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位置 磨房茶舍 » 论坛 » 磨房茶舍 » 风土人情 » 关于西藏的历史 49
« Prev12Next »
分享
旧帖 2008-04-15 17:24:38
Post #1
关于西藏的历史
 
十一郎 离线 十一郎

关于西藏的历史

——知识改变愤青


作者:十一郎

·上部·


一、藏族的起源

    从其本民族传说来看,是猕猴父亲与罗刹女母亲的后代,此说只能当作神话。

    藏族古老宗教苯教的说法,认为世界最初是由五种本原物质产生的一个发亮的卵和一个黑色的卵,从发亮的卵的中心生出人间的始祖什巴桑波奔赤,人类是从什巴桑波奔赤的后裔——天界和地界的神当中繁衍出来的。

    从人种学上来看,藏族与古代中国西部的羌族比较接近;另,鲜卑的一支“吐谷浑”曾部分融入藏族;其他的人种来源,还包括少量的尼泊尔人、汉人和印度人——但,印度人,本身又是一个非常混杂的概称:四大种姓以及诸多细分的分支,这个枝节可就说不清楚了。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先人,也根据地区分为几个不同的亚群体:粗的有中部卫藏四翼(今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部分地区)、下部青藏六岗、上部阿里三围(今阿里、那曲部分地区),细的还有康巴、安多、嘉绒等。在历史的进程中,他们之间也不断地融合,才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藏族。

    这一点,汉族亦不例外,在3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有许多来自东南西北的各个少数民族,融入了汉族。反过来,也有古汉族分化出去,成为今天的少数民族的。

    现在的西藏,另有门巴族和珞巴族,主要生活在林芝地区的大山里;还有居住有少量汉族、回族、纳西族和怒族。这里从略。


二、语言

    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是一种拼音语言。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藏族同胞学英语,要比汉族同胞快的多。

    这个语支还包括门巴族。


三、现代人的出现

    从现有的考古发现得知,距今大约4000年前,青藏高原分散存在着一些文明,主要属于旧石器阶段和新石器阶段,最多不超过铁石并用阶段,包括尼洋文明(林芝)、卡若文化(昌都)、曲贡遗址(拉萨)等。


四、最早的氏族和部落联盟

    藏族传说中,最早的赛、穆、顿、东四大氏族和后续增加的惹、柱,根据其文化传递的脉络,相信仅仅是吐蕃的先人,而并不代表所有藏族先人。据说前四个氏族具有神的血统,相信在当时它们的生产力比较先进。

    藏族先民的部落群发展到公元六世纪前后,形成了数十个部落联盟。其中分布在西藏地区的有所谓“四十小邦”,由四十小邦又合并为“十二小邦”。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十二小邦中有:“象雄”,位于西部阿里、拉达克一带,汉文史籍称为大小羊同,认为是西羌的一个部落;“娘若切喀尔”、“努布”、“娘若香波”,位于后藏江孜一带;“卓木南木松”,位于亚东到锡金一带;“几若江恩”、‘岩波查松”、“龙木若雅松”,位于拉萨河流域;“雅茹玉西”、“俄玉邦噶”、“埃玉朱西”,位于西藏山南一带;“工布哲那”,位于工布地区;“娘玉达松”,位于娘布地区;“达布朱西”,位于塔工地区;“琛玉古玉”,位于桑耶地区;“苏毗雅松”,位于藏北草原直到玉树、甘孜地区,汉文史籍称它为西羌中的一个大部落。另有后来建立吐蕃王朝的“悉补野”部落,位于山南琼结一带。——《中国西藏基本情况丛书—西藏历史》陈庆英著。


五、缺乏信史的悉补野部落世系(前31世)

    在传到松赞干布之前(松赞干布属于这个世系),传说有31世,但无法得到实际证据的证实或证伪。

    据《红史》认为,从聂赤赞普到松赞干布出生为810年。但笔者认为,即使以西藏民主改革前的平均寿命35.5岁为底子,每位部落首领平均在位时间能达到15年,就很了不起了。照此推算,松赞干布生于公元617年,也就是说悉补野部落世系的传说历史,最多可以上溯470年、到公元150年前后。此时是东汉恒帝年间,距张骞、李广、卫青、霍去病西征匈奴晚了近300年。

    悉补野部落,是卫藏地区的部落之一,主要聚居在雅鲁藏布江支流的雅砻河流域(今山南地区乃东县),是一个以农为主、兼顾牧业的部落。

    到这个阶段,还没有成系统的文字,信仰原始的多神崇拜——苯教。


六、吐蕃王朝和赞普世系的建立(公元七世纪中)

    吐蕃,就是现在Tibet的词音与词义来源。“bod”,为古代藏族自称。

    悉补野部落传到松赞干布父亲的时候,已经是附近诸部落联盟的首领,大致统辖了今山南和拉萨交界的区域,相当有势力。但象雄(在今阿里)和牦牛苏毗等距离较远一些小邦或部落联盟,则并未臣服于悉补野部落率领的联盟。

    到了第32代首领松赞干布手上,他东征西讨、合纵连横,先征服了位于东北部的苏毗国(属于今昌都地区);然后迁居于更加富饶和开阔的拉萨河谷,建立吐蕃王朝;随即出兵象雄、破象雄王李弥夏之政权,受象雄一切疆域(今阿里地区一部、那曲地区)和人民于治下;接着,攻打东南部的白兰羌和绛地(南诏),获得许多财物和土地;拥有这样的基础之后,松赞干布一方面整理内政,一方面出击北方,纳吐谷浑属地(青海南部)于治下,抢了吐谷浑的大量赀畜,迫使吐谷浑北迁;最后与大唐交锋,先胜后败,在青海一线维持僵局。
    连年征战,可见当时吐蕃军队强大的战斗力。然而,与大唐的战争,也使吐蕃遇到了拓展疆域的极限。

    松赞干布除了建立吐蕃王朝,还做了几件很牛的事:

    1、命人制订藏文字——以梵语为主要参考,结合自有语言的语法,统一了各种版本的语言符号。

    2、重视外来的佛教,并在佛教与苯教的竞争中,站在了佛教一边——确立不那么激烈的佛教为国教。
    佛教在“前传期”的入藏,有3个流传途径——印度、西域和中土。

    3、大搞政治婚姻——先后迎娶了“芒”妃墀嘉、“象雄”妃勒托曼、“木雅茹央”妃嘉姆增、“尼泊尔”墀尊公主、“大唐”文成公主等为妻。
    在文成公主进藏一事上,笔者听到过一个民间传说,指迎娶的大臣私下与文成公主有了“那个”——路上走走停停有一年多——还生了个小孩。但松赞干布并未计较此事,还重赏了迎亲大臣,想见他懂得政治利益至高才是王者的思维。同时,这位大臣,也可能掌握着相当雄厚的政治资本,松赞干布需有所顾及。此说,不足为信史。

