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7 20:26:49 |
Post #101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公寓的网速不错,看看时间大概国内是晚上10点,不算太晚,微信与家人视频报了平安。看天气尚早,带上雨伞就出了门。到国外感觉最好是Google能用,地图和查询功能一下就强大起来,算算到城区晃悠着走过去大约半个钟足矣,公寓不远处最大的标志就是路边这个OMV加油站和街对面的一家SPAR超市。 |
---------------------------------------- |
|
2018-10-27 20:41:54 |
Post #102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圣鲁伯特节St. Rupert's Day(即Rupertikertag)是最受萨尔茨堡当地人欢迎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人们会在节日当天穿上精美的巴伐利亚传统服饰:男士穿Lederhosen女士则穿着漂亮的Dirndl,与亲朋好友一同前往萨尔茨堡大教堂前的广场庆祝狂欢。节日上有精美的民间手工艺品、当地美食、美味葡萄酒和鲜酿啤酒,传统的民间乐队以及民间工艺品。当地人和游客一起边享受着美味的培根、新鲜的阿尔卑斯奶酪和健康的有机自制面包,一边聆听着各种民间乐队演奏着愉悦欢快的乐曲 ,广场上还有各种适合孩子们的娱乐活动。据说晚上还有烟花表演。 广场中央搭着个巨大的白色帐篷,里面充盈着乐队演奏的音乐声和众人开心的交谈声,每张桌上最常见的是1升装的当地Stiegl啤酒和食物。 据说每年的九月,萨尔茨堡除了会举办这Rupertikertag民俗庆祝活动外,还会在不同的时段举办爵士音乐节,Hiphop舞蹈节和啤酒品酿造日等。其中9月22日是Stiegl 啤酒世界的“啤酒酿造体验日”, 萨尔茨堡最古老的啤酒厂是 1492 年成立的施蒂格尔Stiegl啤酒厂,同时它也是奥地利最大的私营啤酒厂。 走出帐篷,你会发现广场上立着个金色的大球,球上站着一个“人”,似乎正眺望着盐堡要塞的位置。这金色大球的雕塑取名为“Sphaera”,出自当代德国雕塑家史蒂芬·巴尔肯霍尔Stephan Balkenhol之手。萨尔茨堡基金会从2002年至2011年期间,每年都会邀请一位艺术家在萨尔茨堡进行现代艺术创作,希望借此在这座古老的城市融入现代元素,将萨尔茨堡打造成为创意无限的艺术之都。而眼前的这件作品正是这项企划案2007年时邀请艺术家创作的作品。 |
---------------------------------------- |
|
2018-10-27 21:07:22 |
Post #103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穿过这道拱门就来到了著名的萨尔茨堡大教堂 Salzburger Dom。 萨尔茨堡大教堂是一座17世纪的巴洛克建筑,是萨尔茨堡规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宗教场所。这里是莫扎特接受洗礼的地方。1598年原来的罗曼式教堂严重受损后被迫拆除,后,现在看到人这座教堂高81米,于1614年奠基,建成于1628年,改建成为巴洛克式建筑风格。 萨尔茨堡老城中最重要的宗教建筑物是这座位于主教宫广场ResidentzPlatz南侧的天主教萨尔茨堡总教区的主教座堂:萨尔茨堡大教堂,它是一座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也是萨尔茨堡城内规模最大的教堂。教堂前的广场中央矗立着高大的圣母柱,进入教堂的三扇镀铜的大门分别代表着:忠实、宽恕、希望。大门旁有四位高大的圣徒守护着这座神圣的教堂。 手持宝剑的圣徒保罗 圣·维吉尔Saint Vergilius,又称'萨尔茨堡的维吉尔',于公元700年出生于爱尔兰 , 784年11月24日卒于萨尔茨堡,他是一位爱尔兰教士和早期的天文学家,千里迢迢从爱尔兰来到萨尔茨堡担任教区的主教,被誉为 '卡林西亚的使徒' 和 '几何学家‘。 这座巴洛克风格的天主教堂最初的建造时期可追述到公元774年,它的建设历经了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大门栅栏上的3个罗马数字“774”,“1628”和“1959”分别代表着这座教堂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时刻。 774:公元774年,萨尔茨堡的大主教圣·鲁伯特Saint Rupert在一个罗马小镇的残迹上动工修建这座教堂,这位大主教就是大门前最左侧那座雕像的主人。 1628:在经历了1598年的一场大火后,1614年主教马库斯·史提库斯依照桑提诺·索拉力的设计开始重建这座大教堂。1628年9月24日,巴黎斯·罗德龙Paris Lodron主教主持了大教堂的落成仪式。 1959:1944年10月16日二战期间,大教堂的中央圆顶及部分圣坛被一枚空投炸弹。大教堂在战后困难时期的修复非常缓慢,直到1959年5月1日才完全恢复了教堂的原貌,为天主教徒提供服务。 如今,这座巴洛克的古建筑连同整个萨尔茨堡老城一起均被列入联合国文化遗产名录中。 这座教堂在当时是阿尔卑斯北部最著名的教堂建筑,影响着整个奥地利及德国南部的建筑风格。虽比不上欧洲诸多教堂的气势宏伟,也比不了诸多巴洛克式教堂内部线条的繁复,装饰的金灿,却别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大教堂内部可免费参观,一旁的教堂博物馆内有丰富的藏品,需购买门票。 萨尔茨堡大教堂以其雄伟的立面和巨大的圆形屋顶体现了早期巴洛克雄伟的特征。进到教堂里面立刻就能感受到宏伟二字。教堂内光线与空间的配合,拱门与壁顶上精美的画作与雕刻,特别是教堂主殿的圆形穹顶,可谓是精美绝伦。 |
---------------------------------------- |
|
2018-10-27 21:28:05 |
Post #104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教堂宽阔的内部空间让涌入的人群迅速散开,在这气势宏伟的教堂面前,人是如此的渺小。教堂内部的墙壁以典雅的灰白色为主,抬头举目,无论是高高在上、巨大的圆顶天穹还是在门廊的拱顶上,遍布着制作精细的巴洛克式的浮雕和壁画,每个作品都在讲述着圣经里的故事。细看这些浮雕,其繁复精细的几何线条和造型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教堂大厅正中是最大的罗马风格的主祭坛,在耶稣的注视下,游客与信徒在这里穿梭来往,这座宁静的大教堂就像是萨尔茨堡的心脏,纵然时光荏苒,岿然不动。 教堂是欧建筑、绘画、雕塑、音乐和手工技艺的综合体,大教堂中轴线的两侧,对称分布着规模较小的两个祭坛,供游客和当地的天主教徒进行弥撒 这里是英年早逝的音乐奇才莫扎特接受洗礼的地方,这里也是出生于这座城市,奥地利著名的指挥家和演奏家卡拉扬举行葬礼的地方。享有“欧洲最大教堂管风琴”之称,与主祭坛相对而立的管风琴主体,庄重威严,体量惊人,莫扎特在担任宫廷管风琴师期间,创作了许多不朽的宗教音乐。当摄人心魄的音乐声响起的那一刻,会是怎样的一种心灵的震撼。 主祭坛一侧的四面墙壁上,分别有相对而立的四个小管风琴,它们与教堂入口处的大管风琴形成和鸣之声。 无论是谁,只要你信奉天主教且心诚,都可以在教堂出入口处的一角,自助投币点燃一盏蜡烛。 站在空旷而恢宏的教堂大厅内仰望头顶那巨大的穹顶,瞬时有一种被笼罩和震撼的感觉。透过教堂高大的肋拱窗口,可以看到宽大的穹窿,碧蓝广袤的天空,一缕缕刺眼的阳光在窗棂里肆意射入,五光十色的花窗隔屏甚是耀眼,阳光曾以它辉煌的面纱笼罩众生。一个伟大的杰出文化成就的建筑,虽然经历了千年的风霜雪雨,却被自然的神奇力量点化成相似于她自身纤柔华丽的造物,因而命定要成为自然的不朽之物。教堂的穹顶和侧面的一幅幅壁画引人入胜,灰白的墙面在自然光线的照耀下格外明亮,仿佛耶稣之光指引人们找到心灵的方向。 |
---------------------------------------- |
|
2018-10-27 21:57:34 |
