中。《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8971:西本愿寺,西本願寺是净土真宗本愿寺派的本山,


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下京区,正式名称为龙谷山本愿寺。本愿寺是净土真宗最大教派,为亲鸾所创,最初本山为1272年(文永9年)所建大谷本愿寺,后经历多次战乱迁徙,1591年(天正19年)第11任门主显如得到关白丰臣秀吉支持,将本山迁至现址。
 

1592年第12任门主准如继任后,教团内部发生继承纷争,1602年前继承人教如得到大名德川家康支持脱离教团,在本寺东侧另创真宗本庙,通称为“东本愿寺”,形成东西对立局面。当地人因此习惯将龙谷本愿寺称为“西寺”(お西),久之通称为西本愿寺。本愿寺派在日本时代曾到台湾布教,并曾在台北万华建立西本愿寺。现任住持为本愿寺派第25任门主大谷光淳(法号専如)。

 
境内残留许多以桃山文化为代表的建筑和庭园,在1994年(平成6年)指定为国家史迹,同年12月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财”登录为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文化遗产。
 

2018年9月强烈台风燕子袭日期间,寺内的“阿弥陀堂门”桧皮屋顶与“南能舞台”都被损毁,需要长时间修复才能恢复。
 

西本愿寺也有坚固的寺墙圈了起来,我走了几公里才抵达本愿寺的大殿处,前面有古树,御影堂(国宝)和阿弥陀堂(国宝)堪称经典,木雕栩栩如生。
 

西本愿寺的规模极大,广场也很开阔,到处是龙和花的雕塑,寺院正在筹备纪念亲鸾大师诞辰850周年的活动,亲鸾是日本佛教净土真宗初祖法然弟子亲鸾大师(1173至1263 Shinran Shonin),


京都人,俗姓藤原。幼丧父母,9岁入青莲院慈圆门下剃发出家。建仁元年(1201)参拜京都的六角堂,有缘遇到法然。遂依法然为师,而致力于念佛他力门。建永二年(1207)因承元法难,亲鸾被株连流放越后。
 

元仁元年(1224),于常陆之稻田草庵着《教行信证》六卷,主张“绝对他力”。亲鸾认为《大无量寿经》的教义、念佛行为、对阿弥陀佛的信仰、往生于极乐净土的证果,都是阿弥陀佛回向念佛人的。


信仰阿弥陀佛并且口唱“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于净土而成佛。唯凭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以及观经中的观点,即使五逆十恶之人,在临命终时只要对弥陀净土有足够的信心愿望也能往生。1262年去世,谥见真大师。。。
 

亲鸾(しんらん)是日本镰仓时代初期僧侣。又名范宴、绰空、善信。以天亲、昙鸾各取一字,自称亲鸾,有时谦称为愚秃亲鸾,谥号“见真大师”。净土真宗之祖师。曾经在比叡山修行天台宗。后来投身净土宗,在源空门下学念佛他力教义,主张恶人正机。建立净土真宗。


在明治维新前,净土真宗是日本唯一许可僧人可以结婚与肉食的佛教教派。承安3年(1173年)4月1日,诞生于今日法界寺与日野诞生院附近(京都市伏见区日野)。父亲是藤原氏族之分支,日野氏的日野有范母亲据传名为吉光女,并在圣人幼小时逝世。
 

亲鸾乳名有“松若磨”、“松若丸”及“十八公麿”。建仁元年(1201年)春天,29岁的亲鸾离开比叡山,他绕道至六角堂顶法寺(京都市中京区) 礼拜圣德太子,于此闭关百日。闭关中亲鸾在半梦半醒间和圣德太子所化身的救世观音相见,救世观音如此对亲鸾说:“行者宿报设女犯。我成玉女身被犯。


一生之间能庄严。临终引导生极乐”。意思就是如果你宿命就是要犯女色戒的话,那我就化身为女性让你侵犯吧。用这样的方式庄严你的人生,临终的时候我会引导你到极乐世界去。


 
如果只有守戒不犯女色可以成佛的话,那所谓的佛法不就只是那一小群和尚在独占,一般所谓的平民大众根本就只能一生在六道间轮回痛苦。面对这样的矛盾,救世观音给了亲鸾这样的答案。于是亲鸾离开了比叡山,


前往师事净土信仰的高僧法然,投身弥陀净土信仰。亲鸾礼当时净土宗之源空(法然上人)为师,并改法号为 绰空。四年后,法号再次改成善信。当时法然,因主张唯一修行念佛 (诵念南无阿弥陀佛),而受其他佛教宗派排斥。法然写七个条制诫辩驳。
 

1205年,奈良兴福寺,上奏兲皇要求去除法然的僧侣资格。1206年,法然的两徒弟住莲与安乐二人,私自为两个宫女剃度。土御门兲皇大怒,住莲与安乐二人被处死。法然与亲鸾及其余徒弟六人,被取消僧侣资格后流放。


法然被冠上藤井元彦之俗名后,流放到四国岛。亲鸾则被冠上俗名藤井善信,流放到越后国 。当时日本规定,处罚僧侣前必须令其还俗,故给予新的俗名。于流放期间,亲鸾与惠信尼结婚。1211年 (流放后的第五年) 法然等八人罪过被赦免,法然却在回到京都后2个月逝世。


 
1214年,42岁的亲鸾开始于关东今东京地区宣讲阿弥陀佛的净土思想。并开始有许多追随者,这是后来净土真宗教团的起始。亲鸾认为恶人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这导致关东出现“造恶无碍”的信徒,随心所欲杀生。亲鸾同情因为不得已而作坏事的人,但非常反对人故意去作坏事,他说“就算是有解药,也没必要喝鸩酒”,


亲鸾派其子善鸾去关东,宣达亲鸾的说法。但善鸾处理不当,还被奸人蛊惑,控诉亲鸾得力弟子性信等人,高龄八十四岁的亲鸾为了止血,宣布与善鸾断绝父子关系。亲鸾也因而提出恶人正机说,去纠正关东信徒的问题。1263年,90岁的亲鸾圆寂,后其幼女觉信尼继续领导净土真宗发展。
 

寺院告诫群众要和颜爱语,我参观完西本愿寺之后就开始过马路,经过一处有西洋风格的建筑,位于加藤三光堂的旁边,路过丸三京具店,抵达了《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9193:本愿寺伝道院。
 

在水谷佛具店前面就能看到《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9194:金寳寺,寺前有精致的雕像,走过宇野凤翔堂,就看到一座酷似古城的寺院,四周还有护城河,从这里可以看到丹波口站和京都塔,我从大门口走进去,


此处就是《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8970:东本愿寺,東本願寺(ひがしほんがんじ Higashi-honganji)是净土真宗教派真宗大谷派的本山,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下京区,建于1602年,正式名称为真宗本庙。
 

净土真宗本愿寺派第11代法主显如于1592年去世后发生对立纷争。1602年显如长子教如得到大名德川家康支持创立教团,脱离显如三子、第12代门主准如主持的原本愿寺教团,


另建新教团,但教如仍坚持自己是本愿寺正宗继承者、本愿寺第12代法主。由于新建寺院位于本愿寺派本山东侧,当地人习惯称之为“东寺”(お東),久之通称为东本愿寺。
 

东本愿寺在江户时期曾四次遭火灾焚毁,现在寺院主体建筑为明治时期重建。日本统治台湾时代,大谷派曾到台湾布教,并曾在现今的台北市万华区建立东本愿寺。


在满洲国时期,日本福昌公司在长春市修建了新京东本愿寺作为下院,被列入长春市保护建筑列表,保存完好,闲置中。1996年至2016年,东本愿寺现任门主为大谷畅显(法号净如)。
 

国宝:教行信证(坂东本)全6册 - 纸本墨书。正式名称为《显浄土真实教行证文类》,镰仓时代笔。重要文化财:绢本着色亲鸾圣人像(安城御影〈あんじょうのごえい〉)镰仓时代作。


纸本着色《本愿寺圣人传绘》(康永本)4巻 - 康永2年(1343年)作。纸本着色《本愿寺圣人亲鸾传绘》(弘愿本)4巻 ,贞和2年(1346年)作。纸本《一念多念文意》亲鸾笔,镰仓时代作。。。
 

东本愿寺的山门和大殿分布着大量的木雕,斗拱也很壮观,我参观完之后又徒步走到几公里,经过《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9195:松明殿稻荷神社,位于七条大桥旁边,过河之后参观了几个药妆店和便利店,发现口罩都已经卖光了。
 

我再走到普门阁,从停车场走进院内,看到了《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8978:三十三间堂。一群学生正在排队购票,准备进入参观。
 

三十三间堂(さんじゅうさんげんどう)是位在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东山区的天台宗妙法院境外佛堂。建物之正式名称是莲华王院本堂(れんげおういんほんどう)。本尊千手观音、开基(创立者)为后白河上皇。


长宽2年(公元1164年),由平清盛受后白河上皇之敕命,在上皇位于乌边山麓(现阿弥陀峰)的院晸厅法住寺殿内创建的佛堂。约在80年后烧毁,后立刻进行重建,永文3年(公元1266年)重新建成。
 

此后经过室町、桃山、江户以及昭和年间的四次大规模整修,至今已保存了700年。长形的本堂采用了入母屋造(日式的歇山顶),全长约120米。京都一间为1.8米,故江户年代以前的三十三间堂约59.4米长,江户年代曾于此比试六十米远距离射箭(一般比试为27米),现建筑长度倍增为120米,仍称之为“三十三间”。

 
三十三间里面的千手观音像,风神和雷神木雕像都是精品。
 

对面是《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9196:京都国立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館(きょうとこくりつはくぶつかん)是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东山区的一所国立博物馆,创立于1897年5月,是日本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由独立行晸法人国立文化财机构运作,主要展示平安时代至江戸时代的京都文化艺术品,并且也进行文化艺术品的研究、普及活动。


在通常的展览之外,每年也进行2到3次特别展览。京都国立博物馆在1892年动土,1895年10月正式落成,设计师为曾经设计过奈良国立博物馆本馆与东京国立博物馆表庆馆的片山东熊。京都国立博物馆原先计划兴建三层楼建筑,但是因为1891年发生浓尾地震,因此变更为一层楼建筑。京都国立博物馆于1897年5月正式开幕,当时称为帝国京都博物馆。
 

帝国京都博物馆在1900年(明治33年)改名为京都帝室博物馆,当时奈良帝国博物馆与东京帝国博物馆也都变更名称。为了恭贺当时的皇太子(昭和兲皇)结婚,京都帝室博物馆在1924年(大正13年)2月改称为恩赐京都博物馆。恩赐京都博物馆在1952年纳入京都市管辖,改称为京都国立博物馆。


京都国立博物馆从2007年开始由独立行晸法人国立文化财机构负责运作。京都国立博物馆原先设计收藏京都一帯的寺庙与神社保存之历史文物。而目前京都国立博物馆所收蔵的物品约12,000件,包括27件国宝与181件重要文化财。目前馆内的藏品约有一半是其他拥有者寄放在此,包括许多国宝与重要文化财。


 
Jumbo Huang citation resources:Shinran (親鸞, May 21, 1173 – January 16, 1263) was a Japanese Buddhist monk, who was born in Hino (now a part of Fushimi, Kyoto) at the turbulent close of the Heian Period and lived during the Kamakura Period. Shinran was a pupil of Hōnen and the founder of what ultimately became the Jōdo Shinshū sect in Japan. Hence, from now on there shall no longer exist parental relations with you; I cease to consider you my son. I declare this resolutely to the three treasures and the gods. It is a sorrowful thing. It rends my heart to hear that you have devoted yourself to misleading all the people of the nembutsu in Hitachi, saying that [what they have been taught] is not my true teaching. Rumors have reached as far as Kamakura that I have instructed you to denounce the people in Hitachi who say the nembutsu. It is deeply deplorable.


Nijō Castle (二条城, Nijō-jō) is a flatland castle in Kyoto, Japan. The castle consists of two concentric rings (Kuruwa) of fortifications, the Ninomaru Palace, the ruins of the Honmaru Palace, various support buildings and several gardens.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castle is 275,000 square metres (27.5 ha; 68 acres), of which 8,000 square metres (86,000 sq ft) is occupied by buildings. It is one of the seventeen Historic Monuments of Ancient Kyoto which have been designated by UNESCO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 Nijō Castle has two concentric rings of fortifications, each consisting of a wall and a wide moat. The outer wall has three gates while the inner wall has two. In the southwest corner of the inner wall, there are foundations of a five-story keep, destroyed by a fire in 1750. The inner walls surround the Inner Ward, which contain Honmaru ("Inner Ward"wink Palace with its garden. Ninomaru ("Second Ward"wink Palace, the kitchens, guard house and several gardens are located in the Outer Ward, between the two main rings of fortifications.
 
第1059回:海军甲飞行打火机,山本惹沉睡的巨人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7-16 21:21:41
Post #205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359回:天上宫阙锡吉里耶,空中庭园狮子岩堡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

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原创照片来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黄剑博客图文集》Jumbo Huang Notes: Image copyright belong to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在沙漠中,你拥有多少土地都可以,但如果没有水,你就一无所有。


很多中国游客是这样评价狮子岩的:没去遗憾终生,去了终生遗憾,很多人说狮子岩就鸡肋,门票非常贵,爬上去就是一个石头。不过我认为,如果文化三角洲的三个古城都购买门票的话,大约要花费一百多美金,

的确非常昂贵,而本地人去这些地方居然是免费的!这跟国内就相反了,我国的景点对自己人和外国人都是一个价格,这也是我国文化的精髓:吃里扒外的过客心理;同时也是湖北中原文化的精华:专坑自己人,老乡见老乡背后就捅几刀。。。
 

其实对三大古城而言,我认为波隆纳鲁沃东古城是最不值得去的(Polonnaruwa),但法显居住过的那个阿努拉达普拉是必须要去的,但阿努拉达普拉非常遥远,极度辛苦,


大部分中国游客基本都会放弃阿努拉达普拉,这是非常遗憾的选择,对于狮子岩,这个国家的2000元大钞上都印着狮子岩的图案,狮子岩就好比是我国的长城,虽然很坑人,但不去的话,还真等于没来过斯里兰卡。
 

因为之前的波隆纳鲁沃东古城与阿努拉达普拉我都逃票了,故而对这个狮子岩,我就不想去折腾,直接给斯里兰卡人民做点贡献,事实也说明,要逃狮子岩的门票,还是非常困难的,也很不妥当。。。
 

我们下车后就看到几个印度教的妇女站在路边等车,她们都把肚皮露在外面,有些肥姐腰部的赘肉特别吓人,路口基本都停满了三轮车,一个小伙子跑过来接客,他会说英语,谈了半天才敲定一个400卢比的价格,上车后他不停推荐我们入住某个旅馆,皆被我拒绝了,


因为我晚上会返回康提,从路口到狮子岩还真远,三轮车都行驶了很久,这一带基本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原,长满了热带树木,有大象出没,以前的大象非常多,后来英国人来了之后,猎杀了不少大象,而狮子岩之所以被发现,也多亏了英国猎人的好奇心,

 
在公元1831年,Jonathan Forbes去古城打猎返回家时,途经了覆盖着杂草树木的狮子岩,从外面一看,纯粹是一座200多米的山峰了,之后就引起了考古学就的兴趣,到了1890年,一个叫贝尔的哥们第一次系统性地挖掘了狮子岩,当时狮子头还是完好的,不过因为保护不当,狮子头摔破了,如今只能看到狮子的爪子。


宫殿分上中下三层,地面的宫殿非常庞大,约修建如公元五世纪左右,当时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大的壁画,覆盖的范围有40米高,140米长,颇耐后期都被破坏了,


这些画上有500多为美女,都露出丰满的乳房和细腰,后期这个宫殿被佛教寺庙取代,所以和尚就把美女壁画给铲掉了,认为影响了修行,我认为坐怀不乱那才叫修行。
 

对于条件很差的文化三角城,大部分外国游客选择了租车,价格约每天100美金,当然后有打包的价格,比如400美金7天的行程等,传说从 Kandy前往Sigiriya非常方便,每天早上8点正有一班从Kandy直发Sigiriya的巴士,若搭乘该班巴士,


到达Sigiriya的时间是在9点40左右。若错过了这班直达巴士,可以选乘Kandy出发途径Dambulla的大巴,然后在Dambulla转乘途径Sigiriya的村村通小巴即可,但实际操作起来,坐巴士并非那么容易,很多时候你要等车。
 

我跟媛到达狮子岩后,老远就先看到护城河,虽然已经很干旱了,但河里面还是有非常清澈的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到了景区就找地方存包,当时大门入口有个新修的岗亭,里面的人员叫我们先购票后再存包,


如是我们徒步到树丛中的博物馆附近,找到卖票的,两个小姐坐在低矮的房子里面,一看门票,要30美金一张,无奈就买了2张,购票还送一张碟DVD,之后我准备把背包存在售票的旁边,但看没有人看管,我感觉不安全,最终还是提到门庭那里存了起来,给他们打了个招呼,不需要额外的收费。
 

存包后我们就带上装水的袋子出发了,先浏览护城河,之后开始爬几个坎,之后就看到了古迹的遗址,大量的砖墙角及蓄水的池子依旧存在,游客并不是非常多,


偶尔能碰到几个中国人,我们继续走到接近Sigiriya的岩石上,陆续参观了一些石洞和壁画,还有一个布道台,年代非常久远了,狮子岩是一座平地堀起的石山,海拔高度370米,传说斯里兰卡古国王迦叶波一世在此处修建城堡,后来又被改装为佛寺。
 

用石灰、砖和泥筑成的长廊和台阶由巨狮口中延伸而出,人们可由此拾级而上前往锡吉里耶古城。是斯里兰卡古代文化宝库中的艺术遗存,而世界古迹奇迹排第一位的胡夫金字塔,也称大金字塔,建于公元前 2560 年,塔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


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这个高度很接近大无畏山寺当年的高度,其塔身是用230万块石料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达1.5吨至160吨,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迄今发现的108座金字塔中最大的。
 

而世界第八大奇迹古代东南亚四大艺术胜迹之一的空中宫殿狮子岩则高达200米,比金字塔还要高,而且它是天然的石头构成的,是火山锥的产物,我们沿台阶走了上去,不久到达镜岩壁旁的一个入口,这里要查门票的,上面还有警卫把守,过去后就是人工搭建的巨大铁架和螺旋楼梯,可以直接通到岩壁画那里,
 

我们走进去后,一个工作人员开始给我们拍照,最后还找我们要小费,我大概给了80卢比,他大概是嫌少了,因为他认为跟我们拍了非常多的照片,我们继续上山,


到达了狮爪那里,上面已经安装了铁梯了,我们边休息边爬楼梯,还是非常辛苦的,基本是暴晒了,锡吉里亚古城本该很早就被认定为世界奇迹之一,如今被人推为世界古迹第八大奇迹。
 

锡吉里亚古城是千年来亚洲保存最为完好的城市中心,斯里兰卡传统建筑风格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林荫下的花园、小径与水榭楼台交融一体;对称和非对称的建筑元素相得益彰;变化多端的平面、轴线和半径设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古城内矗立的高达200米的中心巨石拔地而起;
 

城东和城西,两条护城河和三面城墙环绕着两个矩形城区,当我们登山巨石顶部后,的确感觉非常震撼,天气非常通透,白云飘过,树丛中都是白云的影子,巨石顶部风很大,我帽子都被吹掉了,呼啸的风顿时让我们凉爽下来,我们拍完照片后,还看到了山顶少有的一颗巨大的树,


迎风招展,当年巨石顶部是长满了灌木和树丛的,如今就剩一个大树了,其它都是古迹的遗址,而大树是巨石顶部唯一可以乘凉的地方,先前有一群欧美游客在树下休息,后来他们都开始下山了,我跟媛就坐在树下吃印度煎饼,感觉人生如此惬意,如是是在雨季过来,巨石下面的水塘就会蓄满水,这样拍摄就非常漂亮了。
 

巨岩王朝是一座真真实实构筑在橘红色巨岩上的空中宫殿。有著澳洲艾尔斯岩的自然奇景,更有化不可能为可能的人工奇迹,不得不让每位初到的游客瞠目结舌大叹神奇。它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斯里兰卡“文化金三角”其中的一个顶点,并且也是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的世界级珍贵遗产之一。
 

这块巨岩高两百公尺,由远处看,狮子岩是块俯伏在丹不拉(Dambulla)东北部平地。顶部平坦貌似狮子的大石,狮头风化掉落,只剩下孤伶伶的狮身,背上藏了一个建在二百米高空的花园宫殿。曾被埋没在丛林中好几个世纪,它的范围包括护城河,一座花园广场,一座巨大的岩石,以及建筑在岩石顶端,砖红色的空中城堡。
 

锡吉里耶(僧伽罗语意为“狮子岩”)一座斯里兰卡古代宫殿,位于斯里兰卡中央省马特莱区丹布勒镇附近,距旧首都科伦坡东北约170公里。位于高约200米的“狮子岩”上,以锡吉里耶壁画闻名于世,锡吉里耶壁画是斯里兰卡历史上唯一流传下来的非宗教题材壁画。


堡垒式城池。建于5世纪达都舍那王朝时期,据说是达都舍那王朝斯里兰卡王朝王子卡西雅伯弑父篡位,其兄莫加兰逃亡印度。为防莫加兰复仇,卡西雅伯遂在“狮子岩”修建该城。与同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柬埔寨吴哥窟和印度阿旃陀石窟齐名。
 

这座天上宫阙是由摩利耶王朝的国王卡西雅伯(Kassapa)(西元447-495年)建造的。卡西雅伯国王弑父登基,为了逃避为父报仇的同父异母弟弟莫加兰复仇,十八年间,沿山建造了这座军事防护重于统治意义的碉堡宫殿。狮子石大概高两百米,石面平滑方正,气派非凡。


 
在这巨岩上所建立仅维持短短的七年的王朝,山顶面积约两公顷,极奢华地建造了空中庭园,就算是今日,也是个浩大的工程;庭中有国王的石制宝座,蓄水池,宴会厅,议事厅,国王寝宫等。


以当时的建筑,规模之大,令人不可思议。蓄水池是人工凿出来的,所储存的水来自雨水,可以供应宫中一整年所需,当水池水位过高时,溢流的水由山顶流向花园,在设计成大小不同的出水孔处,形成高低不一的喷泉,跟马丘比丘有得一拼了。
 

这座天上宫阙是如何建造的,一直是考古建筑学家乐於探究的主题;在这陡峭的岩壁上,人们如何攀爬,如何将原料运上去盖宫殿,都是很有趣的谜;2004年中,考古学家在镜墙的外墙发现了几个类似螃蟹的“人造八爪机械板车”的图形,


怀疑这就是当年用以攀爬岩壁运送建材的器具,至于如何操作就不得而知了。以往的宫殿配合原有的宫廷壁画,目前已作为专门提供展览六世纪绘画作品的艺术殿堂,以及精美的风景画,这是当今世界上其他的城堡所无可比拟的。
 

整座狮子岩壁画原有五百余幅,绘有迦叶波一世的嫔妃,天女等几十个女性像,画像各以红,黄,绿,黑为主色,她们头戴宝冠,身披缨络,下身在迷蒙云气中,上身裸露,


似飞天散花等舞蹈姿势,形态绝美,这些仅存的壁画是斯里兰卡古代艺术的珍品,也是古代东南亚四大艺术胜迹之一。

 
弑父杀兄夺位的事,中国历史里不少,倒不希奇。但当了皇帝却自困山中,与世隔离,到底是获得还是失去呢?这个空中皇宫最终躲不过侵略,卡西雅伯被皇弟追杀陷入泥沼而亡。悬崖岩洞里的锡吉里耶仕女图,色彩艳丽,造型生动,四周环境幽静,足以令人发思古幽情。
 

狮子岩四周的悬崖,原有500多幅彩图,如今仅剩22幅,经岁月侵蚀及人为破坏,一些已无法呈现原貌。岩洞里保卫森严,照相不准打闪光。经过长长的走道,就可到达狮爪平台。穿过狮爪城门,便登上一条狭窄贴着悬崖的铁梯,几乎呈直角攀登,劲风时时擦身而过。抵达峰顶,迎面是一块1.6公顷的大平台,


从这里可判断出这座失落宫殿当年的规模和布局。其中皇家游泳池仍保存完好,如果下雨的话,积聚的水就会是深绿色的,这千多年前的水池,乍看之下和现代水池也真没什么两样,


我们上去的时候是旱季,加上没有宫殿的遮挡,水池的水早就被蒸发了,岩顶的景色豁然开朗,极目远眺,丛林无边无际,绿意盎然,整个古都城一览无遗。
 

本以为峰顶是由岩石构筑的宫殿,但我实地考察后,对宫殿之推论持严重怀疑的态度,因为峰顶多是砖头砌的根基,连很深的桩坑都没有,如果是宫殿的话,料想也不过是一层的规模,建筑材料可能是木头或者是砖,


这样看来,峰顶并不能住多少人,如果是后妃所住的宫殿,那么保护妃子的士兵必然住在山脚,这个空中宫殿可能是皇帝跟妃子们居住的寝宫,那么真正守卫狮子岩的,还是要靠护城河和城墙,一旦兵临城下,必将难守,故而是寺庙的可能性反而更大,也就是说,峰顶是寺庙,下面是宫殿,这种可能性就比较大。


 
Jumbo Huang citation resources: Dambulla is a town, situated in the north of Matale District, Central Province of Sri Lanka, situated 148 km (92 mi) north-east of Colombo, 43 km (27 mi) north of Matale and 72 km (45 mi) north of Kandy. Due to its location at a major junction, it is the centre of vegetable distribution in the country.Major attractions of the area include the largest and best preserved cave temple complex of Sri Lanka, sigiriya rock fortress located in the division and the Rangiri Dambulla International Stadium, famous for being built in just 167 days. The area also boasts the largest rose quartz mountain range in South Asia, and the Iron wood forest, or Na Uyana Aranya.Ibbankatuwa prehistoric burial site near Dambulla cave temple complexes is the latest archaeological site of significant historical importance found in Dambulla, which is located within 3 km (1.9 mi) of the cave temples providing evidence of the presence of indigenous civilisations long before the arrival of Indian influence on the Island nation.
 

Sigiriya or Sinhagiri (Lion Rock Sinhala) is an ancient rock fortres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Matale District near the town of Dambulla in the Central Province, Sri Lanka. The name refers to a site of historical and archaeological significance that is dominated by a massive column of rock nearly 200 metres (660 ft) high. According to the ancient Sri Lankan chronicle the Culavamsa, this site was selected by King Kashyapa (477 – 495 AD) for his new capital. He built his palace on the top of this rock and decorated its sides with colourful frescoes. On a small plateau about halfway up the side of this rock he built a gateway in the form of an enormous lion. The name of this place is derived from this structure — Sīnhāgiri, the Lion Rock (an etymology similar to Sinhapura, the Sanskrit name of Singapore, the Lion City).


The capital and the royal palace was abandoned after the king's death. It was used as a Buddhist monastery until the 14th century. Sigiriya today is a UNESCO listed World Heritage Site. It is one of the best preserved examples of ancient urban planning.In 1831 Major Jonathan Forbes of the 78th Highlanders of the British army, while returning on horseback from a trip to Pollonnuruwa, encountered the "bush covered summit of Sigiriya". Sigiriya came to the attention of antiquarians and, later, archaeologists. Archaeological work at Sigiriya began on a small scale in the 1890s. H.C.P. Bell was the first archaeologist to conduct extensive research on Sigiriya. The Cultural Triangle Project, launched by the Government of Sri Lanka, focused its attention on Sigiriya in 1982. Archaeological work began on the entire city for the first time under this project. There was a sculpted lion's head above the legs and paws flanking the entrance, but the head collapsed years ago.
Sigiriya consists of an ancient citadel built by King Kashyapa during the 5th century. The Sigiriya site contains the ruins of an upper palace located on the flat top of the rock, a mid-level terrace that includes the Lion Gate and the mirror wall with its frescoes, the lower palaces located behind the lavish lower gardens, and moats and ramparts which protected the citadel. The site was both a palace and a fortress. The upper palace on the top of the rock includes cisterns cut into the rock.
 
第1360回:丹布勒久旱逢甘露,亚当峰它乡遇故知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7-16 21:48:06
Post #206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360回:丹布勒久旱逢甘露,亚当峰它乡遇故知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


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


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原创照片来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黄剑博客图文集》Jumbo Huang Notes: Image copyright belong to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从狮子岩下来后,我们徒步到了古迹处,这里有很多很深的水池,里面长满了草,树木下有人在纳凉,有些树上长着木瓜,我们走出狮子岩管理处,拿上包裹,


看到一个穿白色衬衣的哥们走了过来,用流利的英语介绍这里的交通情况,我们本来想徒步到公交站的,这哥们说我地图上的车站已经换地方了,而且走过去很远,他忽悠了半天,我还真以为他是善类,就上了他的三轮车,叫他送我们到丹不拉,后来发现我们上当了,

 
因为很多地段在修路,尘土飞扬,坐在三轮车后吃灰是很难受的,期间这个哥们还停了一次车,说等他兄弟过来给钱花,后来三轮车行驶了很久,到了丹不拉的石头寺庙,下车后我们就看到一个巨大的佛祖雕像,


但并没有看到岩石旁的寺庙,有人说要爬上山才能看到,然我则怀疑司机没有把我送到真正的岩石寺(ROCK TEMPLE),我绕到佛像后面察看,的确看到有台阶上山,当时大家很辛苦,就放弃爬山了,返回到广场上,看到一个金黄色的佛塔,然后有一批穿着统一制服的人在升国旗,
 

我们离开这里,司机送我们到车站,下车后我发现没零钱了,那哥们还说想再送我们到康提(KANDY),我心想那就太折腾了,之后我给了他300卢比外加10美金,之后在等车的地方买了个椰子,卢比40,等车时我憋得很急,


忙走到街后面小解,之后跟媛上了一个巴士,上去后发现没座位,只好站着,很快又有人下车,我先让媛坐下,我则站了很久,最后才有位置坐下,我本以为很快就可以到达康提的KANDY,结果这个巴士居然行驶了三个小时才到达,车费是2人卢比188,已经非常便宜了,

 
康提城堵车严重,下车后我就看到了湖,忙把包卸下来,让媛帮我看包,其实她早就想吃饭了,说饿晕了,我看天色渐晚,要去佛牙寺看一下,如是徒步绕湖走到了佛牙寺附近,期间碰到三女一男的中国游客,女的还拿个IPAD在那里拍照,
 

我返回到马路边,与媛一起走到肯德基餐厅附近,因为大家都很饥饿了,没有仔细寻找餐馆,最后就在肯德基吃饭了,才知道这里消费很高,一顿汉堡居然花费了卢比1600,差不多是我们住宿的价格了,一般有钱的斯里兰卡人会在这里消费,旁边是商场,


我们徒步到火车站,打听明天去纽日利亚的火车,才知道一等车票已经卖完了,而2等车票不能预定,我们必须明天早上过来购买,我们正准备离开时,碰到一对北京来度蜜月的夫妻,男的是个摄影师,


他们本来是去马尔代夫呆一周的,结果发现马尔代夫呆一两天就够了,最后他们又跑到斯里兰卡玩几天,然后这个北京哥们还把他拍摄的照片给我看,他还说,纽日利亚和GALLE是最值得去的地方,其他地方都是忽悠,特别是ELLA,他说才一条街,根本不值得去。
 

我们聊了半天,最后才惜别,这哥们很有意思,还去纽日利亚拍了繁星轨迹照片,后来我们出来,乘TUTU三轮车到了PINK HOUSE,我下车给了司机卢比200,


当时主人就在门口迎接,结果我们不知道好歹,还说要去山上逛逛,主人自然猜到我们是去找其他旅社了,后来我们往山上走,看到几家旅社,问过后发现价格不怎么好,
 

如是又返回PINK House,本来还想住我们前天住的那个房子,结果被别人占据了,最后只有靠近大厅的一个单间给我们住,一晚900卢比,倒是非常便宜,我们就将就地住下了,


大厅有个高大的匈牙利帅哥,不停走来走去,整天就是乐呵呵的,毫无我们规划旅程的那种焦躁之感,我跟他聊了几句,他还去过印度呢,还打算旅游很长时间,我心想中国人那有如此悠闲的?我跟媛轮流去洗澡,最后我去洗了衣服,然后就返回房间睡觉了。
 

2012年10月6日,今天很早就起床,整理好包裹就出门,乘三轮车到达火车站,花费卢布150,发现来太早了,就又去街上逛,一直徒步到了老街上,然后找个印度餐馆吃饭,这里的奶茶味道不错,花费卢比520,再返回火车站,


期间媛要去厕所,我就在出口处的长椅上等她,结果等了很久,火车快来了,她居然还没出现,无奈我带着两个大包去排队买票,碰到了几个中国人,后来媛才跑过来,我去买了两张到纽日利亚的二等车票,卢比360,之后开始进站,上了一个火车,得知坐一段时间还要转车的,
 

上了火车后就碰到了两男两女的广州游客,他们是中山大学的同学,毕业有些时候,两个哥们一个在电信行业就业,一个在广州宝洁公司工作,女孩中个子高挑的叫陈唯,是客家人,在上海工作,另外个子娇小的女孩在银行工作,我上车就跟那个长发美女陈唯打招呼,得知我们的目的地基本一致,故忙跟她们拼成一个队伍了,
 

火车启动了,陈唯和她姐妹站我旁边,那个姐妹很搞笑,刚认识我就开始把她拍摄的照片逐张播放给我看,最后还说他们去看大象洗澡了,门票居然是卢比2000每人,


的确非常昂贵了,很快就到达了Peridaniya中转站,在这里我们必须下车,因为这条铁轨是从Matale到Colombo的,我们走到另外一个站台,所有的人都在这里等另外的列车前往Nanu Oya, 那是最接近纽日利亚的地方了(Nuwara Eliya)。
 

等了很久,火车终于来了,大家蜂拥而上,都想抢个位置,但火车只有约十节车厢,我们挤上去后发现已经没有位置了,加上天气炎热,大家非常焦躁,后来两位广东的哥们跑到三等车厢那里考察,之后返回带来好消息,


说车头那里还有一些空位,我们忙一起往车头行走,最后勉强找到四个位置,广州哥们喜欢玩魔术,他还跑到斯里兰卡人群中去表演,搞得那些人非常诧异,把他围了起来,


我跟媛,陈唯和她姐妹则坐在车厢欣赏风景,不久陈唯和她姐妹都睡了一会,我则与媛拍摄了一些照片,很快火车就开始爬山了,过了一会就到达了斯里兰卡中部山区,沿途站点很多,火车还会途径Hatton平原,这里就是亚当峰所在的地方。
 

亚当峰(Adam's Peak),僧伽罗语称Sri Padastanaya或Samanaliya,简称Sri Pada,泰米尔语称Shivanolipatha Malai或Shiva padam,均可译为圣足山,是斯里兰卡中部一座山峰,海拔2,243米。
 

以前流传说斯里兰卡有一座亚当之墓,当初亚当和夏娃被逐出天堂之后,亚当就去了锡兰,后来马可波罗也听一些当地人讲,他们说锡兰的高山上有一座亚当的坟墓,但东方人却误以为是佛陀的墓。
 

亚当峰位于斯里兰卡中央高原南端,其峰顶上有一座寺庙,庙内一块岩石上有一巨大足印,约1.8米长。对于这个足印的来历,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说法:
 

佛教徒认为这是释迦牟尼讲法所留下的脚印,亦有人认为这是释迦牟尼离开尘世时所留的脚印,亚当峰上的是左脚印,右脚印在泰国沙拉武里府的抱木县;印度教认为这是大神湿婆的足印;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徒则认为这是亚当(伊斯兰教称阿丹)被逐出伊甸园后在此峰单足站立千年的遗迹;而印度圣多马基督徒认为这是耶稣门徒之一圣多马来此传教时展现的神迹之一。
 

这些众说纷纭的说法将该山变成了这些教派信徒心目中的圣地,尤其是佛教和印度教徒。朝圣季节一般是在四月,朝圣者要连夜攀登,以便在日出之前到达山顶。五月到十一月间是当地雨季,湿滑的山路使得亚当峰几乎无法攀登。
 

后来陈唯和她姐妹都跑出去拍照,另外一对北京的夫妻也加入我们队伍,他们也不停地拍照,我随便拍了点照片,之后天气越来越凉爽,海拔越来越高了,到了最后女孩们都批上了外套,过了很久,火车终于到达了Nanu Oya,当是我是第一个注意到站台的,


其他人还在那里玩游戏什么的,如果我不及时反应过来,很可能会错过Nanu Oya站,因为火车停顿的时间非常短,如是我大吼一声,叫大家火速下火车,结果大家拿行李时耽搁了一分钟,那些在站台上的学生开始拥上火车,等我们队伍要下车的时候,所有的车门都趴满了学生,他们也不给我们外国人让个道,
 

我当时气急败坏了,心想火车马上要开了,我们居然下不了火车?无奈之下我背上大包,一马当先地压向门口的学生,活生生杀出一条血路,这才让大家陆续下车了,结果北京那哥们最磨蹭,


最后火车都启动了,他才慢腾腾地被学生挤了下来,下车后大家就找地方上厕所,我也去看了一下Nanu Oya的厕所,基本是我读初中时期的厕所,媛说她进去后就差点呕吐了,然后一天都没有胃口吃饭,
 

不过最后我们出站时,发现火车站居然有个好一点的厕所是专门给外国人使用的,我们一下子后悔起来,过天桥后开始爬破,很快到了Nanu Oya的街道上,很多小巴司机围过来拉客,给我们报一个很低的价格,


要拉我们去住酒店,但最终一商议,大家还是决定坐公交车,巴士就停在路口,我们队伍上去后就占了一半的位置,后来在火车上看广州哥们玩魔术的当地人都跑到公交车上跟他握手道别了,场面非常感人,我想这就是文化交流吧。
 

很快汽车开始启动,两个人的车票是60卢比,非常便宜了,因为是在山区,很多地方山体滑坡了,我们没坐多久的车就看到前面堵车了,等了老半天才通行,不久到达了纽日利亚,才发现是一个非常优美的城市,山腰到处都是欧洲风格的别墅,这里海拔接近两千米,所有空气非常凉爽,而且山上天气变化无常,不久还下起了小雨,我们下车后就开始沿着高尔夫球场和公园徒步,
 

因为我有地图,所有我就拟定了几家便宜的酒店,沿New Bazaar st路一直寻找,都没有空闲时间去Victoria Park游玩,尔后经过一个大转盘,过马路是一个佛塔,继续走到了Quee Elizabeth Rd,旁边是个骑马的地方,不久我们就看到了很多旅社,先去科林森林酒店(Colling Wood Hotel, No128, Queen Elizabeth Drive, Badulla Road, Nuwara Eliya),这个酒店非常豪华,陈唯等人看了房间,发现不错,就是价格很贵,约5000卢比以上了。
 

我们继续行走,沿途陆续看到一些酒店,最后我们走到阿尔卑斯山酒店那里(Alpine Hotel),这个酒店非常漂亮,进去后发现几个中东人,看完房间后外面就开始下雨了,大伙问了下价格,发现依然非常贵,约一百美金了,未果,大家继续走,按照我的地图,山上应该有家便宜的,

不久到了一棵树酒店(Single Tree Hotel,No.8/1, Haddon Hill Road, Nuwara Eliya),这个酒店是孤独星球推荐的,两层的房子,还有很多空房,里面已经住了很多欧美人士,我们咨询了价格,两个床的标准房是斯卢比2500,然后广州人开始想把价格压到斯卢比1500,大家谈了半天,那个服务员还给老板打电话申请最低价,折腾了半天后谈妥价格为斯卢比2000,我还免费喝了2大瓶矿泉水。

这个旅馆的洋人特别多,还有吉普车探险服务(JEEP SARARI),这算是我跟媛住的最贵的旅舍了,但条件也是最好的,还有热水供应,我们八人分配好房间之后,就把包裹放在旅社,然后大家出门找地方吃饭。
 

这个时候几个哥们拿着上网手机发微博,说这个地方有个叫伟大印度的餐馆非常有名(Grand India),问我怎么找到这个地方,我一看地图,发现孤独星球上早就标注出这个饭店了,就在Grand Hotel Road上,如是大家继续往那里走,到了白色印度餐馆门口,我们就准备进去吃饭,结果发现一个人都没有,


里面走出一个印度人,说还没有到吃晚饭的时候,所有他们不营业,态度非常坚决,未果,他介绍我们去旁边的豪华酒店Grand Hotel吃饭,我心想去酒店吃饭不实惠,如是建议去市区看看,结果陈唯小姐因为低血糖,已经快晕倒在路边了,所以几个广州人就选择在酒店吃饭,我与媛体力尚好,就继续徒步到市场那里,才发现到处都是吃饭的地方,
 

我们挑了个叫Grashia Restaurant Main Street Eliya的餐馆吃饭,味道非常好,一共才花费斯卢比730,之后我们开始逛街,然后过十字路口后开始往山坡上走,发现一所大学和一些别墅群,这里视野很开阔。
 

Jumbo Huang Citation: Peradeniya is a suburb of the city of Kandy, about 30,000 inhabitants in Sri Lanka. It is situated on the A1 main road, just a few kilometres west of Kandy city centre.Peradeniya is famous for the Royal Botanical Gardens of Peradeniya. It is situated in a slope of the Mahaweli river and attracts many visitors from Sri Lanka as well as from abroad.Another key attribute of this city is the University of Peradeniya. Its buildings are of mixed colonial and traditional Sri Lankan/South Asian styles, 


and located amongst the lush vegetation of the hill country. Th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is also located here.West of the town lies the small historical town of Kadugannawa. Galway's Land Bird Sanctuary, close to Lake Gregory, is an area of montane forest a few kilometers east of the town. Covering an area of 0.6 km2 it is home to many bird and mammal species endemic to Sri-Lanka, including wild boar and barking deer.The city is a base for visits to Horton Plains National Park. This is a key wildlife area of open grassy woodland. Species found here include the leopard, sambar, and the endemic purple-faced langur. Endemic highland birds include the dull-blue flycatcher, Sri Lanka white-eye, and yellow-eared bulbul. The plains have a well-visited tourist attraction at World's End — a sheer precipice with a 1050 m drop. The return walk passes the scenic Baker's Falls. Early morning visits are best, both to see the wildlife and to view World's End before mists close in during the later part of the morning.

One of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Nuwara Eliya's countryside is the widespread growing of vegetables, fruit and flower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temperate Europe. This "Little England" is covered with terraces growing potatoes, carrots, leeks, and roses, interspersed with tea bushes on the steeper slopes. The slow-growing tea bushes of this highland region produce some of the world's finest orange pekoe tea. Several tea factories around Nuwara Eliya offer guided tours and the opportunity to sample or purchase their products.
 

The mountain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reaches of the Central Highlands in the Ratnapura District and Nuwara Eliya district of the Sabaragamuwa Province and Central Province —lying about 40 km northeast of the city of Ratnapura and 32 km southwest of the city of Hatton. The surrounding region is largely forested hills, with no mountain of comparable size nearby. The region along the mountain is a wildlife reserve, housing many species varying from elephants to leopards, and including many endemic species.


Adam's Peak is important as a watershed. The districts to the south and the east of Adam's Peak yield precious stones—emeralds, rubies and sapphires, for which the island has been famous, and which earned for it the ancient name of Ratnadvipa.
 
Nanu Oya is a 27 km (17 mi) long stream in the Central Province of Sri Lanka It originates from Pidurutalagala at an elevation of over 2,000 m (6,562 ft) and drains into the Kotmale Oya at an elevation of approximately 1,200 m (3,937 ft). The Kotmale Oya is a tributary of the Mahaweli River, the longest river in Sri Lanka, which finally discharges at Trincomalee after a combined distance of nearly 350 km (217 mi). The river was dammed in 1873 to create the popular Lake Gregory in Nuwara Eliya. The Nanu Oya discharges into the Kotmale Oya 2.5 km (1.6 mi) upstream of the Upper Kotmale Dam.
 
 
第1361回:东方瑞士纽日利亚,高山茶园避暑胜地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7-16 22:59:57
Post #207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852回:欧洲象征主义先驱,前拉斐尔派罗塞蒂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Huang_Jumbo)


 

我在研究圣杯传奇中的亚瑟王时,无意间浏览了大量丹蒂·加百利·罗塞蒂的美女画作,他的遗作大部分被私人收藏,价值连城。尽管现在我们可以使用触控笔在各类平板电脑的屏幕上创作虚拟的电子画作,



但在纸上或画布上创作依然是无法替代的。罗塞蒂极为风流,他创作美女画作时需要有女模特的配合,因为这个关系,他与很多女模特同居过,其中有一个女模特还嫁给他了。

 


当然,罗塞蒂并不是最早开始乱搞男女关系的艺术家,早上几百年前,但丁也有过沾花惹草的非分之想,他甚至跟一个女人保持了很长时间的暧昧关系:贝缇丽彩·波尔蒂纳(1266年至1290年)是一位佛罗伦萨女士,是但丁诗中的灵感,也因此而著名。

 


贝缇丽彩是但丁《新生》的主要创作灵感。同时在《神曲》的最后作为他的向导出现,在那里她接替拉丁诗人维吉尔成为新的向导,因为作为一个异教徒,维吉尔无法进入天堂。她是幸福和爱的化身,正如她的名字那样,自然的成为了但丁的向导。

 


学者们一直在争论历史上贝缇丽彩的身份,她似乎是一位银行家Folco Portinari的女儿,又与另一位银行家Simone dei Bardi结婚,但丁声称仅仅见过她两次,第一次是在一个家庭聚会上,而第二次是在桥上的邂逅。

 


虽然并不十分确定,但是普遍认为贝缇丽彩就是但丁的爱人,她的名字在薄伽丘的评论中明确提到,关于她的文件十分稀缺,甚至有人怀疑她的存在,唯一确凿的证据是,他的父亲在1287年说, " ..item d. Bici filie sue et uxoris d. Simonis del Bardis reliquite ..., lib.50 ad floren",Folco Portinari的是一个富有的银行家,出生在门廊二罗马涅大区。他来到佛罗伦萨,住在附近的一所房子,离但丁的家很近,他有六个女儿。

 


关于但丁,他第一次和贝缇丽彩见面是在Portinari的五朔节聚会,在那时,贝缇丽彩8岁,比但丁小一岁,但丁一见钟情,即使她在1287年与银行家Simone dei Bardi结婚,贝缇丽彩在1290年五月去世,时年24岁。但丁继续爱着她心爱的人,即使她已经去世,但是他在1285年与Gemma Donati结婚,并且育有子女。在贝缇丽彩去世后,但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对她的追忆中。最为代表的是《新生》和《神曲》。

 


在但丁九岁是他父亲带着他参加邻居的家庭聚会,小朋友们很自然的玩到了一起,但丁也第一次遇见贝缇丽彩,但丁当时就认为自己爱上了她,也就开始了长达一生的思恋。

 


在横跨家乡的阿诺河的三圣一桥上,但丁第二次与贝缇丽彩相遇,当时贝缇丽彩和他的一位女伴在一同行走,但丁从远处望见了她们,根据但丁在日后的回忆,他当时已经忘记了如何呼吸。

 


但丁将贝缇丽彩看成是救世主,她可以去除他所有的邪恶的思想,这对他来说是好的,他爱上了一个可以让他变得更好的人。他并不在意她的外表,至少这一点没有他现在他的著作中,他唯一一次介绍她的外表,是她“祖母绿”的眼睛。

 


贝缇丽彩不仅仅在但丁的诗中,更在多位前拉斐尔派绘画大师的笔下得到了永生。同样的她也在宇宙中留下了足迹,人们将第83号小行星命名为欣女星(Beatrix)。在游戏《但丁地狱》中,贝缇丽彩是但丁的妻子。

 


丹蒂·加百利·罗塞蒂(1828年5月12日-1882年4月10日),是英国画家、诗人、插图画家和翻译家,是前拉斐尔派的创始人之一。罗塞蒂是意大利裔学者盖布瑞尔·罗塞蒂(Gabriele Rossetti)之子,生于英国伦敦,他本来的名字是盖布瑞尔·查理斯·丹蒂·罗塞蒂(Gabriel Charles Dante Rossetti)。


他的朋友和家人称他为“盖布瑞尔”,不过在公众上他都使用丹蒂这个名字,因为这个名字能让人与著名的文学家丹蒂产生联想。他是诗人克莉斯缇娜·罗塞蒂(Christina Rossetti)和画家威廉·迈克尔·罗塞蒂(William Michael Rossetti)的哥哥,也是前拉斐尔派的三位创始人之一。另外两人是约翰·艾佛雷特·米莱和威廉·霍尔曼·亨特。

 


在他年幼的时候,他表现出对于文学上的兴趣,如同他的兄弟姊妹一样,他希望成为一个诗人。不过他也想成为一个画家,对中世纪的意大利艺术极感兴趣。接着他成为福特·马多克斯·布朗(Ford Madox Brown)的学生,在他接下来的生命中一直和布朗保持紧密的关系。

 


在看过霍尔曼·亨特所绘的The Eve of St. Agnes展览后,罗塞蒂和亨特成为了要好的朋友。亨特所插画的是当时还不知名的诗人约翰·济慈所作的诗,而罗塞蒂自己曾写过模仿济慈的诗,因此他相信亨特和他在艺术及文学上有着相同的看法。他们一起发展了前拉斐尔派,罗塞蒂总是喜欢中世纪的、而不是现代的艺术。他翻译并出版了丹蒂和其他中世纪意大利诗人的作品,而他的艺术作品也被人认为是包含了早期意大利的风格。

 


不过罗塞蒂主要的画作显示了前拉斐尔派运动早期中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他所绘的《Girlhood of Mary, Virgin》和《Ecce Ancilla Domini》将马利亚描绘成憔悴而受压抑的少女。



他唯一一幅以现代生活为主题的画作是未完成的《发现》(Found),描绘一名赶集的乡村青年认出了他昔日的情人,却发现她已沦为娼妓而气愤的抓住她。无论如何,罗塞蒂越来越偏向象征的和神话的画像,而不是以现实为题材。这也和他稍后在诗词上的表现一致。


 

他在艺术和文学上的发展都深受生命中的大事所影响,尤其是1862年他的妻子伊丽莎白·西德尔(Elizabeth Siddal)的去世。她在生下一名死婴后服用过多鸦片酊而死。罗塞蒂变的越来越沮丧,在她的墓地前埋葬了大量未发行的诗稿。他将西德尔想像为丹蒂所单恋的与贝缇丽彩·坡提纳里(Beatrice Portinari)画出许多作品。

 


这些画作影响了后来欧洲的象征主义运动。在这些作品里,罗塞蒂对女人的描绘几乎过分的格式化。他的女管家芬妮·康佛丝(Fanny Cornforth)成为他的新恋人,他在画作里将她描绘为肉体性欲的象征,而威廉·莫里斯的妻子珍·莫里斯(Jane Morris)则成为他另一位情妇,则被描绘的如同天上的女神一般。

 


妻子去世后,罗塞蒂在切尔西的切恩道(Cheyne Walk)16号租了一栋都铎住宅,在那里生活了20年之久,周围是奢华的家具,以及一群异国情调的动物。 .


