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位置 自驾之路 / 广州 / 发现广州 / 休闲 » 论坛 » 发现广州 »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800
旧帖 2011-06-12 18:26:01
Post #27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十九、 近代的特色建筑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广州近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西洋建筑的移入、传统建筑的复兴以及现代主义建筑的传入等若干阶段。西洋建筑在广州便有了以下类型,如天主教圣心堂(石室)一类的宗教建筑;如广州邮务管理局大楼、粤海关大楼、市府大楼、省财政厅大楼、省总工会大楼一类的公共建筑;如西关大屋、竹筒屋以及东山花园洋房、小洋楼一类的住宅民居建筑;如中山纪念堂、海员亭一类的纪念性建筑;还有如爱群大厦、南方大厦、市银行大楼、省银行大楼、新亚大酒店以及遍布广州各主要商业街道(骑楼商业街)的商业骑楼建筑。

    其实,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代才传至世界各地的。皆因商业建筑中的"骑楼"部分是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筑,在马路边相互联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可达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以上。广州有"五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之说,因而"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一时风靡整个广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广州街景的主格局。”“骑楼”建筑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业街道较为集中。而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气魄最大: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均为广州初期骑楼建筑中的佼佼者。本世纪60年代以后,新建的商业街区已很少采用这种形式了。


另:2011年春节去了一探梧州,感到到人家的骑楼保护得真好!!广州的不得与之相比!



365. 永芳堂
永芳堂,由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姚美良先生于1990年捐资兴建。从上方俯视,永芳堂由对称的外方内圆的双曲面组成,前庭舒展的两翼象征开放中的国门,直达三楼正厅的室外六十级台阶象征着国家的发展进步。作为永芳堂建筑的组成部分,室外台阶两侧置有近代中国十八先贤铜像雕塑群。
十八先贤铜像是经过学校有关专家反复讨论而确定,位于永芳堂广场两侧,左侧依次为:孙中山、蔡元培、章炳、梁启超、康有为、邓世昌、黄遵宪、魏源(湖南邵阳人)、林则徐、詹天佑、秋瑾、谭嗣同(湖南浏阳人)、严复、冯子材、容闳、洪秀全。永芳堂现在为历史系基地,首层是图书馆、阅览室,二楼是办公室,三楼是孙中山纪念馆,四楼是林则徐、黄遵宪展览厅和中大校史展览厅,牌匾“孙中山纪念馆”是宋庆龄1972年写的,纪念馆上方有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下为公”。字体浑厚有力,非常醒目。

探访侧记:到中山大学,自然要路过“永芳堂”的。其他的不多说,这十八先贤铜像里面就有我们二个湖南人——魏源、谭嗣同,这说明湖南人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是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感到自豪与骄傲。



366. 五羊石像  
五羊石像,在越秀公园内,该石像有一美丽传说:五位仙人身着五色衣服,骑五色羊,从南海飘来,降临广州,五只羊嘴里各衔一茎六穗的稻谷。仙人将稻穗送给当地居民,并祝福永无饥荒,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广州亦得别称“羊城”和“穗城”。
根据古老的传说,1959年在越秀山建一座五羊塑作。这座五羊石雕,连基座高11米,共用130余块花岗石雕刻而成,五只羊大小不一,母羊昂首远望,口衔谷穗,又似回眸微笑,探视人间。其余四羊,环绕其身,亲密依偎,或嬉戏、或吃草,或吸乳。姿态各异,造型优美,情趣横溢。据说当年雕像竣工时,有人提出既是五仙骑的羊,怎会还有在吸奶的乳羊呢?其实仙人五羊都是想像出来的神话,既是仙羊,无论大小,自有仙风道骨,佛法无边。雕塑家们发挥其超群的想象力,匠心独具。40多年来,五羊石雕被誉为广州城徽。五羊的传说也广为流传。

探访侧记:以前主动或被动地去过几次。每次去都差不多的感受,那就是人特别多,这次也不例外——人多且天气不好!照相的效果不好。下次再找一个天气好、人又少的时段再来了。



367. 白云机场
白云国际机场,距市中心海珠广场直线距离为28公里,总投资逾200亿人民币,是我国首个按国际枢纽机场标准进行规划设计的超大型枢纽机场,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际机场,是全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该机场荣获“2005年中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新白云国际机场是广州市的一个新标志性建筑、一个展示新广州形象的窗口、一个广州市民喜爱的新景观。

探访侧记:这机场已经用了N次了,拍照留念。



368. 广州宾馆
广州宾馆,座落于广州市中心的海珠广场,南临珠江,北依越秀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一度以楼高冠全国而蜚声四方,亦是广州城的地标性建筑。

探访侧记:现在的广州宾馆似乎人气不行,与女儿想去吃个西餐都没有。只有转到旁边的华夏大酒店。至于其服务、其设施就比较一般,最不适应的就是灯太暗,有些昏昏入睡然。



369. 花园酒店
花园酒店,执业界之牛耳,从1985年开业至今,享誉中外二十载,是目前国内最具规模的五星级商务酒店,店徽为广州市花木棉,邓小平同志为花园酒店亲笔题写店名。1982年由廖承志、利铭泽倡议兴建,广州岭南置业公司与香港花园酒店有限公司合作经营。1984年10月建成,1985年8月开业,2006年9月重新装修。是全国仅有的三家白金五星级饭店之一并且是华南地区唯一获选的中国自主品牌酒店。

   探访侧记:店徽为广州市花木棉,确实不错。里面环境也不错,特别是后背的假山瀑布及大堂背景。难忘的一家人在其顶层旋转餐厅度过了一个别样的除夕夜:温馨的环境、丰富的美食、旋转变换的景观、灯光灿烂的羊城夜……



370. 东方宾馆
东方宾馆,开业于1961年,是广州历史最悠久的五星级酒店之一。在这里,周恩来、邓小平、撒切尔夫人、李光耀先后下榻;郭沫若、刘海粟、关山月、艾青挥毫留墨…… 43年来,接待了海内外无数政要、商贾。

探访侧记:只是去转悠了一下,争取下次去消费一下,即使是喝杯茶。



371. 双溪别墅
“双溪”原是“双溪寺”,寺内有一五宝泉,据记载,当时建双溪寺时无泉水,食水困难,郑仙见此状况,托梦于寺中长老,在后山挖井,见五色土即可告成,次日,寺中和尚果真挖出红、黄、蓝、白、黑五层土,顿时泉水涌流,故称“五宝泉”。“双溪”,因寺内有月溪和甘溪两支泉水绕寺而下得名,后双溪寺毁于战乱,1964年重建,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曾在此下榻,双溪别墅门上“双溪”二字,字体古朴凝重,是当时朱德委员长亲笔手书。

探访侧记:“双溪”这名字有些意思。曾经在这里饮茶几次,这次就没有这样的闲心了。



372. 白云宾馆
白云宾馆,1976年建成的,主楼33层,为当时的中国大陆最高的建筑(117米),可惜这个纪录很快就被国内其他省市的高楼打破;不过,其作为广州第一高楼的纪录却保持了10多年的时间,一直到1989年广州著名的“63层”建成。开业之初,并不向普通市民开放,门口终日有武警把守一直到1983年,开业时总统套房5元/晚 。
白云宾馆与华厦大酒店、广州宾馆、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一样,白云宾馆同样是交易会的“副产品”。1973年,为了解决外宾住宿问题,国家开始筹建白云宾馆。在定名之初,有两个名字可供选择——“白云宾馆”、“友谊宾馆”。“白云宾馆”寓白云山下、高大之意,当时认为“友谊”用得太滥;而蓝天上一抹“白云”掠过,清新脱俗,又加上该宾馆北依白云山,南临珠江水,取名“白云宾馆”众望所归。

探访侧记:只是去转悠了一下,争取下次去消费一下,即使是喝杯茶。同时,也具体看看改造之后其内部的变化与样子。



373. 松园宾馆
松园宾馆,坐落于白云山麓,南湖之滨,是广东省委接待办的重要接待基地,曾多次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这里依山傍水、绿树成荫、极富南国园林特色。

探访侧记:曾经去过2次,特别是其泳池很好!本次的探访是“签到式”的。


374. 珠岛宾馆
珠岛宾馆,是一座具有南方园林特色的别墅式宾馆。南邻珠江,北连东山湖公园,绿水环绕,交通方便,有“小岛”之称。岛上茂林修竹,四季常青,荷花映日,白兰飘香,红紫烂漫,鸟语花香,有“江上明珠”之誉。广州珠岛宾馆始建于五十年代初,原称“广东省委小岛招待所”,1970年由周恩来总理正式命名为“珠岛宾馆”,后来由董必武代主席亲笔题写馆名,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的主要接待基地,承担党和国家领导人来粤的接待任务。曾接待过国家三代领导人及多国元首、总统,有“广东钓鱼台”的美誉。

探访侧记:以前是在这开会与住宿过。这次将车直接开进珠岛宾馆转悠了一圈(部分地方另有人员把手,就没有去尝试了),又遇其装修改造,故也只是大致看看。今天逛得有些累了,倒在车里睡了一个午觉,之后才将车开出这珠岛宾馆。



375. 华侨新村
华侨新村,东邻黄花岗公园,西至淘金路,南起环市东路,北至广九铁路。原是一片荒丘,1955年由归国华侨 组成“华侨新村筹建委员会”,于同年5月动工。1958年建成,并命名“华侨新村”。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有花园式独立庭院177座,公寓291座,大多数为2-3层,小洋楼,设置小花园,绿化环境优雅。是一个典型的华侨、侨眷社区。

探访侧记:以前交“路桥费”还偶尔去华侨新村。这次就顺便去看看。只是世道变化快,当年的乱葬岗,如今倒成了广州最繁华的地区之一了,成了房价最高的区域之一了,当年的1-2层的建筑,现在成了城中的别墅而更加珍贵了。



376. 矿泉别墅
矿泉别墅,位于广州市三元里大道 501 号。按国家三星级标准,融合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装修,集住房,餐饮,旅游,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涉外大酒店。其园林建筑成就和优质服务蛮声酒店行业 2005 年广州伍福公司出资重新装修,使百年老店重现辉煌。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这别墅已经不“别墅”了,已经被周围建筑淹没了,因此花了不少的功夫去寻找:首先是在三元里大道上来回掉头几次,走了冤枉路;其次是误入矿泉街这一城中村去,导致行车困难。最后又到了三元里大道,看见一还有停车位的“盛京酒店 ”,那赶紧停车慢慢再找吧!歪打正着,就是这个地方了。但找个半天也没有感受到“矿泉别墅”曾经的辉煌,只是其墙壁上的“矿泉别墅”字样才使人相信这就是它了。本想在酒店吃顿中午饭,无奈几乎没有吃饭的人,感觉有些“不妙”,就此作罢!(真是浪费一个“名额”)



377. 山庄旅舍
山庄旅舍,位于白云山,修建于1962年,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莫伯治以“藏而不露、缩龙成寸”的手法将山庄旅舍的庭院景物融入大自然,充分演绎了“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传统园林文化,1993年,荣获中国建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2005年,荣获广东最佳生态园林酒店、十大最具魅力酒店的称号。山庄旅舍的前身是苏东坡的嫡孙、南宋太尉右丞相苏绍箕修建的苏氏宗祠“月溪寺”。明初,改建为岭南著名的“月溪书院”,成为名人墨客汇聚之地。建成后的山庄旅舍接待过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陈毅曾在山庄旅舍举办重大国事活动;董必武先后两次下山庄并题“山庄旅舍”;邓小平也曾莅临山庄小憩。山庄旅舍凝聚了广州的历史、文化;浓缩了广州的青山、秀水。

探访侧记:山庄旅舍的设计还是不错的,终究是莫伯治大师的作品啊!但是,仅有外部“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是不够的,还要以人为本!因白云山里湿气重,加之这建筑的通风不良,另外禁止机动车上山导致客流减少,住过之后才知道房间有些霉味。在这里吃饭是比较便宜。这里印象最深的是董必武题写的“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下次爬山时,再去住上一个晚上,感受一些白云山的宁静。



378. 学府风韵
学府风韵(中大北门广场)位于滨江东路,该处是原岭南大学的正门,1952年中山大学从石牌迁入时,也曾以此门作为学校的正门。整个北门广场主要由牌坊、中大校徽、中大校训及中大校史等部分组成。

探访侧记:这“学府风韵”的名字倒起得不错。这是在“三年一中变”中被重新规划建设的,是广东省首个开放式校园广场,广场中最引人注目的大家非常熟悉的中国式双层牌楼,包括五山、大学城在内,似乎有中山大学的地方就有这个牌坊!虽然细节也不完全一样,但有些泛滥了,另外,这牌坊比起四十年代的旧牌坊更大。



379. 紫云山庄
增城紫云山庄,位于新塘陈家林的紫云山坳。山庄大门的祥云石塑上刻着“紫云山庄”4个大字,进入广场是两侧耸立的古罗马式石柱,草坪中白玉色、紫铜色的欧洲少女塑像亭亭玉立,一尊威武的骑士塑像衬托出欧式建筑的社区会所的高雅气质。

探访侧记:本想再深入到别墅区看看,被保安拦住了。


380. 广州碑林
广州碑林的前身是白云寺,白云寺建于宋朝,是广州历史悠久的古寺之一,被毁于抗日战争期间。1992年在此新建了广州碑林。摆置了碑刻近三百块,收集了部分历代名士、现代诗人、书法家歌颂岭南风光、羊城、白云山的诗词、书法佳作。分为摩岩石刻区、南雅堂、仙黑轩三大景区。“白云山赋”是碑林中最大的一块碑,重约4吨,由徐续先生撰写,它的主要内容描述了白云山一年四季美丽怡人的景色。

探访侧记:以前还收门票的,现在不用了。 另,最近陪母亲又去了一次。



381. 雅宝新城
雅宝新城,是花都区房地产开发的“月亮工程”,位于107国道高速公路海布出口附近,天马河两旁,西北面傍山,东南面平整开阔,总占地面积2000多亩,总规划有三座豪华会所、高尔夫球场、中小学、大型购物商场、酒楼、医务所、银行、人工湖、人造沙滩、烧烤场、山顶公园、观景台等,配套设施齐全。商住楼建筑面积为80万平方米,其中大小别墅400座。

探访侧记:开车直入即可,保安还给你敬礼。转了一圈,也没有发现什么特别之处。



382. 南沙牌坊
南沙牌坊,当然位于南沙区了,是以前进入南沙的必经之路。

探访侧记:其实,也不存在什么探访不探访的,只是经过这牌坊,觉得有些特点,且规模宏大,几乎是南沙的象征,就将其列入其内。我想只要这牌坊不倒,过不了多久其必将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至少是内部保护单位吧!



383. 虎门大桥
虎门大桥,跨越珠江干流狮子洋出海航道。大桥全长15.76公里,主桥长4.6公里,主跨888米,单跨双铰简支悬索桥,矢跨比1/10.5,宽度为35.6米,双向六车道,中央设1.5米的分车带,桥下通航净空60米,1997年五月建成通车。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悬索桥,被誉为“世界第一跨”。虎门大桥的建成通车,跨海连接了虎门、番禺两地,使东莞成为沟通穗、港以及珠江两岸和深圳、珠海两个特区的交通枢纽。而今,硝烟不再,天青海阔,波澜不惊,天堑变了通途,泛舟珠江,只见大桥飞架,横空出世如长虹卧波;信步桥头,则气象万千,云樯帆影,尽收眼底。

虎门大桥

设计昼夜通车量为12万车次,桥下可通行10万吨级的巨轮。它是中国的第一座加劲钢箱梁悬索结构桥梁,主缆是由一个个直径为1.2米的钢箱焊接而成,里面装着14000根钢丝。主跨度是888米,是全中国第一长。主跨是指从虎门这边岸到江中心的横档岛这一段距离。4、是它的副跨度237米,是全世界第一!

探访侧记:应该说有三个层次的探访:其一是常规的,开车通过其桥面,本想停车下来踏勘一下,但考虑到本身安全因素及大桥的安全管理规定,只有作罢!最多就是打开故障灯,慢速通过一下而已,我想后面的车也是理解的——不就是想看看大桥雄姿嘛!何况通行费不菲,需要40元;其二是,在虎门侧及番禺侧,最佳就是在下横档岛看看其雄姿;第三层次是,2007年国庆,一家人坐椰香公主号滚装船从番禺出发到海南岛的秀英港而从其下穿越过,最近的穿越就是我们坐过快艇到横档岛。



384. 南航碧花园
南航碧花园,是南方航空公司投资兴建的大型山水生态别墅。它位于花都北部王子山下山野之中,远离城区繁嚣,青山绿水衬托,一派大自然优美环境。它为航空界人士提供清静的休闲度假胜地,同时也是航空小姐的培训场所。

探访侧记:开车进去溜达一圈,感觉这南航碧花园很好。有山有湖,错落有致。在湖边小休,感觉不错!另外一家祖孙三代在玩耍,大家聊了一会。顺便去售楼部转悠一下,感觉到价格很贵;出得南航碧花园,行驶在路上,感觉是离市中心太远!时空变换,心态也在变。其间,女儿还“将我军”——没钱买不起呗!



385. 广州火车站
广州火车站,是全中国铁路枢纽之一,广深铁路、京广铁路及广三铁路均交汇在此。广州站原址在大沙头,当时是广深铁路的终点站。而广三铁路的终点站就在石围塘。1951年广州火车站迁至白云路。到了1974年,广州火车站落成启用。 在1990年代初期,中国南方工商业急速发展,不少人纷纷到广州寻求出路。广州火车站成为民工聚集地。每逢春节前夕,不少民工赶着返乡过年,使广州火车站在这段期间可以聚集超过10万名返乡民工。而民工使尽一切方法登上返家列车也成为广州火车站的写照。与此同时,广州火车站治安之差亦同样是其写照。

探访侧记:虽然现在广州火车站的治安比以前好得多了,但如果没有什么事情最好还是不去,万一被偷、被骗、被抢、被碰瓷、被威胁了,总归不是什么好事,即使上述问题没有,去火车站也是给本来拥挤的火车站增加压力。至所以将广州火车站也纳入“发现点”,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是经过火车站才第一次踏入广州的土地,而不是白云机场及其它地方。我相信再过不长时间,火车站也将成为文物的。



386. 丫髻沙大桥
丫髻沙大桥,是环城高速公路跨越珠江主航道的一座特大桥梁,是广州东南西环标志性工程,全桥总长1084米,其主跨跨度为世界同类桥梁首位。主桥为76M+360M+76M三跨连续自锚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该桥是集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于一体的典型范例,其主跨度在世界同类桥梁中名列前茅,施工采用了先进的竖转加平转的施工工艺,也是世界上同类型第一座万吨转体(平转加竖转)的桥梁。大桥的建设凝聚着业主、设计、施工、科研、监理、监控、监测单位和国内数十名桥梁专家的智慧,荟萃了我国建桥技术的精华。2004年丫髻沙大桥入选首届“中国十佳桥梁”之列。

探访侧记:丫髻沙大桥是“豆腐渣工程”无疑了!每走一次,都骂一次,主要是自其通车以来,一直在“修路”,大桥的4车道被人为调整为二车道,导致经常塞车!舆情纷纷。从禁止15吨以上的大车经过之后,虽好过一段时间,但现在又有大货车上去了,没有人管理,又导致大塞车!有关方面怎么对得起其“中国十佳桥梁之一”的称号了?!这称号怎么评的?问题的另外一面是,这么差的桥都可以评上?唉,不去评论。



387. 白天鹅宾馆
白天鹅宾馆,位于沙面南端、面向白鹅潭,为一座五星级宾馆,由广东省旅游局与霍英东投资兴建,于1983年2月6日开业。楼高28层,有843间客房,餐厅30个。1990年被评为地中国大陆首批五星级宾馆之一。白天鹅宾馆是中国第一间中外合作的五星级宾馆,也是我国第一家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管理的大型现代化酒店。
开业近十六年来,共接待了4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美国总统布什、尼克松、德国总理科尔及卡斯特罗、基辛格、西哈努克、李光耀等国际名人都曾在此驻足。邓小平更是三次莅临“白天鹅”,并亲笔题字,这在国内中外合作的高星级宾馆中是绝无仅有的。白天鹅宾馆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酒店,而这家第一年营业就盈利的酒店,创造了酒店业界的神话。白天鹅宾馆是我国第一家四门打开对群众开放的高级酒店,成为宣传改革开放的窗口,增强了对国家前途的信心。

探访侧记:一家人去走走逛逛,即使不去消费,去欣赏一下其商品部也是不错的,特别是还有“免费的象牙雕刻”展览,我们买不起,倒可以看看的。另外,一家人在白天鹅宾馆也过个一个有意义的除夕夜。


388. 平安大戏院
平安大戏院,位于广州十甫路125号。1951年由私人同益股份有限公司集资建成开业。是广州一家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戏院,最吸引人的是这里电影的票价够便宜实惠。

探访侧记:最好的探访就是在这里看场电影,可惜没有!



