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位置 长假远行 / 上海 / 驴光掠影 » 城市 » 上海 » 话题 »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273
旧帖 2012-01-31 12:35:51
Post #51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i m zanskar 离线 i m zanskar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庸老的《天龙八部》有云:“保定帝下旨免了盐税,大理国万民感恩。云南产盐不多,通国只白井、黑井、云龙等九处,年年须向蜀中购盐,盐赋甚重,边远贫民百姓年中往往数月淡食。保定帝知盐税一免,黄眉僧定要设法去救段誉以报……”
黑井,便是大理国仅有的九个盐井之一。

公元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率骑征服大理段氏政权后,在云南设置行省并于黑井设立了盐课提举司。



其实黑井盐始于汉唐,兴于明清,盛于民国。数百年间以黑井辐射形成以盐为贾的成熟古驿。



----------------------------------------
一切皆轮回,或经年累月,或以小时算计。
要么是个人好恶,要么是跨越个人悲喜的心灵的觉悟。一场接一场的。该用什么。似乎“呵呵”+“唉”比较贴切。

 
旧帖 2012-01-31 14:00:49
Post #52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i m zanskar 离线 i m zanskar
如今去黑井的路程有点小费时间,要么是那唯一停靠黑井小站的6161次火车,要么就得到广通或是禄丰去中转那拉不满人不走的中巴车,怎么都是要折腾大半天甚至一整天的。

6161次可算是成昆线上一班古老的火车了。差不多几分钟就会停一站。那些站头都很小。

那日,同排是几个去禄丰温泉耍的老人家,听说我要去黑井,其中一个老头说自己还是文革没结束的时候去过那里。他记得那一站是停在隧道里的。
不会吧。我有点不信。要是的话,早有资料会八(卦)的啦。
不过,从密马龙(小站)开始陆续是有几站停靠在隧道里。
碰到隧道长的,只有火车头停在洞口外面,之后若干节车厢下车的乘客要在漆黑的洞里走,唧唧喳喳的说笑着,相互吓唬着。

这趟慢车里,有人喜欢用插着小U的播放器放云南花灯这种地方戏。红衣老太太则从厕所推门出来,一边满足的揉着肚子,一边操着云南口音:太脏咯。
记得其中一节车厢的两边各有一排长座位,面对面,中空很大,摞满筐筐箩箩,瓶瓶罐罐。客满为患时,有人会席地而坐。
更离谱的是,有当地人用这趟车运送家具和装修材料,将两端的车门口塞住,我就见到有乘客因此下不了车,又嚎又骂,唾沫鼻涕横飞的~~

总之,那是颇有戏感的六七个钟头。big smilewink  让人喜爱~~



----------------------------------------
一切皆轮回,或经年累月,或以小时算计。
要么是个人好恶,要么是跨越个人悲喜的心灵的觉悟。一场接一场的。该用什么。似乎“呵呵”+“唉”比较贴切。

 
旧帖 2012-01-31 14:42:20
Post #53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i m zanskar 离线 i m zanskar
黑井站。每天只有一趟火车的来回两个班次。行李安检一律开包检查。遇到周末,小小的候车室里会碰到不少赶学或放学的孩子。





i m zanskar 于 2012-02-08 13:15:08 编辑

----------------------------------------
一切皆轮回,或经年累月,或以小时算计。
要么是个人好恶,要么是跨越个人悲喜的心灵的觉悟。一场接一场的。该用什么。似乎“呵呵”+“唉”比较贴切。

 
旧帖 2012-02-11 23:14:17
Post #54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i m zanskar 离线 i m zanskar
黑井火车站离黑井镇还有四公里。
因为那趟慢车的缘故,小站坡下每天只有十点多到一两点这四个钟头是车水马龙的,公路边停满了小面和众多骡车,而其他时段极度冷清。网上都说成了小马车,其实全部都是骡子套的车。

对于茶马古道,常常会有人按字面去理解,其实在云南这片土地上从古到今运载货物的重担大多是由骡子担当的。相比之下,骡子没有马那么强的爆发力,不容易惊到,也不象驴那么驴,骡子驮物行路的耐力在三种常用牲口中最好的。而且,母骡子(实指母马和公驴子配出来的那种)的耐力更强。这些都是云南当地人告诉的,而且不止一个地方的云南人这样说。