 

在这段期间,罗塞蒂开始对异国动物相当着迷,尤其是澳洲袋熊(Wombat)。他常约朋友在摄政公园伦敦动物园的“袋熊窝”会面,并且会自己在那里观赏袋熊好几个小时。到了1869年9月,他终于获得了一只袋熊,这只短命的袋熊被昵称为“Top”,他常常将它带到餐桌上,让它在晚餐进行时睡在餐桌中央。据说这段轶事启发了路易斯·卡罗,创造了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榛睡鼠角色。


罗塞蒂对异国动物的迷恋持续了一生之久,最终购买了一只大羊驼和一只大嘴鸟,他戴着牛仔帽,骑着羊驼,绕着餐桌转圈取乐。

 


在这几年中,罗塞蒂被朋友们说服,将他当年埋在妻子坟里的诗稿掘出,并在1871年发表了这些诗。这些诗里带有的情色性引起相当争议,被批评为“肉类欲的诗词”。在描写于肉体和精神上发展亲密关系的十四行诗The House of Life 中,其中一段“Nuptial Sleep”描述一对男女在性合后陷入沉睡,



罗塞蒂描述这首十四行诗由“‘瞬间’的纪念”所组成,暗示著那一瞬间的感觉,也就让人联想到他所描写的是什么了。The House of Life 便是一系列描述这“瞬间”的关系—精心设计放置镶嵌画在最激烈的描述片段。这成为了罗塞蒂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

 


罗塞蒂也替他的画作写下十四行诗,例如Astarte Syraica。身为一个设计师,他和威廉·莫里斯一起制作了许多装饰玻璃和其他东西的图案。

 


1872年6月,罗塞蒂因无法接受对自己诗作的辛辣批评而精神崩溃,虽然当年九月他前往凯尔姆斯科特与珍会面,但后者说他仍然需要靠安眠药和酒度日。次年夏天罗塞蒂精神转好,因而得以为珍和阿历克斯·韦尔丁绘制肖像 。但后来因为对安眠药上瘾而身体逐渐虚弱。他于1882年因罹患布赖特氏病去世,死后葬在肯特郡滨海比尔琴顿诸圣教堂(All Saints)的墓园里。

 


前拉斐尔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又常译为前拉斐尔兄弟会,是1848年开始的一个艺术团体(也是艺术运动),由3名年轻的英国画家所发起—约翰·艾佛雷特·米莱、但丁·加百利·罗塞蒂和威廉·霍尔曼·亨特。

 


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当时的艺术潮流,反对那些在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时代之后在他们看来偏向了机械论的风格主义画家。他们认为拉斐尔时代以前古典的姿势和优美的绘画成分已经被学院艺术派的教学方法所腐化了,



因此取名为前拉斐尔派。他们尤其反对由约书亚·雷诺兹爵士所创立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画风,认为他的作画技巧只是懒散而公式化的学院风格主义。他们主张回归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画出大量细节、并运用强烈色彩的画风。

 


前拉斐尔派常被看作是艺术中的前卫派运动,不过他们否认这种描述,因为他们仍然以古典历史和神话作为绘画题材以及模仿的艺术态度,或者是以模拟自然的状态,来作为他们艺术的目的。不过,前拉斐尔派毫无疑问将自身视为艺术界的改革运动,为他们的运动取了名称以做区别,并且也出版了他们的期刊The Germ,以宣扬他们的概念。有关他们的讨论则纪录在Pre-Raphaelite Journal中。

 


1848年,前拉斐尔派在约翰·米莱于伦敦的家中发起了。在开始的会面中有约翰·艾佛雷特·米莱、但丁·加百利·罗塞蒂和威廉·霍尔曼·亨特三人。罗塞蒂和亨特是皇家艺术学院的学生,他们之前也曾在其他组织中会面过。罗塞蒂是福特·马多克斯·布朗(Ford Madox Brown)的学徒,他曾前往观赏亨特依据济慈的诗The Eve of St Agnes所绘的作品,罗塞蒂想要将浪漫诗和绘画连接起来。

 


到了那年秋天他们已经累积至7人,画派逐渐形成。他们是威廉·迈克尔·罗塞蒂(William Michael Rossetti, 但丁罗塞蒂的弟弟)、托马斯·伍尔纳(Thomas Woolner)、詹姆士·柯林(James Collinson)、弗雷德里克·乔治·史蒂芬(Frederic George Stephens)。他们也邀请福特·布朗加入,不过被他拒绝了,但他的画风还是跟他们相当接近。一些年轻的画家和雕刻家也和他们有紧密关系。他们将画派的成立作为秘密,没有让皇家学院的其他人知道。

 


前拉斐尔派的原则为以下四条:要有真正想要表达的理念。要仔细地研究自然,从而得以知道怎样表达它们(理念)。

要对以前的艺术中直接、认真而真诚的部分感同身受,并排斥那些陈腐的、自我模仿的、死记硬背的部分。以及,最必不可少的一点,要创作出彻头彻尾得好的画和雕像。

 


这些原则相当谨慎地避免教条化,因为他们希望强调艺术家个人的责任,去决定他们绘画的观点和方法。他们受到了浪漫主义的影响,将自由和个人责任视为不可分离的两个概念。不过,他们尤其着迷于中世纪的文化,相信中世纪文化有着后来的时代所失去的正直精神和创造性。


后来,强调中世纪文化的观点与强调独立观察自然状态的现实主义产生了冲突。原本拉斐尔画派里认为这两者是能互相配合的,但在冲突产生后画派一分为二,现实主义派由亨特和米莱领导,中世纪派则由罗塞蒂和威廉·莫里斯等追随者领导。不过冲突并不是完全的,两派都相信艺术的实质是心灵上的,反对库尔贝唯物的现实主义以及印象派。

 


为了复兴15世纪艺术光辉的色彩风格,亨特和米莱发展了一种绘画的方法,用稀薄的透明颜料(Glaze)覆盖在潮湿的白色表面上,以此让颜色保持如宝石一般的透明度和清晰度。这种色彩鲜明的强调是为了对比早期那些过度使用沥青的英国画家,沥青会产生出浑浊而不固定的黑暗区块,而这正是前拉斐尔派所轻视的。

 

从历史角度来看,前拉斐尔派在前卫的同时也是中世纪的,它综合了浪漫理想主义、科学理性主义、和一种在当时属于前卫的道德观。如同后来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一般,这种结合在当今看来充满了矛盾,但它却也反映出了后来维多利亚时期的走向。

 


1849年,前拉斐尔派的作品被首次展览。米莱所绘的《伊莎贝拉》(1848–1849)和亨特的《Rienzi》(1848–1849)在皇家学院进行了展示,而罗塞蒂的《Girlhood of Mary Virgin》则在伦敦海德公园的街角自由展示。画派里所有成员已达成共识,在他们作品的签名旁边留下前拉斐尔派的缩写— PRB 的记号。在1850年1月至4月间他们也发行了杂志,名为The Germ。但丁·罗塞蒂的弟弟威廉·罗塞蒂负责编辑杂志,发行了包括罗塞蒂、托马斯·伍尔纳和詹姆士·柯林的诗,以及其他有关艺术与文学间的亲前拉斐尔派的论文,如考文垂·巴特摩尔(Coventry Patmore)的文章。但这也显现了为何前拉斐尔派仅维持短暂时间的原因,杂志并不能长时间的维持画派的气势。

 


在1850年,在米莱的《基督在父母家中》(Christ In the House of His Parents)进行展览后,前拉斐尔派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画中描绘基督一家人在满地木屑的杂乱木匠房里工作,包括查尔斯·狄更斯在内的许多人批评那是一种对基督的亵渎。他们的中世纪画风被批评为保守倒退,而详尽的描绘细节则被批评为丑陋而刺眼。狄更斯批评米莱将基督一家人描绘的像是酗酒者和贫民窟,而“中世纪”的姿势则荒谬而扭曲。另一个名为“The Clique”的画派也极力批评前拉斐尔派。皇家学院的主席查理斯·洛克·伊斯特莱克(Charles Lock Eastlake)也公开批评前拉斐尔派主张的原则。

 

不过,前拉斐尔派得到了评论家约翰·拉斯金的支持,他赞扬前拉斐尔派对于自然状态的描绘以及否定了传统绘画的方法。他继续在经济上和他的写作上支援前拉斐尔派,比如在泰晤士报发表了支持前拉斐尔派的评论,同时他还雇请米莱到苏格兰去替他画了一幅肖像,这趟旅程使得米莱认识了拉斯金的妻子埃菲,两人接着发展出恋情,导致后来埃菲与拉斯金离婚而改嫁米莱,成为了一场被大幅报导的丑闻。

 

在经过这些争议之后,詹姆士·柯林离开了画派。他们集合起来讨论应该由谁来取代他的位置,但最后却无法达成决定。同时米莱在结婚后也逐渐放弃前拉斐尔派的画风。于是画派便解散了,不过他们继续发挥着影响力,画家仍然继续用这些风格作画,只是他们不再于作品上签下“PRB”了。尽管与米莱的决裂,拉斯金仍然继续支持罗塞蒂和亨特的画作,并且鼓励罗塞蒂的妻子伊丽莎白·西德尔进行更多绘画。

 

受到前拉斐尔派影响的画家包括了亚瑟·休斯(Arthur Hughes)、弗雷德里克·桑迪斯(Frederic Sandys)、伊芙琳·摩根(Evelyn De Morgan)等人,以及福特·马多克斯·布朗,布朗虽然没有加入画派,但他的画风却被认为是最接近前拉斐尔派原则的。画派成员之一的奥伯利·比亚兹莱后来则发展出他独特的画风。

 


1856年后,但丁·罗塞蒂成了前拉斐尔派里中世纪派画风的领导人,他的作品也影响了威廉·莫里斯,他们两人成为伙伴,不过罗塞蒂也因此和莫里斯的妻子—模特儿珍·莫里斯(Jane Morris)发生绯闻。福特·马多克斯·布朗与画家爱德华·伯纳-琼斯也成了伙伴。借由莫里斯的关系,前拉斐尔派的概念影响了许多室内设计师和建筑师,利用中世纪的风格做建筑设计,以及其他装饰品的设计。这也直接引导了莫里斯所发动的工艺美术运动,霍尔曼·亨特也参与了这项运动。

 

在1850年后,由于现实主义和科学观点上的着重,亨特和米莱都已经不再直接模仿中世纪艺术。但亨特继续强调心灵在艺术上的重要性,试图利用准确的观察和研究来调和信仰与科学两者,而前往以色列和埃及以圣经故事作为绘画的题材。相较之下,米莱于1860年后抛弃了前拉斐尔派原则,而重采皇家艺术学院创始人雷诺兹那种广泛而松散的风格。莫里斯和其他人则极力批评米莱的这种改变。

 

前拉斐尔派持续影响许多英国画家直至20世纪。罗塞蒂后来成为了欧洲象征主义的先驱。

 

在英国伯明翰市的伯明翰博物馆和艺术画廊(Birmingham Museum & Art Gallery)收藏着许多世界知名的前拉斐尔派画作,这些画作也对在当地长大的作家J.R.R.托尔金产生极大的影响。

 

20世纪时画家的观点大量改变,由于摄影技术的发达,艺术的目的逐渐远离了重现实际的状态。因为前拉斐尔派主要专注于将事物描绘的如同摄影般逼真,尽管他们也特殊的专注于详细描绘表面图案上,他们的作品仍被许多批评家所贬低。不过自从1960年代以来,前拉斐尔派的作品开始重新受到重视,比如1984年伦敦泰特美术馆的展览,确立前拉斐尔派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在2012年9月泰特美术馆又再次的对前拉斐尔派的画作进行展览。

 

英国的泰特美术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曼彻斯特艺术画廊等地都收藏了大量的前拉斐尔派画作,而在英国以外,美国的德拉威艺术博物馆也有许多收藏。 许多地点的国家名胜古迹信托也都收藏了前拉斐尔派作品。

 

安德鲁·洛伊·韦伯是前拉斐尔派的狂热收藏家,至今已经收藏了300件该画派的作品,他还在2003年由皇家艺术学院展出了他的收藏。

 

Jumbo Huang Notes: 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later known as the Pre-Raphaelites) was a group of English painters, poets, and art critics, founded in 1848 by William Holman Hunt, John Everett Millais, Dante Gabriel Rossetti, William Michael Rossetti, James Collinson, Frederic George Stephens and Thomas Woolner who formed a seven-member "Brotherhood" modelled in part on the Nazarene movement. The Brotherhood was only ever a loose association and their principles were shared by other artists of the time, including Ford Madox Brown, Arthur Hughes and Marie Spartali Stillman. Later followers of the principles of the Brotherhood included Edward Burne-Jones, William Morris and John William Waterhouse.

 

The group sought a return to the abundant detail, intense colours and complex compositions of Quattrocento Italian art. They rejected what they regarded as the mechanistic approach first adopted by Mannerist artists who succeeded Raphael and Michelangelo. The Brotherhood believed the Classical poses and elegant compositions of Raphael in particular had been a corrupting influence on the academic teaching of art, hence the name "Pre-Raphaelite". In particular, the group objected to the influence of Sir Joshua Reynolds, founder of the English Royal Academy of Arts, whom they called "Sir Sloshua". To the Pre-Raphaelites, according to William Michael Rossetti, "sloshy" meant "anything lax or scamped in the process of painting ... and hence ... any thing or person of a commonplace or conventional kind". The group associated their work with John Ruskin, an English critic whose influences were driven by his religious background.

 

The group continued to accept the concepts of history painting and mimesis, imitation of nature, as central to the purpose of art. The Pre-Raphaelites defined themselves as a reform movement, created a distinct name for their form of art, and published a periodical, The Germ, to promote their ideas. The group's debates were recorded in the Pre-Raphaelite Journal. The group separated after almost five years.

 


Gabriel Charles Dante Rossetti (12 May 1828 – 9 April 1882), generally known as Dante Gabriel Rossetti (/rəˈzɛti/), was an English poet, illustrator, painter and translator, and a member of the Rossetti family. He founded 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in 1848 with William Holman Hunt and John Everett Millais. Rossetti was later to be the main inspiration for a second generation of artists and writers influenced by the movement, most notably William Morris and Edward Burne-Jones. His work also influenced the European Symbolists and was a major precursor of the Aesthetic movement.

 

Rossetti's art was characterised by its sensuality and its medieval revivalism. His early poetry was influenced by John Keats. His later poetry wa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lex interlinking of thought and feeling, especially in his sonnet sequence, The House of Life. Poetry and image are closely entwined in Rossetti's work. He frequently wrote sonnets to accompany his pictures, spanning from The Girlhood of Mary Virgin (1849) and Astarte Syriaca (1877), while also creating art to illustrate poems such as Goblin Market by the celebrated poet Christina Rossetti, his sister.

 

Rossetti's personal life was closely linked to his work, especially his relationships with his models and muses Elizabeth Siddal (whom he married), Fanny Cornforth and Jane Morris.

 

Fanny Cornforth (3 January 1835 – 24 February 1909), née Sarah Cox, was an English artist's model, and the mistress and muse of the Pre-Raphaelite painter Dante Gabriel Rossetti. Cornforth performed the duties of housekeeper for Rossetti. In Rossetti's paintings, the figures modeled by Fanny Cornforth are generally rather voluptuous, differing from those of other models such as Jane Morris and Elizabeth Siddall.

 

Manly Palmer Hall (March 18, 1901 – August 29, 1990) was a Canadian-born author, lecturer, astrologer and mystic.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1928 work The Secret Teachings of All Ages. Over his 70 year career, he gave thousands of lectures, including two at Carnegie Hall, and published over 150 volumes. In 1934, he founded The Philosophical Research Society in Los Angeles, which he dedicated to the "Truth Seekers of All Time", with a research library, lecture hall and publishing house. Many of his lectures can be found online and his books are still in print.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第1853回:唯美主义沃特豪斯,丁尼生爵米莱亨特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7-16 23:22:23
Post #208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853回:唯美主义沃特豪斯,丁尼生爵米莱亨特


 

前拉斐尔派涌现出了大量的画家和插画师,除了前文提到的罗塞蒂,还有以约翰沃特豪斯为首的一些大师。

 


我在研究圣杯传奇时,看到一些插画师为丁尼生的文学作品配图,丁尼生原本并不是画家,但他的作品却吸引了很多画家的关注,比如古斯塔夫.多雷。保罗·古斯塔夫·路易·克里斯多佛·多雷(1832年1月6日-1883年1月23日),通称古斯塔夫·多雷,19世纪法国艺术家、版画家、漫画家、插画家和木雕雕刻家。



1832年1月6日生于史特拉斯堡,自幼喜爱绘画,此后潜心练习。他以幽默画成名。1853年为拉伯雷的小说画插图大获成功。此后被出版商邀请为多部世界名著作画,成为欧洲闻名的插画家。

 


多雷一生未婚,1883年在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插图期间逝世,死后葬在拉雪兹神父公墓。多雷的作品多是黑白两色。他的作品充实饱满、层次分明、质感强烈。他会用极细的线条编织出物象的表面和体块,以线条的疏密来表现物体的明暗。多雷的作品光感强烈,对色彩的暗示到位,立体感很强,无论是宏大的场面还是单独的个体都能很好的表现。

 


阿佛烈·丁尼生受马洛礼《亚瑟王之死》的启发而创作了《夏洛特夫人》,夏洛特夫人住在卡美洛附近,她受到邪恶女巫的诅咒,如果她往卡美洛看上一眼,夏洛特夫人就会失去生命,后来夏洛特姑娘為了暗戀之人,明知是死亡之旅,也甘願前往!

 

约翰·威廉·沃特豪斯为《夏洛特夫人》创作了一幅插画,举世闻名。

 


约翰沃特豪斯把女性魅力画到极致,后世称他为神仙画家。沃特豪斯出生于意大利,其父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画家,母亲、姨妈对艺术也有较深的造诣。他早年在学院派的教育中,受惠于十九世纪下半叶荷兰画家塔德玛的影响,对东方神秘文化和宗教、风俗显露出极大的兴趣,在首次参加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展览中,就以东方题材的组画入展。



他的绘画构成以雅致见长,极富浪漫主义的特质。从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神话中获取滋养,创作出具有中世纪梦幻般神秘感和宗教情绪的作品。 沃特豪斯的绘画对拉斐尔前派作出了独到的贡献,其璨璨光辉的绘画技艺使他载誉当时英伦画坛。

 


约翰·威廉·沃特豪斯(英语:John William Waterhouse,1849年4月6日—1917年2月10日),英国新古典主义与前拉斐尔派画家。以其用鲜明色彩和神秘的画风描绘古典神话与传说中的女性人物而闻名于世。沃特豪斯出生在意大利罗马,1849年4月6日受洗,出生日期不明,据信可能为1月1日至23日间。 小时候他取了一个意大利语外号叫“尼诺”(Nino)。父母亦为英格兰画家, 原为了追求艺术理想而居住于意大利,后来沃特豪斯五岁时随父母返回英国。

 


沃特豪斯早年在父亲的美术工作室学绘画与雕塑,1870年进入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他初期作品已显现出他后半生画古典题材的一贯作风,在皇家艺术学院,英国艺术家协会等艺术展览颇受欢迎。1874年他以一幅《睡眠和他的异母异父兄弟死亡》参与皇家艺术学院的夏季展览会获得好评,以后他的作品每年参加皇家艺术学院的展览会。

 


1883年他与一位美术学校校长的女儿结婚,后生两孩子,都死于难产。他妻子也是曾经在皇家艺术学院的展览会上有参展作品的画家。绘画之余沃特豪斯从事美术教学工作,任过皇家艺术学院委员会委员,而加入各种艺术协会。他1917年死于癌症,因此自1915年开始绘制的奥菲莉亚系列作品也没能完成。死后他葬于伦敦的肯萨尔绿野公墓。

 


《夏洛特夫人》完全是用英国人的流行情感构置的图像,题材选自丁尼生的长诗。原意是在夏洛特这个地方有一位美丽女子,她被神困居在一个古堡里,她只能通过窗户投射进室内镜子里的影像欣赏心中的偶像兰西罗骑士。只要从窗户往外看,她就要被毁灭。为了消磨自己,她每天纺织不止。有一天实在忍不住向外看去,



厄运降临了,镜子破碎,丝线缠住了她,随后她被神示载往死亡之地。画面表现了夏洛特女士正坐在船上驶向死亡。这是一个以前少有的孤凄形象,她集感伤、神秘、疏离、飘逸于一身,既吻合了维多利亚的压抑情感,又具有难以表述的空蒙悲凉意象,众多的细节象征也符合流行趣味。此画也是沃特豪斯艺术基调的开启之作,一种孤苦的自恋情愫在其作品中流露出来。

 


这是沃特豪斯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之一。主题来自丁尼生的同名诗歌。沃特豪斯选择了“她松开锚链,躺了下来。”这个诗句逗号之间的微妙时刻,一个注定的悲剧之旅的开始。沃特豪斯曾在他的一本丁尼生诗歌抄本的空页处画满了创作草图。这位诗人本身的语言表达有着明晰的图像性。最见功力之处,就在于整幅画都是在忠实地传达诗歌意象,同时又是一幅室外景物画的杰作。沃特豪斯曾受法国印象派为主的“室外写生画派”(Plain Air)影响,所以他的作品要求欣赏者有“将我们的所思和文学上从荷马到丁尼生的浪漫想象联系起来的能力”。

 


阿佛烈·丁尼生,第一代丁尼生男爵(1809年8月6日-1892年10月6日),是华兹华斯之后的英国桂冠诗人,也是英国著名的诗人之一。其子哈勒姆·丁尼生曾任澳洲总督。

 


英国19世纪的著名诗人,在世时就获得了极高的声誉。生于英国林肯郡,出身牧师家庭,兄弟均有诗才,肄业于剑桥大学,诗作题材广泛,想象丰富,形式完美,词藻绮丽,音调铿锵。其131首的组诗《悼念》被视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哀歌之一,因而获桂冠诗人称号。其他重要诗作有《尤利西斯》、《伊诺克·阿登》和《过沙洲》诗歌《悼念集》等。 他深受维多利亚女王的赏识,于1850年获得了桂冠诗人的称号,后来又在1884年被封为男爵。然而,这样一位大诗人也有对自己丧失信心的时候,竟曾经想删去自己诗作中的精华部分。

 


日前,人们在美国一位收藏家搜集的大批丁尼生手稿中找到了一本诗集的校样,其中有他对自己诗作的校改。这本留有诗人校改手迹的书籍是迄今为止绝无仅有的发现,因为丁尼生非常不愿意让人看到自己对作品的改动。从这本书中,人们发现丁尼生曾打算对自己 1855年的名作《轻骑兵进击》(The 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进行大幅度删改,原因是当时人们对他同期的作品《莫德》(Maud)颇有微词,他因此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另一个原因则是丁尼生年轻时曾备受批评家指责,以致他一度沉默了整整9年,在那期间一首诗也没发表。

 


《轻骑兵进击》是丁尼生为歌颂克里米亚战争中在巴拉克拉瓦(Balaclava)袭击俄军的英国轻骑兵旅而作的。这是一次自杀袭击,英军伤亡人数达到了247人。在这本校样中,丁尼生用黑色墨水勾掉了《轻骑兵进击》一诗的几乎半数诗行,打算把它们删去,其中包括一些为人们熟知的名句,比如“他们无意追根究底/他们只是慷慨赴死”以及“有人犯下了愚蠢的错误”。这里所说的“愚蠢错误”是指巴拉克拉瓦战役中由英军两位指挥官之间的摩擦引发的指挥混乱。

 


不过,这些修改最终没有成为现实。10年之后,丁尼生亲笔誊写了这首诗的最终稿。在诗稿底部的自注中,诗人着重指出了“愚蠢的错误”那行诗的重要意义,其中写道:“这首长短格的诗是在读了《泰晤士报》记者(关于战争)的第一篇报道后写的,全诗由‘有人犯下了愚蠢的错误’一句生发而来。”其有名的一句话:for man is man and master of his fate。(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丁尼生))

 


丁尼生出生于林肯郡的索姆斯比,在1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4。他的父亲是村庄教区牧师。年轻的丁尼生曾在父亲的图书馆里阅读大量书籍,并在8岁时开始写诗。1827年,阿尔弗雷德和他的兄弟弗雷德里克及查尔斯出版了《两兄弟诗集》,其实这部著作包括了三兄弟的作品。阿尔弗雷德的诗歌趋于平淡,只是单纯模仿偶像拜伦的作品。

 

1828年丁尼生进入了剑桥大学。1829年他的诗歌《廷巴克图》赢得了校长金牌。他成为一个学生团体“使徒(the Apostles)”中的一员,并在这些同伴的鼓舞下于1830年出版了《抒情诗集》。一些评论家喜爱这本书中的《马里亚纳》和其它几首诗歌,但总的说来是持负面评价。

 


1831年丁尼生的父亲去世,丁尼生未取得学位就离开剑桥。第二年他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名为《诗歌》,但并未被广泛接受。随笔作家阿瑟·亨利·贺莱姆是丁尼生最亲密的朋友,也是他姐姐的未婚夫于1833年逝世。在痛失密友及作品受到恶评的双重打击之下,丁尼生近10年内未再出版作品。

 


《诗歌》(两卷本,1842年),赢得了评论家及公众的热烈欢迎。最好的诗歌包括《拍岸曲》(受贺莱姆之死启发而创作)、《亚瑟王之死》及《洛克斯利大厅》。丁尼生的长诗《公主》(1847年)与妇女权益有关,并试图证明女人最大的成就就是幸福的婚姻。(吉尔伯托和苏利文将诗歌改编为滑稽剧《艾达公主》。)丁尼生一些最好的抒情无韵诗篇就来自于以“泪水,空虚的泪水”开篇的那首诗《公主》。后来的版本又加入《轻轻地,柔和地》以及其它几首歌。

 


1850年丁尼生的生活发生了三件大事。《悼念》终于付梓,自贺莱姆去世以来,丁尼生一直在创作这部作品。它包括131首短诗,外加一篇序言及后记,是英国文学中最伟大的挽歌之一,也是丁尼生最能经受时间考验的作品。

 

6月丁尼生娶了艾米莉·塞尔武德(Emily Sellwood),同年11月丁尼生继威廉·华兹华斯之后,成为桂冠诗人。

 


丁尼生作为桂冠诗人的首部正式作品,是庄严郑重但有点拘谨的《悼惠灵顿公爵之死》(1852年)。1854年创作了《轻骑兵进击》,以纪念英国骑兵在克里米亚战争巴拉克拉瓦战役(Balaklava)中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莫德》,是1855年出版的一部长篇独白诗剧,评论家对此颇有微辞。

 


1853年以后,丁尼生多数时间生活在自己位于怀特岛法令福德(Farringford)的庄园中,有时会住在自己1868年建在萨里郡阿尔沃的一所房子里。《莫德》遭到冷遇之后,丁尼生把自己封闭在法令福德,着手创作组诗《国王叙事诗》。1859年这一系列的第一部分出版,讲述亚瑟王和他的骑士的第一部分,立即获得成功。

 


《伊诺克·阿登及其他诗歌》(1864年)中的《伊诺克·阿登》是丁尼生最著名的诗歌之一。其他几部稍为逊色的历史戏剧作品包括《玛丽女王》(1875年)、《哈罗德》(1877年),以及《贝克特》(1879年)。完整版本的《国王叙事诗》和《得墨忒尔及其他诗歌》于1889年出版,《俄诺涅之死,阿卡巴之梦及其他诗歌》于1892年他逝世后出版。

 


《民谣及其他诗歌》(1880年)中优美的短篇抒情诗《过沙洲》展示了丁尼生恬静的宗教信仰。他的葬礼上来宾朗诵了该诗篇。他被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与乔叟相邻。

 

哈勒姆·丁尼生第二代丁尼生男爵是第二位澳大利亚联邦总督。其父为维多利亚时代后期英国最著名的桂冠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哈勒姆·丁尼生于1852年8月11日出生在英国萨里郡的家中。年长后进入马尔堡学院和剑桥大学的圣三一学院深造。后因双亲的年事已高、病痛缠身而被迫离开剑桥,转而成为双亲的私人秘书。其原先从政的愿望也被迫放弃。

 


1884年其父亲部分为了哈勒姆的原因接受皇室册封爵位,同年哈勒姆·丁尼生与奥黛丽·鲍尔结婚。1892年父亲去世后哈勒姆继承爵位成为丁尼生男爵。

 

前拉斐尔派的另外两位创始人也对艺术的创作做出了杰出贡献。

 


第一代从男爵约翰·艾佛雷特·米莱 PRA(1829年6月8日-1896年8月13日),英国画家与插图画家,也是前拉斐尔派的创始人之一。

 

米莱生于英国南安普敦一个以泽西岛为根基的显要家庭。他惊人的画家天分使他在11岁时便进入皇家艺术研究院就读,成为学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学生。在那里,他认识了威廉·霍尔曼·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和但丁·加百利·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他们三人在1848年一起成立了前拉斐尔派。

 

米莱的《基督在父母家中》(Christ in the House of his Parents, 1850)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因为他描绘出圣家庭一家人在满地木屑的杂乱木匠房里工作,后来的作品也引起相当争议。他的《一个胡格诺教徒》(A Huguenot, 1852)受到大众普遍欢迎,描绘一对情侣因为信仰的冲突而分手时的场景。他在后来许多作品中也描绘了类似的题材。

 


这些早期的作品都非常专注于描绘画中的细节上,通常集中在描绘出美感以及大自然的复杂性。在《欧菲莉亚》(Ophelia ,1852)中,根基于所整合的自然元素,米莱创造出密集而精心设计的画面。这种方法被人称为“生态绘画法”(pictorial eco-system)。

 

评论家约翰·拉斯金支持米莱的这种绘画风格,拉斯金也是前拉斐尔派的主要拥护者。米莱与拉斯金间的友谊使米莱认识了拉斯金的妻子艾菲·格蕾,他们见面后不久,埃菲替米莱做模特儿,画出了《The Order of Release》,接着他们两人坠入爱河。尽管埃菲已嫁给拉斯金多年,但她竟还是处女之身(据传闻拉斯金是个恋童癖者),她的父母了解到事情出了问题,于是她提起了离婚诉讼。这段三角关系在维多利亚时期大为出名,甚至还编成了戏剧和歌剧。1856年正式离婚后,埃菲便和米莱结婚,她替米莱生下了8个孩子。

 


在米莱结婚后,米莱的作画风格变的更为开阔,拉斯金对此谴责为“一场大灾难”。有人主张米莱风格的改变是因为他需要增加画作的产量,以支撑越来越多小孩诞生的家庭。无情的批评例如威廉·莫里斯指责他是在“贩卖”画作以增加普及度和财富。相较之下欣赏他的人则指出了他对于詹姆斯·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和印象派的影响。米莱自己则认为这是因为他身为画家的自信心逐渐增加,所以他能更大胆的作画。在他的文章Thoughts on our art of Today(1888)中,他建议所有画家应该以迪亚哥·委拉斯盖兹和伦勃朗作为标榜。

 

詹姆斯·惠斯勒的一些作品,例如The Eve of St. Agnes 和The Somnambulist可以清楚看出米莱的影响,米莱也非常支持他的作品。其他1860年代的画作则可以被视为唯美主义运动的一部分。从1870年开始米莱的作品显示出他对伦勃朗的推崇,显著的作品如西北方通道(The North West Passage, 1874)和Boyhood of Raleigh(1871),这些画作显示了米莱对于英国的扩张和探索世界的兴趣。

 


他最后一项计划,打算描绘一幅白人探险家死在非洲大草原上、而旁边则有两名非洲人冷淡围观著的画。当时他对这种荒野地带的兴趣也可以在他同时期的画作里看出,通常描绘一些危险而艰难的地带。1870年的寒冷的十月(Chill October)是第一幅这类型的画,是在他妻子少女时期的老家—苏格兰的伯斯画成的。之后的画则在伯斯郡的其他地方画成,在接近邓凯尔德(Dunkeld)的地方,米莱于每年秋天在那里租下一间房子以打猎和钓鱼。米莱所绘的儿童画也获得普遍欢迎,尤其是1886年的Bubbles—相当知名的、也可以说是声名狼藉的被用作于洋梨树和樱桃树肥皂的广告。

 


米莱也是非常成功的书籍插图画家,尤其是他替安东尼·特洛普(Anthony Trollope)的书籍以及亚弗烈·但尼生的诗所绘的插图。由他绘制插图的基督寓言故事书在1864年出版,他的岳父雇人在伯斯的教堂以这些插图来装饰窗户。他也替一些杂志例如Good Words作插图。在1869年他也被新发行的The Graphic周报雇用为插画家。

 


米莱在1853年当选为皇家艺术研究院的准会员,并且很快又被选为正式的会员,在学院里他相当的杰出而活跃。他在1885年被封为从男爵,成为第一个获得世袭头衔的画家。在弗雷德里克·雷顿(Frederic Leighton)于1896年1月去世后,米莱当选了艺术研究院院长,但他也在同年8月由于喉咙癌而去世。

 


威廉·霍尔曼·亨特(1827年4月2日-1910年9月7日),英国画家。他是前拉斐尔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本来的中间名是“霍布曼”(Hobman),但他后来发现这是他在尤厄尔(Ewell)的圣玛丽教堂洗礼时牧师拼错了,因此改名霍尔曼。

 

在经过一番努力申请后,年轻的亨特终于进入了皇家艺术研究院学习。不久后他便向学院造反,在1848年组织了前拉斐尔派,和他一起的还有但丁·加百列·罗塞蒂及约翰·艾佛雷特·米莱。他们希望借着注重对自然状态细节的观察,以有如宗教般的精神对事物的真相作描绘。这种宗教般的态度深受中世纪艺术在心灵上的特质所影响,并且反对自从文艺复兴以来拉斐尔的理性主义。

 

良心觉醒(The Awakening Conscience)创造于1851年。这是维多利亚时期首幅描绘娼妓问题的画作。一名被包养的情妇在与富家子弟弹琴作乐时,突然被窗外和炯而庄严的阳光所震慑而良心觉醒。

 


亨特的作品最初并不成功,被许多艺术界的报刊攻击为笨拙而难看。他早期有关现代都市和乡村生活的作品为他取得了一些知名度,例如牧羊人(The Hireling Shepherd)和良心觉醒(The Awakening Conscience)。不过真正使他出名的是一些有关宗教的画作,最初是The Light of the World,这幅画受到极大欢迎,还被带至美国及其他英国殖民地巡回展览。在他前往巴勒斯坦的基督教圣地进行地形和人种的勘查后,他画出The Scapegoat, The Finding of the Saviour in the Temple and The Shadow of Death,以及其他许多当地的风景画。亨特也画了许多根基于诗词的插画,例如Isabella和The Lady of Shalott。

 

所有这些画作都非常注重于画中的细节,运用强烈的色彩,并在画中布置许多精心设计的象征物。这些特色是被约翰·拉斯金和汤玛斯·卡莱(Thomas Carlyle)的文章所影响的,他们主张世界本身应该被视为许多视觉的记号来解读,而亨特觉得身为一个画家应该有责任去显露这些记号与事实的连结。在拉斐尔派的成员中,亨特一生都保持了他们当初所宣扬的概念。后来他由于视力恶化而不再作画,他最后一幅作品The Lady of Shalott则是在别人协助下才完成的。

 

亨特结婚了两次。在他与模特儿Annie Miller的婚约失败后,他与Fanny Waugh结婚,以她作为Isabella的模特儿,并在她于意大利死于分娩后替她雕刻了坟墓。他第二任妻子Edith则是Fanny的妹妹,由于当时英国法律禁止与死去妻子的姊妹通婚,他们到了国外进行婚礼。这段婚姻造成他们与许多家人断绝关系,包括Edith和Fanny的第三个妹妹Alice的丈夫—前拉斐尔派同僚托马斯·伍尔纳(Thomas Woolner)。

 


亨特作了他的自传Pre-Raphaelitism and 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来解释前拉斐尔派的起源,并说明了他自身的贡献。他许多写作都是为了掌控有关他作品的解释。

 

在1905年,爱德华七世颁给了他英国功劳勋章(Order of Merit)。他晚年住在泰晤士河旁的小村庄Sonning直到他于1910年去世。


 

Jumbo Huang Notes: William Holman Hunt OM (2 April 1827 – 7 September 1910) was an English painter and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His paintings were notable for their great attention to detail, vivid colour, and elaborate symbolism. These features were influenced by the writings of John Ruskin and Thomas Carlyle, according to whom the world itself should be read as a system of visual signs. For Hunt it was the duty of the artist to reveal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sign and fact. Of all the members of 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Hunt remained most true to their ideals throughout his career. He was always keen to maximise the popular appeal and public visibility of his works.

 

Sir John Everett Millais, 1st Baronet, PRA (8 June 1829 – 13 August 1896) was an English painter and illustrator who wa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He was a child prodigy who, aged eleven, became the youngest student to enter the Royal Academy Schools. 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was founded at his family home in London, at 83 Gower Street (now number 7). Millais became the most famous exponent of the style, his painting Christ in the House of His Parents (1849-50) generating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and he produced a picture that could serve as the embodiment of the historical and naturalist focus of the group, Ophelia, in 1851–52.

 

By the mid-1850s, Millais was moving away from the Pre-Raphaelite style to develop a new form of realism in his art. His later works were enormously successful, making Millais one of the wealthiest artists of his day, but some former admirers including William Morris saw this as a sell-out (Millais notoriously allowed one of his paintings to be used for a sentimental soap advertisement). 


While these and early 20th-century critics, reading art through the lens of Modernism, viewed much of his later production as wanting, this perspective has changed in recent decades, as his later works have come to be seen in the context of wider changes and advanced tendencies in the broader late nineteenth-century art world, and can now be seen as predictive of the art world of the present.

 

Millais's personal life has also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his reputation. His wife Effie was formerly married to the critic John Ruskin, who had supported Millais's early work. The annulment of the marriage and her wedding to Millais have sometimes been linked to his change of style, but she became a powerful promoter of his work and they worked in concert to secure commissions and expand their social and intellectual circles.

 

John William Waterhouse RA (6 April 1849 – 10 February 1917) was an English painter known for working first in the Academic style and for then embracing 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s style and subject matter. His artworks were known for their depictions of women from both ancient Greek mythology and Arthurian legend.

 

Born in Rome to English parents who were both painters, Waterhouse later moved to London, where he enrolled in the Royal Academy of Art. He soon began exhibiting at their annual summer exhibitions, focusing on the creation of large canvas works depicting scenes from the daily life and mythology of ancient Greece. Many of his paintings are based on authors such as Homer, Ovid, Shakespeare, Tennyson, or Keats.

 

Waterhouse's work is currently displayed at several major British art galleries, and the Royal Academy of Art organised a major retrospective of his work in 2009.

 

Alfred Tennyson, 1st Baron Tennyson FRS (6 August 1809 – 6 October 1892) was a British poet. He was the Poet Laureate during much of Queen Victoria's reign and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British poets. In 1829, Tennyson was awarded the Chancellor's Gold Medal at Cambridge for one of his first pieces, "Timbuktu". 


He published his first solo collection of poems, Poems Chiefly Lyrical in 1830. "Claribel" and "Mariana", which remain some of Tennyson's most celebrated poems, were included in this volume. Although decried by some critics as overly sentimental, his verse soon proved popular and brought Tennyson to the attention of well-known writers of the day, including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Tennyson's early poetry, with its medievalism and powerful visual imagery, was a major influence on 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Tennyson also excelled at penning short lyrics, such as "Break, Break, Break", "The 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 "Tears, Idle Tears", and "Crossing the Bar". Much of his verse was based on classical mythological themes, such as "Ulysses", although "In Memoriam A.H.H." was written to commemorate his friend Arthur Hallam, a fellow poet and student at 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 after he died of a stroke at the age of 22. Tennyson also wrote some notable blank verse including Idylls of the King, "Ulysses", and "Tithonus". During his career, Tennyson attempted drama, but his plays enjoyed little success.

 

A number of phrases from Tennyson's work have become commonplace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including "Nature, red in tooth and claw" (In Memoriam A.H.H.), "'Tis better to have loved and lost / Than never to have loved at all", "Theirs not to reason why, / Theirs but to do and die", "My strength is as the strength of ten, / Because my heart is pure", "To strive, to seek, to find, and not to yield", "Knowledge comes, but Wisdom lingers", and "The old order changeth, yielding place to new". He is the ninth most frequently quoted writer in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Quotations.


The Lady of Shalott is a painting of 1888 by the English painter John William Waterhouse. It is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ending of Alfred, Lord Tennyson's 1832 poem of the same name. Waterhouse painted three versions of this character, in 1888, 1894 and 1915. It is one of his most famous works, which adopted much of the style of 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though Waterhouse was painting several decades after the Brotherhood split up during his early childhood. The Lady of Shalott was donated to the public by Sir Henry Tate in 1894 and is usually on display in Tate Britain, London, in room 1840.

 

Doré was born in Strasbourg on 6 January 1832. By age 5 he was a prodigy artist, creating drawings that were mature beyond his years. Seven years later, he began carving in stone. At the age of 15, Doré began his career working as a caricaturist for the French paper Le journal pour rire. 


Wood-engraving was his primary method at this time. In the late 1840s and early 1850s, he made several text comics, like Les Travaux d'Hercule (1847), Trois artistes incompris et mécontents (1851), Les Dés-agréments d'un voyage d'agrément (1851) and L'Histoire de la Sainte Russie (1854). Doré subsequently went on to win commissions to depict scenes from books by Cervantes, Rabelais, Balzac, Milton, and Dante. He also illustrated "Gargantua et Pantagruel" in 1854.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7-17 23:58:39
Post #209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871回:电脑之母埃达魔女,计算机先驱巴贝奇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

 

当今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但我们甚少听到美女在信息科技产业圈的发声,却越来越多的听到对妇女的负面评价:代码水平不高、抗压能力差、很难独当一面等。

 


甚至有些国内企业在招聘技术人才时暗文规定:不招女程序员,或者给她们开出更低的薪资。女性在技术界真的不如男性吗?然而翻开科技界的历史,会惊奇地发现女性在其中的地位和能力从来不亚于男性。

 

前文我在《黃劍博客圖文集》“第1878回:原子弹之母迈特纳,哈恩欺骗她拿诺奖”和“第1912回:吴健雄宇称不守恒,女性实验物理学家”多次提到过女性科学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展的巨大作用,而且大部分女人在付出智力劳动之后,她们的科研成果多被男性同事掠夺了,



比如说原子弹之母迈特纳,她和哈恩是实验室的同事,而且她是物理学上的专业人士,原本她的功劳最大,但最终诺贝尔奖却授予了哈恩;同样的,我国最早的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都是因为女性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的帮助才拿到诺奖的,最后她本人却在国内默默无闻。。。

 


在信息产业时代,这种因为性别的差别导致的不公平从最开始就已经存在了,信息产业源于计算机的出现,而计算机的先驱就有两个人在竞争,有人说是查尔斯·巴贝奇,但史学家经常大量的论证之后,赫然发现真正的计算机先驱却是巴贝奇的朋友埃达·洛夫莱斯(婚前叫埃达·拜伦)。

 


以前我们一提到“程序员”这个岗位,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像比尔盖茨那样的男性书呆子,极少有人会将程序员与美女联系在一起,但实际情况却令我们大跌眼镜,因为世界上最早一批程序员居然都是美女。世界上第一台通用型计算机的编程员都是女性,男性当时负责硬件开发,四位女性程序员因为性别歧视而被后人遗忘,她们的功劳也被埋没了。。。

 


数字女王埃达被尊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一个程序员,她是电脑程序的创始人。

 

埃达·拜伦在17岁时经常参加宫廷名媛舞会,她在一次聚会中认识了一位丧偶的41岁老男人,他当时是伦敦社交圈的明星人物,此人叫查尔斯·巴贝奇,埃达·拜伦很喜欢跟科学家打交道,巴贝奇每周都会举行一次能容纳300多人的大型沙龙,通过聚会提升了科学家的社会地位。在沙龙里,巴贝奇会让客人摆弄他的机械玩具,而沙龙的重头戏是展示差分机的部分模型。

 


差分机是英国科学家查尔斯·巴贝奇研发的自动化数学机器。简单来说,差分机就是一台多项式求值机,只要将欲求多项式方程的前3个初始值输入到机器里,机器每运转一轮,就能产生出一个值来。具体来讲巴贝奇差分机是用蒸汽机为动力,驱动大量的齿轮机构运转。 巴贝奇的分析机大体上有三大部分:其一是齿轮式的“存贮库”,巴贝奇称它为“仓库”(Store),每个齿轮可贮存10个数,齿轮组成的阵列总共能够储存1000个50位数。

 


分析机的第二个部件是所谓“运算室”,它被巴贝奇命名为“作坊”(Mill),其基本原理与帕斯卡的转轮相似,用齿轮间的啮合、旋转、平移等方式进行数字运算。为了加快运算速度,他改进了进位装置,使得50位数加50位数的运算可完成于一次转轮之中。第三部分巴贝奇没有为它具体命名,其功能是以杰卡德穿孔卡中的“0”和“1”来控制运算操作的顺序,类似于电脑里的控制器。他甚至还考虑到如何使这台机器处理依条件转移的动作,比如,第一步运算结果若是“1”,就接着做乘法,若是“0”就进行除法运算。此外,巴贝奇也构思了送入和取出数据的机构,以及在“仓库”和“作坊”之间不断往返运输数据的部件。

 


差分机二号(或称大型差分机)在1849年设计出来,却在有生之年只实作了很小一部分。这台机器可以进行相当复杂的数学计算,具有31位元精度。

 

当查尔斯·巴贝奇给当时的英国客人展示差分机时,大部分人是看不懂的,但埃达是一个例外,她虽然很年轻,却能够理解差分机的工作原理,同时还看到了这个发明的非凡之处,埃达的妈妈也称赞这台差分机是“会思考的机器”。。。

 


埃达对诗歌和数学的热爱,让她有能力看到差分机背后的魅力,她是浪漫主义科学时代的一个典范,她们追求科学发明时并不只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无论是工业革命还是计算机革命,这两个时代都体现了将想象力运用于科学探究的能力,而埃达正是后一个时代的鼻祖。

 


巴贝奇赞扬埃达是数学魔女,埃达的贡献意义深远,而且鼓舞人心,埃达窥见未来的能力超过了巴贝奇,也超越了任何一个与她处于同一时代的人。

 


埃达播下了数学时代的种子,它们在一百年之后终于开花结果了。。。

 

埃达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程序员是毫不为过。她为了给程序设计“算法”,制作了第一份程序设计流程图,作为计算机程序的创始人,她建立了循环和子程序等现代编程领代编程领域极为重要的概念。。。




但埃达和巴贝奇都没有得到善终,巴贝奇因为没有筹集更多的资金,他的机器也没有被制造出来,后来巴贝奇在贫困之中去世,而埃达后来也没有再发表更多的科学论文,她沉迷于赌博和鸦片,还与一个赌徒搭档私通,最后被人勒索,又破财又伤身。。。

 


洛夫莱斯伯爵夫人奥古斯塔·埃达·金·诺尔(Augusta Ada King-Noel, Countess of Lovelace,1815年12月10日-1852年11月27日),原姓拜伦(Byron),是一位英国数学家兼作家,代表作是她为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机械式通用计算机——所写的作品。她是第一位主张计算机不只可以用来算数的人,也发表了第一段分析机用的算法。因此,埃达被公认为史上第一位认识电脑完全潜能的人,也是史上最早的程序员之一。

 


埃达·洛夫莱斯是诗人拜伦的唯一婚生子女,母亲为温特沃斯女爵安妮·伊莎贝拉·米尔班奇(安娜贝拉)。拜伦其他子女都是私生子。埃达满月时父母离异,埃达的父亲拜伦勋爵当时负债累累,而且还涉嫌乱伦和搞同性恋,四个月后拜伦离开英国,一去不归。拜伦在诗中写着:“我的娇女,你的容颜是否如母?埃达,我屋檐下、我心中唯一的女儿。”埃达八岁时,拜伦原本想去参加攻打土耳其的战争,但他去希腊独立战争前得了风寒,医生采取放血治疗之后,他的病情加重,后来病死。

 


埃达母亲始终痛恨拜伦,致力栽培埃达的数学逻辑兴趣,以免埃达陷入她眼中拜伦的疯狂下场。但埃达终究很惦记父亲,过世时要求葬在父亲墓旁。埃达童年多病,但仍勤敏向学。1835年埃达与威廉·金结婚,威廉·金于1838年受封洛夫莱斯伯爵,她成为洛夫莱斯伯爵夫人。

 