    4、与周边最强盛的大唐结为“战略伙伴关系”。
    松赞干布时期,也是唐王朝最强盛的时期——唐太宗与唐高宗在位。吐蕃军队打仗,突进和抢东西很厉害,但占领疆域则不成,一城一池的阵地战干不过唐军。于是,几场征战下来,双方选择了长期的“和为贵”,唐高宗曾“提升”松赞干布为“附巴都尉”职位、“西海郡王”王位、“賨王”。不过这些封赏,主要是名义上的,不代表太多的实际意义。松赞干布之后,吐蕃对唐的态度是:时反、时贡。

    5、遣使往大唐和印度,学习各种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吐蕃的第一部历法,即起源于中原。十二生肖的排序,至今尤见于藏历纪年。

    6、建立了一系列的治国规范。
    从松赞干布起,建立了吐蕃王国的赞普世系。赞普是“强大男人”的意思。吐蕃的政制架构,主要借鉴自唐朝,国王是赞普,下设大相、副相各一人,总管全国政事。其下又设都护一人,主持管理属部、军事征讨等事务。设内大相、内副相、内下相各一人,主管王朝内部政事。主管王朝司法事务的官员是刑部尚书、整事大相、副整事、小整事各一人。
    虽有这样的架构,吐蕃的治国“规则”依然是分封的贵族政治。自赞普及以下三部分组成的统治机构,藏语称“尚论掣逋突瞿”,意思是由王室和贵族掌握着的吐蕃全部政权。
    赞普与群臣“每年举行一次小盟、三年举行一次大盟”——这个频率,让俺联想起前些年广州“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口号。始作俑者,难道在这儿?呵呵,跑题了——吐蕃王朝,通过盟誓、保证臣下世代无条件效忠王室这一点,与中原的大一统集权,完全不一样,要留意。


七、吐蕃王朝与大唐的互动

    公元700~704年,赞普“都松芒波杰”出兵唐境的松州、洮州等地,并又一次占领南诏,最后卒于该地。此时,正是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周圣神皇帝”武曌(则天)美女在中原当政——不过生于624年的她,已是风烛残年,应无暇顾及西陲战事——705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薨。

    公元710年,唐玄宗李隆基把金城公主嫁给赞普“墀德祖赞”为偏妃,汉传佛教在此期间,荣光过一阵。另,金城公主还带去了汉地的丝织品、各种技工和龟兹的器乐,大大带动了吐蕃生产和文化的发展。
    八卦一下:金城公主入藏,本为嫁与吐蕃王子“善擦拉温”,岂知王子迎亲途中,奔驰坠马,命丧黄泉。本来有望当王子妃,并终成王后的她,只好嫁与公公为偏室。金城公主在藏期间,多次参与政事,为弥合汉藏间隔,所做尤多。
    八卦二下:野史传闻,墀德祖赞的王位继承人“墀松德赞”,原为金城公主所生,但被大妃抢夺。金城公主为此不梳不洗历时一年有余,经过诸多磨难,公主方与儿子团聚。此故事,很像市井中人的想当然,当不得真。
    不过,金城公主一女子远嫁高原,在故国与夫国之间,操心劳神、郁郁30载而殁,可为一叹。

    公元762年,赞普“墀松德赞”发兵10万,攻战了唐朝都城长安,唐代宗李豫出逃陕州,吐蕃军“哄抢”长安15日后撤出。
    “墀松德赞”在位期间,印传佛教(渐门派)和汉传佛教(顿门派)两大僧侣团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双方都拿起刀子、准备“开练”。“墀松德赞”分隔两派,并主持双方高僧的大辩论,最终他宣布:渐门派胜出。他下令说:“从今以后,在吐蕃不准推行顿门派的教法,蕃人‘见’应依龙树的宗规,‘行’当依六波罗密多。”汉来高僧撤出,本地顿派个别信徒自杀、其余别改宗“渐门”。此举,表面上是佛教派别之争,实则有赞普的政治用心——毕竟,大唐是吐蕃最近、且最大的威胁。汉传佛教从此脱离藏地。

    “墀松德赞”55岁退位,立王子牟尼为赞普,当时是公元796年,唐穆宗李恒刚刚继位1年。牟尼赞普在超荐故王“墀松德赞”的事情上,遇到佛、苯之间矛盾的尖锐爆发,最后还是佛教胜出。

    牟尼王子之弟、赞普“墀德松赞”在位期间,积极寻求与大唐的和解、共存。公元823年,在拉萨大昭寺前面刻立了《甥舅和盟碑》:“圣神赞普墀德松赞心思深鸿被,晓明政权之事,以慈愍之恩情,无有内外之分,普及八方,亦会晤四方诸王而和谈,与汉地联姻友好,亲如一家,协和社稷如一,甥舅二方相在同心,与唐王文武孝德皇帝会晤和谈,明解旧有怨仇,互派使者,互致书信。经常互送礼品,然和谈大盟尚未成就,甥舅和谈亦未究竟,成为憾事……”基本结束了唐蕃之间长期以来大小规模的战争。此时,大唐在位的皇帝应为唐穆宗李恒。距唐亡,尚有84年;距吐蕃崩溃,则仅剩20多年。
    
    吐蕃与大唐的关系,时战时和。究其规律,类似于:你拳头大时,认你当老大;你拳头小时,抢你没商量。唐蕃战争的一个主要利益点,在于争夺对丝绸之路的控制权,并获取相关利益。


八、吐蕃王朝的倒闭和赞普世系的崩溃(公元九世纪中)

    到了公元九世纪中,从松赞干布绵延10位赞普,传到了朗达玛(生于公元815年)手上。

    朗达玛干了两件大事:废除佛法;使吐蕃王朝倒闭。

    按照“文科同学”的思维定式,总会认为:是因为朗达玛灭佛,才造成吐蕃玩完的。
    其实,不然。
    一个王朝之所以会衰败,在没有外敌入侵的情况下,一般是财政和管理上出了大问题。朗达玛灭佛,只是想解决这些问题,但没成想积重难返、事情反而“搞大了”!

