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帖 2016-04-04 19:04:52
Post #5610
Re: 美国摩托日记
 
卧龍 离线 卧龍

Re: 美国摩托日记

此乃神贴!坚挺!

----------------------------------------
远离喧哗,回归大自然。

 
旧帖 2016-04-13 20:52:41
Post #5611
Re: 美国摩托日记
 
欢喜假期 离线 欢喜假期 我也这样想smile
 
旧帖 2016-04-19 12:24:53
Post #5612
Re: 美国摩托日记
 
fishbbyu 离线 fishbbyu 掂~~~~~

----------------------------------------
思跃家个人报警器,您的随身安防保镖

 
旧帖 2016-04-27 21:05:39
Post #5613
Re: 美国摩托日记
 
小城之春 离线 小城之春 好的意思吧?!好奇。
 
旧帖 2016-05-04 21:29:14
Post #5614
Re: 美国摩托日记
 
盈盈笑语 离线 盈盈笑语
小城之春 wrote:
好的意思吧?!好奇。


bingo!grin
 
旧帖 2016-05-05 18:14:59
Post #5615
Re: 美国摩托日记
 
细雨骑驴 离线 细雨骑驴
冬日看海 wrote:
大师节日快乐!期待更多分享!


谢谢!在分享在江西的旅行:http://www.doyouhike.net/forum/onwheel/2277918,0,0,21.html#post531
 
旧帖 2016-05-05 18:16:06
Post #5616
Re: 美国摩托日记
 
细雨骑驴 离线 细雨骑驴
yzql wrote:
外面一整天都雾蒙蒙的。您在米国这么长时间很少碰到雾天吧?更不用说霾了。


嗯,的确是这样
 
旧帖 2016-05-05 18:16:41
Post #5617
Re: 美国摩托日记
 
细雨骑驴 离线 细雨骑驴
落魄 wrote:
不错  已经看完了


谢谢
 
旧帖 2016-05-05 18:18:36
Post #5618
Re: 美国摩托日记
 
细雨骑驴 离线 细雨骑驴
yzql wrote:
看到学体操那部分,没想到国内运动员压力那么大啊!


一边是混饭吃,一边是当乐子,所以心境完全两样。
 
旧帖 2016-05-05 18:20:13
Post #5619
Re: 美国摩托日记
 
细雨骑驴 离线 细雨骑驴
老狼569 wrote:
拜托成熟点 同样的人你遇到未必会对你这么好!这是楼主的个人魅力才能遇到的人和帮助!


谢谢抬爱,不过绝对不敢当!
 
旧帖 2016-05-05 18:21:45
Post #5620
Re: 美国摩托日记
 
细雨骑驴 离线 细雨骑驴
yzql wrote:
除了美国您还去过其他国家吗?期待更多国外游记!smile


去过不少国家,不过有系统游记的也就美国。以后还会再写,争取不让你失望grin
 
旧帖 2016-05-05 18:22:52
Post #5621
Re: 美国摩托日记
 
细雨骑驴 离线 细雨骑驴
小李飞鱼 wrote:
写得太好了,没有绝对的阅历和功底,写不出这么平实但却让人欲罢不能的文字!10分满上!


伟哥出手相当阔绰!
 
旧帖 2016-05-05 18:23:56
Post #5622
Re: 美国摩托日记
 
细雨骑驴 离线 细雨骑驴
卧龍 wrote:
此乃神贴!坚挺!