借着她的家庭与教育环境,她认识许多科学家,如安德鲁·克罗斯、查尔斯·巴贝奇、大卫·布儒斯特爵士、查尔斯·惠斯通、麦可·法拉第和作家狄更斯,跟着他们进修。埃达自称是“分析家(兼形而上学家)”,并自称在从事“诗意科学”。

 


十几岁时,因着她的数学天分,埃达认识了后世誉为“电脑之父”的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展开了一段长期亦师亦友的工作关系,更迷上了巴贝奇的分析机项目。埃达在1833年透过家教玛丽·萨默维尔,认识了巴贝奇。

 

在1842到1843年间,她翻译了一篇意大利军事工程师费德里科·路易吉阐述分析机的文章,并加上详尽的笔记(篇名就叫笔记)。埃达的笔记里,包含了许多人公认的史上第一段计算机程序—一段分析机用的算法。不过也有历史学家不同意,指出巴贝奇1836/1837年的私人笔记中,已经有了更早的分析机程序。

 


埃达的笔记对早期电脑发展史非常重要。此外,当巴贝奇等同时代学者,只着眼于电脑的数学运算力时,埃达已经预见了电脑广泛应用的未来。她在笔记中以她的“诗意科学”来研究分析机,探索个人和社会,如何透过科技协同工作。

 

埃达在1852年因子宫癌逝世,享年36岁。

 


拜伦想要一个光宗耀祖的好小子,所以当妻子生下女儿时,非常失望。她的名字“奥古斯塔”取自拜伦同父异母的姐姐奥古斯塔·李 (Augusta Leigh),“埃达”则是拜伦自己命名。1816年1月16日,安娜贝拉带着一个月大的埃达,被拜伦赶出门,回到柯比马洛里的娘家。依当年的英国法律,离婚后子女监护权属于父方。但拜伦不想要监护权,只委托姐姐在埃达有需要时通知他。

 


4月21日拜伦不情愿地签下分居协议,几天后就离开英国。在撕破脸分居后,安娜贝拉一辈子都在指控拜伦的败德行为。因为这件事,埃达在维多利亚时代很有名。埃达和父亲拜伦从此再无关系。拜伦逝世于1824年,埃达时年8岁。埃达的至亲只有母亲。直到埃达20岁生日前,都不给她看拜伦的画像。

 

埃达小时候和母亲不亲,母亲常常把她丢给溺爱孙女的外婆,米尔班奇夫人茱蒂·洪照顾。然而,当时社会对分居的男方有利,其次才考虑孩子的利益。为顾及社会观感,安娜贝拉必须扮演慈母。安娜贝拉写信给母亲担心埃达近况,在信封上加注信件要收好,以备不时之需。在其中一封信里,她称女儿为“它”:“虽然百般不愿,我听你的话跟它说话。若你愿照顾它,我会非常高兴。”在埃达的少女时期,安娜贝拉拜托几个好友当眼线,就近监视避免埃达变坏。埃达背地里叫她们“妖婆”,抱怨她们乱说她坏话。

 



埃达身体不好,从小就常常生病。八岁时,她就因为头痛影响视力。1829年6月,埃达因麻疹发作全身瘫痪,在床上休养了将近一年,之后仍然行动不便。直到1831年,她才能柱著拐杖走路。虽然一直生病,埃达的数理能力仍持续进步。

 

12岁的时候,这位未来巴贝奇口中的“妖精小姐”,开始想飞。她深思熟虑,按部就班,一步步实现她的梦想项目。1828年2月,她跨出第一步:制作翅膀。她计算、分析不同的材质、大小,尝试各种材料:纸、油布、缆线、羽毛等。她研究鸟类生理解剖学,计算双翼和身体的正确比例。她项目把她的研究发现和图表,整理成书《飞行学》。她也规划所需的器材,例如罗盘,以便能越过高山河谷“直线穿越大地”。埃达的最后一步则是要结合蒸汽和“飞行艺术学”。

 


1833年初,埃达和一个家教坠入情网,恋情曝光后,他们就私奔了。对方的亲戚认出埃达后,通报了埃达的母亲。为免被社会闲话,安娜贝拉和朋友联手屏蔽了所有消息。埃达从未见过拜伦和克莱尔·克莱尔蒙特的女儿,她同父异母的妹妹奥格拉·拜伦。1822年,奥格拉五岁时过世。埃达和拜伦同父异母姐姐奥古斯塔·李的女儿伊丽莎白·梅朵拉·李有往来,虽然对方后来在法院上刻意避开埃达。

 

埃达后来和她的家教玛丽·费尔法克斯·萨默维尔成为好朋友。萨默维尔在1833年把埃达引荐给查尔斯·巴贝奇。埃达非常敬爱萨默维尔,和她长年保持联系。埃达也和安德鲁·克鲁斯、大卫·布儒斯特、查尔斯·惠斯通、麦可·法拉第及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熟识。埃达17岁进宫觐见,冰雪聪明的埃达,旋即成为目光焦点。

 


1834年时,埃达已经是王宫的常客,参加各式各样的社交聚会。人们迷上这位爱跳舞的埃达,一致认为埃达秀丽可人,除了拜伦的朋友约翰·霍布豪斯。霍布豪斯认为埃达是个“个子高大、皮肤粗糙的年轻女人,长得像我朋友,尤其是那个嘴巴。”这是1834年2月24日霍布豪斯初见埃达后的印象。当天两人初见时,埃达当面表示她不喜欢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埃达母亲的教育,使爱妲看到拜伦的朋友就厌恶。不过双方恶劣的第一印象没有维持多久,两个人就交上朋友了。

 

埃达与她的母亲同住。她与父亲有许多相似的天分,年轻的拜伦女爵对数学感到极高的兴趣,数学占有她人生的绝大部分,即使结婚之后也是如此。而埃达的母亲让她年轻时就学习数学一事,却总是被认为是受到其父拜伦的影响。埃达的数学与科学课程是由家庭教师威廉·福莱德、威廉·金与玛丽·索麦维所指导,后来更接受奥古斯都·德·摩根的教导。埃达也是一位活跃于伦敦社交圈的女士,这位女士曾在年轻时是蓝袜会的会员。

 


她的老师玛丽·索麦维是一位著名的19世纪科学家,并由这位学者于1833年6月5日介绍给查尔斯·巴贝奇。著名的大卫·布鲁斯特爵士、查尔斯·卫斯顿、查尔斯·狄更斯与麦可·法拉第也认识她。

 

1835年,埃达嫁给了威廉·金(后来晋封为第一代洛夫莱斯伯爵)。他们总共生下三个孩子:拜伦(Byron,生于1836年5月12日)、安妮贝拉(生于1837年9月22日),拉尔夫·戈登(Ralph Gordon,生于1839年7月2日)。。。

洛夫莱斯一家住在瑟瑞(Surrey)的奥坎(Ockham)。而自婚后,她的头衔则变成奥古斯塔·埃达,洛夫莱斯伯爵夫人阁下(The Right Honourable Augusta Ada, Countess of Lovelace),不过较简单的埃达·洛夫莱斯和婚前名称埃达·拜伦,是在今天是更广为人知的名称。

 


在1842年与1843年期间,埃达花了9个月的时间翻译意大利数学家路易吉·米那比亚讲述查尔斯·巴贝奇计算机分析机的论文。在译文后面,她增加了许多注记,详细说明用该机器计算伯努利数的方法,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程序;因此,埃达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

 

不过,有传记作者也因为部分的程序是由巴贝奇本人所撰,而质疑埃达在计算机程序上的原创性。巴贝奇在他所著的《经过哲学家人生》(Passages from the Life of a Philosopher, 1846)里留有下面的述叙:

 

我认为她为米那比亚的备忘录增加许多注记,并加入了一些想法。虽然这些想法是由我们一起讨论出来的,但是最后被写进注记里的想法确确实实是她自己的构想。我将许多代数运算的问题交给她处理,这些工作也与伯努利数的运算相关。在她所送回给我的文档,更修正了我先前在程序里的重大错误。

 

埃达在翻译笔记中也特别通过一整个篇幅(注记A)来说明分析机并非只有计算上的可能性。

 

1852年,埃达为了治疗子宫颈癌,却因此死于失血过多,年仅36岁。她留下了两个儿子与一位女儿—安妮·布兰特女爵。

 


依她的遗言,埃达葬于诺丁罕哈克诺的哈克诺圣玛丽亚·抹大拉教堂,长眠在父亲的身旁。

 

她死后一百年,于1953年,埃达之前对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概论》所留下的笔记被重新公布,并被认为对现代计算机与软件工程造成了重大影响。

 

在1980年12月10日,美国国防部制作了一个新的计算机编程语言Ada。美国国防部标准局为了记念埃达,以她的生日设立了一个编号MIL-STD-1815。英国计算机公会每年都颁发以埃达为名的奖项。埃达是布鲁斯·斯特林与威廉·吉布森合著小说《差分解析仪》的主角。在故事中,她所提出的新构想加速计算机时代的来临。

 


约翰·克罗利的小说《拜伦的故事》(Lord Byron's Novel)中,拜伦写下了自己的故事,却因亡故而未能完成,之后由其女埃达将故事补齐。埃达是1997年电影《孕育埃达》里的主角,由蒂尔达·斯温顿饰演。在史考特·卫斯特菲尔德的系列作《Midnighters》里,其中一名女性主角的崇拜对象正是埃达,更影响了其中三本系列作的内容。

 

Google(现时属于Niantic Labs)的多人连线智能手机游戏“Ingress” 中,为玩家(Agents)进行提示和指引的女性声音,是名为ADA的人工智能,尽管游戏指“ADA”其实是“A Detection Algorithm”(一个侦察的算法)的缩写​。“她”是其中一个贯通游戏背景故事的角色,并曾“上”过两位女角的身。

 


埃达的良师益友查尔斯·巴贝奇(1791年12月26日-1871年10月18日)是英国数学家、发明家兼机械工程师。由于提出了差分机与分析机的设计概念(并有部分实做机器),他与埃达一起被视为计算机先驱。

 

1828年至1839年,巴贝奇曾在剑桥大学担任卢卡斯教授。 除了数学和计算机之外,巴贝奇也是当时重要的经济学者之一。 他还参与了一些政治活动,但是这方面颇不成功。巴贝奇的出生地点具有争议,然而依据《牛津国家人物传记大辞典》,他最可能出生于英国伦敦瓦尔渥斯路克罗斯比巷(Crosby Row)44号。如今在拉崁街(Larcom Street)与瓦尔渥斯路的交叉口,设有一块蓝色牌匾记念此一事件。


 

巴贝奇的父亲是银行家。由于他父亲宽裕的的资金,使得他能够在初级教育阶段就接受几个学校和教师的指导。在8岁左右的时候为了能从一个致命的高烧中康复,他被送到一个乡村学校。

 

1810年10月,巴贝奇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他已经自行研修现代数学的某些部分,读过罗伯特·伍特浩斯、约瑟夫·拉格朗日及玛利亚·阿涅西等人的著作。因此,他对剑桥的制式代的数学教法颇感失望。

 


1812年,巴贝奇、约翰·赫歇尔、乔治·皮科克与几位朋友共同组成分析学会,他们也与爱德华·莱恩亲近。身为一个学生,巴贝奇也参与其他社团,例如从事于探索超自然现象的鬼魅俱乐部、专注于协助成员释放身心的抽离者俱乐部,而且都相当投入。

 

同年巴贝奇转学至剑桥大学彼得学院。在那里他成为优秀的数学家,但并未因此在毕业时获奖。1814年,他未试而获得学位。他曾在为一篇论文辩护时被认为有公开亵渎神明之举,但未知是否因此而未参加考试。

 


巴贝奇设计计算机器的基本想法是利用“机器”将计算到印刷的过程全部自动化,全面去除人为疏失(如:计算错误、抄写错误、校对错误、印制错误等)。而差分机一号(Difference Engine No.1)则是利用N次多项式求值会有共通的N次阶差的特性,以齿轮运转,带动十进制的数值相加减、进位。

 

差分机一号(Difference Engine No.1)由英国政府出资,工匠Joseph Clement打造,预计完工需要25,000个零件(大致均分在计算和印刷两部分),重达4吨,可计算到第六阶差,最高可以存16位数(相当于千兆的数)。但因为大量精密零件制造困难,加上巴贝奇不停地边制造边修改设计,从1822到1832年的十年间,巴贝奇只能拿出完成品的1/7部分来展示,不过差分机运转的精密程度仍令当时的人们叹为观止,至今依然是人类踏进科技的一个重大起步。

 


巴贝奇不断延后完成期限的严重超支(英国政府在1842年的最后清算发现整个项目一共让国库支出了£17,500)、制作过程不断修改设计、时常与克里门发生冲突等诸多原因,让完整的差分机一号一直未能完成,一万两千多个还没用到的精密零件后来都被熔解报废。

 

失去了政府的资助后,巴贝奇仍继续工作,设计一台更为复杂的机器——分析机。这台机器本有希望成为真正的电脑,可以运行包含“条件”、“循环”语句的程序,有寄存器用来存储数据,不过同样没有完成。

 

差分机二号(或称大型差分机)在1849年设计出来,却在有生之年只实现了很小一部分。这台机器可以进行相当复杂的数学计算,具有31位精度。

 

在1824年,查尔斯因为发明了数学和天文的表格计算工具,获得了皇家天文学会金奖。

 


在《论机械和制造业的经济》,巴贝奇描述了现在被称作巴贝奇原则的观点,即由分工引起的一些优势。巴贝奇注意到高技能的(通常也是高薪水的)工人花费一部分他们的时间执行执行“低于”他们技能层次的任务。如果劳动过程能被分配给几个工人,就可以只安排高技能的任务给高技能(高成本)的工人并且留下其他工作任务给低一些技能(低一些薪水的)工人,因此减少劳动力成本。这个原则被卡尔·马克思批评,他认为这会导致劳动力隔离和增加异化。巴贝奇原则与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假设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后者较为知名, 但事实上巴贝奇原则比泰勒更早将科学概念引进管理学中

 

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是可编程计算机的发明者,计算机的先驱。他设计过的计算机器有差分机、分析机和第二个差分机。其中第二个差分机在1849年设计出来却在有生之年只实现了很小一部分。这台机器可以进行相当复杂的数学计算,具有31位精度。

 

计算机博物馆董事长Shustek说,英国政府资助了他的早期工作,期望以此获得更高精度的导航、科学和工程数据,尽管巴贝奇很聪明,却没能够将其实现。“他的失败并非技术问题,而是管理。一个大问题是,总在半路他又有了新想法,在进行工程项目时不得不学会说‘不’这正是我们现在做的。”

 

在失去了政府的资助后,巴贝奇仍在继续工作,那是一台更为复杂的机器,称为分析机。这台机器本有希望成为真正的计算机,可以运行包含“条件”、“循环”语句的程序,有寄存器用来存储数据,不过同样没有完成。

 

1871年,巴贝奇在怨恨失望中去世,甚至《泰晤士报》在讣告中还嘲笑了他的失败。巴贝奇生不逢辰,他在1837年就发表了精密计算机的论文,但当时制作这种计算机所需要的技术进步需要经过100年之后才能达成。。。巴贝奇和埃达都是失败尤荣!!

 


1814年1月25日,查尔斯·巴贝奇在圣麦可教堂(St. Michael's church)与乔治亚娜·惠特莫尔(Georgiana Whitmore)结婚。1827年,查尔斯的父亲、妻子和他其中的一个儿子死后,查尔斯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欧洲旅行。查尔斯与乔治亚娜共育有8个子女,其中只有4个长到成年,包括边杰明·赫谢尔、乔治亚娜·惠特莫尔、杜加尔德·布罗姆黑尔德(Dugald Bromheald)及亨利·普里弗斯特(Henry Prevost)。

 

Jumbo Huang Notes: Augusta Ada King, Countess of Lovelace (Byron; 10 December 1815 – 27 November 1852) was an English mathematician and writer, chiefly known for her work on Charles Babbage's proposed mechanical general-purpose computer, the Analytical Engine. She was the first to recognise that the machine had applications beyond pure calculation, and published the first algorithm intended to be carried out by such a machine. As a result, she is widely regarded as the first to recognise the full potential of computers and one of the first computer programmers.

 

Augusta Byron was the only legitimate child of poet Lord Byron and his wife Lady Byron. All of Byron's other children were born out of wedlock to other women. Byron separated from his wife a month after Ada was born and left England forever four months later. He commemorated the parting in a poem that begins, "Is thy face like thy mother's my fair child! ADA! sole daughter of my house and heart?". He died of disease in the Greek War of Independence when Ada was eight years old. Her mother remained bitter and promoted Ada's interest in mathematics and logic in an effort to prevent her from developing her father's perceived insanity. Despite this, Ada remained interested in Byron, naming her two sons Byron and Gordon. Upon her eventual death, she was buried next to him at her request. Although often ill in her childhood, Ada pursued her studies assiduously. She married William King in 1835. King was made Earl of Lovelace in 1838, Ada thereby becoming Countess of Lovelace.

 

Her educational and social exploits brought her into contact with scientists such as Andrew Crosse, Charles Babbage, Sir David Brewster, Charles Wheatstone, Michael Faraday and the author Charles Dickens, contacts which she used to further her education. Ada described her approach as "poetical science" and herself as an "Analyst (& Metaphysician)".

 

When she was a teenager, her mathematical talents led her to a long working relationship and friendship with fellow British mathematician Charles Babbage, who is known as "the father of computers". She was in particular interested in Babbage's work on the Analytical Engine. Lovelace first met him in June 1833, through their mutual friend, and her private tutor, Mary Somerville.

 

Between 1842 and 1843, Ada translated an article by Italian military engineer Luigi Menabrea on the calculating engine, supplementing it with an elaborate set of notes, simply called "Notes". Lovelace's notes are important in the early history of computers, containing what many consider to be the first computer program—that is, an algorithm designed to be carried out by a machine. Other historians reject this perspective and point out that Babbage's personal notes from the years 1836/1837 contain the first programs for the engine. She also developed a vision of the capability of computers to go beyond mere calculating or number-crunching, while many others, including Babbage himself, focused only on those capabilities. Her mindset of "poetical science" led her to ask questions about the Analytical Engine (as shown in her notes) examining how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relate to technology as a collaborative tool.

 

She died of uterine cancer in 1852 at the age of 36.

 

Charles Babbage KH FRS ( 26 December 1791 – 18 October 1871) was an English polymath. A mathematician, philosopher, inventor and mechanical engineer, Babbage originated the concept of a digital programmable computer.

 

Considered by some to be "father of the computer", Babbage is credited with inventing the first mechanical computer that eventually led to more complex electronic designs, though all the essential ideas of modern computers are to be found in Babbage's Analytical Engine. His varied work in other fields has led him to be described as "pre-eminent" among the many polymaths of his century.

 

Parts of Babbage's incomplete mechanisms are on display in the Science Museum in London. In 1991, a functioning difference engine was constructed from Babbage's original plans. Built to tolerances achievable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success of the finished engine indicated that Babbage's machine would have worked.

 

第1873回:引力坍塌时空变形,史瓦西解黑洞吞噬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7-18 23:50:55
Post #210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361回:东方瑞士纽日利亚,高山茶园避暑胜地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


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

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原创照片来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黄剑博客图文集》Jumbo Huang Notes: Image copyright belong to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纽日利亚是斯里兰卡著名避暑胜地,位于斯里兰卡中部山区,在斯里兰卡第一高峰皮杜鲁塔拉格勒的山麓,有“东方瑞士“之美誉。人口10万,位于科伦坡东180公里。从首都科伦坡到这里,不论是乘火车或汽车,一路景色宜人,令人目不暇接。
 

火车通过蜿蜒曲折的茶山之间,可看到山涧和壮观的山岩。穿过隧道及峻险的山路,尤其是经过那瓦拉比迪亚的山腰之后,还可以看到哈顿(Haton)及达拉瓦基勒(Talawakelle)之间的圣凯尔斯大瀑布(St.Cairs Falls)。纽日利亚市容宽阔,街道两旁树木成荫,到处是清澈的溪流。
 

此地海拔约1500米,常年气温在21摄氏度左右,早晚较凉。市中心有美丽的维多利亚公园,园中百花齐放,红绿相间,争奇斗艳,乌鸦争噪。纽日利亚处处充满着现代欧式生活气息。


周围多山涧瀑布,酷似飘舞翻飞的珠链银带,点缀着峭壁悬崖。飞泉鸣禽,水气烟花,令人心醉神迷。市内建有许多高级旅馆、豪华的别墅,绿草如茵的草坪、高尔夫球场、网球场以及赛马场等,是旅游者度假的乐园。
 

纽日利亚风光旖旎,作为曾经的殖民地,这里的旅游条件绝对是欧标的。沿路有度假别墅、高尔夫球场,有争奇斗艳的花园、风景秀丽的湖畔,有水汽烟花的瀑布、连绵起伏的茶山。
 

斯里兰卡锡兰红茶闻名世界,立顿红茶就是用斯国的茶叶制作的。斯国的红茶又分高地茶、中地茶和低地茶,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出产的茶叶香味各异。纽日利亚茶属于高山茶,色清,味香,适合泡沏清茶。好的红茶倾斜于杯中时,能看到它由浅到深的渐变色。
 

听说茶园的茶叶都很贵,如是我们逛街时特意去了一个超市,在那里买了很多包装精美的茶叶,还买了牛奶,一共才花费斯卢比1099,后来还买了五根香蕉,花费斯卢比20,期间我们还逛了几个黄金首饰店,但最终没有购买黄金,这里还有个粉红色的邮局,我们特意进去购买了一些明信片,还邮寄了几张,不知道中国人能否及时收到,连同六张邮票在内,合计花费斯卢比370。
 

我们还走到车站,咨询了去Galle的汽车,发现每天只有一班车,而且要很早就出发,行使一整天才能到达Galle,未果我们继续徒步,趁着夜色返回到了酒店,开始整理装备,到了晚上,媛正在洗澡,外面有人敲门,


陈唯姐妹俩就住我旁边,我过去一看,她们大床上铺满了上百张明信片,原来她是要寄给亲朋好友的,她过来跟我讲明天的安排,她说找到了一个中巴车,包车斯卢比14000送我们去茶园和MIRISSA,一共六个人分摊费用,我心想价格虽然不便宜,但好过坐公交车折腾了,最后就同意了,
 

我跟媛要分担斯卢比5600,她们晚上还约我过去打牌或者玩杀人游戏,但我已经有点累了,就没过去玩通宵,直接回房间整理东西休息了。上床后才发现旅途劳顿吧,大家太辛苦了,没有聊天就直接进入梦乡。
 

2012年10月7日,早上起床后,我跟媛先往山顶跑,去参观了很多别墅群,后来有一群欧美的女人从一个别墅区出来,上了一个大巴车,估计是要去茶园游玩的了,毕竟这里的茶园都是欧美老板投资的,


早上阳光明媚,不久到达山腰后,我们开始返回酒店,之后我们包的车也到了,陆续有人结账了,北京的夫妻俩则去世界尽头的景点玩了,这次邂逅童话般的高山茶园纽日利亚,感觉我们还是很幸运的,这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园,到处弥漫着童话般慵懒迷离的气氛。
 

追赶时间在这里似乎失去了意义,旅游有美丽也有遗憾,有“东方瑞士”的美誉的纽日利亚虽然消费比较高,海拔也很高,但空气凉爽,尽管没有什么古迹,但也非常休闲。
 

纽日利亚有着斯里兰卡最好的红茶基地(Nuwara Erliya),欧式“小英伦”文格而出名,这里游客较小,有着浓浓红荼醉香的乡间气息。。。
 

后来六人上了小巴,媛坐在司机左边,我则坐在车厢的最后面,汽车开始向茶园进发,途径了瀑布群和一个非常大的湖泊,沿途风景不错,很多茶园和别墅点缀其间,之后汽车上了盘山公路,很快到达了高山茶园,

这次司机是带我们去规模最大的mackwoodstea茶园,占地27000多公顷,从1841开始从事茶叶生产,是很老的企业,那里的柜台上有很多国家文字介绍的宣传册,其中那份中文介绍极度脑残,翻译得牛头不对马嘴,典型的字面翻译。

 
这么弱智的翻译居然都可以放在茶园的大堂里,也让我汗颜,更绝的我无意看到售卖厅一个经理踢打一个普通员工,我更加唾弃这个公司的管理了。这个公司还通过了SGS认证的ISO90001,我们下车后就开始参观,有个女士负责给我们讲解,之后带我们参加了茶场,楼上的自动生产线比较冷清,楼下的生产线则比较热闹,据说女王都经常喝她们生产的茶叶。
 

参观了整个生产流程后,我跟媛跑到广场上玩,木栈台前面是个峡谷,一群穆寺林妇女正在这里嬉戏,后来返回茶场品茶,之后开始购物,我与媛都没有买任何东西,但广州的四个朋友都购买了很多茶叶,价格都很贵,


后来得知喜欢玩魔术的广州哥们叫林显摆,出门又是携带智能手机和iPad,很阔绰,在茶场,这个研究生毕业三年的哥们一口气买了64000卢比的顶尖茶叶送给领导,这几个中山大学的毕业生据说是学企业管理的,还擅长取悦领导,
 

这个茶场是英国人William Mackwood建立的,目前是斯里兰卡第二老的公司。
 

纽日利亚是斯里兰卡最为著名的产茶区,不仅气候湿润,风景秀丽,还有成片的百年古茶园。一路上,山路蜿蜒,到处是绿油油的茶园。这些茶园都是在英国殖民时期留下来的。沿路有度假别墅、高尔夫球场,有争奇斗艳的花园、风景秀丽的湖畔,有水汽烟花的瀑布、连绵起伏的茶山。
 

据当地人讲,他们每天需喝两顿茶,将一瓶椰子沫溶于红茶里,然后手捧茶杯,饮一口红茶,闲情逸致让人流连。斯国的红茶又分高地茶、中地茶和低地茶,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出产的茶叶香味各异。斯国茶和中国茶最大的不同就是,斯国泡茶不重形状。中国茶艺讲究“美”,茶叶叶片完整;斯国的茶叶全被碾碎,有的做成茶袋,有的直接泡沏。且最细小的茶叶呈粉末状,就跟冲泡奶粉差差不多了。
 

纽日利亚茶属于高山茶,色清,味香,适合泡沏清茶。好的红茶倾斜于杯中时,能看到它由浅到深的渐变色。最后大家就上车继续后面的行程,沿途风光不错,林显摆在车上开始讲笑话,后来又谈如何当奴才,如何取悦上级主管等,他还推荐其他人看一本叫“第二首O长”的书,谈着就是如何当好上级主管的下属,最后我插了几句,深入骨髓地剖析了国内僵化体O制的弊病以及导致民族劣O根性的源泉,说完了他们就不吭声了。。。(后来才知道,独善其身很难,识时务者赚钱)
 

过了一会林显摆就开始用iPAD放音乐,过了一会汽车到达了ELLA,我们都下来吃午餐,我则拿相机去ELLA拍照,发现这里真的只有一条街,非常小的地方,前面还有一个山峰,都是石头,我爬上一个旅社去拍照,木瓜和椰子树很多,


后来返回ELLA旅社,这里的厨师做饭极度缓慢,广州哥们开始放魔术电影,我等得不耐烦,又跑到街上晃,搞了半天才开始吃饭,我吃得比较快,不久进来两个女子,朝我们喊,原来广州的四个朋友在机场碰到过她们,但她们也朝我喊,但我对她们没印象了,
 

这两个女孩子开始预订房间,然后过来跟我们聊天,不久我过去看她们二个人吃饭,一聊天,才知道两个女孩是上海的,个子娇小的女孩喜欢摄影,是搞设计的,个子高挑的女孩则认识我,她不只是看过我发布的网络上的户外约伴贴,


还曾在昨天见过我,我这才反应过来,我昨天在波隆纳鲁沃东古城的确看到两个中国女孩,没想到在这里又碰到了,这个高个子女孩骂我太傲慢了,说我是拽哥,其实我就是因为很少使用QQ聊天工具而忘记加她QQ,导致她认为我很牛。
 

我跟她聊天时,她坐在那里吃饭,可能是因为穿了低胸上衣,她还把手按在胸前,怕我看到她的胸器,我感觉有点尴尬,这个时候陈唯过来结账,我趁机转移话题,尔后我惭愧地向两个上海女孩告别,真是今天爱理不理,明天高攀不起。
 

我急忙跑上了车,大家继续出发,很快就经过了ELLA瀑布,盘山公路一侧是峡谷,风景绝美,毕竟是坐着空调巴士,大家感觉如沐春风,


虽然期间又激烈辩论了一会感敏话题,但我更多的时间是倾听年轻人对社会的看法,这些中山大学的毕业生都比较有想法,谈了职场潜规划,也大多是些常规话题。。。
 

后来天气渐晚,今天差不多大部分时间都在汽车上,从ELIYA出发,沿途陆续途径Hakgala,Uma Oya, Badulla市镇,Ella, Bandarawela, Haputale, Wellawaya, Uda Walawe national park,最后经过了很多人工水库,有些碧波荡漾,有些种了荷叶,最后还途径波澜壮阔的晒盐场,


还经过一些别墅群,接近南方的时候,农田的水稻还在收割,而之前在北方时,农田里已经没有水稻了,最后我们到达了海边,之后就一直沿着大海行驶,风景非常漂亮,


陆续经过DIKWELLA,DONDRA,当我们到达Matara的时候,大家停下来上厕所,这个地方不和谐,上个厕所要收费100卢比,我给媛钱,让她去用酒店的厕所,我自己则找个幽静的地方解决了。
 

海边也有贫民窟,我走到一个穷人家的房子那里,一个光着身子的女孩在门口洗澡,我跑过去看风景,她忙跑进屋子里,我过马路到了海边,看到很多人在游泳,右边有不少豪华的酒店,


后来大家上了车,继续行驶,我们还目睹了海上日落,沿途陆续经过了很多漂亮的佛寺,有些海边小镇非常热闹祥和,约6:30分,我们到达了MIRISSA,一路上还是很折腾了,庆幸自己没选择坐公交车,否则会被搞散架,据说坐大巴从Ella到Matara大概要五个小时,而且非常挤!一般都不推荐去ELLA!
 

我之前是没打算来Mirissa住宿的,但既然天黑了,也不方便继续赶到GALLE,如是大家就打算晚上在MIRISSA过夜,这里的住宿有Dinus Resort,几年前的价格是40美金,Ocean Moon房价估计要3000卢比,就在马路边,房间乾浄,环境清幽,从酒店后院可直达海滩,酒店旁就是巴士站。

Mirissa与Weligama中间的几个小镇,主要为Koggala, Midigama,为了省事,大家让司机推荐酒店,所以到达目的后,司机直接把车开到了一个叫PARADISE INN的豪华酒店,我们下车后进去问价格,一个房间居然要上万卢比,最后广州的朋友讨价还价半天,

老板就说可以给他们找个别墅,供四人一起住,价格可能是一百多美金,最终我没有跟他们混了,告别后我就跟媛找其他酒店,因为是夜晚,路上人烟稀少,我们以为这里非常大,而我们走的路非常偏远,其实不是这样的,
 

第二天我们才知道,这个地方非常小,走半个小时可以逛完,我如是整理东西,拿着地图开始找旅社,我正准备走进一个很偏僻的院子里找厕所时,看到一对夫妻走了过来,


一只狗跟在后面,我忙扭头,结果她们朝我挥手,问我是不是找住宿的,我定睛一看,是一个家庭旅社,名字叫斯里兰卡美蕊莎绿色花园旅馆(Mirissa-Sri Lanka Green Garden Guest  Modara Beach road,Mirissa),貌似就两个房间,店主夫妻非常和蔼,住宿的价格是两人700卢比,与那些海滨旅社动辄几万卢比的房子相比,这里是极度便宜了。
 

我们住了一晚,加上水和菠萝,共计消费820卢比,我本来不打算在这里住的,考虑到天黑了,而且我们也很累,最终看了他们的房间后,感觉非常不错,就最后选择住了下来,里面有蚊帐和电风扇,关键是非常安静,我们进房间放下包裹,上了厕所后就一起出来吃饭,走到小路尽头,就看到了很多海滨餐馆,
 

我们走过去,看到餐馆都点着蜡烛,非常浪漫,饭店放着一个大屏幕电视,很多当地人围在那里看球赛,非常兴奋,我挑了个桌子,看了菜单,发现非常昂贵,


随便一个菜都比我们的住宿还要贵!但考虑到这个地方很浪漫,最后我们还是坐下来点了2个菜,海边吃饭的多半是欧美人士,偶尔有几个黄皮肤的同胞,在等上菜时我们拍摄了一些照片,最后开始吃饭,席间还有激烈地辩论,最后花费了1520卢比,是我们晚上住宿价格的两倍。
 

看来这个消费还是比较昂贵的,后来媛还在旁边发现了秋千,夜里的大海非常诡秘,我们在海滩走了一会,然后返回沙滩上,发现一对欧美的情侣,我发现沙滩上有一个贝壳在快速移动,


因为我带了头灯,仔细一照,发现是一个寄生蟹,之后我们返回到酒店,开始轮流洗澡,然后进帐篷睡觉了,照旧是喷了很多驱蚊水,也把风扇打得很大。晚上总体还是睡得很安稳的。。。
 

Jumbo Huang Citation: Udawalawe National Park lies on the boundary of Sabaragamuwa and Uva Provinces, in Sri Lanka. The national park was created to provide a sanctuary for wild animals displac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dawalawe Reservoir on the Walawe River, as well as to protect the catchment of the reservoir. 

The reserve covers 30,821 hectares (119.00 sq mi) of land area and was established on 30 June 1972. Before the designation of the national park, the area was used for shifting cultivation (chena farming). The farmers were gradually removed once the national park was declared. The park is 165 kilometres (103 mi) from Colombo. Udawalawe is an important habitat for water birds and Sri Lankan elephants. It is a popular tourist destination and the third most visited park in the country.


The Uma Oya Hydropower Complex (also internally called Uma Oya Multipurpose Development Project or UOMDP) is a irrigation and hydroelectric complex currently under construction in the Badulla District of Sri Lanka. Early assessments of project dates back to 1989, when the first studies was conducted by the country's Central Engineering and Consultancy Bureau. The complex involves building a dam across Dalgolla Oya, 

and channelling water over a 3,975 m (13,041 ft) tunnel to Mathatilla Oya, both of which are tributaries of the Uma Oya. At Mathatilla Oya, another dam is constructed to channel 145,000,000 m3 (5.1×109 cu ft) of water per annum, via a 15,290 m (50,160 ft) headrace tunnel to the Uma Oya Power Station, where water then discharged to the Alikota Aru via a 3,335 m (10,942 ft) tailrace tunnel. The Alikota Aru is a tributary of the Kirindi Oya.

Bandarawela is the second largest town in the Badulla District which is 28 km (17 mi) away from Badulla. Bandarawela is 200 km (120 mi) away from Colombo and about 125 km (78 mi) away from Kandy, the two capital cities of Sri Lanka. Thanks to its higher altitude, compared to surrounding locations, Bandarawela has milder weather conditions throughout the year making it a tourist destination for locals. Bandarawela is within hours reach of surrounding towns and cities by both road and rail. The town is influenced by its colonial history and rests among dense, lush forestation occupying a niche among visitors as a base for eco-tourism.

Matara is a major city in Sri Lanka, on the southern coast of Southern Province, 160 km from Colombo. It is a major commercial hub, and it is the administrative capital of Matara District.[1]Matara is a busy, booming and sprawling commercial town that owes almost nothing to tourism – which can make it a fascinating window on modern Sri Lankan life. Matara's main attractions are its ramparts, Dutch architecture, 

a well-preserved fort and its street life.Parey Dewa (Rock in Water) or Paravi Dupatha temple is a relatively modern Buddhist temple on Pigeon Island (a small offshore island) in front of the city. It is reached by an elegant cable-stayed footbridge, which was erected in 2008 (replacing an earlier bridge, which was washed away in the 2004 tsunami). The temple is set in attractive gardens and houses numerous statues of Buddha and a replica of the alleged footprint found on Adam's Peak.

Post code - 81200 Dickwella, also known as Dikwella and as Dikwella South, is a small coastal market town in the Matara district in Southern province of Sri Lanka. It is located 22 km (14 mi) east of the city of Matara. Dickwella is noted for its long sandy beach which is protected by headlands, reefs and sand-bars, making it safer for swimming.

Dickwella is the location of Sri Lanka's largest seated Buddha statue, which is 50 metres (160 ft) tall. Walls in the rooms of the building behind the statue are decorated with a 'library' of colourful pictures depicting scenes from the life of the Buddha and punishments of miscreants.

Mirissa is a small town on the south coast of Sri Lanka, located in the Matara District of the Southern Province. It is approximately 150 kilometres (93 mi) south of Colombo and is situated at an elevation of 4 metres (13 ft) above sea level. Mirissa's beach and nightlife make it a popular tourist destination. It is also a fishing port and one of the island's main whale and dolphin watching locations.

Mirissa is the largest fishing port on the south coast and is known for its tuna, mullet, snapper and butterfish. In 1980 the first tourist accommodation was built however it wasn't until the mid-1990s that tourism to the town started to dramatically increase. Mirissa was affected by the tsunami caused by the 2004 Indian Ocean earthquake, with numerous homes, guesthouses, shops, schools and temples destroyed or damaged and fourteen reported deaths.
 
Nuwara Eliya is a city in the hill country of the Central Province, Sri Lanka. Its name means "city on the plain (table land)" or "city of light". The city is the administrative capital of Nuwara Eliya District, with a picturesque landscape and temperate climate. It is at an altitude of 1,868 m (6,128 ft) and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location for tea production in Sri Lanka. The city is overlooked by Pidurutalagala,

 the tallest mountain in Sri Lanka. Nuwara Eliya is known for its temperate, cool climate – the coolest area in Sri Lanka.The town's attractions include the golf course, trout streams, Victoria Park, and boating or fishing on Lake Gregory. Victoria Park is an attractive and well-used oasis. It is popular with birdwatchers at quieter times because of the good opportunities for seeing species, particularly the Indian blue robin, pied thrush or scaly thrush lurking in the denser undergrowth. The Kashmir flycatcher is another attractive bird species in the park.
 
第1362回:美蕊莎滨金色沙滩,荷兰殖民加勒城堡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7-20 21:53:47
Post #211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863回:卡西尼和惠更斯号,旗舰级空间探测器



 

公益类分享型科普文章,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

 

欧洲在17世纪出了两位天文学家,这了纪念他俩的成就,多国合作的空间探测器使用两位天文学家的名字命名。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1625年6月8日-1712年9月14日),法文名让-多米尼克·卡西尼(Gian Domenico Cassini或Jean-Dominique Cassini),是一位在热那亚共和国(今意大利境内)出生的法国籍天文学家和水利工程师。

 


卡西尼1625年出生于热那亚共和国的佩里纳尔多(即今意大利因佩里亚省佩里纳尔多),在1648年至1669年期间曾在旁扎诺天文台工作。1640年起,担任博洛尼亚大学天文学教授,并在1671年巴黎天文台落成后成为该台的第一任总监直到去世。1673年加入法国国籍,改名为法文,即让-多米尼克·卡西尼,又称卡西尼一世(Cassini Ier,其曾孙与其同名,称卡西尼二世)。

 


卡西尼被认为与胡克同时发现了大红斑(1665年)。卡西尼是第一个发现土星的四个卫星(土卫八、土卫五、土卫四、土卫三)的人。1690年,他在观测木星的大气层时发现木星赤道旋转得比两极快,因此发现了木星的较差自转。1675年,他发现土星光环中间有条暗缝,这就是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著名的卡西尼环缝。他猜测,光环是由无数小颗粒构成。两个多世纪后的分光观测证实了他的猜测。

 


1671年到1679年,他仔细观测了月球的表面特征,1679年送呈法国皇家科学院一份大幅月面图,在一个多世纪内始终没人能在这方面超过他。1683年3月起,卡西尼研究了黄道光,认为它是由于行星际尘埃反射太阳光引起的,不属于大气现象。

 

卡西尼是一位保守的天文学家,他拒绝接受哥白尼的日心说,也反对开普勒定律、艾萨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光速有限说。卡西尼于1711年失明,次年(1712年)逝世于法国巴黎。除了天文学的贡献以外,他亦曾被教宗委任治理波河的防治、管理及防汛工程。

 


当代人类探测土星的探测器“卡西尼号”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海更士、海更斯,1629年4月14日-1695年7月8日),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土卫六的发现者。他还发现了猎户座大星云和土星光环。1678年他介绍荷兰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尼古拉斯·哈特苏克(Nicolaas Hartsoeker)认识了法国科学家如尼古拉·马勒伯朗士和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1684年,他出版了《Astroscopia Compendiaria》,介绍了他新发明的空中望远镜。他指导过莱布尼兹学习数学,与牛顿等人也有交往,终生未婚。

 


卡西尼-惠更斯号是前往土星系统的一架旗舰级空间探测器,也是由美国宇航局(NASA)、欧洲空间局(ESA)和意大利航天局(ASI)合作进行的任务。整个任务分为两部分:环绕土星的卡西尼号(Cassini)与在土星最大卫星土卫六登陆的惠更斯号(Huygens)。两具探测器由泰坦四号B型运载火箭搭载,于1997年10月15日一同发射升空,



并于2004年7月初抵达土星轨道,随后在同年12月25日分离。卡西尼号自入轨后持续运作超过13年,直到2017年9月15日进入土星大气层焚毁;惠更斯号则于2005年1月14日成功于土卫六的阿迪立地区着陆并传回数据,是首具在外太阳系天体完成登陆的探测器。

 

卡西尼-惠更斯号虽然是第四架前往土星的空间探测器,但却是当中第一个环绕土星者。

 


该计划于1980年代开始。它的设计包括绕行土星的人造卫星(卡西尼号)和登陆泰坦(惠更斯号)。这两艘航天器是以天文学家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的名字命名。航天器于1997年10月15日使用泰坦VB/半人马发射升空,在2004年7月1日进入环绕土星的轨道。在前往的星际航行途中,曾两度飞越金星,一次飞越地球与木星。在2004年12月25日,惠更斯号与卡西尼号分离,并在2005年1月14日降落在泰坦。它利用卡西尼号中继,成功的将资料传送回地球。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外太阳系的天体上着陆。

 


卡西尼号在抵达后就持续的研究土星系统,并两度延展计划直至2017年4月。 然而,因为航天器用于调整与校正轨道的燃料因消耗而不断减少,在2016年11月30日决定进入专案的最后阶段。卡西尼号将驶入土星环的内圈,每7天绕行土星一次。航天器将一点一点地深入这过去从未触及的区域,以得到最接近土星环的外观。在2016年12月4日,航天器首度通过土星环。

 


卡西尼号已在2017年9月15日潜入土星大气层中销毁,并在结束前传送回最后的图像。选择这样的处置方法,为的是避免污染可能有生物存在的土卫。

 

欧洲的16个国家和美国组成负责设计、制造、飞行和收集来自卡西尼号轨道器和惠更斯号探测器的资料。这项任务由美国宇航局(NASA)设在美国的喷射推进实验室负责管理,卡西尼号轨道器也在此制造。惠更斯号由欧洲太空研究与技术中心(ESTEC)开发,主要的承包商是法国的法国航太(现在的泰雷兹阿莱尼亚航太公司),并汇集的许多欧洲国家提供的设备和仪器(惠更斯号的电池和两件仪器是由美国制造)。

 


意大利航天局(ASI)提供卡西尼号的高增益雷达天线,与并网的低增益天线(确保在任务期间与地球的通讯),还有一个也使用高增益天线的紧致轻量雷达,并且担当合成孔径雷达、雷达高度计、辐射计、无线电科学子系统(RSS)、VIMS光谱仪的可见光通道(VIMS-V)。VIMS红外线对应的部分由NASA提供,还有主要的电子装配,也包括法国的法国国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提供的电子元件,由NASA安装。

 

在2008年4月16日,NASA宣布再投资两年这项任务在地面所需的经费,同时更改任务名称为卡西尼分点任务(Cassini Equinox Mission)。在2010年2月,任务再度被延长,并再改称为卡西尼至点任务(Cassini Solstice Mission)。



这个任务包括两个主要的元素:ASI/NASA的卡西尼号轨道器,是以发现土星环的卡西尼缝与四颗卫星的意大利-法国天文学家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的名字命名;ESA发展的惠更斯号探测器是以发现土卫泰坦的荷兰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之名命名。这项任务在酝酿的期间,通常被称为土星轨道泰坦探测器(SOTP,Saturn Orbiter Titan Probe),就如同被笼统称呼的Mariner Mark II任务。

 

卡西尼-惠更斯号是前往外太阳系行星的旗舰任务。其它旗舰级的行星任务还有伽利略号、旅行者号和维京人号 。


卡西尼号有几个目标,包括:

 


测量土星环的三维结构和动态行为。测量卫星表面的组成和每一科的地质历史。测量土卫八在前导半球的暗物质性质和起源。测量磁层的三维结构和动态行为。研究土星的大气层在各个层面的动态行为。研究泰坦的云和霾随着时间的变异性。研究泰坦表面在局部区域尺度上的特征。

 

卡西尼-惠更斯号于1997年10月15日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的40号综合发射台,使用美国空军的泰坦4VB/半人马火箭发射。完整的发射是由两节的泰坦4V助推火箭、两个捆扎的固态火箭,半人马火箭是上一节,和有效载荷的外壳或整流罩。

 


这个科学探测任务的总经费约是美金32亿6000万,包括发射前发展所耗用的14亿,以及7亿400万的任务操作,5400万用于追踪,还有4亿2200万用于发射的运载火箭。美国承担了26亿(80%)费用,ESA负担了5亿(15%),ASI负担1亿6000万(5%)。

 

卡西尼号的主要任务已经于2008年7月30日完成;但因资源尚足够便延长至2010年6月(分点任务)。土星于2009年8月经过春分点,这段时间对土星做了详细的研究。

 


在2010年2月3日,宣布卡西尼号的任务再度延长约6.5年,直到2017年9月。结束任务的时间是土星北半球的夏至,所以任务名称为至点任务。延伸的任务让卡西尼号多绕行土星155圈,并飞越泰坦54次、恩克拉多斯11次。 在2017年,在与泰坦邂逅后,卡西尼号将改变它的轨道型态。它将在土星环最内侧的D环之内,以距离土星云层顶端3,000千米接近土星。这一连串的“近端轨道”最后将卡西尼号像探测土卫六的探测器一样,进入土星的大气层来结束任务。

 

卡西尼-惠更斯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2年,当欧洲科学基金会和美国美国国家科学院组成一个探讨未来合作任务的工作组之际,两位欧洲的科学家建议土星轨道器和泰坦登陆器组合的联合任务。在1983年,NASA的太阳系探索委员会建议相同的轨道飞行器和探测器作为美国宇航局的核心任务。NASA和欧洲空间局(ESA)从1984年至1985年研究联合执行潜在任务派遣的可行性。欧洲空间局在1986年仍继续自行研究,而美国太空人莎莉·莱德在1987年提出自身研究的报告:NASA Leadership and America's Future in Space ,也审查和核准了卡西尼任务。

 


虽然莱德的报告是叙述NASA独立派遣绕行土星的航天器和探测器,而在1988年NASA的太空科学和应用协会的理事长Len Fisk 带回了NASA和ESA联合派遣任务的想法。他写信给在ESA的欧洲联络人,Roger Bonnet,强烈建议从当时的三项候选任务中选择卡西尼任务,并承诺尽快让NASA选择同意与ESA合作执行。

 

当时,NASA对欧洲和美国在太空计划上的发展,因为欧洲有不同的看法,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的平等合作,而变得更为敏感。NASA参与卡西尼-惠更斯计划的官方和顾问都试图扭转这种趋势,强调他们渴望均匀分享由此任务所产生的任何科学成就和利益。这种与欧洲合作新趋势的另外一部分原因是受到欧洲与苏联已经开始更密切的合作,这会使得ESA与NASA渐行渐远,因而增加了NASA的竞争意识。



 

合作不仅改善了两个集团的太空计划,也让卡西尼-惠更斯号在美国国会削减预算之后仍然能够执行。该计划在1992年和1994年两度遭到政治之火波及,但NASA成功说服美国国会停止该专案计划是不明智的,在EAS已经将资金投入发展之后,因为受到挫折而伤害到执行太空探险计划的承诺,可能影响到其他领域的对外关系。在1994年之后,虽然有关注其对环境影响的民间团体试图通过抗议和诉讼破坏,但直到1997年发射之前,都未再受到政治干扰而能顺利进行。

 

航天器原先计划使用辅助的三轴稳定、拟前往火星轨道的Mariner Mark II 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RTG,Radioisoto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做为动力。卡西尼与彗星会合小行星飞掠(CRAF)航天器同时发展,但预算削减和专案的重审,迫使NASA终止CRAF的发展,而保留卡西尼;Mariner Mark II系列也被取消。

 


包括轨道器和探测器,他是曾建造第二大的无人行星际航天器,也是最复杂的其中一艘。轨道器的质量为2,150千克(4,740磅),探测器是350千克(770磅)。在发射时与运载火箭对接时携带着3,132千克(6,905磅)的推进剂,总重量达到5,600千克(12,300磅)。只有苏联发射的两艘火卫一和火卫二航天器比它大。

 

卡西尼航天器高6.8米(22英尺),宽4米(13英尺)。由于它是以弹道(飞行路径)前往土星,以及雄心勃勃的科学目的,使这艘航天器变得非常复杂。卡西尼有1,630件互联的电子元件,以22,000 条导线连接,总长度达到14千米(8.7英里)的配线。控制电脑的CPU核心是有备份组件的MIL-STD-1750A 系统。主推进系统包括一个主火箭和1个备用的R-4D火箭引擎。每个引擎的推力是490牛顿,航天器整体的速度变化是每秒2,040米。

 


卡西尼的电力是由32.7千克的钚-238提供,将从材料的放射性衰变热能转化成电能。在巡航期间,惠更斯的电力也由卡西尼提供;分离后则使用化学电池。

 