    佛教徒,总倾向于认为这个朗达玛是个不正常的“二杆子”,无理取闹地扶植苯教、打击佛教。其实呢,在朗达玛即位前后,吐蕃就已经出现了财政上的严重问题,比如边远地区的军队得不到足够的粮饷。

    而来自古印度的佛教,有个特别大的问题——过度集中社会财富于寺庙,不仅制约生产力,也给当政的老大出难题——寺庙所属百姓,无需对政府缴税——他婶子的,这还了得!

    这个问题扯开来说,笔者以为,佛教之所以在其发源地古印度(含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式微,有两大自身的原因:社会财富过于集中于佛教寺庙;教义经典精微得有些繁文缛节,文化程度低的百姓加深信仰有障碍,结果竞争不过其他的宗教。

    于是,对于朗达玛灭佛的深层解释是:取佛教寺庙的财富,为国王所用。这大哥于是就采用霹雳手段:毁寺庙、焚佛经、埋佛像、驱僧尼。当然,还得扶持一个替代品——苯教。

    朗达玛这么干,得罪了一大批宗教势力和贵族势力。于是,最终被一位刺客拉隆贝吉多杰刺杀于当堂——这是佛教传入西藏后,第一次采取暴力手段成功干涉政治的开端。

    巧合的是,此时正是晚唐的“会昌中兴”,唐武宗也是个灭佛的能人——不仅灭佛,除了道教,佛、景、祆……他谁都灭。
    “武宗这次大规模的灭佛,天下一共拆除寺庙4600余所,拆招提、兰若4万余所,僧尼26万余人还俗成为国家的两税户,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没收奴婢为两税户15万人,另外还强制大秦穆护、祆3000余人还俗。武宗灭佛沉重打击了寺院经济,增加了政府的纳税人口,扩大了国家的经济来源。”

    武宗与朗达玛的共同之处在于:贵为帝王,兜里没钱,只好打出家人的主意了——谁让你藏富于庙呢?

    但武宗至少善始善终、还会同前后任上演了一出“会昌中兴”的好戏,朗达玛则倒霉得很——不仅自己身亡于位,而且两个儿子允丹和微松,在各自强大母系贵族的支持下,同根相煎、兄弟阋墙,最终导致869年的平民的大起义。到877年起义军发掘赞普王陵,正式结束了历时两个多世纪的吐蕃王朝。唐朝军队,亦趁此机会收复了大片被吐蕃统占的西部边镇。

    之后,中原与雪域,各自陷入了一段内乱时期,谁也没有精力顾及对方。

    需要说明的是:吐蕃王朝对雪域高原的统治,区域面积时大、时小,上下之间时合、时离,并没有达到完全一统的地步。权力结构,趋向于联盟、分封、代理制,不能照搬中原的大一统集权方式去对应理解。


九、藏传佛教的前传期(公元6 40-840年)

    以朗达玛灭佛为分水岭,藏传佛教有前传期和后宏期两个时期。

    前传期的藏传佛教,虽说大部分经典来自印度,但汉地的影响也明显存在——现在大昭寺供奉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即来自文成公主。

    前传期的特征是:
    1、佛教与苯教斗争,印度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竞争;
    2、佛法的传入,系统性的翻译和整理工作,做得不多;
    3、宗教更多的是政治的附庸,还未形成所谓的“政教合一”——关于后弘期的“政教合一”,是否真的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政权与教权完全合二为一”,后文再说;
    4、由于佛教要与苯教进行“比拼”以起到收服、震慑的作用,所以特别重视各种咒语和法术(“特异功能”?)的修炼。
    5、印度佛教在进入的同时,也适当接纳了苯教和当地的一些神灵、仪轨、法器等——转经筒、风马旗、玛尼石、经幡等,既是例证。

    前传期印度来藏的知名大师有:寂护大师、莲花生大师。

    寂护大师,是一位精通佛法经典的学者型高僧。他在藏地传教期间,因不擅长与苯教法师斗法所需的“神通”,而极力向赞普墀德祖赞举荐莲花生入藏。

    莲花生大师在进藏前,不仅周游印度、学得了高深的佛法,而且据说还在汉地的五台山等地修行过(另有一说,指来汉地的“莲花生”是重名、不同人,存疑)。“见过大世面”的他,更像一位雅俗皆通、脚踩黑白的实干型高僧。
    莲花生大师进藏(约750年自印度启程)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收服沿途苯教徒改宗佛教的过程。从种种传说的神奇事迹来看,我相信,他除了精通佛法,更应具备特异功能、魔术、杂技、心理学甚至药理学等多种特长。
    公元754年,莲花生大师主持建成了西藏第一座具备“佛法僧”三元素的正规佛教寺庙——桑耶寺。761~774年他和寂护等高僧组织翻译了大批印度佛经,传授给许多本地僧人,并吸纳贵族子弟为僧侣、扩大受众层面——是为藏传佛教前传期的里程碑。他约于804年离藏回印,在达罗毗荼建寺传法12年,以后不知所踪。
    莲花生大师,是藏传佛教前传期最出名的西来高僧。而今在西藏,有许多据说是他当年修行过的地方,被当作圣地崇拜。许多神奇故事,以他的名义得到传播,但有多少是张冠李戴、又有多少是穿凿附会?无从证实,亦无法证伪。

    前传期,佛教入藏,基本上达到了落地生根的目的,但也几起几伏,并非一帆风顺。到了朗达玛灭佛,则正式告一段落。

    吐蕃王朝自松赞干布以下诸赞普,之所以积极采用外来佛教为国教,我以为,或许有以下几种考虑:
    1、佛教崇拜的偶像,比苯教简单,信徒间的矛盾不像多神的苯教徒之间那么激烈——您想,如果相邻村子之间,却因为你信的是石头、我信的是白云,而不断发生摩擦,这生产力还如何提高呢?
    2、佛教讲究的“善”和“修来世”,比较利于统治者的管理——高原的环境,生产力发展毕竟有限、群众受教育的水准也不高——人际关系以“善”为本,民众间可以和睦相处;遇到灾难或人祸,现世有困难,还可以“修来世”,算是个精神寄托。
    3、佛教修行中讲究的禁欲和苦修,有利于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鼓励一种“勤俭+内敛”的生活风气。
    4、佛教理论,比苯教系统得多。有利于对万事万物做出或‘合理’、或‘不合理但高深’的解释——易于做普及性说服工作。
    总之,所有宗教信仰,若能在一方水土得以安营扎寨、生生不息,归根结底:是现实需求在起作用。
    若换一个讲打讲杀的宗教,在同一宗教内、不同教派之间互相掏刀子、扔“人体炸弹”,恐怕就足已使人烟稀少的高原,彻底成为“无人区”了。