   卧龙先生真给面子
 
旧帖 2016-05-05 20:31:51
Post #5623
炒冷饭之一:带一本书去欧洲
 
细雨骑驴 离线 细雨骑驴 《美国摩托日记》是老帖子了,既然还有朋友捧场,不介意我炒冷饭,也有朋友关心我别的旅行文字,索性把原先的一些国外游记也贴过来。
   


                     带一本书去欧洲
 
    去过欧洲的人,还没听谁说过欧洲不好的。
    欧洲真的好,除了贵,样样好。
    风俗民情,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商业活动,艺术,学术,运动,购物,美食,美酒,美人,闲逛,发呆,只要你对其中一项感兴趣,你就有太充分的理由去欧洲瞧一瞧,而且包你瞧了不后悔。
    现在的中国人看欧洲,有点像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看中国。那时候杭州的繁华,哪里是在中世纪的烂泥坑里打滚的欧洲人可以想象的!只有十二万人口的巴黎,打死也不能相信在地球的一个犄角旮旯里有个叫杭州的城市里有160万栋房子!
    西方很多历史学家也认为,十五世纪以前文明在东方,十五世纪后,文明在西方。
当然这个东方不光是远东的中国,还包括、甚至说主要说的是中东和近东。
    连那一拨儿一拨儿想把圣地耶路撒冷从东方的野蛮人手里解放出来的十字军骑士,长征也变成一次又一次的修学旅行。
    真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但是后得风水光顾的欧洲,就很占便宜了,因为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挨得近。
    如今的欧洲真是有面子,文明悠久的中国也忙不迭地来捧场:连中学生手里都有一张巴黎逛街地图,香榭丽榭大街上的名店如数家珍。小资驴友里言必称欧洲的也不乏其人。巧言令色的生意人更爱拿欧洲糊弄人。连我家附近新装修的澡堂子外墙上的柱子,都是希腊来的柯林斯柱式。真个“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欧洲作汴州”。
   
    今日欧洲的风光的确值得玩味,但是,要和历史对比,才更有意思。
 
    欧洲的美食让很多人垂涎,也有很多人津津乐道;但是,别忘了,如果我们坐时间穿梭机回到十五世纪以前的欧洲,看看他们的菜单,很容易发现里面没有土豆,没有西红柿。
    没有西红柿、土豆怎么做法国大名鼎鼎的普罗旺斯鱼汤呢?没有西红柿,意大利的比萨饼、意大利面如何吃法呢?开玩笑吗?
    德国人吃饭不吃土豆?那就和中国的南方人吃饭时没有米饭一样。
    如今到欧洲的餐厅用餐,饭上来以前,桌子上先摆好了一大堆刀叉勺,使起来实在烦人,使不好有时候还招人白眼。
但是,“在一六零零年以前,法国的顶阔的阔人也还没有采用此法(指用叉进餐,摘者注),一老一实用手指头抓菜往嘴里送。中产阶级要到十八世纪才学着阔人们使叉。”
 
    欧洲的咖啡馆是欧洲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对文学艺术的贡献尤其不可低估,如今它还成了全世界时尚的标志。但是,“一五零零年时候,欧洲没有一个人知道什么叫做可可,什么叫做茶,什么叫做咖啡。”
    什么?蒙田、高乃依们没有咖啡喝?莫里哀没喝咖啡就写出了《太太学堂》、《达尔杜弗》?是这样的。
 
挪威卑尔根


    现今去欧洲旅行,很难不被众多城市里砖石墙体、彩色瓦片覆顶的老房子所吸引。这些房子原来是草顶的,用今人的观点来看,更有风情,更环保。但在盖房子当时,一项大的挑战是防火。在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乡下,失了火自认倒霉就完了;到了城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样的道理,很多的欧洲人就是抵死不明白。现在挪威的世界文化名城卑尔根因此被烧了三次。而伦敦有个家伙叫多玛巴特,修房子用草盖屋顶,并且向市长起誓:倘若因他的草屋闹出火灾来,烧多少家他赔多少家。市长和市议会真的相信了他,让他盖。
    丹麦也好不到哪儿去:“费了三百五十年的功夫,十三位国王的政治权威,才把草盖的屋顶从丹麦的城市里赶了出去。”
 
    凡是在欧洲作过“八天五国”之类的旅行的人,无不艳羡欧洲的清洁。他们看到的都是真的,并不是为了应付卫生大检查而临时突击的结果。欧洲真干净,连早几年口碑很差的意大利和希腊现在也迎头赶上了。但是游人也许不知道的是,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前,巴黎的卢浮宫是巴黎最受欢迎的方便之所:“院子里,楼梯上,洋台,门背后,人人可以随意方便———管宫的人员决不来干涉,所以谁也不怕人看见。”
    “(十七世纪)巴黎人的便壶是随意从窗口向外面倒的,毫不顾及行路之人。谁要是身段儿欠些灵活,听见一声‘当心水’不能闪开,那就准中无疑”。
 