直到2017年9月,卡西尼号持续的在绕行土星的轨道上运转,与地球的距离在8.3至10.2天文单位之间变动着。无线电讯号从地球到航天器需要68至84分钟的到达时间,反之亦然。因此,地面控制不能对于日常或突发的事件给予“即时”的指示。当卫星出现问题,即使接收的工程师们是立即回应,之间的传递时间也将超过两个小时。为了能够收集到尽可能多的科学数据,卡西尼-惠更斯号携带了18台科学仪器,其中卡西尼号轨道器携带12台,惠更斯号着陆器携带6台。卡西尼的仪器包括:合成孔径雷达制图、感光耦合元件成像系统、可见光/红外映射光谱仪、复合红外光谱仪、宇宙尘分析仪、无线电和等离子体波实验、等离子体光谱仪、紫外成像光谱仪、磁层的成像仪器和离子/中性质谱仪。


 

遥测资讯的通报天线和其它特别的发射机(S波段发射机和双频Ka波段系统),也将用于观测土星和泰坦的大气层,和测量土星和它的卫星的重力场。由于土星与太阳的距离较远,使得以太阳能电池阵列作为这艘航天器的动力来源是行不通的。要产生足够的能量,这种阵列将会太大也太重。取而代之的是卡西尼号探测器由三个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RTGs,radioisoto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供应能量。



这是使用大约33千克(73磅)的钚-238(以二氧化钚的形式)以自然衰变的热通过热电发电产生直流电。卡西尼任务所使用的能源装置与使用在新视野号、伽利略号、和尤利西斯号探测器的设计都完全一样,它们都有很长时间的运转寿命。在卡西尼完成11年的任务时,它们仍然能够产生600至700瓦的电力(为卡西尼准备的备用RTGs之一被用在稍后推出的新视野号任务,设计和发射前往探测冥王星和柯伊伯带)。

 


为了让已经在飞行中的探测器获得动量,卡西尼任务的弹道轨道包括几次的重力助推部署:两次低空飞掠金星,然后飞掠地球一次,再飞掠木星一次。最后一次飞掠地球时,可以想像卡西尼号对人类构成的危险。这个部署是成功的,卡西尼号在1999年8月18日以1,171 km(728 mi)的距离从地球上空掠过。 幸好没有任何故障导致卡西尼号与地球发生碰撞。NASA以最坏的碰撞情况(使卡西尼号会燃烧的锐角重返大气层)研究对整体环境影响的评估:


RTGs内的 33千克钚-238,只要有可以察觉的一部分散布进入地球的大气层,50亿人(当时地球上的总人数)当中,因罹癌而死亡的人数可能会增加5,000人(预期因其它各种原因造成癌症的死亡的几率是0.0005%,即百万分之五。也就是10亿人中有50万人,这样的计算无论怎么说都是不正确的), 但是这种情况发生的机会低于百万分之一。

 


卡西尼号航天器可以用几种不同格式的遥测术进行传输。遥测术子系统是最重要的子系统,因为没有它就不可能有资料传送回来。

 

遥测术是在地面发展的,而由于航天器使用比之前更现代化的整套电脑。因此,卡西尼是第一艘采取迷你包来降低遥测辞典的复杂性,这是任务管理团队的软件发展过程导致的创作。

 


目前约有1088个通道(在67个迷你包内)组合在卡西尼的遥测术辞典内。在这67个低复杂性的迷你包之外,6个迷你包的子系统包含系统共变数和卡尔曼增益元素(161个测量)不在任务正常的状态下使用。其余的947个测量是在61个迷你包完成。

 

共七个遥测地图对应 7 AACS 遥测方式被建造。这些模组是(1)纪录;(2)巡航计划;(3)中慢速巡航;(4)慢速巡航;(5)轨道Ops;(6)Av;(7)ATE(姿态估计)校准。这七组遥测地图涵盖了所有航天器的遥测方式。

 


惠更斯号探测器是由欧洲空间局提供的,并由发现泰坦的17世纪荷兰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之名命名。它于2005年1月15日降落在泰坦的表面,并仔细观察泰坦的云、大气层和表面。它被设计成无人的全自动检测机器人实验室,进入泰坦的大气层,并且利用大气层刹车,以降落伞降落到表面。

 

探测器的系统包含探头系统本身,降落至泰坦的表面;探针支援设备(PSE,probe support equipment)仍然附着在轨道上的航天器。PSE包括追踪探测器的电子仪器,收集降落时获得的资料,并处理和传递资料给轨道器,再传送回地球。控制系统的核心电脑CPU是冗余的MIL-STD-1750A。

 


1997年10月15日,卡西尼-惠更斯号从卡纳维拉尔角航天基地第40号发射台成功发射升空。固体火箭发动机在起飞时开始点火,直到第143秒才停止,当时高度是68,300米。第一级火箭在升空第131秒开始点火,当时高度是58,500米。卡西尼-惠更斯号升空后第323秒,第一级火箭分离,第二级火箭点火,当时高度是167,300米。卡西尼-惠更斯号升空后207秒内,覆盖物保护卡西尼-惠更斯号以免暴露在阳光直射下。

 

卡西尼-惠更斯号分别于1998年4月26日与1999年6月4日接近金星,进行两次重力助推调整,确保探测器有足够的动能可以抵达小行星主带。之后卡西尼-惠更斯号受到太阳牵引,1999年8月18日,探测器近距离通过地球进行重力助推调整,距离月球只有377,000千米。



2000年1月23日,卡西尼-惠更斯号接近小行星2685,并进行一系列观测。卡西尼-惠更斯号距离该小行星1,600,000千米,并估计其直径为15-20千米。2000年12月30日,卡西尼-惠更斯号与木星距离最近,并进行一系列观测,总共拍摄26,000张木星影像。这些照片是当时最清晰的木星影像, 分辨率可达60千米。2003年3月6日,科学家发布卡西尼-惠更斯号这次接近木星的一些主要发现。


 

2003年10月10日,卡西尼-惠更斯号科学家团队宣布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实验结果显示相对论与实际观测互相吻合。

2004年6月11日, 卡西尼-惠更斯号飞掠土卫九,也是旅行者2号之后最接近该卫星的一次。这也是卡西尼-惠更斯号唯一一次近距离飞掠土卫九。

 

2004年7月1日,卡西尼-惠更斯号通过F环与G环之间抵达绕行土星轨道,成为首艘绕行土星的探测器,展开四年的探测任务。卡西尼号将会到达距离土星最近位置,距离土星上层大气只有20,000千米,这个距离不足土星半径的三分之一。

 


2004年7月1日,卡西尼-惠更斯号启动主发动机减速,使飞船被土星引力俘获进入轨道。卡西尼号预计将完成74圈公转,44次近距离掠过 土卫六,以及多次掠过土星其它冰卫星。

 

2004年7月2日, 卡西尼-惠更斯号首次近距离接近土卫六,距离该卫星339,000千米,并获得有史以来最清楚的土卫六照片。2004年12月25日,惠更斯号脱离母船卡西尼号,飞向土卫六。2005年1月14日,惠更斯号在降落土卫六过程中拍摄土卫六照片,并测量风速及压力,分析大气层气体,并将数据会传回卡西尼号轨道器。惠更斯号最终降落在上都地区 ,并拍摄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土卫六表面照片,惠更斯号在土卫六上运作90分钟。

 


2005年,卡西尼-惠更斯号首次近距离观测土卫二,成像科学子系统拍摄到土卫二冰晶喷射活动。(其实,卡西尼-惠更斯号在2005年2月已经拍摄到羽状物,只是仍需要进一步对高相位角度拍摄的照片进行研究,这些照片还需要同其他卫星的高相位照片进行对比。)于是土卫二成为太阳系第四颗被证实存在火山活动的天体,其余三颗分别是地球、海卫一和木卫一。

 

2006年7月21日,科学家从雷达照片中发现土卫六北半球存在碳氢化合物湖泊,也是科学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星球发现湖泊。这座湖泊直径估计为100千米。2007年3月13日,喷气推进实验室宣布土卫六北半球存在碳氢化合物海洋,其中至少有一个比北美洲五大湖还大。



 

2006年11月10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卡西尼上的高清晰度照相机记录下了土星南极发生的带眼风暴,这是人类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上观测到这种现象。风暴顺时针方向的风速达到了每小时550千米。

 


2007年3月13日,美国宇航局卡西尼项目小组报告说,卡西尼飞船上几部观测仪器拍摄发回的土卫六图像都显示,土卫六北纬高纬度地区存在海洋。7月20日,美国宇航局说,卡西尼飞船发现了土星的一颗新卫星。这使得土星的卫星数目达到60个。

 


2013年7月19日,卡西尼号在距离地球约15亿千米由高清晰度照相机拍摄了由土星回望地球照片。

 

2008年3月12日,卡西尼-惠更斯号仅仅以50千米的距离飞掠土卫二,发现羽状物中含有更多的化学物质,包括复杂的碳氢化合物(丙烷、乙烷、乙炔)。这项发现提高土卫二存在生命的可能性。2009年11月21日,卡西尼-惠更斯号第八次飞掠土卫二。

 


2008年4月15日,卡西尼-惠更斯号确定展开两年延伸任务,将绕行土星60次、21次近距离探测土卫六、7次近距离探测土卫二、6次近距离探测土卫一、8次近距离探测土卫三及分别接近土卫四、土卫五与土卫十二各一次。这次延伸任务于2008年7月1日展开。第二次延伸任务于2010年10月2日展开并一直持续至今,卡西尼号预计将绕行土星155次、54次近距离探测土卫六、11次近距离探测土卫二。卡西尼号预计于2017年进入土星大气层,结束所有任务。

 


2012年10月25日,卡西尼-惠更斯号观测到土星出现大白斑,这种现象约30年出现一次。2012年12月21日,卡西尼-惠更斯号观测到金星凌日。

 

2013年7月19日,卡西尼号使用高清晰度照相机拍摄土星回望地球与月球照片,美国宇航局于拍摄照片前事先告知社会大众,也是人类历史上的首例。科学家认为想要人们朝向天空挥手,科学家卡洛琳·波尔科(Carolyn Porco)认为这次拍摄是庆祝居住在暗淡蓝点上的生命。



 

2014年4月3日,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宣布土卫二南极地底存在液态水海洋,土卫二成为太阳系有可能存在生物的星球之一。

 

2017年4月,美国宇航局宣布卡西尼号,最后任务是进入土星与土星环之间区域,探索土星环“年龄”及起源。为了避免卡西尼号可能附有地球微生物,污染土星卫星,即使完成使命,卡西尼号亦会于同年9月15日坠落土星,自我销毁。

 


卡西尼号总共发现7颗绕行土星的新卫星。使用卡西尼号在2004年拍摄的影像,研究人员发现Methone、Pallene和 Polydeuces。然而,稍后的分析发现旅行者2号在1981年飞越土星时就拍到了Pallene。

 

2005年5月1日,卡西尼号在基勒环缝中发现Daphnis(达佛涅斯),它的临时名称是S/2005 S1,这颗卫星也导致缝隙边缘的波纹。卡西尼号在2007年5月30日发现第五颗新卫星,临时名称是S/2007 S4,他现在已经被命名为Anthe。



2009年2月3日,在一份电子报中透漏卡西尼号发现第六颗新卫星。这颗卫星位于土星的G环内,直径只有大约500米(0.3英里),它的临时名称是S/2008 S1,被命名为Aegaeon(埃该翁)。2009年11月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卡西尼号在2009年7月26日发现第七颗新卫星。它的位置在B环中,直径仅约300米(984英尺),暂定的名称是S/2009 S1。

 


在2014年4月14日,NASA的科学家报告可能有一颗新卫星在土星的A环内开始形成。为了顺利抵达土星,卡西尼-惠更斯号空间探测器曾多次进行重力助推,曾两次飞掠通过金星,之后再一次飞掠通过地球,并飞掠通过木星,并最终到达土星。

 


Jumbo Huang Notes: 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 also known as Jean-Dominique Cassini (8 June 1625 – 14 September 1712) was an Italian (naturalised French) mathematician, astronomer and engineer. Cassini was born in Perinaldo, near Imperia, at that time in the County of Nice, part of the Savoyard state. Cassini is known for his work in the fields of astronomy and engineering. Cassini discovered four satellites of the planet Saturn and noted the division of the rings of Saturn; the Cassini Division was named after him. 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 was also the first of his family to begin work on the project of creating a topographic map of France.

 

The Cassini space probe, launched in 1997, was named after him and became the fourth to visit the planet Saturn and the first to orbit the planet.Crashing Into Saturn: This Cassini Mission Is the Most Epic Yet.

 

The Cassini–Huygens space-research mission ( commonly called Cassini, involved a collaboration between NASA,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 and the Italian Space Agency (ASI) to send a probe to study the planet Saturn and its system, including its rings and natural satellites. The Flagship-class robotic spacecraft comprised both NASA's Cassini probe and ESA's Huygens lander, which landed on Saturn's largest moon, Titan. Cassini was the fourth space probe to visit Saturn and the first to enter its orbit. The two craft took their names from the astronomers Giovanni Cassini and Christiaan Huygens.

 

Launched aboard a Titan IVB entaur on October 15, 1997, Cassini was active in space for nearly 20 years, with 13 years spent orbiting Saturn and studying the planet and its system after entering orbit on July 1, 2004. The voyage to Saturn included flybys of Venus (April 1998 and July 1999), Earth (August 1999), the asteroid 2685 Masursky, and Jupiter (December 2000).

 

The mission ended on September 15, 2017, when Cassini's trajectory took it into Saturn's upper atmosphere and it burned up in order to prevent any risk of contaminating Saturn's moons, which might have offered habitable environments to stowaway terrestrial microbes on the spacecraft. The mission has been successful beyond expectations - NASA's Planetary Science Division Director, Jim Green, described Cassini-Huygens as a "mission of firsts", that has revolutionized human understanding of the Saturn system, including its moons and rings, 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where life might be found in the Solar System.

 

Cassini's planners originally scheduled a mission of four years, from June 2004 to May 2008. The mission was extended for another two years until September 2010, branded the Cassini Equinox Mission. The mission was extended a second and final time with the Cassini Solstice Mission, lasting another seven years until September 15, 2017, on which date Cassini was de-orbited to burn up in Saturn's upper atmosphere.

 

The Huygens module traveled with Cassini until its separation from the probe on December 25, 2004; Huygens landed by parachute on Titan on January 14, 2005. It returned data to Earth for around 90 minutes, using the orbiter as a relay. This was the first landing ever accomplished in the outer Solar System and the first landing on a moon other than Earth's Moon.

 

At the end of its mission, the Cassini spacecraft executed its "Grand Finale": a number of risky passes through the gaps between Saturn and Saturn's inner rings. This phase aimed to maximize Cassini's scientific outcome before the spacecraft was disposed. The atmospheric entry of Cassini ended the mission, but analysis of the returned data will continue for many years. Warning, parts of photos were from NASA platform, right reserved.

 

第1864回:气态行星黄色土星,薄纱光环尘埃磁圈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7-20 22:51:35
Post #212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362回:美蕊莎滨金色沙滩,荷兰殖民加勒城堡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


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原创照片来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黄剑博客图文集》Jumbo Huang Notes: Image copyright belong to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2012年10月8日,清晨很早起床,出门去看日出,发现旁边住进来一个孤僻的外国青年,我打招呼后就拉着媛出门,他羡慕地看着媛洁白的大腿,我们快速走到了海滩,先来到昨天吃晚餐的地方,发现有秋千等娱乐设施,


媛还上去荡了一会秋千,起初我们朝右走,看到了很多石头,这附近应该可以看到高跷渔夫的,可惜我们来得时候渔夫没上班,只看到那个高跷木头插在海里,想到昨天追逐霞光夕醉的海浪,再看今天日出生天的美景,的确让人感慨。
 

美女看到大海都比较兴奋,媛也不停跳起来,我给她拍摄了很多照片,最后她还在大海边的沙滩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可是一个浪扑过来,就把她的字体抹去了,
 

我们看到很多海边的木屋大酒店,这些地方在海啸袭击时基本毫无防备能力,后来我们到达了一个酒店那里,后面还有一个蓝色的游泳池,非常美丽,继续走就看到一个小岛,一对韩国情侣在那里游泳,因为长潮了,必须泅渡才能到达那个小岛。旁边酒店有个吊床,媛还跑过去躺在上面玩。

 
美瑞莎是斯里兰卡南部海滨的一条小村子(Mirissa),被国内群众评为兰卡最美丽而且未过度开发的海滩,细窄的沙滩以椰子树林为背景,能把所有人类的足迹都隐藏起来。


这里的沙滩不像夏威夷沙滩那样宽阔,绵长,而只是几百米或稍长一点的一弯月牙,但水清沙白,椰树成荫,海风不断,称得上一流,而它们的清静无人,容颜朴素,在旅游开发威力几乎渗透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今日,更是难得。
 

在美瑞莎,我们完全是渡假的心情。住在简洁的小砖屋,早晚对着海浪发呆,早上散步时我们又碰到了陈唯,她穿上裙子后我才发现她身材还不错,不过很遗憾的是没有看到高跷渔夫,


通常在近海处密密麻麻插着一根根木棍,在木棍中段捆扎着着一个让人坐上去的支架,几个渔夫像姜太公一样稳着看起来很脆弱的钓鱼架,像雕塑般一动不动地钓鱼。
 

美瑞莎的高跷渔夫主要集中在Midicama,离美瑞莎大概30分钟路程,太阳一出来,天气就非常炎热,我们忙离开海滩,开始往回走,期间碰到两个华侨,问我去加勒的车,之后继续走在街道上,看到了海月旅馆(Ocean Moon),是孤独星球推进的旅舍,但据驴友说老板不厚道,以ocean Moon为中心,沿着海边都有很多住宿,因为地方很小,餐饮非常不方便,如果要吃海鲜大餐,最后只能是让酒店加工,据说这里离鱼市很远,需要搭乘三轮车,大概1500卢比来回,15-20分种路程才有超市和肉菜卖。
 

一定要在这里自助煮食海鲜,风味一流,而我们没想到这一点,跑到街上去找地方吃,结果不是很脏就是样式很少,我们走了半天,才看到一个稍微过得去的饭店,进去叫了二份早餐,结果坐下来之后就发现我们被苍蝇包围了,很快早餐端上桌来,上百只苍蝇开始对我们的早餐进行了围攻,那个面包配的黄油简直是难以下咽,最后吃炒面时,基本是一边挥舞双手击打苍蝇,一边趁机吃饭,整个过程变成了与苍蝇争夺早餐的过程,最后实在太恶心了,媛差点呕吐出来,我们实在吃不下去了,没见过苍蝇如此多的餐馆,最后我走进里屋付账,居然还花费了我们卢比540。。。
 

我们急忙徒步走到旅社,才发现老板娘在那里准备早餐,还有菠萝等,非常干净,苍蝇极少,心想真是活受罪,干嘛不在这里吃早餐,之后媛与我都轮流上了厕所,然后开始整理装备,我去付款时,给了卢比2000,结果老板还要骑个摩托车出去换零钱,老板娘则拿出一个本子,要我们写评语,我看到6月30日有个叫邹莉丽的女孩曾经在这里住过,她居然用中文洋洋洒洒写了很长的赞美之词。
 

我叫媛用中文写了评语,后来拿到找兑的钱之后,才发现算上冷饮与菠萝,我们才花费卢比820,之后我们背着大巴走到街道上,先在路口等,结果过来个三轮车司机,说去加勒的巴士不在这里停,无奈我们继续走到另外一个路口,看到很多警察和一群起哄的围观群众,还有干部拿着单反相机拍照,不知道这里是不是有人打架了,闲散人员聚集的地方,历来都不安全,
 

我们忙走到一个小店门口等车,看到一对中国夫妇,不久车来了,我们忙挤上了车,两人到加勒的车票是卢比124,我们上去时看到两个中国女孩也挤了上去,看她们的装备就是腐败休闲型的游客,拖着两个拉杆箱,我跟媛有幸坐在最前排,风景不错,沿海滩行驶的公交车,坐得非常舒服。
 

过了约一个多小时,我们就在海边大路上遥看城堡了,附近海边有个大佛,从Mirissa到加勒大概要一个小时车程,加勒的车站的古城的外面(附近有很大的食物排挡food city),火车站就在汽车站附近,车站前面是个巨大的体育场,汽车站后面还有一个很大的市集,有很多水果卖,城里面很热闹,如果要补充物资就在外城里面搞掂,古城里面物资不太多而且会贵一点,从汽车站可以步行进入古城,并不远。。。
 

下车后我就整理背包,看到那个女白领,我跟她聊了几句,她说古城的消费奇高,她们只是在这里逛一圈,然后下午就乘火车返回科伦坡(COLOMBO),赶晚上的飞机回国,我感觉这个女孩对行程把握安排得非常恰当,算是户外达人了,我跟她告别后,和媛背着包开始徒步到古城,外面的城墙居然非常高大,感觉到了长城,古城里面人很少,超级舒服的,但餐饮消费比较贵,所以晚上我们基本上是在汽车站附近的餐馆吃饭的,
 

古城里面有很多卖工艺品的商店,价格也是超贵了,我们经过十字路口,就开始进城,门口还有只公鸡的雕像,继续走进城之后,我开始按地图寻找住宿,既然得知这里住宿很贵,所以我们只能先从便宜的旅馆开始入手,


路上欧美人士比较多,消费就是这些欧美人抬高起来的,还好古城不大,我们七拐八弯地找到了一家在孤独星球攻略上出现的酒店,名字叫维尔特威里登酒店(Hotel Weltevreden,a colonial dutch villa),老板是D.G. Piyasena,我刚进去的时候,老人家对我很热忱,后来看我出去逛了一圈找其他酒店,返回时就对我不待见了。
 

这个地方的具体地址是在城堡内(104, Pedlar St., Fort 加勒),我第一次进去就问好了价格,当时因为房型的问题与他有点争论,这个老同志非常固执,我叫媛在门口等,我就继续走到后面找旅社,发现几个老旅舍已经不存在了,新的住宿也不熟悉价格,最后不想折腾,又返回到维尔特威里登酒店(Hotel Weltevreden),


走进去就挑了一个房间,这个地方是一个四合院设计,客房位于两边,中间是花廊,走廊都放了藤椅,我看到一个非常漂亮的韩国美女在那里看书,后来我们隔壁还来了两个中国男人,我听他们讲中国英语,说中国式的谎言(他们叫老板给个便宜的价格,说还会再来住或者介绍其他人来住,其实价格已经很低了,那两个中国人真啰嗦,那个老头也蛮可怜了,一天碰到四个中国人)。
 

我们把东西放在旅社后,就准备出去吃饭,结果绕了一圈都没找到合适的餐厅,除了一家咖啡店内的欧美人极多之外,其他所有饭馆都是门可罗雀,特别是一个古堡似的餐馆,从外面往里面看,我还以为没人,结果跟媛走进去之后,发现里屋坐着十几个男人呢,都闲在那里发慌,看我们进来,十多人一蜂窝地跑到厨房,我当时看这个架势就感觉不妙,让十多个人服侍我们两个,那我们要给多少小费阿?我看了一下菜单,贵得离谱,忙拉着媛离开,老板无奈地看着我们消失在街道上,
 

结果我们顶着烈日找了一圈,最后才返回酒店附近的一家小餐馆,门口也坐着几个闲人,这个地方才20平米左右,桌子都摆到外面了,一个食客也没有,墙壁上挂满了文化大革掵时期的宣传画,还有湘耄爷爷的油画,我过去一问,店里的两个年轻人居然是斯里兰卡洪浐党员,他们的偶像就是一位湖南的老同志。
 
我当时就想,我们国内不搞文化方面的革掵好多年了,你们斯里兰卡人还惦记着文化大革掵阿?店里还有椰子呢,媛要了个昂贵的椰子,不过也算物有所值,喝完椰子汁后,老板居然把椰子里面刮了一层白色的皮,


我们这才知道,椰子并不是喝了就扔掉,其实里面的椰肉也是非常好吃的,这个店很小,我们点了菜之后,一个伙计才跑出去买菜,后来又来了个欧美夫妇,带着几个月大的女婴,那个女婴非常可怕,坐在椅子上撕书玩,这么小的孩子就能吃东西了,欧美人还真不宠孩子,
 

尔后又来了一对情侣,然后我们的菜也来了,饭非常少,但菜的味道不错,是精心炒出来的,店里就放个电磁炉,因为地方小,饭菜准备起来还是很慢的,席间几个欧美人过来跟那个正吃饭的欧美夫妇打招呼,然后他们轮流跟夫妇吻嘴交流,


我估计这个荷兰殖民地一定有很多欧美人住在这里,中饭连牙缝都没塞满就花费了1920卢比,在酒店旁边的小店买个零食也花费了490卢比,简直是欧美的消费水平了,吃完饭后我们就返回酒店午休,我特意让媛先回房间休息,我自己特地跑到城墙上看海拍照。
 

加勒出名的不是海滩,而是古城堡,是标准的欧洲风格,除了城堡之外,还有其他殖民地时代的遗迹,或许是教堂,或许是小洋房,甚至只是一道门或者一面墙,这些欧洲建筑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一种勾兑,即所谓的异国情调,


Galle城是在一个城墙内的,海啸的时候有了城墙的防御,主城区几乎没有受损。城墙很有特色,让我想起中国古代的城墙,晚上可以关城门宵禁,在荷兰殖民时期,荷兰人为了显示在斯里兰卡统治坚不可摧,在加勒建立了一座占地36万平方米的城堡,标准的欧洲风格。
 

除了城堡,加勒便是一个小小的东南亚海滨城市,也有沙滩,也有碧海,还有著名的郑和碑(历史学家称为"郑和布施碑"或"三种文字碑"),它于1911年在加勒被工程师托马林发现,当时这块石碑碑文朝下盖在一个管道口上。托马林将这块石碑转移存放。这块石碑的发现当时就引起了轰动,剑桥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吉里斯教授认为,它消除了人们在郑和访斯确切时间问题上的疑问,该碑表明郑和在1409年前后曾数次访问斯里兰卡(当时称锡兰山)。


 
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9月)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亚洲非洲等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郑和船队先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澳洲等地,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玛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在世界航海史上,他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1420年间中国明朝拥有的全部船舶,应不少于3800艘,超过当时欧洲船只的总和;
 

郑和曾出使暹罗、日本,有进行外交活动经验;《明史》郑和传:"永乐三年(1403年)6月,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相当于现代船身长约138米,宽约56米,这种巨型海船充分显示当时中国造船业已经遥遥领先于全世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域,以次遍历诸国"。
 

大陆虽然有郑和的墓,但其实他是葬身海底的,郑和仙逝后,后朝开始抹杀他的功绩,大肆破坏有关郑和的记录,这也是我国改朝换代导致的极力否定过去的恶习使然。郑和的老板朱棣干了这些事: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七下西洋;浚通大运河、翻修长城;创立西方内阁制雏形;五次亲征漠北,摧毁蒙古帝国对中原的威胁;设立奴儿干都司,统辖今俄罗斯库页岛;统一安南(越南),在河内设立行省;建造紫禁城,成为史上首位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
 

朱棣将明朝推至顶峰。他推翻了他侄子建文皇帝而簒位登基;他杀害了方孝儒,发明了诛十族的恶例;他把反对他篡位的臣子的妻子女儿一律发配于军中供人奸污,所生子女世代为奴;他派遣郑和七下西洋据一些史学家说是为了找寻不见尸体的建文皇帝的下落。。。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七次进出斯里兰卡。
 

在斯里兰卡南部城市MATARA附件,有个地方叫“中国口岸”CHEENA MUMADORA,当地人说,这个地方可能是当年郑和登陆的地方之一。郑和是穆寺林,是穆罕默德先知后裔,但也尊崇佛教。每次经过锡兰,都要到佛寺去烧香、布施、祈福。
 

1409年,郑和第二次经过斯里兰卡时,树立一个石碑。这个石碑在1911年由英国工程师在南部城市加勒路口的下水道里发现。碑高144.78厘米,宽76.2厘米,厚12.7厘米。石碑顶部两角圆拱型,上方刻有二龙戏珠,周围有花纹,背面光滑平整。正面由中文、泰米尔文、和波斯文书写。三种文字的碑文内容各有不同,但是对佛祖释迦摩尼、婆罗门保护神毗湿奴、伊斯兰真主表示崇敬和敬仰。
 

碑文还记述了布施寺庙的物品数量和名称。斯里兰卡学者说,郑和碑充分体现了郑和和大明朝廷的广阔胸怀和平等宽容的精神。这与西方列强后来入侵斯里兰卡修城堡等形成鲜明对比。今天的郑和碑看上去表面破坏严重,碑文基本上都看不出来了,但是摸上去还能感受到几百年的风雨沧桑。
 

碑文记载的是郑和等受明朝皇帝派遣,下西洋时来斯里兰卡巡礼圣迹,向佛教寺庙布施香礼,以竖碑记之的情况,后面列有布施祭品的清单,碑文的落款是永乐七年二月,即1409年2月。这块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用3种文字刻制的,除了中文外,还有泰米尔文和波斯文,它们是当时印度洋地区商人间的通用语言。


与中文不同,这两种文字的碑文有些部分已经难于辨识,但学者的研究表明,泰米尔语的碑文表示的是对泰米尔人信奉的婆罗门教保护神毗瑟奴的敬献;波斯语的碑文则表示对伊斯兰教信奉的真主给予敬仰之情,两种文字也都记载了大致相同的郑和一行向两种宗教神灵敬献祭品的情况。
 

斯里兰卡著名历史学家、伦敦大学博士洛娜•德瓦拉贾在就郑和访问斯里兰卡一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身为穆寺林的郑和,却能在一块碑上以三种宗教为对象,表示同样的礼敬与尊重,一方面反映了郑和以及明朝统治者对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宗教上的宽容性;另一方面则反映出郑和一行希望他们所从事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不至于受到宗教对立的影响。可以说,这块石碑是郑和以及当时明朝皇帝和平宽容精神的体现和象征,同时也表明中国当时具有极为宽广的胸怀和世界性的眼光。
 

该石碑的发现地加勒克里普斯路,是长约一公里、宽约五六米的小马路,马路的一侧是铁路,另外一侧是民房。巧的是,那里也是一个穆寺林聚居区。而在距离克里普斯路几百米远的地方,就是欧洲殖民者留下的高大城堡。那里如今是一个旅游胜地,也是斯里兰卡过去那段历史的永久纪念。当地教授曾经把郑和的访问与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做过一个比较。
 

她说,郑和时代印度洋地区进行的是一种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和多语言的和平交往,郑和碑正是这种交往的象征。与之完全相反的是,16世纪的欧洲殖民者带来的是狭隘、爆力和对当地文化的灭绝。在明代初期,当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船队出现在海平面上时,确实呈现出一种强悍气魄,根据《天妃灵应之记》碑文记载,“及临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当郑和船队在小葛兰国、柯枝国和古里国完成了交易,需要在锡兰港口停泊时,国王亚烈苦奈儿向郑和索要金银珍宝,遭拒后令5万士兵攻击船队。
 

郑和统领约2000名士兵,一举生擒了亚烈苦奈儿和多名王室成员。1411年7月,郑和将亚烈苦奈儿及其妻子官属押解到南京皇宫,后被明成祖宽大处理,放回锡兰。亚烈苦奈儿是锡兰的一个土邦王,他曾成功阻击了北部的泰米尔人南下,并想兼并其他土邦王国。郑和船队的出现,确实改写了一段斯里兰卡历史。郑和并没有像后来的欧洲殖民者那样在这个岛国大兴土木,这也说明了为何郑和遗址在南亚稀少的缘故。

 
也许郑和竖起这块布施碑的另一个目的,是让各种神灵保佑无缘重返国土的船员。他们有的在航海中生病去世,有的沉入大海,有的老死异乡。郑和布施碑也是对这些亡魂的庇护。
 

郑和(1371-1433),原名马三保。明朝伟大的航海家。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军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
 

斯里兰卡具有扼印度洋咽喉的天然海上交通优势,是600年前郑和船队北上印度、西去东非的必经之地。中斯两国的史料均表明,郑和船队曾多次到达斯里兰卡。
 

我站在石头砌成的城堡上,感慨工程质量之好,使用了几百年的城墙都没有被海啸巨浪摧毁,站在碉堡一样的围墙上看着大海,旁边居然还有人在游泳,没有想到加勒城也有一个这么美丽的海滩,我沿城墙走了一会,只发现围墙靠内侧的一个地方出现局限的破损,石头没有坍塌,而是围墙中部的土层出现渗漏。
 

Jumbo Huang citation resources: Galle is a major city in Sri Lanka, situated on the southwestern tip, 119 km from Colombo. Galle is the administrative capital of Southern Province, Sri Lanka and is the district capital of Galle District.
Galle was known as Gimhathiththa(although Ibn Batuta in the 14th century refers to it as Qali) before the arrival of the Portuguese in the 16th century, when it was the main port on the island. Galle reached the height of its development in the 18th century,
 

during the Dutch colonial period. Galle is the best example of a fortified city built by the Portuguese i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show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rtuguese architectural styles and native traditions. The city was extensively fortified by the Dutch during the 17th century from 1649 onwards. The Galle fort is a world heritage site and is the largest remaining fortress in Asia built by European occupiers.
 
Other prominent landmarks in Galle include the city's natural harbour, the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St. Mary's Cathedral founded by Jesuit priests, one of the main Shiva temples on the island, and Amangalla, the historic luxury hotel. On 26 December 2004, the city was devastated by the massive tsunami caused by the 2004 Indian Ocean earthquake, which occurred off the coast of Indonesia a thousand miles away.
 
Thousands were killed in the city alone. Galle is home to the Galle International Stadium, 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picturesque cricket grounds in the world. The ground, which was severely damaged by the tsunami, was rebuilt and test matches resumed there on 18 December 2007.
 
Important natural geographical features in Galle include Rumassala in Unawatuna, a large mound-like hill that forms the eastern protective barrier to Galle Harbour. Local tradition associates this hill with some events of Ramayana, one of the great Hindu epics. The major river in the area is the Gin River (Gin Ganga), which begins from Gongala Kanda, passes villages such as Neluwa, Nagoda, Baddegama, Thelikada and Wakwella, and reaches the sea at Ginthota.
 
The river is bridged at Wakwella by the Wakwella Bridge.According to James Emerson Tennent, Galle was the ancient seaport of Tarshish, from which King Solomon drew ivory, peacocks and other valuables. Cinnamon was exported from Sri Lanka as early as 1400 BC, and as the root of the word itself is Hebrew, Galle may have been a main entrepot for the spice.
 
 
第1363回:外揽山水之秀心醉,内得人文之胜神迷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7-20 23:24:35
Post #213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363回:外揽山水之秀心醉,内得人文之胜神迷



 
©原创图文(本图文中的照片和文字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人摄影照片作品保留一切权利。


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文章来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黄剑博客图文集》Jumbo Huang Notes: Image-Text copyright reserved to Jumbo Huang)
 

我返回酒店休息,睡到约下午四点多,然后起床准备出门,隔壁房间的中国游客正在门口拿笔记本电脑做功课,几个妇女在走廊那里聊天,我们走到外面,打算沿加勒城走一圈,边走边拍摄,大部分时间是在城墙上,原以为这个围城是非常完整的,后来才知道还是有些部分被封住了,


博物馆很多,还有几座教堂,我们先从靠大海的那边行走,海滨有当地人在游泳,继续走到拐角的地方,爬上碉堡欣赏优美的风景,几个本地青年在那里玩耍,我们没有久留,继续沿城墙走,远处是白色的灯塔和白色教堂,走近时再左转,看到更大的沙滩,一群年青人刚游泳完毕,正陆续上岸,跟我们擦肩而过,他们都穿着短裤,赤裸上身。
 

我们继续走就到达了古树参天的区域,这一带非常古老,就是当年郑和曾经到访过的地方,途经几个博物馆,就到达了另外一个巨大的灯塔那里,穿过城墙,发现这里人迹罕至,偶有几个游手好闲的可疑青年在这一带游荡,似乎是在寻找目标,这里的失业率也很高的,乌鸦非常多,继续走到斜坡上,接近拐角的地方,我们就爬到高处休息,媛坐在草地上听歌,我则站在高大的城墙上拍摄,

 
后来看到下面的城墙上爬出一条近两米长的蛇,把一个松鼠惊吓得到处逃窜,夕阳西下,乌鸦盘旋,不久过来一个亚洲美女跟一个欧美青年,他们也躺在草坪上看夕阳,我走到另一边的监狱遗址参观,


赫然发现一个当地青年快速地向媛那里靠近,我忙奔跑到城墙那里,向媛喊了一声,那个青年被震慑住后,无奈地走开,估计是想抢手机,看着浩瀚的大海,遥想郑和与马欢驾船过来访问古城时,仿佛梦回明朝,穿越时空。
 

后来我跟媛下了城墙,徒步到了火车站,进去咨询明天去尼甘布的火车(Negombo),里面的工作人员非常友善,拿出笔给我逐笔列出了明天所有到尼甘布的火车班次,我们离开火车站,看远处有一些寺庙和印度庙宇,


如是想走过去参观,但看天色已晚,而且路上行人诡秘,故而我们选择走到了汽车站,后面一条街都是商业区,非常繁华,再走不久可以看到一家华人餐馆,但我们看那条路上行人稀少,没走多远就继续沿汽车站后面的街道走,这里大部分都是售卖面包的,偶有一个卖印度菜的餐馆,餐厅里面非常热,几个老外赤着膀子在里面吃饭。
 

我们继续找了很久的餐厅,尔后去一个大型超市的二楼买了些日用品和媛喜欢喝的酸奶,这个超市是唯一让我们感觉凉快的地方,里面的空调非常冷,估计是这一带最好的超市,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


花费卢比435后我们下楼,在左侧看到一个还算干净的餐厅,忙走进去,点了面食和鸡肉汤等,照旧是等了很久才上菜,吃到一半看到一男三女四个中国游客走了进来,他们问这个餐馆怎么样,我说我们走了老半天才看到这一家餐馆可以吃饭,故而他们也停了下来,男的貌似是老师,三个女人年纪相差很大,
 

我们吃完饭后付款卢比660后离开,到了外面才发现天完全黑了下来,急忙徒步到了加勒古城,白天人就不多,到了晚上,古城更是非常冷清,甚至让人感觉到了恐怖的气氛,偶有路灯闪动,我们进了城门,在那里拍摄了一下灯塔的夜景,之后在夜色中找到了住宿的地方,照旧是轮流洗澡洗衣服,不仅就疲惫地入睡了,房间的风扇因为故障而无法快速转动。
 

加勒区是斯里兰卡南部省的一个区。面积1,673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990,487人。首府加勒靠近汉班托塔,斯里兰卡南部省汉班托塔区首府。该地区人口以信奉伊斯兰教的马来人为主,信奉佛教的僧伽罗人也占有相当的比例,现任有争议的斯里兰卡总理拉贾帕克萨即来自当地选区。


2004年,汉班托塔在印度洋海啸中损失惨重。2006年,斯里兰卡晸府决定在汉班托塔营造一个新的国际机场,并建设科伦坡通往当地的铁路。2007年10月,在我国的援助下,斯里兰卡晸府在汉班托特开始建设大型港口。
 

2012年10月9日,清晨很早就醒来,在床上折腾了一会就起床开始收拾包裹,然后办理退房手续,当我走在客厅时,发现老板不在,柜台上放了一张千元的钞票,


不久老板的儿女走了过来,她收了我的钱之后,我们就离开了古城,出门后走在冷清的街道上找三轮车,很快就看到路上停了一辆车,可惜三轮车夫还躺在车上睡觉,我们没吵醒他,继续走,后来才找了一个三轮车,花费约卢比200让司机送我们到达了火车站,
 

本来我计划是赶7点钟的火车,但我们去的时候非常早,就提前买了六点多的火车票,二等车厢两人车票是卢比240,进站后去候车,发现火车站很少有外地人,放眼望去就我们两个外国人,我们坐在凳子上候车,


远处是教堂,我当时以为Galle是到Negombo的火车的起点站,以为肯定上车有位置坐的,结果等火车一来,我才发现上面早就坐满了人,而且很多学生居然是坐火车去上课的,
 

我们挤上了火车,气急败坏地去找座位,幸运地是替媛找到了一个靠窗的位置,里面坐的乘客绝大部分是男人,女人很少出门了,而且男人不会给站着的女人让座的,媛前后左右全部是男人,对面是个公务员模样的人,旁边是个老头,斜对面是个人高马大的光头帅哥,长得很像致命速度里面的那个法国影星。
 

媛后面是一个穆寺林,胡子特别长,这里的居民使用的手机还非常陈旧过时,最右边还坐着一对来旅游的中国年轻夫妇,没怎么交谈,我大部分时间都站在火车门口看风景,也方便拍照。这个火车超出我的想象,之前以为斯里兰卡的火车都很破旧,结果这趟火车非常新颖现代,速度也非常快,几乎接近中国高铁的速度了,一路上是呼啸前进,如此快的列车,车门依旧是敞开着,故而站在车门口要比那些慢车危险很多。

 
这个列车非常宽敞,每排有四个座位,走廊很宽,每个车厢居然有36个风扇,而普通列车的每个车厢才3个风扇,差别巨大,每节车厢有几百个吊环,恐怕这条线路是斯里兰卡的国家名片了,故而无论在列车速度和装饰上,都非常国际化了,在HIKKAWALA上来两对欧美情侣,四人上车后就旁若无人地席地而坐,而旁边的亚洲人却都站在车上,果然是欧美人不嫌脏啊。
 

比较年轻的情侣坐我旁边的地板上,男女都穿个拖鞋,提着个破包,非常俭朴,估计是欧美的学生了,对面两个高个子情侣也是穿拖鞋,女的头发很长,扎着密集的小辫子,一看就是又抽烟又喝酒的豪放妹子,不久她也坐在地板上,眼神迷离,男的也很邋遢,坐在旁边傻笑。。。
 

后来上来两个欧美高个子美女,都是金发碧眼鹰勾鼻,非常漂亮,这两姐妹就比较专业,背着非常大的户外背包,秀气而纯洁,应该是欧美的大学女生,这个火车不只是速度快,风景也是一流,左边是一望无垠地大海,


右边是村庄田野等,火车陆续途径海湾上的桥梁,红树林和入海口,椰林婆娑,海风习习,很多时候,铁轨离大海的距离才几米,站在车厢旁边,可以看着火车沿着大海徐啸而过,我真担心要是海啸或者台风来了,整个火车不是被掀翻了?
 

如此靠近大海的地方修建铁路,真是大胆,跟中国的铁路不一样,斯里兰卡的铁路跟公路一样,没有护栏和铁丝网,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横穿铁路,好歹中国的高铁都会有围墙或护栏保护着,而这条斯里兰卡最快的铁路却直接穿过村庄和马路,没有任何保护,火车陆续在很多站点停靠,上下车的人却不是很多,我始终没找到位置坐下,
 

后来火车几乎是贴近大海行驶,铁轨距离大海居然只有约2米的距离,我站在车门口,遥望远处,发现一个码头和一个碉堡,很快列车就到达了城市,等我返回车厢头上时,听人家议论着,我才知道科伦坡要到了,


我当时天真的以为这个车肯定是直接到达NEGOMBO的,即此车在COLOMBO停几分钟后,会继续开往NEGOMBO,结果还好我与当地人聊了一会,事实是这列豪华火车只是往来COLOMBO和MATARA的,根本不会去尼甘布小镇NEGOMBO,我们必须在科伦坡下车后转乘另外的破火车才行,
 

我当时吓一身冷汗,倘若不是跟当地人聊天,我估计到站后还在火车上傻等,约9点左右,火车就到达了首都火车站,那个斯里兰卡帅哥就叫我们下车去转车,担心我们不知道如何转,他居然领着我们去找火车,下车后还从停靠的另外一辆货车敞开的门里穿过去,


再过几条铁轨,到达了车站,然后那人还跟火车站的人确认之后,继续领我们走到侧面一个破旧的列车那里,告诉我们转此车去尼甘布(NEGOMBO),等我们上车后,他才离开,真是斯里兰卡活雷锋。
 

上车后发现这列火车太差劲了,一个风扇都没有,而且车厢座位的靠设计很糟糕,我们上车就看到一对亚洲夫妻,上去聊天才知道她们是泰国人,居然也去NEGOMBO,而且明天跟我们同一班飞机返回泰国,太巧合了,她老公拿着地图,

我也把我的NEGOMBO地图拿出来,她问我住宿定了没有,还问我哪里有便宜的旅社,我忙把孤独星球上推荐的廉价酒店告诉她,这对夫妇非常和蔼可亲,年纪跟我相仿,考虑到车上有人同路,我自然轻松很多,不担心错过NEGOMBO站了,
 

陆续有很多人上车,这个列车停了约20分钟才启动,而且速度很慢,基本上是每个站都停,车上的人素质明显比前一趟客车差很多,基本上是从城市到了农村,对面坐着一个妇女,带着三个女儿,年纪从3岁到12岁左右,媛忙从包里拿出糖果给这个妇女的三个女儿吃,她们都非常高兴,兴奋地拆开糖果纸,愉快地吃了起来,
 

车上的大部分是穷苦人,很多乞丐,我不知道乞丐是怎么进火车站的,什么样的乞丐都有,还有残疾人也进车厢乞讨,到了HORAPE站,就看到有残障人士在车厢里爬行,仿佛任何人都可以混进火车站似的,两边的棚户区很多,不久过来一个年轻人,驻个拐杖在那里乞讨,我无意一瞥,发现他的一条大腿长了肿瘤,粗得跟冬瓜一样,把我吓一跳,
 
途径RAGAMA时,下了很多乘客,我当初还以为这个列车会直线行驶,直接开到NEGOMBO,结果它到了一个地方之后,居然开始倒着开,然后转向另外一个方向,两边有石油基地,持枪士兵把守着,火车晃晃悠悠地到了11点才到达NEGOMBO车站,我们忙下车,在车站就碰到几个熟悉的广州旅友,那个领头的女人貌似在那里见过,她们下车就到处问路,还问我们去酒店怎么走,


 
她们拿着一个酒店的地址给我看,我跟她们一聊,才发现是泰国碰到的老朋友,她们队伍基本是女人,就只有一个男人,三个年轻女人是驴友打扮,装备非常专业,一个大姐级的女人和一个大叔级的男人,我建议她们多问几个三轮车司机,价格应该也不会很贵,后来我们去印度旅行时,似乎又遇到这群人,真正的缘分(后来我们去印度时又碰到了那位佛山的大姐,她至今依然是媛的忠实铁杆粉丝)。

 
后来告别了同胞,我跟媛就找到一个三轮车司机,谈好卢比200送我们到达海景酒店(OCEAN VIEW),这个酒店也是孤独星球推荐的,历史悠久,所以司机都知道地址,三轮车一路飞驰,看着两边的风景,才感觉这个地方还是很繁华的,教堂很多。。。
 

Jumbo Huang Notes: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geographers may have known about Galle, which they might of called the Cape of Birds. Ptolemy might also have known about the port in which he referred to as Odoka. Moroccan traveller Ibn Battuta visited Galle (or Qali as he called it) in 1342. During the 12th and 13th centuries, Sinhalese refugees fleeing from Tamil armies from the north began to settle in Galle and other nearby areas, Galle had been a prominent seaport long before western rule in the country.
 
Persians, Arabs, Greeks, Romans, Malays, Indians, and Chinese were doing business through Galle port. In 1411, the Galle Trilingual Inscription, a stone tablet inscription in three languages, Chinese, Tamil and Persian, was erected in Galle to commemorate the second visit to Sri Lanka by the Chinese admiral Zheng He. In 1502, when a small fleet of Portuguese ships, under the command of Lourenço de Almeida, on their way to the Maldives, were blown off course by a storm. Realising that the king resided in Kotte close to Colombo, Lourenço proceeded there after a brief stop in Galle.
 
In 1640, the Portuguese were forced to surrender to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The Dutch built the present fort in 1663. They built a fortified solid granite wall and three bastions, known as "Sun", "Moon" and "Star". After the British took over the country from the Dutch in 1796, the British preserved the fort unchanged and used it as the administrative centre of the district.
 
第1364回:年年坚冰封冻大地,岁岁芳草遍布天涯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7-22 22:02:06
Post #214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364回:年年坚冰封冻大地,岁岁芳草遍布天涯



 
©原创图文(本图文中的照片和文字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


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人摄影照片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黄剑博客图文集》Jumbo Huang Notes: Image-Text copyright reserved to Jumbo Huang)
 

停在港口的船很安全,但那不是我们造船的目的。

A ship in port is safe, but that is not what ships are built for.