Post #105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教堂前的空地上,这儿也搭了顶圣鲁伯特节啤酒厂的大帐篷,萨尔茨堡大教堂前的圣母柱"Deo Trino" Monument无法看到全貌,这个圣母柱是1766-1771年间,沃尔夫冈与约翰·巴布提斯特·哈根瑙尔为希基斯蒙·施拉腾巴赫伯爵大主教建造的。走进帐篷发现里面的人比想象的少,比起卡拉扬广场上的热闹人群倒有了些冷清。 教堂门前的一角,有几位来自德国柏林的小女生,正不顾阴雨天气,热情地准备着为游客们演奏小提琴协奏曲。 往北面转个弯便来到萨尔茨堡著名的主教宫广场Residenzplatz。 主教广场位于萨尔茨堡老城的中心,广场的道路四通八达,它的西面是老主教宫和画廊东面是新主教宫即萨尔茨堡博物馆,南面是萨尔茨堡大教堂,北面是古老的私人住宅。这座广场由萨尔茨堡总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冯·莱特瑙修建于1587年。 宽敞的广场上搭起了许多孩子们玩的游乐设施,四周都是陪孩子来的家长们。站在广场的一侧,可以欣赏到新主教宫城堡式的建筑以及那座醒目的白色钟楼,和它旁边萨尔茨堡大教堂的巴洛克式大拱顶。 这座钟楼是17世纪末Paris Lodron主教主政时期修建的。近年来,钟楼经过两年多的修缮,终于在2011年重新运转起来,钟楼上的大小35个钟组成了3个八度的半音阶,每天的早7点、午11点以及晚18点,人们可以聆听到由钟声演奏的莫扎特Don Giovanni的小步舞曲。 抬头看,天空中渐渐显露出白云蓝天的晴朗之色,决定暂时放弃逛粮食胡同和萨尔斯河沿岸,直奔城里除盐堡要塞外的另一处观景高地——现代博物馆的山顶平台去。沿Churfürststraße街一路向西,经过又一座广场叫大学广场Universitätsplatz,这里是萨尔茨堡大学University of Salzburg的所在地。 萨尔茨堡大学建成于1622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萨尔茨堡大学是一所公立大学,是萨尔茨堡州最大也是最古老的大学。大学下辖天主教学院,法学院,文化与社会科学学院,自然科学学院及跨学科研究学院等五个学院。 广场上满是浪漫的气氛,这儿有露天咖啡馆,鲜花摊位和简易的艺术家画摊。 广场一隅的这座白色的巴洛克式教堂,是萨尔茨堡大学教堂,建成于1707年。 |
---------------------------------------- |
|
2018-10-27 22:25:10 |
Post #106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过广场继续沿Universitätspl往西,经过城堡山脚下,隧道口边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古迹叫洗马池Pferdeschwemme。它原是为萨尔茨堡老城原皇宫的马厩所建造的蓄水池,历史可以追溯到1700年左右。背景墙上的图案有点八骏图的意思,作为饮马池,这里可供马儿和其他牲畜前来进行清洗和冲刷,在夏季用来给马匹降温。这洗马池兼具消防作用,同时还用作宫廷防火蓄水池。池子中央有座驯马人的雕塑,非常漂亮。可惜没拍全。 萨尔茨堡老城的这处饮马池由奥地利皇家设计师Johann Bernhard Fischer von Erlach设计,他在奥地利的建筑史上可以说顶顶有名,刚刚经过的萨尔茨堡大学教堂,以及三位一体教堂,维也纳的卡尔教堂, 西班牙骑术学校,皇家图书馆以及美泉宫最初设计图等众多名建筑均出自于他之手。 继续向西沿Gstättengasse街经过处小小的拐弯,就来到了萨尔茨堡现代博物馆Museum der Moderne Salzburg。 萨尔茨堡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位于河边僧侣山Mönchsberg垂直峻峭的岩壁之上,博物馆顶层的露台正是拍摄萨尔茨堡要塞和老城的经典角度。 走进大门,不为参观博物馆,每人花3.6欧买了往返僧侣山观景平台的电梯票。这个闸口自助扫描门票上的条码,闸口打开,便可进入到电梯间。待会儿下楼时也一样。 博物馆前的平台有高低两处,刚出电梯的这处平台略低些,此时阳光正好,萨尔茨堡老城如画般展现在眼前,东南方向的近处是触手可及的盐堡要塞和数不清的巴洛克式教堂的尖塔,远处是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 正东方向是略有些混沌的萨尔斯河以及河对岸是颇有气魄的卡普齐纳山Kapuzinerberg。甚至能清晰看见横跨河上的两座桥:莫扎特人行铁桥Mozartsteg及马卡特桥Makartsteg上涌动的人流。 |
---------------------------------------- |
|
2018-11-01 19:02:31 |
Post #107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说是平台,其实就一铁网拦着的小片坡地。或许是之前的天气不好,到这儿来观景的游客并不多。 沿坡往上走,博物馆顶层有间餐厅M32,高处的平台就是餐厅的外沿部分。从这里再看萨尔茨堡盐堡要塞,角度更佳;大大小小的教堂穹顶与老城区的建筑错落有致地融合在一个画面之中。山上的城堡和山下的教堂丛林,相映成趣,这里不像城区那样游人如织,可以更加安静从容地欣赏风景。 或许是萨尔茨堡的居民觉得“山”这个词稍有些夸张,城区内隔河相望的这两座山都密布着步行小径,是人们偷闲几小时,远离都市喧嚣的好去处。游客不可错过的是到山间小径漫步,才有机会欣赏萨尔茨堡市明信片般美丽的全景。 既然上来了,索性沿僧侣山的步道往西边的更高处去,途中偶尔能遇见一两个到公园来徒步的当地人,高处有一个往外延伸的观景台,此处的风景较博物馆前的更佳,视野更广,可以清晰看见萨尔斯河上东南边的四座桥梁。 自公元700年,巴伐利亚的统治者把萨尔茨堡的控制权交给了当地一位大主教起,到全城向拿破仑投降之前,萨尔茨堡保持了近千年的独立,是奥地利巴洛克古建筑的集中之地。在奥地利的国歌里,第一句就唱到:“啊,山之国!”这是一个国家对自己本源的质朴感念。萨尔茨堡四周有很多座大小不一的山,站在高处俯瞰下去,整个城市很像一张巨大的铺满了水珠的荷叶,星星点点的房屋像是散落各处的水珠,高低铺展开去的碧绿山谷就是那张荷叶,深浅的绿色无意间组合出了叶子的脉络。偶尔有一个绿色的尖塔顶,像极了初夏的荷苞。正因为此萨尔茨堡总给人一种夏天的气息。 走着便觉得太阳越来越弱,山顶的温度也有感低了许多,索性不再往前走,从原路下山。站在高处看整个萨尔茨堡城,几乎被绿色环抱着,河道的北面同样建有数座桥梁,也似乎更开阔些。 |
---------------------------------------- |
|
2018-11-01 19:30:20 |
Post #108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顺原路搭电梯下到一层。现代艺术博物馆简称MdM,其实就是山崖边一排四层建筑中的一小栋,不仔细看很容易错过,它的门前有一尊小型的雕塑。 走过这座雕塑往前会经过一个十字路口,往右转个弯就来到了萨尔茨堡著名的粮食胡同Gstättengasse。 这里算是萨尔茨堡老城中最热闹的街道,也是最能够反映中古时代欧洲风貌的一条小街。这条号称胡同的窄小街道上,几乎每栋老房子的立面都清楚地写着建造的年代,每家商店前都有挂着风格各异的招牌,这些招牌都是金属打造出来,保留着16世纪时的风格,颇具特色。街上的商店从名牌鞋帽到金银首饰,再到旅游纪念品,应有尽有,热闹非凡。 当然这里也少不了演奏音乐的街头艺人。 粮食胡同还挺长,一路走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小街的尽头。 粮食胡同尽头有处空地Dom Drogerie,正中央搭建了个简易的舞台,或许今晚这儿会有一场精彩的音乐表演。旁边的商店早已关门,从橱窗的设计来看这是一家售卖当地巴伐利亚民族服饰的商铺。 |
---------------------------------------- |
|
2018-11-01 20:24:28 |