等待乘客的时候,骡子们的脑袋上大多套着饲料袋(拼命的吃哩)。



i m zanskar 于 2012-02-12 00:12:07 编辑

----------------------------------------
一切皆轮回,或经年累月,或以小时算计。
要么是个人好恶,要么是跨越个人悲喜的心灵的觉悟。一场接一场的。该用什么。似乎“呵呵”+“唉”比较贴切。

 
旧帖 2012-02-11 23:30:25
Post #55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i m zanskar 离线 i m zanskar
加上车夫,骡车满满坐了九个人,大多是回乡的当地人。一趟单程是3块。小面也是这个价格。后来打听到这种骡车也可以租来自驾的,半天40-50块。
铁路桥和龙川溪一路相伴。







车子后翘得厉害,一黑一白的大小骡子很吃力,鞭子下变得紧张,时不时被套车的绳子绊住,蹦屁蹦屎,车夫粗鲁的骂,喂得太多。搭车的人则拼命的笑。



----------------------------------------
一切皆轮回,或经年累月,或以小时算计。
要么是个人好恶,要么是跨越个人悲喜的心灵的觉悟。一场接一场的。该用什么。似乎“呵呵”+“唉”比较贴切。

 
旧帖 2012-02-11 23:39:50
Post #56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i m zanskar 离线 i m zanskar




----------------------------------------
一切皆轮回,或经年累月,或以小时算计。
要么是个人好恶,要么是跨越个人悲喜的心灵的觉悟。一场接一场的。该用什么。似乎“呵呵”+“唉”比较贴切。

 
旧帖 2012-02-11 23:53:43
Post #57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i m zanskar 离线 i m zanskar
不看这个隧道,还不觉得黑井火车站本可以建在镇边。



铁路和公路桥错叠而过这个小镇。再一想,除去可能有地质和河流的考虑,无疑是种保护,诸如云南其他风景处那种大肆开发,到处充斥着外地投资客的唯利嘴脸,这里已是难得清静。



----------------------------------------
一切皆轮回,或经年累月,或以小时算计。
要么是个人好恶,要么是跨越个人悲喜的心灵的觉悟。一场接一场的。该用什么。似乎“呵呵”+“唉”比较贴切。

 
旧帖 2012-02-12 00:16:29
Post #58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黄果 离线 黄果 梯田相同场景的选的有些多了,我个人最喜欢第一张,要是图像尺寸再大些就爽了。

----------------------------------------
我可以告诉你:我年轻的时候真的是很漂亮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43067,0,0,1.html
BLOG: http://www.huangguo.com

 
旧帖 2012-02-12 00:29:08
Post #59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那一世 离线 那一世 梯田好漂亮啊,1月份可以看到这幅景致吗?

----------------------------------------
微博: http://t.qq.com/waninacc?preview
印度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lobe/south_asia/485524,0,0,0.html
其他帖子: http://www.doyouhike.net/user/584508/topics/

 
旧帖 2012-02-12 15:26:59
Post #60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i m zanskar 离线 i m zanskar
从12月到次年2月的放水期间都可以。听说收割季,尤其是当地村民背着谷物从坡底梯田往坡上走....是另外一种feel。等到再去拍PP就选在收割季去~~

----------------------------------------
一切皆轮回,或经年累月,或以小时算计。
要么是个人好恶,要么是跨越个人悲喜的心灵的觉悟。一场接一场的。该用什么。似乎“呵呵”+“唉”比较贴切。

 
旧帖 2012-02-13 19:00:23
Post #62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寻龙记 离线 寻龙记 顶下..........

----------------------------------------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身好入名山游.