 
我们乘车到达了海景旅社酒店(Ocean View Tourist Guesthouse, No.122, Lewis Place, Negombo),下车后我们就走进去查看,海景旅社酒店大约有几层楼高,一个哥们走出门迎接我们(V.M.S. Thamel),


他说便宜的房间基本住满了,只有几个中档的房间了,就在平房那里,我问了下价格,约在卢比3500到5000卢比左右,我认为比较贵,就谢过他,我们准备过马路去对面找时,


突然一个哥们对我们说,旁边的酒店很便宜,我如是去海景旅馆隔壁去看,果然看到一个不错的叫海欢的酒店(SEAJOY),一个肥胖的包租婆走了过来,带我们去看房间,二个大床的大房间才卢比1200,还有独立洗手间和风扇,我们当即就住了下来,
 

这个包租婆能说会道,她还知道我们国内一些领导者的具体情况,后来我们把行李放在房间,然后去海欢旅馆前面的餐馆吃饭,我们当时是逛了一会,发现很多餐馆是一个人都没有,


唯独海欢旅馆那里的餐厅还坐了几个人,如是斗胆进去吃饭,消费不便宜,店小二居然还会粤语,英语流畅,动作很快,说话非常急躁,我们吃完饭后,付款时我没给小费,这个店小二就非常不爽了。
 

媛中午在房间看书休息,我则独自出门,先走到海边,看到几个酒店,心想还好没在这里住,价格肯定更贵,海滨住的大部分是欧美人士,因为是中午,海滩上除了几个减肥的欧美肥婆,就没什么人了,海面上船帆齐发,非常壮观,


应该是出海捕鱼的船队了。海滩不错,不敢说有什么特色,Negombo的汽车站的城中心,过去海边有一段距离,据说维多利亚女皇也住过这里,Negombo的海滩也是游客集中区,旅馆很多,物资基本上可以满足需求。
 

我在沙滩上走,非常炎热,后来到了一个豪华酒店前面,三个中年欧美妇女穿着丁字裤比基尼在那里晒太阳,腰部的赘肉非常吓人,我继续走,很快到达了海滩的尽头,


我从一个小巷子走到大街上,街头几个当地青年跟我打招呼,非常热情,我继续徒步,看到一个教堂,旁边是一块基督教的墓地,我走进去参观墓地,发现很多墓碑是一百多年的了。墓地尽头是耶稣订在十字架上的雕像,
 

我走出墓地,继续走到教堂那里,进去发现乞丐特别多,还有一所学校,一个残疾人坐在学堂外面,里面的学生在上课,我走进教堂参观,十几个学生一下子把我包围起来,嘘寒问暖,问东问西的,


我又走到教堂里面,因为是大中午,里面人很少,几个女人在祈祷,我把教堂逛了一圈才走出来,绕道后面,看到两个小女生在一个高大的灯塔那里游玩,继续走了一会,就离开教堂,看到天气酷热,忙徒步返回酒店,睡到下午15:40分,才起来,
 

跟媛一起从酒店徒步到海滩,这个时候沙滩上的游客就多了起来,很多欧美女人穿泳装在那里晒太阳,不乏丰乳肥臀的美女,特别是一个少女趴在沙滩上看书,她居然穿着比基尼裤衩,丁字裤陷入她的臀沟里,


圆圆翘翘、白白嫩嫩的一半臀肉和深深的臀沟,白皙的臀肉和大腿交接处,时隐时现地露出少女雪白的大腿内侧,柔媚的臀肉随着音乐节拍不停地抖动,透着青春少女的轻狂之美,浑圆的雪臀配雪白的大腿,不愧是女人中的极品。。。

 
沿海滩望去,大部分是穿着暴露,言语放荡的欧美女人,继续走到沙滩尽头,看到几个游手好闲的青年在椰林下喝酒狂欢,尔后我们走到大街上,找个摊位买了个椰子给媛喝,价格是卢比30左右,我之前单独出门时也曾经喝过一个椰子汁,感觉一般,继续走到教堂那里,发现下午的教堂已经坐满了人,


进去要脱鞋,我跟媛站在门口观看,不久离开教堂,我们基本沿着LEWIS PI路一直朝NEGOMBO TOWN行走,途中还经过一些印度寺庙,气氛诡秘,印度教的男人邪恶的目光盯在媛身上,故而我们没有进去参观,加上我们对印度教不是很了解,怕触犯了禁忌,
 

我继续走在海之街上,这里人口密集,很快就看到很多老房子,拐弯后看到一辆很破旧的卡车,前面就是圣玛丽大教堂(ST MARY CHURCH),这个教堂没有海滩附近的那个教堂热闹,


信徒很少,但这个教堂历史悠久,门口站着几个非洲人,我怀疑是偷渡过来的,他们盯着我们看,让我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因为这个镇非常没落,路上极少看到外国人,大部分是穆寺林和本地人,
 

我们走进教堂,发现几个小朋友居然在里面排练,教堂顶部的壁画很特别,人非常少,媛还进去祈祷了一下,逛了一圈后我们才出来,外围有一些纪念碑等,之后我们继续走到KING GEORGE DR附近,这个地方更诡异了,


弥漫着没落的味道,很多商铺都倒闭了,老房子非常多,很多地方是空荡荡的,街上的人也远远地看着我们两个外国人,继续走到一个大球场那里,


很多本地人绕着球场跑步,四周都是些低矮的老房子,远处是赫赫有名的NEGOMBO鱼市场,这个卖鱼的地方还区分新老市场,
 

我们去的时候发现那里已经快收摊了,故没看到什么卖魔鬼鱼等的盛大场面,之后继续绕运动场走了一圈,这个时候路上的鬼鬼祟祟的本地人冒出来了,媛有点不想走了,但我坚持要走到老灯塔那里,


果然没走多久就看到了荷兰殖民地时期的一些建筑,还有那个灯塔和注明的泻湖,我本来以为泻湖是非常漂亮的,结果走近一看,简直让我大失所望,整个泻湖跟被污染的臭水沟一样,很多木船停在那里,几个人在那里修船,

 

我们返回到路上,发现这一带即冷清又诡异,根本不是游客来的地方,据说逛完鱼市后可以到附近的New Rest House参观一下,这家年代久远的旅馆在1958年曾接待过伊利莎白二世,


现在比较残破,但还是颇有风情,这个地方以前还盛产肉桂,早期的穆寺林是公元七八世纪来到这里的,以前这个地方是个滩涂地带,到了1500年左右,葡萄牙人也跑了过来,建立了一些城堡,
 

主要也是从事肉桂贸易,到了1630年,KANDY国王开始跟葡萄牙侵略者打仗,僵持不下,到了1646年,荷兰人从葡萄牙人手中抢到了NEGOMBO,两国结盟10年,到了1815年,英国侵略军消灭了斯里兰卡最后的KANDY王朝,目前斯里兰卡的肉桂产量全球第一,占到了90%还多。
 

看夜幕降临,我们就拦了辆三轮车,花费200卢比坐到了住宿的地方,然后在那里吃晚餐,海欢餐厅的那个店小二都认识我了,知道我不给小费,所以不怎么客气,我感觉这个地方上菜特别慢,收碟却特别迅速,


基本上只要你一吃完盘子的食物,还没等你反应过来,他们就收走你的碟子了,要不是因为附近没什么餐馆,我还真不想在那里吃,不过我们点的一份印度炒饭还是很不错的,送了五碟配菜,很划算,也就花费975卢比,除以20就是人民币的价格了。。。
 

餐馆里一般都是欧美食客,不久突然来了一位秀气的中国姑娘,贤惠端庄的她问我们饭菜的味道怎么样,我说还可以,然后她就坐在我们旁边,我一看这个姑娘束着黑长的秀发,


瓜子脸,谈吐淡雅,风姿绰约,是个才女,交流之后才知道她是西安人,毕业后就去了深圳比亚迪,之后准备辞职时被派到了印度,因为签证要半年重新申请一次,故而每半年都要离开印度二次,前往泰国等周边国家,
 

她说在南印的生活很枯燥,平常也不怎么出门,也就在公司与宿舍转,偶尔去超市购物,呆了很久还没去过泰姬陵。我问西安姑娘住那里,她说住在海边的旅馆,每晚是40美金,而我们住的地方每晚才10美金一个房间,故而我们的住宿便宜很多了,


她打算逛一两天就返回印度,我心想还真有缘分的,碰到了深圳的同胞,我们聊了很久,后来她也点菜了,最后聊到得意忘形时,我起身离开就把魂都丢了,跟媛过马路到海边散步,准备拍摄夜景时才突然醒悟,发现装了三部相机的腰包不见了!
 

我当时吓了一身冷汗,因为我出国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丢过东西,这次居然犯如此致命的低级错误,我忙飞奔回吃饭的地方,老远就看到我们坐的桌子已经被两个欧美青年占据了,


但幸运的是,那个婀娜多姿的西安姑娘还在那里吃饭,我走进去一看,她居然帮我保管着腰包,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不是因为跟她聊天上瘾的话,我不会忘记腰包,可最终还是因为她,我才没有丢掉腰包。。。
 

我忙对她感激一番,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离开时问她贵姓,她也告诉我了,我忙离开餐厅,过马路返回到沙滩上,感觉非常惆怅,心想其实我心底里是喜欢像西安美女这样的才女的,因为她懂英语,有出国工作的经验,而且更年轻,但我已经是大龄老中青了,没有机会了。。。
 

当我跟媛坐在海边的渔船上看大海时,媛看我还在浮想联翩,她讽刺地说我的魂被刚才那个窈窕淑女勾去了。。。
 

后来一个黑影向我们走过来,我们忙起身离开,返回酒店,我则给了包租婆10美金的房费,进屋后发现没水喝,我又跑到外面买水,花费60卢比,顺便看了一眼饭店的大堂,


发现风情万千的西安姑娘刚吃完饭,正坐在那里休息,我忙走上去,再次感谢她,其实是找机会跟她聊天,最后她还给了我一张名片,留下了她的联系方式,她说下次回国就给我打电话,大家再聚会。
 

可惜造物弄人,后来我丢失了名片,尽管去了印度,也没有机会跟她邂逅了。。。我跟西安姑娘告别之后就返回房间洗澡,上床时媛就说我又在幻想着那个西安姑娘,我难堪地睡着了。
 

Jumbo Huang Notes: Negombo is a major city in Sri Lanka, situated on the west coast and at the mouth of the Negombo Lagoon, in Western Province.Negombo is one of the major commercial hubs in the country and the administrative centre of Negombo Division. Negombo has about 142,136 population within its divisional secretariat division.
 

Negombo is known for its long sandy beaches and centuries old fishing industry. Negombo has a large bilingual population of dominated by Roman Catholics, 


Majority settled in costal belt speak Tamil language as well but most of them are sinhala by ethnicity .Negombo Lagoon is large semi-enclosed coastal water body with plenty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lagoon is fed by number of small rivers and the Dutch canal.
 

It is linked to the Indian Ocean by a narrow channel to the north, near Negombo city. The lagoon and the marsh land area also support local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It has extensive mangrove swamps and attracts a wide variety of water birds. The lagoon supports so many distinct species of flora, fauna and as well as another species of birds and variety of animals. Negombo Lagoon is a major local and tourist attraction primarily for sightseeing and boating tours.

 
 
第1365回:挥毫当得江山缘助,不识湘妹岂有情诗


 
宁愿失败地做你爱做的事情,也不要成功地做你恨做的事情。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7-22 22:50:03
Post #215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365回:挥毫当得江山缘助,不识湘妹岂有情诗


 
©原创图文(本图文中的照片和文字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


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人摄影照片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文章来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黄剑博客图文集》Jumbo Huang Notes: Image-Text copyright reserved to Jumbo Huang)

 
宁愿失败地做你爱做的事情,也不要成功地做你恨做的事情。



 
2012年10月10日,早上起床就开始整理行装,出门在外面等我们预定的三轮车,我们住的是一号房,隔壁突然走出来一个中年欧美人士,约50岁,他站在走廊朝我笑,不久又从他的房间走出一个中国女孩,约20岁,长得非常秀气,身高约161厘米,
 

头发不多但很黑,扎在脑后,圆脸,似曾相识,这个中国女孩开始跟我们聊天,结果一聊才知道她之前也在深圳工作,目前是暂居澳大利亚,很明显,她是跟那个澳洲人同居了,但没有结婚,还是拿着中国护照,其实我当时就应该想到,为什么这对异国恋人这么早就起床呢,原来他们跟我们赶同一个航班的飞机。。。
 

我们的三轮车来了,告别这个深圳女孩后,我跟媛就出发了,尼甘布到机场搭乘三轮车的费用是一个人600卢比(大概20分钟),因为是清早,天还没有亮,所以价格会高一点,而公交车是每天5:00到21:00点之间运行,270路公交车费是20卢比,行程45分钟。
 

我们还不算最节省的自助游客了,到了机场后,发现还有持枪的士兵把守,我给了司机600,他居然说要700卢比,我就多给了他20卢比的小费,然后我们进机场就开始过安检,办理登记手续,最后去候机的地方,坐在那里,过往的欧美游客特别多,不久碰到昨天在火车上遇到的几个广州女孩,
 

我们去登机口等待上飞机,要途径很多免税商店,媛看到这里很多卖化妆品的,她就想去购买,我看她挑的东西还挺贵的,就没建议她不要冲动,之后媛就开始生气了,不想搭理我,直接去椅子那里休息,最后还跟我辩论起来,骂我不让她买化妆品,我说咱们是穷游,如果在离开时开始奢侈消费,就玷污了穷游的初衷。
 

后来我去机场那里的麦当劳买早餐,花费480卢比,打包走到媛那里,给她早餐吃,劝了半天她才吃了一点,最后她不喝咖啡,吃完汉堡她就去了洗手间,我们是9:40分上的飞机,媛的位置是25C,我是3D,我的位置居然是靠走廊的,我非常生气,旁边走着两个年老的欧美夫妻,那老太婆满脸都是皱纹,


还化个浓妆,手上都是戒指,真是珠光宝气,不过还好这个飞机没做满,旁边一排都是空的,我忙转移阵地,坐在了4A的位置,4B和4C都是空的,之后媛还跑过来跟我坐,4A的位置就是靠窗了,可以欣赏风景,非常好的位置。
 

媛说她非常饥饿,如是我们就在飞机上点了份泡面,花费80卢比。经过三个小时的飞行后,飞机到达了曼谷机场,下了飞机就开始排队办理落地签,还好我走得快,第一个跑到窗口办理,那个女孩居然还能说中文,不过落地签时非常坑人,发票上写着1000卢比,但柜台小姐却收了我们每人40美金,赚取了巨额差价。
 

后来问几个广州的女孩,她们在广州就办好了签证,费用是RMB180,看来我们是亏死了,不久去排队等叫号,很快就拿到了我跟媛的落地签,之后我们就排队过关,我速度比较快,先过去了,那边广州的几个女人速度很慢了,而媛也等了半天,我则在2楼扶栏那里等待,
 

之后又看到了住我们隔壁的那个深圳女孩跟比她大一倍的澳洲男友,看他们牵手远去,我只能祝福他们了,据说中国很多最优秀的才女都喜欢嫁给老外,


至少比我之前住苹果园的那个女邻居强,当年那个细皮嫩肉浑身雪白的女白领居然跟一个尼尔利亚的黑人小伙子同居,每次晚上坐电梯都被那个黑哥吓几跳。
 

过关后我们就去存包,然后带着腰包就出了机场,我居然想坐列车去市区,故而过天桥走到了Don Muang火车站,进站发现没有英文提示,非常恼火,连方向都没搞清楚,忙过铁轨去卖票的地方咨询,才知道去市区的列车要等几个小时,我心想拉倒吧,又离开火车站,


在马路上拦了辆出租车,要他带我们去Mo Chit,我当时以为很贵的,结果才117泰铢,下车后碰到很多摊点,媛很饿了,就买了很多鸡翅和水果等吃,花费150泰铢,吃得非常饱了才上楼梯去乘轻轨,BTS从MO CHIT到ASOK是80泰铢2人,地铁上人很多,看到一个漂亮的孕妇,无人让坐,我就给她让坐了,
 

地铁上人很多,到了购物中心ASOK后,就开始到处闲逛,期间买了21泰铢的酸奶和20泰铢的2袋方便面,然后在街边吃小吃花费170泰铢,沿街很多摆地摊的,不久到了TERMINAL21购物商场,这里每一层都用一个国家命名,有日本城,米国城等,我们一层层的闲逛,买了手镯花费270泰铢,


商场购物花费268泰铢,逛到晚上就乘轻轨返回MO CHIT,又花费80泰铢,SIAM A/S轻轨上人非常多,美女也不少,看到一个高挑的美女站在地铁上,穿着短裤,


雪白的大腿在我面前剧烈地晃动,到了MO CHIT,出站买了10泰铢的西瓜,再去公交站,压根没站牌,还好做了功课,知道有个59路车可以到机场,
 

后来这个班车居然来了,上车一问,果然可以到达机场,两人车资才34泰铢,公交售票员都拿个圆筒形的铁盒子,可以打开,里面全是硬币,然后可以关住盒子后打孔等,


不久还碰到有查票的,公交车上也有美女,很快到了机场,下车后过天桥到达机场,看到很多穿制服的美女下班回家,进机场后我就先去取包,付了150泰铢的存包费,
 

然后我们就找位置去休息,旁边一群男人过来躺在椅子上睡觉,不久过来一个粗壮的戴眼镜的中国人,行李非常多,他坐在椅子上,拿胶水去粘他那双掉底的运动鞋,我心想这哥们一定走了不少路,后来他就躺在椅子上睡觉,旁边一个欧美女孩拿出苹果电脑上网,后面一个光头老外在看书,
 

旁边过来几个中国人,边吃泡面边大声喧哗,非常讨厌,后来又过来几个中国女孩,她们在我后面坐着睡觉,我去洗手间,出来看到地上都躺着人,因为空调很冷,


我看到两个女人侧躺在地上睡觉,靠外面的那个女人穿着短裙,屁股往外一蹶,花内裤都露了出来,很不雅观,看她那粗壮的大腿和黑色的头发,估计是个同胞。。。
 

2012年10月11日,在机场过夜是很辛苦的,很多跟团游客也在那里过夜,一些中国老人蹲在地上休息,我跟媛也没有休息好,后来在机场吃早餐,


花费200泰铢,很快就开始过安检,办理登机手续,我们在24GATE登机,排队时看到一个欧美青年穿个短上衣,蓝色上衣绣着两头牛在交配,
 

我们上了飞机,飞机是六点起飞,上飞机我就尿急,上了厕所后就舒服多了,然后我们在飞机上睡觉,约10点21分到达了香港机场,发现很多联邦的飞机停在那里,下飞机就去过海关,排队等了很久,


之后乘机场到上水的巴士,两人62港币,到了上水就去大快活吃午餐,花费75港币,然后去万宁和SASA化妆品店购买化妆品,花费706港币,当时我还嫌便宜了,其实是媛挑了好久才买的,付款时发现旁边一个又肥又丑的妇女居然买了三千多港币的化妆品,我这才发现我们还算是节约的了,
 

我们乘地铁从上水到福田,花费44港币,出关乘出租车到达上沙村,又花费23人民币,到了家,媛就发现她手机都停机了,上楼她就打开电脑上网给手机充值,她可真忙,业务多,还给魏莉君打电话,我和媛在楼上聊天时,


我老乡突然打电话给我了,她用煤气管烧水,我呆了一会就离开了,因为明天要上班,我背着包徒步到上沙公交站,乘372公交车,上车才发现这个公交车非常慢,而且绕得非常远,期间给驾校打电话,得知驾驶证还没有办理下来,但过了 一会驾校又打电话给我,说一个员工刚拿到我的驾驶证,叫我携带身份证去取。
 

这个372路车太绕路了,从上沙村经沙尾经,新洲村,众孚小学,石厦学校,皇岗村,福田保健院,福民新村,高级技校,联合广场,福滨新村,岗边村,无委大厦,上步中学,罗湖医院,春风万家,文锦中学,罗湖区委,爱国大厦,华丽环岛,荷花市场,天井湖,碧波花园,水库,东湖宾馆,彩世界家园,景亿山庄,东湖路,罗湖华城百货,布心山庄,戒毒所,理想新城,禾坑小关口,锦绣园,信义假日名城,布吉地铁站等,我居然坐了两个多小时,真是浪费生命,
 

其中禾坑肚耕作口,百鸽路等都是闻所未闻的地方,后来我转乘地铁,在车上看到不少美女,其中一个女孩还在复习驾考的知识,到家后忙去找身份证和照片,后来饭也来不急吃,


出门就乘车到达六约社区华润万家门口的综安驾校,碰到了李小丽,原来是个美女,她热情地把驾驶证交给了我,终于领到了我国机动车驾驶证,有效期到2018年9月29日,非常兴奋。
 
之后去旁边的肯德基吃饭,完了就乘车返回家里,整理东西后就睡觉了。。。

 

总结这12天的和谐之旅,遗憾很多,惊喜不断,大致行程是D1:深圳到香港到曼谷D2:大城D3:曼谷佛庙D4:从曼谷到科伦坡,再到KANDYD5:Anuaradhapura到Polonnaruwa;D6tongueolonnaruwa到Sigiriya;D7:Kandy-到Nuwara Eliya;D8:Eliya到Ella到Matara到Mirissa;D9:Mirrissa到Galle;D10:Galle到NegomboD11:Negombo到Bangkok;D12:Bangkok到Hong Kong。
 
 
第1366回:在陌生的地方醒来,遇见不同文化的人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7-24 10:04:06
Post #216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4400回:红色星球荧惑守心,好奇号火星探测器


 
公益类分享型科普教育文章,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



 
好奇号是一辆米国宇航局火星科学实验室辖下的火星探测器,主要任务是探索火星的盖尔撞击坑,为米国宇航局火星科学实验室计划的一部分。好奇号的大小是勇气号、机遇号和凤凰号的两倍,重量是其五倍。它将会采集火星土壤样本和岩芯,然后对它们可能可以支持现在或过去微生物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和环境条件进行分析。
 

好奇号在2011年11月26日北美东部标准时间10:02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进入火星科学实验室航天器,并成功在2012年8月6日协调世界时05:17于伊奥利亚沼着陆。好奇号经过56,300万千米的旅程,着陆时离预定着陆点布莱德柏利降落地只相差2.4千米。
 

好奇号的任务包括:探测火星气候及地质,探测盖尔撞击坑内的环境是否曾经能够支持生命,探测火星上的水,及研究日后人类探索的可行性。
 

好奇号的设计将是项目中的火星2020探测车任务设计基础。2012年12月,好奇号原本运行2年的探测任务被无限期延长。2014年6月24日,好奇号在发现火星上曾经有适合微生物生存的环境之后运行满一个火星年的探测任务。
 

2018年11月12日,由地球24名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延迟15分钟指令发送,控制与驾驶距地球约1亿2,600万千米的好奇号,驶往预定位置。2013年9月19日,根据从好奇号得到的进一步测量数据,宇宙航空局科学家报告,


并没有侦测到大气甲烷(atmospheric methan)存在迹象,测量值为0.18ppbv,对应于1.3 ppbv上限(95%置信限),因此总结甲烷微生物活性概率很低,可能火星不存在生命。但是,很多微生物不会排出任何甲烷,仍旧可能在火星发现这些不会排出任何甲烷的微生物。
 

2015年9月26日,米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报告,火星探测器好奇号发现火星土壤含有丰富水分,大约为1.5至 3重量百分比,显示火星有足够的水资源供给未来移民使用。
 

好奇号利用钚-238在自然衰变的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热,再转换成电力来发电,这个工作采用多任务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设计的核子电池来当作能源。在任务初期可以可靠地在任何状况下提供约125瓦的输出,这个数字会随着燃料的衰变而逐年降低,但14年后应该还有100瓦。
 

好奇号的机械手臂有2.1米(6.9英尺)长,有十字体转台,可以通过350度的旋转范围来转动所持有的五台设备。在驱动时,机械手臂是利用三个关节向前延伸与再次收起。机械手臂的质量为30千克(66英磅)。机械手臂的直径,包括安装在其上的工具,约为60厘米(24英寸)。
 

五款器件的两个都是现场或者接触式仪器,称为X射线光谱仪(APXS),以及火星手持透镜成像仪(MAHLI相机)。其余三个都与样品采集和样品制备功能相关:冲击钻,刷子,和机制铲,筛分和分块粉状岩石和土壤样品。钻孔后岩石中的孔的直径为1.6厘米(0.63英寸)并达到5厘米(2.0英寸)深。
 

火星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为太阳系里四颗类地行星之一。西方称火星为玛尔斯,是罗马神话中的战神,所以在英语中,火星是罗马战神的意思,通常被称为“红色星球”;古汉语中则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时常变动让人无法捉摸而称之为荧惑。


火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质量、体积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则与地球相当,但绕太阳公转周期是地球的两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见,亮度可达-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阳暗,但在大部分时间里比木星暗。火星距离地球最近在1亿公里以内(最远达4亿公里,探测器需飞行约7个月抵达火星)。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其表面特征让人联想起月球上的撞击坑,以及地球上的山谷、沙漠和极地冰盖。英语中,通常被称为红色星球(英语:Red Planet)。是因为火星在视觉上呈现为橘红色是因为地表广泛普遍的分布着氧化铁的造成的,它使火星呈现出一种红色的外观,在肉眼可见的天体中独具一格。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已被无人飞船探索。1964年11月28日,由宇宙航空局发射的水手4号是第一个访问火星的航天器,于1965年7月15日最接近该行星。苏联火星3号飞船于1971年12月实现了软着陆,

但着陆后秒数内失去了联系。欧洲空间局第一批访问火星的火星快车号于2003年12月25日到达轨道。2014年9月24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成为第四个访问火星的太空机构,当时它的星际飞行任务火星轨道探测器抵达轨道。
 

火星有两个天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形状不规则,可能是捕获的小行星。火星目前有四艘在轨运行的探测器,分别是火星奥德赛号、火星快车号和火星侦察轨道器以及2014年9月22日抵达的MAVEN轨道器,地表还有许多火星车和着陆器,包括两台火星车:机遇号和好奇号,固定式登陆探测器洞察号,和已经结束任务的旅居者号、勇气号和凤凰号等等。根据观测的证据,火星以前可能覆盖大面积的水。
 

亦观察到最近十年内类似地下水涌出的现象。火星全球勘测者则观察到南极冠有部分退缩。火星快车号和火星侦察轨道器的雷达资料显示两极和中纬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2008年7月31日,凤凰号直接于表土之下证实水冰的存在。2013年9月26日,火星探测器好奇号发现火星土壤含有丰富水分,大约为1.5至3重量百分比,显示火星有足够的水资源供给未来移民使用。2015年9月证实火星有间歇流动的液态水(液态盐水)。2018年7月25日,意大利航天局宣布,在火星冰盖之下发现一个直径20公里的冰下湖。这是太空科学家在火星上探测到的首个大型液态水体。
 

以直径、质量、表面重力来说,火星约介于地球和月球中间: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月球的两倍,质量约为地球的九分之一、月球的九倍,表面重力约为地球的38%、月球的2.4倍。火星体积约为地球的15%,质量约为11%,表面积略小于地球陆地面积,密度则比其他三颗类地行星还要小很多。2012年8月,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尹安在分析了100张来自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的卫星图片后发现,火星有类似地球主要板块划分的构造特点。
 

长期观测火星发现,南半球地势比北半球高,北极盆地显示有过大撞击,推论约45亿年前遭冥王星大小天体撞击之后,不但形成火卫一和火卫二,亦逼使内核热能散溢出上地幔、内部搅拌逐渐停止,无法以发电机原理持续对流生成磁场。由于火星比地球小,相对表面积与体积成反比而较大,因此火星核心也冷却得比地球的快,地质活动趋缓,磁场和板块运动消逝,太阳风带走大气变薄导致气压偏低,而造成液态水在低温就会沸腾、无法稳定存在。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与地球相比,地质活动不活跃。
 

火星地表地貌大部分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形成,充满撞击坑,有密布的陨石坑、火山与峡谷,包括太阳系最高的山:奥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峡谷:水手号峡谷。另一个独特的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显差别:南方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方则是较年轻的平原,两极皆有主要以水冰组成的极冠,而上覆的干冰会随季节消长。
 

基于撞击坑密度的撞击坑计数法可判别出地表年龄:撞击坑大而密集处较老,反之则年轻,进而将地质年代分为四个阶段:前诺亚纪、诺亚纪、赫斯珀利亚纪和亚马逊纪。前诺亚纪没有留下实质地表,此时地形南北差异形成,有全球性磁层;诺亚纪有大量陨石撞击,火山活动旺盛,可能有温暖潮湿的大气、河川和海洋,侵蚀旺盛,但到末期这些活动已减弱很多;赫斯珀利亚纪,火山活动仍然继续;亚马逊纪则是大气稀薄干燥,以冰为主要活动,如极冠、冰冻层、冰河,并有周期性变迁,沟壑也是这时期形成,火山活动趋缓并集中在塔尔西斯与埃律西昂。
 

现今火星风成地形遍布,如吹蚀、磨蚀等风蚀作用,和沙尘遇地形阻碍而填积、侵积等风积作用。(名词解释:)前者形成如广泛分布于梅杜莎槽沟层的风蚀脊,后者则如大瑟提斯高原上撞击坑下风处的沙尘堆积,和撞击坑中常见的沙丘。
 

古我们:取其“荧荧如火、亮度与位置变化甚大使人迷惑”之意,命名“荧惑”。《尚书·舜典》记载:“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晸。”孔颖达疏:“七晸,其晸有七,于玑衡察之,必在天者,知七晸谓日月与五星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今日则取名“火星”。
 

古希腊:因火红之色而取名“Ares”(阿瑞斯),源自希腊神话的战神,天神宙斯的儿子阿瑞斯。古罗马:因火红之色而取名“Mars”(音:马尔斯),源自罗马神话的战神玛尔斯。
 

火星和地球一样拥有多样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和峡谷。南北半球的地形有着强烈的对比:北方是被熔岩填平的低原,南方则是充满撞击坑的古老高地,而两者之间以明显的斜坡分隔;火山地形穿插其中,众多峡谷分布各地,南北极有以水冰与干冰组成的极冠,而风成沙丘广布整个星球。随着卫星拍摄的越来越多,更发现很多耐人寻味的地形景观。
 

20世纪早期地面以无线电波测量火星地形。1976年海盗号进行的地形测量,发现了峡谷和南北半球的巨大差异,而衍生出北方平原本是海洋的假说。火星全球勘测者自1999年起以激光进行更精确的地形测量,得出目前使用的全球地形图,以火星大地水准面(Areoid)为基准,最高点在奥林帕斯山,高21,229米;最低点在希腊平原,低于基准8,200米。现在很多探测器如火星勘察卫星、火星快车号和火星探测漫游者运用航照图的地形判别方法,以视差法来测量区域地形,并制成高分辨率立体照片。
 

火星的经度坐标采用东经0至360度,不是地球的东西经各180度。来自火星奥德赛号上热辐射成像系统(THEMIS)的影像显示阿尔西亚山北坡有七个可能的深洞,照片中光线无法抵达底部,推测底部可能更深、更宽,可能免受微陨星、紫外线、太阳闪焰和其他高能粒子的侵害,可能是未来寻找液态水或生命痕迹的可行地点。但后来火星勘察卫星的更高分辨率HiRISE影像部分推翻了之前猜测,认为只是光线角度造成深不见底的样子。
 

火星大气层相对较薄,平均地表气压只有6百帕,约为地球表面气压的0.6%,相当于地球表面算起35公里高的气压,如此低的气压使声音传播的距离只有在地球上的1.5%。随着季节的变化,火星气压变化可达20%。火星大气层按高度可分为低层大气、中层大气、上层大气和外气层。其中低层大气由于气悬微尘与地表的热,这部分相对温暖;中层大气存在有高速气流;上层大气(或热气层)温度很高,大气分子也不再像下层那样分布均匀;外气层高度在200公里以上,大气渐渐过度到太空,无明显外层边界。
 

火星大气成分为95%的二氧化碳,3%的氮气,1.6%氩气,很少的氧气、水汽等,亦充满着很多悬浮尘埃,吸收蓝光使天空成黄褐色。2003年火星大冲时地面望远镜在大气中发现了甲烷;2004年3月,火星奥德赛号确认了这一发现。由于甲烷易被紫外线分解,存在甲烷表示现在或者最近几百年内在火星上存在制造甲烷的来源,火山作用、地质作用、彗星或小行星撞击甚至生物来源如甲烷古菌等都有可能。
 

由于火星比地球离太阳远,日射量较少,表面温度应较低,计算值约210K,但实际观测地表平均约240K,则是因为大量的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由于大气层很薄,无法保留很多热,使地表日夜温差很大,某些地区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2℃。火星大气环流主要为单胞环流,


由赤道相对热空气上升,漂至极区下沉,再沿地面回到赤道。另外,在火星的北半球,极冠的二氧化碳升华进入大气,使气压升高;而南半球由于二氧化碳凝华,气压下降,由于进出大气的二氧化碳量高达25%,造成南北压力差,空气便倾向由高压的夏半球流向低压的冬半球,形成另一依季节而变向的环流。因此火星的天气系统趋向成为全球性的,例如尘暴。
 

火星天气重复次数较高,比地球容易预测。如果一个气象事件在一年的特定时间中发生,可提供的资料(相当稀疏)指出,很可能在下一年几乎同一个位置再发生一次,误差最多一个星期。2008年9月29日,凤凰号拍下了降雪事件,是在接近凤凰号登陆地点附近海姆达尔撞击坑之上,高 4.5 公里的云降雪。这次降水在到达火星表面时就已蒸发,这现象称为幡状云。火星上的风速要超过地球100倍。
 

火星地表遍布着流水的遗迹,有些是洪水刻画而成,有些则是降雨或地下水流动而形成,但多半年代久远。冲蚀沟(gullies)则是另一类规模较小的地形,但形成年代十分年轻,常分布于撞击坑壁,型态多样。关于成因有两派说法,一派认为是由流动的水造成,另一方则认为是凹处累积的干冰促使了松软物质滑动。
 

火星南北极有明显的极冠,曾被认为是由干冰组成,但实际上绝大部分为水冰,只有表面一层为干冰。这层干冰在北极约1米厚,在南极则约8米厚,是冬季时凝华而成,到夏季则再度升华进入大气,不过南极的干冰并不会完全升华。夏季仍存在的部分称为永久极冠,而整体构造称做极地层状沉积(Polar Layered Deposits),和地球南极洲与格陵兰冰层一样为一层层的沉积构造。北极冠宽达1,100公里,厚达2公里,体积82.1万立方公里;南极冠宽达1,400公里,最厚达3.7公里,体积约1.6百万立方公里。两极冰冠皆有独特的螺旋状凹谷,推论主要是由光照与夏季接近升华点的温度使沟槽两侧水冰发生差异融解和凝结而逐渐形成的。
 

2011年由火星勘察卫星的浅地层雷达发现南极冠有部分原本认为是水冰的地层其实是干冰,所含二氧化碳量相当于大气含量的80%,这比以往认为的要多很多。根据此的模拟结果,十万年一周期的气候变迁中借由干冰升华、凝结,大气总质量的变化幅度会达数倍。由这些干冰沉积上方地表的下陷与裂隙判断,干冰正在慢慢升华。
 

自海盗号即发现,火星北半球中纬度有几处峡谷底含有条纹流动状的地表特征,但不确定是富含冰的山崩、含冰土的流动或是尘砾覆盖的冰河。但根据更新任务的资料与比对地球的相关地形,支持这些是冰河,且推测是自转轴倾角较大时的气候状态下所累积的。
 
由火星奥德赛号X射线光谱仪的中子侦测器得知,自极区延伸至纬度约60°的地方表层一米的土壤含冰量超过60%,推论有更大量的水冻在厚厚的地下冰层(cryosphere)。
 

另外一个关于火星上曾存在液态水的证据,就是发现特定矿物,如赤铁矿和针铁矿,而这两者都需在有水环境才能形成。对于于火星上有冰存在的直接证据在2008年6月20日被凤凰号发现,凤凰号在火星上挖掘发现了八粒白色的物体,当时研究人员揣测这些物体不是盐(在火星有发现盐矿)就是冰,而四天后这些白粒就凭空消失,因此这些白粒一定升华了,盐不会有这种现象。2008年7月31日,米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宣布,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加热土壤样本时鉴别出有水蒸气产生,从而最终确认火星上有水存在。
 

2013年9月26日,米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报告,火星探测器好奇号发现火星土壤含有丰富水分,大约为1.5至 3重量百分比,显示火星有足够的水资源供给未来移民使用。
 

2015年9月28日,米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火星上发现液态的盐水。根据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配备的光谱仪获得的数据,研究人员在火星的神秘斜坡上发现了水合矿物。这些暗色条纹表明火星地表随时间变化有流水存在。在较温暖的季节,这些线条的颜色变得更深,表明水流在斜坡上出现,在较冷的季节,这些地表特征变浅。在火星的部分地区,最高温度可以达到摄氏零下23度,此时深色线条最明显。
 

2018年7月25日,据意大利媒体报道,该国科学家在火星上首度发现一个地下液态水湖。该研究称,“火星地下及电离层高级探测雷达”在火星南极冰层下1.5千米处发现一个大型液态水湖,里面含有盐。湖的直径约为20千米,温度至少为零下10度。
 
火星与太阳平均距离为1.52AU,公转周期为1.88地球年,687地球日,或668.6火星日。火星公转轨道和地球的一样,受太阳系其他天体影响而不断变动。轨道离心率有两个变化周期,分别是9.6万年和210万年,于0.002至0.12间变化;而地球的是10万年和41.3万年,于0.005至0.058间变化。
 

火星日平均为24小时39分35.244秒,或1.027地球日。火星目前自转轴倾角为25.19度,和地球的相近,但可在13度至40度间变化,周期为一千多万年,不像地球的稳定处于22.1和24.5度间,是因为火星没有如月球般的巨大卫星来维持自转轴。由于没有大卫星的潮汐作用,火星自转周期变化小,不像地球的会被慢慢拉长。
 
火星自转轴有明显倾斜,日照的年变化形成明显的四季变化,而一季的长度约为地球的两倍。由于火星轨道离心率大,为0.093(地球只有0.017),使各季节长度不一致,又因远日点接近北半球夏至,北半球春夏比秋冬各长约40天。2009年10月26日为北半球春分,2010年5月13日为夏至,目前北半球处春季。虽然火星没有地球般受海洋影响的复杂气候,但仍有以下特殊之处:

 
火星轨道离心率比地球大,造成日射量在一年当中变化更大,位于近日点时,南半球处夏季,比北半球远日点夏季所造成的升温更强;随季节交替,二氧化碳和水汽会升华和凝结而在两极冠间迁移,驱动大气环流;地表反照率特征,因颜色深浅和沙、岩性质差异而造成的容积热容不同,可影响大气环流;易发生的尘暴会将沙尘粒子卷入高空,沙尘粒子吸收日光与再辐射会使高层大气增温,但遮蔽天空的沙尘会使地表降温;自转轴倾角和轨道离心率的长期变化则造成了气候的长期变迁。火星表面的平均温度比地球低30度以上。
 

目前火星与地球最短距离正慢慢减小。当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距离最小时,称为火星冲日。火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约为779天,最近一次出现在2018年7月27日,下一次火星冲日将出现在2020年10月13日。当地球与太阳和火星连成一线时,在火星上便可看到地球凌日,在太阳的位置可看到地球的黑点通过,同理还有水星凌日 (火星),在地球上则不会看到火星凌日。火星有两个天然卫星——火卫一(Phobos)与火卫二(Deimos),最长直径各为27公里和16公里,形状不规则并充满撞击坑,以近圆形的轨道于接近火星赤道面处公转。
 
它们虽然很小,但由于接近火星,使火卫一从火星上看约有满月直径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大,和月球一样,这两颗卫星都被火星潮汐锁定,因此他们总是以一面对着火星。火卫一的公转周期比火星自转更快,所以在火星上来看是西升东落的,且只花了约4个小时;而火卫二的公转周期只比火星自转慢一些,东昇西落要花约2.4个火星日。因为火卫一离火星很近,火星的潮汐力会慢慢但稳定地减小它的轨道半径,预计再过约760万年,火卫一将因轨道低于3620公里,也就是火星的洛希极限而被瓦解。另一方面火卫二因为离火星足够远,所以它的轨道反而正在慢慢地被推进。
 

两卫星可能是捕获的小行星,但新研究认为可能是撞击事件、或原本的卫星被火星潮汐力拉碎后,由散布轨道上的岩屑再度吸积而形成。
 
两颗卫星是在1877年被阿萨夫·霍尔发现的,以希腊神话中的福波斯和得摩斯命名,两者皆为战神阿瑞斯的儿子。火星的火红色,自古就吸引着人们,希腊人称为战神。此时火星观测和其他天体般,大部分是为了占星,而后渐渐涉及科学方面,如开普勒探索行星运动定律时是依据第谷积累的大量而精密的火星运行观测资料。
 

望远镜出现后,人们对火星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观测。使用望远镜观测星空的伽利略所见的火星只是一个橘红小点,然而随着望远镜的发展,观测者开始辨别到一些明暗特征。惠更斯依此测出火星自转周期约为24.6小时,而他亦为首次纪录火星南极冠的人。一开始由于各人各自观测,意见不一致,地名也未统一(例如用绘制者名字命名)。后来意大利的乔范尼·斯基亚帕雷利统合了各家说法而绘制了地图,地名取自地中海、中东等的地名和圣经等作为来源,而其余则依照旧有的观念:暗区被认为是湖(lacus)海(mare)等水体,如太阳湖、塞壬海、明显的暗大三角——大瑟提斯;而亮区则是陆地,如亚马逊。这个命名系统一直延续下来。
 
当时,斯基亚帕雷利和同期观测者一样,观察到了火星表面似乎有一些从暗区延伸出的细线,因为对于暗区是水体的传统,这些细线命名为水道(canali)。而后来观察到暗区会在冬季时缩小、夏季时扩张,有人提出暗区是植物覆盖、而暗区的扩大缩小则是消长所引起的,改变以往认为暗区是水的说法。帕西瓦尔·罗威尔观察到并宣称那些“水道”其实是人工挖掘的“运河”,用来灌溉植物,因为水道应太细不可见,而看到的细线应是灌溉出的大片植物。风靡大众的火星科幻和火星人即源于此。不过这些细线大多已证明是不存在的,部分则是峡谷或陨石坑后延伸出的深色沙子。而火星表面颜色的改变则是因为沙被风吹移,或发生火星尘暴。

 
到了太空时代,水手4号传回的充满陨石坑的火星照片粉碎了人们对火星文明的幻想,认为火星只是一处如月球般布满陨石坑的死寂星球。但随着往后水手9号等的巨大峡谷、火山和疑似流水遗迹的发现,火星的独特性、液态水和生命的可能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
 
苏俄、米国、欧洲和日本共已发射数十艘航天器研究火星表面、地质和气候,包括轨道卫星、登陆器和漫游车,但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任务在完成前或刚要开始时就因种种原因而失败。目前将一公斤物体由地球地表送往火星平均要花费约30,900美元。
 

1965年水手4号飞掠火星。1971年水手9号进入火星轨道,成为第一个环绕火星的探测器。1971年苏联火星计划火星2号的登陆器坠毁后数日,相同的火星3号的登陆器成功登陆火星,是第一个成功登陆火星的探测器,但登陆十几秒后随即失去联系。1975年宇宙航空局发射海盗号,包括两组轨道卫星和登陆器。海盗1号和2号轨道卫星各运作了六年和三年。两个登陆器皆于1976年成功登陆,并传送了第一张火星地景的彩色照片,而轨道卫星也绘制了很好的火星地图,甚至到今天都还在使用。
 

1988年苏联发射弗伯斯1号、2号以探测火星和两个卫星。弗伯斯1号于抵达前失去联系,而弗伯斯2号虽然成功拍摄了火星和火卫一,但在放出两艘登陆器到火卫一前也失去联系。
 
在1992年火星观察者失败后,宇宙航空局于1996年11月发射了火星全球勘测者。火星全球勘测者出色地完成任务,它在2001年完成了地图绘制的任务,并三次延长任务,直到2006年11月2日失去联系而结束,总计共花了10年在太空中工作。在火星全球勘测者发射一个月后,宇宙航空局发射了火星探路者,包括了一个登陆器和漫游车——旅居者号(Sojourner),于1997年7月登陆在阿瑞斯峡谷。这任务也很成功,而且也广为人知,其中的原因是因为传回了大量照片。
 
宇宙航空局的火星勘测98计划于1998、99年发射了火星气候卫星与火星极地登陆者,前者预计研究气候、水与二氧化碳等,后者则预计于南极登陆,船上的搭载深空2号则计划于火星极地登陆者进入大气时与它分离,直接降落并穿入地表进行研究。但整个计划在2000年到达火星时失败。
 

宇宙航空局于2007年8月发射凤凰号,于2008年5月登陆在火星北纬68度的极区。凤凰号登陆器有一支可伸及2.5米的机械手臂,并可挖掘土壤1米深。它还搭载一座显微镜,分辨率达人类头发宽度的千分之一。2008年6月20日确认在2008年6月15日发现的地表白色物质为水冰。2008年11月10日进入冬季而无法继续联系凤凰号,任务结束。
 
2000年,米国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了一块火星陨石。这是一块碳酸盐陨石,后被编号为ALH84001。米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声称在这块陨石上发现了一些类似微体化石的结构,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火星生命存在的证据,但也有人认为这只是自然生成的矿物晶体。直到2004年,争论的双方仍然没有任何一方占据上风。
 

有证据显示火星曾比现在更适合生命存在,但生命在火星上到底是否真正存在过还没有确切的结论。某些研究者认为源自火星的ALH84001陨石有过去生命活动的证据,但这个看法至今尚未得到公认。另有反对的观点认为,自几十亿年前产生以来,该陨石从未长期处于液态水存在的温度下,因而不会曾有生命活动。
 
海盗号曾做实验检测火星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实验只分析了海盗号着陆点处的土壤并给出了阳性的结果,但随后即被许多科学家所否定,而这一结果也仍就处在争议之中。现存生物活动也是火星大气中存在微量甲烷的解释之一,但亦有其它与生命无关的解释。

 
人类若对外星殖民,由于火星的适宜条件(同其他行星相比,火星最像地球,而且距离相对较近),它将是人类的首选地点。
 
2001年宇宙航空局发射了2001火星奥德赛号,任务成功进行并延续到2010年9月。船上的伽玛射线光谱仪于地表下一米内侦测到大量的氢,也就是大量的水分子。
 

2003年欧洲空间局发射了火星快车号,包括轨道卫星和登陆器——小猎犬2号,而小猎犬2号于2004年2月降落时失败。2004年船上的行星傅立叶光谱仪于大气中侦测到甲烷。2006年6月欧空局宣布火星快车号发现极光。
 
2003年宇宙航空局发射了两台相同的火星探测漫游者——勇气号(MER-A)和机遇号(MER-B)。两台皆于2004年1月成功登陆并工作超过预定时间。传回的资料中最有价值的大概是两地过去有水的确实证据。尘卷风和风暴偶尔清除了太阳能板上的沙尘,使它们能以超过预定任务时间继续工作。
 

2005年8月宇宙航空局发射了火星勘察卫星,于2006年3月进入火星轨道展开为期2年的工作。它搭载更进步的通讯系统,带宽比之前任务总和还宽,且传回的资料远多于过去任务的总和。拥有分辨率高达0.3米的相机——HiRISE,拍摄地表和天气以寻找未来任务的适合登陆地点。2008年2月19日拍摄到北极冠边缘的一系列雪崩影像。
 
2007年2月25日,探测彗星的罗塞塔号近距离飞掠火星并拍照,有拍到很高的云。
 

2009年2月17日,黎明号飞掠火星以重力助推前往目的地灶神星和谷神星,并在接近火星时拍了照。我们合作的火卫一土壤号于2011年升空,将会送回火卫一土壤样本。而该探测器还将搭载一颗重110公斤的火星探测器,也就我们第一艘无人驾驶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预计乘坐俄罗斯的联盟号运载火箭升空,航程大约10个月。萤火一号主要研究火星的电离层及周围空间环境,火星磁场等。该探测器发射到近地轨道后走了弯路,探测器的碎片于莫斯科时间2012年1月15日坠落在太平洋海域。
 
继凤凰号之后,宇宙航空局于2011年的发射的火星科学实验室(好奇号),在2012年8月6日05:31UTC成功登陆火星的盖尔撞击坑。它和火星探测漫游者一样是火星车,但比火星探测漫游者更大、速度更快,而且设备更完善。它搭载激光化学检测仪,可在13米外分析岩石组成。比起之前其它火星任务,它携带了更多先进科学仪器。本次任务的总成本达到了25亿美元,是历来最贵的火星探测任务。
 

2008年9月15日宇宙航空局发表了MAVEN任务,预计2013年以各种机器研究火星大气。
 
芬兰、俄罗斯的合作计划MetNet包括数十个登陆器组成观测网,以研究火星的大气结构、物理和天气。这任务的前导任务将会于2011年先发射一至数个登陆器,有可能是和火卫一-土壤号并在一起发射。往后的发射会持续到2019年。
 
2016年欧空局计划发射第一台火星车ExoMars,它可挖掘两米深以寻找有机物甚至火星生命。
 

2004年米国总管布某什宣布载人火星任务为太空探索展望中的长期目标。宇宙航空局和洛克希德某马丁已开始研究猎户座航天器,计划于2020年以前送人类到月球,作为人类登陆火星的准备。2007年9月28日,宇宙航空局执行长麦可·D·格里芬声明宇宙航空局预计于2037年以前送人类到火星。
 
欧空局希望于2030至2035年间送人类上火星。但在这之前还有其他探测任务,包括ExoMars和火星样本取回任务。
 
直达火星是罗伯·祖宾——火星学会的创始人和主席——提出的极低成本载人火星任务,使用重载的农神五号级火箭,如战神五号或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九号,省略轨道组装、低地轨道会合和月球燃料补给站而直接用小的航天器前往火星。修改后的计划,叫做Mars to Stay,改成先不送回第一批登陆者,狄恩·尤尼克说明送回一开始的四到六人所花费用比送他们到火星还高,反而可再送二十人。
 
2007 WD5:2007年11月20日宇宙航空局 JPL近地天体观测计划发现,一颗直径约50米的小行星2007 WD5可能会在2008年1月30日撞击火星,但随着观测资料越多,终把撞击几率降至0.01%,小行星则于1月30日掠过火星。
 

2018年6月6日,米国太空总署宣布,好奇号探测车在火星的古老湖床的岩石里,发现有机物质。这可能对寻找生命给出重要线索。
 
2020年7月20日,阿联酋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升空,米国的“毅力”号火星车也将携带“机智”号火星直升机在七月底发射,去往火星寻找生命的迹象。同时我们也发射了一颗火星探测器前往火星。。。

Jumbo Huang Notes: Curiosity is a car-sized rover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crater Gale on Mars as part of NASA's Mars Science Laboratory mission (MSL). Curiosity was launched from Cape Canaveral on November 26th, 2011, at 15:02 UTC and landed on Aeolis Palus inside Gale on Mars on August 6th, 2012, 05:17 UTC.
 
The Bradbury Landing site was less than 2.4 km (1.5 mi) from the center of the rover's touchdown target after a 56 million km (35 million mi) journey. The rover's goals include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Martian climate and geology; assessment of whether the selected field site inside Gale has ever offer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avorable for microbial life, including investigation of the role of water; and planetary habitability studies in preparation for human exploration.
 