Post #109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继续往东,就来到了莫扎特广场Mozartplatz。 广场位于主教宫广场的东北侧,开辟于1588年,广场的正中有一座青铜的莫扎特纪念雕像Mozart Denkmal,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是建立这座广场的重要倡导者,他私人不仅捐助了巨款还捐赠了一个大理石底座,这个底座今天被收藏在了卡罗里诺·奥古斯坦博物馆里。广场上的莫扎特塑像由萨尔茨堡人捐款于1842年9月5日落成,莫扎特的两个儿子当时都出席了落成的典礼仪式。1997年萨尔茨堡老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塑像前地面上的刻字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现在塑像的周围都布满了各式的食品档,根本无从接近细看。 每年的9月举办的Salzburger Rupertikirtag节日活动,这里连同一旁的主教宫广场上,分布着各式各样的娱乐设施和数不清的当地特色食物摊档,不定期会举办各种的音乐活动,到处都是快乐的儿童和享用美食的人群,很有国内国庆节的欢庆味道。 Rupertikirtag是为纪念萨尔斯堡的守护圣人鲁伯特Rupert而举办的节日活动。他大约出生于公元650年,他是第一任的萨尔斯堡主教和当地“圣伯多禄修道院”的院长Stift Sankt Peter。这个活动在萨尔茨堡也是一个大型的集市,自1482年开始大约在每年的9月24号左右举办,除了游乐设施,广场还搭建了啤酒帐篷,里面有各种的乐队表演,供应的多是萨尔茨堡本地产创建于1492年的施蒂格尔Stiegl啤酒,正是在那一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看看天色将晚,是时候回公寓了。再次经过天主教堂St. Erhard,绿色的巨大罗马式穹顶,过目难忘。 按来时的路走回公寓,街边各式的鲜花居然在秋季绽放的如此鲜艳。 今天驱车200多公里,外加步行近10公里,公寓外的阳台小坐了片刻便感受到来自阿尔卑斯山脉的凉意,房间内有暖气倒是非常的暖和,中式菜肴搭配今天刚在SPAR超市买的德国水饺,这味道远不及中国的湾仔码头,我只吃了一个不想再试了。一大袋水饺只煮了三分之一不到,剩下的打算留在公寓的大冰箱里不带走了,想扔想留看房东的,看来变种的就是不如土生土长。 附上当天的行车图 |
---------------------------------------- |
|
2018-11-01 22:01:54 |
Post #110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Day7:萨尔茨堡一日 萨尔茨堡的这套公寓的确住的非常舒适,这里距离明后两天要去的德国国王湖仅几十公里,户外说应该在这儿多住上两天,就算每天往返也不会太累。这世上买不着后悔药,况且我还有些期待明天贝希特斯加登的雪绒花酒店。 一大碗西红柿鸡蛋汤唤醒休息了一整夜的胃,远处的山边弥漫着一层薄雾,即便是天晴看来也得等到下午了。 奥地利于1992年12月18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国,到现在为止奥地利共拥有9项世界遗产,它们全都属于文化类遗产,分别是:维也纳历史中心,萨尔茨堡老城,瓦豪河谷人文景观,萨尔茨卡默古特和达赫施坦因地区,申布伦宫殿和花园,纽西德勒斯湖,格拉茨老城,塞梅灵铁路和阿尔卑斯地区史前湖岸木桩建筑。这次的奥地利行我们将去到前面的五处。 昨晚的好睡眠加上温暖的早餐,两人又象充了回鸡血般精神抖擞,照着昨天的老路步行往老城中心去。担心下雨,特意背了把雨伞防湿身。 其实在萨尔茨堡垃圾筒并不象国内的街边那么随处可见,一般每个公寓楼后都会放着两个大大的深色垃圾箱,给住户或办公楼专用,且里面的垃圾都分类打包过,定期会有垃圾车过来收,旁人不能随便将用过的纸巾或其他垃圾扔进去。因为最近的重感冒,特别留意了街边垃圾箱的摆放,多数能在公车站台发现一个小垃圾筐,或许是方便搭车的人扔些小食品包装袋之类,其他地方就很难再看到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双肩包的侧袋放一个小塑料袋,以免一路握着张咳嗽或擦过鼻涕的手纸没处扔。 街边偶尔能看着这种大型的分类垃圾箱 街边有趣的供消防用的水阀 圣艾德St. Erhard天主教堂的两个钟楼和一个大穹顶,是罗马式建筑的标志。教堂前的空地上,立有一个耶稣受难的十字架,簇拥在繁花之中。 |
---------------------------------------- |
|
2018-11-01 22:33:18 |
Post #111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银行一词源于意大利语Banco,板凳的意思,英语将其转化为bank,意思为存放钱的柜子,早期的银行家常被称为“坐长板凳的人”。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同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是银行业形成的基础。1846年德国发生农作物歉收和饥荒,舒尔茨萌发通过建立合作性质的面粉厂和面包店为普通市民节省开支以便度过难关的念头并将之付诸实践,1850年他进一步将此观念运用于信贷领域,建立了城镇信用合作社,这家信用社被称为人民银行,在德国也常被叫做大众银行,总部设在菲林根 Villingen的人民银行Volksbank就是这么一家在小额贷款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以小客户为主要贷款对象的银行,虽说不是象德意志银行那样的大行,但它的网点分布很广,公司性质既不是股份公司也不是有限公司,而是互助合作社Genossenschaft——工人之间的“互助合作”。 从街边这台Volksbank人民银行的ATM机上的图标简单判断,可以支持银联系统的取兑 途中遇到一队欧洲老年旅行团,老夫老妻携着手并着肩,非常的和谐。从许多的文学作品和现实故事中可以看到,家庭和伴侣对他们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 Kajetanerpl街边,有一条小巷,顺着台阶一路上行可以通往半山的侬柏格修道院。 上到台阶的顶端,转右手边绕城墙的这条小径,可以去往山顶的盐堡要塞,也可以去到山下的老城中心。 通往修道院的小径,也是观看城市东面景观的好去处。层层叠叠的山峦,似仙境般,被云雾缭绕着。 |
---------------------------------------- |
|
2018-11-01 22:53:43 |
Post #112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这座侬柏格修道院Stift Nonnberg,也常被译作诺恩贝尔格修女院Benediktinen-Frauenstift Nonnberg,位于萨尔茨堡山东麓,由萨尔茨堡的第一任大主教圣鲁伯特St. Rupert于714年时创建,他也是这几天正举办的民族节日圣鲁伯特节St. Rupert's Day纪念的那位圣人。这间修道院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也是德语地区最古老的一家女子修道院,修女圣爱伦特露蒂丝是侬柏格修道院的首任院长。 这座幽静美丽的女子修道院作为电影《音乐之声》的取景地和电影故事中女主人公玛丽研习的修道院而备受游客关注。2006年4月,侬柏格修道院作为“奥地利伟大修道院”系列第一个登上了奥地利纪念币。在纪念币上可以看到这个本笃女子修道院的塔楼和侧廊,而远远望去在萨尔茨堡山上的则是城市的标志萨尔茨堡要塞。 修道院内原本可免费参观,可院内空无一人,也不便太过打扰,在院墙内转了一圈,便来到修道院东南面的一处观景平台。 《音乐之声》这部经典的好莱坞影片曾荣获5项奥斯卡大奖,电影里优美的自然景色,古朴的建筑和美妙的歌声都给全世界各个国家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真实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里——萨尔茨堡,这座位于阿尔卑斯山脉地区的音乐之城。它为这样一部集音乐,浪漫,优美,传统于一体的电影提供了最完美的背景。在萨尔茨堡和周边地区,游客总能找到那些在电影里出现的场景,回味着玛丽亚与冯·崔普Von Trapp上校的爱情故事和孩子们美妙的歌声。 原本计划着等下午天气好了,再到萨尔茨堡要塞登高观景,既然已经走到这儿了,不如顺势而为先上山再说。沿修道院墙边的小径往上走,或许是哪个岔道没拐对弯,没多会儿就没了人行道走在车道上了,想想不安全加上体力略有不支,便折身回到岔道转而往山下去,干脆花钱买套票直接乘缆车上山得了。站在略高处,老城区数不过来的尖顶,根本分不清哪个顶是哪家教堂的。下山不能不说是件轻松多了的事,很快看见路边围了一堆的游客,这儿就是售票处没错。 |