    前传期之后,是一段混乱期,许多佛教徒改回苯教,但也有不少坚定份子逃往远离拉萨的偏远地区“保留火种”,同时把难以带走的佛像、法器、佛经等物埋于地下——到了后弘期挖出的当年佛经等,也叫做“伏藏”。

    前传期留下的最大的一个概念是“宁玛派”。宁玛是藏语“古老”、“旧”的意思,以有别于后弘期出现的所有教派。宁玛派,与萨迦、噶举、噶当、觉囊、格鲁等后弘期出现的教派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1、宁玛派没有一个统一的、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形僧团组织,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唯一的教派首领。严格意义上,它还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教派。
    2、宁玛派很注重各种咒语和法术的修行,因此在这些方面也卓有成就。
    3、宁玛派是最早的藏传佛教教派。

    最后,稍微说说苯教。
    苯教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即使在佛教成为主流的期间,苯教也并没有消亡。苯教发展至今,其教义、仪轨、术语、偶像等,通过向佛教借鉴,也得到了系统化的进步。
    除了宗教意义上的苯教,藏族的许多生活习惯,也有着深厚的“苯教”烙印。在这方面,已经脱离了宗教的意义,而进入了民俗或社会人类学的范畴,此处暂不展开。
    可以说,作为藏族本原信仰的“苯教”,对民族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影响,依然是“虽不现于肌肤、却深深浸透在每一个毛孔”。


预告:

    “中部”将着重说说:
    1、后弘期的过程、几大教派的形成;
    2、几个相对集中的割据势力的产生、衰败;
    3、政教关系的演化;
    4、各教派之间的关系;
    5、宋、元、明、清各朝,中央政权与西藏地方政权的往来、关系;
    6、蒙古部落武装、南部小国进犯对藏地的影响。

    “下部”将着重说说:
    1、格鲁派的崛起与佛教昌盛对生产力的束缚和制约;
    2、大英帝国和沙皇俄国对近代西藏的影响;
    4、格鲁派政权“噶厦政府”的架构设置、行政特点;
    5、自有达/赖之后的藏民社会;
    6、从西姆拉条约到十七条。

【未完·待续】

P.S. 俺以为,愤青是个全球现象,以shability和erbility为主,含有少部分drunbility,基本没有啥newbility。

十一郎 于 2008-04-15 17:55:08 编辑

----------------------------------------
尘世踯躅 仙境攀登
岁月蹉跎 须臾永恒
http://11wolf.blog.sohu.com

 
旧帖 2008-04-15 17:40:54
Post #2
Re: 关于西藏的历史·上
 
一斤 离线 一斤 连楼主也出来说话了……

----------------------------------------
多少春秋风雨改,多少崎岖不变爱,多少唏嘘的你在人海

 
旧帖 2008-04-15 18:30:21
Post #3
Re: 关于西藏的历史
 
一骑绝尘 离线 一骑绝尘 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很有意思,楼主真幽默~smile

----------------------------------------
强极则辱,情深不寿;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旧帖 2008-04-15 22:35:57
Post #4
Re: 关于西藏的历史
 
唐山大熊 离线 唐山大熊 期待后面的精彩

----------------------------------------
只要心怀诚意,我们终将在某个远方相逢

 
旧帖 2008-04-16 00:07:26
Post #5
Re: 关于西藏的历史
 
深圳的牛 离线 深圳的牛 我的偶像呀,哥们,你如何知道那么多的??

----------------------------------------
迷恋你不会苍老如秋叶般斑驳的容颜/笑语犹如清鸟穿林清风扫尘伴我午后草原大树下的甜梦/每每的相遇总如初相见的惊喜与羞涩/一如隔世的情愫又如昨天才见般的熟悉---五桂山粉丝

 
旧帖 2008-04-16 11:15:11
Post #6
Re: 关于西藏的历史
 
风悠悠 离线 风悠悠 未婚享受离婚待遇big smile
 
旧帖 2008-04-16 13:32:48
Post #7
Re: 关于西藏的历史
 
海升 离线 海升 最后一句我花了一点时间才搞明白那几个“英文”单词!呵呵!smile

我想对愤青说:你可以去DI ZHI,但不要骂不去 DI ZHI 的人,那样太蛮横!!
 
旧帖 2008-04-16 14:13:18
Post #8
Re: 关于西藏的历史
 
ivan 离线 ivan 狼写完了要给些参考书目,有时间慢慢阅读

----------------------------------------
Pragma Life

No mountain is worth losing the fingertip of the little finger!

 
旧帖 2008-04-16 17:11:32
Post #9
Re: 关于西藏的历史
 
十一郎 离线 十一郎
ivan wrote:
狼写完了要给些参考书目,有时间慢慢阅读

你这不是逼人嘛?呵呵,又不是发表的paper,绕了俺吧。反正没有出处的,俺都会声明,比如八卦、传闻、据说之类;其他不声明的,就有出处,只是没时间细细打字、罗列。
都是血肉之躯,ivan就别逼俺了哈。当心俺急了跳楼——从一楼,跳一楼。呵呵

----------------------------------------
尘世踯躅 仙境攀登
岁月蹉跎 须臾永恒
http://11wolf.blog.sohu.com

 
旧帖 2008-04-17 00:37:15
Post #10
Re: 关于西藏的历史
 
我行我诉 离线 我行我诉 了得了得,不说这看的累,这写起来要翻多少书啊smile

甭说了,五个好评先smile

----------------------------------------
自定类型:
历史人文热爱型
吃喝玩乐FB型
精打细算穷游型
嬉笑怒骂调侃型

 
旧帖 2008-04-19 14:20:09
Post #11
Re: 关于西藏的历史
 
wendywll 离线 wendywll 看完上部,太久远,我期待预告的早点看到下部123456,送出好评

----------------------------------------
http://blog.sina.com.cn/00dechayuan

 
旧帖 2008-04-21 15:58:15
Post #12
Re: 关于西藏的历史
 
西边雨 离线 西边雨 最后一句话如果不用就更好了,嘿嘿,毕竟不是楼主原创。

----------------------------------------
http://blog.sina.com.cn/u/1655605060

 
旧帖 2008-04-21 16:54:57
Post #13
Re: 关于西藏的历史
 
月 离线 对知识如何改变愤青不感兴趣,对未婚如何能享受离婚待遇比较感兴趣。呵呵。blush
 
旧帖 2008-04-22 03:31:58
Post #14
Re: 关于西藏的历史
 
十一郎 离线 十一郎
西边雨 wrote:
最后一句话如果不用就更好了,嘿嘿,毕竟不是楼主原创。

嘿嘿,俺原创了其中的“erbility”。在我博客里有。

另,最近工作有些忙,中和下,俺会尽快弄出来。

----------------------------------------
尘世踯躅 仙境攀登
岁月蹉跎 须臾永恒
http://11wolf.blog.sohu.com