389. 南沙大酒店
南沙大酒店,位于珠江口西岸,坐落于蒲洲山下,依山傍海。从酒店步行5分钟便可到达南沙新客运港,从这里坐船去香港只需一个小时。霍英东基金会投资兴建的。南沙大酒店具有旅游、度假、住宿、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

探访侧记:印象最深的是其造型及大堂里面的竹子。今年春节一家人去探访了一下,住了一晚。原以为是春节期间很便宜,结果却不是。



390. 广东科学馆
广东科学馆,坐落在越秀山南麓,中山纪念堂西侧,奠基于1956年,1958年竣工,是陶铸同志为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活动而批准兴建的,郭沫若同志亲笔题写馆名。 广东科学馆环境清新幽雅,周围绿树成荫,整座建筑宏伟壮观;琉璃绿瓦,飞檐滴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中山纪念堂相映生辉,是中国最早兴建的科技活动场所之一。

探访侧记:很容易找。建筑很有气势,只是我们没有进到里面去看看其内部结构。


391. 中国大酒店
中国大酒店,位于越秀区流花路100号,是一家五星级酒店。它的发展商是香港新世界发展、长江实业等公司。1984年落成开业,是中国大陆第一家中外合资经营的酒店。

探访侧记:从来没有去消费过。现在每天上班都要经过它门口。感觉酒店的名字似乎取得大了一些——中国大酒店。不知道当时怎么批准这个名字的,按照现在的《商标法》,这似乎很难合法的,在广州类似的命名还有一个“新中国大厦”。


392. 广东贸易中心
广东国际大厦,位于环市东路371-375号,东与白云宾馆,花园酒店相呼应,西与广东电视中心相伴屹立,背靠麓湖风景区,显得格外壮观。本工程由一幢63层主楼,两幢副楼组成。高度是200米。

探访侧记:广东国际大厦是广州、乃至广东经济发达的象征!是广州甚至是广东的代表性建筑之一!直到现在,其与广东电视大厦等组成的天际线仍然是广州最为漂亮的天际线之一。只是在中信广场起来后,才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特别是随着广东国投的破产,其名气更加下降了,当然除了拍卖事件外。



393. 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位于珠江南岸琶洲岛,它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会展中心,是21世纪广州城市新形象的标志性建筑和旅游观光景点之一。会展中心创下两项“世界第一”:单体展馆面积世界最大,钢横架跨度世界最长。其智能、通风、交通等几大系统,都体现了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在设计上,会展中心是一座注重建筑节能及室内外生态环境、集建筑艺术和现代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建筑。它采取“北低逐渐南高”的流线形设计,体现出“飘”的动态意念。

探访侧记:匆匆路过,拍照而已,曾经去参观过一次车展与皮具展。



394.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大楼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大楼,1959年秋,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陈列馆迁至此。

探访侧记:苏式的建筑,但配现在的外饰,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旧帖 2011-06-12 18:29:19
Post #28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G5老黄 离线 G5老黄 这么长,,没看完,马克一下,,
 
旧帖 2011-06-12 18:31:13
Post #29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二十、 民国期间的特色建筑




395. 永安堂
永安堂大厦,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坐西向东。解放前,它曾是仅次于爱群大厦的广州第二高楼。它是著名爱国侨领胡文虎在国内生产和经销“虎标”万金油等良药的主要场所。
号称“万金油大王”和“报业大王”的胡文虎(1882-1954年),出生于缅甸仰光,祖籍福建省永定县,是南洋著名的华侨企业家、报业家和慈善家。1908年继承其父胡子钦留下的一间永安堂中药铺,根据中西药理,刻苦钻研中、印、缅古方,利用西方先进的制药技术,并重金聘请医师、药剂师,将其父创制的“玉树神散”秘方改良成既能涂又能内服,携带方便的“虎标”万金泊,曾风靡全世界。
据估计,当时地球上全人类有半数以上的人们购买和使用过“虎标良药”。广州永安堂就是胡文虎在他的事业鼎盛期在广州设立的分机构。此外,胡文虎还创立了群星灿烂的星系报业集团,形成遍及全球的庞大报业网。而且胡文虎一生乐善好施,慷慨大度,捐献的财物不计其数,仅为抗日贡献的钱财,英国学者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可见其赤子之心,爱国之切。
广州解放不久,有人诬指胡文虎为“汉奸 ”,广州永安堂因此被列为“敌产”,由省总工会进驻作为工会大厦。1992年省政府正式决定将永安堂归还胡的女儿胡仙。1995年胡仙将永安堂捐赠给广州市政府将其作为少年儿童图书馆。在捐赠仪式中,广州市向胡仙颁发了“爱心隽永”纪念匾;并将永安堂命名为“纪念胡文虎先生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

探访侧记:其实很早就主意到了“永安堂”这栋建筑,步行或开车路过解放桥时都可以看见这栋比较特别的建筑,只是不知道其间的“故事”。这一圈看下来,觉得沿江路每栋有一定历史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故事”的,只是我们没有心情去关心,没有时间去了解而已。



396. 协和堂
协和堂,位于西增路协和中学内,为民国期间广州私立女子师范学校校址之一, 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开办 。协和堂建筑面积 350 多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墙红砖砌筑,楼高二层,前后开门,绿琉璃瓦顶,前后附四柱星檐角亭,外墙装饰简朴、素雅大方。协和中学内有几栋楼房风格与协和堂类同,形成特色建筑群。

探访侧记:第一次探访时,门卫不给进去,不进去拉倒!反正这类建筑见得比较多了,也没有再编个什么理由进去的动力了;后来看到报纸,说学校5月30日是开放日(为招高中生做宣传用的),想想就不看看吧!不要浪费机会,这次倒是大摇大摆地进去了,还受到了礼遇!如果我是校长,就会坚持至少每季度开放一次,而不是在招生时开放一天,这多少有些临时抱佛脚、急功近利的嫌疑。



397. 蝴蝶楼
蝴蝶楼,位于鱼窝头镇广州市双钱糖业有限公司内北侧。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据记载,“蝴蝶楼”是解放前被人称为“市桥皇帝”的大恶霸李塱鸡(李辅群)以武力霸占鱼窝头,兴建福隆糖厂时所建。该楼砖木水泥结构,楼顶布满枪眼,墙厚坚固。除了可以住人,还兼有防御功能。因为中间的门厅及楼梯通道连接左右两边形式相同的多边形随楼,看上去仿佛像一只展翅的蝴蝶,所以人们称之为“蝴蝶楼”。建国后鱼窝头乡政府曾在此办公。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探访之前就有二个想法,一是这厂子应该是倒闭了,珠三角现在哪里还有什么糖厂呢?另外就是琢磨着如何与门卫打交道,因为蝴蝶楼是在工厂内。到糖厂倒是简单,南部快速干线下来,沿南沙大道南行几公里,坐转鱼窝头大道,直走就有路标指示去双钱糖业公司了。结果印证了自己的想法:厂子倒闭了,机器拆卖了;与门卫打交道并不轻松!其四个词不离口:安全、领导批准、周一上班再来,介绍信,但凭着自己的耐心与真诚,经过多次的软磨与商谈,其最终还是领我去蝴蝶楼看看了!其间本想整点“小惠”给他,被其严拒!


花絮——蝴蝶楼与陈壁君
日伪期间,汉奸汪精卫把南京作为伪都,广州则作为大后方,而汪精卫的妻子陈壁君则经常乘飞机往返于两地,有所谓“两月驻京(南京)、两月驻穗”之说。汪精卫在1944年死后,陈壁君处理完有关事务就马上飞回广州坐镇。当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陈为防不测,在她的寓所(法政路30号)及附近实施紧急戒严,并在卧室放置烈性毒药一瓶,作为随时自杀之用。
1945年9月10日,国民党军统设局诱捕陈壁君,计划由郑鹤映执行。事前,郑鹤映将戴笠来电转示的蒋介石的手谕给陈壁君,称将派飞机接他们到重庆。12日,陈壁君等乘车出门,谁知不是往机场而是上船。一上船,又被告之,请陈壁君等到郊外安全地带暂时休息。12日晚,陈壁君等在鱼窝头“蝴蝶楼”,一住就是8天。到了9月21日农历中秋节,陈壁君等又被“送返”广州。10月14日,陈壁君等被送到南京被软禁。



398. 南方大厦
南方大厦地处广州沿江路,12层高的南方大厦是珠江边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的东边是爱群大厦,西边有古老的广州海关、邮政局和文化公园,再往前是沙面。附近还有西濠二马路、人民南、十三行等著名广州路段,长期是广州最著名的商业中心。南方大厦酒店前身是“大新公司”,创建于1918年,1938年在战火中被焚毁。解放后在市政府的支持下重建,1954年国庆节正式开业,命名为南方大厦。

探访侧记:以前住在荔湾区,并且当时很少有大型商场,因此南方大厦就成了我们的选择!那时的南方大厦是非常热闹,现虽然几经“转变经营方式”,但终究是回天无力啊!人少,特别是缺乏消费能力的人流的支撑,显得有些衰败。在沿江路上拍南方大厦有些困难,那就到滨江路再拍一下吧!



399. 爱群大厦
爱群大厦,在广州旧城区珠江北岸堤岸边、现“沿江西路”和“长堤大马路”两条马路交汇的三角形基地上。爱群大厦已有几十年的历史。1934年动工兴建,1937年夏竣工。该楼高64米,共15层。建筑风格独特,外形仿美国摩天大楼,具有端庄、明静、简洁、和谐的特色。在30年代她曾夺广州建筑物之冠,被当时新闻界誉为“开广州高层建筑之新纪元”,并以设备最新式、完善、豪华而著称。爱群大酒店在当时执旅馆业之牛耳,在海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素有“南中国之冠”的美誉。
当年大酒店落成之日,国民党军政要人李宗仁、孙科等都亲自题词庆祝,富商名流争相捧场致贺,故翰墨题词,琳琅满目。前往观盛者熙熙攘攘,轰动一时。旧时代的“爱群”是显露权力和身份的场所,平民百姓是难以涉足的,就连其门前骑楼下的长廊,一般人都不敢随意踏入。50年代至60年代初,爱群大厦这座器宇轩昂的高级宾馆,既是广州的特征之一,又是涉外活动的重要场所。1985年3月,“人民大厦”复名为“爱群大厦”。1988年11月5日“爱群”复名为“爱群大酒店”,由88岁的著名书法家秦咢生书写招牌。

探访侧记:曾经在其上的旋转餐厅吃过饭;曾经在其设备已属一般的房间住过一晚,感受这历史的沧桑与无奈!不过,其自助餐不怎样,其住的也不怎么样,但是非常便宜!只是随着消费力的远去,随着自身硬件环境的限制,其衰落下去了。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00. 东亚酒店
东亚酒店,在长堤大马路长堤大马路320号,是广州解放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1949年10月14日成为广州解放日,15日清晨,萧响三等从东亚酒店三楼的窗口升起了广州解放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迎接人民解放军进城。东亚大酒店由旅澳华侨马应彪集资于1914年兴建,落成后称“先施有限公司环球货品粤行东亚大酒店”,为当时广州规模较大的酒店。楼高7层,外表为欧洲古典建筑,内则全部用古色古香、做工精细的酸枝家具,外洋内中,陈设奇丽,堪称百粤之冠。民国时期,是富商巨贾、达官贵人经常出入的场所。

探访侧记:其就在人民路与沿江路的交叉之处。衰落的人民南路的商业,似乎更加凸显了酒店的历史。



401. 广州酒家
广州酒家,始建于1939年,位于文昌南路与上下九步行街交汇处。酒家以经营粤菜和中秋月饼而闻名,有“食在广州第一家”的美誉。广州酒家前身是西南酒家。1938年毁于战火,1939年重建,取名为广州大酒家。1954年公私合营后成为国营企业,文化大革命后沿用现名。先后被评为中华老字号、全国十佳酒家等称号。2005年被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探访侧记:最好的探访就是去吃顿饭,可惜这次没有!最近的一次都已10年矣!


402. 新亚酒店
新亚大酒店,开业于1927年,由美国和新加坡华侨集资兴办。开业之初,“新亚”以高品位、高质量立店,成为上世纪20年代广州首屈一指的高级豪华酒店,与上海“和平饭店”齐名,在粤港澳乃至东南亚一带享负盛名。刘少奇、李宗仁曾下榻这里,可谓名人汇聚。 被被评定为“中华老字号”。
  
探访侧记:其就在人民路与沿江路的交叉之处,与新华大酒店相邻。衰落的人民南路的商业,似乎更加凸显了酒店的历史。



403. 广安钱庄
广安钱庄,位于梯云东路 188 号。始建于 1928 年。坐北朝南,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层楼房 。天台的牌坊和通风亭已拆除,外立面有两根贯通三、四楼的爱奥尼式柱,楼房每层的墙上镶有壁画四幅,共有十六幅,内容都是才子佳人或者山水花鸟。房屋外立面保存完好,内部间隔有所改变。广安钱庄由周氏族人创办,只对周姓人氏开放,经营国内外周氏家族储款、汇款。1956 年公私合营时,成为旅店。

探访侧记:这钱庄不去看还好,一去看至少有二个方面的损失:一是,梯云东路给人的感觉是破破烂烂,加之到处是占道经营的小商铺,随意乱停的运货小面包车。这广安钱庄,其破烂程度真是出乎所料啊!其二,就是以后到酒店真还要少点一些所谓的“高档海货”,在这里看到一些大酒店来拿货的小面包车,所以,不论是大酒店还是小排档,其货源大致就如此了。

另外的记录是:有一次是从恩宁路回家,不小心走到了这梯云东路,那真是着急啊——拿货的、卸货的车不管你,只管装货就可以了!没有想到一个钱庄竟然是如此!



404. 南园酒家
南园酒家,在海珠区小港路晓港公园的西侧。具有岭南传统风格的园林式酒家建筑。假山、小桥、鱼池,回廊迂回曲折,厅堂布置雅致,具有浓郁的岭南建筑韵味。

探访侧记:特意去吃了顿饭。



405. 北园酒家
北园酒家,广州四大园林酒家之一,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当年,陈济棠主粤时期的广州市商会会长邹殿邦在十七中学右侧的一座别墅中开设北园酒家。因地处羊城北郊,毗邻白云山麓,树木茂盛,环境清静,更有小河从前面流过,故有"山前酒家、水尾茶寮"之称。吸引了市内不少官僚政客、富商巨贾、社会名流、中西医生、著名粤剧艺人常到酒家光顾。1947年因北园酒家原址在广州沦陷时被毁,故在原址附近的小北花圈口重建开业。
1957年国家投资改建,由著名建筑工程师莫伯治设计。把北园扩建成当时广州第一家古色古香、富有岭南庭园特色的园林酒家。朱光市长还为酒家书写"北园"招牌。1964年日本著名佛教大师、书法家天门海翁即席挥写"和平友好"条幅相赠。同年7月郭沫若出国赴越南访问在酒家饮早茶,赠诗一首"北园饮早茶,仿佛如到家,瞬息出国门,归来再饮茶。"刘海粟87岁高龄时,曾到此宴饮,即席挥毫"其味无穷"大字相赠。中山大学著名教授商承祚书赠"味道之腴"以表示对菜式的评价。先后被评为中华老字号、国家特级酒家。

探访侧记:路过很多次,但都没有进去看过、吃过。下次再找个时间去吃顿饭或者“早茶”吧!在广州这么多年似乎很少去喝什么早茶,特别是在1998年以后,工作一多,加之非广州籍同事的增加,似乎就没有再特意“叹早茶”了。



406. 泮溪酒家
泮溪酒家,是广州著名的传统园林式酒家,建于南汉国“昌华苑”故址,因附近有小溪,故名“泮溪”。酒家倚湖畔而建,以游廊连接的厅堂、别院掩映在湖光水色之间。1959年扩建,由莫伯治设计,荟萃江南庭园特色精华,经过两年营建,成为驰誉中外的“江南第一家”。
泮溪酒家从60年代初成为最宏大、最负盛名的园林建筑,至80年代末仍然保持全国最大园林酒家的地位。这里荟萃江南庭园特色及其装饰艺术的精华。泮溪酒家的外围粉墙黛瓦,绿榕掩映。大门上墨绿色洒金牌匾,是当年朱光市长留下的墨宝。酒家内的布局迂回曲折,层次丰富,几组园林重景显耀着民族的睿智。先后被评为"中华老字号"、"国家特级酒家"。

探访侧记:泮溪酒家坐落荔湾区龙津西路,去吃过几次饭。这次探访,对着大门照相,服务员也大方应对。



407. 陈嘉庚堂
陈嘉庚堂,由华侨陈嘉庚先生捐资兴建的岭南大学附属小学礼堂。1919年6月落成。为纪念陈嘉庚先生对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将该礼堂命名为“陈嘉庚堂”。
陈嘉庚,华侨企业家,1874年出生于厦门市集美镇一个华侨世家。厦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中学等均由陈嘉庚创办。陈嘉庚还是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地区着名华人企业家,生前曾为东南亚地区华侨领袖,爱国人士。1949年应毛泽东的邀请,回国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病逝于北京,享年87岁。后安葬于福建集美鳌园。

探访侧记:在中山大学,很自然地就到了陈嘉庚堂。



408. 太平餐馆
太平餐馆,地址在北京路342号,是广州第一家专营西餐的餐馆。20世纪初创办于北京路太平沙南关大巷,后因股东拆股,徐宝泉于1925年在财政厅前现址处开办“新太平餐馆”,与太平沙处的“太平餐馆”老馆竞争。后来,“新太平餐馆”被老馆收购,1927年7月将其改为“太平餐馆第一支店”,尔后,太平沙的太平餐馆结业,这里的太平餐馆第一支店则改名为“太平餐馆”。蒋介石、周恩来、林森、李济琛、陈洛棠等许多名人都曾在此就餐。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亦曾在太平餐馆设宴。

探访侧记:第一次是匆匆路过拍照而已;第二次再路过时就进到餐馆里面看了看,很多人在吃西餐。我啥也没有做,只是进去撒尿而已,看来熟悉环境就是好!至少可以应急,俗气但实用。老婆倒不喜欢这“太平餐馆”,似乎与什么“太平间”拉上了关系,唉!如果是这样,那“太平洋”、“天下太平”这词就不能用了?



409. 广东迎宾馆
广东迎宾馆,是广州市中心唯一园林式酒店,此处源溯于南朝梁武年间,为昔日王府之地。一九五二年建馆,接待中外政客无数,199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四星级宾馆。

探访侧记:感觉是环境是不错的,只是酒店的设施有些老化了。



410. 粤海关大楼
粤海关大楼,俗称大钟楼,位于沿江西路。粤海关是我国政府最早设立的海关。1685年(清康熙24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立粤海海关作为管理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咸丰十年(1860年)粤海关税务司在现关址正式建立公署。它原建于1860年,是两层简陋的楼房。1872年,楼房因被白蚁蛀蚀改建。1899年又遭火灾毁坏重建。民国元年又遭大火,楼层严重受损,已难修补。民国三年粤海关大楼工程在现址奠基重建。
粤海关由英国建筑师戴卫德.迪克设计,古罗马风格的建筑,成为近代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代表作之一。大楼主要材料全部由英国进口,最吸引入的还有顶层13米高的钟楼。因而粤海关大楼又叫大钟楼。顶筑穹隆顶钟楼,钟楼四面各砌塔司杆双柱,置大型四面时钟,内有5个大小不一的吊钟,为1915年英国制造。

探访侧记:在沿江路南方大厦这边有很多文物。这座建筑还是很浑厚、大气的!与之相比,现在的建筑似乎显得较为单薄。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很多照片。



411. 新华大酒店
新华大酒店,座落在珠江北岸,地处繁华的人民南路,连接十里商埠之称的长堤,建于1925年,比爱群大厦的历史还要长十多年,被誉为目前全国最宽最大的骑楼,在每段圆拱柱之上的墙面,都有一块巨大的卷涡形拱心石。

探访侧记:其就在人民路与沿江路的交叉之处。衰落的人民南路的商业,似乎更加凸显了酒店的历史。



412. 思明东校西校
思明东校,在花都区花山镇东村路六巷1号,是花都区唯一的一所由海外侨胞集资创办的初级中学,至今已经有80年历史。

探访侧记:其实就是现在的“华侨中学”,在GPS中设置目的地,就基本可直接达到,但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过不要紧,远远就看见的一漂亮建筑就是它了。正巧赶上一批大巴、小车出来,原来是其78级的同学聚会!保安查问来干什么,答曰回校看看,就善意地“蒙蔽过了关卡”,女儿说我骗人技术还可以,呵呵。到学校转悠了一下。一教师诚邀到办公室坐下“饮茶”,主是热情但客不受,到现在还有一事不解——这建筑怎么这样红啊!?



413. 万源堂参茸行
万源堂参茸行,位于光复南路西荣巷 2 号。建于民国。该楼房在新中国成立前是关姓私产,为参茸老板关松芝所建。首层经营参茸药材生意,二层为寝室,三、四两层为仓库。门面一边为厨窗,摆放参、茸及洋酒货板,日本入侵广州后,生意破产,其后一直用作住宅。

探访侧记:找到这里并非难事,难的是行车困难,于是将车停得老远的,然后步行而至。步行也非容易事,不时要避开熙熙攘攘的人群,车轮滚滚的推车。这楼是有些特点,房屋外立面基本保存,内部间隔有所损坏,首层门面已改动。



414. 执信中学建筑群
执信中学,位于执信南路152号,于1921年孙中山先生为纪念朱执信而创办的。执信中学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环境优雅,尤其是校内的文物建筑群古色古香,文化氛围浓郁。建于1923年的旧图书馆和东座、南座教师办公楼均为两层红墙绿瓦建筑,其外貌至今尚保持完好。

探访侧记:周末,雨天,学校基本没有人,但旧图书馆在装修中。保安没有过问,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进到学校。“功课”做得不深,不知道原在驷马岗的朱执信先生的陵墓已于1936年迁葬于校内,看来下次还得去到学校里探寻一下。



415. 中山大学石牌牌坊
中山大学石牌旧址,位于石牌五山路斜坡处,建于1935。牌楼灰白色,分五门。中门石柱并有狮头含环浮雕,柱内侧有一镶嵌大理石,上刻中山大学奠基于民国24年及校长邹鲁和诸董事姓名。牌楼主间横额,原镌刻“国立中山大学”,建国后改书“为人民服务”。

探访侧记:牌坊左侧写着是“华南理工大学”,右侧写着是“华南农业大学”,牌坊横梁上的字显然不是曾经的“国立中山大学”。牌坊脚下不再是来来往往的莘莘学子,而是穿梭的车辆,就我都穿行不下100次了,它显得有些落寞。我想很多华工、华农人都找不到它的。但这座牌坊已在珠江边和大学城复制了两次,有些泛滥了,但只有这牌楼才更有苍老的韵味。我想什么时候将其“为人民服务”改为“国立中山大学”,同时摘下“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二块误导人的牌子而给它正名呢?文物部门应该去做这个工作。



416. 康乐园早期建筑群
康乐园早期建筑群,含岭南大学建筑群(马丁堂、格兰堂)、岭南大学附小建筑群、马岗顶洋教授建筑、模范村中国教授住宅群、孙中山铜像、七进士牌坊。康乐园是晋朝时期著名诗人康乐公谢灵运被贬后的居住之地。钟灵毓秀,物华天宝。
走进康乐园,可以感受中式园林的古典美——大草坪中的惺亭,进士牌坊;可以在逸仙路上略影中大校园之古楼,参天大树,青青草坪;可以到有欧式别墅群的马岗顶缅怀大师,感受西方大学式的校园——草坪中分散的坐落着的一座座漂亮的别墅;这里是植物的王国,随处可见参天的茂盛大树,榕树、樟树、棕榈树、木棉树、芒果树。

探访侧记:经过考虑,为了完整起见,还是将“康乐园早期建筑群”单独列一条,虽然其中的一些内容,如马丁堂、七进士牌坊等已经有了单列。



417. 花县县立初级中学钟楼
花城中学,坐落在花都区花山镇北部,这里是花县县立中学、花县乡村师范学校旧址。

探访侧记:GPS可以直接找到。因是放假,校门紧闭,但透过栏杆,可见钟楼。广州称“花城”,这学校沾了“花城村”的光,就叫“花城中学”了,“帽子”戴得很大!不明就里的人,以为是一所很大的学校呢!其实是一普通农村中学而已。



418. 中山医学院校本部大楼
中山医学院校本部大楼,坐落于中山二路的原中山医科大学内,始建于1916年,是广州市现存民国初期建造、体现中西合璧建筑技术、为数不多的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建筑之一。

探访侧记:雨天探访。这栋楼的建筑还是很有特点的,在中山二路上看得很清楚,而且看起来更有气势!虽然路过很多次,但真正进来拍照还是第一次。



419. 陆军广州总医院旧建筑群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旧建筑群,含医院门楼、华侨楼、解放楼和胜利楼。 1933年陈济棠创办了国民党陆军医院,1949年广州解放,先后改为陆军总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并添建部分建筑。此建筑群是广州保存较好的近代建筑。

探访侧记:没有进到医院内部,就在路边大致看了看。
 
旧帖 2011-06-12 18:35:45
Post #30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二十一、 清代及以前建筑




420. 波楼
波楼,广州近代最早的气象信号台,始建于1885年,为粤海关船舶导航而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洪德路海天四望街,因设置信号台悬挂风球(粤语称球为“波”,取英文“ball”的译音)预报暴风讯息而得名。上有测风设备,在台上可望到白鹅潭一带的船只往来,也被称之为“海天四望”。每当台风来临之前波楼即挂起风球讯号,为所有来往或停泊在广州白鹅潭江面的船只通报预警。近百年来它曾经为无数航海者提供过或多或少的航行信息。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在做功课时,这“波楼”还与黄埔造船厂的“波斯楼”搞混淆了。波楼就离自己的住处不远。街名叫“海天四望街”确十分有意思。有意思的还有,一老伯很主动地与我讲历史,把我引到一边,让我看该建筑的奠基碑。我想绝大多数广州人是不知道这建筑的,在少数的探访者中,知道这碑的应该不多的。碑是英文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拍摄回来慢慢研读。后来又引领女儿与老婆来看过一次。现在下班也偶路过,往右边一看,波楼清晰可见!