---------------------------------------- |
|
2018-11-02 18:35:48 |
Post #113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整座萨尔茨堡要塞被分成了三个区域,A是塔楼主体,可以登上制高点俯瞰城市全貌,需在导游的带领下跟随团队一起游览;B是博物馆类,里面存放了很多当年的物品,这个区域可按游览线路自行游览;C是一个小剧场。选择了A+B的基础套票。和现代博物馆一样,把门票的条形纹对准扫描仪一扫,闸门会自动打开,里面就是上山的缆车。缆车分三个车箱,可同时搭乘55位客人。上面的那块电子屏显示的是车内已搭载的人数,一旦达到最大数量,缆车即启动上山。 萨尔茨堡盐堡要塞Hohensalzburg Fortress坐落在城市中心的山丘之上,是这座城市的地标,它的正式名称是霍亨萨尔兹堡。是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城堡之一,始建于1077年,也是中欧现存最大的要塞。自从1892年开始,人们就可以从Festungsgasse出发乘坐索道缆车Old Fortress Funicular直达要塞。 在缆车上顺便看了下盐堡要塞的地图,发现从步道上山正常脚力需要30分钟,庆幸最终选择了缆车上下。缆车约10分钟不到就来到了山顶,缆车站边有一家餐厅,出来后直接来到了要塞的第一处观景台Bastione Hasengraben,这里也是最低的一个平台,这里几乎正对着萨尔茨堡大教堂。 刚到山顶就下起了零星小雨,赶紧顺着楼梯来到要塞的城墙堡垒处,这里就进入到室内区域了。 萨尔茨堡要塞,也称盐堡,自1077年建造至今,已历经了九百多年的风雨,依然挺拔地屹立在100多米高的丘陵之上,要塞内有街道,四周是高而厚的城墙,这里曾经是历代萨尔茨堡主教的居住地。 这座盐堡要塞由当时的总主教格布哈德Gebhart主持修建,由于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与教宗格里高利七世之间的权力斗争中这位总主教支持了教宗,之后亨利四世重新任命了一位新总主教,格布哈德在斗争结束后被驱逐,他的继任者们最终完成了这座萨尔茨堡要塞的工程。 天气不好,我们决定先参观B区,里面主要是有关要塞的历史介绍,各种历史职能和经历过的战争包括一些战争武器和场景的复原。主要有堡垒博物馆Fortress Museum,木偶博物馆Marionette Museum和雷纳军团博物馆Rainer Regiment Museum,参观的路径中还包括金色大厅Golden Hall和金黄房间Golden Chamber。 |
---------------------------------------- |
|
2018-11-02 18:56:31 |
Post #114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萨尔茨堡要塞占地颇广,长约250米宽足有150米,在这座要塞历经的近千年的历史岁月中,烽烟战火,天灾人祸都不曾摧毁过它,有“从未被攻破的要塞”之美誉。从要塞外部的斑驳的城墙可见其历史之悠久,里面处处是坚墙厚壁,各个部分错落有致,主要几个建筑之间有庭院,间或能看到古式的大炮,黑色的炮口依旧庄严地监视着远方,仿佛遥远的战火仍未结束。 这座盐堡要塞唯一的一次被围困是在1525年,一批矿工、农民和市民试图驱逐总主教,却未能夺取要塞。三十年战争期间要塞得到加固。拿破仑战争期间这座要塞不战而降。20世纪初要塞被作为了军营和监狱使用,一战期间关押过意大利战俘,1930年代,德奥合并前也曾关押过纳粹分子。要塞内曾经关押过的犯人中最为人熟知的,就属前萨尔兹堡教区的总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冯·莱特瑙Prince Archbishop Wolf Dietrich,他正是那位为爱人建造了米拉贝尔宫的浪漫主教,最终他被自己的继任者,也是他的侄子马尔库斯·西提库斯大主教软禁了五年,直至1617年死在了这座要塞中。 昔日难攻不落的盐堡要塞今日早已化作游人如织的热门景点,据统计,近些年每年来要塞参观的游客超过100万人次,之前的堡垒和主教住地也被改建为博物馆,馆内的展品多是和军事有关的一些兵器、器械和刑具以及一些特定人物的肖像画,要塞内部装饰朴实无华,唯一见到黄金会所内有些哥特式木雕和装饰画,还在一间房间内看到一个中式巨大的雕花大床,印象颇深。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各色的博物馆中,发现使用的垃圾筒居然和我家用的是同一品牌,来自德国的Wesco。 参观的过程略有些沉闷,幸好透过一些窗户可以看见外面的风景。 最初建造这座要塞的原因,是萨尔茨堡总主教与拥有任免主教权力的教皇之间的争斗。在15、16世纪匈牙利战争和农民战争的骚乱时期,萨尔茨堡州也卷入其中,总主教躲到萨尔茨堡要塞来避难。正是在这个时期,要塞的主建筑才得到更大的扩建,也建立起了防御用的军械库和粮仓,直到莱昂哈德·冯·科一奇Leonhard von Keutschach总主教时期,要塞才有了如今看到的规模。他是十三世纪后期至十四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主教之一,正是他使萨尔茨堡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安大帝一世与巴伐利亚的争端中保持了中立。 出了B参观区,终于呼吸到室外新鲜的空气,阵雨了停了。沿要塞内厚重的围墙边庭院处的步道往东去,在东北面有一处宽敞的观景台。这处观景台与刚下缆车时的观景台相对而立,均面朝老城中心的方向,只是这里略高些。站在城墙边视野开阔,尽情俯瞰周遭美景。要塞内到处是错落有致的坚墙厚壁,斑驳的城墙告诉你城堡的悠久历史。 |
---------------------------------------- |
|
2018-11-02 19:28:35 |
Post #115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正东的方向还有一处更高的观景位,从老城中心步行上山的小道直接通至这个观景台。其实如果只为观景,完全可以不用购买要塞的门票,外面的露台可以步行游览而且免费,每个观景台每个角度都是俯瞰整个萨尔茨堡各区域的最佳地点。 站在这个观景台看到的是公寓所在的居民区,远处云雾缭绕的山脉,蜿蜒远去的道路似一条灰色的线条,串连着一栋栋的民居掩映在绿树碧草中间,美景如画。 看看时间不早,我们转道往A区参观。A是Audio Guide Tour,主要是上到最高处的塔楼看风景。标准套票内还多了一个 C 区域,就是State room,包括摄政客房Regency rooms和一个魔幻剧院Magical Theatre。这部分我们放弃。参观入口在要塞西侧一栋小屋内。到达时已有些游客在这儿等候,等人数满了便在前台每人领了一个讲解器,可选择你熟悉的语言,由一名导游领着进到要塞内参观。 参观的内容主要是介绍这座中古世纪开始修建的要塞,从建设时的雏形到各大主教执政时期要塞的规模做了详细的讲解,并配合有要塞在各个时期的模型,生动易懂。还参观了几间旧时的囚室,屋里留有当时使用的各种刑具。 室内部分的参观告一个阶段时,导游会领着大家经过一段狭小的阶梯上到一个最高处的塔楼,这里可看到萨尔茨堡城市360度的全景,视野无敌。 萨尔茨堡最美艳绝伦的自然风光在视线里拉开了巨大的画面,它的布局是那么丰富而又紧凑,鲜明的色彩感充满灵动,灰绿色的尖顶和灰白色的房屋在油画般色彩浓郁草木环绕下,显得格外秀丽、精致和纯净。城市的血脉萨尔斯河(也称盐河)蜿蜒的曲线将城市的轮廓变得柔美细腻。 城中的教堂,房屋,广场,蜿蜒的萨尔茨河,远处的清清山脉,美得令人心动。 参观最后的部分,是穿过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窄小过道,参观一间小屋,屋室内摆放着一架管风琴。铁门锁着不能打开,大家只能轮流着透过门前的栅栏缝隙看到这架管风琴的一部分。 萨尔茨堡要塞的建筑多是白墙黑瓦,设计简单,完全没有爱丁堡城堡和布拉格城堡那般皇家宫殿的感觉,但这座要塞雄踞于城市的高处,厚墙环绕,道窄难行,塔楼林立,完全就是一处捍卫这座城市的防御工事。 |
---------------------------------------- |
|
2018-11-02 20:51:02 |