    十七八世纪的巴黎的医学博士论文都写些什么呢?我们来看看:
    害相思病的女子应否放血?
    女子貌美者是否多产?
    女子是否较男子淫荡?
    是否女子秉性愈淫者子息愈繁?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有个美国教授写了一本书,上面这些事情都是从那儿抄来的。这个教授叫罗伯特·路威,他的书的中文译名叫《文明与野蛮》,英文的书名叫《Are We Civilized?》,直译应该是《我们开化了吗》,更直截了当一点应该是《你们开化了吗》,既针对有文化优越感的欧洲中心主义者,也写给全世界的民族自大狂、文化沙文主义者看。
    书里头把欧洲现在最阔气的国家的家底都抖了抖。作者运用史料举重若轻,涉猎既丰,识力且定,文笔含蓄幽默,配上吕叔湘先生出神入化的译笔,实在是欧游最好的背景阅读材料。
书是小32开的,只有三百页,适合放在行囊里。
    说不定,暂时去不了欧洲的人看起来更过瘾吧?
 
旧帖 2016-05-10 18:45:00
Post #5624
炒冷饭之二:一个城市可以有多美
 
细雨骑驴 离线 细雨骑驴                        一个城市可以有多美好



维也纳市政厅



 
    维也纳这个名字,说得最动人的是电影《莫扎特》里的莫扎特的敌人萨利埃里,他那一声“维也纳”,代表了多少人对这个古老都城的感情啊:有崇敬,有神往,有兴奋,也有伤感和幽怨。
    我到那里一看,果然了得。

美泉宫


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宫霍夫堡比咱们的故宫还要老,房子盖得也不含糊;音乐之都的名声也是当之无愧:在巴黎要把比才、柏辽兹、肖邦、罗西尼的墓都瞻仰一过,不拿出个整天,想也不用想。在维也纳就全无问题,你从城里搭个半小时的公车到中央公墓,从大门往里走十分钟,往那儿一站,你的周围十步之内就是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约翰斯特劳斯的长眠之地。美泉宫也是名不虚传,虽然像样的喷泉留下的不多,但就是只剩下残部的几座,也够人唏嘘赞叹了,更不要说那凡尔赛风格的庞大奢靡的建筑。想当年六岁的莫扎特从袖珍城市萨尔茨堡到这里演奏,眼珠子不知要瞪多大。


夕阳染红多瑙河的河水的时候,河边的酒吧也够让人留连光景,乐不思蜀;那里还有宏丽的斯特凡大教堂,还有弗洛伊德故居,还有上演茨威格作品的城堡剧院------
    “这个温柔淫蘼的城市”。
    但是,这些都不算什么。和我碰到的维也纳的普通人相比,这些不算什么。
    是到维也纳的那天,去旅馆的路上。
我先坐的49路公共汽车。上车的时候我跟司机说了我的目的地,司机告诉我,坐几站地以后要换48A。
但是这换车并不是个简单的问题。没去过上海的人,人家给你说你应该在中山公园下车,如果到站没有广播,售票员又说你不懂的话,到了站你也未必就能下去。运气不好你只能坐过去再坐回来。更不用说在说德语的国家了。
虽说跟司机说了到站告诉我,司机也满口答应,到底是不放心:车上人那么多,他照顾得过来吗?
可是,到了换车的那一站,你猜怎么着?司机不但没忘记招呼我,他还下车把我带到48A的车跟前,还特地跟那车的司机说了我下车的地点。
48A的司机知道我要去的街,又问我要去的旅馆的名字,我告诉了他,他就示意我踏踏实实坐着,到站他会告诉我。
虽然司机很客气,我还是老毛病复发一路不停地张望,看路牌看站名:怕司机忙得把我忘了。再说,运气好,碰到一个好心的司机,已经很满足了,哪里敢指望司机个个这样。
司机旁边一位听到我们对话的妇女看到我忙碌的样子,就一直把一只手掌往下压,示意我只管放宽心,不要轻举妄动。她在我前面至少有四五米远的座位上,每到一站她都要回过头来说:“不,不。”一边说,一边手掌往下按,好像不按住我,我就会冲下车,让她再也找不到。
到了站,司机和这位女士简直在抢着告诉我该下车了,还告诉我我的旅馆的位置。
可能我被感动得昏了头,下车以后直接就冲去旅馆相反的方向阔步走了起来。
那个司机也明白了,光动口是不行了,他就跳下车,追上我,把我拉住,用明确无误的手势纠正了我的错误。
事情就是这样的:我都走出去二三十米了,他把那一车人放下,车子不管,他来追我。
这就让我感动之余,又觉得难以置信了:这怎么可能呢?
但事实就是这样,而且,还有呢。
我按司机指示的方向往前走,走了大约一百多米,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没想到,那里有人等我,一位女士。她等我走近,也不说话,笑着往我的左边指了指。我往那边看,看到了我要去的旅馆的招牌。赶紧回过头来用最感激的语调谢谢她,她确定我不会再迷路,笑一笑继续走她的路。
我想我们一定是坐同一辆车,在同一站下车的。
我真喜欢她的笑容,好像在说:在我们这地界上旅行,你就把心放得宽宽的吧。
 