421. 陶陶居
陶陶居酒楼,位荔湾区第十甫路,于1880年(清光绪六年)开业。具有百年历史,为广州市最早期的豪华食府,多有文人骚客趋慕,招牌题字出自清代名人南海康有为之手。陶陶居在100多年前原是一位大户人家的书院,到了清光绪年间,这间书院已换上"葡萄居"茶楼招牌,专营苏州风味的酒菜,兼营茶面。后来易手由一位姓陈的老板经营,陈老板改茶楼字号为陶陶居,寓意来此品茗乐也陶陶。陶陶居被誉为“月饼泰斗“,是与其制作的广式月饼包装精美、品质优良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分不开的。先后被"中华老字号"、"国家特级酒家"称号。

探访侧记:最好的探访就是去吃顿饭。



422. 莲香楼
莲香楼,座落于广州市城西,开业于1889年,享誉国内外,有“莲蓉第一家”之称。那时,西关一带繁华非常,住户多是富裕人家,因而饮食业异常兴旺。老制饼陈师傅改 进制饼工艺,用莲子来制作饼点馅料,使之独具一格,吸引客人。光绪年间,糕酥馆改名为“连香楼”,为了保证饼食质量,该店严格选用当年产的湖南湘莲。由于制作讲究,生意日渐兴隆。宣统二年,一位名叫陈如岳的翰林学士,品尝了莲蓉食品后,有感于莲蓉独特的风味,提议给连香楼的连字加上草头,众人一致赞同,他遂手书“莲香楼”三个雄浑大字。现在高悬于该楼门前的金漆牌匾上的“莲香楼”三个大字,便是这位学士的手迹。近百年来,莲香楼虽几经风雨,历尽沧桑,人事沉浮,而生意始终兴旺。先后被"中华老字号"、"国家特级酒家"称号。

探访侧记:探访时,在这里买了不少饼类食品。



423. 莲花城
莲花城,位于莲花山上,素有"广东长城"之称。建于清康熙三年,面积约1万平方米。城建在山顶,俯瞰珠江航道,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鸦片战争时林则徐曾在城内驻防,设立了防止英军入侵的第二道防线。后林则徐被贬,投降派琦善在莲花城内与英国代表义律签订了不平等的《穿鼻条约》。因此,莲花城也是中国以及广州近代史的一个历史见证。

探访侧记:很容易找到莲花城的。上莲花城城墙,绕其走了一圈,以前与女儿在莲花城内走过“八卦阵”的,但这次就没有再走了。这八卦阵为了节省材料,高度不够,我等个头较高者都可以看到那里通与不通的,与女儿比赛是占优势的。



424. 龙虎墙
省立中山图书馆原是清代全国四大贡院之一——广东贡院的所在地,尚存的遗迹是图书馆西面一堵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墙,当年科举会试的放榜就张贴在这堵朱墙上,所以这堵墙被读书人尊为“龙虎墙”。2005年 “龙虎墙”作为广州罕有的见证科举历史的“活化石”,新晋为广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第一批登记保护文物单位。据介绍,当时龙虎墙周边小巷的很多人家也都贴着这样的对联,“出入凤凰池上客,往来龙虎榜中人”或“一举名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等。自1905年废科举后,试院失去了作用,但龙虎墙的街巷仍保存至今,为科举制度留下一点痕迹。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真正的龙虎墙,仅是指中山图书馆西围墙约30米长的一段老墙。从德政中路这边进去,很容易找到!只是有些失望,与想象中的龙虎墙有些区别!这似乎有些现代化的感觉,只是那块文保单位的碑却不容我质疑!龙虎墙右侧3米宽为土墙,在右下方有一块长方形石刻嵌入的痕迹,但石刻却没有了。据称石刻上记载了龙虎墙的建筑年代及完工时间等;右上方的土墙则缺了一大块,墙体斑驳有很多凿痕。



425. 进士第
进士第,在花都赤坭镇赤坭村三禾庄,是清嘉庆进士宋廷桢任四川知县期间为自己营造,当地人称“生祠”。原为三座三进大宅,中间有两条青云卷分隔,连围墙占地7亩多,原左右两座各有6厅24房,现仅存中座。中座是砖瓦木石结构,墙体均为水磨青砖,殿内及走廊方砖铺地,天井、青云巷、屋基用花岗石铺砌。梁架全用坤甸木。风火山墙,硬山顶,屋顶嵌陶瓷塑,做工精细。

探访侧记:难度是★★★。一家人去探寻过一次,虽问及几人但终是未果,已列为了A类项目,但终于还是又去探访了一次,这次是有备而去的。上次之所以未果,是因为只是到了赤坭行政村,而没有去1公里之外的三禾庄自然村。这次就将车直接开到了进士第的门前。大门虚掩着,于是将其推开看看,沉闷的门枢摩擦声——“嗡…”很有些“历史感”啊!不过也需要一些心理准备的。
想想在无人的状态下,推开一座老宅的大门是什么样的感觉?但只是踏进了一脚,另一脚却在门槛外面。映入眼帘的是“父子进士”牌匾,这是因宋廷桢与其子先后考取进士,故称“父子进士”。进士第的旁边是在大兴土木,似乎要恢复以前的辉煌?



426. 锦纶会馆
锦纶会馆,又名锦纶堂,现位于荔湾区康王南路康王路隧道北出口的西侧,是一座清朝的祠堂式三进深砖木结构的建筑。始建于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会馆坐北朝南,其锅耳屋的外观具有浓厚的岭南建筑特色,馆内保留有不少木雕、砖雕、陶塑、碑刻等。锦纶会馆原是广州丝织行业股东公会,1949年后改为民宅,其房屋结构基本保持完好,成为广州保存下来的唯一近代专业会馆。馆内完整保留了二十一方历史碑刻,是研究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和广州商贸发展的重要实证。2001年建设康王路时,为保护这座古建筑,对其进行整体平移。工程具体为向西北方纵移80米,横移22米,托上1.85米。

探访侧记:以前进去看过,这次是非常容易找到,但没有细看,就往华林寺走去了。基本上属于“签到式”的探访。



427. 凤台揽胜
凤台揽胜,位于荔城镇前进路。相传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增城春岗出现一双凤凰,改春岗为凤凰山,建凤凰亭为记。南宋理宗二年(1225),理宗将凤凰山赠给右丞相崔与之,并赐名“菊坡”。山顶立亭,全城风光,尽收眼底,成为历代骚人墨客、名流学者吟诗作赋的游览胜地。山上还安放有南宋右丞相崔与之铭碑石和清代数门古炮等出土文物。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找这景点倒花了一些时间!主要是自己对GPS不太相信,以为凤凰山是什么大山、高山!其实这凤凰山连个小土堆都不算,太矮了!不知道有20米高没有?以前它就在河边,可能显得高些。最终还是相信了GPS!奔前进路而去。看来细节还是要相信GPS。


428. 妙吉祥室
妙吉祥室,位于海珠中路与惠福西路交界处。广州的满族人俗称它为“观音楼”。“广州市满族历史文化研究会”就在此楼内。 “妙吉祥”何解?该词的“专利权”应归五世达赖喇嘛。皇太极将后金的女真人族名改作“满珠”,后又改作“满洲”。乾隆钦定的《满洲源流考》有这样的考证:“以国书考之,满洲本作满珠。我朝光启东土,每岁西藏献丹书,皆称曼珠师利大皇帝。曼珠,华言妙吉祥也(华言即汉语的意思)。”清顺治九年(1652年),五世达赖喇嘛觐京时所献丹书中的“曼珠”与“满珠”同音(语出藏传佛教),汉译为“妙吉祥”,谓“满洲”是也。“妙吉祥”一词,其实是满族的别称。
该楼为何如此曲折地以藏言佛语汉译的别称为名?这与民国时一宗颇为轰动的“旗产诉讼案”有关。 周恩来总理1961年接见溥仪和溥杰夫妇时曾说:“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政府歧视满族,满人不敢承认自己是满族。”以“妙吉祥室”来冠名,可见当年满族“大爷”(满族人通称族内上辈男子为“大爷”)们的良苦用心。
满族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满族祖先曾信仰萨满教,后大多信仰佛教且笃信观音。广州满族人基本上也信奉观音。全国各地的满族,只有广州的满族人设有宗祠。广州的满族宗祠以一个旗联合建一祠,共八间。如今,八旗的宗祠已荡然无存。因此,“妙吉祥室”成为广州满族人惟一的“家庙”。

探访侧记:步行而至,因有具体的门牌号码,很快就找到了。遗憾的是,其规模很小,周围杂人也多,但看见我要拍照都主动回避啊!看完“妙吉祥室”及其资料,真倒长了一把见识。



429. 八和会馆
“八和会馆”,是粤剧艺人的行会,从前称为“琼花会馆”,当时设于佛山。因粤剧艺人参加太平天国革命,咸丰4年(1845年)被清政府夷为平地,粤剧艺人连遭杀害,走投无路的粤剧艺人们便无奈背井离乡,有的漂洋过海,远走南洋,有的则逃到西关的黄沙。那年月黄沙名符其实地肃杀荒凉,人称“乞儿地”,可刀下余生、死里出逃的一群粤剧艺人们就像孤魂野鬼,苦不堪言地在这块“乞儿地”上行乞觅食,过着非人般屈辱悲惨的日子。

清末光绪15年(公元1889年),粤剧艺人受难者得到了一个读书人梁同善大义凛然无私鼎助,即帮助他们上诉朝廷并最终获得胜诉,粤剧艺术才得以重见天日,得以复活。自那时起,“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粤剧人士扬眉吐气地在黄沙买地,并建起一座可容千人居住的大厦——八和会馆,令举世华人震惊又振奋,于是纷纷相传互告,成为传奇美谈。而名不见经传的黄沙自有了八和会馆后,日渐兴旺发达起来,也成了旧广州一大声色犬马的风情景观。
“八和会馆”分设八个堂,供各班艺人散班后回广州住宿,按各行分设兆和堂、庆和堂、福和堂、新和堂、永和堂、德和堂、慎和堂、普和堂。八和会馆最初是实行行长制,由全体会员推选德高望重的演员和职工担任行长。行长在行内具有至高权威,从戏行事务到艺人家庭生活,无所不管。1937年,日本战机轰炸广州,“八和会馆”被炸得烟飞灰灭。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1946年),海外“八和”子弟希望复合,再次举行义演筹款,在恩宁路重建“八和会馆”,并改名为“广东省粤剧八和联谊会”。所谓“八和”,就是八个“行头”组成,包括戏服、演员、乐器、挂画等,缺一不可。八和会馆的昔日神话,令存留至今的恩宁路不折不扣成了一处风情遗址,常言道:“凡有井水处,都歌柳永词”;可在西关地,却是“凡有粤语则伴粤曲”!西关也因拥有这条“古道”的悲欢离合,从而成为“粤剧曲艺之乡”。

探访侧记:“八和会馆”名气很大,虽去探访了一把!但没有进到里面详细看看。



430. 小画舫斋
小画舫斋,在龙津路逢源大街21号,据其主人黄景棠记述,它落成于光绪壬寅(1902),是一座环形建筑物,四周都是精致幽雅的楼房,中间是一片露天的花园,整体结构,独出心裁。因园内有画舫建筑,故名。主楼设计为画舫形,称为“船厅”,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可惜,目前真正留存下来的只有一座家庙,园林更已被凌乱的单位宿舍取代。小画舫斋之享有盛名,除因为其特色外,是因为它拥有西关大屋的建筑神韵和人文内涵。

探访侧记:名字很有些吸引力!第一次是探寻西关大屋的过程中大致进去瞄了一下,好像是一个搞木偶戏的单位进驻,当时不知道这叫“小画舫斋”,但仍拍摄了一些照片回来;第二次再按门牌找“小画舫斋”,才发现自己已经来过,但其在装修。



431. 天字码头
天字码头,于清雍正年间形成,是目前广州使用历史最久的码头。天字码头在清代时是专为迎送官员而设,附近北京南还有名叫“接官亭”的巷子。1839年林则徐到广东禁烟在此上岸,孙中山也曾在此坐船逃往香港。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曾纵火烧天字码头。

探访侧记:对于广州人而言,天字码头应并不陌生。前段时间说要拆除,还闹得沸沸扬扬的。



432. 岭南第一楼
岭南第一楼,又叫禁钟楼,是广州市现存为数不多的保持着木结构形式的较为完整的明代城楼式建筑,始建于明代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现存二层的木构架是清乾隆五十三年的建筑。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把它与镇海楼、海山楼和拱北楼合称为“四大崇楼”。
钟楼坐北朝南,高17米,分作两层,下层用红砂岩砌筑,上层为木构架檐梁式结构,重檐歇顶,四周设置了木栏杆,供游人依栏远眺。楼中央悬挂一口明代青铜大钟。钟铸于1378年,高3米,直径2.1米,重约5吨。钟底下以方形竖井直通门洞,形成一个巨大的共鸣器,不但可以使钟声洪亮悠扬,也有利于声浪传播,据说扣之可“声闻十里”。此钟是作为遇火警等非常事故时召救之用,无事禁止撞击,因名“禁钟”。为广东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铜钟。

探访侧记:就在五仙观内,登了楼,但没能敲得到这大钟。有些担心钟会掉下去。



433. 佛山石牌坊
佛山石牌坊,在越秀公园内。四柱三间的花岗石牌坊,坊额上刻“佛山”两字。山顶上原有观音阁,后改为佛寺。

探访侧记:位于越秀山南麓百步梯上。刚看到这“佛山”,似乎与现在的“佛山市”有了联系,进而一想,这完全是二回事吧!?又联想起“佛山市”的来由……



434. 旧民居建筑
旧民居建筑,是指南华西路,长寿西路,鸿昌大街22号,宝源路8-34号、5-23号,多宝路201-221号。住宅楼房一改广州传统建筑“青砖石脚”西关大屋的格调,又有别于骑楼建筑竹筒屋的格局。
这些楼房建筑风格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西洋式花园别墅,别墅前后有庭院。主楼多为二三层,外墙用红砖清水或批荡,钢筋混凝土梁混合结构,外立面特别是门面多采用柱廊或券廊形式,配上花顶,形式不一,颇具新意。副楼多为平顶,红砖外墙装饰稍逊。另一种为线条简洁的洋楼,红砖清水墙外墙,装饰线简练,楼上筑阳台或前廊,室内宽敞明亮,柚木门窗,主楼前设小庭院。民居庭院环境幽静,绿树遮阳,清爽宜人。

探访侧记:不论是长寿西路,还是宝源路、多宝路,都是广州的“名路”,因此找到这些建筑都不是难事!我们就一间间找过去,不用多少功夫的。正如介绍所说,这么长的路上能够列出的也只是几个号码而已,想拍出整条街都是“青砖石脚”西关大屋的格调,那是不可能了,因为还有很多其他风格的建筑,整个看来,还是宝源路地方比较好,整洁而且安静!

(照片似乎没有特色,不收录照片)



435. 沙面岛建筑群
沙面岛,面积仅0.3平方公里,四面环水、绿树成荫,四季鸟语花香,环境幽雅,可能是中国最富有欧陆风情的地方。在新中国成立前,沙面曾经长期被英、法等国占为租界,因此这里的建筑多为西式建筑,著名的法租区天主教堂、英租区基督教堂、原英国汇丰银行、原英国领事馆、原法国领事馆等都矗立在这小岛上。
新中国成立后,沙面独特的整体建筑环境得以较完整的保存。在保留原有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许多建筑经过改造修复后投入商业使用;而现存的波兰、德国、美国、捷克、朝鲜等领事馆及众多的外事机构,吸引了大量的公务人员到此公干。1997年底,国务院将沙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其中有53栋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探访侧记:沙面有欧陆风情的西式建筑,沙面有白天鹅宾馆,沙面有很多特色的西餐厅,故此,沙面是去得比较多了。不说“不到沙面就白来广州”这等绝对的话,但“不到沙面,是来广州的遗憾”应是可以说的了!只是现在不是去的时候——广州在“大兴土木”为亚运啊!沙面岛也没有能够幸免,一片狼藉、一地鸡毛啊!想想确有劳民伤财的感觉。
另外:12月18日与部门同事参观沙面。由于天气好,拍婚纱照的新人非常多!


436. 南漖门楼牌坊
南漖门楼牌坊,又名“天市”门楼,位于南漖村东胜坊。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 1891 年), 1940 年重修。门楼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楼面向珠江佛山水道,与番禺隔江相望。门楼前方是古埗头,每天有上千的村民来往于广州与番禺两地,商业往来十分繁忙;左侧毗连一座建于清代的关帝庙;右前方建有一座凉亭。门楼第二层为青砖墙砌筑,正面开设一个圆形窗,窗上方镶嵌阴刻正楷“天市”二字的花岗岩石匾。门楼首层为红砂岩砌筑,石门额上阴刻有 “南漖”二字花岗岩石匾。南漖门楼保存较完整,但墙体已出现裂缝。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探访南漖村费了一些功夫。首先,在于它的交通不便,南漖村几乎就是广州道路的“盲肠”,虽然村内有高速公路,但这对于我们的探访是没有作用;其二是亚运截污工程施工,加之是雨后探访,整个村内是乱七八糟,加之路非常狭窄!非常难行,还把一下水道的盖板给压烂了一块。几经问路,终在一热心老伯的带路下,来到了南漖村东胜坊。探访完之后,我以为问路的捷径就是问码头在哪里,我想村人都是知道码头的,如果连码头都不知道,真是白做南漖人了。



437. 古之楚庭牌坊
古之楚庭牌坊,是一座由两根花岗岩石柱支架起来的牌坊。兴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牌坊高5.2米,宽2.7米。牌坊的两根石柱由4块石鼓石夹护着。坊额东西两面均有篆体文字石刻,东面为“粤秀奇峰”,西面为“古之楚亭”。牌坊地近观音山顶,伫立其间,越秀诸峰一览无余,城中街如在脚下,历史上为“羊城八景”之一“越秀奇峰”的景点即为此处。“楚庭”,也写作“楚亭”,是广州最古老的名称,也是“百粤服楚”的标志。清人立牌坊于越秀山麓,认为这里是古楚庭的旧址,如清代屈大均说:“(赵)佗宫故在粤秀山下,即楚庭旧址。”

探访侧记:位于越秀山南麓百步梯上。刚看到这“楚庭”,似乎与“楚国”有了联系,进而一想,这完全是二回事吧!



438. 天南第一峰牌坊
天南第一峰牌坊,是白云山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白云山古建筑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古牌坊。原为宋代转运使陶定所建,当时作为登摩星岭的指路牌,是过去登摩星岭的必经之路,而今随着白云山建设的发展,牌坊的指路功能早已淡化。后人曾对牌坊作过两次重修,现已成了一个独立的景点。今坊柱上有联云:“云开世外三千界,岩倚天南第一峰”,是以“云岩”景点所作的对联。云岩就在“天南第一峰”步磴下,又称“郑仙岩”。

探访侧记:从大路上山,快到山顶公园时转右,有台阶路下。抚今追昔,可称胜境。只是大多数人只是与大路边的“天南第一峰”复制品拍照留念,殊不知真正的“天南第一峰”牌坊就在其下不过百余米的地方。



439. 培英中学建筑群
培英中学,1879年由美国那夏礼博士在广州芳村白鹤洞创办。1953年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广州市第八中学。1984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广州培英中学”校名,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校训:信、望、爱。

探访侧记:就在鹤洞桥的西侧,很容易找,那时管得相对较松,进学校也容易。里面有很多有特色的建筑值得探访!也是没有想到,自己经常经过的地方,竟然蕴藏如此大的一所学校!



440. 第七中学建筑群
广州市第七中学,创办于1888年,由美国南方浸信会传道会初设妇孺班开始,校名培道,到1958年与七中(原培正中学)合校,1962年改为“广州市第七中学”至今。

探访侧记:经过很多次,但真想进去探访时,却遇上了公务员考试。后来进去了N次。



441. 龙津西西关大屋区
西关,是老广州人对市中心荔湾区内北起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这一带的称呼,这里古时位于广州城的西门外。这一带有许多典型的传统旧屋,人称“西关古老大屋”。这些老屋过去多是豪门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装饰精美。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这种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卷等,有通风、防火、排水、采光、晒晾、交通、栽种花木等功能。西关古老大屋现存数量已从清末民初鼎盛时期的800多间变成不到100间。
龙津西西关大屋建筑保护区,位于荔湾区泮溪酒家南侧,范围东起龙津西路,西至原西关上支涌;北起逢源沙地一巷,南至三连直街。这片建筑包括了各种不同时期不同特色的建筑:有清代较典型的正间和左右偏间的青砖石脚高檐深宅西关大屋,如逢源大街8号;有把西关大屋特色与西洋小楼房建筑特色相结合的建筑,如逢源北横街9-17号;有民国初期纯西式的洋楼,如逢源北街84号、逢源沙地一巷36号;还有民国时期的红砖小楼房建筑。其中的逢源沙地一巷36号、逢源北街84号、逢源北街87号(蒋光鼐先生公馆旧址)、逢源大街8号在1993年8月被市政府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西关大屋”中最著名的建筑经典平面为“三边过”:正间以厅堂为主,从临街门廊——门官厅——轿厅——正厅——头房——二厅——尾房,形成一条纵深绵长的中轴线。两旁设有偏间,前部右边是书房和小院,左边为偏厅和客房,俗称"书偏"。客房顶上为平天台,除了大面积种植花草外,最有趣的是可供西关人家晾晒衣被、聚桌赏月乘凉、或者农历七夕拜七姐用。大屋的立面青砖石脚,色调清雅古朴;进口设有脚门,还有冷不防间"哗啦"巨响声中瞬时拉开的一道木趟栊栅门。这些中规中矩,精巧铺设、陈列开来的一砖一木,一屋一台,可以说都是清代广州传统民居格调的代表。

   探访侧记:自己用步行这种独特的方式,一间一间地看过去,一间一间拍过去,但是满意的照片倒很少。漫游街道就当散步吧!似乎自己的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节拍呢!我们基本上把这些有代表性的建筑一一看了,倒也惬意!其实这些街道人少、车少,行走起来也很惬意与轻松的,有时间的话还可以放慢节奏!或者再做了计划,再来慢慢走走,感受一下老西关,体会一下老广州,拍摄一些些经典照片,整出一些人无我有的照片,或出版一本老广州西关建筑方面的画册?
 