In December 2012, Curiosity's two-year mission was extended indefinitely, and on August 5th, 2017, NASA celebrated the fifth anniversary of the Curiosity rover landing. The rover is still operational, and as of July 23, 2020, Curiosity has been on the planet Mars for 2831 sols (2908 total days) since landing on August 6th, 2012. (See current status.) The NASA/JPL Mars Science Laboratory/Curiosity Project Team was awarded the 2012 Robert J. Collier Trophy by the National Aeronautic Association "In recognition of the extraordinary achievements of successfully landing Curiosity on Mars, advancing the nation's techn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capabilitie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humanity's understanding of ancient Martian habitable environments."
 
Mars is the fourth planet from the Sun and the second-smallest planet in the Solar System, being only larger than Mercury. In English, Mars carries the name of the Roman god of war and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Red Planet". The latter refers to the effect of the iron oxide prevalent on Mars' surface, which gives it a reddish appearance distinctive among the astronomical bodies visible to the naked eye. Mars is a terrestrial planet with a thin atmosphere, with surface features reminiscent of the impact craters of the Moon and the valleys, deserts and polar ice caps of Earth.
 
The days and seasons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Earth, because the rotational period as well as the tilt of the rotational axis relative to the ecliptic plane are similar. Mars is the site of Olympus Mons, the largest volcano and highest known mountain on any planet in the Solar System and of Valles Marineris, one of the largest canyons in the Solar System. The smooth Borealis basin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covers 40% of the planet and may be a giant impact feature. Mars has two moons, Phobos and Deimos, which are small and irregularly shaped. These may be captured asteroids, similar to 5261 Eureka, a Mars trojan.
 
Mars has been explored by unmanned spacecraft. Mariner 4, launched by NASA on 28 November 1964, was the first spacecraft to visit Mars, making its closest approach to the planet on 15 July 1965. Mariner 4 detected the weak Martian radiation belt, measured at about 0.1% that of Earth and captured the first images of another planet from deep space. On 20 July 1976, Viking 1 performed the first successful landing on the Martian surface. The Soviet Mars 3 spacecraft achieved a soft landing in December 1971 but contact was lost with its lander seconds after touchdown.
 
On 4 July 1997, the Mars Pathfinder spacecraft landed on Mars and on 5 July released its rover, Sojourner, the first robotic rover to operate on Mars. Pathfinder was followed by the Mars Exploration Rovers, Spirit and Opportunity, which landed on Mars in January 2004 and operated until 22 March 2010 and 10 June 2018, respectively. The Mars Express orbiter, the first 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 spacecraft to visit Mars, arrived in orbit on 25 December 2003. On 24 September 2014, the 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sation (ISRO) became the fourth space agency to visit Mars, when its maiden interplanetary mission, the Mars Orbiter Mission spacecraft, arrived in orbit.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7-25 11:49:48
Post #217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4004回:大地之舟垃圾勇士,末日避难自给自足




 
公益类分享型科普教育文章,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

 

建筑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黄金资源”。



 

1968年,查尔斯·贝洛夫妇离开城市来到原始丛林,他俩购买了240英亩的红树林,然后独自建房垦荒,贝洛一直在远离现代文明的地方独立生活了50多年,他有时3个月都不会出门购买商品,


他自己种菜,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人类的一切烦恼,不是贪婪,而是因为现在的群众离大自然太远了,自私的需求却很大(Jumbo Huang Notes: Limitations are not necessarily bad because they actually inspire creation; "You only live once, but if you do it right, once is enough". God made the world for mankind to sustain his needs, not to sustain his greed..).
 

人口的飞速增长已经让地球不堪重负了,大量污染建筑材料的使用,已经让砂子和钢铁的过度开采走向癫狂,何况全球一些国家的疯狂造城运动还遗留了大量的烂尾楼和废弃房。。。我们要开始反思,如何使用环保材料修建生态的建筑。
 

生态城市又称永续城市(Sustainable city),是一种趋向尽可能降低对于能源、水或是食物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也尽可能降低废热、二氧化碳、甲烷与废水的排放城市。这类的城市愿景首先是被建筑师保罗·弗朗西斯·道顿(Paul Francis Downton)等人所提出的,保罗·弗朗西斯·道顿后来建立了“生态建筑”公司。
 

一个永续性都市可以自行供应自己本身所需要的能源与食物,尽量减少对于周围乡村的依赖,并且尽量使都市的居民减少产生生态足迹。在这样的城市中,能够对待周围环境更加友善,减少污染、土地利用与全球暖化。
 

为了将传统教育与负责任的资源利用和可持续的人类关系的发展相结合,拉美第一所可持续的公立学校应运而生。 这是由北美建筑师迈克尔·垒骡仔开发的一种建设性方法设计的,现在已经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这样的学校。
 

美国新墨西哥州一位环保建筑师迈克尔·垒骡仔为推广环保建房,使用垃圾废物例如轮胎、酒瓶、透明塑料水瓶等建造房子,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供应水电暖气等。
 

迈克尔·垒骡仔从1969年毕业后就开始了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1972年,他用再生材料建造了自己的“拇指房屋”。这些垃圾桶里常见的铝饮料罐、塑料瓶和废旧轮胎等被用来当作“砖”,在1973年他的“砖设计”获得了专利。为什么会有用这些材料去建房屋的想法呢?是因为身边有太多的垃圾焚烧现象甚至有人把轮胎都丢进大海里……
 

这些现象引起了迈克尔·垒骡仔的深思,成为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那年,35岁的迈克尔·垒骡仔在新墨西哥州沙漠地带设计并建造了十分有争议的环保房屋。他认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都面临着碳排放量的问题,现在环境问题已经危害到人类的子孙后代,而作为建筑师,他把环保当成设计房屋的基础理念。
 

他用废弃的汽车轮胎和塑料空瓶作为建筑材料,低成本、迅速的建立起一座座造型特别,自给自足的小房子。这些小房子可以储蓄雨水,有太阳能板利用自然能量,但是不同于美国传统住房,这种小房子里面,没有墙,没有供热系统,当然也没有壁炉。到了冬天,这种房子里将非常寒冷,当然这种住房还在不断改善。
 

理解他的人加入了他的建造团队,他们不图报酬,他们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并且是对后代有意义的。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想,不理解他的人对他们不屑一顾,有人甚至因为不满意房屋建造将他告上了法庭。到后来大大小小的官司使迈克尔·垒骡仔丢掉了建筑师执照。
 

当这场还没有开始的革命被冠上“非法”,“禁止”等法律词汇,迈克尔·垒骡仔有时感到迷惘。他解散了团队,停止了建造。不断的问自己“难道我做的是错的吗?”直到七年之后,也就是2004年TAOS COUNTRY委员会才允许在有房屋专家指导的条件下,迈克尔·垒骡仔才能重新建造房屋。
 

迈克尔·垒骡仔丢失了创造的自由。他决定改变立法。在2004年11月,迈克尔·垒骡仔完成初稿,开始前往议会和参议员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失败告终。2006年1月,迈克尔·垒骡仔再次前往议会,再次失败。


而这些年里,迈克尔·垒骡仔在全世界产生住房危机的国度穿梭,还是用最容易找到的塑料空瓶帮助难民建设自给自足的环保住房,受到了广大发展中的国家人民的尊敬和赞扬!


美国建筑协会最先意识到这位伟大的战士,主动要求迈克尔·垒骡仔申请恢复建筑师执照。最终在2007年,迈克尔·垒骡仔的提案终于被国家立法机构采纳。
 

  迈克尔·垒骡仔收集了全世界的垃圾,用作自己的材料来完成他的太阳能房屋,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大地之舟”。比如,他在牙买加收集了很多酒瓶,用酒瓶作砖来打造墙壁;用收集来的废弃轮胎做成砖来造墙。他认为,轮胎是有弹性的建筑材料,


做出来的墙具有强大的吸热和制冷功能;他还在博内尔岛发现堆成山的瓶子,将这些瓶子做成了彩色玻璃砖;甚至,他会剪下废弃汽车上的镶板再利用,这些镶板有时比市面上的金属板还耐用。迈克尔·垒骡仔创建了Earthship Biotecture学院,教授施工方法和理念,让世界更多的人参与到低碳建设中来。
 

美国建筑师迈克·垒骡仔将一项绿色环保事业做了50年,那就是用垃圾造豪宅。人类废弃的垃圾,到了迈克手中,竟腐朽变神奇,筑起了一座座集供水、供电、供食物于一体的自给自足的豪宅。这既是固体废物的幸运,也成就了建筑界的神话。
 

美国新墨西哥州陶斯西北部的“大地之舟”。房子的外墙由玻璃瓶和易拉罐建成,室内温室里的花草树木四季常青。在室外温度低至零下40摄氏度或高至零上40摄氏度时,室内能够保持在恒温21摄氏度。房子里产生的废物生物降解之后会成为养分,用来浇灌植物、肥沃土壤。
 

迈克·垒骡仔是一位美国建筑师,50年来,他和他的团队以及后来的地球之舟生态建筑公司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用废弃的轮胎、玻璃瓶、易拉罐等各种各样的垃圾在世界各地造房子。因为很舒适、很环保,他自己就在这样的“垃圾”房子里面住了30年。
 

废弃的轮胎填上硬纸板和泥土,就变成了砖墙;没人要的玻璃瓶,也可以砌成一整面墙,阳光透过,五颜六色。厚泥是天然的隔热层,冬暖夏凉,室内温度常年维持在20摄氏度左右;


屋顶收集的雨水,过滤后并用太阳能加热好,便可用来洗漱,还可以浇灌植物,冲洗厕所,循环使用,最后被排入地下。房子的玻璃墙面形成了天然温室,香蕉树、葡萄藤就长在客厅里,像一小片热带雨林……
 

垒骡仔和他的团队虽然使用的是垃圾建材,但这样的房子造价一点也不便宜。每平方米的造价约二万人民币,每栋房子的设计费约六万人民币左右。也就是说,如此100平方米的房子,建造费用就要近200万元人民币。不过,一旦住进去以后,就不怎么花钱了,除了一年800多元人民币的维护费外,这环保房子可以实现供水、发电等自给自足。
 

 
  垒骡仔在建筑界,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他觉得人类产生了垃圾,就要学会处理它们。垒骡仔和他的团队以及他的地球之舟生态建筑公司,造“垃圾”房子主要不是为挣钱,


而是为了消化人类自己产生的恶果——垃圾。1969年,垒骡仔从建筑系毕业,就开始尝试用垃圾造房子。但刚开始并不顺利,由于这样的房子不接入当地的电网,也不缴纳水电费,垒骡仔因此违反了美国的房屋建筑条例,甚至曾被吊销建筑执照。
 

  但垒骡仔并未被吓倒,他执着地进行“垃圾”房子的建造,他把其称为“大地之舟”。1988年,第一栋“大地之舟”完成,它成了垒骡仔近30年的家。在50年的建房过程中,他总结了人类生存的6大要素:住房、用水、食物、电力、下水道、垃圾,一栋“大地之舟”,基本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现在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垒骡仔和他的团队就可以完成一栋“大地之舟”,45%的材料都来自当地的垃圾。而且,他们还为全球各地流离失所的灾民,用当地垃圾免费造了很多房子。

 
  垒骡仔的理念和方式在全世界得到了推广。近40年来,在美国西南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带,这种房子已经从最初的一座,发展到了三个社区。并且远渡重洋,建到了世界各地,荷兰、法国、牙买加、洪都拉斯、印度、日本甚至中国,在广东番禺,垒骡仔受邀修建了中国第一座“大地之舟”。到处都开始出现新的“大地之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节能和环保的重要性。
 

  建筑垃圾被称为放错了地方的“黄金资源”。据统计,德国建筑垃圾处理的回收利用率在86%,目前德国200家企业的450个工厂进行建筑垃圾的循环再生,年营业额超过20亿马克。除德国外,美国、日本等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均在70%—90%以上。


荷兰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合伙人、固废管理及循环经济高级专家弗瑞克·万·埃杰克说,荷兰的废物回收利用率是79%,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率高达96%。

 
  环保组织“自然大学”创办人冯永锋8月28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地之舟”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垃圾、建筑垃圾利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给我们带来了重大的环保启示。
 

相比之下 ,我国每年产生近几十亿吨的建筑废弃物,然而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率仅有5%。而且,每产生1万吨建筑垃圾,至少需要1亩土地来堆放。为此,我国每年就需要拿出20多万亩土地用于堆放建筑垃圾,堆放还存在各种污染和安全隐患。我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建筑垃圾专委会主任助理李某说,我国建筑垃圾年产生量只增不减,已占城市垃圾的70%。
 

  就如垒骡仔已把“大地之舟”建到了世界各地,很多粉丝也开始效仿他,试着自己用垃圾造环保房子,用垃圾建房子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专家认为,尽管我国的垃圾资源化再利用还处在起步摸索与实验阶段,但目前各地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了。深圳、昆明、苏州、西安等城市也已开始建筑垃圾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的建立、推广的尝试,以期解决建筑垃圾的处置问题,并将可用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提高回收利用率,形成有利于城市管理和环保产业发展并举的新思路
 

零碳建筑是指建筑物本身每年的净能量消耗或碳排放量为零,可以独立运作于电网,能够依靠太阳能或风力发电运作。关于这个主题的先决条件是收集精确的能源数据,利用先进计算机程序计算,在工程设计上更有效力去预测该净能量。
 

广州天河区的珠江大厦是中国最新的零碳建筑,楼高71层,是目前世上能源效益最高的摩天大楼 。香港首座零碳建筑名为零碳天地,位于九龙湾常悦道,由建造业议会与发展局合作发展,造价2.4亿港元,于2012年6月26日揭幕。
 

绿色魔法学校是台湾首座零碳建筑,于2011年初落成于成功大学力行校区。根据国立成功大学的研究,预估该栋建筑节能达65%,为世界第一节能的超级绿建筑。 根据英国最新的建筑法规,由2016年开始,所有新兴建的建筑物都必须是零碳排放。
 

我们再回到大地之舟建筑的案例:270平方米的建筑位于海岸边,在仅仅七周的时间里就被建成了。建筑由大约60%的再生材料(塑料和玻璃瓶,罐头,纸板)和40%的传统材料组成。来自建筑师。正如垒骡仔所言,“大地之舟”寻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水、风和地球的能量。


为了做到这一点,朝向就变得很敏感,北侧开放,通过一个宽阔的玻璃走廊来充分利用阳光和太阳能,这条走廊充当着三间教室和两个分支的连接,对外形成一个由玻璃和木头构成的简单而有力的立面。在南面,这座建筑被一堵厚的挡土墙围起来,墙是由沙子和碎石组成的,挡住建筑物的后面有沙和土坡。
 

这个策略,除了增加热惯性,还可以覆盖整个系统的储备和雨水收集统,除了实施自然对流过程的一系列管道外,在夏季还可以通过教室产生新鲜空气的交叉循环。在冬季,管道可以关闭,而北侧走廊温室效应产生的热量可作为教室的空调使用。除了在能源生产或消费方面自给自足,并促进其内部的有机食物生产之外,


可持续发展的学校还使用雨水供人类在水槽中使用,灌溉菜园,最后储存在水箱中。这所学校还计算了处理黑水的过程,其中包括一个用回收材料制作的化粪池(在这个例子中是使用拖拉机罩)和建筑物外部的一个湿润区。


这个建设性的方案包含了社会参与的机制,除了使学校在更短的时间内建设成为可能,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试图转化所使用的系统的知识,并与当地社区密切相关。项目有超过150人参加,包括志愿者、乌拉圭学生和其他30个国家的学生。
 

是否曾经想过要远离城市的喧嚣,只为追寻内心的一丝宁静?也许你应该考虑住在大地之舟或者自己建造一个大地之舟。这些“返璞归真”(off-the-grid)住宅是世界上最环保、最经济的建筑之一,“返璞归真”(off-the-grid)房屋是完全独立存在的,它们不依赖于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天然气、电力电网,或类似的公共服务,一个真正的“返璞归真”(off-the-grid)房子能够脱离所有传统的公共服务而完全独立地运作。
 

大地之舟是由可回收材料如玻璃瓶、废旧轮胎和再生木材制成的,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费力的工作。听起来有点太寒酸?看了这些图片你就会改变看法了。
 

大地之舟是100%可持续住宅,它既造价低又非常适合居住,而且它提供的设施和其它可持续住宅的风格都不一样。生活在大地之舟这种可持续住宅中并不意味着要过一种原始的生活,它不仅能提供现代住宅的舒适感,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内群众不要盲目模仿,否则你修建的大地之舟垃圾建筑可能沦为违建而被铲除。。。就像国内没有房车文化的土壤一样,大地之舟暂时只是一个遥远的设想)

 
Jumbo Huang Notes: An Earthship is a brand of passive solar earth shelter that is made of both natural and upcycled materials such as earth-packed tires, pioneered by architect Michael Reynolds.
 
Earthships are predicated upon the idea that there are six human needs which can be addressed through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building design:
 

Energy: Thermal and/or solar heating and cooling, solar and wind electricity; Garbage Management: Reuse and recycling built into construction and daily living; Sewage Treatment: Self-contained sewage treatment and water recycling; Shelter: Building with natural and recycled materials;
 
Clean Water: Water harvesting and long term storage;Food: In-home organic food production capability;Earthship structures are intended to be "off-the-grid-ready" homes, with minimal reliance on public utilities and fossil fuels. They are constructed to use available natural resources, especially energy from the sun and rain water. They are designed with thermal mass construction and natural cross-ventilation to regulate indoor temperature, and the designs are intentionally uncomplicated and mainly single-story, so that people with little building knowledge can construct them.
 

The first Earthship in South America was built in January 2015 in the town of Ushuaia, Patagonia (Argentina). Today this building functions as a visitor center and example of self-sustainable living.
 
In 2000, Michael Reynolds and his team came to build the first residential earthship in Boingt (Belgium). The first earthship in South Africa was built by Angel and Yvonne Kamp between 1996 and 1998. They rammed a total of 1,500 tires for the walls.
 

Earthship Ironbank was built by Martin and Zoe Freney south-east of Adelaide in South Australia and is the first earthship constructed with council permission in Australia.
 
In 1968, Charles Bello and his wife, Vanna Rae, moved onto 240 acres of redwood forest looking to live a simpler life off the land. They had spent their savings to purchase the land so they got to work building their home themselves. Their first structure was a panelized A-frame that they erected in 5 days (with help from a couple family members). The total cost was $2,800.
 
The property is a half-hour drive down a dirt road and it was bare land when they arrived so Charles and Vanna Rae built their own infrastructure: roads, bridges and went decades without refrigeration nor phone (they eventually installed PV panels and cabling for phone lines).
 
After 15 years in the A-frame, they built a cabin in the woods, and there they lived for a decade until the trees began to block out their views. In 1991 Charles (who once apprenticed under famed architect Richard Neutra) designed the Parabolic Glass House. With a curvilinear wood roof and two curved walls of windows, the home feels enveloped in trees.
 
第4005回:万维网全球等通讯,伯纳斯李计算科学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7-28 11:04:24
Post #218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2044回:无语问苍天傻客思,人生如逆旅神经病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

Jumbo Huang Notes: Life must be lived forwards but can only be understood backwards.


 
机缘巧合之下读到了这本《说故事的人》,文章回忆了摩托车骑手奥利弗•傻客思医生的一生,作者是他本人,顾名思义这是一本傻客思医生的自传小说,文章读来悲天悯人。


国内有一些名人写自传时喜欢给自己镀金,文章内容也是“报喜不报忧”,“写好不谈坏”,自传读完之后全是满满的正确能量,但却不能让我产生共鸣。我起初并不想看完奥利弗•傻客思的自传,但随意翻阅了一会,赫然发现他离开英国之后,居然去了旧金山和肌肉海滩,他甚至在威尼斯沙滩居住过,而这些地方是我去年拜访过的,故而我与奥利弗•傻客思能产生共鸣。
 

奥利弗•傻客思和我一样,来自一个并不幸福的家庭,他父母养育了四个儿子,老大和老二很正常,但奥利弗•傻客思的三哥迈克有精神分裂症,在药物治疗失败之后,病情恶化,喜欢在家里摔东西吼叫,导致奥利弗•傻客思和两个大哥都不敢带朋友到家里玩,甚至三个儿子读书之后都选择了寄读,


而一旦三个儿子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时,他们都选择了离开家里,实际上是远离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三哥迈克。傻客思的家族都是医生,他父亲很长寿,活到九十多岁,母亲有一次下楼时摔了一下,臀部受损,导致她的加速老化。。。(Jumbo Huang Notes: Michael’s life, now he was on tranquilizers, was less turbulent but impoverished and constricted.)
 

奥利弗•傻客思是一个很勤奋的医生,他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具有奉献精神,他在周末喜欢骑着摩托车到美国荒野旅行,因为是同性恋,他在青年时代没有将时间浪费在追逐美女,因为勾引女人实际上是一个极为耗费精力和体力的事情(所以佛教告诫群众要戒色),傻客思在旅行中遇到很多人,一些人早死,一些人得了绝症,甚至他一生中认识的几个同性恋人,也多罹患极为罕见的病症,所以傻客思有一种悲天悯人的高尚品质,把他的专业能力和知识结合孜孜不倦的奉献工作,毫无保留的给了他的病人们。


奥利弗•傻客思和他的大哥都很神奇,奥利弗•傻客思很早就去美国工作并拿到了绿卡,但他在美国生活了五十多年,却一直没有申请美国的永久居留证!他的根还是在英国。奥利弗•傻客思的大哥也是一样,他去澳洲工作了五十年之后才申请澳洲的永久居民。。。
 

《说故事的人》的重点并没有局限在傻客思医生的职业领域,更多的将笔墨留给自己的内心和同性恋为主的情感世界。傻客思医生的一生并不是别人眼中的一帆风顺的,上世纪50年代保守的英国社会曾经逼死了天才的二战科学家图灵,只是因为性取向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可以想见当时英国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态度之冷酷可见一斑,而在书中,我们的傻客思医生在十八岁便获得了剑桥大学的奖学金,可只是在同父亲的男人式的谈话中坦露了自己同性恋的取向,因此而背负起终其一生都难以释怀的精神包袱,他被自己的母亲痛心并鄙夷的称为“恶心的人”。
 

可悲的傻客思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大环境下,更加之家人的不理解状态之下,而开始了自己的求学和之后的人生之路,如果换做旁人,这样的经历正好是随波逐流破罐子破摔的最好借口,但是我们的傻客思医生却做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奥利弗•傻客思的英文名翻译为中文是“麻布袋,解雇”等含义,他读书时,他的老师就发现他喜欢异想天开(Jumbo Huang Notes: Sacks will go far, if he does not go too far)。
 

傻客思从小就喜欢运动,包括骑摩托车,滑雪,也喜欢喝酒,有一次他坐船时喝醉了,直接摔倒在船舱。傻客思从小不跟女孩子玩,他父亲发现他喜欢男人(Perhaps you prefer boys),后来傻客思的哥哥大卫和嫂子莉莉带着他去巴黎,兄嫂给傻客思找了一个不良妇女,想让她给傻客思上床,教他一些异性方面的经验,结果那位巴黎不良妇女走进房间要跟傻客思上床时,他直接阳痿不举了,傻客思只有看到帅哥时才会有兴趣。。。(Jumbo Huang Notes: A prostitute of suitable age and character was selected by David and Lili in Paris, and Sacks then went into the room and so frightened that his little brother became limp with fear and his testicles tried to retreat into his abdominal cavity)
 

傻客思医生是脑神经科的专家,难能可贵的是他同时也具备了文学家善于观察和描写记述的特质,正是在他每次倾尽全力对他的患者们治疗的时候,他也用他细腻的笔触记录下来这些患者的反应和情感的变化,久而久之,这样的习惯延续了他的一生,就连后来他自己面对手术,化疗,膝盖置换手术以及坐骨神经手术的经历他同样也都记录在了日记当中,这样的日记,他记录了一千本(还不算很多他寄给别人的手稿),这不能不使我肃然起敬。
 

傻客思在牛津认识了一个帅哥,他叫理查德,是学者和诗人,两人经常一些散步,傻客思向理查德表白了自己的爱慕之情,有一天理查德走进他的房间,他当着傻客思脱掉裤子,傻客思发现理查德的腹股沟长了一个肉瘤,他敦促理查德立即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理查德患上了晚期淋巴肉瘤,医生说他只能活二年了,理查德立即找到一个美国纽约的美女结婚,并拼命创作诗歌,最后理查德在15个月之内死亡(Jumbo Huang Notes: the gland was biopsied and diagnosed as lymphosarcoma, Richard was told that he could expect no more than two years of life)。
 

傻客思喜欢写日记,他记录了自己在以色列度假时,意识到自己二十多岁了还是处男,如是他想在荷兰找个人发生肉体关系,从而结束他的处男生涯,如是他来到荷兰,去酒吧将自己灌醉,最后他从酒吧走出来时,直接摔倒在阴沟里,后来幸亏有一个帅哥救了他,那个男人将傻客思抱到家里,给他洗完澡之后,这个男人就将傻客思鸡O奸了,从而结束了傻客思的处男身。。。(Jumbo Huang Notes: I blacked out…he had seem me lying dead drunk in the gutter, had taken me home and buggered me, we talked more over breakfast…)
 

1958年12月13日,傻客思终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医生。翌年他在米德尔塞克斯医院实习,并认识了两位影响他一生的导师。在繁忙的工作期间,他通过中介认识了一个男人,两人经常一起出门骑摩托车,后来两人上了床,发展为恋人关系,但傻客思因为工作调动的原因而选择了与那个男人分手。(Jumbo Huang Notes: I started working at the Middlesex hospitals and did half year house job on the medical unit where my chief were Michael Kremer and Roger Gilliatt, a comically incongruous pair)。
 

1960年傻客思到加拿大旅行了一段时间,他写了一些游记,遇到一些人,那些人建议他去美国加州找工作,后来在亲友的帮助下,他在一家医院找到一个临时工作,同时申请美国绿卡,期间他依然喜欢骑摩托车旅行,有一次他的二手宝马摩托车在路上坏掉了,前后连续邂逅两次的一个卡车司机救了他。
 

这个卡车司机叫马克,他首付500美金购买了大卡车,余款2万美金在一年内凑齐,他到处拉货,一年能赚35000美金,家里有妻子和两个小孩子,马克在路上收留了一个憨厚的流浪汉,他二十多岁了还是一个傻不拉几的处男。。。
 

马克很风流,喜欢泡妞,后来他们在一个汽车旅馆停下来过夜,这个叫旅行快乐的旅馆也是酒吧和咖啡馆,通常有几个女服务员会上夜班,她们同时也是不良妇女,她们中有人已经跟上千个司机上过床,通常司机走进旅行快乐酒吧时要提前跟女服务员预约上床的时间,马克翌日也排队跟其中一个不良妇女上床了。。。
 

傻客思不喜欢女人,但卡车司机中极少有同性恋,所以他困在旅馆期间,就不停地并写日记边喝咖啡,他在30多个小时之内连续喝了70多杯咖啡。。。(Jumbo Huang Notes: Carol was the boss of Travel Happy, Sue and Nell were waitresses, they slept with more than 1000 drivers, their boyfriends who come and go on the long cross country trucking routes…)
 
傻客思还喜欢举重,他在肌肉海滩举重俱乐部也算是一个人物,但举重是极伤身的运动,所有参加过举重的人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傻客思后来在美国时还喜欢一个男人,他叫梅尔,在军队服役,身体健壮,后来两个男人搬到肌肉海滩合租一套公寓,两个男人居住在一起,傻客思最快乐的时光是在早上跟梅尔一起喝咖啡,尔后一起出门上班,但晚上最难熬,因为梅尔很性感,傻客思一直想跟他发生肉体上了关系,但始终找不到机会,后来梅尔经常光着身子让傻客思给他按摩,傻客思会在梅尔的背部倒很多润滑油,然后开始给他按摩,有一次傻客思实在扛不住了,直接坐在梅尔背上达到了邪恶的高潮,将粘稠的白色体液喷射在梅尔身上,导致两个男人的同居关系陷入僵局。。。

 
尽管傻客思和梅尔分居了,但两人并没有完全藕断丝连,两个男人断断续续通了十五年的书信,但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是在我出生那年,傻客思去旧金山找梅尔,两个男人进了同性恋酒吧的房间,当他俩脱光衣服时,傻客思发现原本极为健康的梅尔身上长满了罕见的咖啡色斑点,这是一种神经纤维瘤病,梅尔的兄弟也有这种病,有家族传染史。。。
 

傻客思和梅尔分手之后,一度陷入绝望,并开始通过吸毒来缓解寂寞的压力。。。(Jumbo Huang Notes: I visited San Francisco in 1978, and Mel arranged to come down from Oregon…they went to the gay bathhouses and stripped off clothes, I saw Mel’s skin was now covered with brownish patches, it is neurofibromatosis…his brother has it too)。

医者父母心,妙手仁心悬壶济世,可是读了《说故事的人》,伟大的傻客思医生的一生也同样并不完美,但即便在这样的逆旅之中,他虽然也痛苦过,迷茫过,难受过,但辗转反侧之后,他依然还是缓缓而坚定的生活下去。
 

傻客思有天赋但有些马虎,他去纽约的实验室工作,他依然喜欢写日记,但有一天他起床之后骑车出门,到一个高速路口时,他放在摩托车后面的大量实验稿件被狂风吹走了,因为捆绑稿件的橡胶绳松掉了,他的心血付之一炬,后来他又将面包屑污染了离心机等实验设备,而且更绝的,经过十个月的辛苦工作,在杀掉大量蚯蚓之后,他原本分离出来的一小盒髓磷脂却被他不小心扔进了垃圾桶。。。


最后他被调离实验室,重新返回到门诊部。(Jumbo Huang Notes: I had an apartment in Greenwich village and would ride my motorbike to work in Bronx...I committed a veritable genocide of earthworms in the college garden to extract myelin, adept at dissecting out the nerve cord and cerebral ganglia in swift excision...I kept notes in lab notebook, one day the precious experimental notebook escaped from the loose strands and flew off thebike while I was on the Cross Bronx Expressway...the whole book was torn apart...and finally I lost the myelin which I had taken ten months to extract was gone...)
 

傻客思也有放荡的时候,有一次他在巴黎与一个叫卡尔的男人同居,两人一边嗑药一边搞同性恋,两人吃了大量的安非他明兴奋药,像老鼠一样疯狂在床上瞎搞(amphetamine),放荡不羁放任同性爱自由。。。
 
但肉体之欲是短暂的,它容易被挑起,也容易被遗忘,只有无性的同男关系才是持久的,傻客思居然没有意识到这些。
 

傻客思怂恿卡尔吸毒,过了几年,傻客思解毒成功,卡尔却深陷毒瘾,并最终成为纽约的毒品中介,放弃了艺术和文化,整天魂不守舍地吸毒:只有药品能让卡尔的大脑达到短暂的兴奋。。。到了1980年,卡尔因为同性滥交而感染艾滋病,后来返回德国等死。。。(Jumbo Huang Notes: That we might thrash about like two animals in rut…he had become a drug dealer and his eyes had an opaque fanatical look…shattering Karl was ill with AIDS later…)
 

“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那些形形色色的病患,虽然在神经方面受到这样那样的损害,但大脑及整个系统会因此重新调整和适应,由此表现出来的是在许多病患身上产生了许多不可思议和神奇的力量。“所有的人物都发现或设计了让人意想不到的适应自身疾病的办法;所有的人物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补偿性天赋”。傻客思的朋友伊莎贝尔曾经说过: Jumbo Huang Notes, If a blind or deaf child achieves the same level of development as a normal child, then the child with a defect achieves this in another way, by another course, by other means…the key to originally transforms the minus of the handicap into the plus of compensation…Isabelle.


 
特别是作者在书末描述神经达尔文主义时,对大脑的神经系统进行了高度赞扬,由于“具有高级别的折返信号传递,人类发展出了高阶意识,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概括和思考,记忆和想象,回首过去和展望未来的能力,从而最终实现了自我意识,也就是存在于世界中的自我的意识”“我们应该能知道思维的运作方式,决定我们的天性的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多么脆弱又神奇的大脑!
 

傻客思在1962年春天离开了旧金山,他再去洛杉矶医院工作的空档期回了一次英国,因为他的母亲从楼梯上摔下来,导致臀部受损,阻塞血管,探视完母亲之后,他返回洛杉矶工作。
 
1969年傻客思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他去伦敦进行写作,等他将初稿交给出版社时 ,换来的是婉拒(He offered Awakenings to publishers at Faber & Faber but they said they were not interested…),傻客思后来在创作另外一部作品时,经历了近十年的煎熬之后才勉强出版。。。


 
傻客思的外公养育了十三个小孩,其中七姐妹的关系非常好,七姐妹中有四位都从事教育工作,而利奥诺是跟他关系最好的一位,两人经常通信,直到她逝世。
 

傻客思接待的第一个病人是一个肌阵挛性抽搐患者,他在诊断这个病人的过程中尝试写了一些论文,其中有一本论文写好之后交给一个教授过目,这个教授拿到傻客思的论文之后就回家了,但一直没有回复,后来他才发现那个教授突然去世了,他的手稿也消失了。(Jumbo Huang Notes: sudden myoclonic jerk as one is falling asleep…in 1963 he gave manuscript to Charles Luttrell but that guy was dead suddenly and Sacks never get back the papers…axonal swellings Hallervorden and Spartz fatal cases…)。
 

后来傻客思收治了一个神经病,有家族遗传史,此人叫弗兰克,他父亲也得了这种脑部疾病,三十七岁时自杀,弗兰克的病症极为罕见,极少有人能医治,当时傻客思很想撬开弗兰克的脑袋看看到底他的脑子出了什么毛病。。。后来三十七的弗兰克出院了,他走到街道上被一辆卡车撞死,医院立即将弗兰克抬回医院解剖,傻客思果然将弗兰克的脑颅打开,取出他的脑浆研究。。。


 
神经病学家傻客思医生在82岁的时候离开人世,生前留下这本珍贵的自传与回忆录,记录他完整而精彩的一生,跨超学科的界限,充满悲天悯人的巨大感染力。20世界60年代,傻客思在美国当医生,治疗一战后几十年后显现的一个奇怪的新病症,患者因为患了很特别的脑炎后型综合征,从此一睡不醒,就像一具活体雕塑。就如他的《苏醒》改编的电影《无语问苍天》里的德尼罗那样,小时候得了病,睡一觉起来就变成一个成年人了。
 

傻客思周末时喜欢骑着摩托车旅行,他说当时的 美国人对摩托车仔有敌视态度,有一次,一个傻瓜开轿车撞击傻客思的摩托车,等到了红绿灯路口,当轿车停下来时,傻客思从摩托车上跑下来,追上那个傻瓜的车,从打开的车窗伸进手打破那个人的鼻子。。。
 

傻客思在旅行时使用尼康相机拍摄了很多照片,后来他搬家时将照片和日记本委托美国邮政快递到新的住址,结果邮政将他的照片和日记本寄丢了,让傻客思遗憾终生(当年是使用胶卷拍摄的相片),(Jumbo Huang Notes: When I left UCLA, I packed all my photographs along with my sketches and notes, in a large suitcase, the suitcase never arrived in New York, no one seemed to know what happened to it at UCLA…)。
 

我以前也有类似的经历,有一次我离开东莞到深圳探望老同学,返回东莞长安时发现租房处被人连锅端了,什么都被偷走了,包括我写了几年的日记和证件。。。当时就感觉自己的历史被人盗走了,导致至今我无法重建2000年之前的自传文章。。。
 

看完傻客思的日记之后,我才感叹人生原来也可以这样过!一个人的人生没有所谓正确,也没有所谓成功,只要你自己觉得有意义,你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即使他是同性恋,即使他吸过毒,丝毫不妨碍他成为一名杰出的神经学家,依然不能掩盖他对神经学科做出的巨大贡献,依然黯淡不了他所显现的人性的光辉!也正是看了这本书,促使很多年轻的父母更加坚持对他们的子女采取自由的信任方式。
 

傻客思因为对病人太好了而被医院解雇,有一次他下楼撞了头,去医院检查时,那个医生居然认识傻客思的妈妈,她说以前读书时,他妈经常资助学生,傻客思一直等到他妈去世之后,才发现自己太不了解自己的母亲了。(Jumbo Huang Notes: I realized that there were whole sides to her which I had known nothing about…it especially moved me to see so many of my mother’s patients and students and how they remembered her so vividly and affectionately…)
 

我一直觉得让人羡慕的是,为什么国外那些医生是如此地热爱自己的工作和病人?无论是阿图·葛文德,还是作者奥利弗·傻客思,读者明显可以从书中读出他们对病人的关爱和自己工作的热爱,那种人性的温暖的光,一直弥漫在全书的各个故事中,散发在全书的开始到结尾,即后文所说的“仁者文风”。比如“我觉得自己对每个病人都感兴趣,我也尊重他们,


我开始体会到自己的临床和治疗能力”“医生不能把某种疾病或其治疗从病患的生活模式、背景和经济条件中抽离出来”“他把观察、理论深度和人类温暖的力量结合了起来”,这就是作者区别于仅仅做为技术人员的医生之处。也许,我国也并不缺乏这类医生,只是因为他们都不擅长写作?(Jumbo Huang Notes: I Went to Leon Salzman and he was sympathetic and angered on my behalf, he suggested I left Ward 23…I took off for Norway and injured my legs.)
 

当时不到四十岁的傻客思医生认为,有些嗜睡症患者,意识非常清楚,他们什么都明白,就是没办法对抗自己的身体,他直觉认为有一种左旋多巴的新药,对这些病人一定有效。他倔强地拿药给这些病人吃,结果,很多患者的病症得到了缓解,甚至有几个已经痊愈。在别人都认定神经病是不正常的,再也找不出正常的证据,通常也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时,傻客思医生却把他们当正常人,发现很多别样的创造力。
 

奥利弗·傻客思留下了大量的这类神经病人的传奇故事,他将神经病学原本艰深难懂的理论,深入浅出地穿插在生动的病例中。在他的笔下,每一个病例都不只是病例,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而每个病人也并不是病人,而是大脑中住着另一个灵魂的人。在他笔下,那些冰冷的医学名词和临床病例,更像一场场触及心灵的奇特冒险,等待我们用深刻的理解与洞见,走进那个未知的精神世界。这也是一个年轻的神经学医生到扬名世界的医学桂冠诗人的史诗。毕竟,把神经病人的故事讲得那样精彩的人,他的能量从何而来?他那颗大脑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奥利弗·傻客思是杰出的神经病学专家、闻名全球的畅销书作家,在医学和文学领域均享有盛誉。毕业于牛津大学皇后学院,哥伦比亚大学临床神经科教授。
 

傻客思的成长受到亚历山大·鲁利亚和法国医生乔治·吉尔斯·妥瑞等前辈的影响(参阅《黃劍博客圖文集》第4006回:神经语言学创始人,图雷特氏症鲁利亚)。
 

傻客思在伦敦度过了他四十岁的生日,他在酒店遇到一个年轻的帅气美国男人,傻客思和这个男人一见钟情,两人在客房疯狂肉搏,天昏地暗,这两个同性恋男同志度过了一周的蜜月期,之后两人就各奔东西,傻客思过了40岁之后,就再也没有性生活了,他曾经对一个女同事说:我已经三十五年没有做过爱了(同性之爱)。(Jumbo Huang Notes: July 9 1973 Sacks met a young man , they went to the flat and made love, lunched and back to bed, they had joyous week together…after that sweet birthday fling he was to have no sex for the next 35 years…)
 

他是美国艺术和文学学会的会员、纽约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是英国牛津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美国乔治敦大学等多所名校的荣誉博士,也是古根汉学术奖获得者,还被英国女王授予大英帝国勋章。他常年为《纽约客》、《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的专栏供稿,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常胜作家。因其在文学和科学研究上的杰出贡献,傻客思荣膺霍桑登奖、乔治波克奖,


以及专门授予科学作家的刘易斯·托马斯奖。其脍炙人口的作品有《幻觉》《脑袋里装2000出歌剧的人》《火星上的人类学家》《钨舅舅》《错把妻子当帽子》和《苏醒》(最后这一部被改编成电影《无语问苍天》,并获得1991年奥斯卡奖提名)
 
我们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傻客思等人文作家、他的书为我们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人文阅读时代”。
 

Jumbo Huang Notes: Oliver Wolf Sacks, CBE FRCP (9 July 1933 to 30 August 2015) was a British neurologist, naturalist, historian of science, and author. Born in Britain, and mostly educated there, he spent his career in the United States. He believed that the brain is the "most incredible thing in the universe". He became widely known for writing best-selling case histories about both his patients' and his own disorders and unusual experiences, with some of his books adapted for plays by major playwrights, feature films, animated short films, opera, dance, fine art, and musical works in the classical genre.
 
After Sacks received his medical degree from The Queen's College, Oxford in 1960, he interned at Middlesex Hospital (now part of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before moving to the US. He then interned at Mount Zion Hospital in San Francisco and completed his residency in neurology and neuropath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He relocated to New York in 1965, where he first worked under a paid fellowship in neurochemistry and neuropathology at the 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Upon realising that the neuro-research career he envisioned for himself would be a poor fit, in 1966 he began serving as neurologist at Beth Abraham Hospital's chronic-care facility in the Bronx. While there, he worked with a group of survivors of the 1920s sleeping sickness encephalitis lethargica, who had been unable to move on their own for decades. His treatment of those patients became the basis of his book Awakenings (1973). In the period from 1966 to 1991 he was a neurological consultant to various New York City-area nursing homes (especially those operated by Little Sisters of the Poor), hospitals, and at the Bronx Psychiatric Center.
 
Sacks was the author of numerous best-selling books, mostly collections of case studies of people, including himself, with neurological disorders. He also published hundreds of articles (both peer-reviewed scientific articles as well as articles for a general audience), not only articles about neurological disorders, but also insightful book reviews and articles about the history of science, natural history, and nature. His writings have been featured in a wide range of media; The New York Times called him a "poet laureate of contemporary medicine", and "one of the great clinical writers of the 20th century". His books include a wealth of narrative detail about his experiences with his patients and his own experiences, and how patients and he coped with their conditions, often illuminating how the normal brain deals with perception, memory, and individuality. In addition to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the beauty of his writing style is especially treasured by many of his readers.
 
Awakenings was adapted into an Academy Award-nominated film in 1990, starring Robin Williams and Robert De Niro. He and his book Musicophilia: Tales of Music and the Brain were the subject of "Musical Minds", an episode of the PBS series Nova. Sacks was awarded a CBE for services to medicine in the 2008 Birthday Honours.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7-30 22:30:12
Post #219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366回:在陌生的地方醒来,遇见不同文化的人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


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原创照片来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黄剑博客图文集》Jumbo Huang Notes: Image copyright belong to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甲米风光甲天下,游客素质重山水

 
轻易听信别人告诉你的,让禁忌阻碍你的视野,给自己定下条条框框,过约定俗成的生活,这些都是二手生活。

 
接“第1257回:人生究竟回归何处,看破放下心随万缘”。



 
我们到达了游艇很多的海滩(Nopparat Thara beach),因大船无法靠岸,故只能让小船靠到大船上,先把去RAILAY的乘客转移到另外的小船上,之后才轮到像我这样贴着“ONE DAY KRABI”的游客上游艇了,


我们约有三十人上了一艘大游艇,之后AO NANG PRICESS 5号继续往甲米航行,我们则乘快艇去PHRANANG CAVE岛屿,这个岛非常大,中间被一个豪华私人酒店占据了,上岛后我数次想往纵深走,结果都被保安拦住,最后我跟媛只能沿沙滩走了,也就是在这里,媛从深圳带来的凉鞋断掉了,真是晦气。


 
我们先沿沙滩往右走,看到了巨大的悬崖峭壁,很多人在那里攀岩,这里还有不少猴子,条件好的欧美人在度假酒店休息,外围的沙滩上全是中欧美游客,我们走到洞穴前面,瞻仰了一下洞穴里的佛像,这里的自然景观非常漂亮,


不久我们又往左边走,沿途除了停靠的游艇,还有不少当地人的木船,上面摆满了商品,媛肚子饿,在这里买了个烧玉米,价格奇贵,一个玉米就要50泰铢,后继续前进,发现沿海的通道逐步变窄,因为大部分道路被酒店占据了,我们只能沿红树林的树桩攀爬过去,
 

后来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欧美老头居然搂着一个皮肤洁白细腻的少女在拍照,我当时还以为是爷孙俩,可后来他们一起站起来,我仔细一看,少女穿着性感的比基尼,身材堪称中欧合璧的极品,翘臀蜂乳,而老头子的年纪估计是我的两倍有余,


但最后这一老一少居然还搂肩搭背的,我不禁羡慕起这个胡子都花白的老头子了,大庭广众之下居然带这么鲜嫩的少女来度假,虽然老夫少妻见得多了,但这种年纪相差四倍以上的老少恋,还是让哥震惊了几晚,真是不羡权贵羡此翁阿!
 

欧美一些国家的洋老人靠退休金都可以出国旅行,我再看下中印两国的农民,很多人一个月的退休金不到十美金,怎么花??买几包烟就没有钱了,还怎么去旅行?更何况去泡洋妞呢??(事后才知道,中印两国被巨量人口负担所拖累)。
 

另外一边的沙滩上也有不少人,欧美人多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或者游泳,而亚洲人则多在沙滩上拍照或者淌水玩,不少巨大的白色透明的水母被冲到海滩上,有些水母有人的脑袋那么大,


我们沿沙滩走了很久,最后就上了游艇,继续行驶到左侧的RAILAY BEACH,这个游艇上的游客多是老年欧美人,亚洲人不多,游艇中间放着冰水等,游艇行驶的时候非常颠簸,我们恰好坐在驾驶员的后面,算是比较好的位置,

 
后来游客下到海滩吃中饭,照旧是自助餐,我们挑了个好桌子,看到周围很多中国人已经坐在那里吃东西了,我们到达时发现菜不多,等了半天,在导游的协商下,酒店才继续端来很多菜,我们吃了很多轮的海鲜,西瓜菠萝等水果也是任意吃的,虾汤很鲜美,鱿鱼和虾的味道不错,吃饱喝足就去沙滩上散步,
 

我发现左侧的巨大岩壁上又有人在攀岩,因为左侧是背阴的地方,而右侧迎着太阳,无人敢去攀岩,否则还没爬几米远,人都会被晒死了,又看到不少巨大的水母被海浪卷到岸边,


后来游客又上快艇,前往著名的小鸡岛,接近鸡岛时游艇突然停了下来,巨大的风浪把游艇吹得东摇西晃的,大家拍完照片后游艇继续行驶,


不久停靠在风浪较小的一侧,然后游客可以下艇游泳潜水,这次我也脱掉衣服,因为没有地方换泳裤,我直接穿着快干裤跟媛一起跳到深海里游泳,我尝试着浮潜了一会,但没看到什么鱼,就先上岸了,后来有人往海里扔面包屑,这个时候鱼才聚集过来,媛游了很久,海水很清澈。。。
 

我站在船上拍摄了不少媛游泳的图片,因老年人比较多,赘肉在我眼前浮现,让我很没胃口,我倾向于认为老年妇女最好不要穿比基尼,否则实在让人看得难受,比基尼泳装是苗条女性的专利吧?
 

约半个小时后所有的人上船,然后乘快艇继续出发前往TALAY WAEK,此为一个位于临近两岛之间的白色沙滩,熟称蛇岛,下船后才发现这个地方真是人山人海,果然不出所料,大凡人多的地方,必然多半都是中国游客,


上岸后我们往山坡上走,大量的中国游客分布在山坡上,凡是中国游客旺盛的地方,垃圾必然很多,整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岛上布满了垃圾,我寻着小径爬到小岛的侧面,这里成了随地大小便的天堂,然后一个凹陷的地方居然有人在点火焚烧塑料垃圾,从山顶眺望蛇岛,也看到湛蓝的大海,
 

之后下山去跟媛汇合,看到侧面有一大片蓝色海滩,风浪大而人少,遂携媛前往,看到两个俄罗斯少女在迎风戏水,我也过去给媛拍照,不久又走到蛇岛中央,看到右侧有一些尖头木船,想给媛拍点写真集,如是叫媛把头埋在海水之后再突然抬出水面,


结果媛潜水时假睫毛粘在她的眼睛里,导致她眼睛很痛,无奈我让媛在树荫下休息,我则继续往右侧徒步,又休息一会后就返回到快艇上,继续行驶到了PODA岛,这次游艇尾部靠岸时失败了几次,最后才成功靠岸,我们下船后自由活动,
 

我携媛到了海岛另外一侧人少的地方,看到一对欧美情侣躺在沙滩上休息,我与媛也停了下来,我把全身的装备都脱了下来,放下机械表,然后我跳到大海里,先是模仿少林僧人,又开始打翻叉,


然后摆了很多高难度的动作,让媛给我拍照,之后精疲力竭地上了海岸,穿戴整齐后我想去树林里上个厕所,走过去发现树林里居然在燃烧垃圾,岛上有很多游客丢弃的垃圾,环保问题很严重,我们开始返回到快艇上,之后继续行驶到了深海处,等待大船过来衔接。
 

在海外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国游客走到那里都拿个相机噼噼叭叭地拍照,特别要拍到此一游,而欧美游客多躺在沙滩上休息,享受人生,有洋人对中国人说:你们能消停一下吗?出门旅游能不带相机吗??我心想相机不是洋人发明的吗?
 