    世界上我也还是到过一些地方,世面也见过一点,路上也受到过好多热心肠的关照,但像这样集体地、无预谋地对一个外乡人给予这么热情的帮助的,还没有碰到过。
    晚上我在旅馆开了一个小会,会议只有一个人参加。我在这个会议中倡议举行“全世界最美好的城市”的评比活动,并且毫不犹豫地把我的锦旗颁给了维也纳。那以后我在欧洲旅途中,总是到处宣传我的评比结果。

维也纳的电车司机
 
旧帖 2016-05-11 15:50:40
Post #5625
Re: 美国摩托日记
 
匡匡匡 离线 匡匡匡 神奇地又见更新!感动cool

----------------------------------------
It's kind of hard to explain.

 
旧帖 2016-05-11 16:33:52
Post #5626
Re: 美国摩托日记
 
细雨骑驴 离线 细雨骑驴
匡匡匡 wrote:
神奇地又见更新!感动cool


grin
 
旧帖 2016-05-12 15:18:48
Post #5627
炒冷饭之贝希特斯加登
 
细雨骑驴 离线 细雨骑驴   贝希特斯加登
 
       虽然停留在萨尔茨堡的时间并不长,但还是拿出一天时间去了一趟德奥边境德国那边的贝希特斯加登。
那是纳粹的“龙兴之地”,纳粹分子的精神故乡。第三帝国的头目们在这里都有别墅:希特勒,戈林,希姆莱,戈培尔,博尔曼,施佩尔。那个时代的很多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在那里。
所以,1945年5月初,当欧战行将结束的时候,希特勒在柏林的地下掩蔽部开枪自杀,柏林的德军在苏联红军的狂风般的攻势中奄奄一息的时候,盟军其他部队的最高荣誉就剩下占领贝希特斯加登了。
    在安布罗斯的书和斯皮尔伯格的电视连续剧《兄弟连》里,101空降师在欧洲战场的最后光荣就是率先占领了贝希特斯加登。以101师自诺曼第登陆以来可歌可泣、英勇卓绝的表现,把这样的荣誉给他们也很合适。可惜的是,这不符合历史的事实。
    《兄弟连》的书和电视剧一面世,立即遭到欧战时期美国步兵第三师幸存官兵的抗议。他们提供证据证明:是他们最先占领贝希特斯加登。他们有人证,也有物证。最有力的证据是,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的书《十字军在欧洲》和101空降师师长泰勒将军的回忆录《剑与犁》。这两本书里都明确记载:美国步兵第三师最先进入贝希特斯加登。
    安布罗斯是历史学家,他还给艾森豪威尔做过传记,《论持久战》他不一定看过,艾森豪威尔、泰勒将军的书他不可能没看过。不过现在,步兵三师的弟兄们没法问他了:安布罗斯于2002年10月13日作古。
    依我看,安布罗斯不是不了解历史真相,他只是太爱他面谈过、感动过他的那些101师的英雄了,他更愿意他们有个好莱坞式的结局。
 