Post #116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整个参观过程约费时2个钟不到,说实话,早知如此还不如直接买个缆车票上山,到几个平台观观景,要塞的参观内容没给人充实和惊艳的感觉。去往缆车站时经过一个木偶剧场,入口处这个会说话的人偶就是被关押在要塞内五年最后死于1617年的总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冯·莱特瑙;一会儿我们还要去到萨尔斯河对岸那座他为心爱之人建造的米拉贝尔宫参观,据说那儿的花园十分的美丽。 萨尔茨堡要塞的各个观景台,因地势高,是拍城市全景的好地方,在这里,盐河、大教堂、旧城、新城,尽收眼底。萨尔茨堡历史上重要交通线的萨尔斯河蜿蜒穿过城市中心,据说上天恩宠的萨尔茨堡居民常常觉察不到这个老城的独特魅力——日日夜夜生活在其中很容易忽视这一幅背景,直到他们的客人们被这非凡的美丽所陶醉。 依旧是搭乘缆车下山,山下的缆车站出门前会经过几个展厅,展示各种与盐有关的手工制品,这个照片墙很是特别,希望这些照片是真拍摄于1900年代而非后期制作。 出了缆车站,往前走不远就是萨尔茨堡一间著名的修道院,圣彼得修道院Stiftskirche Sankt Peter Salzburg,也称圣伯多禄修道院Erzabtei Sankt Peter,也称。我们随着人流经修道院的一道铁栅栏门进到院中。 依山而建的圣彼得修道院于696年兴建,是一栋有三重侧廊的罗马式长方形会堂,也是萨尔茨堡唯一的罗马式教堂,教堂正厅的天花板上绘有许多宗教的画像,教堂内的两座文艺复兴式青铜烛台,是1609年时主教送给修道院的礼物。莫扎特曾经在此首次指挥演奏C小调弥撒曲,他的妻子廉斯坦丝担任了女高音。每年莫扎特忌日也就是12月5日,这里都会演奏他的《安魂曲》以示纪念,修道院的后侧是著名的圣彼得公墓Petersfriedhof。直到今天,这里依然是一座供修道士们修行的修道院。 |
---------------------------------------- |
|
2018-11-02 21:20:14 |
Post #117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我们没有进到修道院的内部参观,只在墓地转了转。圣彼得墓地与山上一侧侬柏格女子修道院的墓地一样都属于萨尔茨堡最古老的墓地。这座小小的墓园,也算是萨尔茨堡的“名人聚集地”了,无处不在的鲜花装点下这里就像是一座宁静的花园,因而也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墓园”,这里埋藏着本地很多有名的人物。包括娜奈尔·莫扎特,她是莫扎特的姐姐,米歇尔·海顿,他是著名音乐家海顿的弟弟,卡拉扬的老师、大主教堂建筑师圣丁诺·索拉利等。这间墓地曾在1878年关闭,直到1930年在圣彼得修道院修道士们的努力下才得以重新启用。影片《音乐之声》中冯·特拉普上校一家逃避追捕就是躲在这里的墓碑后面。 这间修道院就在卡拉扬广场的西侧,广场上如昨天一般,四周弥漫着节日的气氛,到处都是热闹的人群,每个食物摊档和娱乐设施前都有感兴趣的游客和市民。 帐篷里传来优雅的音乐声,我们忍不住再进到里面去凑一会儿热闹。 圣鲁伯特节对于巴伐利亚民族来说,就如同汉族的中秋,端午之于我们,是一个充满着喜庆的传统节日。音乐对于萨尔茨堡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百年不变的主题,这座诞生过音乐精童莫扎特和著名指挥家卡拉扬的城市,每年都有超过四千多场的演出和艺术文化活动。教堂、音乐厅、木偶剧院、露天广场甚至餐厅都有种类多样的音乐演奏现场。舞台上身着巴伐利亚民族服饰的乐手们正演奏着一段民族乐曲,舞台下用餐的人们,如同淋浴在音乐的阳光下,享用着美食和啤酒。仔细看,身着现代服饰的人与着民族服饰的人几乎各占一半。 巴伐利亚的民族传统服装特点非常鲜明,早在17世纪中期,上流社会的贵族们就穿这种服装。女性一般穿裙装,敞口领,束腰,衣服领口禳着白色、粉色等颜色的精致的花边,最有特色的是从肩部到胸部装饰一块长方形的布,布上有许多比如蝴蝶结、徽章、珍珠、纽扣等装饰,且禳着漂亮的花边,袖子是泡泡袖,下身的裙装上也有很多精美的蝴蝶结和花边,裙装的式样与围裙有些类似,以此来赞扬勤劳的劳动妇女。女性还喜欢佩戴一种装饰有蝴蝶结和丝绸边的头箍,有时候直接用鲜花编成美丽的花环佩戴在头上。男性则多数配戴一种饰羽毛的爵士帽,手拿手杖,上身一般穿着没有翻领的黑绿色外套,下身穿皮质爵士裤,脚上习惯穿长袜和圆头褐色的翻毛皮鞋。现在这种巴伐利亚的传统服装早已成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被当地民众小心翼翼的珍藏着,只有在譬如像啤酒节这样的有重大庆典和活动的时候才穿。 在民族节日或是啤酒节上,女孩穿着的民族服饰叫Dirndl,通常由四部分组成:短衬衣Mieder、外裙Faltenrock、围裙Schürze和一双黑色绑带的布鞋Pumps。胸前的设计突出了巴伐利亚女人丰满的身材,腰间系的围裙又体现出女人窈窕的曲线,短短的泡泡袖设计在注重漂亮的同时,也很实用。德国南部方言中,Dirndl是南德方言中Dirne的另一种写法,意思是“年轻女孩”。 这是标准的Dirndl |
---------------------------------------- |
|
2018-11-02 21:47:01 |
Post #118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女士的围裙也大有玄机,女士围裙在哪里打结透露了很多个人信息。围裙在左边打结,说明这个女生是单身、期待着一份感情。当地有这样一个说法:“Schleife links, Glück bringt's!(围裙结在左边,幸运就到来)”;若围裙在右面打结,表示这名女士的生命中已经有了一个男人,不是结婚了就是有男朋友了。如果围裙在中间,说明这个女因为家庭关系对个人状况仍然不确定,在过去这种打法说明女生仍是处女;如果围裙在身后打结,只有两种可能:服务员和寡妇。 天气较凉,几乎每位服务生都在Dirndl的外面加了件长袖外套,围裙的结打在哪儿,很难分辨。这种短袖加短裙的服饰,让女孩们看起来都非常的可爱。 男士穿的是一种真皮缝制的带有背带的皮裤则被称作Lederhose,配上白色衬衫和白袜子。这种皮裤是真皮所作的裤子和背带,在裤子和背带上会有简单的花纹刺绣。腰间的背带扣打开后可以用来悬挂啤酒杯,以保证啤酒爱好者们可以走到哪里就喝到哪里。裤子的侧面还有一个小袋子,是专门放匕首的,这匕首不仅可以用来防身,更重要的是切肉吃,因为啤酒节的传统食物就是香喷喷、肥腻腻的大块肉,随身携带的匕首可以随时从防身工具变为餐具。功能性和方便性集于一体的服装的最大特点在他的小腹前的那片绣花带纽扣的设计。在慕尼黑啤酒节这么盛大的节日上,人们难免多喝几杯,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怎么办呢?只需将腰间的纽扣解开就可以得到释放。 这位男服务生戴的应该就是传统的爵士帽,没插羽毛,帽子上倒有个其他的装饰物 这位女孩没看错的话,居然穿的是男士的皮裤 萨尔茨堡大教堂北侧的主教宫广场和莫扎特广场同样的热闹,这儿多是些供儿童玩乐的设施 |
---------------------------------------- |
|
2018-11-03 21:52:17 |