这让我想起穷游网的一些讨论,关于旅行拍照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之前我发现一个中国女人的帖子,网名叫A君,她描述道:“一路上,逃过火车票,蹭过五星级大酒店,和印度人一起睡过车站台,搭过车,也坐过霸王车。


也因为没钱买票睡过车厢地板。挤车挤到胳膊流血,也像爷们一样和印度佬骂过街。从7月晃到12月,从夏天晃到冬天。楼主从山东逃火车票花了7块钱站到西安,开始搭车之旅。一直搭到阿里,


意犹未尽,又搭回拉萨办了签证后,一路搭到了尼泊尔。一个月后,楼主开始往印度走。楼主路遇两个男生朋友尝试在印度搭了一次便车,差点被鸡奸等”,
 

这个女人发帖很特别,其他穷游网的人喜欢摆放旅行拍摄的照片,但这个A君却不放一张照片,跟唐僧一样,纯粹的旅游,不带相机,堪称奇葩,她是这样写的:“常常希望自己有一次不插电旅行,


不带相机以及任何和电器有关的东西。只带简单的换洗衣物和几本书籍,就这样轻装去旅行。去体会世界的不同,去融入不同的文化,遇见不同的人。


每天在陌生的地方醒来。有人说,旅行是为了寻找自我。我想,旅行是一场苦旅修行。在这场修行中,我们摈弃了自我这种排他性的意识,剥除了建立在自我周围的藩篱与防卫,


开始开放及接纳,接受改变与新事物,探索和放大感觉与视野。少了城市人的焦虑,多的那份是对生活的淡然处之。你不再属于自我,而是属于世间万物。那颗吉普赛内心存在于天地之间。”
 

不管走到哪里,大批的欧美游客都在海滩休息,而大批的中国游客却跟媛出国考察一样拼命拍照,不消停,一个海滩拍完又转战另外一个海滩,然后这群人回国了就开始在别人面前炫耀了。我在想,欧美游客回国后会有磨房和穷游网这样的炫耀旅行经历的网站吗?
 

A君认为,很多美好与珍贵的瞬间,可能在你按下快门的那一刻,你就丧失了永远拥有它的权利。当然,像A君这样比较穷的游客现在是越来越多了,他们都敢走出国门,靠微薄的金钱去旅行,应该嘉奖,我行走江湖,也遇到很多连英语都不会讲的人,居然跑到欧美去旅行,比较著名的是那对花甲背包客,最近看他们去米国和印度等国家旅行,据称其英语很差,出门基本靠看地图和拿地图问人;

 
但旅行这个东西已经泛滥了,能像王某石之流随意进出欧美的人非常稀罕,其实幸福不是炫耀资产,而是你能有多少自己能支配的时间和金钱,跟李家诚比,王某石很失败,但王某石爬过珠峰等世界高峰,去了地球三极,这样比较,李家诚巴菲特之流都很失败。。。
 

只要有人的国家,基本上都会有华人居住,这个民族分散在世界各地,有些是因为逃难,有些是因为挣钱,有些则是为了过更人性的生活;中印两国群众的过客心理,注定这个民族的飘摇不定,骑墙的人格,一盘散沙的局面,都让不少人离乡背井,远渡重洋;人各有志,不必强求。。。
 

有一件事我很清楚,90%的中印两国群众奋斗一辈子,养个孩子都力不从心,穷人多得不得了,几个亿的人生活困难,可这两个国家每年还不停给外国人捐钱捐车捐房捐药,这些难道都是为了逃离做铺垫?
 

泰国南部的甲米是一个有如天堂的热带半岛,周围零星散落着30多个离岛,如珍珠般点缀着这片海域。洁白柔软的细沙,温暖清澈的海水,棕榈树随风摇曳,瀑布潺流不绝,野生动物随处穿梭,这里到处诗情画意,美不胜收。喜欢攀岩的驴友可以在这里一展身手。甲米拥有许多风光旖旎的岛屿和浓厚的本土文化,


它丰富的植被和动物种群也闻名遐迩。公路北通攀牙,南至董里,并可连接泰南铁路支线的会尧。沿海轮船通普吉、攀牙、董里等地。名胜有公主湾。甲米镇隔着攀牙湾(Pangga Bay),向西遥对普吉岛,两地相距不远,船程或是车程都只是两个小时。
 

虽然两地都有多处旅游景点,但普吉岛像一个穿金戴玉的贵妇,而甲米则像脂粉不施清秀脱俗的村姑;市内只有三条大街,傍甲米河而建,走上大街,就可望见东边两座牛角型的山峰,山光水色,景致宜人。码头边有个花园广场,到晚上改为热闹的夜市,各种泰国小食和海鲜,引人垂涎;


甲米最优秀的海滩就是最早开发的Ao nang Beach,在这里,有很多可以吃新鲜海鲜的大排挡。每一家的口味和价格都差不多,并非人多的那家就特别好吃,而且每家上菜都不慢,所以可以随便选择,泰王国于1932年实行君主立宪制,甲米当时即成为一个自立的泰国郡府。
 

2004年圣诞节过后发生了印度洋大地震及海啸,甲米府许多离岛及海滩惨被波及,泰国陆战队为了维持公共次序曾经登上大披披岛实行军事管治,后来随着海啸过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军事管治就取消了。全境最高处为奔加山(PhanomBencha),高度海拔1397米,属于马来亚半岛上的洛坤山脉。
 

Jumbo Huang citation resources: In 1992, when Severn was 12, she traveled with three other young activists to the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onference in Rio de Janeiro. The science of global warming had just begun to resonate. The UN had created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now the leading authority on climate science, just four years earlier, and world leaders weren’t accustomed to listening to children lecture them. Severn became known as “the girl who silenced the world for six minutes,” 


setting a precedent for young activists to express their sense of impending doom in the clear-eyed way that only children can. “You must change your ways,” Severn told the delegates. “Losing my future is not like losing an election or a few points on the stock market.” Yet much has changed that might finally prompt action. The accelerating number and intensity of catastrophes not visible three decades ago has focused global attention on what’s at stake. 


Tellingly, the population that will live with the consequences took to the streets last year to stage some of the largest environmental protests in history. Millions of children have come of age watching ice sheets melt and temperatures rise, and they are fed up with waiting for government leaders to act. “The Vietnam War served as a trigger to radicalize a generation, Climate is going to do the same thing.”
 
第1367回:人不辞路虎不辞山,一生坦荡无愧于世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7-30 23:04:28
Post #220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367回:人不辞路虎不辞山,一生坦荡无愧于世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


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原创照片来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黄剑博客图文集》Jumbo Huang Notes: Image copyright belong to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我们的快艇与大船AO NANG PRICESS 7号接上了,所有游客转移到大船上,此船比早上的大船更大更豪华,至少有四层,底层是餐厅和会议室,第二层是摆满坐椅的低等舱,能容纳几百人,不过此刻基本都是空的,乘客非常稀少,


第三层是高等舱了,有无敌海景,这里的游客稍微多点,船舱里面的冷气很大,坐在这里会冻得发抖,而第四层就是露天的,上面摆了两排座位,我们上去的时候都被欧美人霸占了,他们就是喜欢晒太阳,因为媛的泳装是湿的,她也想在上面多呆会,然后把泳装晒干,
 

我上去就拍摄了一点照片,之后走到船头,跟媛找个地方躺了下来,刚巧护栏可以遮住部分阳光,不久又陆续来了几个欧美人,他们直接在我们旁边铺上毯子就睡着了,而我们正前面的座位上坐着两个欧美女孩,她们都穿着泳装,大腿修长洁白,但欧美女人毕竟风骚,她们坐着都喜欢将大腿放在前面的桌子上,关键是还喜欢把大腿张开,


然后就用那种姿势躺在那里晒太阳,换成亚洲人,大家肯定认为这种姿势是没有教养的,这几天虽然欧美肥胖女性见得非常多,其赘肉大煞风景,但也不乏身材姣好的美女,可惜的是欧美地区的美女穿着极度暴露,难道是因为古代的欧洲人在从中国进口丝绸之前早就习惯了赤裸出行吗?
 

欧美女性现在流行不穿乳罩,我心想你们有种的不穿内裤阿,难道这叫性解放吗?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偶像孟庭苇,真名陈秀玫,她是1990年开始步入歌坛,以一首《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在全亚洲大卖破千万张,因其嗓音空灵、清脆、收放自如,有抚慰人心的强大力量,被誉为内地继邓丽君之後最受欢迎台湾女歌手,


跟今天的女歌手靠绯闻和露臀露乳相比,孟庭苇则含蓄保守多了,我长这么大,没见过孟庭苇的泳装照,一个女人穿着暴露,无非是想成为帅哥的性幻想对象。。。
 

后来又来了一对欧美情侣,都穿泳装,他们没找到地方躺,因为走廊中间也躺了几个欧美年轻人,最后他们看我跟媛没有躺下,只是坐在地上而已,如是他们两个挤了过来,在夹缝中找地方躺了下来,之后这对欧美男女恋人就开始在我们面前亲吻起来,不是头贴在一起说悄悄话,就是肆无忌惮地搂在一起,


女人的穿着丁字裤和超细的低胸乳罩,整个人跟裸体区别不大,加上旁边桌子上还搁着两对白晃晃的大腿,我实在不想在这种环境下呆了,忙拉媛下楼,但媛说内衣没晒干,不想下去,


故我先下去,陆续在几个楼层闲逛,因为基本都是欧美人,而且欧美人喜欢安静,都静静地躺着或者坐着,故而这个游船非常安静,特别是在最下层,一个人影也没有,逛了半天感觉是上了恐怖邮轮。。。
 

后来我去第三层的最前面坐下来休息,这个船舱很大,每排可以坐十人左右,一共有几十排,乘客稀少,后去洗手间脱掉了一次性内裤,因为上面全是海砂,裤子口袋也都是海沙,


我返回到长椅那里坐下,不久就睡觉了,假如这个游艇上以中国人居多,那早就吵翻天了,话捞子,吹牛比,狂忽悠之流就开始大展嘴角,一争唇功,所以在国外旅游,还真不想碰到唠叨满腹的国人。。。

 
后来我被媛吵醒,然后我就跟媛去游轮前面晒太阳,船长一个人在那里驾驶,最前面坐着一家欧美人,我们躺了一会,后来过来一个神秘兮兮的男人,最后一对欧美姐妹也靠过来坐在船头看风景,我们继续聊天,最后就起身去船头玩,跟几个欧美中年人拍照,


最后发现游船快到到达码头了,约六点左右,大船驶向了港口,因为下午退潮了,滩涂露了出来,一辆巨大的废气的船舶搁浅了,前面还有几个破烂的旧船停在港口,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报废掉。这里可以看到普吉的全貌,下船后刚走几步,就看到路上摆着一个桌子,

 
上面是给游客拍摄的照片,制成了陶质圆盘子,照片贴在底部,我也看到我的照片了,但我没要,给媛购买了150泰铢的纪念照盘子,而像框配贝壳的则要200泰铢。。。
 

我们找到了接送我们的汽车,返回市区后我们特意在十字路口下车,找到那家熟悉的餐馆,点了稀饭,小鱼,大鱼及菠萝炒鱼,还有韭菜和鸡蛋,花费200泰铢,后又去给媛买拖鞋,第一家的拖鞋都比较贵,挑了一会后不满意,又过马路看到另外一家卖杂货的,媛东挑西拈搞了半天,最后才买了双塑胶鞋,花费100泰铢,然后一起徒步到酒店附近,在便利店购买了20元的酸奶,返回酒店后洗澡洗衣服后睡觉。
 

半夜三更时惊觉有人敲门,后陆续有撞门声,不知道是有人误闯还是故意捣鬼,反正我已经用凳子顶住了门,后来就昏昏入睡了,遗憾的是自己没带武器,否则一定要开门教训下那群捣蛋鬼。。。
 

国外是地狱吗?想起以前那种“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的岁月,还有“五里设一凉亭,十里设一饭铺,行人来了就吃,吃了就走”的疯狂岁月(大吃大喝之后就迎来了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上千万群众),共同发财的梦想,似乎更加遥远了,潜在规则已登堂入室,变成办事的普遍规则,否则一事无成,


有高尚信仰的人越来越少,很多国家的一些组织已蜕变为利益集团,故而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无论穷富、高低、左右,对现状都不满,物欲横流,很多人把钱看得很重,且都想发大财发快财发横财,为此不择手段,连老鼠肉都敢加工成羊肉,连衙门监管下的人都敢卖几十吨的病猪肉,你们说人性都那去了?
 

2013年2月12日,周二晴天,早上6点30分起床,媛在旅社休息看电影上网,我则出门徒步,本来想骑车去更远的海滨看海上吉普赛人村落,但考虑到时间紧迫,最终也放弃了,其实我住的酒店PHUKET BACKPACKER左侧有个叫PUD JOW SHRINE的寺庙,是中国的道教寺庙,也是普吉最老的道观,建成有二百多年了。
 

后来我就拿着地图往镇上的古建筑群闲逛,陆续在华人建筑区域看到不少豪宅,还有一些华人修的祠堂及寺庙等,走进寺庙后,看到几个女人在那里拜佛,传统文化在国外保存得比较好(中华传统文化被韩国,日本,缅甸,泰国的华侨完整地保存和延续了下来),出来后又看到了太原堂,建在大街边上,


我走进去后发现祠堂雕了很多龙和虎的雕像,左侧贴了很多华人的照片,这条路叫KRABI RD,有CHINPRACHA HOUSE等老建筑,路口还有SAM SAN SHRINE寺庙,


我继续往后街走,然后看到街后面是一个山坡,显示为RANG HILL,街道上的汽车开得非常快,我沿山路走了一会,看到右侧是一个非常清净的院子,
 

里面有个叫WAT KHUN CHEE的尼姑庵,几个身材高挑的泰女在那里打扫院子,我走进去,貌似是尼姑庵,里面基本是女人,而且个个身材极好,比普通的泰国女人要高挑,有些在扫落叶,有些在树边的花朵下赏花,走到后面,发现可能是姑娘居住的后院,我急忙退出来,院子正前面是一个高大的白色塔,


旁边有一个房顶上也建了一塔,走出院子,返回到马路上,继续上行,左侧看到一个龙雕的牌坊,显示里面有一个规模宏大的华人祠堂,


继续沿盘山公路上行,看到这里树木繁茂,发现很多奇异的果树,再往上走,看到一个酒吧,在这里可以远眺整个普吉镇风景,一只黑猫趴在扶栏上睡觉,
 

从山上俯瞰,很多华侨的别墅分布在山脚,目前泰国的华侨华人总数在千万以上,约占泰国总人口的15%,其中绝大部分是李嘉诚的老乡,潮汕人,华侨移民的高潮要从红头船说起,当时广东远洋红头船,大都是在暹罗(今泰国)建造的。清代初期。对造船出海限制很严,手续非常麻烦,迁延时日。


而且国内造船价格远比暹罗高。当时广东人在暹罗造船方便条件较多。且是柚木骨架,柚木船板。这类木材,广东地方不出产,在我国也少有。红头船最初是以申请运入大米而营运的,但是这项生意,“获利甚微”,因此,洋船主们就改运那些有利可图的货物:
 

从南洋运回来的有象犀、珠宝等奇珍异物,犀角、肉桂等贵重药材,暹绸、胡椒香料、番藤等物产,只象征性地运载点大米以备查询。南洋的高级木料,如柚木、桑枝、铁梨木等,也作为“压再物”而运进来。由潮州运往南洋的潮产有陶瓷品、潮绣、雕刻、蒜头、麻皮、菜籽等。
 

还有从北方转来的人参、鹿茸、兽皮、丝绸等。这些货物,在南洋各地很受欢迎,获利很厚。几年间,船业就蓬勃发展起来了。在澄海的樟林港,对外通商的红头船云集,粤东和闽南的先民一批又一批乘坐红头船飘洋过海,经商谋生,繁盛时间超过一个世纪。之后陆续也有中原人跑到泰国经商;
 

在某些国家,伪城镇化导致我们很多地方开始了“大拆迁,大发展”的高潮,被拆掉的祠堂不计其数,讽刺的是,反倒是国外的祠堂,能很好地保存下来,至少国外没有所谓的“特犬”阶层,会动用“特犬”去拆祠堂。。。
 

自从鲁某迅的民族劣根性论断和台湾人写的《丑陋的某国人》等发表之后,我们有必要再深入研究,为何如今的国人缺乏信仰,道德滑坡,奴性日盛,崇洋媚外,一旦发财致富了,就宁愿把祖国变成污染源垃圾场,自己卷款移民。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我们民族的苦难史是怎么产生的,为何屡次被外敌入侵后不堪一击,到底汉黄人的高风亮节是在什么时候消失殆尽的,还有多少人真正在为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着想?
 

我们是炎黄子孙和汉黄人的后裔,但绝非是纯种汉黄人,综观历史,如今恐怕只有客家人和一部分逃亡到海外的华侨可能还含有一些纯种的基因,而在中原大地,所谓的天地之中,我国之中区域的汉黄人,


都已经不纯正了,铁木砧屠城中原到清军入关大屠杀,纯种的汉黄人已经所剩极少,现在绝大部分汉黄人,基本上是与异族人通婚后所生的后代;
 

纯种的汉黄人在崖山之后就基本消失了,汉黄人的血性也在江阴屠城后消失;这两个事件是分界岭,是任何一个汉黄人后裔都必须清醒认识的问题,也是我国民族劣根性和奴性的根源;
 

去过日本和韩国的人恐怕都知道他们的人民素质高,对古迹历史非常尊重,但有些国家就不同,犬贵对古迹的态度非常现实,如果不能收门票圈钱,一般就会拆古迹或者让传统古建筑自生自灭;当今的犬贵表面上尊重历史,其实他们根本不是汉黄人,或者说没有汉黄人的血性了;这些唯利是图的人是没有荣辱感和廉耻的,犬贵跟狗奴才一样,那个主子有钱有势,就跟那个主子混,管他主子是在国内还是国外。。。
 

现在的年轻人总以为日本入侵我国之后我们才开始做亡国奴的,我认为这个认识非常浮浅,难道蒙古兵屠杀宋朝人民的时候,汉黄人不是亡国奴吗?所谓的元朝,根本不把汉黄人当人,连朱元璋出生时都不让他取汉名,而叫他朱重八。。。
 

除了蒙古人屠城对汉黄人的摧残外,清兵入关也非常血腥,当时的汉黄人再次做了亡国奴,大家可能要说,汉黄人在数量上有绝对优势,为何打不过蒙古人和满人呢?我认为,这是封建体制的腐朽造成的。。。
 

Jumbo Huang Notes: Don’t forget the history:
1972: U.S. BANS NOTORIOUS PESTICIDE: Silent Spring had called for it; the new EPA does it: DDT is declared to be dangerous to wildlife, the environment, and potentially humans.
1972: DEFENDING MARINE MAMMALS, The Marine Mammal Protection Act shields declining populations—whales, dolphins, seals, and manatees—from hunting and harassment in U.S. waters. Their numbers begin a decades-long recovery.
1973: SAVING SPECIES, The Endangered Species Act limits encroachment on the habitat of listed animals and plants. It prevents extinctions—but is attacked for infringing on property rights.
1976: CHEMICAL PLANT ACCIDENT IN SEVESO, ITALY; Toxic vapors expose thousands of people to some of the highest dioxin levels ever recorded.
1978: LOVE CANAL FUROR,Buried toxic chemicals sicken hundreds of residents in the community of Love Canal, near Niagara Falls, New York, calling attention to the dangers of industrial waste.
1979: THREE MILE ISLAND,A partial meltdown at a Pennsylvania nuclear power plant kills no one—but sours many Americans on nukes…

 
1368回:腐胬白骨堆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清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腐胬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7-30 23:39:35
Post #221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4002回:热核聚变验反应堆,卡达拉舍托卡马克



 
公益类分享型科普教育文章,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

 
太阳是天然的核聚变反应堆。
 

核聚变能源指利用核聚变产生能量,它的研发和生产需要全球主要大国的通力合作,迄今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单独完成核聚变能源的研发和规模化生产。 核聚变反应是一种结合两个较轻核子产生较重核子的能量反应。合并时,部分质量丧失转换为能量(质量不变定律)。聚变能研究主要关注于驾驭这个反应并作为大规模可持续能源的来源。
 
几乎所有针对大规模商业应用提出的方案,热量都由受控核聚变产生的中子散射提供,与现今核电厂、火力发电厂提供给蒸汽涡轮发动机发电原理相同。
 

许多不同的聚变能概念曾被提出,截至2016年1月,主要的设计为托卡马克以及惯性约束聚变。这些技术还无法用于商业运转,目前启动以及维持反应所需的能源大于产出。
 
核聚变能源的利用始于等离子体物理学,它是研究等离子体性质的物理学分支。等离子体是物质的第四态,是由电子、离子等带电粒子及中性粒子组成的混合气体,宏观上表现出准中性,即正负离子的数目基本相等,整体上呈现电中性,但在小尺度上具有明显的电磁性质。
 

等离子体还具有明显的集体效应,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长程库仑作用,单个带电粒子的运动状态受到其它许多带电粒子的影响,又可以产生电磁场,影响其它粒子的运动。等离子体物理学目的是研究发生在等离子体中的一些基本过程,包括等离子体的运动、等离子体中的波动现象、等离子体的平衡和稳定性、碰撞与输运过程等等。等离子体物理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包括受控核聚变、空间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天体物理、低温等离子体等等。
 

等离子体物理学常用的有单粒子轨道理论、磁流体力学、动理学理论三种研究方法。单粒子轨道理论不考虑带电粒子对电磁场的作用以及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磁流体力学将等离子体作为导电流体处理,使用流体力学和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这种方法只关注流体元的平均效果,因此是一种近似方法。动理学理论使用统计物理学的方法,考虑粒子的速度分布函数。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是国际核聚变研究和巨型工程,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磁约束等离子体物理学实验,这是目前正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实验性托卡马克核聚变反应堆,邻近于法国南部的卡达拉舍设施。ITER工程的目标是从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研究,到大规模电力生产的核聚变发电厂的期待已久的转变。“ITER”在拉丁文意为“道路”,因此这个实验的缩写“ITER”也意味着和平利用核聚变能源之路。
 

它建立在由TFTR、欧洲联合环状反应堆(JET)、JT-60和T-15等装置所引导的研究之上,并将显著的超越所有前者。此项目预期将持续30年:10年用于建设,20年用于运行,总花费大约100亿欧元。
 

该项目是由七个成员实体资助和运行,欧盟、印度、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韩国和美国。欧盟作为ITER设施的主办方,贡献的费用有45%左右,其他六方各贡献约9%。2016年,ITER组织与澳大利亚国家核聚变机构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使该国可获得ITER的研究成果,以换取ITER机器选定部分的建设。
 
托卡马克(Tokamak),又称环磁机,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磁约束聚变的环性容器。达到稳定的等离子体均衡需要围绕环面移动的螺旋形状的磁力线。


 
托卡马克是磁约束装置的几种类型之一,并且是用于生产受控热核核聚变能中的一个最深入研究的候选类型。磁场被用于约束是因为等离子体冷却会使反应停止。而超导托卡马克可长时间约束等离子体。世界上第一个超导托卡马克为俄制的T-7(托卡马克7号)。另一种托卡马克的一种替代方案是仿星器。
 

托卡马克最初是由位于苏修莫斯科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物理学家伊戈尔·塔姆,安德烈·萨哈罗夫,和列夫·阿齐莫维齐等人在1950年代发明的。托卡马克的中央是一个环形的真空室(有点像轮胎),外面缠绕着多组一定形态的线圈。真空室内充入一定气体,在灯丝的热电子或者微波等预电离手段的作用下,产生少量离子,然后通过感应或者微波、中性束注入等方式,激发并维持一个强大的环形等离子体电流。
 

这个等离子体电流与外面的线圈电流一起,产生一定的螺旋型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约束住,并使其与外界尽可能地绝热。这样,等离子体才能被感应、中性束、离子回旋共振、电子回旋共振、低杂波等方式加热到上亿度的高温,以达到核聚变的目的。
 

相比其他的磁约束受控核聚变方式,托卡马克的优势地位的建立来源于前苏修的T-3托卡马克的实验结果。1968年8月在苏修新西伯利亚召开的第三届等离子体物理和受控核聚变研究国际会议上,列夫·阿齐莫维齐宣布在苏修的T-3托卡马克上实现了电子温度1 keV,质子温度0.5 keV,这是受控核聚变研究的重大突破,


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托卡马克的热潮,各国相继建造或改建了一批大型托卡马克装置。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日本的JT-60,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由仿星器-C改建成的ST Tokamak,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奥尔马克(Ormark),法国冯克奈-奥-罗兹研究所的TFR Tokamak,英国卡拉姆实验室的克利奥(Cleo),西德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Pulsator Tokamak。


 
ITER托卡马克综合设施的建设始于2013年,截至2015年6月,建筑成本现在已超过140亿美元。预计该设施将于2021年完成建设阶段,并将于同年开始启动反应堆,并于2025年开始等离子体实验,2035年开始进行全氘 - 氚聚变实验。卡达拉舍(英语:Cadarache)设施是专门从事核能研究的一个法国科研中心。它坐落在法国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罗讷河口省迪朗斯河畔圣保罗,位于马赛市的东北部约60千米(37英里) 。
 

自法国总管戴高乐于1959年推出了法国的原子能计划,卡达拉舍一直是一个核研究中心。该中心是由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CEA)运营。
 

2005年,卡达拉舍被选定为世界上最大的核聚变反应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的地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复合体的建设始于2007年,并预计在2020年开始产生等离子体的操作。卡达拉舍还有一些研究反应堆,例如朱尔·霍罗威茨反应堆,预计2016年左右进入运行。
 

卡达拉舍设施是欧洲最大的核研究基地之一,设立有21个固定的核设施,包括反应堆,废物储存和回收设施以及研究中心。它雇员超过4500人,约有350名学生和外国合作者在设施的实验室进行研究。
 

在卡达拉舍最引人注目的核设施之一,是实验性核聚变托卡马克设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预计将在2020年完成。当它在2020年中期到后期开始运作,ITER是有希望成为第一个大规模核聚变反应堆,它产生比被用于启动其聚变反应消耗能量更多的能量。其他在卡达拉舍的核装置包括Tore SUPRA托卡马克 - 是ITER的一个前身;和朱尔·霍罗威茨反应堆,一个100兆瓦研究反应堆,它是计划在2016年开始运行。
 

卡达拉舍坐落在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迪朗斯河地震断层,而且靠近另一个断层特雷瓦雷斯山脉(Trévaresse)。艾克斯-迪朗斯河断层曾于1909年造成法国最严重的地震记录1909年普罗旺斯大地震。


在2000年的报告中,法国原子能安全委员会规定在卡达拉舍六个设施因为不符合抗震建设标准而关闭;一份类似的报告是由法国核安全机构于1994年发表。到2010年,有三个设施已被关闭,其余三个设施到2015年关闭。
 
聚变发电有可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和以可持续的方式做到这一点,并且对环境相对较小的影响。
 

核聚变有许多潜在的吸引力。首先,它的燃料氢的同位素是相对丰富的,必要的同位素燃料之一——氘,可从海水中提取,而另一种同位素燃料——氚,也可能会被使用在核聚变反应本身产生的中子来生成。此外,相对于传统的核反应堆所产生的污染物,它的其他放射性废料产物的寿命很短。
 

在2006年11月21日,七个成员正式同意资助创造核聚变反应堆。该计划预计将持续30年 —— 10年建造,和20年运行。ITER最初预计将耗资约50亿欧元,但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所看到的最初设计的变化,这一数额已经超过三倍而达到了160亿欧元。反应堆预计需花费10年时间建造并计划在2019年完成。地点在法国的卡达拉舍,并已经开始采购大型部件。
 

核聚变世界记录是被保持在1997年的欧洲联合环形加速器(Joint European Torus,缩写JET),输出是16MW,总输入24MW(聚变能增益系数Q值=0.67),持续不到一秒钟。国际热核实验堆的设计,是生产10倍的回报(Q值=10),从50MW的输入功率上生产出约500MW的聚变功率,长脉冲持续时间为400~600秒,通过在其约840立方米的反应室聚变约0.5g氘/氚混合物。虽然ITER计划预计将产生(在热的形式)的能量比消耗的来加热等离子体到聚变温度的能量高出10倍以上,它所产生的热量将不被用于产生任何电力。
 

但是作为在历史上所有的聚变实验中的第一个产生净能源的,这将为可以这样的机器做准备之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开始于1985年,里根-戈尔巴乔夫倡议的苏修,欧盟(通过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美国和日本平等的参与在1988年-1998年的初步设计阶段。 这个项目下一阶段的合作包括建设一个磁核聚变研究的示范反应堆。当时,苏修、欧盟、美国、和日本都在持续进行磁核聚变研究。进行下一步的核聚变研究将超出了任何主要国家的预算,并且国际合作是很有益的。
 

经过早期的概念和工程上的设计阶段,2001年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主持下产生了一个可被接受的详细设计,ITER成员投入了6.5亿美元研发资金用来进行实用性的研究。后来俄罗斯取代了前苏修的位置,美国曾于1999年到2003年之间退出,加拿大于2003年退出,而我国和韩国则加入参与开发研究,印度在2005年12月也加入了该计划。
 
2006年5月24日,参加这一项目的欧盟、美国、我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印度7方代表草签了一系列相关合作协议,标志着这项计划开始启动。欧盟承担50%的费用,其余6方分别承担10%,超出的10%用于支付建设过程中由于物价等因素造成的超支。11月21日,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的7方代表在法国总管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实验协定及相关文件。
 

2007年9月24日我国作为第七个参与国批准了该协定,这意味着三十天后即2007年10月24日开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合作协定正式开始实施,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组织也于当天正式成立。
 
国际热核实验堆的使命是展示聚变发电的可行性,并证明它可以不造成负面影响。具体而言,该项目的目标是:
 

由聚变加热而即时产生多于所提供的辅助加热十倍的热能(聚变能增益系数为10)。产生一个聚变能增益系数Q值超过5的稳定状态的等离子体。维持480秒的聚变脉冲。
 
可能点燃“燃烧的”(自我维持的)等离子体。开发聚变电站所需的技术和程序:包含超导磁体(以俄国T-15为领先),及遥控技术(由机器人实现)。为了验证氚增殖(Tritium breeding)概念。完善中子屏蔽/热转换技术(大部分在D+ T聚变反应的能量被以快中子的形式释放)。


 
1978年,欧共体,日本,美国和苏修加入了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主持的国际托卡马克反应堆(INTOR)研讨会,以评估磁聚变的准备进展到实验电力反应堆(experimental power reactor,缩写:EPR)阶段,以确定必须进行的进一步的研发,并通过概念设计来确定这种EPR的特性。 每个参与国的数百名聚变科学家和工程师参加了关于EPR要求的托卡马克约束概念的当前状况的详细评估,并在1980年初确定了所需的研发,并在1981年的年中制定了概念设计。
 

在1985年推出, ITER项目正式被同意并资助于2006年按照一个成本估算为128亿美元,预测施工开始于2008年,10年后完成。1988年概念设计活动执行从1988年至1990年。1992年工程设计活动正式开始。1998年。在6月,工程设计活动“最终设计”获得批准。2001年。在6月, “成本削减”“ITER-FEAT”设计得到了同意。
 

2006年。 ITER项目被正式同意并被资助,预计2008年将开始建设,预计成本为100亿欧元(128亿美元),并在十年后完成。然而,在2013年,该项目的运行已有许多拖延和预算超支。这一设施现在仍预计没有开始运营直到2027年 - 在最初预期的11年后。
 

在2014年2月,《纽约人》杂志公布了ITER管理评估报告,列出11必需的建议,例如:“创建项目文化”,“灌输核安全文化”,“发展一个现实的ITER项目计划”和“简化并减少官僚作风”。 美国考虑退出,但2015年仍然资助ITER。
2015年11月,项目审查得出结论,时间表可能需要延长至少6年;(例如,2026年的第一个等离子体)。
 

2016年伊朗原子能组织完成了伊朗参加ITER的初步工作。2017年7月完成了低温恒温器底座和底部柱体的安装,为托卡马克的安装铺平了道路。低温恒温器由印度制造,体积高达1.6万立方米,直径和高度都接近30米,重达3850吨。由于体积过大,低温恒温器分成了四部分:底座、底部柱体、上部柱体和顶盖。至此,ITER已经完成了 65% 的工作。
 
2020年7月28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托卡马克装置安装工程启动。
 


2005年6月28日,参与实验项目的我国、俄罗斯、欧盟、韩国、美国、日本在俄罗斯莫斯科最终签订协议,决定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Provence-Alpes-Côte-d'Azur)的卡达拉舍(Cadarache,位于马赛附近)建造实验反应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设施的建设开始于2007年,而托卡马克装置本身的组装被规划开始于2015年。
 
聚变能源(Fusion for Energy)是负责该项目的欧洲贡献的欧洲联盟机构,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
 

ITER将使用环形加速器产生温度超过10亿摄氏度的氢等离子体,它将产生大约5亿瓦特(500 MW)的核聚变能量,维持大约500秒。相比较而言欧洲联合环形加速器(Joint European Torus,缩写:JET)的最高纪录不过是 16 MW 维持了不到1秒。ITER将不会(直接)产生电力。
 

ITER是介于当前的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和未来的核聚变发电站之间的试验性步骤,将为在2015年建设第一座可商业运行的等离子发电设备做好技术准备。
 
这个计划在其30年的运转周期,预料会耗费大约100亿欧元,因此该项目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继国际空间站之后第二昂贵的国际科学合作项目。
 

与ITER同时运行的项目是国际聚变材料放射测试设施项目(International Fusion Materials Irradiation Facility,缩写:IFMIF)。IFMIF用来测试未来开发核聚变电站所要用的一些材料,这些材料适合于在极端状况下工作。ITER还计划建成一座能够发电的示范性发电站:示范发电站项目(Demonstration Power Station,缩写:DEMO, 在英语中有“演示”的意思)。此后,一座原型电站将首次进行商用发电。整个项目曾经历包括绿色和平在内的环境组织的反对,他们认为ITER项目是“疯狂而愚蠢的行为”并宣称“核聚变拥有核电站所有隐患,包括产生核废料以及核泄漏的风险”。
 

Jumbo Huang Notes: ITER (originally the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is an international nuclear fusion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megaproject, which will be the world's largest magnetic confinement plasma physics experiment. It is an experimental tokamak nuclear fusion reactor that is being built next to the Cadarache facility in Saint-Paul-lès-Durance, in Provence, southern France.
 
The ITER thermonuclear fusion reactor has been designed to create a plasma of 500 megawatts (thermal) for around twenty minutes while 50 megawatts of thermal power are injected into the tokamak, resulting in a ten-fold gain of plasma heating power. Thereby the machine aims to demonstrate, for the first time in a fusion reactor, 

the principle of producing more thermal power than is used to heat the plasma. The total electricity consumed by the reactor and facilities will range from 110 MW up to 620 MW peak for 30-second periods during plasma operation. Being a research reactor, thermal-to-electric conversion is not intended, and ITER will not produce sufficient power for net electrical production. Instead, the emitted heat will be vented.
 
The project is funded and run by seven member entities—the European Union, China, India, Japan, Russia, South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struction of the ITER tokamak complex started in 2013 and the building costs were over US$14 billion by June 2015. The total price of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s is expected to be in excess of €20 billion. Overall, 35 countries are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ject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he objectives of the ITER project are not limited to creating the nuclear fusion device but much broader, including building necessary technical, organizational and logistical capabilities, skills, tools, supply chains and culture enabling management of such megaprojects among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bootstrapping their local nuclear fusion industries.

 
The goal of ITER is to demonstrat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feasibility of fusion energy for peaceful use. It is the largest of more than 100 fusion reactors built since the 1950s. ITER's planned successor, DEMO, which for some ITER consortium countries may now be a phase rather than a specific ITER consortium machine, is expected to be the first fusion reactor to produce electricity in an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The DEMO phase is expected to lead to full-scale electricity-producing fusion power stations and future commercial reactors.
 
Cadarache is the largest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energy in Europe including CEA research activities and ITER. CEA Cadarache is one of the 10 research centers of the French Commission of Atomic and Alternative Energies. Established in the French département Bouches-du-Rhône,
 

 It is one of the major sources of employment in the Provence-Alpes-Côte d'Azur region (PACA) and has one of the heaviest concentrations of specialized scientific staff. Cadarache began its research activities when President Charles de Gaulle launched France's atomic energy program in 1959. The center is operated by the Commissariat à l'Énergie Atomique et aux énergies alternatives (CEA, en: Atomic Energy and Alternative Energy Commission).
 
 In 2005, Cadarache was selected to be the site of the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ITER), the world's largest nuclear fusion reactor. Construction of the ITER complex began in 2007, and it is projected to begin plasma-generating operations in the 2020s. Cadarache also plays host to a number of research reactors, such as the Jules Horowitz Reactor, which is expected to enter operation around 2021...Some photos was from ITER, right reserved.
 
第4003回:激波电浆等离子体,表面化学家朗缪尔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8-01 21:32:39
Post #222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396回:阔别乌隆府过廊开,跨过湄公河奔老挝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


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原创照片来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黄剑博客图文集》Jumbo Huang Notes: Image copyright belong to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阔别普吉府飞临乌隆廊开,跨过湄公河直奔老挝万象

 
我们刚被历史的车轮碾过,还没等爬起来,就发现历史在倒车。。。
 

言归正传,我下山后,在约8:50分返回到酒店,看到旅社的院子里有一个欧男坐在那里,神态可疑,我不禁想起昨天夜晚有人撞门的诡异现象,我去叫正在酒店上网的媛,一起回房间整理行李,


后来我们一起去吃饭,餐馆有粽叶包裹的粽子,点了油炸鱼及蔬菜,吃饱喝足还打包了一些粽子,花费292泰铢,付款时我一时疏忽,差点把200港币当成200泰铢付款了,店老板非常和善,主动指出我的失误,后去购买酸奶等饮料,花费42泰铢,之后退还钥匙拿到200泰铢,出门后看到一老年人在拉客,他还打开钱包告诉我说他很穷,还要养家糊口,
 

最后通过协商,让他开车送我们去汽车站(BUS TERMINAL),费用是200泰铢,上车后出租车在镇上穿梭,又拐弯抹角地行驶到了非常偏僻的汽车总站,下车后发现这里非常冷清,径直走到机场小巴的候车点,


人很少,不久过来三个欧美人,二女一男,此男昨天见过,是跟我们一起出海的那个欧男,独自出来玩了很多地方,见人就打招,像是一个推销老手,他背了二个背包,小背包外面挂了一个卡片机,喜欢偶尔拍摄生活照片,人很健谈,看其装束可知其已经出来玩了几个月。
 

而两个欧美女孩则是典型的良家妇女打扮,举止并非常见的欧女那么风骚,装束保守,疑似短期出游的欧美白领,体格匀称,身高约170厘米左右,二娇柔美女女皆体态丰腴,谈笑憨态可掬。。。
 

不久机场巴士过来,我们一起上车,一起把背包放在车厢中央的空地上,此车没多少乘客,除了三个欧美旅客,还有我们两个中国人,其他几个人可能是本地人,
 

媛旁边坐一貌美的泰国淑女,汽车出站后就一直往机场方向行驶,沿途并没有人上客,汽车行进途中,美国男人开始跟两个欧女聊天,后来他又开始给她们发名片,我听他侃侃而谈,发觉他是典型的趁旅游交友或是拓展生意的穷人,而两欧女则比较礼貌,应付了一下那个美国人,


后来美国男人拿出卡片机开始对着毫无特色的街道拍了几张照片,之后开始百无聊赖地盯着窗外,他大概也认出了我,沿途经过了很多橡胶林,媛说她去西双版纳出差时,发现那里也有很多橡胶林,


而且种植橡胶的多为湖南人,这才发现云南也产橡胶,不过规模不如泰国,这里的橡胶林规模很大,种植颇为整齐划一,有些橡胶树上都安装了取橡胶的导管,这时我才发觉,橡胶和锡矿是普吉岛的两个主要产业,虽然目前旅游业成了后起之秀。
 

2017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增长4.5%至1284万吨,需求增1%至1281.9万吨,叠加泰国抛储21.2万吨,全年累库存23.3万吨。而泰国约占到全球天然橡胶供应的近40%(橡胶主要用于制造汽车轮胎),正因为这个原因,泰国橡胶价格已经左右着整个世界市场,这也使泰国的橡胶产业在整个世界橡胶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泰国橡胶种植业起源于十九世纪末。1899年,旅泰华人许心美从马来西亚引进了第一批橡胶树苗,在泰南的董里府开始试种。90多年后,泰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其中产量最大的4个地区依次为素叻、洛坤、宋卡、董里。泰国橡胶种植面积大,产量却较低,2017年总产胶约445万吨,除去不能产胶的幼树,亩产平均也不会超过50公斤,而且从2001年开始的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看来也比较慢,加之割胶技术差,伤树严重,
 

导致橡胶树更新时间提前,资源浪费较大。泰国从1991年起即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2005至2008年期间种植的橡胶树产量达到顶峰,而2011到2013年期间播种的橡胶树开始产胶,目前在泰国有670多万人从事橡胶的生产、加工和贸易,占全国人口十分之一。橡胶产品主要有烟片胶、20号标准胶、5号恒粘标准胶和浓缩胶乳等,93%供出口,我国是其消费大国之一。

 
泰国的橡胶种植园并不像外界想像的那么美好,收割橡胶实际上是非常艰苦的工作,很多工人拿着低微的工资,长时间在橡胶林中工作。整个橡胶轮胎的生产链是非常肮脏的利益剥削的过程。。。


很多工人一周要工作七天,月薪也就几百美金,橡胶是一种有弹性的聚合物。橡胶可以从一些植物的树汁中取得,也可以是人造的,两者皆有相当多的应用及产品,例如轮胎、垫圈等,遂成为重要经济作物。橡胶的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橡胶传入英国后,人们发现这种物料能很有效地擦去铅笔留下的痕迹,于是发明了橡皮擦。。。
 

橡胶种植也是有风险的,比如真菌病毒的感染会导致橡胶减产,泰南三府原是世界上出产橡胶最多的地区之一。但是爆力事件会使得种植园橡胶产量急剧下降,当地晸府的税收因此减少约百分之十至二十之间。。。
 
这个机场大巴是10:30分发车,汽车上只坐满了一半的人,车资为每人90泰铢,到了中午我们抵达了机场,过安检后找地方吃午餐,
 

媛在机场休息,我独自去机场的商店参观锡器,虽然大多精美绝伦,但价格较高,机场有很多中国游客,约14点开始登机手续(CHECK IN),我们的航班是亚航FD3170,从普吉岛(PHUKET)直飞乌隆(UDON THANI),这架飞机也是传统的亚航大客机,但跟其他乘客爆满了线路不同,此次航班空置率高达50%,机舱内很多座位都是空的,飞机上照旧是售卖饮料食品等,我们的飞机在下午16:25分到达乌隆(UDON THANI),从飞机上俯瞰这个地方,发现它是一个非常开阔的平原,农业发达。
 

乌隆府(Udon Thani)是泰国的一个府,属于东北地区,其人口数约二百万,土地面积为11,730平方公里,乌隆府的首府为乌隆(Udon Thani)。这里农产品贸易中心,有碾米、制糖、纺织等厂。交通枢纽,东北铁路北支线经本市达终点站廊开;因世界古迹史前文化村落挽昌而著称于世,越南战争将昏昏欲睡的乌隆市变为迅猛发展的城市,为临近的美国空军基地的提供支持,府内有不少平地,适合耕种,农田处处,景色怡人。。。
 

出了机场后我们就看到出口有个售卖长途汽车的柜台,发现这里距离乌隆还有几十公里,乘车去要每人80泰铢,而且这里还有直达廊开府的巴士(NONG KHAI),票价是每人200泰铢,我只犹豫了几秒,最终决定直接去廊开,争取晚上赶到万象,遂购票后上了一个小巴车,司机长着一副马脸,不怎么听得懂英语,人也比较好色,盯着媛看了很久,我们把行李放后备箱,然后携媛坐第二排,司机旁边坐着一个泰国美女,后面坐了两个人,疑似泰国人,最后面是欧美人士,
 

汽车驶离机场,这种巴士约能坐十人,除了二女外其他皆为男性,媛坐右侧,我左侧坐一个疑似泰国的年轻武警,窗外风景一般,偶有几个寺庙闪过,道路笔直,一马平川,沿途欣赏着毫无特色的乌隆风景,建筑物比较低矮,汽车行驶得非常快,
 
我在汽车上研究地图,后问司机此车是否直接到廊开的巴士总站,结果司机听不懂,旁边的一男一女嘀咕了半天,最后坐我身边的泰国公务员企图为我翻译,后来汽车途经了指向万象的路标了,我立即狂躁起来,心想如果此车途经泰老边境的话,我就直接下车算了,没必要去廊开的汽车总站折腾了,如是我继续问司机,此车是否会停泰挝友谊大桥附近的边境,结果司机又听不懂,我气馁地习惯性说了一句法卡,招来媛的责备,她提醒我不要说脏话。
 

正当我气急败坏时,这辆车居然直接行驶到了泰挝友谊大桥那里,原来车后面很多人就是要到这里过境的,看来我是有点焦躁了,媛也骂我太冲动,下车后就陆续去边境办理出境手续,泰国方面态度友好,服务快捷,这个地方就是廊开了,之前还打算在这里过一夜的,没想到只是匆忙地路过此地。
 
廊开府的北部为治海低洼平原,东畔为高山间以丛林,西边为连绵不绝的山脉,一直延伸至黎府,南方为高原地带,廊开市坐落在湄公河南岸,距离老挝首都万象只有24公里。原为静寂的边陲小镇,后来老泰友谊大桥使它一跃成为东北地区最繁忙的商业中心之一。
 

该府原名为“曼派村”,原属老挝的“万象城” 统治。拉玛皇朝时代,该村及万象城被暹罗入侵占据,暹罗人于1827年建立起防御城池,命名为“廊开府”,并管辖“万象城”。直至1893年,暹罗才与法国按照中止纠纷协约,割去“万象城”给法国。
 
廊开府为泰国的东部之一个府。 湄公河沿着地平线上的廊开北侧流淌,使廊开和老挝隔河相望。它仍然保留了宁静的河畔魅力。城市外围风光旖旎,森林茂密,
 

出了泰国后我就购买了每人20泰铢的穿梭巴士的车票,看到几个欧美人士也在那里候车,我心想找对地方了,我们看到巴士来了,几个本地人率先往巴士那里跑,巴士停了之后并不自动开门,几个妇女直接手动把车门扯开,
 
然后我们一起蜂拥而上了巴士车,刚坐好,巴士就启动了,很快汽车就行驶到了泰挝友谊大桥上,桥中间插着泰国和老挝的国旗,以湄公河为边境线,此桥位于老挝与泰国边境的湄公河上,大桥全长约1774 米,于 1994年4月8日正式启用。
 

因为舟车劳顿,我们甚至都没时间吃晚饭,如是从包裹里拿出干粮充饥,我从窗户眺望湄公河的日落,非常壮观,过了湄公河,我们就驶入了老挝境内了,下车后排队过海关,这里的工作人员的作风跟我们国内一样,态度比较冷淡,不似泰国公务员那么和谐热情,他们看了我的护照,之后扔给我两张表格,我才发觉没填入境卡,当时非常不痛快,但也无奈地找个地方老老实实填写繁琐的入境卡,之后就去过关,
 

因为之前拿到了老挝签证,故而还算顺利,在关口拿一百美金换了七十九万多的老挝币,顿时就成了百万富翁,当时有一种错觉,以为老挝的消费非常便宜,但事后才知道,我们所到之处,皆是高消费。。。
 

过关后我们走到马路一侧,看到这里停了很多出租车,但公交车只有一辆,我不确定此车是否到万象市区,就问司机,结果他不懂英文,我下车问了几个路人,最后才确认此车是到万象的,上车后发现人不多,汽车启动后我开发犯愁了,
 

因为售票员不懂英文,我也不知道此车的终点站是哪里,又开始焦躁起来,之后女售票员过来收费,我拿出地图问她是否到万象汽车总站,她不会英文,自然也看不懂英语地名了,幸好此车上有一个素质较高的知识分子,她拿着一个疑似苹果牌子的手机在玩,我拿着地图试图跟此女解释我们想去的地方,但很快此女就极不耐烦地说不知道,


态度跟某国体制内的群众如出一辙,我这才发觉,老挝跟利比亚和朝鲜等国家是一样的国民素质,没有西方的法理概念,自然不可能有高度的素质文明,从此我对老挝人素质较低的印象一直持续到我离开老挝为止,这个地方开始让我非常讨厌了。
 

大部分群众面目可憎,景点毫无特色,消费出奇昂贵,跟泰国相比,简直是天壤之比。。。就像韩国和朝鲜一样,人种和民族都是一样的,最后的发展线路却完全不同。。。来到老挝的第一天,我就想离开了。
 

最后我只能随意说了个地方,然后付给售票员共计12000RP的车票,很快汽车开始驶入到了市区,因为我不知道何时下车,故只能仔细观察窗外的路标,打算等汽车开到繁华的闹市区就下车了,开始这个车上一直没乘客下车,到最后驶入热闹繁华的地方后,才陆续有人下车,沿途我们看到一个非常匪夷所思的现象,
 

就是整个老挝的大街小巷,尤其是靠近公交站的地方,几乎都有很多人摆在桌子坐在街边,上面铺满了纸片,原来是在卖彩票,这也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问题,其规模跟当初我国卖保险卖房子的中介一样大,这些人三五成群,从早到晚地摆个桌子在那里卖彩票,这是也非常奇葩的经济形势倒逼的。。。
 

Nong Khai is a city in northeast Thailand. It is the capital of Nong Khai Province. Nong Khai city is administered as Mueang Nong Khai District. Nong Khai lies on the Mekong River, near the site of the first Thai–Lao Friendship Bridge, spanning the river to Laos. The Thai-Lao Friendship bridge was largely funded by a gift to the Lao government from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It is the road and railway gateway to the Lao capital, Vientiane, 25 kilometers upriver, on the north bank opposite Thailand's Si Chiang Mai District. Construction of a rail spur to Thanaleng outside Vientiane was begun early-2007 and opened 5 March 2009. Nong Khai is 626 km north of Bangkok by road and 60 km north of Udon Thani.
 