    我去贝希特斯加登的目的,当然不是去替美国步兵翻案。这事我管不着。而且,电视连续剧里E连那些老是屁股中弹的大兵我也很喜欢。特别是那个斯毕尔连长。他全身披挂从党卫军阵地中间跑过去联络I连的人马,报了信儿又再跑一遍,他的弟兄们都看傻了眼,把德军也看糊涂了。我敢说,他这一跑,只有张飞在长坂坡那一吼可比。他跑得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我要早出生70年,这电视剧也早播70年,我会立刻放下锄头参加八路军,让日本鬼子的日子更难过。
 
        我去贝希特斯加登也就是看热闹。
  
从萨尔茨堡到贝希特斯加登坐火车只要一个小时。
我出了小小的火车站,抬头看看周围巍峨的群山,低头瞅瞅近处的小桥流水人家,觉得纳粹这些坏蛋选的地方真是没话说。
先到山下的小镇上转了转,那里在庆祝一个儿童的节日,满街的孩子在玩儿游戏、吃东西、摆摊儿卖旧玩具旧衣服、自己动手做糖果糕点。也有很多成年人在晒太阳,喝啤酒。啤酒桶堆得高高的马车在色彩缤纷的街道上咯噔咯噔地驶过。
然后搭公车上山,去看文献展览。展览馆就建在纳粹在山上修的地下掩蔽部的入口处。离希特勒在贝希特斯加登住的房子也很近。
展览室并不大,两层楼,一共三四百平米的样子,主要展出二战时期和贝希特斯加登地区有关的一些图片和当时的招贴画、一点点实物。


一进展厅我吃了一惊:迎面就是一幅希特勒的大幅画像:身着戎装的希特勒神态坚毅,一手拳头紧握,一手高举纳粹党旗。背景里是铺天盖地的举着同样的旗子的年轻人。阳光从云缝里射出来,在希特勒的头上形成光环。
有一张海报我看了很久。它上面画着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抬头凝望,眼里充满崇敬和幸福。画的题目叫“年轻人效忠领袖”。这小姑娘让我想起我天真无邪的髫龄时被忽悠做过的荒唐事。
照片其实没什么新鲜货色,很多是以前看过的,比如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里宾特洛甫签订《慕尼黑协定》;希特勒在维也纳霍夫堡王宫广场的盛大集会上讲话;希特勒在巴黎艾菲尔铁塔前,等等。草草看完,接着进地下掩蔽部参观。我在中学的时候是挖过防空洞又看过无数遍电影《地道战》的,所以,看这个东西,并不觉得多新鲜,何况它又空空如也。不过它比我挖的防空洞要宽大很多,洞里居然有很大的水泵房、电站和很深的电梯井。
从展览室出来,就去希特勒住过的房子所在地。虽然明知那里已经没什么了,还是想实地看一看。
沿着展览室旁的一条小路在山坡上往下步行也就五分钟。八月的骄阳照在沿路葱茏的草木上,放射出一片逼人的绿色。戈林的房子也应该在附近什么地方。E连在那里搞到一万多瓶好酒来庆祝欧战胜利日。