 
旧帖 2008-04-22 17:01:12
Post #15
Re: 关于西藏的历史
 
青冈 离线 青冈
ivan wrote:
狼写完了要给些参考书目,有时间慢慢阅读


历史可以散着谈,但是同意ivan兄弟的话,要适当地注明资料来源,以确保可信度及严谨性。
写得挺有意思的,言简意赅。

----------------------------------------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旧帖 2008-04-23 00:27:38
Post #16
Re: 关于西藏的历史
 
水马 离线 水马 文明程度高的民族之间越来越淡化疆域的分界线,例如欧盟成员国。
河流山脉、动物植物、阳光空气、蓝天白云、彩虹闪电等从来都没有疆界的概念,这值得人类学习。

----------------------------------------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旧帖 2008-04-23 12:55:41
Post #17
Re: 关于西藏的历史
 
石柱 离线 石柱 非常好的文章,等待下文。

----------------------------------------
Truth, Truth is my only  lover!

 
旧帖 2008-04-27 22:39:02
Post #18
Re: 关于西藏的历史
 
水行山居 离线 水行山居 知识改变愤青?
对!

----------------------------------------
我寻找着你
在一次次梦中
一个个多雾的夜里或早晨

我寻找春天和苹果树
蜜蜂牵动的一缕缕微风

我寻找砌在墙里的传说
你和我被遗忘的姓名

 
旧帖 2008-04-27 22:42:23
Post #19
Re: 关于西藏的历史
 
水行山居 离线 水行山居                                相关阅读:   由庚子国难看“愤青”的虚火-------李钟琴




目前网上有一股令人担忧的排外热潮,好像不反美不仇日就是不爱国。其实这些人貌似爱国,本质却是虚伪的、脆弱的、幼稚的,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喊几句口号、唱几句高调,或者破口大骂,唯此而已!当年克林顿在北大演讲时,北大一位女生当面指责克林顿,指出美国的种种不是,但等她毕业时,却欣欣然嫁到了美国。

极端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有害的。盲目排外,夜郎自大,不利于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拿清末的义和团来说,颇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义和团肇始于山东,起源于民间的白莲教,原名“义和拳”,是一个迷信和封建色彩很浓的秘密组织,以传习拳术来发展教徒,声称练拳后可以“刀枪不入”。其揭贴云:“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他们痛恨一切近代文明,大肆破坏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建设的电线、铁路等基础设施,把传教士称为“毛子”,教民称为“二毛子”,“通洋学”、“谙洋语”者依次被称为“三毛子”、“四毛子”,直到“十毛子”,连戴眼镜、打洋伞、穿洋袜等“用洋货”者,也在格杀勿论之列。现在看来,称之为邪教组织亦不为过。

恰巧山东巡抚毓贤是个极端保守而且排外的人,他看中了义和团的疯狂排外和愚昧无知,认为“民心可用”,因此积极鼓励义和拳在山东发展,并且将义和拳改名为义和团。此间,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被杀,清廷在列强的抗议下将毓贤撤职,毓贤由此更加仇恨洋人。

其实不仅毓贤排外,慈禧比谁都痛恨外国人。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外国人的帮助下逃到国外避难,慈禧对此耿耿于怀。她想废掉比较开明的光绪帝,却遭到了列强的反对,英法等国甚至以若废光绪帝便与清政府断交相要挟,这使慈禧对洋人恨之入骨。她将毓贤撤职,不过是权宜之计,在排外这一点上,她与毓贤志同道合。不久,毓贤便被起用为山西巡抚。

毓贤怀着对洋人的满腹怨恨上任伊始,便将义和团引进了山西,还给义和团提供了数百把钢刀。从此,义和团运动在山西如火如荼。义和团先后将太原的东夹巷教堂、大北门教堂以及一些教会医院、教会学校焚烧。毓贤则将44名外国传教士、17名中国教徒以及从寿阳押来的英国教师毕翰道一家7人全部带到巡抚衙门西辕门前,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分妇孺老幼全部杀害,竟至枭首剖心,弃尸于市。为了泄愤,毓贤亲手杀死了在山西传教十年之久的山西北境教区正主教艾士杰。这些殉道者,后来都被罗马教廷册封为“真福品”。从此以后,外国传教士把到中国传教视为畏途。

对于来自民间的狂热的排外情绪,统治者采取了鼓励和纵容的态度。他们大概以为,这样可以将民众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转嫁到外国人的头上,还可以借助于民间的排外热潮作为对外交往的筹码。

由于义和团扬言有能力“灭洋”,慈禧信以为真,电令各地督抚杀绝洋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政府竟悍然向世界上11个最强的国家宣战。当时,尚有个别比较清醒的大臣反对,认为义和团宣称的“刀枪不入”不可信、不足恃,慈禧气势汹汹地质问:“法术不足恃,岂人心亦不足恃乎?今日中国积弱已极,所仗者人心耳,若并人心而失之,何以立国?”在慈禧看来,凭着义和团这股极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虚火,就能够救中国。

有幸的是,两广总督李鸿章率先抗命,回电说:“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以及大部分思维正常的督抚都抵制了这个“乱命”,只有山西巡抚毓贤对在山西的外国人大开杀戒,据其“捷报”,共杀传教士191人,杀死中国教民及其家属子女6060人,焚毁教堂、医院225所,烧拆房屋两万余间。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山西教案”真相。



山西的洋人被全部消灭,这使慈禧非常振奋。她令清军会同义和团攻打各国驻北京使馆,欲将北京的洋人也肃清,于是演出了一场令全世界瞠目结舌的闹剧。

有意思的是,号称“刀枪不入”的数十万义和团和清军攻打只有400洋兵把守的东交民巷各国使馆区和只有41条枪的西什库教堂,攻了两个多月也没攻下来。直到八国联军从天津打到北京,各国使馆和西什库教堂竟没有一处被义和团及清军攻下。

清政府宣战的11国中,英、法、德、奥、美、意、日、俄八国决定以“保护使馆”的名义组成联军,陆续从天津大沽口登陆入侵中国,是年为农历庚子年,故史称“庚子之祸”、“庚子国难”。