 
旧帖 2012-02-14 14:45:07
Post #63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i m zanskar 离线 i m zanskar
《黑盐井志》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舔地出盐。"
传说在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有个叫李阿召的彝族女子在黑牛的引导下,发现川江边山脚某处有卤泉自然溢出。
从此,黑井先民采卤而食。青铜器时代,他们掘池储卤,用原始的炭法烧晒盐。

镇子中央把当年发现卤泉的地方辟成了一黑牛广场。这是站在大龙祠上俯拍的。



铭志还专刻上彝族文字来纪念盐龙女李阿召寻黑牛、识盐井、煮白盐的传说,据说每年农历6月13日,当地老百姓还自发举行祭祀活动。



----------------------------------------
一切皆轮回,或经年累月,或以小时算计。
要么是个人好恶,要么是跨越个人悲喜的心灵的觉悟。一场接一场的。该用什么。似乎“呵呵”+“唉”比较贴切。

 
旧帖 2012-02-14 14:46:07
Post #64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i m zanskar 离线 i m zanskar
南诏时期,黑井掘池汲卤,用釜煎盐,黑井盐成为专供王室的贡盐。后唐使袁滋于《云南记》写到:"黑井之盐,洁白味美,惟南诏一家所食。"
当年熬卤烧柴的炊烟弥漫龙川江,由此那江有了"烟溪"的别称。

元朝,中央置威楚路提领管黑盐井盐运使司,几口盐井而已,据说"课额当云南地丁之半,而八井则什百焉。故人言赋率黑井为巨擎,盐课之外,他不及也"。
明朝,黑井设正五品的盐课提举司,直隶于省。中央从应天府迁来数十名身分非同一般的灶丁,大力开掘黑井,盐税达到云南总税赋的67%…
到清末民初时,黑井盐的制作达到鼎盛,纯手工作坊年产黑盐达5000吨,南方各省及邻国皆以享用黑盐为荣。据说云南宣威火腿必须用黑井盐腌制。

盛年时代的瓦当上都刷刻这般口号。



马帮的驮架,盐块被切割成两个小断面绑固在两端。



----------------------------------------
一切皆轮回,或经年累月,或以小时算计。
要么是个人好恶,要么是跨越个人悲喜的心灵的觉悟。一场接一场的。该用什么。似乎“呵呵”+“唉”比较贴切。

 
旧帖 2012-02-14 15:37:53
Post #65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i m zanskar 离线 i m zanskar
镇子北边数里路效外的古盐坊,曾是黑井造盐的核心地带。
当年巨大的水车、层层叠叠的晒卤台,以及煎盐的工棚都不复存在,如今被辟成一个镇史馆的模样。当然也还保有一点点作坊,甚至还对参观者开练习制盐的体验所。

当年黑井人如何制盐?

背卤工是最辛苦的。先从盐洞里把卤水背出来,存入造盐坊的蓄池内。
这是在去古盐坊路上拍到的盐洞,看起来也就一个人到一个半人的身形吧,据说洞子不浅。黑井周边的山里至今还有不少这样的洞子。
当地人如今还有从那洞子背卤熬盐的。煎盐干吗。自己家腌肉。后面会说。



用水车将卤水送至高高的晒卤架上缓缓浇下,流经架上无数鱼鳞片状的木片,流入层层叠叠的晒卤台,这是第一道过滤工序。

接下来晒卤,一是蒸发掉卤水中的部分水分,二是能利用密度的差异过滤掉卤水中有毒的硝。
——当地人说黑井盐中的硝成份特重,即便这么过滤后也还是很重。这里的盐是可以腌硝肉。只要往头一层肉上撒上盐粒,过一两月后最低下那层肉也渗透了。

卤夫将晒好卤水背至灶房煎制。煎卤容器为生铁桶子锅和大锅两种,经过复杂的煎卤工艺,桶锅内卤水沸腾渐成稠状的盐沙,再舀到大锅里用炭火烤之,然后收工封灶。次日再将成型的锅盐取出,放到炭灰上烘烤。

灶房出来的锅盐还要经过锯盐工序一分为四半,过磅,刷码子(也就是贴税票),方成为官盐。官盐由抬夫抬至盐场入库,而后由马帮、镖局经驿道运往各地。

这就是煎卤的大锅。



下面是烧火的灶坑。



----------------------------------------
一切皆轮回,或经年累月,或以小时算计。
要么是个人好恶,要么是跨越个人悲喜的心灵的觉悟。一场接一场的。该用什么。似乎“呵呵”+“唉”比较贴切。

 
旧帖 2012-02-14 15:50:24
Post #66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i m zanskar 离线 i m zanskar
体验制盐的灶台和锅子都很小。当然是有偿的,且小费辰光。