旧帖 2011-06-12 18:47:53
Post #31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二十二、 古祠堂


    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的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了。
祠堂多数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旁边另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联对。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笃牌匾”。祠堂内的匾额之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资本。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祠,旧时族规甚严,别说是外姓,就是族内妇女或未成年儿童,平时也不许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

   解放后特别是60年代的运动,祠堂基本都被推倒砸烂或改造成了办公场所等。祖宗排位包括有些藏于其中的家谱等皆被焚烧破坏,后世之人不知祠堂为何、作何之用者比比皆是。
  
  痛心之余,由于交通不便等某些原因,部分祠堂得以保存,甚慰。



442. 钱岗广裕祠
广裕祠,位于从化太平镇钱岗村内。钱岗村为南宋宰相陆秀夫后裔所建,位于村中的广裕祠则始建年代不详,一说是明永乐四年(1406年),另有一种说法是建于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据说这个祠堂是和北京故宫同年修建的。
广裕祠堂建筑共三进,它坐北向南,主座三进厅堂的中间均为木构架,两旁为山墙承重,屋面素瓦,但屋顶为悬山顶,有北方建筑遗风,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祠堂中具有明显北方风格的一个实例。广裕祠拥有七处历史文字的印记,这就是它的最珍贵之处。广裕祠是广东第一次发现有确切建筑年代的古建筑,被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称为“非常宝贵的建筑标本”。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物古迹里都是惟一的。古祠有6次最明确的维修记录刻在脊檩下或者墙体的碑文上。2003年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第一名“杰出项目奖”。这是中国首次获得该奖项的头名。此外,第二进中厅东侧山墙和第三进后堂西侧山墙内面,保留有文革时期的标语,也是特殊的社会历史时期的真实纪录。

探访侧记:广裕祠的名气很大啊!我们将其仔细看了一遍。觉得有些特点的是,祠堂前面有一堵屏风墙。



443. 沙湾留耕堂
留耕堂,又名何氏宗词,位于番禺区沙湾镇北村。始建于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后几毁几建,现规模是于清康熙年间扩建而成的,比陈家祠早了170多年。留耕堂是沙湾何氏宗族的大词堂。“留耕”两字取自“阴德源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意即建祠造福后人。沙湾留耕堂的主要特色是柱多、雕刻精、书联丰富、气势雄伟。留耕堂计有112条石柱和木柱。这些木柱的原料,当时是从东南亚国家采购回来的。在雕刻方面,留耕堂保留了非常精致的石雕、木雕、砖雕、灰塑,体现了岭南庭园的精巧的建筑艺术。

探访侧记:GPS上没有搜索到,转悠了一下,想想是一家人在车上,为节省时间就花了5元钱找了一摩托车带路,这是本系列发现中的第一次、也是为数不多的几次找摩托带路。找人带路也是划得来的,一是减少了油耗,二是节省了时间。但是也失去了“探寻”的部分乐趣。在这里看到了澳门第一任特首何厚铧的笔墨及其捐建物,父亲据此推断何厚铧应是这里人。



444. 越秀何家祠  
庐江书院,又名何家祠,是何氏宗族出资合建的书院,是清代省内何氏家族子弟来广州赴考时的饮食起居之所、温习读书之地,为省内何氏客房子弟来穗备乡试之用,庐江书院的历史比陈家祠还早,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道光、光绪年间曾重修。布局很有特点,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倒座、照壁、正祠,两侧为东、西试舍,东南有何家祠道门楼,东北有魁星楼。书院占地共1722平方米,是越秀区内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清代书院。

探访侧记:没有想到繁华的北京路附近,就有这么一间书院。从西湖路北侧(教育路的东侧)的小巷子走就到了流水井29号。探访完毕后走到起义路,唉!这段路真是脏乱啊!所以,在很多表面光鲜的路与建筑的背后,却隐藏着脏乱与无奈!



445. 越秀简家祠
简氏祖祠,又叫简家祠,坐落在盘福路98号,建于明朝,是为纪念南汉状元简文会而建,由简文会的后代、当时的烟草大王简照南兄弟倡建而成。该祠座北朝南,主体建筑平面呈正方形。以左右两边的两条青云巷为主线,祠堂被分为三部分,是典型的广东民间宗祠式建筑。由于解放后简家祠曾一度被作为教学用地,如今又被广州市第27中学纳入腹中,长期的入锁深闺使不少当地的居民也对其一无所知。

探访侧记:其就在盘福路的27中内,其实就是外国语学校内。保安很好说话,很容易就进去了。祠堂规模比较大,但内较空,几乎没有内核,学校就将其充分利用——摆置了很多乒乓球台及其它的运动设施。祠堂二边房间是学生会等办公场所。我以为其应用也是合适的,特别是对于这些麻雀学校而言。没有想到的是,经常路过的盘福路竟然有这么大一家祠堂。


446. 越秀杨家祠
杨家祠,在越秀区越华路116号,是中共著名革命家杨匏安、张太雷等人进行革命活动的场所。祠堂原深两进,现仅存首进。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幸亏资料说明其在越华路116号,幸亏门口盯着一块牌子,否则很难使人相信这就是“祠”了!这是我见过所有的“祠”中最没有祠堂味的。攻略:进到越华路116号后,不过20米就转左,就在二栋楼之间。问路?即使你就在它的旁边问别人,可能都没有几个人知道杨家祠的。



447. 荔湾梁家祠
梁家祠,位于龙津西路梁家祠街34 号,为梁氏族人家祠,始建于明代。坐北朝南,三间三进,总面阔 13米,总进深 54 米,占地面积约为 700 多平方米。门枕石上有一对石刻狮子,中堂前后花岗石梅花檐柱,梁架透雕刻博古纹饰,装饰简朴,内部间隔基本改变。头、二进建筑基本保存。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找了很多地图、查看了google、上网查了好些线索、问了一些广州人,没人知道龙津西路梁家祠街,他们倒以为我说的是“陈家祠”,我只有暗付一笑了,大名鼎鼎的“陈家祠”我还不知道的?凭着湖南人的一股韧劲,本想“扫龙津西路这条街”——从头找到尾、再从尾找到头。龙津西路虽然较长,但终究是可以找到的。结果却意外地在几年前买的那本大比例尺地图上发现了梁家祠街。
直奔目地的!但是,停车成了大问题,转了一圈没有位子,冒罚款200元的风险停在路边!赶紧去探寻!原来这里成了荔湾区教师之家!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还教师之家呢!?却把这祠堂的一些部分贴上了瓷砖,一阵叹息!街坊又告诉我,这祠堂准备要拆了,又是一阵叹息!!
作为市文保单位的荔湾区黄氏祠堂已经被“误拆”了,难道这又要“误拆”?!不得而知,拭目以待!探访回来,看见飞度警车刚停下,窃以为是来抄牌的,当时是一阵庆幸!回来得多及时啊,但一观察,其似乎又不是。Let be ,少惹事!



448. 板桥黎氏宗祠
黎氏宗祠,又名黎永思堂,是爱国诗人、抗清名将黎遂球的专祠,原建于广州城东仁厚里,因兵燹毁废,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其长子延祖遂在原籍板桥乡的黎永思堂为遂球塑像祀之,复建阁藏其遗书,沿用莲须阁之名,今莲须阁已无存,祠虽略有损破变异,但旧貌基本完好。门前竖有旗杆夹石一对。祠名“黎永思堂”,门阁匾刻“北正明宗”,两旁原有门对:“一门五名宦,四代七乡贤”。祠分三开四进,坐北朝南。四进为后寝,后寝当中为神楼,神楼下方石砌基座,基座上端凿成十九个方回字纹花边。基座上为木结构神龛是明代风格,在广州可算绝无仅有。

探访侧记:在去余荫山房的路上问了几个人才终于找到。其实如资料准备稍微充分一些,是可以减少问人次数的。黎氏宗祠正在维修之中,这难道也与亚运会有关?最近好些祠堂都在维修之中啊!



449. 塱头友兰公祠
友兰公祠,在花都区炭步镇塱头村塱西社,塱头村是一条有着8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乡村,朗头村分为塱东、塱中、塱西三社,由塱东至塱西长约400多米的村面一字排开40多间建于不同年代、整齐有序、颇具气势的古色古香的祠堂和书室,这些古老的建筑都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代岭南典型的乡村建筑风貌,它们在默默地印证和诉说着塱头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比辉煌的历史。塱头村的古巷也很有特色。每条巷口均建有一座门楼,并分别以“泰宁里”、“仁寿里”、“益善里”、“安居里”、“兴仁里”等名字命名。所有小巷的宽度都一致,全以花岗岩石铺底,巷道笔直深长,两旁排列着整齐的青砖瓦房...........
摘录一文章如下:笔者是土生土长的朗头村人,从儿时懂事开始便对这些古老的建筑产生浓厚的兴趣,总觉得每一座古祠堂和古书室里面一定埋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说到古祠堂,叫我印象最深和最熟识的要数离我家只有100多米远的友兰公祠,因为在朗西社所有村民的心目中它是最有地位的,每家每户无论是娶媳妇、嫁女儿、摆满月酒、摆开灯酒或者是办白事请亲朋好友吃饭,全都在宽敞的友兰公祠内进行,友兰公祠就好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多年以来见证了人世间数不清的悲欢离合......
虽没人确切知道友兰公祠建于何年何月,又是由谁亲手建造,但据有关资料记载,村中子民曾在清朝嘉庆六年辛酉(1801年)孟冬和民国16年丁卯(1927年)季冬对友兰公祠进行过重修,才让它在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之后依然屹立不倒、气势恢宏。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到这村是有二条路的,一条是大路,一条是老路。进村时,一村民指给我的是条又烂又窄、基本是不能会车的老路,很不好走,但还是走了近2公里,当时就在想如何从村内走出来的问题了。友兰公祠在村里很是有名,随便打听一下即可。其实,就是进村后,一直往左走约800米,到有再见到村的牌坊转左即到。这塱头村应该算是一古村落了,就凭这一排的古建筑。
探访时,天气就不是很好,下车时还考虑是否带上伞的问题,但终于没有带。这运气就不知道怎么说它了:说运气好,那还没有上车就下起了大雨?说运气不好,那也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如果再迟一些,就被淋湿了。这雨很大、很突然的。



450. 文岗谭氏宗祠
谭氏宗祠,在花都区炭步镇文岗村,是保存较好的明代祠堂建筑。文冈村原来由14个自然小村组成,其中最早建村的是文一村。北宋谭文盛(又名岩隐)从南雄珠玑巷携家至现炭步镇文冈良村立村,后建有祠堂,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当时两村父老认为,我们这里居住的地方环山绕河,宝地中心出岗,横向南北地脉,就好像“文”字一横中心上面的一点,而二龙争珠,名虾出海,交叉争夺,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字。而村中有座“岗”所以就称“文岗”。但两条村马上意识到:“岗”字顶头有一座大山压着,岂不是我们村世代没有出头吗?所以,应该把“岗”上的“山”推倒,只保留“冈”里的山字,这样名虾更易出海,所以大家商定使用一个没有山压着的“冈”字。这个“冈”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谭氏宗祠说实在的不怎么有特色,倒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啊!始料未及,始料未及啊!探访的最大收获不是其它,而是亲手移动了三辆摩托车。这谭氏宗祠不象一般的祠堂一样面对池塘比较开阔,其就隐藏于小巷子之内,又有围墙并有加锁的大门,要不是当地人的指点,即使到了旁边也很难找到的。
由于难找,由于下雨,更多的是开车漫游于村内狭小的巷子中。糟糕!走进了长约300米的死胡同,没有办法掉头,只有往后退。进去的时候已经有较大的困难,因为路窄,因为路边还停有摩托车,着实考验了一把车技,距离已经是精确到2厘米的距离了吧?进去不容,退出来就更难!为保险起见,就将路边的几辆摩托车挪位置,而TMD车主在一边打麻将与看热闹。
几辆车基本在一块,移动起来并不容易,如发生“多米诺骨”倒牌,这些人就不是在简单地打麻将了而是来索赔了。加之下些小雨,很是狼狈!即使是通过了这里,还是狼狈!即使下着雨也要把头不时伸出车窗看看情况,虽然有倒车雷达,但这雷达东西只管后面情况而且还有盲区,侧面的事情它是管不了的,为了保险也只有如此了。



451. 坑背崔太师祠
崔太师祠,位于中新镇坑背屋村,是为纪念南宋名臣、著名学者崔与之而建的祠堂。崔与之的纪念地很多,荔城的菊坡亭,广州朝天路崔与之故居,越秀山麓的菊坡精舍,成都的三贤祠,广西七星岩上的摩崖石刻……最著名的要数他家乡增城崔屋的太师祠了。
崔太师祠,是一间穿斗式木构梁架的平屋,砖墙黑瓦顶,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两侧悬挂书法精品极多,是书香气重而府院味淡之筑。祠中供崔与之坐像,纱帽朝服,慈颜善目,作沉思状,凛凛然一身正气。八百年风雨过去了,人们仍追忆前贤,且作“岭南活佛,西蜀福星”供奉。
崔与之,广东增城人,南宋绍熙年间进士,官至四川安抚使、广东经略使等职,又拜右丞相和参知政事。是增城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是我国南宋时期一位文武兼备德才并重,出相入帅的名臣。崔屋,是崔与之诞生及早期生活的地方。

探访侧记:由于粗心,准备资料时,误以为是“师太”呢!怎么是“太师”了?呵呵。其不难找,和坑贝古村隔路斜对望。在广汕公路的北面不到200米,坑贝古村西面约300米的路口直入200米,转左后150米即可。祠堂本身是十分简陋。



452. 腊田熊氏祠堂
广州的祠堂一般都是三进的,但位于增城市派潭镇腊田布村、有600多年历史的熊氏大祠堂却是七进,即整个大祠堂的东西方向上连续排列有7间祠堂。专家介绍,该祠堂目前是广州地区所发现祠堂中最为罕见、也是惟一七进的大规模建筑。祠堂中有皇帝御赐牌匾、武魁木牌匾。书院中的木雕门、山墙彩绘画、灰雕色彩鲜艳,其中的人物、花鸟走兽更是栩栩如生。远观祠堂——占地上万平米气势宏伟;祠堂门前——10个旗杆夹载族人功名;祠堂正门——上挂咸丰皇帝御赐牌匾;祠堂二进——只见武魁匾不见文魁匾;祠堂七进——雕花木神龛供祖先牌位;祠堂书院 木雕灰雕彩绘依然鲜艳。
在垂远堂北边的山墙上,有彩绘山水会,可惜都被抹平了,据了解,这是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破坏了。但山墙上还挂有一块木匾,上面刻着“武魁”二大字。左刻着“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部御使总督两广军务……”,右刻“道光申辰恩科第十八名举人熊定安立”。南边的山墙原来还挂有“文魁”牌匾,但在文革期间也是被红卫兵破坏,砸扔了。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这腊田布村在GPS上是没有的。虽然去前在google上搜寻了大概位置,但终归在路上没有指示牌而费时寻找了一段时间、走了一些冤枉路。其实,它就在正果至派潭的县道旁边,过鹅兜村不久,刚过一桥就转左,行300米,转右直开约400米即到。
不知道自己是否得罪了熊姓人士,在村内二次差点摔跤:刚开车门走第三步就是踩到了一小坑内,幸亏体重而没有摔跤,后来照相时又没有注意一个台阶,差点摔跤!从此以后,自己走每一步都十分小心了,不能再摔跤了!否则是多么晦气啊!后分析了原因,主要是没有午休,精神状态较差所致,应与熊姓没有关系的。这熊氏大祠堂虽是七进,但自己走到第三进就没有再前行了,因为在此看到了祠堂的第七进——雕花木神龛供祖先牌位,就此停步!



453. 麻车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在增城市石滩镇麻车村。三进两廊,祠前广场石栏板的雕刻栩栩如生。

探访侧记:资料说是“刘氏大宗祠”,近处一看,应该是“刘氏宗祠”。从荔城出来,沿增滩公路南行,感觉这路树真是好!广东没有几条路的树有这么好的。因有段路程在修路,就绕石滩镇来到了麻车村,几经询问,终于找到。应该说祠堂本身并无大的特点,只是里面打麻将的人特别多!



454. 团星西溪祖祠
西溪祖祠,在从化市街口团星村。村前是一大池塘,塘边有一棵年代久远的柏树,故名松柏堂。村中民居建筑井然有序,排列整齐。村的西溪祖祠规模宏大,木雕、斗拱、梁架较好。

探访侧记:其实,上次到“从化学宫”时经过一次,当时只是觉得这些房子有些历史,并不知道其现在也是文物保护单位了,随着“发现点”领域的扩大,它也被列入了“发现点”,导致走了重复路。松柏堂有好几排老屋,只是有围墙,并锁着门,本想从门间穿过去,无奈“体积”太大,没能成功,就在外面照几张相算事了。


455. 京塘梁氏宗祠
梁氏宗祠,在花都区北兴镇京塘村。宗祠三间三进,砖木瓦结构。牌坊建在天井中间,为四柱三间,青砖砌筑,砖雕造型生动传神,刻工精致。

探访侧记:开始以为这京塘村很远,其实不远!进村前已近傍晚,突然看见田间有一大片“墓碑”,吓一跳!仔细一看,原是给植物搭的架子,天哪!这是什么植物,搭的是什么架子?这么象墓碑的?要是外地人晚上进入,心理真有些害怕的,建议村委会干预,改变其形状!祠堂就在村委会边的池塘边,比较容易找到,但我还是问了一群小孩子,他们大声回答,前面转弯就到了!一群人在祠堂前聊天,对于我的来到倒有些新鲜,我也没有时间与他们聊了,乱拍一轮,赶紧走人吧!天已经擦黑了——



456. 萝峰寅堂祖祠
寅堂祖祠,在萝岗街萝峰村龙田街西五巷11号的对面。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其实就在萝岗香雪公园的旁边,幸得二人的指点,很快就找到了。其间有一老太好奇于我的拍照,就操着半生不熟的粤语交谈着。这应可以列入十大最破的“发现点“之一。
查阅资料看到去年的一份《关于对寅堂祖祠进行修缮问题的批复》……同意所报对寅堂祖祠进行维修的申请,请根据文物保护有关要求,组织有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完成文物维修勘察设计方案,并按规定程序报建后,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实施。感觉到这祠堂应该快开工维修了,有些欣慰。



457. 荔湾黄氏宗祠
黄氏宗祠, 荔湾区中山七路320号,建于清代中叶。1993年8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某建筑单位误拆”。

探访侧记:找了老半天也是没有找到,原来它已经被拆除了。(照片不上)



458. 邓村邓氏祠堂
邓氏祠堂,位于从化市太平镇邓村。邓氏宗祠具明代风格的古建筑,梁架和斗拱形制罕见。

探访侧记:邓氏祠堂改变了我参观与探访祠堂方式。迎着大的南风,与父亲一起进到祠堂,过二进房间后,刚跨过最后一进房的门槛不久,大南风将其四扇门中的中间二扇给关上了。心理顿感有些不吉利,赶紧打开门。
自此之后,一般情况下,就不进祠堂里面了,除非祠堂的性质已经变成文化中心或者老年人活动中心了。即便是这样,也尽量不到最后一进房去看了。这件事倒对这邓氏祠堂有了特别的记忆。



459. 群星湛怀德祠
湛怀德祠,位于新塘镇群星村,是奉祀新塘湛氏三世祖湛义士怀德的祠堂。始建于明代,光绪年间重修过一次。该祠建筑规模不大,但风格独特,是一座三间三进一拜亭的古建筑物,该祠硬山、歇山顶混合结构,与风火山墙溶为一体,很有古建筑特色。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新塘镇群星村的湛氏祠堂真是多。村里有很多做牛仔服的小型作坊。哇!原来牛仔服就是这样做出来的?



460. 深井凌氏宗祠
凌氏宗祠,在黄埔区长洲深井村,始建于明末,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祠深三进,硬山顶,雕梁画栋,手工精细。凌氏家族始于宋代,传说1278年,凌氏始祖凌震与王道夫响应南逃广州的陆秀夫、张世杰号召,组织义军攻元,直取广州。凌震子孙在深井村繁衍至今。

探访侧记:也不急于去发现这凌氏宗祠,倒在长洲深井村里转悠了半天,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深井村还是有些历史的。



461. 珠江蒲氏宗祠
蒲氏宗祠,在黄埔区下沙社区珠江村下街西。它竟是西亚阿拉伯人后裔的宗祠。宗祠与珠江三角洲常见的祠堂倒是如出一辙:祠深二进,硬山顶,青砖灰瓦,木雕短柱。不过,门口一幅霸气十足的对联———“龙从塞北”、“鳌占川西”却耐人寻味。
从祠堂正中所悬挂的《蒲氏族谱》上,记者发现了一连串晦涩拗口的名字:蒲氏初太祖叫“玛稪阿”,其子孙有叫“阿嘟嗻咭”的,有叫“啪”的,有叫“嗨哒耴”的……显然这些不可能是中国人的名字。正是祖谱上的“奇怪”名字暴露了宗祠的特殊身份。原来蒲氏老祖宗是西亚阿拉伯人,正如祠堂门前的对联所说,他们从“塞北”内蒙古一路迁徙。至清朝同治癸亥年,蒲氏阿拉伯人的后裔来到广州珠江村,兴建了“蒲氏宗祠”,并从此落地生根。现在村内姓蒲的人有两百多名。“蒲氏宗祠”曾在日军侵华时受损,1997年进行了维修,现作蒲氏族人喜庆和商讨大事之地。
为什么宗祠没有阿拉伯建筑风格呢?专家在《族谱》上找到了答案:自蒲氏初太祖起,蒲氏四代都娶汉族妇女为妻,世代混血,再加上世居中国,子孙早被汉化了。这样一来宗祠不具异域特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探访侧记:从黄埔大道转入了珠江村,又不知不觉地穿越了珠江村到了黄埔大道,赶紧掉头回村,稍加问询就找到了这“蒲氏宗祠”。他们说可以开车进去的,但是我还是步行而至,事实证明我是正确的。在祠堂前面一小面包车掉头都花了几分钟啊!