就在义和团围攻各国使馆两个月后,1900年8月15日,不足两万人的“八国联军”从天津打到了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惶西逃。荣禄率领的清兵和数十万义和团则作鸟兽散。

冲天的怒火、响亮的口号、表面的激进、虚幻的热情,到了关键时候,竟如此不堪一击!义和团满腔的热血,带来的却是国家的深重灾难。

慈禧在逃亡的路上,排外的“虚火”才消了下来,乃令李鸿章北上向各国求和,并痛恨于义和团“误国”,发布了镇压义和团的上谕。

导致“庚子之祸”的大“功臣”毓贤再也没有能力“杀光”洋人了,也跟随慈禧西逃。到了兰州后,慈禧太后将自己的愚昧和疯狂决策归咎于受了毓贤的“煽惑”,下旨曰:“毓贤前在山东巡抚任内,妄信拳匪邪术,至京为之揄扬,以致诸王大臣受其煽惑。及在山西巡抚任内,复戕害教士、教民多命,尤属错谬凶残,着传旨即行正法。”毓贤随行的小妾也被迫自尽。

列强见“教训”一下清政府的目的已经达到,也愿意与清政府坐下来谈判。不久,李鸿章与列强签订了给中国带来奇耻大辱的《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中国向列强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为什么要赔四亿五千万两呢?据说,侵略者认为中国有四亿五千万人,因此“一人一两,以示羞辱”。



需要说明的是,这笔巨额赔款并没有如数赔付给列强。美国人深感中国之所以发生义和团运动,是因为下层百姓太愚昧。1907年12月3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致国会的谘文中,要求国会授权退还中国赔款,作为清政府的教育费用,这项提案在国会顺利通过。1908年,罗斯福签署此法案,这次退还赔款一千多万美元。主要用途有二,一是兴办清华学堂(即后来的清华大学),二是作为中国官派留美学生的费用。此次退款尚有余额,后来又第二次退还。北京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实际上也是用这笔赔款建设的。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指日可待,中国北洋政府加盟协约国并对德宣战。次年德国战败,宣布放弃1917年以后的中国赔款;奥匈帝国瓦解后,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别于1919年和1920年放弃所占赔款。俄国先后经过缓付、停付,最后声明放弃。1920年12月,英国通知中国,英将退还赔款,作为中英两国共同利益之用。法国这时也通知中国退还赔款。比利时在1925年退还赔款。意大利于1933年退还赔款。荷兰在1926年将赔款全部还给中国,但指定65%用于中国的水利事业,35%用于文化事业。在列强的影响下,日本也不得不表示愿意退还赔款,但坚持不将钱直接还给民国政府,而是由日本人在华搞“文化事业”。其实用于“文化事业”的款项只占赔款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用于留日学生的补助,以及用于日本在中国设立的学术研究机构及中日文化交流。1936年以后,余款甚至用于在中国建立伪政权的军费。

正如达摩西来和鉴真东渡一样,当年,来华的传教士大多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本着为宗教献身的信念来华传教。他们中的许多人为中国的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传教士与中国科学》一书对此有详细论述。曾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出过力的英国人李提摩太到中国传教时才20多岁,他认为,中国是他眼中非信教地区中最文明的一个。但是,义和团运动使李提摩太大失所望,因此,他坚持要在太原开办一所高等学府以使中国青年摆脱愚昧,在征得英美等国公使同意后,他用从山西罚得的五十万两白银建立了山西大学堂(即后来的山西大学),他说,建大学的目的是“专门开导晋省人民知识,设立学堂,教育有用之学,使官绅庶子学习,不再受惑”。



古语说得好:“人必先自侮而后人侮之。”读史可以明智。回顾这段充满屈辱的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自省自警,自立自强,而不是夜郎自大、怨天尤人、虚火中烧、盲目排外。

遗憾的是,义和团已经覆灭百有余年,但其团民却生生不息。从义和团攻打外国使馆,到文革中红卫兵火烧英国代办处,以及近几年愤青们的种种亢奋表演,都严重影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甚至,有的人为了激起国人的排外情绪,他们不惜采取“自淫”和“意淫”的手段。如曾引起轩然大波的“罗刚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为了激起国人对日本的仇恨,为了刺伤国人本已非常脆弱的自尊心,竟不惜冒充日本人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进行谩骂,真是丑恶到了极点!“愤青”们总是被一股极端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虚火支配着,不是冷静地反思历史、客观地分析现实,而是动辄破口大骂。如此“爱国”,不能不令人想起一百多年前的义和团!

说极端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一股“虚火”,是因为这样的心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到了关键时刻,既不可信,也不足恃。这股“虚火”透露出的其实是不折不扣的经不起任何刺激的弱者心态。虚火中烧,会使人头脑发热、精神错乱、满嘴呓语、歇斯底里。多年来,世界上的反美热潮此伏彼起,网络论坛中对美国、美国总统的侮辱谩骂司空见惯,也没见美国人群情激愤、暴跳如雷。前苏联有个笑话说,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对勃列日涅夫说:“我们美国很民主,美国人可以在白宫门前骂美国总统。”勃列日涅夫说:“这有什么?我们苏联人也可以在克里姆林宫门前骂美国总统!”笑过之后,我们或许还能思考些什么。

《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不仅指在物质文明方面自强,在精神、心理、心态方面也要自强,不必时时表现出敏感脆弱的自卑心态。厚德载物,需要有一种宽容大度的胸怀,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发展才是硬道理!

李大钊在其《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中说:“时至近日,吾人所当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抛开李大钊的身份,仅看此语,现在仍如洪钟大吕。

----------------------------------------
我寻找着你
在一次次梦中
一个个多雾的夜里或早晨

我寻找春天和苹果树
蜜蜂牵动的一缕缕微风

我寻找砌在墙里的传说
你和我被遗忘的姓名

 
旧帖 2008-04-27 23:40:33
Post #20
zt: 一场民族主义的赶集
 
海升 离线 海升 韩寒文章里有些话够损的!big smile
我还是那话,愤青们可以去DIZHI,但骂不去DIZHI的人是汉奸就没必要了!