哈,新煎出来的盐坨子很香,翻出炉立刻会被一群苍蝇拥住~~~



----------------------------------------
一切皆轮回,或经年累月,或以小时算计。
要么是个人好恶,要么是跨越个人悲喜的心灵的觉悟。一场接一场的。该用什么。似乎“呵呵”+“唉”比较贴切。

 
旧帖 2012-02-14 16:07:01
Post #67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i m zanskar 离线 i m zanskar
镇上的商贩造这样的盐坨子来卖。



衍生出的常常是包装了。





----------------------------------------
一切皆轮回,或经年累月,或以小时算计。
要么是个人好恶,要么是跨越个人悲喜的心灵的觉悟。一场接一场的。该用什么。似乎“呵呵”+“唉”比较贴切。

 
旧帖 2012-02-14 16:30:20
Post #68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i m zanskar 离线 i m zanskar
黑井的没落源于海盐的入侵以及一平浪的引卤就煤。
黑井制盐一直依赖煎卤方式,也就是用火煮卤水熬盐。而煮卤所用的柴禾完全来自龙川江上午木材。据说煎1斤盐得耗掉3斤柴,煎盐每年要用掉1.5万吨。煎盐千年,能从当地取到的材少之甚少,只能依赖外运。于是运盐的马帮又多了一桩生意,驮柴进黑井。这无疑加大了制盐的成本,盐价越来越高。而海盐的侵入遍及内陆各地,对黑井的冲击更加大了。
禄丰境内有个叫一平浪的地方,产煤。1931年出任云南盐运使的张冲尝试引卤到一平浪,用煤代替木柴,以至于一平浪迅速替代并超过了黑井,成了当时的滇中小上海。曾富甲一方的千年盐渐渐萧条下来。

站在大龙祠,俯瞰全镇时看到最突兀的一根烟囱,便是老黑井盐厂的。
盐厂是07年才停产关闭的,因为产量不够国家标准,而且噪音极大。当地人说那厂子只要一开机器,不分昼夜开工的话,大家都别想睡觉了。
呵呵,人们就此告别的不是盐。





----------------------------------------
一切皆轮回,或经年累月,或以小时算计。
要么是个人好恶,要么是跨越个人悲喜的心灵的觉悟。一场接一场的。该用什么。似乎“呵呵”+“唉”比较贴切。

 
旧帖 2012-02-14 17:24:25
Post #69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i m zanskar 离线 i m zanskar
大龙祠的院落里有两尊雕像,马和梅花鹿,据说是与盐有关的吉祥图腾来着。文革时,马被砍了脑袋,鹿被拔了犄角,揪了尾巴。







人们常见九龙戏珠,而文庙的是九狮戏珠。



公路边牌坊小广场,到了晚上是当地彝族人跳走步舞的地方,往西南山上飞来寺的山路则是人们晨练之途。



门第坐向古怪的武家大院,据说是因主人家的先民来自南京。





----------------------------------------
一切皆轮回,或经年累月,或以小时算计。
要么是个人好恶,要么是跨越个人悲喜的心灵的觉悟。一场接一场的。该用什么。似乎“呵呵”+“唉”比较贴切。

 
旧帖 2012-02-14 17:36:47
Post #70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i m zanskar 离线 i m zanskar
老亭阁,上大小下的格局。



檐饰。



不少古老的房子重新维修时,都立起这样的柱,柱底以这种兽头墩为座。



保家卫国的门符不多见喽。



这种是彝族人用来辟邪的符。



----------------------------------------
一切皆轮回,或经年累月,或以小时算计。
要么是个人好恶,要么是跨越个人悲喜的心灵的觉悟。一场接一场的。该用什么。似乎“呵呵”+“唉”比较贴切。

 
旧帖 2012-02-14 17:49:20
Post #71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i m zanskar 离线 i m zanskar
黑井镇小而宁静,如果没有铁路桥和那些公路桥,怕是更静得厉害。







深巷赶猪佬。



----------------------------------------
一切皆轮回,或经年累月,或以小时算计。
要么是个人好恶,要么是跨越个人悲喜的心灵的觉悟。一场接一场的。该用什么。似乎“呵呵”+“唉”比较贴切。