462. 莲溪麦氏宗祠
麦氏宗祠,位于南沙区黄阁镇莲溪村宿国新街,其规模和建筑布局、用料、工艺等在当时堪称一流。麦氏宗祠共有三座,坐南向北,分别为麦氏大宗祠、继宗麦公祠、瑞辉麦公祠,也被称作大本堂、崇德堂和光裕堂,连同一座子平麦公厅,在街道边建筑群成一横线排列。据记载,麦氏大宗祠始建于宋代,明代曾修葺。该宗祠中梁柱尤为高大粗壮,直径均在30厘米~60厘米左右。这些木料叫着坤甸木,当时黄阁镇周边就是大海,这些木材都是从缅甸运过来,木质坚硬结实,数百年来未被白蚁咬食过,保存至今没有腐朽。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几经周折终于找到麦氏宗祠。麦氏宗祠在所有的宗祠中,还是有其特点的,祠堂前有块大广场,又有一大池塘,其间种有很多莲花,这与“莲溪”对上了,池塘里面有一大亭子,显得有些文化。说了这么多,但仔细一想,这都不是祠堂的本身特点啊!这次认识到GPS精度对准确找路的必要性:看GPS是到了宿国新街了,但实际上是没有到,而是另外的街道,宿国新街还要过20米!从此也测出了GPS精度应该就是20米吧!就这20米,又折腾了一番。



463. 沙湾李忠简祠
李忠简祠  位于沙湾镇东村青萝大街38号。是李氏族人为纪念先人南宋探花李昴英而建。始建年代略比留耕堂晚,约为元末明初。据现存碑记记载:明朝隆庆四年(1570)重修。原牌坊镶有“百世流芳”石匾额,是明代理学家湛若水题书。原后堂有“久远堂”木牌匾,是宋理宗御笔所赐。原头门木刻楹联“圣恩天广大;宗祀日光辉”;牌坊楹联“一代儒臣开胜地;千年庙食砥中流”;后座楹联“菊坡门下传心印;淳佑朝中展壮猷”。因时间久远,该祠多处坍塌,成了危房,在“大跃进”年代拆了仪门、中堂和后堂,现仅存头门。
李昴英(忠简公)中进士一甲第三名(探花),是宋代广东中探花者第一人。为官洁正,忠直敢谏。后擢升大宗正卿、国史编修、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封番禺开国男,食邑三百户,享年57岁,谥忠简,有《文溪集》传世。

探访侧记:有资料曰其在“育萝大街”,而自己看到了“青萝大街”!转而一想,应该到了!因为“育”与“青”在写法上有些儿类似,估计是笔误加以讹传讹的原因。虽然找到祠堂,但还是有些怀疑。因为其一是没有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另外也没有匾额!但其规模、其成色、其门牌告诉我,应该是这里,后问人证实确是它了。
赶紧拍照一番。这时来了一位中年人,主动与我谈及祠堂历史,但谈得较多的是其对政府的一些无奈:这种祠堂在整个广东地区原有4间,现在只剩余这间了。祠堂基本与留耕堂同年代。村里有姓何的(其祠堂以留耕堂为代表,何厚铧似乎就是属于该祠堂的),有姓李的(比如这李忠简祠),但在政府中做官的没有姓李的。去年开始,留耕堂大修,镇政府考虑到这李忠简祠与留耕堂基本同时代,拟拆除李忠简祠堂,将其料用做留耕堂维修之用,结果李姓人家集体闹到广州,事情才作罢!但拆他姓祠堂来修补外姓祠堂总是不太合适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也是他的一面之词,我姑且听之,是否正确,我也不去评论。通过这事,至少有一个课题摆在我们面前,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如何处理宗族问题?



464. 北亭崔氏宗祠
崔氏宗祠,在番禺小谷围街北亭村渭水大街14号。始建于清咸丰年。广三路,深三进,头门前有石地坪。中路建筑和左右路建筑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石脚。祠前有开阔地坪。上有旗杆夹石一对。上刻“光绪六年庚辰科  会试中试二百二十四进士  殿试三甲第三十名朝考二甲第九十名  钦点内阁中书  崔其濂立”。

探访侧记:祠堂就在南部快线的下面,没有费什么力气就找到了。先也没有急着去探访,而是等从穗石村回来后才过来仔细瞧瞧。应该感谢崔氏对南部快线的支持:南部快线路高架桥是压着祠堂了,虽然仅是侧房,但终究从心理的感觉来说,这不是很好的选择。



465. 石楼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即“善世堂”,在番禺区石楼镇石一村西街,番禺四大古祠之一。是纪念石楼陈氏六世祖陈道明之祠堂,俗称“大祠堂”,由山门、牌坊、中堂、祖堂和两侧衬祠组成,中堂建筑规模大。该祠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0年),于清代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至雍正元年历时41年才全部竣工,乾隆三十四年重修。大堂正中高悬一块刻有“善世堂”三个大字的贴金木牌匾,题字为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手书。

探访侧记:难度是★★★。春节期间与父亲来探访过一次,但没有找到!今天再来探寻,也是花了一些时间,本想放弃!但一想不能遇到困难就退,一定要探寻到!车停在石一村村委会,就开始“扫街”,勤问多走!终于找到!很是开心。围墙门是锁着的,但透过山门一看,这陈氏宗祠确实是有些规模,特别是中堂,有些故宫太和殿气势。攻略:西街旧称西约,宗祠就在村委会池塘的另一边。



466. 北亭梁氏宗祠
梁氏宗祠,位于番禺小谷围街北亭村北亭大街87号。始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坐东向西。原祠广三路,深三进。现仅存第一进建筑,包括头门与两侧青云巷和左右路建筑。悬山顶,龙船脊,碌灰筒瓦。前后各有两根花岗岩石檐柱。两廊次间有石包台、虾公梁,梁上有雕兽木墩,墩上设斗栱托桁。花岗岩石门夹,石额阳刻“梁氏宗祠”。大门两边挂木刻对联:“本安定名宗考卜亭山绵世胄,选昌华胜地敞开轮奂壮尊”。大门前两侧有抱鼓石。头门前有石阶,两侧有石狮。左右路建筑均为硬山顶,人字山墙,碌灰筒瓦,青砖石脚墙。左右路建筑与中路建筑之间青云巷相隔,右巷石额“珠联”,左巷石额“合壁”。

探访侧记:是在去探访渭水桥的路上发现的,祠堂的“梁氏宗祠”石额上面,还印有毛主席画像,觉得有些那个时代的特征。



467. 三华资政大夫祠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在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建于1863年,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此地居民大都姓徐,徐亨之为先祖,清朝同治年间,三华徐族同姓堂兄弟徐方正、徐表正共同任职兵部,深得朝延赏识,同治皇帝把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父亲徐殿魁封为“资政大夫”,把徐表正的父亲徐爵魁封为“奉直大夫”。为炫耀皇恩,徐方正建造了资政大夫祠,徐表正则建造了南山书院,为赞先哲盛德,徐氏后代又续建了亨之徐公祠。它是广州地区目前发现的建筑规模最大的祠堂,对研究清代的民间祠堂建筑有重要价值。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规模庞大,集资政大夫祠、南山书院、亨之徐公祠、水仙古庙于一体,是一组“三列三进六廊”的艺术建筑群。建筑群组合之间有青云巷相隔,纵深49米,右侧有衬祠一列,后有古楼两间。

探访侧记:这是探访得比较早的“发现点”,经验不足。来到三华村,开始以为旁边的一庙宇就是了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虽照了一些PP,但终觉得不象。临近走的时候, 才突然发现了它……,其实,它就在广清高速花都北行入口站再北行约500米处,现在每次经过时,都会多看一眼,有时倒想在路上停车,从高处照张相片,考虑到安全因素就没有做成。



468. 龙岗曾氏大宗祠
曾氏大宗祠,在钟落潭镇龙岗村,又名追远堂。据族谱记载,龙岗村曾姓为曾子后裔,“追远堂”之名出于曾子语“追远民德归厚”。该宗祠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重建。坐西向东,5进深,灰塑瓦脊,碌筒瓦面,素胎勾头、滴水、锅耳风水山墙。

探访侧记:这是探访得比较早的“发现点”,幸得有人指点。



469. 沙贝陈大夫宗祠
宋名贤陈大夫宗祠,在西郊沙贝下元里。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847年重建,1927年重修。宗祠为硬山顶大木小式,坐北向南,前后两进,有东西廊,天井宽敞。大门石额上刻“宋名贤陈大夫宗祠”,有道光二十七年及丁末年款印章。按原样恢复的木板门联是:“一间七进士;四代五乡贤”。世德堂左侧为忠烈祠,是祖明末抗清志士陈子壮的。后人称陈子壮与顺德陈邦彦、东莞张家玉为“明末岭南三忠”。

探访侧记:下班途中,稍一绕路就来到了这里。金沙洲变化比较快,故还是花了一些时间、问了一些人才找到。

百科名片——陈子壮
陈子壮,明朝兵、礼二部尚书,广州市白云区沙贝人。满清入关之后,陈子壮督师抗清于高明,因众寡悬殊,被鞑子军所擒,面对金钱美色、高官厚禄的诱惑,陈子壮毫不动摇,慷慨拒降。1647年,陈子壮被满清鞑子动用锯型,残忍地杀害于广州东较场。清廷两广总督佟养甲以杀害陈的幼子相要胁,妄图逼他变节。陈子壮却宁死不屈,说道:“权操手,不在子壮”。佟养甲逼降不成,老羞成怒,想了一条杀一儆百的毒计,将陈子壮处以惨无人道的“锯刑”,即将人从头顶向下,锯成两片。但因人的躯体晃动,无法锯下去。
据说,这时陈子壮对刽子手高喊:“蠢才,界(锯)人需用木板也!”刽子手才领悟用锯行刑的方法。至今“界人须用板”的典故,仍在广州父老当中流传。行刑时,佟养甲“遍召广州诸绅,坐堂上观其受刑以惧之”,还凶恶地问道:“诸公畏否?”可是陈子壮依然骂不绝口。在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编剧家黄锡龄曾据此典故编成大型历史粤剧,名叫《血染越王台》,各地纷纷上演,社会影响颇大。



470. 萝峰钟氏大宗祠
钟氏大宗祠,位于萝岗区萝岗街萝峰村迳子。由大宗祠、诰封将军祠、钟氏六宗祠、荔圃祖祠(此祠已拆毁)组成。始建于明弘治三年,距今六百多年,为萝岗钟姓族人春秋二祭、议事和执行家法族例的主要场所,该建筑具有鲜明的岭南古建筑的特点。

探访侧记:从萝岗香雪公园出来,买了一些“大菜心”后,问及卖菜人才知道钟氏大宗祠位置,为轻便起见,暂时将“大菜心”寄存在卖菜人处。其实也只是远地看看这宗祠。



471. 金沙招氏大宗祠
金沙招氏大宗祠与仲山招大夫祠,又名榖诒堂,取善道传世之意,始建于明代,在白云区金沙街横沙村横沙大街8号。招子庸是横沙乡人,清嘉庆年间中举人,曾任知县,被罢官后回故里以卖画为生,尤善写兰竹、苇荻沙蟹,现有作品藏于广州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招子庸通晓音律,是粤讴(粤曲艺的一种表现形式,南音的始祖)的创始人,他的粤讴作品集在光绪三十年被曾任香港总督的金文泰译成英文,传播到欧洲。同时也被译成萄文传播。招氏大宗祠和仲山招大夫祠,均被广州人民政府命名为“文物保护单位”。该村保存了不少珍贵历史文物,其中有“功名石碑”(又称旗杆夹)14件,内刻招氏进士2名,举人18名,贡生5名。

探访侧记:一普通的祠堂,有所区别的是,祠堂将因各种原因而失落的“功名石碑”(又称旗杆夹)都基本找了回来,植在一起,觉得有些“壮观”。



472. 颜村陆氏大宗祠
陆氏大宗祠,在从化太平镇颜村。宗祠内发现一座刻有明确纪年铭文的红砂岩石香案。该香案长约2米、宽约0.8米,高约1.3米,上刻有“大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字样。香案前两梢雕刻云卷纹样,刻两狮作椅础基,造型古朴,保存完整,尤其是有明确的纪年铭文,可作为同类器形文物断代的标形器,甚为珍贵。

探访侧记:颜村就在我们以前探访过的钱岗村隔壁,只是当时没有将“陆氏大宗祠”纳入探访名录,导致走了重复路。到了村委会边,问询情况,结果一村民不愿意告诉我究竟在哪里。这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其曰,一则前段时间钱岗村有文物被盗;二则,当心我是政府的人,将其镇村之宝拿走,比如进了博物馆啊!接着他又说及颜村的历史比钱岗村还长!钱岗村的人都是从颜村搬出去的,陆秀夫原在颜村的,似乎对现状有些不满。要知道不远处的钱岗村广裕祠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捞了一个“未有从化、现有钱岗”的美名啊!几经解释,其终究告诉了路线——沿左侧水泥路直行800米、穿过一片荔枝林走到底即到。这祠堂与一般的不同,它不在村内而在村的边缘。



473. 金兰寺姚氏宗祠
姚氏宗祠,在增城市石滩镇三江金镇兰寺村。金兰寺村自古崇尚耕读文化,尤以姚姓为甚,先后出现过进士一名,举人两位,可谓声名显赫,门楣光大。建于明朝的姚氏宗祠,以其非凡气势,上乘的材料,精湛的建筑工艺,雕梁画栋,巧夺天工,名噪四方而风骚数百年。该祠堂坐西朝东,五间四进。祠前有旷地,旷地前有鱼塘。全祠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青砖砌墙,红砂岩石脚。

探访侧记:一普通的祠堂而已,显得有些破旧,里面堆满了杂物。但是,找到它并非难事,就在村委会下方不过100米处。

金兰寺的三大怪
第一怪:有寺没村,有村没寺。传说在金兰寺村出现之前,这里已建有一庙,叫金莲寺,寺中有和尚主持。后来不知何年何月何因,寺庙倒塌,和尚散去,金莲寺从此消失在三江平原上。之后,才有金兰寺村。至于建村后为什么要叫金兰寺,现在村子里已无人能说出为何这样叫的因由了。明明历史上曾经有过一座比村子更早的金莲寺,却偏不用金莲寺命名,而历史上又从未有过什么金兰寺,却偏要把村子叫做金兰寺村,你说怪不怪?这已成了一个无从破解的历史之谜。难怪增城人提起金兰寺村时,常笑话他们有寺没村,有村又不见寺的。“寺”与“村”错位的怪异性。开朗的金兰寺村人听了也懒得计较,一笑置之,有时甚至乐得自己也拿这不争的事实来玩笑一番。
第二怪:有壳无蚬。这里沉积着大量白色的贝壳。这些贝壳以蚬壳为主,也有为数不少的蚝壳。心形的蚬壳大都指头般大小,由于年代久远均已钙化,显出苍白、易碎而毫无光泽。为何会有如此多的贝壳?是哪个年代,又是什么人留下的?村民们百思而不得其解。不过,这并不妨碍聪明的村民们奉行的实用主义,他们把这些白花花的贝壳当作废物而加以利用,用它们来烧制出一担又一担的白灰。直到1956年,省文物普查队闻讯而来,才得出一个惊人发现:这是一个距今4000多年前的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贝壳是那个年代的人采食后弃置的。原来,在亿万年前,这里还是大海的领地,一片汪洋,后来随着东江、增江等珠江水流支系的冲刷,大量泥沙堆积,海水逐步退却,形成冲积性平原。到了大约4000年前,这里已生活着新石器时代的人类。1958年广东省考古队前来对遗址进行了选择性挖掘,在2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共有上、中、下三个文化层,上层属于战国时期文化遗存;中、下层是新石器时期遗存。发现除了大堆贝壳,还有动物及鱼类骨、石器等堆积成的文化层,并在村子内发现了4座古墓葬,其人骨结构具有南亚蒙古人种特征。出土文物有石斧、石刀、石奔、陶盆、陶钵、蚌环、穿孔毛蚶壳、鱼骨串珠饰物等,现存于广东省博物馆内。金兰寺贝丘遗址,是广东省较早发现的古代文化遗址之一,是增城建国后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和收获,对研究广东省古代文化遗址的早晚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地层根据,对研究增城乃至广东当时的人文、水文、地理、气候及水、陆生物等都有重要的价值。
第三怪:有涌水不连。历史上,金兰寺村旁边曾留下过一段没水流动的死水涌,叫刘王涌。为什么叫刘王涌呢?相传五代十国后期,偏安广州的南汉王朝末代皇帝刘鋹,在罗浮山上大兴土木,建造了天华宫。其时后周已被赵匡胤发动黄桥兵变所取代,建大宋朝,宋帝赵匡胤横扫中原,矢志一统天下。刘鋹眼看自己的小朝廷岌岌可危,更是把罗浮山和天华宫作为他日后兵败南粤,败走广州后的退路和归宿。于是在增城征集了上万民工,日夜赶工开凿一条从增江河直达罗浮山的运河。“无事则为登临之乐,有警则为逃遁之数矣”。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运河还未完工,南汉王朝已曲终人散,被北宋一扫而灭,只留下数段劳民伤财的“刘王涌”。



474. 仑头南溟黎公祠
南溟黎公祠,在南郊新滘仑头村。始建年代不晚于乾隆四十七年,光绪十七年重建。坐北向南,主体建筑左右3路。门前有宽大的院落,院北侧为方柱石栏杆。中路前后4进,均为面阔3间,碌筒瓦面,蓝琉璃瓦剪边。仑头村位于珠江出海口的边上,明洪武年间黎氏先人自北方迁居于此。不过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数百年来陆续有“疍民”(水上人家)在此落脚安家。所以,在今天的四千多村民中,虽仍以黎姓为主,但零散的杂姓多达二千余人。仑头人把“南溟黎氏宗祠”简称为“南溟祖”。

探访侧记:发现南溟黎公祠可谓是得意之作。本想去大学城的,还没有上南沙港快线,看见了“仑头”标志,停车研究情况,将GPS设定在村委会,计算出距离此不到2公里,那就赶紧去吧!到了村委会,没有问任何人,凭着感觉走了约2公里,在珠江的岸边终于找到!这南溟黎公祠的门前算事很开阔的了,又面对珠江,自然就显比较大气。


475. 车陂晴川苏公祠
晴川苏公祠,位于天河区车陂村祠前大街2号,位于村中心,车陂河之西岸。该祠建于明朝宪宗成化年间,距今500多年。由主祠、后花园、门前广场、池塘、荔枝园五个部分组成。历经三次重修。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出于对“车陂村苏姓老人代表团北上河南省郏县拜谒苏东坡墓”及“寻根眉山”的兴趣,加之对城中村道路的“惧怕”,事前做了不少“功课”,可以说这次是直奔目的地,没有任何困难。只是城中村路窄,行车十分困难!自己又误入了单行线的高地大街(没有禁行标示,回程时才知),当时如果对方有车来,那倒车就十分困难了,这是不幸中的大幸!这晴川苏公祠貌不惊人,但其“故事”讲得好,因此在众多的祠堂中,其入选文物保护单位就理所当然了。众所周知,宋朝大文豪苏轼(号东坡)是四川眉山人氏,而岭南广州怎么建有他孙子——晴川公的纪念祠呢?摘录二篇文章如下。


花絮——北上寻祖
车陂村的苏姓老人带着一个“代表团”北上河南省郏县,拜谒苏东坡的墓。这是车陂5000苏姓人家第一次以苏轼后人的身份到河南省祭奠先人。1996年起,开始研究家族谱系,花去10年心血,终于找到了确凿的证据,证明他们是苏东坡后裔。“苏东坡的后人最多在南粤。现在广东全省有40多万,分为四大支系,我们这一支有18万人。”这一支,是苏东坡之孙苏绍箕的后代。如今在车陂村,苏东坡的后人已经传到了第28代。
按照研究,苏绍箕原名苏箕,是苏轼二子苏迨之子。苏轼被贬谪之后,他辗转到达广东南雄,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后来因为文武全才,踏入仕途,并因屡屡建功而不断升迁,官至太尉。金兵侵宋期间,他为护驾而受伤,退役回南雄珠玑巷休养。随后由于兵变携眷来到广州。在广州及周边一带,苏绍箕购买了大量的田产,将长子安置在顺德碧江,次子安置在广州,在顺德买田时,他用了“苏晴川”的名字,“晴川苏公祠”便是由此而来。但是无论是在南雄珠玑巷,还是在广州,“苏绍箕”和“苏晴川”两个名字已经完全掩盖了他的原名“苏箕”,无人知道他是苏轼的孙子。
苏绍箕为什么要改名?苏进泉介绍,这是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苏轼被贬谪之后,反对苏轼的势力对苏轼的攻击延续数百年,直到明朝中后期才有所缓解。如今的苏轼后裔,已经遍布广东各地。苏进泉说,苏轼后裔历代为官者便有500余人,在文坛中留名的如苏曼殊等,也是出自这一脉。车陂的苏氏后人已繁衍有三千多人,先辈在光绪25年去四川眉山取回了苏氏世系图,前几年,他们又去四川眉山复制了“祖堂”牌匾。


花絮——西去寻根
苏东坡与南粤后裔。今天在四川眉山,已经很难找到苏东坡的后裔了。原来,苏东坡自考取功名后就一直在外做官,但屡遭贬谪,且越贬越远,因而后代也都在外地。苏东坡在朝做官时,推崇革新,为苦难老百姓说话,因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套上“诋谤先朝”的罪名,先后被贬到广东的惠州和海南岛的儋州等地。苏东坡官越做越小,但文章却越作越好,为读书人和老百姓所喜爱。苏东坡死后第二年,蔡京一伙便四出捉拿元佑党人,他的后裔只好隐瞒实情,秘而不宣。但他们都深深为有这样的祖先自豪,虽然对外绝口不提苏东坡,但代代口耳相传——老祖宗就是苏东坡。
族谱中写道:“前由东坡公而起,后由绍箕公而来”。在番禺的罗村,苏家兄弟的人数现占全村的三分之一,他们的祖先在建村时建造了一条眉山大道,寓意他们的根在眉山。苏东坡的南粤一脉涌现了很多历史风流人物:宋末时期以忠义知名的苏刘义大将军、清末时期送大炮支持黄花岗起义的清军起义将领苏冠川,以及民国时期的爱国诗人苏曼殊等……
晴川苏公祠的管理人苏进泉老先生说:“我的祖父和父亲在世时常常嘱咐我:有机会就要回眉山寻根”。900多年过去了,由于种种原因,苏东坡南粤一脉虽已发展到第36代,后裔却一直未曾回过眉山。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环境越来越宽松和优裕,他们终于等来了回眉山故里寻根的最佳时机。
2001年夏季的一天,原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的苏进泉老先生看见报纸上介绍眉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祠,就试着写了一封信寄去眉山。岂知一“撞”即中,三苏祠工作人员很快复了信,并寄来了三本《三苏祠》刊物。苏老先生十分高兴,马上又去一信,从此,晴川苏公祠和三苏祠在千山万水之间“飞鸿”连绵不断。
2002年,苏老先生便精心筹备寻根祭祖之事。经他们四出联络,广州和东莞、顺德等地的苏家兄弟代表40多人报了名,组成一个寻根祭祖团,并制作了一面表明三苏后裔身份的2.8米长的三角大红旗,上书:“南粤三苏后裔、宋朝太尉、东坡之孙——箕”。
2003年8月18日清晨,47名南粤苏东坡后裔代表由晴川苏公祠出发,乘车直往眉山。20日,他们寻根认祖回到老祖宗的故居——眉山三苏祠,受到当地的热烈欢迎。25日,他们上短松冈拜祭老祖宗三苏的坟墓。九百年兄弟喜相逢,高兴之余,苏老先生提笔挥毫为三苏祠题词:“前之由东坡公而起,后之由绍箕公而来”!