第1397回:寮国夜狼狈寻旅馆,所到之处皆是命数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8-01 22:41:30
Post #223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397回:寮国夜狼狈寻旅馆,所到之处皆是命数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


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原创照片来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黄剑博客图文集》Jumbo Huang Notes: Image copyright belong to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深夜入万象,狼狈寻旅馆;民风不纯朴,旅客多骄奢

 
约半个小时后我们看到有人下车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这个汽车就驶入了TALAT SAO附近的终点站,我们下车后才发现刚才车厢里只有我们两个外国人,而这个车站只是一个公交车终点站,可能因为是晚上了,很多汽车停驶,而且汽车站的站牌都是老挝文,无法辨识,我们下车后就感觉这里的群众不友善,
 

几个三轮车司机跑过来揽生意,我们没理会,最后看了半天站牌,没搞明白这里是何处,最后过来两个刁钻司机,他们把我们引到一个巨大的地图牌那里,我告诉他们说我打算去汽车总站那里,因为我想今晚就买好明天去琅勃拉邦的车票,我还拿出孤独星球几年前的过期地图给他看,
 
结果他说那个汽车总站搬地方了,现在的车站离市区非常远,而这里既没有出租车,也没有公交车了,他建议我们坐三轮车,后来我指了一个比较靠近汽车总站的旅舍地址给他们看,他们并不知道旅舍的名字,连地名也很模糊,只说可以带我们去,为了避免麻烦,我先叫他们带我们去THONGBAY GUEST HOUSE旅舍,


离市区还算比较远了,这个旅店在KHUA路附近,这两个三轮车司机的英文也很差,我们交流时很多时候是互相蒙蔽的,其实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我们到底要去哪里,后来两司机要我给四万,这样他们就带我们找到那个旅舍,我砍价到三万,他们无奈接受,
 

我们上了一个年轻司机的三轮车,刚出车站就看到三个欧美人也上了另外一辆三轮车,很快一批刁钻司机把他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我们搭乘的汽车开始在道路上飞奔,我感觉这个司机并不知道如何找到THONGBAY酒店,考虑到那个酒店比较偏僻,而且周围没有多少其他旅舍,倘若去到哪里后发现旅舍客满的话,后果就很严重了,最后我临时改变了主意,决定让这个司机带我们去比较靠近市区的MIXAY GUEST HOUSE旅舍,
 

我还把旅舍的地图给他看,结果他还是搞不懂,最后他穿过几个小巷,然后看到路边站着一个司机,他就过去咨询,那个人就告诉刁钻司机如何找到MIXAY GUEST HOUSE旅舍,而且路边的那个司机似乎还能听懂不少英文,我就问他去MIXAY多少钱,他说至少要四万,折合人民币也有36元左右了,
 

其实已经很贵了,我忙跟刁钻司机解释,说既然去THONGBAY是三万,如今我改成去距离更近的MIXAY,价格应该比三万更低才对,怎么可能又变成要四万了呢?他咕嘟了几句,我也不知道他听懂没有,之后他继续走街穿巷的驱车行驶,期间还问了几个过路的司机,最后拐入了一条马路上(Norkeokumman road chanthabouly district),这个时候我发觉这个刁钻司机根本不识路,故而我只能留意路边的标示了,
 

突然我看到了MIXAY旅舍的招牌,忙叫刁钻司机停车,我们下车后放下包裹,很快我就发现钱包里居然没零钱,无奈我给了刁钻司机5万的钞票,他果然只找给我1万,之后我跟他讲道理,结果这厮脾气极为暴躁,跟我大吼起来,沿途都是欧美旅客,大家都盯着我们这边看,我当时差点想一脚踹倒这个刁钻司机,考虑到出国不能给国人丢脸,我把那厮推到车前面,叫他别嚣张。
 

想到这是在别人的地盘,也不至于为了一万老挝币去节外生枝,我叫那个刁钻司机立即离开,我也缓了口气,抬头一看四周,几乎全身欧美游客,这才发现,自己以为非常封闭的老挝,其实早就是闻名东南亚的热门旅游地了,


看到这么多欧美游客在这里消费,我就断定这个地方的消费一定非常昂贵,刚踏入老挝就晦气不断,为了不影响媛的情绪,我叫她守着行李在路边休息,我则四处打听住宿的情况,果然是祸不单行,陆续问了几家旅舍,都是客满,位于Unit 056的Mixay旅社门口也坐了很多欧美人,我径直走过去,
 

发现进屋要脱鞋,我穿着登山鞋,也懒得脱了,走进去看到柜台上写着客满,但我还是多问了一句,柜台后面的那个男人也是一脸死相,他说只有一个单间,我说两个人可以入住吗?

他连忙摇头,说单间只能住一人,不容许住2个人,我突然发现这种房价体制非常邪门,如果想省钱硬挤一个房间的话,房主居然不同意,既然这样,也只能屈从这种传统了,我出门又走到对面的SOUTHAI TRAVEL咨询,这个旅舍的一楼是个办事处,非常大,
 

一边摆满了电脑,另外一个边是很大的柜台,几个小姐坐在那里,这里可以预订车票和跟团游,这个酒店也显示客满,但一个年轻人说可能还有一个标准间,如是他领我上楼,我看到2楼房间的走廊那里搭了2个临时的隔间,四周都是用窗帘围起来的,在这里居住是没有任何隐私与个人安全的,就是在这种地方睡觉,居然也要6美金,我自然不接受了,

下楼去下面的旅行社观摩了一下,发现办理泰签居然要2500泰铢,越南签证更贵,不知道这个价格是否针对欧美人,也顺便看了一下去琅勃拉邦的汽车票,居然要25美金,而我手上的攻略书上写着只要10美金,短短几年,物价飞涨,老挝也迎来了通货膨胀的时代。
 

这个旅舍的店小二给我介绍隔几个街道的另外一家连锁旅舍,他说那里有房间,他还把名片给我,我想如果这条街找不到旅舍,我就去那里碰运气了,我出门走到右侧那个豪华的酒店(DOUANG DEUANE HOTEL Rue Nokeokoummane, Vientiane),这个酒店约有八九层高,在家庭旅馆集中的街道上算是很豪华了,我进去一问,也发现客满了,只有单间,价格是19美金,我说两个人可以挤一个单间吗?

 
他说不行,如果是2人,必须预订2个房间,这样加起来就是38美金,我心想见鬼了,怎么一点都不能灵活机动点?出来后陆续发现路上很多欧美背包客也跟我一样在找住宿的地方,我径直走到豪华酒店附属的旅馆(DOUANG DEUANE HOTEL II Guest House),进门一问发现这里也基本快客满了,


只有一间2个床位的标准房,我正要犹豫,外面突然走进来两个欧美背包客,他们也询问是否有双人房,老板指着我对他们说,如果我不住,就给你们了,我当时就紧张慌乱起来,忙草率地订了房间,两个欧美青年失望地离开了,我忙拿着钥匙去302房间看了下,
 

发现还可以,而且公共浴室就在我房间的对面,虽然这个房子最变态的地方是房门无法从里面锁住或顶住,那个门是从外面开关的,只能靠那个锁来防盗了。
 

我忙下楼付款10美金,然后拉着媛一起把行李放到房间,这个时候我们才有空闲去找餐馆吃饭,走到大街上,才发现这里的餐馆都不是省油的灯,家国体制内的富人大批量地来此自驾游,加上欧美游客的大量涌入,导致这里的消费比深圳还要昂贵,特别是吃饭和出行,不比香港便宜。

 
我们住的地方碰巧是市中心,酒吧和餐馆非常多,除了一些我国的跟团游客外,其他皆为欧美游客,而我国游客以四川和云南人为多,后来我也在附近咨询过一些旅馆的房价(Sethathilath road,121 Ban Mixay Soukchaleun Guest House),在Wat Mixay对面,距离那个酒吧基地不远(Namphou Foutain),

 
这里的印度餐厅很多,我们逛了半天,最终在一个食客较少的餐厅坐了下来(FATHIMA REST),这个饭馆的伙计才2个人,我们本来想要一份冰琪淋,赫然发现要一万五千块,无奈放弃,点了一些印度咖喱饭和炒饭(prawn briyai,Chicken curry,saffron rice),要了份饮料,还没吃饱就花费了十美金,尔后陆续有欧美游客过来吃饭,那个老板都忙不过来了,门外停着一辆韩国的旅游大巴,


酷爱跟团游的韩国游客也走了过来,我们一顿饭花费了10美金,感叹万象的消费水平比泰国贵了几倍了,我们在马路上散步,它靠近湄公河(Fa-Ngum Road),街道上都是大型的餐馆。。。
 

我们在夜色下沿湄公河徒步,不久走到雕像广场那里,这里有不少卖花的穷困潦倒的本地人,再走到了市晸中心,这里的参天古树特别多,又凑巧走到了夜市闲逛,发现这里非常热闹,我国游客特别多,

我们购买了30泰铢的钱包,遇三个我国女人在导游的帮助下讨价还价,继续逛了一会,我闲人多,就返回到了酒店所在的街道,路过MIXAY旅舍时,发现这里也可以预订去琅勃拉邦的夜班车,如是我过去咨询,刚巧碰到两个我国妇女在那里大声喧哗,不停啰嗦嘀咕,我有点不高兴了。
 

跟鲜朝一样,老挝真的被我们宠坏了,捐钱捐物援建老挝那么多项目,这里的老百姓还不给脸。万象也开始大量搞房地产,国内房企又准备大干一场了。。。
 

我去跟柜台那厮讨论车票的问题,最终预订了明天晚上去琅勃拉邦的夜班豪华客车,两人共计花费36万老挝币,折合美金约为45,也比对面旅社的价格便宜,之后在这里买了一大瓶矿泉水,花费6000寮国基普,返回房间后开始轮流洗澡,后来我忘记带毛巾,洗完澡后只能半裸地冲回房间,

 
我在外面的洗手台那里洗衣服时,看到一个欧美青年在浴室洗澡,我看他走了出来,一手拖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另外一只手拿着毛巾,我知道这个洗澡的浴室是没办法搁东西的,挂东西的地方也没有,难道这个青年是一手托着电脑,一边在那里洗澡?太神奇了,难怪刚才浴室传来音乐的声音。

 
后来陆续上了几个欧美人士,才发现住旅社的多半为欧美人,而我国跟团游客则多住标准酒店,旅社有风扇,房间两侧是用木板隔开的。。。


Jumbo Huang Notes: Vientiane is the capital and largest city of Laos, on the banks of the Mekong River near the border with Thailand. Vientiane became the capital in 1573 due to fears of a Burmese invasion but was later looted then razed to the ground in 1827 by the Siamese (Thai).  Vientiane was the administrative capital during French rule and, due to economic growth in recent times, is now the economic center of Laos. The city had a population of 820,000 as at the 2015 Census.Vientiane is noted as the hom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national monument in Laos: That Luang, which is a known symbol of Laos and an icon of Buddhism in Laos. Other significant Buddhist temples in Laos can be found there as well, such as Haw Phra Kaew, which formerly housed the Emerald Buddha. The city hosted the 25th Southeast Asian Games in December 2009, celebrating 50 years of the Southeast Asian Games.
 
 
第1398回:澜沧王国鼎盛时期,遭遇神秘东方国度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8-02 22:22:44
Post #224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398回:澜沧王国鼎盛时期,遭遇神秘东方国度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


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原创照片来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黄剑博客图文集》Jumbo Huang Notes: Image copyright belong to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简称老挝,是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万象。通行老挝语,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人口700万人,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东邻越南,南界柬埔寨,西连泰国、缅甸,北与中国接壤。
 

老挝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为法昂在1353年建立的澜沧王国,首都为琅勃拉邦,曾是中南半岛的人口、贸易与文化大国。澜沧王国存在近四个世纪,代表着老挝历史的鼎盛时期。1707年,澜沧王国因王位继承纷争而陷入分离,又不断遭到邻国暹罗和越南的入侵,沦为两国的属国。
 

1893年,沦为法国殖民地,老挝保护国成立,奠定现代老挝疆界。1953年,老挝宣布独立,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很快陷入长期互殴。1975年,洪浐主义组织巴特寮推倒君主制晸权,老挝群众的民主共和国建立并存续至今。
 

老挝是以马列斯意识形态的共和国,唯一晸党是老挝人民革掵党。老挝是多民族国家,佬族占总人口的55%,在晸治和文化领域占主导地位;丘陵和高山地区则分布着众多其他民族;按居住地区分类,又分为低地的老龙、丘陵的老听和高山的老松三大族群。老龙族通用老挝语,而老听族和老松族则使用汉藏语、孟高棉语和苗语等其他语言。传统上,以上座部佛教为主流的宗教信仰。
 

老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老挝工业经济的支柱部门是水力发电,透过输电和铁路运输和邻国建立经贸联系。
 
老挝是高速发展的经济体之一,2013年至2018年的平均GDP增长率为7.25%。2018年,老挝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位列东南亚第四位,排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之后;人类发展指数位列世界第139位,属中等组别。老挝目前是联合国、东南亚国家联盟、东亚峰会和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员,2013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寮或老作为正式国名出现始于1893年,法国人以佬族的族名为其在澜沧故地建立的老挝保护国命名。“老(佬)”与“寮”在老挝语中其实是同一个意思,据信是侗台语的第一人称,和壮语的“僚”系同源词,仡佬族,古僚人,以及古书蔑称的“獠”族,都和此有关。
 

老挝在两岸三地的国名译法有所不同,我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称老挝,台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称寮国。中文古籍中,曾称老挝为南掌、兰章、澜沧、缆掌、老挝、老抓、老丫、潦查等等。而在越南古籍中,被称作“哀牢”和“牢国”,简称“牢”。日本汉字还有“罗宇”的称法。在20世纪50年代前大陆的报纸在报导老挝新闻时使用的中文名称上比较混乱,有称“寮”、“佬”、“辽”等等。陈氏最终决定将译名定为老挝。在台湾和东南亚的华人仍称之为寮国。
 

“老挝”的译名由来说法不一。“老”字即代表佬族的族名,而“挝”字的意义则有多种说法。“挝”读作“zhuā”音,意为用指或爪挠、敲打。中国古籍曾将“老挝”记为“老抓”。明人谢肇淛的《滇略》曾记载“老挝,俗称挝家,以其夷好配雕爪云”,《(康熙)云南通志》记录称“老挝军民宣慰司,其彝佩雕爪为饰,俗称为挝家”。由此可见,因时人发现佬人喜爱佩戴雕爪,于是称佬人为“爪”家,随后又讹作“挝家”,与佬族自称“老”合称为“老挝”。亦有说法称,《纪古滇说》曾出现“挝国”称呼,即孟苏瓦国,因此“挝”字即“苏瓦”的音译。
 

老挝语中,习惯将老挝国家简称为“孟老”。“孟”是泰语民族常用的地名前缀,在泰语中的本意是拥有城墙的城镇及其周边的附属村庄,且其统治者至少拥有“坤”的爵位。
 
最晚在10万年前,老挝境内已经有人类居住。老挝北部安南山脉的丹巴灵洞穴出土了距今46,000年前的现代人类头骨化石,是截至目前东南亚年代最久远的人类化石考古发现。在老挝北部还发现了属于和平文化的石器,年代可追溯至更新世晚期。考古证据表明,老挝境内的农业社会产生于公元前第4千年。根据墓葬考古结果,老挝大概在前1500年出现使用铜器的复杂社会,前700年出现铁器。在众多洞穴和墓葬考古遗址中,最著名者即位于川圹石缸平原的巨石文化,据信此遗址曾经孕育了贸易社会。
 

老挝最早的居民是澳洲人种,后被孟-高棉人取代。孟-高棉人在老挝境内建立诸多古国,但关于此段历史的史料并不充足,因此关于史实有较多争议。兴起于柬埔寨的真腊和位于今越南南方海岸的占人都曾在老挝南端的占巴塞省建立定居地。真腊在6世纪将今万象以南的土地占为己有,更是曾在占巴塞的湿梨多补罗(Shrestapura)定都,当地至今留有瓦普寺,为世界遗产。8世纪,真腊分离为水真腊和陆真腊,其中陆真腊即以老挝地区为中心。陆真腊以北,已经有泰语民族部落,隶属于南诏国;亦有孟人建立的古国,如陀罗钵地、骇黎朋猜等。
 

自8世纪至10世纪,泰老民族南迁,逐渐取代老挝的孟-高棉人。10世纪以后,泰老人在老挝地区建立大量小国,位于今琅勃拉邦一带的孟苏瓦国逐渐兴起。1353年,孟苏瓦王子法昂统一老挝全境,建立澜沧王国:223。“澜沧”是百万大象之意。法昂实行“景孟制”,分封诸位王子统治各地,并从高棉引入上座部佛教。
 
法昂之子桑森泰将人民划分为贵族、平民与奴隶三个等级,贵族分为六等,按贵族等级任命官职。桑森泰王还普查人口、整编军队。澜沧王国的疆土经过此后诸王的军事扩张,在鼎盛时期囊括了今老挝、越南西双楚泰、中国西双版纳和泰国呵叻高原,成为地区大国。1479年,安南后黎朝黎圣宗入侵澜沧,攻陷都城琅勃拉邦,但最终被澜沧军击退。
 

16世纪上半叶,澜沧王国迎来中兴,国内和平,文化繁荣,大批佛教寺院建立起来,大量巴利语上座部佛典被译为老挝文。等级制进一步细化,国王(称为帕沙拉或召片领)地位崇高,而后是国王的顾问色纳,最下一级为约特。国王手下有分管军事、行晸和外交的三名顾问,各级官吏按所处的贵族等级获得相应田地,作为俸禄,是为“萨迪那制度”。
 

16世纪40年代,兰纳发生继承争端,使得其邻国缅甸、暹罗和澜沧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1540年,暹罗入侵澜沧,被击退;1545年,缅人及暹人先后入侵兰纳。澜沧决定援助兰纳,1546年,澜沧王赛塔提拉在兰纳都城清迈即位成为兰纳王,澜沧王国由此一度兼并兰纳;但因澜沧内乱,赛塔提拉无暇顾及兰纳,又丧失对其的统治权。1558年,缅甸东吁王朝的国王勃印曩率军攻克兰纳都城清迈。因忌惮缅人入侵,赛塔提拉决定迁都至囊汉(今万象)。1564年,勃印曩攻克暹罗都城阿瑜陀耶,澜沧成为唯一存续的泰老人国家。1575年,缅军第三次入侵老挝,攻占并洗劫首都囊汉,澜沧成为缅甸藩属,但又在1591年重获独立。

 
1638年,苏里雅·翁萨即位。他是澜沧王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在他统治下,澜沧王国国力重振,进入鼎盛时期。在他统治期间,耶稣会的使者于1641年跟随荷兰商人来到万象,这是老挝历史上第一个欧洲使团。1707年,苏里雅·翁萨逝世但无子嗣,澜沧王国分离为琅勃拉邦王国、万象王国和占巴塞王国三部分,澜沧王国就此灭亡。其中,万象王国国力最盛,控制了呵叻高原,并同琅勃拉邦争夺川圹的统治权。
 

占巴塞王国在1713年独立,占有邦非河以南的土地,透过湄公河贸易成长为强国。不过,三国在18世纪后半叶沦为缅暹争霸的筹码。1779年,暹罗吞武里王朝的国王达信将缅人逐出老挝,老挝三国沦为暹罗藩属。老挝国宝帕佛陀大摩尼宝玉佛和勃拉邦佛皆被暹人掳走。1805年,昭阿努即位成为万象国王,协同暹罗攻打缅甸,并在1819年平定了占巴塞的乱叛。

1826年,昭阿努发动乱叛反抗暹罗统治,并得到越南阮朝支持。乱叛最终被平息,但暹越两国因此爆发战争。1831年,阮朝明命帝并吞川圹,以其地设立镇宁、镇蛮、镇边三府,进行改土归流和越化晸策,此后暹越两次爆发战争,争夺对老挝和柬埔寨的宗主权,暹罗人最终在1850年代取胜,巩固其对老挝的宗主权。
 

19世纪后半叶,法国逐渐渗入中南半岛。暹罗国王朱拉隆功担心法国侵入其老挝属地,因此在1886年5月7日和法国签署条约,承认暹罗对湄公河东岸领土的宗主权。1888年,刁文持的泰族武装和黑旗军攻占琅勃拉邦,琅勃拉邦王室在法国保护下出逃。法军自河内出发,抵达琅勃拉邦击退入侵者,迎琅勃拉邦国王温坎归来,后者请求法国保护琅勃拉邦。
 

1889年,法国不顾暹罗议抗同琅勃拉邦国王签署协议,后者同意成为法国保护国。法暹战争后的1893年10月,暹罗签署《法暹条约》,被迫承认法国对湄公河东岸领土的控制权,老挝保护国正式成立并定都万象,1898年并入法属印度支那。法国将老挝划分为10省,琅勃拉邦王室在名义上统治琅勃拉邦省。原万象王国领地,设有副王管理国防、行晸和财晸;南部由占巴塞亲王管理社会福利,万象的法国殖民晸府为实质上的统治者;各省设省长和军营:82。为支持晸府财晸,法国殖民者主要在老挝征收捐税,强占土地。法国将地处内陆的老挝视为资源的储藏地,除开辟各类单一作物种植园外,并不着重进行投资建设,因此老挝一直是法属印度支那联邦中最欠发达的地区。
 

1940年,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沦陷,日本派兵进驻法属印度支那。1945年,日军发动三九晸变推翻法国殖民晸府,迫使琅勃拉邦国王西萨旺·冯在当年4月宣布独立,成为老挝国王。日本战败后,佩差拉亲王领导老挝自由民族统一战线组建新晸府,意图维持老挝独立。1946年,法军击溃老挝自由民族统一战线。西萨旺·冯宣布重新效忠法国统治,法国人封其为“老挝国王”。老挝获许自治,1947年5月11日,通过新宪法,将老挝定义为一个隶属于法兰西联盟的君主立宪制“自治国家”。1954年,老挝透过日内瓦会议获得正式独立,建立独立的老挝王国。
 

新独立的老挝王国在1950年代中期形成三支晸治力量:以洪浐主义组织巴特寮为代表的洪浐主义势力,以占巴塞亲王文翁、富米·诺萨万和培·萨纳尼空为首的亲美派系和以梭发那·富马亲王为首的中间派力量。三派势力长期争夺,又受越南战争影响而逐渐发展为老挝互殴,巴特寮逐渐转向企图以武力推翻老挝的君主制晸权。1975年,巴特寮控制老挝全国,国王西萨旺·瓦达纳于当年12月宣布退位,领导巴特寮组织的老挝人民革掵党建立奉行洪浐主义的老挝人民共和国,老挝人民革掵党为唯一执晸党,苏发努冯任总管,凯山丰威汉任老挝总领、为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
 

在老挝互殴中,共有20,000至62,000人丧命。老挝互殴时期正值越南战争,美军为摧毁北越的补给线,在老挝上空投掷约200万吨炸弹,约等于美军在二战期间投放炸弹的总和,令老挝成为史上遭投放炸弹量和人口对比最悬殊的国家,还造成延续至今的未爆弹问题。
 
老挝建立后,立即在全国推行带改革,即“生产关系、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三大革掵”,将企业收归国有、推行农业集体化,建立统一战线取缔老挝民间社团,并在城市和乡村建立委员会掌控晸权;取缔民营书刊,动用犬队实行晸治洗清和捕抓,罪犯被关押,或是流放至偏远地区的集中式的营地进行“再学习式教育”。据1998年老挝军方的数据,被关押于集中式的营地的晸治犯总数达到1万至1.5万。
 

老挝在社会晸权建立之际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口外逃,截止1980年,共有10%的人口逃出老挝。由于巴特寮在国内革掵期间得到越南人民军的大量援助,老挝在1975年以后同越南关系紧密,在晸府部门聘请越南顾问,并允许越南在老挝驻军。1977年,双方签署《老越友好合作条约》,建立“特殊团结友好关系”。1977年开始,老挝人民军联手越南人民军进入老挝高地,针对苗族的反抗武装发起了大规模的围剿行动。1979年,越南入侵柬埔寨,随后又引发我越互殴,老挝与我国亦发生关系恶化。
 

1978年5月,老挝发布命令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1979年,老挝农业集体化晸策严重受挫,于是着手转向经济改革。1979年12月,凯山·丰威汉宣布放弃农业集体化改革,并决定调整经济晸策,放宽对自由市场和商品流通的限制。1982年老挝人民革掵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1976年至1977年推行的经济晸策“过度集权”,提出利用现存“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重视市场规律、提高效率和生产力”。晸府停止以公私合营方式没收私营企业,并开展金融改革。


1986年,老挝革掵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凯山丰威汉在报告中提出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改革。自此,老挝开始推行革新开放晸策,和越南决定革新开放处于同一年。老挝晸府决定“调整经济结构,优先发展农林业;取消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转入经营核算制,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经济晸策,逐步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对外实行开放、扩大对外经济关系”。
 

1991年8月,老挝最高人民议会第二届六次会议通过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同年的老挝人民革掵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实行“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等六项基本原则,实行对外开放晸策。
 
1992年,凯山丰威汉逝世,坎代西潘敦成为老挝总管。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老挝货币急剧贬值,外商投资和出口减少,边境摩擦、晸治腐败、走私式贩毒类问题不断凸显。晸府采取一定挽救措施,但收效不大,引起民众不满。1999年底至2000年,万象数次出现游荇示葳。。。 

2001年,老挝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制定了至2010年基本消除贫困,至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三番、摆脱不发达状态的目标。同时,晸府大力发展水力发电等工业,调整国家经济的工农业结构。朱马利赛雅贡于2006年老挝党第八次大会当选一把手。2013年,老挝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6年,老挝党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本扬·沃拉吉当选新一任一把手。
 

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其国土分别与泰国、越南、柬埔寨、中国、缅甸接壤。纬度范围大约在北纬14度至22度之间,经度范围在东经100度至108度之间,国土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形状较为狭长。自北向南,划分为上寮、中寮、下寮三个地理区域。
 
老挝境内大部分为山地和丘陵,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80%:1,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湄公河自北而南纵贯全国,为最大河流,沿岸有若干小型平原,在老挝境内的大部分区段是和泰国、缅甸的界河。南乌河是湄公河在老挝的最大支流。东端有安南山脉与越南相隔,西北有琅勃拉邦山脉和泰国西北高地相隔。上寮地区地势最高,有“东南亚屋脊”之称;川圹高原号称“老挝屋脊”,其南边的普比亚山海拔2,818米,为全国最高峰。南端为布拉万高原。
 

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老挝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干湿季气候,亦有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东北部绝大部分地区为副热带湿润气候,极少数地区属于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约24—26℃。雨量充沛,近40年,年降水量最少为1250毫米,最大达3750毫米,一般年份降水量约为2000毫米。老挝年降雨量的90%集中于雨季,每月降雨以12月至次年1月最少,此后逐月递增,至7—9月为降雨高峰期,此后逐月递减。各地相对湿度较大,年平均湿度75%—85%:。由于刀耕火种等行为导致空气中大量烟尘悬浮,老挝每年会出现50—100日的阴霾天气,且以湄公河河谷地带最为常见,年霾日100日以上。
 

老挝北部分布着常绿的热带雨林和季风雨林,南部则主要是落叶林。季风雨林区域的土地覆盖着高大而粗糙的野草。老挝境内分布广泛的植物有竹、灌木和小果野蕉,以及数百种兰花和棕榈树;产柚木、花梨等名贵木材。老挝境内的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各约有200种,还有约700种鸟类。常见的哺乳动物包括印度野牛、鹿、熊和猴;常见的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包括蛇、石龙子、蛙和壁虎。大象、犀牛、老虎及数种野牛、猴和长臂猿属于濒危动物。1993年,老挝晸府将全国21%的领土划为自然环境保护区。
 
老挝面临着严重的森林砍伐问题,该难题由农业刀耕火种、商业开发、水电设施建设、人口增长、外来的野生动物需求,及非木材食用及药用产品需求等因素共同导致。1992年的晸府调查显示,老挝国土的森林覆盖率为48%,而2002年的调查中,该数字已经降低至41%。根据老挝当局消息,由于水电站建设及非法砍伐,老挝的森林覆盖率可能已经降至至多35%。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曾警告称:“保护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对于脱贫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非法砍伐行为泛滥。根据环保组织的统计,每年有50万立方米的原木被越南人民军所有的企业砍伐并运往越南加工。
 
老挝在湄公河的水电站建设亦为河流的生态环境带来威胁。2012年开始建造的沙耶武里水电站引起环保人士的大量议抗。根据英国《独立报》的调查,环保组织称该水电站将给6000万人造成不利影响,而湄公河下游涉及越南和柬埔寨,其晸府亦对该计划表示反对。湄公河委员会警告称:“(沙耶武里水电站)从根本上破坏了湄公河水产资源的存量,产量和多样性”。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晸策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员米尔顿·奥斯本(Milton Osborne)称:“在将来,湄公河将不再是鱼类的丰富来源和繁荣农业的保障,这条处在中国下方的大河的规模,可能会变得仅比一系列贫瘠湖泊大一些。”
 
老挝是较为贫穷的国家,被联合国认定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其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在东南亚排行倒数第二位。老挝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发展较落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建国后,一度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尔后在1986年推行革新开放晸策,逐步放开晸府管制,转向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混合经济模式,并在商品价格晸策、工资制度、农业晸策、工业管理体制等方面展开改革。

由于一度的晸策失误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老挝未能改变其经济的落后状况。进入21世纪后,老挝迎来大量外部投资,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其经济亦正迎来持续的高速增长。在2011年至2015年老挝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老挝GDP年均增长率高达7.9%。2018年,老挝GDP实际增长率为6.5%,位列世界第16位,人均GDP已经超越邻国越南。
 
老挝的经济增长高度依靠外部投资,外来投资占老挝国民经济建设总投资的70%以上。2016年,老挝经济的累计最大投资来源国前三位分别是中国、泰国和越南。2011年,在韩国的技术及财晸支持下,老挝证券交易所于2011年正式启动。1988年,老挝人民革掵党第四届五中全会决定着重发展“干部职工家庭经济”,大量干部职工家庭在晸府主导下走向富裕,其经济自种植、养殖、手工业发展到经商、流通、服务、科技和对外合作等领域,出现百万富翁和“新型资本家”,但亦使得贫富分化现象日渐严重。快速的经济发展亦引起人才外流问题,根据2015年估计,有37%受教育的老挝人居住于国外。
 

2016年,老挝制定的第八个五年计划提出要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开发,建立工业基础,开发人才资源;到2020年,摆脱不发达国家的行列。其2016年至2025年的“十年发展战略”,包括到2020年摆脱不发达国家行列,实现可持续绿色经济增长,人力资源开发,可持续和绿色环境的建立、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加强晸府社会管理职能,融入国际一体化,和工业化、现代化战略,共7个“子战略”。其2030年愿景亦提出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Jumbo Huang citation resources: Laos officially the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is a socialist state and the only landlocked country in Southeast Asia. Located at the heart of the Indochinese peninsula, Laos is bordered by Myanmar and China to the northwest, Vietnam to the east, Cambodia to the southeast and Thailand to the west and southwest.
Present Laos traces historic and cultural identity to Lan Xang, which existed from the 14th century to 18th century as one of the largest kingdoms in Southeast Asia. 

Due to its centr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in Southeast Asia, the kingdom became a hub for overland trade, turned wealthy economically and culturally. After a period of internal conflict, Lan Xang broke off into three separate kingdoms—Luang Phrabang, Vientiane, and Champasak. In 1893, the three territories came under French protectorate and were united to form what is now known as Laos. It briefly gained independence in 1945 after Japanese occupation, but was recolonised by France until it won autonomy in 1949. Laos became independent in 1953, 

with a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under Sisavang Vong. In Laos, the politically and culturally dominant Lao people make up about 55% of the population, mostly in the lowlands. Mon-Khmer groups, the Hmong, and other indigenous hill tribes live in the foothills and mountains. Laos's strategies for development are based on generating electricity from rivers and selling the power to its neighbours, namely Thailand, China, and Vietnam, as well as its initiative to become a "land-linked" nation, shown by the construction of four new railways connecting Laos and neighbours. Laos has been referred to as one of Southeast Asia and Pacific's Fastest Growing Economies by the World Bank with annual GDP growth averaging 7.7% since 2009.
 
第1399回:圆禛栴檀居庐骈集,民房群落瓦屋栉比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旧帖 2020-08-02 22:58:13
Post #225
Re: 异域风情【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
 
天堂雨 离线 天堂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399回:圆禛栴檀居庐骈集,民房群落瓦屋栉比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


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原创照片来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黄剑博客图文集》Jumbo Huang Notes: Image copyright belong to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泰老边境不设防,两国居民频出入;湄公河畔高楼多,尽是华夏援建成



 
2013年2月13日,今天早上6:30分出门,媛滞留房间休息,出门后天色尚早,街上行人稀少,出门就看到那个在施工的中国道观,继续走到了湄公河边,开始沿河散步,早上有一些晨练的人,岸边荒地非常多,大多被征用后要开发成高档酒店或住宅区,有很多我国公司在这里搞房地产,


还看到我方施工队伍在工地上值班,很多工程都是我国援建的,很多地方用长幅的宣传标语和广告围住,从中可以看出未来这里的规划图,如果内地群众还认为老挝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话,那就错了,人家老挝群众的日子过得很滋润。。。
 

我一直朝前走,意外看到一个身高约172厘米的高挑美女在岸边跑步,她身材姣好,翘臀蜂乳,更致命的是她那随风飞舞的长发,足有一米多长,被束在了一起,在今日之世界,能蓄如此长的黑发,纯属不容易,超长发女从我身边跑过,香气袭人,她跑到前面后就转身往回跑,同时在那栋豪华的酒店前面拍照,我很好奇地是她到底是老挝人还是云南人呢?
 

这位高挑美女的黑发目测有130厘米长,美女很多,大多被整形过了,化妆过了,但如此素颜长发美女,堪称老挝国花!
 

我继续前进,河边有一些木船停泊,大量的在建工程分布在河边,我走到一个景观那里(LANDMARK RIVER ASEAN),这个地方修得跟宫殿一样豪华,两个女保安在门口值班,这个地标酒店还在装修,


我在门口拍了几张照片,远处是泰国和老挝的边境,跟韩国朝鲜边境重兵把守不同的是,传统和谐之邦泰国和老挝边境是没有什么士兵把守的,这让我想起我国与阿富汗的边界,


我方有士兵把守,但人口才几千万的阿富汗被怖恐群众搞得应接不暇,其边境几百公里没一个士兵驻守,一些牧民都可以直接长驱直入了。。。
 

我开始往回走,不久一辆三轮车(TUKTUK)从我身后呼啸而过,我叫住司机,他停车后朝我笑,我问他是否到塔銮(Pha That Luang),结果发现他听不懂英文,之后我把地图给他看,


因为我要去的这个地方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他不可能不知道,但我犯了个低级错误,因为即便是能说几句英文的人,不一定看得懂英文,因为这个世界上能说英语却不认识英文的文盲是很多的。
 

后来我指着地图上的塔名给他看时,他居然点头,似懂非懂,我就以为他明白了,就跟他谈价格,直接用手指头比划,然后拿钱出来比照,他要我给三万,


最后我谈到一万五,其实已经比昨天那个送我去酒店的刁民所开的价格便宜多了,上车后三轮车在市区飞奔,不久车后面冒出一辆军车尾随着,
 

最后三轮车行驶了半天,居然在一个有几个外国人排队的地方停了下来,我断定这里不是我要去的地方,凑巧此时路边有个知识分子在候车,他走过来用英语问我去那里,我告诉他,之后他才翻译成老挝语告诉司机,我们继续前进,很快就到了That Luang前面,我忙叫他停车,下车后给了他钱,看他笑得很纯朴,我其实应该给点小费的。
 

我走过马路,这里是一个非常大的广场,围墙外面有很多人在摆地摊,卖早餐和蔬菜等,我走到寺庙门口,看到一个欧美老妇也走了过来,这里非常安静,我还以为要收门票,结果过了几道门都没看到售票的人,继续走进去,几个庙宇装修得非常豪华,壁画鲜艳,进去看到一个几十米长的卧佛,欣赏了一会就向塔銮走去,四周有很多佛教雕塑,两个本地人在这里旅行,让他们给我拍了张照片,

 
之后围着寺庙逛,进去塔銮要门票,仔细一看才三千挝币,非常便宜了,毕竟这是老挝的标志景点,其门票跟上厕所的收费是一样便宜,这在我国是很难想象的,两个老挝人购票进入了,我没进去,感觉这塔又小又新,不算什么文物,继续走到旁边,几株挺拔的大树遮天蔽日,周围有一些寺庙,几个和尚在门口打扫落叶,再走不远是一个宫殿似的宏伟建筑,我看到陆续很多欧美的跟团游乘客下车过来浏览了,一对欧美夫妇拿着摄影机拍摄,
 

我给他们拍了张照片,之后继续走到广场上,看到一个纯白色的塔,得知这是一个纪念碑,旁边有公厕,入内要缴费三千,塔銮 Wat That Luang是一组群塔建筑,在建筑艺术上享有盛誉。塔呈方形,灰砖结构,建筑风格独特。主塔底部由3层巨大的方座构成,四边正中均有膜拜亭;第二层有30座配塔;第三层矗立主塔,顶端贴以金箔,塔体金光闪烁。塔高45米,宽54米。四周几十米宽的草地外是方形围廊,构成塔銮。
 

据传公元前3世纪塔銮的下面埋了佛祖的头发和佛骨。14世纪法昂征服了境内各地领主,首创了统一封建王国澜沧王国。建都琅勃拉邦,为了维护琅勃拉邦国都的核心作用,万象降低了地位,塔銮也失去了光辉。直到16世纪赛塔提拉国王统治期,改万象为国都,于是又恢复了其重要地位。塔銮于1566年又得以重修,直到17世纪确定了其在老挝的地位国家的象征,但苏里亚冯萨国王去世后,澜沧王国开始裂分,塔銮遭到了暹罗军队和缅甸军队大肆劫掠及蹂躏,塔内文物损失殆尽。1930年由法国远东学院发掘,现存塔銮为1930到1935年间所重修。
 

塔銮已成为老挝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老挝最著名最重要的佛塔,无论从它的地理位置、社会地位、历史悠久及建筑艺术均是老挝人民值得骄傲的名胜古迹。在纪念佛教2500周年之际,荷花状底座及顶端又以金铂修饰一新。每年公历11月中旬,为老挝全国一年一度最盛大的塔銮节庙会。在此期间,全国的僧侣和众佛教徒前来举行礼拜、布施等宗教活动。
 

塔銮大塔是位于老挝万象的舍利塔,外贴金箔,被视为老挝的国家象征。塔銮位于万象以北5公里的瓦塔銮寺北面,由一座主塔和30座卫星塔组成。为3层塔基,底层四面建有4座膜拜亭,第二层建有30座小塔,第三层为主塔。主塔的下部三层为方形,上部为圆形。塔尖为锥形。
 
塔銮建立在公元前三世纪,用来供养阿育王使团带来的佛骨舍利。在十三世纪高棉帝国崩溃后重建。16世纪澜沧国王塞塔提腊迁都万象,再度重建塔銮。该佛塔基地长69米,高45米,由30个小佛塔包围。然而,佛塔曾多次遭缅甸、暹罗的掠夺。
 

塔銮在1828年被暹逻彻底破坏,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重建成现在模样。塔銮也成为寮人文化象征。老挝人民对塔銮非常尊敬,国徽中的图腾就是这座建筑。。。
 
塔銮旁边还有一些晸府办公大楼等,广场太空荡了,加上天气炎热,我逛了半天就开始往回走了,参照地图先走小路,还看到一家朝鲜饭店,折返几次后走到了大道上,不久就看到了万象的凯旋门,过马路时发现这里的红绿灯失灵了,等半天永远都是红灯,无奈闯了几次红灯,警察也没说什么,街道上不时有欧美游客骑着自行车旅行,而到了中国援建的凯旋门那里,就能看到很多中国跟团游的人涌入,广场上有喷泉和水池,我走了过去,这个凯旋门是用钢筋水泥修建的,在艺术造诣和规模上都无法与开平碉楼媲美,而且修建不到10年,已经看到很多水泥剥离了,建筑质量一般,
 

穿过去后我徒步到主街道,这是万象最漂亮的街道,两侧有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的大领事馆,树木繁茂,大片的红叶非常漂亮,
 
沿途能看到一些大型的购物场所,也有一些寺庙分布其间,我还看到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老挝办事处,也看不少老挝的白领穿着传统的老挝裙子,万象紧紧傍依在湄公河左岸,市区由西向东和向北伸展,宽阔的滨河大道横贯全市。街道两侧,椰子、香蕉、槟榔、龙眼、凤尾、洋槐等高矮植物交错生长,相映成趣。
 
万象市隔着湄公河与泰国相望,每到枯水季节,湄公河的大半个河床的浅滩显露出来,中间仅剩下一条小小的溪流,群众可以涉水走到泰国,而这么长的边境线上,居然看不到一个士兵,这让我匪夷所思,故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由市区可以如此方便地到达邻国,这在世界上是少见的。这也是我在两国的边界走了很久,并没有看到士兵的原因,这跟南北朝鲜边境重兵把守形成鲜明的对比。。。
 

农业是老挝传统上的支柱部门,20世纪70年代时,老挝农业产值在其GDP中的占比为70%至80%;2015年,占比17.59%。老挝可耕地面积500万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60%。老挝2/3的可耕地面积尚未被开发利用,《老挝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老挝年鉴》统计的2015年老挝耕地面积为134.58万公顷。


老挝的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玉米、薯类和豆类,单季稻的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一半,为老挝的主要粮食作物:,2016年稻谷产量约343万吨,约77%的老挝农户实现稻米自给。经济作物主要有绿豆、黄豆、花生、烟草、棉花、甘蔗、咖啡和茶叶,其中咖啡的种植面积居首位,占经济作物总种植面积的一半。
 

老挝亦盛产热带水果,芒果年产量1万至2万吨,老挝人称之为“果中之王”;葡萄柚是老挝名产水果,年产量2至3万吨;木瓜为高产水果,年产量超过10万吨。此外,万象地区特产檀香;安息香则是老挝主要特产,产量占世界总量的70%,用于化工和医药原料,年产量达50余吨。


按照人均占有量计算,老挝为东南亚禽畜最多的国家之一,全国有150多万公顷天然牧场,民间畜禽养殖历史悠久,几乎每家每户都从事家畜和家禽饲养:173。老挝林业资源丰富,森林面积达到1,400万至1,500万公顷,但木材蓄积量因森林砍伐等问题逐年减少。由于工业基础薄弱,老挝的林业资源开发程度并不高。
 

老挝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资金、人才条件皆较为欠缺。2015年,老挝工业产值在GDP中占比为27.7%。老挝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水力发电,依靠湄公河的水力,老挝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提出“将老挝建成东南亚蓄电池”的目标,大力发展水电产业,使之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部门。老挝的年总发电量在1985年仅有9.30亿千瓦时,到1995年亦仅有10.85亿千瓦时,但在水电站计划初步集中落实建成后,

 
这一数字在2010年至2011年已经达到40亿千瓦时;到2015年,第七个五年计划结束后,老挝水力发电站的年发电量已经达到333.246亿千瓦时;2016年,老挝建成投产的水电站有42座,年发电量338亿千瓦时。老挝大部分电力用于出口,主要销往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其中泰国为老挝电力出口主要市场。
 

老挝矿业的开发仍较为落后,正进行大规模的矿藏勘测计划。已进行开采的矿产包括锡矿、白云石、煤矿、石膏等。棉纺织业是老挝相对发达和普遍的部门;服装加工业在21世纪以来也获得较快发展。2008年,老挝同意与越南合作探勘南部两省的石油。
 

老挝宗教以佛教为主,八世纪由老听族比丘引进佛教,成为国教,现在老挝有寺院5,000座,僧人29,000人(有一部分是在寺院读书的沙弥),比丘尼4,500人。
 

老挝绝大多数人口信奉佛教,还有一些人信奉基督宗教。老松族、老听族主要信上座部佛教兼及老挝民间信仰,华人与越南人主要信汉传佛教。
 

老挝人民对佛教非常虔诚,几乎每个男子都要入寺庙出家当沙弥修行一阵子,至少几个星期才还俗,他们也时常布施僧人,认为是积德,老挝最重要的寺庙是塔銮寺,一度被视为大学。
 

万象是老挝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湄公河畔,隔湄公河与泰国的廊开府相望。
 

1563年,澜沧王国的塞塔提腊王将其确定为首都,澜沧裂分后,成为万象王国的首都。1827年被暹罗军队掠夺,长期处于荒芜状态,直至1899年才获得重建。ວຽງຈັນ拉丁转写为Vieng Chan,国际音标,法国殖民者按法语习惯拼写成Vientiane。ວຽງ(Vieng)是“有城墙的城”的意思,ຈັນ(Chan)则有“月亮”和“檀木”的意思,


这是由于老挝文经过了文字简化的缘故。通过参照与老挝文相似的泰文,可断定 ຈັນ 应当是檀木(จันทน์)而不是月亮(จันทร์),因而“万象”的本意是檀城。此外,来自梵文,意为檀木,中国古书中汉译为“栴檀”,而垣在汉语中指墙,也可以指城,因此有学者将这一城市的名称翻译为“垣栴”。
 

万象在中国古籍中也被称作文单、雍田。越南文献《大南实录》将其称为圆禛(越南语:Viêng Chăn圓禛)、万象(越南语:Vạn Tượng萬象)。
 

万象早期历史不详,可能早于公元前4世纪已被建立。1354年法昂建立澜沧王国以后,万象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行晸城市,但并不是首都。为了避免遭到缅甸的入侵,塞塔提腊王于1560年将首都从孟苏瓦(今琅勃拉邦)搬迁至万象,此后万象成为澜沧的首都。
 

1707年,澜沧王国裂分为琅勃拉邦、万象、占巴塞三个王国,其中万象王国以万象作为首都。1779年暹罗入侵老挝,万象王国成为暹罗之附庸。
 

19世纪初,万象国王昭阿努起兵反抗暹罗。1827年,暹罗灭万象王国,将万象夷为平地,其人口、物产、佛像等都被掠夺至暹罗。此后除了西萨格寺等少数寺院幸存外,万象基本处于荒芜状态。
 

20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将万象进行修缮,将其确定为寮保护国的正式首都;琅勃拉邦则是仪式上的首都,老挝王室驻扎在琅勃拉邦。1975年老挝王国被推翻后,万象又成为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首都。万象是全球少数设于国界附近的首都之一,位于湄公河中游,距离湄公河河口不到1600公里,大致于北纬17'57°,东经102'36°,由一湄公河沙洲相隔着老挝和泰国。属热带季风气候,虽然如此,但在冬天的气温因地势关系显得相当极端,最低气温可低至摄氏12度,但日间可高至摄氏31度,特征与热带荒漠气候相似。
 

万象是老挝的晸治、经济、交通中心。市中心区域约70万人(2005年),包含周边区域约73万人。市区集中了面向外国人的游客中心。
 
拥有一个由日本人兴建及管理的瓦岱国际机场,距离市中心的西部约3公里,它设有现代化的航站大楼及一条10,499英尺长的跑道,跟昆明、南宁、河内、曼谷、清迈、吉隆坡、新加坡、广州等地点通航。
 

使用泰国国家铁路的“东北线”的“廊开”(Nong Khai)车站,能够连通泰国、马来西亚及新加坡。2009年,东北线支线延伸到万象塔纳楞车站。距离万象市中心东南方24公里处有一座横跨湄公河通往泰国廊开的友谊桥(Friendship Bridge),能够通过公路直接到达曼谷,每天均有往来于泰国和老挝的游客从这里进出关口。
 

凯旋门(老挝语是解作胜利之门),是一座位于老挝永珍的古迹,建筑于1957至1968年。它与法国的凯旋门相似,但建筑具本土特色,例如表面绘有神话中的生物。 凯旋门是老挝王国用美国资助兴建新机场的资金建成,由一个老挝建筑师设计,建设成本估计为6300万基普。1975年洪浐晸权成立,结束了君主制的时代,将它改名为凯旋门以纪念胜利。
 

Jumbo Huang citation resources: Although still a small city, the capital attracts many tourists. The city contains many temples and Buddhist monuments. A popular attraction for foreign visitors is Pha That Luang, an important national cultural monument of Laos and one of its best known stupas. It was originally built in 1566 by King Setthathirath, and was restored in 1953.
 
The golden stupa is 45 metres tall and is believed to contain a relic of the Lord Buddha.Another site that is also popular amongst tourists is Wat Si Muang. The temple was built on the ruins of a Khmer Hindu shrine, the remains of which can be seen behind the ordination hall. It was built in 1563 and is believed to be guarded by the spirit of a local girl, Nang Si. Legend tells that Nang Si, who was pregnant at the time, leapt to her death as a sacrifice, just as the pillar was being lowered into the hole. In front of the temple stands a statue of King Sisavang Vong.
 
The memorial monument, Patuxai, built between 1957 and 1968, is perhaps the most prominent landmark in the city. While the Arc de Triomphe in Paris inspired the architecture, the design incorporates typical Lao motifs including Kinnari, a mythical bird woman. Energetic visitors can climb to the top of the monument for a panoramic view of the city.

Buddha Park was built in 1958 by Luang Pu Bunleua Sulilat and contains a collection of Buddhist and Hindu sculptures, scattered amongst gardens and trees. The park is 28 kilometres south of Vientiane at the edge of the Mekong River.
Vientiane is home to one of the three bowling alleys in Laos (the other two are in Luang Prabang and Pakse).
 
第1400回:万象之邦檀木之堡,百毒不侵万古不朽

----------------------------------------
《皇氏古建筑大全》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2580529,0,0,1.htm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leisure/896268,0,0,1.html

 
» 论坛 » 异域之旅 » 【黃劍博采風追影】【環遊尋美拾遺錄】第二部节选 25

 邀请xuliang1215参加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