希特勒那里的确是什么也没有了,连断壁残垣、砖头瓦砾都没有,就是山坡靠里面的一堵布满苔藓的墙截出来的一片平地,原来的地基上已经长满了树。
问过开越野车来的一对德国夫妇,说就是这个地方。
我在那小片的树林下面、在树林外的空地上慢慢溜达。心想:哇。天下大乱那阵子,这块地方可是个地方。我站的地方,希特勒站过,墨索里尼站过,张伯伦也站过。
    当年张伯伦把苏台德出卖后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手里举着那份臭名昭著的文件,大笑着走下飞机,电台以“为了我们时代的和平”为题表示嘉许和祝贺,把英国老百姓高兴坏了:他们以为他真的力挽狂澜,在千钧一发之际拯救了欧洲的和平呢。
    这一场大戏就是从我脚下这块地开始的啊。1938年9月15日,一辈子没坐过飞机的张伯伦飞往贝希特斯加登,代表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跑到这所房子求见希特勒,请他不要对捷克动粗。
    算一算, 七十多年前的事了。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些事和自己有些相干。
    我在葡萄牙旅行的时候,碰到一个在纽伦堡的大学学政治学的德国大学生,跟他打听纳粹、希特勒的事,他很坦然地跟我交换意见。最后,他很肯定地说:“有人说纳粹在德国阴魂未散。让我说呢,这事已经完完全全地过去了。”
    我想起这个大学生的话,因为我在希特勒原来的房子前面发现了一个“祭坛”。它是用石块在地上围成的小小一圈,中间还立着一段很粗的、没有燃尽的蜡烛。好像刚刚还有人在这里祭奠过什么。
祭奠什么呢?祭奠希特勒吗?
希特勒死的时候可是死得很踏实。他说:
    “自从我竭尽绵薄、在德国被迫参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充当一名志愿兵以来,已经三十多年了。
在这三十多年中唯一指导我的全部思想、行动和生活的是我对人民的热爱和忠诚。这种热爱和忠诚给了我力量,使我能够作出人世间最艰难的决定。在这三十年中我消耗了我的时间、我的工作力量和我的健康。”
    这是希特勒的政治遗嘱,写于他在柏林的地下掩蔽部,在101空降师在戈林的宅子里发现好酒前几天,他和他的老婆一起自杀的前一天。如果没人告诉我这是希特勒的话,它会让我想起诸葛亮的《出师表》。我知道它是希特勒的话以后,它又让我联想起沈阳那个女贪官焦玫瑰在狱中写的“自我鉴定”,谈起她的“我半生勤劳苦学,用清高和骄傲赢得的荣誉与赞美”。
    其实我很愿意和那些跟我一样思想不太健全的人讨论的问题是:如果希特勒在敦刻尔克没有贻误战机,而是果断地把那几十万英法军队全部干掉;如果隆美尔在北非得到足够的支援而把蒙哥马利摆平;如果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在一开始就得到第4装甲集团军的配合,迅速地解决掉斯大林格勒;如果日本人不在珍珠港把美国人拉下水;总之,如果纳粹德国赢了二次大战,今天的人们会怎么看上面的话呢?
    我从来没有找到过特别让我高兴的答案。
也许我应该索性接受希特勒的乡亲弗洛伊德博士的理论:人类脑子里那点儿坏水,亘古不变,历来如此。
照圣经里的说法是: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我在希特勒的房子那里待久了点,正好耽误了去山顶的“鹰巢”的车,我就直接回萨尔茨堡了。
 
旧帖 2016-05-12 16:11:26
Post #5628
Re: 美国摩托日记
 
在江边熬浆糊 离线 在江边熬浆糊 断断续续看了许久,感觉很耐读。10+

----------------------------------------
微信公众号 糊眼看世界

 
旧帖 2016-05-13 15:35:13
Post #5629
Re: 美国摩托日记
 
szlghq 离线 szlghq 奉上10分。
几年前看过此贴留下了好深刻印象,
上个月去美西自驾游兜了一圈回来后再从头到尾看一遍,感同身受!
 