476. 拜庭许大夫家庙
拜庭许大夫家庙,位于越秀区高第街许地41号后座。相传许氏家族为炎帝后裔,许家祠所以冠名“拜庭”,则源于拜庭是许家兴旺腾达的大功臣。生于清代的拜庭家境困窘,13岁即到盐店做童工。一次,聪明勤恳的拜庭与另两家盐商同时出海购盐,归途忽遇暴风,独得拜庭一人指挥正确得以返航,所在盐店因无竞争对手大赚了一笔。事后,拜庭航海有术、经营有方的口碑便流传开来,各大盐商竞相出高价聘请拜庭,但他以道义为重仍为原店服务。店主有感于拜庭忠厚,遂分股予拜庭。拜庭愈加尽心尽力,终成广州一大盐商。后拜庭长子率族人在高第街修祠堂,建大宅,即今日的许地。
许家出过许多风云人物,如粤军总司令许崇智,著名教育家、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中华女杰”许广平,辛亥革命元老许崇灏等。就连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30年代著名影星陈云裳、粤剧表演家红线女、好莱坞明星卢燕等都是许家的亲戚。

探访侧记:发现的过程还着实有意思。大致到了“许地”时候,问过几个旁人,终于在一老伯的带领下,走进狭窄的巷道,找到了位于高第街许地,他也给我们大致说了许卓故宅、许祥光故宅、许广平故居等地,但其是破旧不堪的一副模样,破旧与杂乱却是出乎所料的……从这里往东行不远,就到了从商业气息浓厚的北京路。



477. 宋防御使钟公祠
宋防御使钟公祠,位于从化太平镇屈洞村。钟轼原籍河南开封,因平南汉政权有功,被封“防御使”留守广东。祠内存有明宣德重修碑记和钟氏世系祀田碑记,为广东宗祠所罕见。

探访侧记:我们是不想进祠堂里面看的了,但是一老者非常热心,再三请我们进去看看,还将管大门锁匙的人请来打开大门。祠堂很大,最特别的是祠堂内有牌坊,显得很是气派。


478. 莘汀屈氏大宗祠
屈氏大宗祠,位于番禺化龙镇莘汀村。屈氏大宗祠是纪念屈大均的祠堂,明始建,清代重修。莘汀村是一条僻静古村,莘汀村因地貌得名。莘,众多;汀,水边平地。莘汀北依珠江,人口不足七百,人数之少,在珠江三角洲行政村中少有。据说莘汀原有两三千人,由于咸丰四年(1854)番禺洪兵首领陈显良率众在此举旗反清,败北后遭难逃难者众,莘汀人口骤减。莘汀村民以屈姓为主,屈姓发源湖北秭归,祖上与屈原有关。

探访侧记:与父亲一起来的。祠堂就在村口,很好找。另外,后来在探寻“红巾军祭旗起义烽火台”的路上,又去探访了一次。


479. 沥滘卫氏大宗祠
卫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距今近400年,是该乡卫姓大宗祠。由头门、牌楼、拜亭、中堂和后堂组成。在400年前,卫氏先辈们出动人力百余,从近200公里外的南海之滨,运来海洋中的咸水石料数十吨,通体打造成卫氏大宗祠牌坊,其坚固程度历经400年风雨而岿然不倒。在卫氏大宗祠中堂,安放着12块大型屏风。这组屏风是由乾隆皇帝御赐,用来表彰当时卫氏60岁以上老寿星的。
据地方志载,鸦片战争时,沥滘村外的一片还是水域,卫氏大宗祠离沥滘河距离不足100米,英国侵略者的战舰驶到海边对岸上,因为卫氏大宗祠规模之大吓坏英人,误当广州首府衙门进行了一番猛烈炮轰,卫氏大宗祠的大门前被轰了一个大洞,后来被补了回去。牌坊的东部曾经塌了一个角,后来也重新补上。抗日战争前,这里曾作为村子里的书塾,因为抗日战争的爆发,侵略广州的日本兵在这里驻扎到结束。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卫氏大宗祠似乎还有些历史故事。进村后,一直走就行,一直到沥滘的码头,大致在码头的西北边的一条街上——沥滘副四约。沥滘村也是大兴土木,搞截污工程。在这里还买了一台“卫星锅”,买时调试还是正常的,回去一看就没有了信号?难道是卫星锅的方向不对?还是因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卫星加密”有关呢?现在也没有时间去研究它,反正一般也不看电视的。


480. 龙潭纶生白公祠
纶生白公祠,位于海珠区龙潭村约西大街22号,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再次重建。清光绪年间,白氏后人白纶生以办悦盛商行发家,成为富商,在村内办兴仁书院和医院善堂,捐资赈灾,救济贫苦村民,受到当地百姓称颂。获光绪皇帝封“准道员”职衔并赐“乐善好施”牌匾嘉奖。
纶生白公祠,建筑风格堪称广州老祠堂中“典范”之作,整个祠堂糸青石砖瓦打造而成。檐柱上“郭子仪祝寿”花纹浮雕图案栩栩如生,多达数百人物。其精美程度令人惊讶不己。此外,祠内的斗拱、柱梁、柱基均有精细的石刻、木雕、砖雕或灰雕多种动植物图像,造型栩栩如生,线条流畅,为广州同类建筑所罕见。正堂的两侧的“檐柱”上,各雕有独特的“狮临风水”造型,现今在广州的大大小小的祠堂中已属罕见,堪称“岭南一绝”。
纶生白公祠落成之时,南海名士潘衍桐曾撰贺联,下联是:"生而为正士,殁合为明神,岁口碑流播,谓此老主持冥律,梦中来告,劝善浑如在世时".里面所说的,就是白纶生死后为神的传说. 白公祠里面还有一对小石狮,其中一只没了牙齿,是当年日寇侵略者用刺刀撬甩的,成为日军侵华的一罪证。

探访侧记:没有想到其就在新滘路北上转新光快速的匝道的右边,害得自己绕了几个巷子,穿过城中村逼仄的道路,才找到白公祠。龙潭村和其他的城中村一样,拥挤而嘈杂,小巷中的积水和没有来得及清除的垃圾,整个村子显得脏乱。祠堂在小学内,正值周末,门卫给进去看看。不过,在全国发生几单针对学生的群死群伤事件之后,给不给进则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481. 庙头张氏大宗祠
张氏大宗祠,位于黄埔区南岗镇庙头村的北面,广深公路之北侧;始建于宋代,扩建于明代,清光绪二年重修,历时900多年,是现今黄埔区最古老的建筑物。祠堂系三进式建筑,祠堂的桁角、金钟、顶柱门、通典木等建筑材料都是从日本东京运来的。祠堂门楼额顶嵌有一块横匾上书“张氏大宗祠”,这五个大字是清代学者陈澧所题。“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人想把它毁掉,改建为学校。幸亏当时的庙头大队党支部坚决反对,才把这宝贵文物保存下来。

探访侧记:探寻难度系数是★★★。最初整理的资料只是说它在庙头村,并没有说其准确位置。于是,基本上将偌大个庙头村逛了一遍,另加勤询问,终于在广深公路北边的一座桥边,发现了这张氏大宗祠。但见这宗祠很新,应该是最近维修过的吧!



482. 南岗秦氏大宗祠
秦氏大宗祠,在黄埔区南岗街南岗社区南岗西路。

探访侧记:由于有具体的路名且其又是主干路,很容易找到宗祠。本来都不想进去看的,但守祠人三番二次地邀请,那就进去参观一下吧!好家伙!这秦氏大宗祠很注意文化传承,墙壁上到处挂着秦姓人写的字绘的画,显得很有文化素养。秦氏大宗祠的日常养护,在所有的祠堂中算是佼佼者,它一方面是避免了因人来的稀少而导致的衰败与破落;另一方面,又避免了作为“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吵闹及可能的破坏。当然要求每间祠堂能达到这个水平,勉为其难!还是因地制宜!能够留下来就是最大的保护了。


483. 八斗三捷何公祠
八斗三捷何公祠,在萝岗区联和街八斗村老屋八旺旺街33号。

探访侧记:本想集中精力探寻简文会墓的,无奈天色已晚,为安全着想,就放弃了,转而至此。三捷何公祠,与一般祠堂是有很大的区别,要不是有石碑,还是有些不太相信的。不过正因为有此特点,故也记忆犹深!雷同的祠堂能够有多少记得住的?看来特色是很重要的啊!



484. 神山卢氏大宗祠
卢氏大宗祠,在神山镇雄丰村。据说卢氏大宗祠丝毫不逊色于陈家祠。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慕贞、香港首间华人慈善医院的创办人卢礼平、从河南范阳赶来认亲的韩国前总统卢泰愚等人,由于宗系的连接,让他们和这个祠堂有着最传统、最难以割舍的关联。祠堂的横批,它便是卢慕贞携子孙科赠送的著名牌匾“爱慕宁亲”。从祠堂的文字记载可知,广东卢氏和大多数广东姓氏一样,原祖河北范阳.发源于南雄地区珠玑巷,七百多年前因为逃避兵乱迁徙到白云区神山镇。

探访侧记:去发现这卢氏大宗祠完全是意外之作,方向盘一转,就向着这里开来了,看来汽车这东西真是加快了愿望实现速度啊!祠堂就在神山大道西,由于祠堂在路边有一牌楼(这也是所有祠堂中非常有特点的),很容易就找到了,远比想象的简单!现在这里是老年人活动中心,他们玩他们的麻将(看来麻将在广东是很普及啊!)、我照我的照片,相安无事。只是觉得韩国前总统卢泰愚与这里有关,觉得有些诧异!卢泰愚也姓卢??



485. 龙归周氏大宗祠
周氏大宗祠,位于白云区龙归镇南村,明末清初的建筑,又称孖祠堂,风格以清为主。三进三间,规模大、建筑布局完整,木雕、灰塑、砖雕的工艺精美,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龙归镇的南村很快就找到了,问题是这周氏大宗祠究竟在哪里倒是费了一些周折。问了几个人并绕了2个圈才将其找到。村内道路非常狭窄,几处转弯地方,人家还专门砌了防止撞墙的水泥墩。说实在的,对面来了车还不知道怎么处理是好,幸亏车辆很少。其间有人主动提出10元钱带路一事,终究没有理睬他。一是不服气,竟然会找不到?二是不愿他坐我的车。周氏大宗祠正在维修中,仔细一看,确有二个周氏大宗祠,就所谓的孖祠堂。



486. 广雅中学濂溪祠
濂溪祠,在广雅中学内,是学校为迎接121周年校庆而建立的。濂溪祠是广雅中学创办之初的主要建筑,它在古代不少书院都有,但在广东就甚为少有,而在中学里面建濂溪祠,更加是绝无仅有。重修的濂溪祠基本保留当年原貌,向学生展出文玩类、木石类、书法等作品,当中还有张之洞曾经用过的“端砚”等珍贵文物。濂溪先生周敦颐的后人说,旧时每逢开学行礼,首拜孔子,次拜濂溪,为的是提升学生的品行。(主要是传承出《爱莲说》中于淤泥而不染、廉政的精神)校方表示,濂溪祠重开之后,每逢开学和毕业典礼都要学生参拜濂溪先生,突显《爱莲说》的思想。

探访侧记:这是在探访广雅中学时的意外收获,属于先有成果后找资料的一类了。祠本身没有什么,有的是其故事。至于每逢开学和毕业典礼都要学生参拜濂溪先生以突显《爱莲说》的思想的这一想法是否合适,则不加评论。



487. 官洲陈氏大宗祠
陈氏大宗祠,在海珠区官洲岛,祠堂由三进两廊、东西衬祠组成,头门梁架木雕、樨头砖雕和两廊壁画较精美完好。“官洲村始建于宋朝,有600年的历史,明朝初期这里是来往商船停泊的地方,明朝政府专门在此设置了官员,专门管理停泊在此的商船和人员,‘官洲岛’也因此而得名。”
官洲岛,东面与长洲岛隔江相望,南面是广州大学城,西面为广州果园生态保护区,北面和琶洲、万亩果园相接,全岛面积1.8平方公里,四面环水,交通不便,过去曾被戏称为“广州的海南岛”。官洲村原有居民2000多名,目前已经基本搬迁完毕,该岛将建成广州国际生物岛。到今年年底,官洲岛将开始封闭式施工,但施工前,岛上的文物等遭受了一场“浩劫”:岛上一些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屋和祠堂,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祠堂内的门窗、石雕、木雕屡遭盗窃,但现在只剩下空空的外墙,木雕、砖雕、花雕被洗劫一空,甚至连地面的石板都被撬走。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栏杆放下了。“停车!干什么的?”,“来送施工图的。”“哪个工地的?打个电话联系一下”。自己就装着在寻找电话号码
 
旧帖 2011-06-12 18:52:10
Post #32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二十三、 旧别墅与大院


496. 瑜园
小姐楼瑜园,位于番禺区南村镇南村。瑜园是一住宅式庭院,建于1922年,是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在余荫山房的东侧建,布局巧妙,建筑更紧凑,以作息居宴客之所,其子女亦曾在瑜园居住。

探访侧记:这园子就在余荫山房的东边。为了节省时间,就没有进到里面。



497. 群园
群园,位于市桥街海傍路,市桥河北岸。坐北向南,共有五座主体建筑,包括前楼、主楼、后楼、南楼和北楼。始建于1941年。正门面向市桥河,后门为海傍西路,西边还开有侧门。该园是李辅群(花名李塱鸡)所建,故名“群园”。正门为如意门式门楼。门顶镶有赭红色大理石门额,刻阴文“群园”。门两侧是碉堡、水榭、洋楼三合一的建筑物,以作门卫之用(现已拆除)。群园现由番禺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使用。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第一次大致是找了一下但终因时间较晚,就打马回家了。第二次也是费了一些功夫。因GPS中没有海傍路,地图上也是没有海傍路,加之其旁边修路,也甚是不便。但凭着耐心与在其在江边的基本判断,再经询问,终于找到!其实它就在仲元中学东南不过200米的一条街上,其朝江的一边有门,不过没有明显的标志。



498. 隅园
隅园,在寺贝通津42号。东山洋楼的独特之处便是以厚重红砖为基调,与西关青砖迥异。隅园便是此中的代表。隅园的主人是著名的造船专家,时任国民革命海军造船总监的伍景英。该楼也是他亲自设计的。大约建于1931年。据介绍,隅园的整体风格虽然源自英伦,但设计者伍景英仍然在各式建筑装饰里融入本地特色。如英式洋楼的阳台多是全封闭的弧形阳台,但伍景英为了适应南方闷热的天气,将阳台设计成凹陷进去的通风阳台;在英式梁托上,加上了中国独有的吊钟花形……此建筑风格曾被人称为“西曲中词”。隅园有前、后花园,典雅别致,具有明显的风水格局。隅园堪称东山名园,是区别于春园、简园、逵园、明园的具有典型融合中西建筑的另一种东山特色民居。1980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曾在此拍摄电影《刑场上的婚礼》,可见其独特之处。

探访侧记:因有明确的门牌号码,加之在中心区,有大比例尺地图,找到它当然很容易。在东山片探访这些建筑,因“发现点”密集,路窄且单行线多以及找停车位困难等原因,我与老婆就靠脚走了!我们去隅园时,其内正在施工,一些工人还好奇地看着我们。后来从报纸得知,这些是“非法装修”,文物部门是不知道的。看来,文物部门也要到各保护单位经常巡视才是,而不是坐在空调房内等着人家送来“关于××文物建筑装修(改造)的请示”啊!



499. 勋庐
勋庐,又名读月楼、德仔楼。在花都区花山镇平山村,建于1927年,是寓所与碉堡结合的民居建筑,又名德仔楼,高四层,第四层的四角突出半圆形碉堡。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在G106国道平山村人行天桥处的南边不到200米的路上。其实我们就到其旁边了,但问了二人,却没人知晓,终于来了第三人,好歹描述了建筑的特点。其告诉我倒有一建筑,经常有人来照相的。我想肯定是它不错了!房子确实有些特点。里面还住着人。女儿绕了半圈没有发现什么特点,作罢。


500. 遁庐
遁庐,在区同福西路龙导新街14号。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园林住宅,由园门、主体建筑及两翼的附属建筑组成,墙壁贴进口的墨绿色繁花瓷砖,门框上镶嵌着用隶书书写的“遁庐”匾。内部装饰中西兼用,别具风格。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龙导新街14号不是很好找的。但在这个“发现点”却很发现了自己思想境界比较低。其一,在街上看地图找路,一男士过来问及原因后就主动带路,先是感动,穿街过巷,其间婉拒其继续带路,但他坚持用了十来分钟,把我带到龙导新街,当时心中想这人怎么这样热情啊!?其二,到了龙导新街也没有找到14号,原因是其编号很特殊,问路于一男子,其没有做理会,心中想这人怎么这样冷淡!?刚才的带路人的热情与现在的冷淡形成了巨大反差!后来旁人说他是聋哑人,唉!汗颜!
把不长的龙导新街走了底都没有找到,返回继续找,结果这聋哑人过来指指点点,终于找到了!里面的“一家人”在屋内打麻将,对我的来到,已经是很自然了,他们打麻将,我继续拍照;第二次是探寻冯家大院,又到了这龙导新街,这次是进到“遁庐”里面去了,好好看了一下,之后才发现第一次看到的仅是类似“牌坊”的建筑,主体建筑还在里面呢!上次看见的“一家人”打麻将,只是一些在此做事的一些民工而已,还是我们湖南人。



501. 春园
新河浦以“东山小洋楼”著称,是广州的旧豪宅区,广州市现存最大规模的中西结合的低层院落式近代建筑群就位于此处,和城西的西关大屋一样,是广州两处典型的传统民居,在2006年划归市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大部分历史保护建筑为独立式低层住宅,多是仿西洋古典式建筑,以清水红砖墙、民国水刷石、西洋式风格为主要建筑特色。而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四座,分别是春园、简园、逵园和明园。
   春园,20世纪初由美国华侨所建,宅屋坐北向南。面前是新河浦路,再往前便是绿树环抱的新河浦小河。春园,名字富有诗意,园主人在这里建了三座小洋楼,分别是现在新河浦路的22、24、26号。这三座洋房统一的式样,楼高13.5米,每层进深19.1米,宽9.8米,颇有气派的西式风格,显示出主人别具一格的品位。现在,这三座洋楼都重新经过修葺和粉刷,其中24号楼由政府进行保护和管理,另外两栋分别是私人使用和用作新河浦幼儿园。
春园,曾是中共“三大”代表居住的地方。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机关迁到广州,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出席会议的党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张太雷等,就住在春园24号。房子里每个房间都按照以前的摆设放置着床、桌等,仿佛在唤醒人们对这段不平凡历史的回忆。

探访侧记:虽然在地图上看,新河浦路、恤孤院路、培正路等街道并不起眼,但确实值得一走的。新河浦路的“春园”,培正路的““简园”、明园,恤孤街的“逵园”,都为独立式低层住宅,而且不在一起,那只有与老婆一起按照门牌号码,一条路一条路,一间楼一间楼地走将过去。最后到的是新河浦路的“春园”,天已经黑了,走了整整一天,我与老婆都累得不行了,特别是双脚,但是还得要走!因为打不到出租车!继续前行,迈着承重的步子走到了东湖路海印桥,等了很久,终于上了出租车——回家!



502. 简园
简园,位于培正路13号,是南洋烟草公司简氏兄弟所建的别墅。简照南、简玉阶兄弟,是20世纪初我国有名的华侨实业家,1906年在香港创办“南洋烟草公司”,提倡国货,与英美烟商竞争。当时,培正路一带还是一片田园果林,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简园落成,十分引人注目。
建成之初,这座洋房高三层,前花园有喷泉花圃,围墙上部以绿釉陶竹筒装饰,券拱式门楼上端是飘出的阳台。首层门廊入口处,还立着一对威严的宫廷式狮子,为这座宅园增添中西合璧的韵味。简园建成之后,曾用作德国领事馆。二十世纪20年代,国民党要员谭延闿曾住在这里。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期间,是毛泽东与党外人士商谈统一战线的地方。

探访侧记:具体探访情况见“春园”条目,就是靠脚一步步走出来的。



503. 葵园
逵园,坐落于恤孤院路9号逵园。由美国华侨马灼文所建。历经80多年,这栋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外墙红砖依然保存完好。首层、二层的仿希腊式柱,重新进行了粉刷。楼房上方建有突出的拱门楼,门楼上塑有“1922”字样,按照西方建筑的习惯,这可能是逵园的建造年份。正因为该楼外墙面的“1922”字样,所以成了“三大”的标志性建筑。
逵园现在是私人庭院。以前,逵园的庭院遍植花木,特别是蒲葵树,郁郁葱葱,所以人们渐渐地,也就把这里称为“葵园”。逵园本身的故事不多,但在历史上,却扮演了一个独特而光荣的角色。
原来,中共“三大”会址之所以选择一座毫不起眼的砖木结构瓦屋,是因为这里地处郊区,有利于保密工作。但是从外地来参加会议的代表,却遇上了不易找到会址的麻烦。幸好正对着逵园,在一片简陋低矮的旧式瓦房中十分突出,尤其是门楼上的“1922”的字样,成了代表准确识别中共“三大”会场方位的一个坐标。后来,中共“三大”会址在抗日战争期间被炸成一片烂地,也正是逵园,这个会址才得以重新被辨别确定。

探访侧记:具体探访情况见“春园”条目,就是靠脚一步步走出来的。



504. 明园
明园在建成之初,是两幢风格相同的三层红砖楼房,中间入口为罗马柱式门廊。明园环境幽静、绿树遮阳、清爽宜人,环绕着的是一片竹林。当时,在这里住的都是一些华侨。由于附近没有什么楼房,明园被人们称为“洋房别墅”。简园的斜对面便是明园。

探访侧记:具体探访情况见“春园”条目,就是靠脚一步步走出来的。



505. 文德楼
文德楼,位于文德东路文德里,由5幢3层的楼房连成一体,楼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花阶砖地面,巷口原有两扇铁闸,上有“文德楼”横匾,巷口建有更楼,巷内有一个水井。1925年秋,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向业主租赁文德楼的部分房子给工作人员居住。周恩来、邓颖超住3号,李富春、蔡畅住1号2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等居住4号2楼。

探访侧记:步行而至。文德楼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现在是一民居。我想很多人应该来探访过,所以这些居民对我的来到,就见惯不怪了。



506. 对山园
黄冠章别墅对山园,位于荔湾区西村福州路增埗公园内。是上世纪30年代军阀陈济棠的军需处长兼广东银行副行长黄冠章模仿中山纪念堂建设的私家别墅群,其设计、用料都与中山纪念堂如出一辙,有“翻版中山纪念堂”之称。这座“小中山堂”里的“钟形窗”是广州绝无仅有的:窗户的外形呈座钟状,内饰横竖木质框架,可前后推拉,也可上下开合,精巧而多变。
在黄冠章别墅旁边不远处,坐落着两座24米高的圆形塔楼,是当年位于这里的电石厂留下的遗迹。而事实上,早在黄冠章选址于此为自己的母亲建造别墅的时候,西村一带已经被定位为“工业区”了。这可以追溯到陈济棠主粤的时期。自从海上丝绸之路衰落后,广州的经济经历了相当长的低迷期。陈济棠想要改变这种局面,遂抛出一个以工业为支柱的振兴大计,广州水泥厂的前身——广东西村士敏土厂(水泥厂)于是应运而生。

探访侧记:第一次来西增路,如果不是亲自来过,难以相信在这老工业区的腹地,居然还会有一座这样的园林。介绍说其在“增埗公园”里,心里还想这“增埗公园”能够有什么看的呢?不过是拥挤而嘈杂西村片的一小公园而已?!也许是期望值很低,故此其美好超出想象,又惊讶于它的安静了!真是太安静了!这么大个地方,就看见一家三口在逛,还有两三位园丁,看不到其他“游客”的身影,这里像是一个“世外桃源”,似乎太寂静了。有机会再去逛逛。



507. 宝墨园
宝墨园,位于番禺沙湾镇紫坭村,建于清末,毁于五十年代。1995年重建,历时六载,扩至一百多亩,集清官文化、岭南古建筑、岭南园林艺术、珠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正门的白石仿石牌坊,雄伟巍峨,巧夺天工。园中陶塑、瓷塑、砖雕、灰塑、石刻、木雕等艺术精品琳琅满目。惊世之作,当数已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瓷塑浮雕《清明上河图》。巨幅砖雕《吐艳和鸣壁》工艺精湛。荔岛中的聚家阁金碧辉煌,雍容华丽,阁内供奉万世师表孔子铜像,供游人瞻仰。此阁与宝墨藏珍、龙图馆、赵泰来藏品馆等珍藏的古今名画、书法、陶瓷、铜器、玉器等,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简直是一座园林艺术馆。

探访侧记:这是第一次去宝墨园,一家人都是第一次去。由于是著名景点,找到是不难的。门票40元是比较贵,虽然里面看的东西很多!我觉得其最大的亮点在于:其一是牌坊很有气势;其二是有一条环形的水渠里面有很多锦鲤,锦鲤真是太多太肥了!其三是宝墨藏珍、龙图馆、赵泰来藏品馆等珍藏的古今名画、书法、陶瓷、铜器、玉器等,还是值得一看的!其四,巨幅砖雕《吐艳和鸣壁》也是值得一看,当然那个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瓷塑浮雕《清明上河图》只是面积大而已,做工就不敢恭维了。有时间的话,值得再去宝墨园!