Post #119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从莫扎特广场直接就来到了昨天傍晚时曾走过的粮食胡同,这条胡同呈东西走向,可以说是萨尔茨堡最重要的一条休闲购物街。 粮食胡同因享誉世界的铁艺招牌而闻名,走在这条窄小的购物街上,你会发现整条街每家店铺的招牌都是用铁铸造的,并悬挂在店门口二层高窗户的旁边。街道两侧多是中世纪时的建筑,最惹眼的是每家商铺用金属打造的招牌,招牌没有雷同,不是简单的字母符号,是通过象形的图画表达该商铺的所售卖的类型。 这些招牌上至今仍保留着古代的驿车号、车轮、鹅和鹿,或者象帽子、鞋、雨伞等生活用品的标志,直观形象的告诉经过的人们这家店铺卖的是什么商品。 粮食胡同Gstättengasse中最后的字母“Gasse”在德语里就是小街或胡同的意思,这里也是萨尔茨堡老城中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最早的记载是1417年。Gstätten一词从老德语中变化而来的,原词为“Gestade”,“岸边”的意思,而这条粮食胡同也正好靠近萨尔斯河,一样都是东西走向。1862之前穿城市而过的萨尔斯河Salzach未进行疏通,河水泛滥时经常将这里淹没。这条街上的许多手工作坊有些也有了几百年的历史,萨尔茨堡最为著名的啤酒品牌Stiegl在1492年成立时,最早的厂房就位于这条街上。 街道的一侧直接位于萨尔茨堡三山之一的Mönchsberg 僧侣山的脚下,1669年的一次山体滑坡事件,就直接摧毁了这条街上的13栋建筑,导致230人遇难。 除粮食胡同主街外,与之相连的几条小岔路上也分布了不少的商店,都以独立小店的形式存在,这里不止可以找到各类的纪念品店,还有像LV、Hermes、Moncler等一线品牌的专卖店。 墙壁上刻制的壁画和橱窗里的摆设都非常新颖耐看。 莫扎特的出生地Mozarts Geburtshaus就在这条粮食胡同的9号。 这栋六层高的金黄色楼房,就是奥地利著名的音乐神童莫扎特的出生地。莫扎特的父亲是位小提琴家,他们一家从1747年到1773年一直居住在这栋宅子的三楼。房屋的三、四层之间书写着巨大的“Mozarts geburtshaus”,四至五层的正中央绘有一个竖琴形状的音乐标识,一侧悬挂着奥地利的国旗,这是一种怎样的荣耀。 这位伟大的天才,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于1756年出生在这栋楼房里。1880年,在这个莫扎特出生的地方建成了第一个博物馆,而后逐渐改造形成了今天的莫扎特出生地博物馆,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莫扎特及古典音乐迷们前来膜拜。博物馆收集了大量关于莫扎特的纪念品,包括信件以及他儿时用过的微型小提琴。其中这里看到的乐器都是由莫扎特遗孀康斯坦泽·韦伯Constanze Weber和儿子卡尔·托马斯·莫扎特Carl Thomas Mozart、弗朗兹·克萨韦尔·沃尔夫冈·莫扎特Franz Xaver Wolfgang Mozart委托给国际莫扎特基金会用于展览的;肖像画则是莫扎特的姐夫约瑟夫·兰格Joseph Lange于1789年创作但未完成的画作“钢琴前的莫扎特”。莫扎特故居于1994年重新恢复原貌,维也纳建筑师埃尔莎·普罗扎卡Elsa Prochazka教授根据国家艺术馆的标准对其进行改造,以保护这段珍贵的历史。 博物馆内展现了这位音乐神童的一生,从出生的房间,成长经历,创作手稿到他在维也纳的生活经历。入口处一层的拱门旁刻有“莫扎特博物馆”几个字,拱门的顶端是莫扎特头像浮雕。从1917年起这座公寓楼房便作为莫扎特纪念馆对外开放,据说莫扎特生前不喜欢萨尔茨堡这座城市,却并不妨碍现在的萨尔茨堡因莫扎特而诞生出的无限商机,从这间热闹的故居博物馆,到街头巷尾都能看到的莫扎特巧克力球就能看出来。 我们没打算入内参观。 萨尔茨堡城内有一家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咖啡馆,名叫托马塞利咖啡馆Café Tomaselli,就在主教宫广场旁的Alter Markt街上,在过去的岁月中托马塞利咖啡馆一直是饮食享受的先锋,自1705年建立以来,这家咖啡馆已积累了300多年的历史和传统,在Tomaselli家族一代一代的精心传承下,Cafe Tomaselli已经成为萨尔茨堡一个不可取代的标志和代表。 据说当年莫扎特常到这里来享受咖啡和甜点并玩会儿台球,莫扎特在1773年底17岁时随父亲结束了为期10年在外的旅行演出后才回到了萨尔茨堡,此后的8年时间他一直呆在这座出生的城市,间或外出教学或演出,直到1781年才彻底离开这里前往维也纳发展。 原来打算到这家环境典雅的著名咖啡馆品尝品尝奥地利的经典咖啡Melange,可走着走着就错过了,又不愿意再返回去,于是就在莫扎特出生地纪念馆的对面,找了一家星巴克,喝上一杯热拿铁,坐下歇歇脚。 |
---------------------------------------- |
|
2018-11-03 22:37:14 |
Post #120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在咖啡馆大概坐了有二十几分钟,没再沿粮食街往西去,星巴克旁的小门穿出去正对着萨尔斯河边的Staatsbrücke桥,这是一座可通汽车和行人的公路桥。我们并没从这儿过到河的对岸,而是沿河岸往西北方向走,特意去看看那座著名的马卡特桥Makartsteg。 街边的这台高瘦的机器,就是公交车的自助购票机。 河对岸一栋漂亮的古建筑,从外形看应属文艺复兴式建筑 萨尔茨堡历史悠久的城中心,是欧洲最可爱的地方之一。1996年萨尔茨堡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赢得了国际上的赞誉。作为萨尔茨堡历史上重要交通线的萨尔斯河(也称盐河)蜿蜒穿过城市中心,把城市划分成两半,也就是所谓的盐河左岸与右岸。盐河的左岸是老城,曾经是古罗马时期的定居地,右岸常被称新为城区。从东至西莫扎特人行铁桥Mozartsteg,马卡尔特人行桥Makartsteg和慕尼尔桥Müllner Steg把城市的两岸连接起来。有兴趣的话,可以搭乘游船浏览盐河两岸的风光 横跨在萨尔斯河上的这座马卡特人行桥,最吸引游人的地方就是满挂桥体两侧铁网上的同心锁,且以红色居多。踏上了马卡特桥,这也是游客最多的一座人行桥,没多会儿就被铁网上挂着的同心锁晃花了眼,桥体两侧居然连排竖着男士内裤的广告,心真够大的。 最开始的那座马卡特桥,建于1905年,如今早已不存在了。如今看到的这座人行铁桥是萨尔茨堡政府在2000年时重新修建的一座桥,于2001年完工面向公众开放,用出生于萨尔茨堡的奥地利画家和装饰艺术家汉斯·马卡特Hans Makart的名字命名,1869年时马卡特被调到维也纳工作,奥地利出钱为他修建了工作室,1878年他成为维也纳艺术学院的历史画教授,马卡特教授的画风多彩奔放,虽然他只活了44岁,但他的艺术风格对许多后来的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奥地利最著名的画家之一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就深受马卡特的影响,他是一位奥地利知名象征主义的画家,创办了维也纳分离派,他画作的特点在于特殊的象徵式装饰花纹。 古斯塔夫·克林姆最著名的画作就是这幅油画作品《吻》。一片花海簇拥着这对恋人,他们的背后是万丈高崖,男子身披一件金光闪闪的华袍,结实的双手拥抱女子的脸庞,摆出俯身去吻的姿势,女子攀附着男子,娇羞地享受着来自男子的吻,深幽的金色背景和一片空幻的世界也掩盖不了他们之间的情意款款。 1908年5月,画家古斯塔夫·克林姆在维也纳首次公开展览了这幅油画《吻》,它一面世就引起了轰动,刚发表即被奥地利政府所购买,目前收藏在维也纳美景宫美术馆。它是当代艺术的代表作,一幅众相传颂的作品。欣赏它的这一刻,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观者沉醉,折服于情欲流转的油画中,可以说非常具有感染力。这幅作品的影响力十分巨大,甚至在布拉格大街小巷的礼品店内,我们无数次看到以他这幅色彩艳丽的作品为蓝本制作的水晶制品,茶杯,烛台,T恤甚至是冰箱贴。 西侧的慕尼尔桥Müllner Steg,东侧近处可通汽车的Staatsbrücke桥,依稀可见更远处那座莫扎特人行桥,往南面看,是雄踞在山头的萨尔茨堡要塞,它居高临下守护着老城和盐河的要道。 在萨尔茨堡,大到机场的名字,小至巧克力品牌,莫扎特的名字无处不在,是音乐让这个城市显得鲜活,但这座在199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还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让你过目难忘。作为现今奥地利管辖地域内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城中遍布着细节繁复的巴洛克建筑,街道、商铺、咖啡馆、音乐厅等都显示出一种古典正派的优雅气质,连同萨尔茨堡大教堂前的喷泉、米尔贝拉宫的花园以及雄伟的萨尔茨堡要塞都在这种气质的映衬下显出与众不同的调调来。 1760年,年仅4岁的莫扎特便开始学习作曲。1763年至1773年,莫扎特随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在欧洲各国进行旅行演出。1781年,莫扎特到维也纳开始10年的创作生涯,1791年12月5日0时55分,莫扎特逝世,享年35岁,死因不明,他留给世人的音乐作品多达600多首。 |
---------------------------------------- |