 
旧帖 2012-02-14 17:50:23
Post #72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i m zanskar 离线 i m zanskar
这里的客栈虽多,但都是当地人把家装修出来一边自住一边提供给参观者,几乎没有什么外地投资客。
我住在丁家巷里面的一家,家里只有一对六旬开外老夫妻。女的姓杨,家务和客栈全是她一人操劳。男的总是爱跑出去耍麻将,很晚回来,于是女人免不了唠叨,夫妻俩免不了拌嘴。
女人的声音很大,让男的干活,男的就两手互揣的袖起袖口,把拖手柄顶住两袖之间的接口处,有一搭没一搭的拖地板。那情景好象母亲让半大不懂事的孩子干活,孩子就是这种袖起袖口、有气没力的模样。
听女人提过他丈夫原是一平浪煤况工作,他们二人都是土生土长的黑井人,象这种两个都黑井的结合并不多。
女人常夸男的有口才,说对黑井有什么想了解的就跟他打听。后来终见识到原是很能背诗颂文的主儿,且还是那种哪怕你着急去转或是赶车,他也要把所有诗文飞快的背完才放你走的。big smile

街上不少清真馆子,做出来的饭菜美味干净价廉。回回们大多黑井镇辖属周边方圆几里的回民村转过来开店的。他们不戴白帽子,如果不说自己是回族,根本看不出来。问他们祖上打哪里来,竟也说是南京。smile



散落巷间的巨型仙人掌。





i m zanskar 于 2012-03-19 16:22:27 编辑

----------------------------------------
一切皆轮回,或经年累月,或以小时算计。
要么是个人好恶,要么是跨越个人悲喜的心灵的觉悟。一场接一场的。该用什么。似乎“呵呵”+“唉”比较贴切。

 
旧帖 2012-02-14 17:51:21
Post #73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i m zanskar 离线 i m zanskar
妇女们洗着洗着衣服,便凑去一处交流起各自手锈的花鞋样子。







----------------------------------------
一切皆轮回,或经年累月,或以小时算计。
要么是个人好恶,要么是跨越个人悲喜的心灵的觉悟。一场接一场的。该用什么。似乎“呵呵”+“唉”比较贴切。

 
旧帖 2012-02-14 18:00:40
Post #74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i m zanskar 离线 i m zanskar
房顶上,堤栏边,……到处是原生态的滋味。
晒臭豆豉~~



晾腊肉~~



最新鲜的小南瓜仔。跟所住的那个家庭旅舍的阿姨去她家小院子摘的,这个打汤最好吃。



土法熏鸭~~



最传统的手工舂辣椒面儿~~



----------------------------------------
一切皆轮回,或经年累月,或以小时算计。
要么是个人好恶,要么是跨越个人悲喜的心灵的觉悟。一场接一场的。该用什么。似乎“呵呵”+“唉”比较贴切。

 
旧帖 2012-02-14 18:16:10
Post #75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i m zanskar 离线 i m zanskar
黑井的墙头瓦间常长有这种花。其实在西南的不少地方的瓦头上都有这东东。



黑井人管这种花叫“瓦花”。问起缘故,说是祖上就这么叫下来的。
据说这花研碎了有消炎镇痛的作用。早年间,黑井因盐兴盛的日子里,背卤的工人们就用这玩意抹在肩膀头的伤患处。





记忆里的黑井有时候就象那朵瓦花一样。



----------------------------------------
一切皆轮回,或经年累月,或以小时算计。
要么是个人好恶,要么是跨越个人悲喜的心灵的觉悟。一场接一场的。该用什么。似乎“呵呵”+“唉”比较贴切。

 
旧帖 2012-02-14 18:19:08
Post #76
Re: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i m zanskar 离线 i m zanskar
   〖白 • 双 廊

    拍摄于双廊的康海村。

    

    

----------------------------------------
一切皆轮回,或经年累月,或以小时算计。
要么是个人好恶,要么是跨越个人悲喜的心灵的觉悟。一场接一场的。该用什么。似乎“呵呵”+“唉”比较贴切。

 
» 城市 » 上海 » 话题 » 蹄破五更霜 —— 那些在云南的日子 273

 邀请xuliang1215参加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