508. 塔影楼
塔影楼,是一栋在珠江边上的4层西式洋房,它与欧洲传统形式的海关大楼斜斜“对立”。塔影楼是新会籍陈少白先生所建的联兴码头事务所兼住宅。陈少白于1899年奉孙中山命创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并筹措经费。他于1919年卖掉粤航公司船只购下联兴码头以实业与资金继续支持孙中山。陈少白曾被聘为总统府顾问。

探访侧记:位于荔湾区沿江西路36号,就在粤海关大楼的对面,现在还经营西餐。已经路过了无数次,有些审美疲劳。塔影楼以前被称为“鬼屋”,“鬼”是“番鬼”的鬼,当还是陈少白住宅的时候,孙中山也曾在此住过。引不少外国友人前来谈论国事,墙上还有些中西合璧的合影。靠近沙面,自然也吸引更多外国客人。



509. 卧云庐
以一篇报道——重访广东百年"卧云庐"来介绍卧云庐。
在金沙洲大桥北侧、滨江公园的绿茵当中,有一座灰瓦黄壁造型奇特的两层古建筑令过路人眼前一亮,附近老街坊都知道这栋名为“卧云庐”的古楼是岛上胜景,却几乎无人说得清它的来历。令人称奇的是,在西式回廊内,主结构却为中式青砖墙,楼顶也为金字顶灰瓦,内部是中式建筑布局。如此中西式元素结合在一起的建筑,在广州可谓非常罕见。既有中式的含蓄和谐,又包容了西式典雅浪漫,巧妙搭配颇为奇特。
“现在不算漂亮了,以前很壮观的,是我们横沙一景。”正在江畔散步的横沙街坊梁阿婆聊起这栋中西合璧的奇特建筑时说,跟现在孤单单矗立江畔、头顶蓝天白云不同,以前的卧云庐只是数栋建筑之一,周边有很多大树围绕,形成了一个有亭台楼阁的大花园。“早几年,周围的那些青砖老房子还在,保存得很好,直到前三四年被一口气拆掉了,真是可惜”。
据说,旧时从横沙村远望,可以看见树林以及这座建筑的上部。至于建筑和园林的历史,记者询问了几名老街坊,都无人知晓。卧云庐,建于清末民初,原本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园林式建筑群,现仅有主建筑保存了下来,著名的“云庐赏月”被列为白云“横沙八景”之一,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前来吟咏。
岁月的流逝,这座曾经风光一时的园林建筑曾经被人淡忘在历史的尘埃中,直到近日,被列入广州市第7批文保单位名单,才又重新被世人谈起。谁也想不到,这座兼具中西建筑特色的园林建筑,最初竟然是供奉中国本土道教八仙之一吕纯阳的场所。这座建筑原来是不叫卧云庐的,而是叫藏修精舍。为什么会叫卧云庐呢?基本上没有人知道,资料也没有记载,卧云庐是道教信徒及有关人士捐资兴建,其管理经费由香港西环太白台抱道堂支付,广州解放后失去了联系,卧云庐跟香港的抱道堂断了来往,经费也随之中断。

探访侧记:卧云庐就在金沙洲大桥与环城高速之间,靠江边的地方。卧云庐这建筑还是有些特点的。其间有人这座房子是做什么用的,我也不知道,真是有些汗颜啊!



510. 南达堂
南达堂,位于同福西路261号,是跨度较大的骑楼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高三层。正中央弧形山花上塑有“南达堂”三字,具有西方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探访侧记:有具体的门牌号码且同福西路又是大路,寻找是相当容易。只是为迎接亚运被装修得一新了,虽总体结构没变。“穿衣戴帽”的整修工程,不知道是否文物部门的批准?如果批准了,那“修旧如旧”的原则是如何执行的呢?文物建筑如果贴上了瓷片效果将会是什么样?结果是什么样?



511. 彰德阁
彰德阁,在花都花山镇洛场村小学内。

探访侧记:中午时分探访这洛场村。家人在车内休息,一人悄悄深入了村内。没有想到洛场村还是有很多有特色的建筑。



512. 起鹏楼
起鹏楼,在花都区花山镇洛场村。

探访侧记:中午时分探访这洛场村。家人在车内休息,我一个人悄悄深入了村内。在村里有些迷路的感觉,后沿原路返回。



513. 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坐落于番禺南村镇南村,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以小巧玲珑的艺术特色著称。是与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佛山梁园一道,合称为广东四大名园。余荫山房的原主人叫邬彬,是清朝举人,两个儿子也先后中举。故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之说。邬彬在宗祠旁边的空地上建造了馀荫园,意思是要继承祖先的馀荫,使子孙后世更加荣华富贵。
余荫山房吸收了苏杭庭院建筑艺术风格,园内有主体建筑4座,游廊式拱桥将园内分为东西两部分。西有石砌河池,池南有临池别馆,池北有深柳堂;东有八角池和八角形玲珑水榭。园内亭、台、池、馆与游廊、拱桥、假山、花径、围墙交错穿插,构成了幽深曲折、若隐若现的庭苑结构。园中浮雕和建筑装饰皆精雕细琢,配以诗、书、画,使全园更添恬静、典雅情趣。

探访侧记:不久前的一年春节,一家人去了余荫山房。这次主要是“签到式”的,在门口照相以示到此一拜访而已,省时省钱。由于是非周末时间,人员稀少,买票的动员我进去,停车场的管理员也要我把车停到停车场里,虽然我停在这里没有妨碍任何人与车,但终究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了。另外值得一说的是,后来在发现“培兰书院”时又经过一次,再次探访一下,只是觉得其墙边的一颗“凤凰木”甚是好看!


花絮——凤凰木
凤凰木,又名红花楹,原生非洲马达加斯加,在台湾、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均有分布。台南市将其定为市花,汕头市的市花、厦门市、台南市、攀枝花市的市树。落叶大乔木,高10—20m,胸径可达1m。多做行道树。为热带树种。喜高温多湿和阳光充足环境,生长适温20—30°C,不耐寒,冬季温度不低于5°C。



514. 潘家大院
潘家大院,在海幢街南华中路231号。曾作海珠区机关幼稚园使用,现为海珠区老干局所在地。南华西是广州的“岛中之岛”,坐落在海珠岛上,一条起于珠江、流向珠江的漱珠涌又将它四面环绕,有如世外之境。乾隆年间,当时世界首富、十三行富商潘启看中这一带,於是起豪宅建宗祠,并修漱珠、环珠、跃龙三桥利交通,并将此地命名为龙溪乡。 潘氏落户后,南华西一带成了粤商富贾云集之地。虽历经岁月沧桑,如今仍可依稀寻出当年的风貌往事。
最引人注目的潘氏花园,现在成了钢筋铁骨的广州市33中教学楼;曾被外国人赞叹胜过西方皇宫的潘家大院,天井仅剩两个,趟门犹在,满洲窗多已被普通玻璃代替。除了被33中征用及四家工厂占用几千平方米外,潘氏大院另外700多平方米也被推倒重建后由区房管局出售,目前保留的老屋只有原来的神厅及其楼上部分,原花园的前廊也有部分。
附近潘家祠道、龙武裏、龙溪首约等许多巷子两边,处处可见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建筑,但完整保存的少之又少。龙武里的房子几乎家家都有高高的红漆趟门,门廊由厚重的青石立起,门口以麻石铺地,有的还有清末的雕花阳台,但墙壁大多粉了石灰贴了瓷砖,甚至砌上红砖,已是现代模样。 因历史遗留问题,潘家大院一直无法管理。目前位于龙庆北2号、龙溪南首17号—19号的潘家大院有太多的“东家”:市33中、永兴物业公司、潘家后人。而与之相呼应的潘家祠,则位于南华西街福安社区,已经在破“四旧”及“文革”期间被毁,现在剩下还不到原来1/8面积的600平方米还被间隔成了某染织公司的宿舍。相对幸运的是位于南华中231号的潘家大屋,因为一直是由某机关单位使用,保存相对完好。

探访侧记:只是去探访了南华中231号的潘家大屋,虽然不存在什么探访不探访的,因平均一天都要路过一次。但节奏不一样:我去上班时,它的大门还没有开;而在周末,它的大门已经关闭,故也只有远观之。对于龙庆北2号、龙溪南首17号—19号的潘家大院,有时间再去看看。



515. 冯家大院
冯家大院,在海珠区同福中路天庆里。在海珠区历次的文物普查中,最有价值的建筑要数冯家大院。冯家大院建于1910~1920年间,为白手起家的冯耀卿所建。此屋造型宏大精工,是一座三开间三进深的屋宅,是“河南”过去有名的宅第。因为它的存在,自然形成了四条小巷,周围的房屋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而它却大摇大摆地坐落于最中央,气宇轩昂。
冯耀卿父亲是个庙祝,母亲以纺织为生,家境贫困,13岁起便到一家商行当伙计。在一次前往巴拿马商业总会举行的土特产交易会,发现竹器织物在国外很受欢迎,于是辞职专做竹器生意。1906年,冯耀卿在广州创立了利丰贸易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华资贸易公司。100多年过去了,利丰贸易公司也发展成为香港最大的贸易集团——利丰集团,其孙冯国经任集团董事长,同时兼任香港机场管理局主席。
据说,院内原貌曾有花园,园内有球场、舞厅、莲塘、凉亭、楼阁、奇花异草等,甚至在莲塘边上建起了一个舞台,逢年过节就搭台唱戏,引来四方看客。此外,由正门起最深处的角落里还建有一栋幽静的小姐楼。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本是应该与上次探访龙导新街“遁庐”一起探寻的,但准备工作没有做好!从其前面走过的但没有引起注意,失之交臂。由于有发现“龙导新街”的经历,这次去“天庆里”则是非常的容易,不一会就到了。绕了一周也没有发现进入点,无论如何都进不去,连大院的门窗都被封住了。感到好笑的是旁边的幼儿园(已经关闭),还真是往文物上贴瓷砖的。走在干净油亮的青石板上,这座老宅仍隐约地通过其建材而显露当年豪宅气。



516. 黄宝坚石屋
黄宝坚石屋,在文昌南路敬善里13号,始建于1912年,是一座典型的石室建筑,虽历经近百年,但总体建筑仍保存完整,长方体麻石垒砌成的大楼巍然挺立,楼高三层。与普通的岭南建筑相比,石屋楼层间距比较大,首层约有4米高,大门两侧两根巨大的花岗岩圆柱十分气派。石屋是用当年建圣心大教堂和海关大楼时剩下的石料建成的。黄宝坚石屋的外观虽然是西式洋楼风格,但在内部装饰上则是岭南风格。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资料说是在文昌路,但没有说文昌南路还是北路的,因此,从南往北,几乎将整条文昌路都找了个遍。问题还在于为了迎接亚运,整条街的临街建筑,基本上都被包裹起来进行装修,“敬善里”小巷子就十分难找了,特别地又不知道它是文昌路的东边还是西边,很是辛苦!文昌北路走了一半后,再经分析,觉得不太可能在更北处,毅然掉头!问路也是难,一般人基本上不知道这小巷子的。那就靠自己吧!结果是在文昌路与长寿路交界之处往南再走不到100米的地方突然发现一疑似建筑,进去一看,果然如此!只是其房门紧闭。



517. 皋园、增园、达庐
皋园、增园、达庐,在东山区东皋大道。三十年代的华侨和官僚所建的别墅洋楼,近代典型别墅建筑。

探访侧记:其实去东皋大道是想去探访“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结果发现这些建筑有些风格的,也就照了几张照片。后来才知它是皋园、增园、达庐,看来自己有些“识别”文物的眼光了,呵呵。据说皋园、增园、达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此地段已列入广州市内部控制历史文化保护区,只是目前该区域烂路破屋比较多。
 
旧帖 2011-06-12 18:55:49
Post #33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备注——第22篇可能太长,后面的内容被截留了,刚才发现,现补上!

487. 官洲陈氏大宗祠
陈氏大宗祠,在海珠区官洲岛,祠堂由三进两廊、东西衬祠组成,头门梁架木雕、樨头砖雕和两廊壁画较精美完好。“官洲村始建于宋朝,有600年的历史,明朝初期这里是来往商船停泊的地方,明朝政府专门在此设置了官员,专门管理停泊在此的商船和人员,‘官洲岛’也因此而得名。”
官洲岛,东面与长洲岛隔江相望,南面是广州大学城,西面为广州果园生态保护区,北面和琶洲、万亩果园相接,全岛面积1.8平方公里,四面环水,交通不便,过去曾被戏称为“广州的海南岛”。官洲村原有居民2000多名,目前已经基本搬迁完毕,该岛将建成广州国际生物岛。到今年年底,官洲岛将开始封闭式施工,但施工前,岛上的文物等遭受了一场“浩劫”:岛上一些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屋和祠堂,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祠堂内的门窗、石雕、木雕屡遭盗窃,但现在只剩下空空的外墙,木雕、砖雕、花雕被洗劫一空,甚至连地面的石板都被撬走。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栏杆放下了。“停车!干什么的?”,“来送施工图的。”“哪个工地的?打个电话联系一下”。自己就装着在寻找电话号码,找了一段时间而没有找到,“唉,麻烦,进去吧!”,这样自己再次混进了官洲岛。
官洲岛将建设成为广州国际生物岛,二年前已经“封岛”——即除了施工有关人员及车辆外,其余的不给进去的。其与外界的联系目前就靠一便桥。封岛之后,曾经去转悠过一次,这次再去转悠时发现变化很大!进去之后也没有急着找陈氏大宗祠,而是开车将岛转悠了二遍。
停车,步行探寻陈氏大宗祠。在自己的感觉中,在有关报道中,官洲岛的原居民应该都已搬离,虽然村中是满地的废砖烂瓦,虽然行走其间多了一份小心与谨慎,但突然有一什么声音还是将自己怔了一下——屋内出现一老伯。问其怎么还住在这里?不是都搬迁了吗?不问则罢,一问就打开了话匣子。
“哎呀,你不要听政府的宣传,他们的报纸整天都是乱说的。”
“你为什么还留在这里?”
“这是我的家乡啊!我生长在这里,这就是家乡了,我哪里也不去,我们农民离开了自己的土地,就是死路一条,补再多的钱也不走!”
“为什么不搬走呢,国际生物岛的建设需要啊?”
“你不要听他们的瞎说,建什么生物岛,他们是在圈地牟利”(人家的用词倒很专业)。
“大家都搬走了啊?”
“什么大家都搬走了,还有几百人呢,签了协议的也就是80%)(是所谓的“钉子户”?)
“现在有水有电吗?”
“水电还是有的……”
“我是来看看这祠堂的,不是来动员拆迁的”(真是多余)
聊了一会儿,就走了,多了反引起误会!
在这老伯的指点下,找到了陈氏大宗祠(村委会在其内)。这宗祠本身也没有太多的特点,但还是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一些照片。走过来一人问我是干什么的?答曰来送施工图纸的,顺便看看这祠堂。于是,那人提示我,不要在村里转悠,以免被村民××(这个词已经忘记了),当时就想这人的身份了,是村委会的?是拆迁办的?是便衣警察?是街道的?答案无从说起,人家好心提示自己,自己多加注意就行了,不要惹出什么麻烦来!
看完之后,又绕岛一周,通过便桥的封锁线,扬长而去,向大学城奔去。当时心中在想,现在的政民关系还真不好搞(根源在哪里?),这拆迁是一大难事!另外的难事还有“维稳”、“计划生育”与“殡葬改革”了,政府也是难啊!GDP GDP



488. 屏山黄氏大宗祠
黄氏大宗祠,在番禺区钟村镇屏二村玉树大街26号对面。始建于宋朝。明朝略有修葺,清朝同治年再重修。坐南向北。前面是一开阔的地坪。面阔三间深四进。主要建筑有头门、仪门、中堂和后堂。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绿色琉璃瓦当、滴水剪边,青砖石脚,灰塑通花博古脊。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问询“摩托车”该祠堂怎么走,其漫天地给你指,因为指得太清楚,其就少了生意。最后问及一带袖章的市场管理员——从市场后的小道一直走就可以看到了,宗祠在小规模地整修中。祠堂贴着黄氏兄弟的捐款告示,其曰希望各位兄弟叔伯捐钱来修祠堂,以光大黄氏祠堂等等。



489. 北亭林氏大宗祠
林氏大宗祠,位于小谷围穗石村穗石大街52号。建于清乾隆年。坐西向东。广三路,深三进,中路建筑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石脚。该祠现作穗石村幼儿园,保存完好。

探访侧记:从外环路往穗石村里开,祠堂就在主路的左边,容易找到。因这村是穗石村,而其在穗石大街上,显然这穗石大街应该是村里最宽大的街了。村里严禁车辆入祠堂前的广场,于是将车停于旁边祠堂的旁边,但终究是祠堂的范围了。

490. 塘头后山黄公祠
后山黄公祠,位于化龙镇塘头村村心大街。据村民说是黄氏族人的七世祖祠。始建于明朝,20世纪80年代重修后堂。坐西向东。因年久失修,后堂倒塌,现只剩下祠堂前面的牌楼。

探访侧记:所有的祠堂中,后山黄公祠还是很有特色而与众不同的。考虑到今天已有2次差点就要淋雨的幸运,“事不过三”啊!这次就带上雨伞!结果证明是非常英明!
探访完之后,就是倾盆大雨!(一点也不夸张)。虽有雨伞,但鞋子进水了,上车收伞的瞬间,上衣就被淋湿了。鞋子进水就换成拖鞋(第一次穿拖鞋开车,对行车安全是有影响的),衣服湿了就换上衬衣!虽然其与牛仔裤有些不搭配。



491. 石碁古氏大宗祠
古氏大宗祠  位于石碁镇傍江东村仁厚大街10号。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明清时曾七次重修扩建,1992年村民、港澳同胞捐资重修瓦面。坐北向南。广三路,深三进。花岗岩石门夹,石额阳刻“古氏大宗祠”,两边挂两副木刻对联:“国宝芳宗名昭北史,乡贤世泽望重南郊”;“一朝国宝,三世乡贤”。现在为村民喜庆设宴活动场所。

探访侧记:资料有些混乱,混乱的根源就是“傍江东村”与“傍东村”的差别。也不管那么多,反正我的心里“傍江东村”与“傍东村”是一回事就可以了。按照此原则去找!很容易找到,进村牌坊,直走转左,在篮球场(村老人活动中心)的旁边。今晚祠堂内是大摆宴席,我进去粗略数了数,大约有50围台!一大堆人在忙乎着杀鸡宰鸭的。只是一事不明白,这“叶府回门宴请酒”怎么会摆到了“古氏大宗祠”?



492. 鳌头存理李公祠
存理李公祠,位于从化市鳌头镇象新村下塘自然村,为当地李姓大户出资建造,始建年代已经不详。该建筑坐北向南,采用砖、木、石结构,深三进宽三间。三进皆为镬身山墙,布局是拾级而高,通过三级踏步进入各进。在祠堂前晒场上还立有两对旗杆夹,上刻李门中举之事。。正门上题着“存理李公祠”5个大字,下有门联,曰:“存心正直,理路光明”。屋内多处绘有类似壁画,而公祠内的不少题诗还记载了日本侵华的史实。壁画如此集中并不多见。从化的一些地方也零星发现过此类中西合璧的壁画,但如此集中于一处,在全国的乡村地区并不多见。壁画和诗词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记录了祠堂的历史和日军侵华的史实。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其位置偏远,本已将其列入B类项目。现在时间允许,特别是其有“在全国乡村地区并不多见的中西合璧的壁画”,那还是去一趟!到了鳌头镇象新村,而其离鳌头镇象新村有较远的距离,问了几人路是找对了,只是路程太远,觉得似乎有些不对劲,中途掉头,遇见一6岁小孩,也得询问了!人家回答得还很有成效“直走,就在篮球场的对面了”。
存理李公祠,念起来比较绕口。祠堂规模是中等,其前是篮球场,其内是乒乓球场,看来它发挥了文体中心作用。在象新村问路时,腰上别手机的人说他打电话,让村书记与主任在祠堂前等我,也搞不清楚他为什么给我这么高的礼遇…看见其抓起手机要打电话了,只好连忙说“不用了,不用了…”



493. 龙岐鉴湖张大夫家庙
龙岐鉴湖张大夫家庙,在番禺区沙湾镇龙岐村大巷街。该庙坐西朝东。庙前有广阔地坪,总面阔16米,深两进34米,均为硬山顶,灰塑博古脊,花岗岩石脚,青砖墙。钟鼓楼面阔5.60米。有木构子阁,后为小天井,开两劵门通中衬祠,又开八角门通小天井接后衬祠。青云巷宽2米,巷门有石额,文字被水泥砂浆覆盖,巷内灰沙地面。巷尾开一劵门通后花园。北边的中衬祠和后衬祠“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
张大夫,号鉴湖,民国版《番禺县续志》有传,在省城十三行创办隆记茶行,致富后不忘造福乡梓,置尝田,修祖祠,铺乡路,筑护乡围墙等,乡人称他为“发财公”。道光二十四年(1884),主持捐资倡设螺阳七约社学。其次子凤华,官直隶补用同知,慷慨好施,开发同德围、务本围等,教导乡人种桑、养蚕、养鱼,又辟街衢成繁盛市场。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说来有些好笑:本以为探访很简单而想在沙湾镇回家路上想顺便探访一下的,只是那天已近黄昏而放弃。第二次专程去探访,虽花了一个多小时,虽问了好几个人,但仍未果,就暂时放弃,回家再查阅资料吧!如执拗于此,一是耽误时间,二是坏了兴致。现暂时将其列为A类项目。



494. 孔尚书祠与阙里南宗祠
孔尚书祠,是纪念孔子第三十八代世孙、唐朝广州刺使孔癸戈而于明朝中叶修建的,而阙里南宗则是大龙村的宗族祠堂,位于石碁镇大龙村。孔尚书祠与阙里南宗是连在一起的,两个祠堂仅由一道相通的木门分隔。孔尚书祠较为体现寺庙性,阙里南宗则为典型的宗族三座式祠堂。其中阙里指的是孔子位于山东曲埠的故居,意为孔子在南天的宗支。
在解放前,两个祠堂一直被村民用来祭祀祖先和拜祭孔子,在民国初年,在祠堂内设立“玉书小学”。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在祠堂旁建造另一间小学,并把不属于文物的建筑物从祠堂里彻底拆除。有资料表明,孔子裔孙千多年前最先南迁岭南的地方是广州。在广州乃至珠江三角洲一带,均可寻到孔子后裔的踪迹。孔子之后除历代长孙“衍圣公”都留居山东曲阜孔府之外,其余子孙均移居各地,逐步繁衍,形成当今全国各地以至世界各地的孔氏世袭支派。

探访侧记:与父亲一起来的。祠堂就在村口,还是比较容易找。



495. 徐氏大宗祠默奄徐公祠
徐氏大宗祠、默奄徐公祠,在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中华社。

探访侧记:一普通的祠堂建筑,只是这街名有些大——中华大街!天安门前的街道不也就是叫长安街嘛!它倒来个中华大街!不过,祠堂前还是有些气势的,其前的地面很是宽阔,又有一些大树植于大池塘边上。
 
旧帖 2011-06-12 18:56:51
Post #34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江中鸟 离线 江中鸟 楼主,你好牛啊

----------------------------------------
一笑红尘终不悔,剑魄枪胆报思量!