|
2018-11-04 20:41:41 |
Post #121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跨过马卡特桥我们来到河的北岸,也就是新城的所在,继续沿河岸往西走。萨尔茨堡整个城市依山傍水,建筑高低错落,层次分明,非常有立体感。而美丽的萨尔斯河把萨尔茨堡分成新城、旧城两个部分,这条总长225千米的河流,是地跨奥地利与德国的莱茵河最长和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两岸的风光清新自然,非常适合漫步和休憩。 其实天才音乐家莫扎特的另一处纪念场所,莫扎特故居Mozart-Wohnhaus就在刚过桥往城区内走的不远处。1773年莫扎特从粮食胡同搬到了这里,并在这里创造了大量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1944年二战的炮弹曾毁掉了这里的三分之二,1945年莫扎特基金会决定在这里修复并创建博物馆,真正直到1994年才开始修建,于1996年作为莫扎特故居对公众开放。对名人故居一向没多大兴趣,还不如多听听他的音乐来的更美妙些。 快接近慕尼尔桥Müllner Steg时,我们折向Bernhard-Paumgartner-weg街,往东北方向去,著名的米拉贝尔宫 Schloss Mirabell就在城内的不远处。 远远看见一群拎着琴盒的年轻女孩,快乐的向公园走去,萨尔茨堡这座城市让人感觉最不会缺少的就是音乐。 据说现在欧洲很时兴这种滑轮城市游,在导游的带领下,游客们一个个无声无息顺溜地从身边滑过。这种滑轮在使用前需要经过专业教练的指导,后来在维也纳有见过 萨尔茨堡城内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魅力,主要代表是萨尔茨堡大教堂和米拉贝尔宫。 米拉贝尔宫殿Schloss Mirabell Palace是当时的萨尔茨堡大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冯·莱特瑙Prince Archbishop Wolf Dietrich为取悦绝代佳人莎乐美·阿尔特Salme Alt建造的一座宫殿,与萨尔茨堡要塞Festung Hohensalzburg隔河相望。 我们没有急着进到花园里游玩,在希尔顿酒店有前面正好有座花园,花园的中央有处平台位于高处,是俯瞰中轴线的最佳位置,萨尔茨堡要塞,主教座堂,米拉贝尔花园由远至近,呈现于眼前,这似乎也暗示了这位建造宫殿大主教的命运。 从北面的一处小铁门进入到花园里,立即就被花园内美丽的景色吸引。 当时沃尔夫·迪特里希·冯·莱特瑙大主教聘请了当时最著名的建筑师埃尔拉赫Fischer von Erlach,模仿意大利和法国的宫殿,于1606年在城墙外为这位美人设计建造了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命名为“阿尔特瑙宫Schloß Altenau”,公开向世人宣告他对情人的爱。沃尔夫无视宗教的清规戒律和莎乐美在这座宫殿里双宿双栖,共同养育了15个孩子。后来这位大主教被免职,继任大主教之位的是他的侄子马尔库斯·西提库斯Markus Sittikus,马尔库斯为抹去在这里发生过的这段不光彩的艳事,将“阿尔特瑙”改名为“米拉贝尔宫Schloss Mirabell”。前面有提到,正是他的这位侄子把沃尔夫·迪特里希·冯·莱特瑙大主教关押在了萨尔茨堡要塞之中,再也没出来过,直到5年后去世。“米拉贝尔”取自意大利女子的名字,意为“惊人的美丽”。 |
---------------------------------------- |
|
2018-11-04 21:10:25 |
Post #122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花园里建有直接通往大理石大厅的天使阶梯,还有很多希腊式人物的雕像。18世纪20年代,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并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建筑群,1818年的一次大火令美丽的米拉贝尔宫损毁严重,只留下了通往花园的大理石楼梯和大理石大厅。随后数年宫殿按彼得·尼博尔Peter Noile的设计进行了修复,经过多位巴洛克建筑设计师的改建和维修,融合了文艺复兴式的典雅与巴洛克的绮丽风格,如今这里的大理石大厅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美丽最浪漫的婚礼大厅之一,据说莫扎特与他的孩子们曾在这座大厅里一起共舞过。目前大理石大厅主要用于会议、纪念活动和音乐会,萨尔茨堡市长及市政办公大楼也位于这里。宫殿内不对外开放,只能沿着花园内的小径,慢慢欣赏这座建于400年前的宫殿和美丽的巴洛克花园。 说到大主教马尔库斯·西提库斯Markus Sittikus,不得不提萨尔茨堡的另一个美丽之处海尔布伦宫Schloss Hellbrunn。 海尔布伦宫坐落于萨尔茨堡的西郊,是马尔库斯·西提库斯主教在1612-1615年间建造的夏宫,豪华的大厅、迷人的花园和独一无二的喷泉使海尔布伦宫在一开始便成为庆典,庆祝,演出和文艺活动的场所。这里曾因动物园和喷泉闻名,后来动物园的动物皆被放养,而海尔布伦宫内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喷泉至今仍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海尔布伦宫因而也被称为亮泉宫,如今这里成了吸引人的会议,学术,交流和社会活动场所,也是当地人喜欢散步、避暑、孩子们最喜欢来戏水的地方。 米拉贝尔花园是著名的巴洛克建筑师约翰·菲舍·冯·埃尔拉赫Johann Fischer Von Erlach设计,一个集聚了罗马雕塑、喷泉、花园、迷宮的巴洛克式花园,在几何对称的花园内,共有四组以希腊罗马神话为主题的雕塑作品:埃涅阿斯、赫剌克勒斯、帕里斯和普路同,都出自于意大利雕塑家Ottavio Mosto之手。 这座巴洛克式的花园是当地居民最爱的城中花园,是新人们拍摄婚纱照最喜爱的户外场景,而它的大理石厅也是很多新人举办婚礼的室内场地。这不仅仅出于米拉贝尔花园的优美景色,独特设计,也是它作为萨尔茨堡最具特色地标和城市代表地位的体现。这里也是最受游人喜爱的拍照地,是影片《音乐之声》的取景地之一,影片中女主角玛丽亚领着孩子们在这里欢唱着那首熟悉的“Do-Re-Mi”,花园绿树成荫、芳草遍地,秋季时依旧是百花争艳,不少乐队和艺人都来到这里演出,漫步在美丽的花园中,聆听着曼妙的音符,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惬意无比。 从米拉贝尔公园正门离开,沿街道往萨尔斯河岸边走去,高处的萨尔茨堡要塞在城内的任何一处都能看到,新城区的建筑与老城相差无异,不经意见就遇见一个巴洛克式的天主教堂大穹顶,只是街道更加宽敞些。 在Makartsteg桥边这个有趣的雕塑后面,有一幢白色的房子,院内有尊真人大小的铜像。这里是卡拉扬故居Herbert Von Karajan Statue。赫伯特·冯·卡拉扬于1908年4月5日出生于萨尔茨堡,他父亲是医院院长,家境富有,父母都热爱音乐。卡拉扬3岁学钢琴,4岁开独奏会,是位音乐天才,是柏林爱乐乐团长期的音乐总监。卡拉扬的兴趣广泛且样样在行,他不光喜欢驾驶飞机,更喜欢骑马跨栏,或许正因如此,卡他的动作天赋极好,指挥动作不仅准确,对音乐气氛的传递也是近代最好的几位指挥家之一,有人盛赞卡拉扬是贝多芬交响乐全集的最佳诠释者。卡拉扬所处的年代,正是音乐录音、编辑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这让他有条件使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后期制作,让唱片听从得到了最好的音乐体验。 在故居前遇到一位来自江浙一带的旅行团,导游向团员介绍这是卡拉扬的故居,并随口问道:你们知道卡拉扬吗?男女老少团员立刻叽叽喳喳起来,肯定是名人!作曲家?商人吧?就是没一人说指挥家。默默笑着走过。 |
---------------------------------------- |
|
2018-11-04 21:36:38 |