韩寒:一场民族主义的赶集

作者:韩寒  2008-4-20 15:48:34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的理由非常的充足,首先家乐福的大老板如何了,而法国政府如何了,其次不管如何如何,我们的目的是让国际社会感受到我们的态度,让某些国家知道我们的力量,让某些人道歉。

    我想说,道个歉是容易的。但是要改变对我们的态度和想法,似乎很难,而且经历此事,可能更难。

    为什么一定是家乐福呢?这没有一个一定,因为也可能是别的东西,到时候我们也会问,为什么一定是XXX呢。但官方喜欢抓典型,潜移默化之间,老百姓也已经能抓典型。

  我觉得,抵制家乐福其实挺没有出息的。对于真正爱国的检验应该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当你需要承受经济和生命的损失的时候,你愿意为了你心里的信仰而付出,这是真的。去家乐福闹闹,挺没有腔调的。其他国家侮辱你,你在自己国家为难一个超市,对着这个超市,有人抵制,有人拉横幅,有人要游行,有人看热闹,还有人用一百元去买小东西,要找光他们的零钱,有人自己降下家乐福的中国国旗,然后拍个照说是家乐福给中国降半旗。我认为这些行为都有点拿不出手,尤其是最后一条,那是猥琐加惟恐天下不乱了。爱国有的时候是自救,但有的时候是种腔调,我们做的没腔调。

    当然,你可以指责我说,那你做点有腔调的事情啊,你去围法国大使馆啊,你去法国抗议啊,你去吧炸空客A380啊。关键是,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心里根本就没那么想过。我依然做着我的本职工作,写好东西,赛好车,一年比一年进步,现在我们拉力水平可以在亚洲比了,让赛车水平很高的日本人和相对比较高马来西亚人都刮目相看,而且不输他们甚至可以战胜他们,再给一段时间估计我国车手和赛事的水平能赶上欧洲的二流,希望能出现顶尖的代表去何欧洲的顶级车手抗衡……最后的目标就是法国的世界拉力锦标赛之王勒布,不管有没有这个可能性,这些都是我们在做的。而一些人在做的却是去搞一个超市,要是你不去搞的,就是汉奸和卖国贼。

    外国人说我们两句,骂我们两句,我们全国上下急成这样,而且边愤怒边得意,得意的是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和“祖国终于强大了,所以一些国家开始害怕我们,企图分裂我国”。可是我怎么就没看见一个让世界都害怕的国家和民族的国民应有的气势呢。你搞家乐福,你很多中国人搞了半天,搞得家乐福里的中国员工也左右为难,然后围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几个坏事的中国人再砸那么几下,然后出动一帮中国防暴警察,看到的全是中国媒体的报导,敢情过程里没出现一个法国人啊。

    我们觉得,支持我们的,夸奖我们的,就是我们的朋友,反对我们的,贬低我们的,就是我们的敌人。这个是非观未免太简单了和太看重自己的面子了。
    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怎么那么脆弱和表面呢。人家说你是暴民,你就把人家骂一通恨不能打一通,然后说,我们不是暴民。这就好比小明说你是笨蛋,你就对着小明女朋友的弟弟的狗举个大牌子,上面写,我不是笨蛋。这个讯息的确会反馈给小明,但小明依然觉得你是个笨蛋,你像你觉得自己很委屈,而小明其实更加笨一样。

    到了今天,有一个让人难过的倾向,就是我们几乎没有正方反方,你就是要表态,你抵制不抵制,你如果抵制,好样的,你是中国人,你站对了队伍,你如果不抵制,你就是汉奸,你如果不表态,你也是一个孙子。不知道这时候法国政府开放对抵制家乐福的中国人的入籍申请,会有多少人想去法国做卧底?



  我觉得,现在的情况就是:家乐福就像一个充气娃娃,让一帮人抱着发泄,一方面可能的确平时活得太压抑,要找个没什么代价的出口。一方面边发泄还要边问这充气娃娃和充气娃娃的制造商,我强不强啊,我强不强啊,看见旁边那些对于搞充气娃娃没兴趣的人还指责他们性无能。



    五月一号会发生什么事情,反正你我都不知道。但我真的怀疑大家的内心是否真的那么愤怒,还是大家很久没有行游和会集了?参加行游很好玩吧,赶去会集很热闹吧?爱国主义庇护下的行游和会集又很安全吧?如果你真的不能忍受,觉得现在的情况等同于八国联军侵略,是国难当头,是形势危急,是四面楚歌,而解决的办法就是必须对着超市抗议,那么我也尊重你,我最终也能理解你的情怀。就怕你是个赶集的。
 
旧帖 2008-05-07 12:14:26
Post #21
Re: 关于西藏的历史
 
水行山居 离线 水行山居 让龙说人话

作者:张晓舟    译者:体育画报    发表日期:2008-5-6 10:00:57    

火炬并非目的,火炬只是一个导引,只是为了引领世人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不知道为什么在拍火炬接力的时候,我们的镜头总是不摇向天空。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是否有必要像分糖果一样瓜分星星?

    鱼从头烂起,社会从语言烂起。爱国语言暴力等于爱国主义的自残。都说这是毛式语言,但主席的诗意和打油在主席的徒子徒孙当中似都已荡然无存,几十年如一日一百年不变的语言就像一群野猪突然杀出,报名参加赛马。比如一反帝爱国就言必称“多行不义必自毙”,动不动就诅咒人家死翘翘,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语言在奥运年木乃伊归来。守卫在圣火前线的记者不是不想玩文采,但一玩就玩出火,比如写吉隆坡迎圣火:“……藏独分子无处隐藏,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居然把爱国华人说成鸡了。爱国首先能否先学会说祖国母亲的人话?

    我们的影像语言也实在太僵化,比如拍照片能不能少盯着拳头拍?要知道这是搞奥运会,又不是搞批斗会。众所周知,火炬传递在现代奥运始于1936年柏林奥运,那时德国人不像现在我们中国人那么神圣,还没用到“圣火”这个词,但女导演里芬施塔尔把柏林奥运拍得惊心动魄神兮圣也,虽然人称“法西斯美学”,但其美学价值并没有被意识形态冲淡。72年过去了,虽然机器日新月异,但也可能与人的美学趣味成反比。虽然我无比关心和热爱奥运圣火传递,但每天看着千篇一律的节目……千篇一律的报道模式,更要命的是千篇一律的镜头语言……我总是盼着广告时间早点到来,恰恰是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广告才无愧于里芬施塔尔的美学传统。我不能奢求电视新闻拍出电影的效果,但至少多来点镜头变化行吗?电视台的朋友能不能不要把自己弄成搬运工?这可是在传递圣火,不是在传递 砖头。

    这是史上最大规模最长距离的奥运火炬接力,理应五洲风雷响彻,环球同此凉热,理应拍出一个波澜壮阔、千姿百态的世界。在毛时代,中国人急于拯救全世界水深火热的人民,急于输出自己的价值观……革命的价值观。但现在,当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似乎逐渐演变为又一次反帝爱国运动,当奥林匹克火炬似乎被有意无意地当成了中国的“圣火”,似乎有必要提醒阁下:这次就先别忙着输出您的价值观了。奥运会明明是一次输入价值观的绝佳时机,普世价值观自然大于爱国主义,要不怎么不改叫“One China,One dream”呢?