旧帖 2016-05-14 18:53:11
Post #5630
炒冷饭之纳福不留
 
细雨骑驴 离线 细雨骑驴 纳福不留


 
去希腊以前,关于希腊的行程,没有特意看过一行东西:书籍、旅行手册、旅行广告、网上的帖子,一行也没看。我的想法是,先到了雅典再说。
在意大利威尼斯碰到一对美国情侣刚从希腊坐船来意大利,他们推荐我去小镇纳福不留(Nafplio)。看他们俩那幅派头,饱履征尘、像是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老练的背包客,立刻就信了他们的判断。
游览过雅典,马上就奔纳福不留而去。
一路上很兴奋:翻开旅行手册看看沿途、附近那些地名,像看修昔底德的历史和荷马诗史中的地名索引:伯罗奔尼撒,科林斯,迈锡尼,斯巴达,奥林匹亚,德尔斐……
看看书,偶尔抬头望望车窗外面。要么是艳阳下的蓝蓝的海湾,镶着一弯一弯的沙滩,像斯里兰卡南部的海滨,人少,朴美。要么是大片大片的橄榄树,望也望不到头。零零星星有些房子,和地中海对岸的意大利很不同了,从绿树丛中探出轻盈而亮丽的屋顶和重重屋檐。
火车相当老派,过乡村旁的道口的时候叮叮当当地敲着钟开过去。
从雅典过来,四个小时火车就到了。从车站看得到海。
 
    那对美国情侣说得很对,这里理应是希腊最美丽的小镇。在伸进海湾的一个小小的半岛上,有山,有海,有小巧玲珑的古城,有显赫的历史:放在欧洲任何地方,也体面得很。
但是,有一件事他们忘了跟我说,它也是希腊最热的小镇。除非在海里泡着,早八点到晚八点之间不能在太阳下待着!
    记得希腊神话里有个故事,有个异想天开的家伙用蜡做了翅膀在天上飞,结果翅膀被太阳晒化掉,栽了下来。到了纳福不留我才明白,这故事在希腊被创作出来,不算神话,只能算是现实主义的作品。它不需要什么想象力,只要作家在太阳下走一分钟就行。


    我在纳福不留的几天,白天翅膀就是软得不行,只能到超市买一升一盒的冰淇淋躲在树荫下吃,勉强和一丈以外的酷热过几招。冰淇淋要吃得快,要不然就只能当奶昔喝。
    因为白天睡得足,所以我早上起得早,而且一点不怪自己命苦:小镇上威尼斯式的石头房子夹着的石板小巷阒无人声;环绕半岛的、松树间的小径,细鹅卵石的海滩,可以看到水底游鱼、礁石的清澈海水,处处清静,让我觉得五脏六腑都清凉、爽气。
    晚上八点以后呢,其实也没太多事可干,吃吃饭、喝喝酒、泡泡咖啡馆而已。
海边有很多好酒吧,装饰简单、雅致、洁净,露天,挨着海水。没有喧闹的音乐,没有喧哗的人群。九点钟左右是最好的上座的时候:太阳下去了,但还是红霞满天,海湾对面的重重山峦还依稀可辨,灯光星星点点地亮起来,海湾里旧时的堡垒在照明灯的映射下泛着神秘的幽光。


柏拉图说过,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静静地待着,冥想美好的事物。想想他的话,啜一口冰凉的啤酒,看看隐隐发光的、暗红的天空和海水,我觉得生活也没什么可抱怨的。
 
什么也没干,待了四天。


 
旧帖 2016-05-14 18:53:54
Post #5631
Re: 美国摩托日记
 
细雨骑驴 离线 细雨骑驴
在江边熬浆糊 wrote:
断断续续看了许久,感觉很耐读。10+


谢谢你的耐心和打赏
 
旧帖 2016-05-14 18:55:53
Post #5632
Re: 美国摩托日记
 
细雨骑驴 离线 细雨骑驴
szlghq wrote:
奉上10分。
几年前看过此贴留下了好深刻印象,
上个月去美西自驾游兜了一圈回来后再从头到尾看一遍,感同身受!

  去那边自驾过的人会知道我没有胡说八道。终于忍不住打赏了!grin
 
旧帖 2016-05-23 08:52:45
Post #5633
Re: 美国摩托日记
 
yzql 离线 yzql 哇!大师果然说到做到!grin
 
旧帖 2016-05-26 18:00:42
Post #5634
Re: 美国摩托日记
 
尘事未了 离线 尘事未了 看帖大半年了,终于看完了。哈哈哈。我也是湖南的,柳老师
 
» 论坛 » 小驴在野 » 美国摩托日记 6458

 邀请xuliang1215参加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