Post #123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沿萨尔斯河上的马卡特人行桥继续来到当地最热闹的地方之一粮食胡同。除了莫扎特故居,这条保留了16世纪风格的中世纪小巷本身就魅力十足,街两边高挂着的精美旖旎的铁艺招牌是它的标志,过去的年代或许认字的人不多,店门前的广告牌显得更为重要,卖靴子的,卖巴伐利亚服饰的、卖面包、卖雨伞的或是卖酒的商店一家挨着一家。招牌下奶黄色的石拱门里另有洞天,一个个热闹的小世界里上演着仿佛雷诺阿的夏日风情画般的场景:人影晃动,觥筹交错,欢声笑语听上去显得时远时近。 699年巴伐利亚公爵将萨尔茨堡这座古罗马城市献给了萨尔茨堡的第一任主教圣·鲁佩特,以便主教在这块土地上传教,并将新建的圣彼得修道院作为他的住所,鲁佩特成为圣彼得修道院的第一位院长,此后他也成为了萨尔茨堡的主保圣人。739年萨尔茨堡成为主教的驻地,774年萨尔茨堡大教堂第一次落成。 798年4月20日,应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的请求,教宗利奥三世将萨尔茨堡升格为大主教的驻地,管辖几乎整个老巴伐利亚地区,即下巴伐利亚、上巴伐利亚、上普法尔茨和如今奥地利的大部分地区。由于大主教巴本堡的康拉德二世在没有经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同意的情况下就于1164年掌管了萨尔茨堡,腓特烈一世在1166年派兵,萨尔茨堡被腓特烈一世亲信的军队在1167年4月4日的夜晚严重摧毁。 粮食胡同游人如织,挑几家品牌店和礼品店进去仔细逛了逛。欲挑几件心仪之物,其实上午参观萨尔茨堡要塞时,已经买了尊骑士的雕像,这大半天户外一直背着到处走,真心不嫌麻烦。原本还想买些这地特产莫扎特巧克力球,逛着逛着居然忘了。 其后的1168年,由腓特烈一世的侄子波希米亚的阿达尔贝特三世出任萨尔茨堡大主教,但在1174年由腓特烈一世授意雷根斯堡议会又将其免职,6月26日由贝希特斯加登的海因里希出任对立大主教,但他并没有获得教宗的认可。1177年签署威尼斯和约后,海因里希和阿达尔贝特三世同时放弃大主教的职位,由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康拉德接任,在康拉德1183年应召去美因茨做大主教后,阿达尔贝特三世重新回到萨尔茨堡大主教的座位上,直到他去世。大主教埃贝哈德二世是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坚定支持者,他在萨尔茨堡的历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1200年至1246年间将封建贵族的统治权、司法权和城市的管理权集合一身,大主教成为萨尔茨堡的最高统治者,而他由于出色的执政成绩被誉为“萨尔茨堡之父”。 紧邻着莫扎特出生地,同一栋建筑一层的西侧是超市SPAR,隔壁灰白色的建筑的一层是很受欢迎的北海鱼肉快餐店Nordsee,它是奥地利有名的一家海鲜自助连锁快餐店,从维也纳、萨尔茨堡等大城市到一些中小城镇,都能看到这个独特的红色鱼标志的招牌。据说这里海鲜新鲜,极受欢迎。 萨尔茨堡老城如画般被僧侣山环抱着,山上的城堡就如同给老城戴上了一顶皇冠,时不时抬头就能看见。穿行在狭窄的小街中,无论看到的是中世纪,罗马式,巴洛克式还是文艺复兴式,都是如此的悦目。这块地方并不大,是散步和逛商店的理想之处。Alter Markt街较其它街略为宽些,各种的售货小亭,有卖各种家用陶瓷制品的也有出售鲜花的,在这里还见到了小时候用过的那种手工布艺鞋垫和拖鞋。 最受游客和当地居民欢迎的,是这位莫扎特装扮与现代魔法的结合体,不论哪个时点,四周总是围了一圈人,演员也很是享受这位伟人的附体,对合影者永远是一幅迷人的笑脸。 |
---------------------------------------- |
|
2018-11-04 21:59:04 |
Post #124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Brezen是一种产自德国的碱水面包,又称为扭结面包。据说13世纪时,一位咖啡店烘焙学徒失误将碱水当成糖水刷在了面包上,意想不到地烤出了碱水面包,人们感觉这种面包比平常吃的甜味面包更加美味,碱水面包便在各地传播开来。碱水面包不光美味同时还更为健康,因为它的制作材料只有简单的水粉糖盐等基础材料,没加入其他的辅料,不必象吃甜面包那样担心摄入了太多的卡路里,加之碱性对人们身体内的酸碱度起到平衡的作用。 无论从口感还是营养上来看,巴伐利亚民族最爱的全麦啤酒与碱水面包是绝佳的餐桌搭配。新鲜出炉的碱水包吃起来表皮柔韧有嚼劲,内里却软白柔和,面包表面的海盐在经过高温烘烤后并不会融化,只有在入口时才迸出咸味,慢慢咀嚼能感受到微微回甘的味道,而德国啤酒浓烈的小麦香,正合适这样简单的面包;大量饮酒会导致身体的酸性增加,导致体内钙质的流失,很多爱喝酒的人会骨质疏松牙齿松动,而碱水面包里面的碱性正好能使体内的酸碱达到平衡。 在德国碱水面包有很多种,统称为娄根小面包Laugen Roll。只有一种奇特形状的碱水面包能够被叫做普雷结Pretzel。它是德国面包中的经典代表,拥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据说它的由来与宗教起源有关,因为它的形状就像祈祷时双手交叉的样子。有意思的是德国的小孩在新年的时候,会把这种面包一圈挂在脖子上来庆祝新年。同样来自于巴伐利亚民族,这里出售的Salzburger Brezen,就是Laugen Brezen,一款德国碱水面包的经典款普雷结,3.5欧/个。 民族服饰与现代装束结合的非常好的当地居民 电视台也在节日期间制作专题,随机采访零售业主 下午时分的莫扎特广场与主教宫广场更加的热闹,孩子们在尽情地玩耍,成人们也在尽情地享用着啤酒美食。 主教宫广场是老城区最大的广场,由大主教哈特那于1587年下令建造,广场中央有在1659至1661年间修建的大喷泉,是中欧最大的一座巴洛克式喷泉,此时被各种的帐篷木屋包围着。 冷清的帐篷,依旧冷清 昨天遇见过的四位来自德国柏林的小女生,今天穿的更加的清凉了些,合奏出的曲子挺好听,琴盒内的欧元硬币也多了起来 |
---------------------------------------- |
|
2018-11-04 22:24:22 |
Post #125
Re: 2017:秋季,中欧行(捷克,奥地利,德国,匈 ... |
xiaopang |
忍不住再进到萨尔茨堡大教堂内去,这座建于1200多年前的大教堂,历经过大火和人为的损毁,在1628年修建成今天见到的模样。在端庄肃穆质朴的外表下,是如此绚丽华美的内部,精美的彩画和雕刻从墙壁一直延伸至穹顶,每一个工艺繁复的大理石浮雕和顶部装饰,每一幅色彩艳丽的圣经故事壁画,都奢华得让人惊叹。 作为世界音乐史上构造最复杂、体积最庞大、造价最昂贵的乐器,据说管风琴是和哥特式教堂同时出现的,用来宣扬上帝的高大和神圣。 管风琴的音量洪大,气势雄伟,音色优美庄重,且有多样化对比,能模仿管弦乐器效果,演奏出丰富的和声。正因为这种多面手的功能,从而得到了“乐器之王”的美誉。教堂入口上方那架世界上最巨型的管风琴和位于穹顶壁边的几架小管风琴,据说曾在卡拉扬的葬礼上演奏过。 大教堂拥有一个极具立体感和几何感,气势恢宏的穹顶,与哥特式教堂内部的森严气氛不同,这座巴洛克式的教堂内部华丽得透出一股甜美的气息。 仔细看教堂穹顶的最中央有一个光芒四射,展翅飞翔的金色鸽子,它是上帝到人间的化身之一,代表着圣灵,在许多教堂或欧洲古代的绘画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传说耶稣死后,他的学生和信奉者们群龙无首,此时正是圣灵来到人间,鼓励他们继续将耶稣的思想传承下去,这个穹顶包括了新约和旧约全书以及上帝的祝福,有着几何图案的和谐与精美。 穹顶内外两圈分别有八张画,都是旧约全书里的故事。四周是“四福音书”的作者Matthäus和Johannes,他们是耶稣的学生,另两位是Markus和Lukas。他们四人写下的文字记载了耶稣的生平,成为新约全书开章的四篇。 透过教堂圆顶的窗格,阳光倾泻而下,一切是那么明朗通透,消弭了一般教堂的阴暗、肃穆与神秘。高大的圆形穹顶画绘着色彩艳丽的圣经故事,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繁复和浮夸毫无掩饰地表现在雕梁画栋上,这些绘制在圆顶上的人物,栩栩如生。 |
---------------------------------------- |
|
邀请xuliang1215参加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