    在圣彼得堡,花样滑冰王子普鲁申科问中国电视记者:“火炬英语怎么说?”答曰:Torch。但现在似乎都不叫Torch而改叫Flame或“Holy fire”了。吾国历来是崇尚圣人圣言的国度,圣人圣言甚至可以变成大于宪法的“圣法”,然而公民社会有待去圣驱神,只有乌合之众才容易圣火熊熊一点就着。Torch就是Torch,其实无须刻意“圣”化。

    那篇“鹤立鸡群”的吉隆坡火炬传递报道还称:“仿佛置身于中国的城市,传递过程几
乎成了红色的海洋。”果真如此,奥运火炬接力就多少有违原来的目的,似乎多少变成了中国人自己的爱国游戏,而且假如既不是在“文革”的天安门又不是在老特拉福德或安菲尔德,这迎奥运的“红色海洋”就未免显得色彩单一,今夏的流行色应该不仅是红色吧?

    中国人应该学会通过奥运去看世界,看这个世界的五颜六色和其他杂色,而不是习惯于甚至沉迷于自己的一种颜色。西方确有人混淆了国家、政府和人民,甚至涉嫌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但中国人对国家、政府、政党、媒体、个人、人民等概念一锅炖的情况远为严重和普遍,爱国似乎只需要激情而不需常识,而丧失常识和理性的爱国,只是自说自话自言自语,说家乐福支持达赖,说法国政府出资2000万欧元支持家乐福在5月1日搞降价促销,说巴黎市长声称“我们法国的华丽时装穿在丑陋的中国女人身上,实在看不出跟穿在非洲妓女身上有什么区别”……全是爱国高烧中的臆想乃至恶意造谣。

    在我们的电视上,很少也很难见到火炬传递沿途的风光和建筑,乍一看甚至难以区分不同的城市和国家,大家似乎只是在同一条街上,喊着大同小异的“北京你好”、“中国加油”之类的口号。如今连广告商都能喊出“在大同的世界里创造大不同”的口号,但我们的镜头多少省略了“大不同”世界的无限风光。我们已经在电视上领略过环法自行车赛的壮丽风光,这不仅仅是拍摄技巧的问题,而是心灵的自由,是赞美和热爱。那不只是一项竞技,自行车只是给了人们一个“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的机会,同样,火炬并非目的,火炬只是一个导引,只是为了引领世人(尤其是闭塞的中国人)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

    “鹤立鸡群”的火炬雄文还称“到处都是龙的声音,到处都是龙的传人。”但龙的声音究竟如何,谁都没听过。我宁愿听到人的声音,宁愿大家都学会说人话,我宁愿Flame还原为Torch,宁愿龙变成人。否则,就如同希腊文豪卡赞扎斯基在1930年代的《中国纪行》中所精辟描述的那样:“令中国人口吐白沫爬上房顶‘骂街’般的骤然疯狂也会控制中国的景物⋯⋯在孔夫子美好道德和安详的面具后面,会飞出一条凶恶的、食肉的、身披绿鳞的龙。”

    不知道为什么在拍火炬接力的时候,我们的镜头总是不摇向天空。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是否有必要像分糖果一样瓜分星星?无论如何,星空长得既不像星条旗,也不像五星红旗。

----------------------------------------
我寻找着你
在一次次梦中
一个个多雾的夜里或早晨

我寻找春天和苹果树
蜜蜂牵动的一缕缕微风

我寻找砌在墙里的传说
你和我被遗忘的姓名

 
旧帖 2008-05-09 12:29:55
Post #22
Re: 关于西藏的历史
 
幽鹤 离线 幽鹤 大家伙抵制家乐福,是情绪的一种表现,它的伟大意义就在于,民意可贵。

某些自认高明的人也许对小民此举说三道四,但人心向背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它可能盲目,可能造成局部的社会危害,但瑕不掩瑜。这是一种积蓄的力量。

舍小瑕而取大义。坚信我们的政府能够放眼大局,处理危情能够收发自如。而这些,却不是那些单一民族的小国所能领悟的了。


----------------------------------------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

 
旧帖 2008-07-21 17:24:19
Post #23
Re: 关于西藏的历史
 
枫叶红了 离线 枫叶红了 预告:

    “中部”将着重说说:
    1、后弘期的过程、几大教派的形成;
    2、几个相对集中的割据势力的产生、衰败;
    3、政教关系的演化;
    4、各教派之间的关系;
    5、宋、元、明、清各朝,中央政权与西藏地方政权的往来、关系;
    6、蒙古部落武装、南部小国进犯对藏地的影响。

    “下部”将着重说说:
    1、格鲁派的崛起与佛教昌盛对生产力的束缚和制约;
    2、大英帝国和沙皇俄国对近代西藏的影响;
    4、格鲁派政权“噶厦政府”的架构设置、行政特点;
    5、自有达/赖之后的藏民社会;
    6、从西姆拉条约到十七条。

【未完·待续】

咳咳。shy

----------------------------------------
《生存手册:户外探险核心技能》需要大家的支持与协助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mountain/458118,0,0,1.html

 
旧帖 2008-09-10 17:16:33
Post #24
Re: 关于西藏的历史
 
酒杯里的鱼 离线 酒杯里的鱼 来 灌水   呵呵

----------------------------------------
世界上有很多小的城市,小的温暖所在,人们平静而相爱的生活着,不需要很多的钱,可是,却拥有无尽的爱。 也许,在我们今天的这个社会里,要你冷静地面对身边的大富大贵,那些无限张扬的得意,可能很艰难,更多的时候你也许意难平。其实,与充满金钱的生活相比,平淡清贫,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缺失和悬殊,一切存在于人们内心的光芒,也正是这种光芒使我们越来越智慧。

 
旧帖 2008-09-11 09:15:43
Post #25
Re: 关于西藏的历史
 
野云鹤 离线 野云鹤 一直在等。big smilebig smile
欣赏郎兄的思想和文笔,但在“磨房”,估计还是不能放开写的。smile
 
« Prev12Next »
转帖分享
» 论坛 » 磨房茶舍 » 风土人情 » 关于西藏的历史 49

 邀请xuliang1215参加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