 
旧帖 2011-06-12 18:57:49
Post #35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二十四、 旧当铺与老碉楼


    当铺,最早产生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寺院的一大贡献,时称“寺库”。收取动产作为抵押,向对方放债的机构。旧称质库、解库、典铺,亦称质押,又有以小本钱临时经营的称小押。当铺多由私人独资或合伙经营。
当户大多是贫苦百姓。当价一般不超过原价的一半。赎当时须付利息。期满不赎,由当铺变卖。新中国成立后取消。改革开放后,有些地方恢复当铺,其性质和办法同旧时不同。当铺有一整套有别于其他行当的传统。古板的从业者,高大的柜台,门外墙上写着巨大的“当”字,总给人一种神秘的隔世之感。

    碉楼,是一种特殊的民居建筑特色,因形状似碉堡而得名。在中国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形成与发展是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综合地反应了地域居民的传统文化特色。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人们出于战争,防守等不同的目的,其建筑风格,艺术追求是不同的。其中,最具特色的碉楼有藏区高碉和开平碉楼。




518. 宁远楼
宁远楼,位于增城瓜岭村内。由于该村侨眷较多,华侨为了村人的治安起见,积极筹款于1930年在村前河涌中间建起了一座全县最高、最坚固、最奇特的近代碉堡楼,定名为宁远楼。楼内有一碑记,镌刻主办人黄田惠、黄焕森(生于清末),碑的上方还镶嵌有黄田惠的肖像。碑内铭文叙述村史渊源,筹建宁远楼前后经过以及入楼规则等内容。
宁远楼,是目前广州地区唯一有吊桥的碉堡楼。日军与1941年进攻瓜岭村,于是,全村200多名男女老少躲于村中2座碉楼中进行抗击日军。由于碉堡非常结实并且枪、炮眼多,日军虽武器装备优良,但对坚固无比、建筑奇特、机关重重的碉堡也久攻不下,只得撤退。碉楼在1954年时,曾有解放军某部一个排的兵力住宿于碉堡中,整整在碉楼里面住了一年多,当时得知是解放军是防空所用。碉楼的机枪口也架有解放军战士的高射机枪。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在凤凰城酒店开会回家的路上顺便去看了看。GPS上有瓜岭村可找,但无奈这进村的道路被一面积较大的建筑物拦住了,而且指示不清,加之路口众多,又是广园快速的入口,路况较为复杂,一时竟然没有找到路口,继续前行,继而掉头,当时就一点是规避的——不要误入广园快速!终于找到了路口,沿路继续前行就是。瓜岭村真是安静啊!



519. 王彭楼
王彭楼,在花都花东镇三凤鱼笱庄,为爱国华侨王彭建于1902年的一座碉堡式的楼房,楼高16米,4层。1927年,农民自卫军以王彭楼为据点,抗击反动地主武装。
王彭楼的业主叫王彭,原名王应彭,花县九湖村人,早年到美国做工谋生,参加了兴中会。1922年参加了“九湖乡自治会”(后改为农民协会),并为农会的主要领导成员,积极参加农民运动,慷慨充当“米饭主”,负责农军伙食。1927年广州发生反革命政变后,农军中队长王世根等率领农军,以王彭楼及文省楼为据点,抵御敌人进攻,战斗非常激烈,终因寡不敌众,率队退入鱼笱庄他自己的大楼,继续战斗,坚持达3个多月。后因弹尽粮绝,水井又被敌人从外面渗进煤油,连水也喝不上,农军乃乘夜雨滂沱之机,逐个从窗口缘绳下滑,安全撤退。王彭不幸跌伤腿部,隐蔽在亲戚家,被民团搜获,惨受铁丝穿掌的酷刑,后遭杀害,终年60岁。后人缅怀先烈,以既是烈士又是楼主的名字给该楼命名,叫做“王彭楼”。该楼曾被民团放火焚烧,但因楼固未毁,如今弹痕宛在。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从省道转到机场大道,进入了中间的快速道而不能出来,于是掉头,再转至辅道出到了村委会。问询情况:前面第二路口转右,直走后转左即到。绕其转一圈,女儿问什么叫“王彭楼”,无言。至于墙壁残留有的弹痕,我没有留意到。



520. 宝生大押
宝生大押,位于中山七路。清代广州典当业达到顶峰当时,广州城林立400多家当铺,曾有“当铺多过米铺”之说。“宝生大押”始建于民国初期,是当时广州第三大当铺,坐北向南,为四层炮楼式建筑。建筑平面呈方形,外立面青砖砌筑。现在该建筑已经空置。房屋外立面基本保存,内部间隔有损坏及改动。其与中山四路大东门当铺齐名,一东一西坐镇广州横轴线上。也是当时附近最高的建筑。抗战时期,日本人将附近的一些高建筑都炸毁了,唯独这幸存下来。

探访侧记:当铺本身不难找,就靠自己的双腿走!从西门口瓮城遗址往西走不远就看到了。在这还有二个“老外”拿着一张手绘地图问路于我,自己操着已经荒废了的英语,辅之以手势及地图,他们终于明白了如何去到他们的目的地。



521. 东平大押
东平大押,位于中山三路,大东门附近。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当铺,大部分的相关的文物资料都已不存在。在不断的叛乱与革命中,大多数的农民、城市中底层市民破产,因而典当行的生意也就日渐兴旺,为了能保护自己的财产,把自己的典当行修的像如此碉堡般巨大,也就不足为奇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本的建筑还依旧竖立,而它的主人却渐渐的被人们淡忘。

探访侧记:我想很多人都是经过的“东平大押”,其就在中山路与越秀路交界之处!但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只是建筑有些特色或奇怪而已,它孤零零地立在马路上。也懒得找地方停车,就将车停在越秀路边,打开故障灯,下车拍照。后来又路过一次,连车也没有下,在等绿灯的时间内,摇下车窗,从另外的角度,再补拍摄几张。再后来又路过几次,仅是多看几眼而已,相机都不拿出来了。



522. 泰成大押
泰成大押,又称太平场当楼。据市文化局文物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往地上建筑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般是层层逐级上报,而此次,文物专家们认为白云区均禾墟镇的平和大押和位于从化市太平镇的泰成大押两处当铺遗址的文物价值够得上国家级,拟报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探访侧记:难度是★★★。网络上对其的介绍倒不少,但是都是千般一律的“在从化市太平镇广从公路旁”。又没有说在东边还是西边,害得自己一进太平镇境内就放慢车速,打上右转灯,一路找将过去,费神又存在安全隐患!我现发表独家“攻略”:在G105国道与S118省道的交叉处,再往北行100米处,有横坐标与纵坐标就可以唯一确定地点了。进到里面一看,很乱啊!



523. 平和大押
平和大押,在白云区均禾街均禾墟。白云区石马村一片古商铺原本已开始拆除,但有老百姓发现后立即向文物普查办报告。市、区文物普查办获悉后立即与白云区政府联系,果断采取抢救措施,及时保护了这片古商铺。清末民初的大片商铺,集中反映了南方古墟镇的风貌和当时广州郊区社会经贸发展的状况,是一本本活资料书!
平和大押保存得相当完整,极具历史价值!远看形似炮楼,据说这座高达20多米的当楼是平和大押所在的均禾墟镇当时和目前的最高点。建于民国17年左右,从民国的当铺,到土改之后作为粮仓和毛料车间而用,直到前年,出于消防安全的考虑,才停止了使用。据说当年日军入侵时,前后共花了3天才攻下当铺。
白云区的石马村,曾是一座以当铺为中心的销金窟。这里不仅有建于上世纪初、广州规模最大的雕楼式当铺,更为令人惊讶的是,当铺并非独立存在,围绕它还存在着一条配套的“生物链”———赌场、烟馆、酒楼、金铺……当时人们嫖、赌、饮、吹用光了钱,就拿东西上当铺去典押。北京的专家来了,一看,“嘿!这个典型,可以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探访侧记:难度系数是★★★。一般而言,资料上对地理位置的描述只是告诉你该建筑在哪里,而具体怎么找却是另外一回事的。比如这“平和大押”的介绍一般就说在白云区均禾街均禾墟,有的是说在石马村,但这么大一个地方你如何找到这栋具体的建筑则是另外的事情了。问题还在于这种城乡结合处,你想找一个合适的人问路还是很难的。几经周折与试验,终于找到。比较实用的策略是,其在新石路与机场高速的交叉处的西北约400米的地方,或者是在新石路沿均和一街北上约200米即到,在右手边。



524. 文冲碉楼
文冲碉楼,位于东坊大街大巷内,俗称“鹩哥楼”,这座有400多年历史的古碉楼是文冲村最古老的地标性建筑,建于嘉庆四十五年(1566年),楼高19米。“鹩哥楼”是文冲村最高的建筑物,站在楼顶,可将文冲村内外尽收眼底。古时候,一旦有外敌入侵,则以锣鼓聚众,村中壮丁闻声登上碉楼,保卫乡党。
古碉楼的建筑规则只有一条——易守难攻。“鹩哥楼”底部以红砂岩垒成,高达四米,砂岩之上由青砖筑造,二层则是体积硕大的明朝青砖,三层是明砖与清砖混合制造,而四层则是民国后的砖块。正是陆氏子孙跨越朝代的持续修护和加固,使碉楼坚固无比。“鹩哥楼”的结构颇具匠心:楼层由四根撑柱托起,与墙体分离,这样一来,即使外墙受损,楼梯结构依然安然无恙;碉楼的射击口也经过精心设计,外宽内窄,易于射击,难于攻克,使“鹩哥楼”成为保护家园最坚固的堡垒。据说,民国初期,战乱连年,民不聊生,老碉楼一度荒废坍塌,周围杂树丛生,吸引无数“鹩哥”于树上结巢栖息而得的花名。

探访侧记:探访并不太难,只是需要一些时间。从石化路转广新路西走大约700米到了文冲村的东坊,经保安室继续北上,很快就到了东坊大街,过池塘就到了“大巷”牌门,直走即可。如有问题就问问篮球场在哪里即可,因为其旁边的空地上也竖起了篮球架,成了村里年轻人打球的地方了。据说逢年过节村里的舞狮队都是在雕楼前的广场训练,文冲的孩子们都曾登上老碉楼,俯瞰整个村子。对陆氏子孙而言,老碉楼是文冲最具标志性的回忆。



525. 邓村石屋
邓村石屋,在增城市邓村,为七层四方形风火山青砖碉楼,高约22米,宽约11米,呈四方形。

探访侧记:车直接开到了石屋下面。邓村其实也是一个有较大规模的客家古村落,绕其主要地方转悠了一下。村前池塘泥巴被清理出来不少,堆放在岸边,要干又未干的,踩在上面有些弹性的感觉,甚是舒服。



526. 华贵路旧当铺
华贵路旧当铺,位于华贵路 26 号,建于清末民初,新中国成立前一直作当铺使用。当铺坐东朝西,深三进。头进建筑高三层,西式建筑风格;二进为两坡硬山顶,青砖砌筑;三进是青砖砌筑的仓库,高三层。四周墙壁开有宽 10 厘米、高 30 厘米的石框窗口。当铺外立面保存较好,内部间隔有所改变。现为民居。

探访侧记:按照门牌号码找过去,很容易找到。里面好像还住着人,本想进去看看的,但瞄了一眼,里面的结构也都经过修改,已看不到原来高高的柜台了。如今“旧当铺”已成为普通民居,空空荡荡,走人——
 
旧帖 2011-06-12 19:03:21
Post #36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twm26908 离线 twm26908 超级强人。膜拜。
学习了,
送小红花,呵呵

----------------------------------------
赶上大部队

 
旧帖 2011-06-12 19:04:21
Post #37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二十五、 摩崖与石刻

   把文字直接书刻在山崖石壁上称“摩崖”。摩崖石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上面提及的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还有一种特殊的石刻———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狭义的摩崖石刻则专指文字石刻,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




527. 正果佛岩
正果佛岩,位于正果镇正果洋村。相传,宋代增城金牛都番峰村香浦塘有一牧童,8岁便喜谈佛道,天性慈善,后于明山寺削发为僧,北宋皇右元年坐化于瑞山一石上,僧徒遂以其肉躯装塑,名为宾公佛,又称牛仔佛。牛仔佛坐化之处为佛岩,有皇右元年的摩刻“成佛岩”3个大字。今正果地名即取自牧童坐化得道而成正果之佛教用语。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正果佛岩是不好找的。资料几乎千般一律地说其在“正果镇正果洋村”。这村名倒有意思,我开始以为是“洋村”而“正果”二字是多余的呢!并没有具体地方。春节期间与父亲去畲族村时想顺便探寻一下,但未果。
   这次是单枪匹马的。几经问人,终于找对了路。先到村委会,然后直行约3公里小路,在分岔口就有路牌指示了。继续前行,迎来二村妇,保险起见,再行询问,得其指点,继续上山,行走不久,隔几百米,传来喊声,“走错路啦”。哎呀,这人是这等负责,可以说是这系列探访活动中最感人的事例之一了。说实在的,问题一答就算基本完成了“任务”,而她们还好心地继续做好跟进,实是难得啊!大中午的,有些太阳,有些天热,爬起山来,觉得很累。正果佛岩边又开始有些“宗教”建筑了,只是水土破坏十分严重。



528. 九善堂碑
九善堂碑,在太和镇百足桥附近。此碑为石湖村(属太和镇)和南村(属龙归镇)村民解决多年以来的水利纠纷而立。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资料介绍说在百足桥东路旁,但是将其百足桥的南北各500米的路上,以及东西可见范围内的可疑范围内,仔细探寻了二遍都没有找到!其中,在其西边就凭一“百足桥”的指示,还是冒着泥泞道路,做了“纵深发展”,但终归是没有找到!那就作罢吧!都二点多了,还没有吃中午饭呢!先列为A类项目。

花絮——九善堂
晚清时期。广州出现了适应城市社会救济需要而以商人行会为主导的民间慈善组织——善堂。是广州晚清时期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九善堂指的是清末在广州兴起的九个民间慈善组织的总称。分别为方便医院(现市第一人民医院)、润身社善堂、爱育善堂、崇正善堂、广仁善堂、广济医院、惠行善堂(现东升医院)、述善善堂和明善善堂。它们大多分布在西关工商业繁盛之地。
晚清以来广州人口日益增多,据估计全城人口超过了60万,导致社会救济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的广州民居多是密集的木结构房屋,容易发生火灾。清末广州的水灾频繁,其中最严重的要数1915年的水灾,史称“乙卯年大水灾”,水灾的同时十三行路又发生火灾,真所谓是“水深火热”。另外由于战乱破坏、经济动荡,流浪者、乞丐充斥城区,官办的社会救济机构如育婴堂、普济堂、普济院、恤嫠局等,根本无法满足需要。这时,一些得益于清末新政,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而富裕起来的行商绅富自发地组织起一些善堂,扶危济贫,九善堂便是当时最为突出的。
九善堂的创办资金主要为行商的捐款,但是要维持善堂的长期运营不是件容易的事,单靠商人捐款比较艰难,当时采取的筹款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用创办资金购置产业出租借以赢利;采取多种途径吸收社会捐款;将余钱放到商号或银号来获取利息。
九善堂举办的善举五花八门,涉及广泛。日常工作主要有赠医施药、施粥施衣、施棺代葬,有的也开办留医或义学。当大的突发性灾难到来之时,九善堂就得组织进行急赈,这时它们会联合起来施赈,大灾难发生时善堂的施赈范围比平时广得多,往往遍及全省。比较突出的有1908年夏的粤省水灾赈济,广东三江暴涨,酿成空前水灾,哀鸿遍野。当时的清朝政府自身岌岌可危,根本无暇顾及百姓之苦,如此大的灾难赈济竟然都是在九善堂联合港澳的华人慈善机构组成救灾专职机构――救灾公所下进行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方便医院还于1907年赴越南采用中医治疗时疫,疗效显著,从而改变了当地以往对中医的偏见。
在当时,“九善堂”被看成是广州善界的代称,为社会所称道,其实九善堂的声名最初并不是从它们联合施善中得来,而是因为它们积极参与维护民族权益的活动使民众信服,由此广而传播的。在清末收回中国铁路利权的狂潮中,湘粤鄂三省经过斗争终于收回了粤汉铁路。但收回后的粤路在商办还是官办问题上,官方与绅商发生了激烈冲突,官方提出的筹款方案损害了行商和绅富的利益。九善堂在行商中有很高的声望,善董们利用这一点积极运动,使商办粤路公司成功地招到了足够的股本并迅速组成了最高领导层,最终迫使官方同意粤路商办。正是在这次运动中,提高了处于传统四民之末位的商人的社会地位,九善堂也赢得了巨大的社会声望,它在地方政治中的地位也加强了。在清末很多涉及地方公事的争议中,九善堂都是作为善界与商界代表出面仗义执言。当辛亥革命到来时,九善堂同七十二行商会一起抛弃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站在革命者一边,为中华民国的成立立下了功劳。
总的说来,在清末至民国初年,是九善堂声望最高的时期,到民国中期,九善堂趋于平淡,明善善堂倒闭,有些善堂在内部管理和经费上出现问题,导致施善不力,甚至为市民诟骂,九善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529. 百花林摩崖
百花林摩崖,位于荔城街群爱村罗浪土名米坑的峡谷中。摩崖石刻高1米、宽1.5米,内容为邑人南宋进士李肖龙归隐百花林后所作五言古绝“世至无桃源,吾实隐庐中。天赐泉石洞,荔子漫山红。榕荫依溪绿,九Ⅹ坐寒宫。古谁解其趣,达哉渊明翁”,“咸淳进士肖龙壬申题”。

探访侧记:在GPS上没有群爱村,地图上也没有找到,想想应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增城的主要“发现点”已经完成,再专程去一次则是很花费时间,就直接将其列入B类项目,下次有时间有机会再去探访。这百花林摩崖,还有一个很好的名字是——百花崖影。



530. 广州市界碑
1930年,由广州市土地局先后会同南海、番禺两县,派员竖立界石,先从番禺境内,竖界石36条,继及南海县内竖10条。当时广州新划定界址后的面积为537平方公里,近年来陆续考古发现的广州古城界碑已共有8块。
那么现在已经发现的其余8块界碑在何处?据了解,北面一块在白云区的元下田村,东北面一块在天河区的上元岗,西北面一块在同德围的上步村,南面有3块:一块在海珠区的小洲村,一块在海珠区的沥滘村,最南的一块在南沙。另外还有一块在南漖村东胜坊渡江码头。
界碑之一,置于南漖村东胜坊渡江码头。1930 年前,南漖村属番禺县茭塘司崇文廿四乡之一,之后划入广州市管辖,故竖广州市界碑,以此与番禺县分界。20世纪90年代末,该处修建防洪堤坝,将界碑向前移动约 10 米。今界碑保存完整,字迹清晰。
界碑之二,在临近沥滘码头的珠江岸边的小的公园内。一面刻着“广州市界”,一面刻着“以对河中心线为界”,一面刻着“民国十九年立”,还有—面是“市区界石毁窃严究”。在卫氏大宗祠的门柱上有一副对联:“爱江海汪洋先入番禺开沥滘,羡峰峦秀丽再过东莞碎茶山,”沥滘人说上联说明了一个问题,先有番禺继而有了沥滘。

探访侧记:界碑找到了二块,应该说都是无意识中找到的。一块是在南漖村东胜坊渡江码头,其浸在水中,随着江水的起伏,其不是被浸没于江水中;另外一块是在海珠区的沥滘村,其在岸上。资料介绍得比较多的“海珠区新滘镇小洲村村界碑”,在瀛洲生态公园旁边的岸堤一码头边,但没有用心去找,自然就没有找到了。



531. 飞泉洞摩崖  
飞泉洞摩崖,位于增城市荔城镇五星村周山,北宋石刻,是广州目前发现最早、保留完好的摩崖石刻,著名的“曲水流杯池”是古代增城八景之一。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探访之后,才觉得这飞泉洞摩崖不应该列入什么文物保护单位。在那环视四周几遍,什么也没有!即便是有块“文物保护单位”碑在那,我也是不相信就是在这里的,宁愿相信自己是找错地方!这哪有什么摩崖?不知道文物部门是怎么考虑的?如果真要立碑,我以为至少是再加“遗址”二字。
探寻到这飞泉洞摩崖是花了不少时间与精力的。春节期间与父亲来探寻过一次,虽问及村人,但基本没有人知道,想想这摩崖本身也没有什么好看的及准备工作不足,老人也不好陪着自己满山去找,于是撤退;回去之后再做攻略,包括用google仔细寻找每个有岩石的地方。这次就拿着google地图来的,先去周山村的右边,走了几公里,快到水库了,其实也知道这应该出了“周山村”地界,只是想环绕过来,但这已不可能。掉头再去到上次去的村球场。
沿着一条泥路继续走,终于见到一人。问知道飞泉洞摩崖在哪?其曰不知道。可能是自己问得不好而致使人家不理解吧!几经探寻,问她附近是否有上面刻有字的大石头?其终于明白,告大致位置,就在旁边不到200米路了,穿越基本无路的灌木林,“找到了”摩崖。我想她说的其实这根本不是什么“上面刻有字的大石头”即摩崖本身,而是这块“文物保护单位”的碑,歪打正着。所以很多时候都存在一定的巧合。出来时再致谢意,其问是否要搞什么开发?答曰将向领导反映反映,与刚才问“飞泉洞摩崖在哪”有些专业的毛病一样,有些“官腔”。



532. 天医处石刻
天医处石刻,位于从化市温泉宾馆松园区内。梁培基主张“天医”,用清幽静雅的环境来养疾,建珠江颐养园分园,并书“天医处”等文字铭记:病有药不能治,而需天医者,世多昧此。日居污浊空气中,病欲速效,医则旦暮更张,药则中西杂进,至有不死于病,而死于药者,良可慨叹。珠江颐养园倡建分园于此间,岂爱其清幽,宜于颐养,并取其环境适于治疗。凡属来居,谅同此见。而仍刻以相告者,异日触目,俾有恒心。以收王道之功,而登上寿之域,亦古人座右铭之意也。民国二十六年一月份第一分园第一院落成之日,顺德梁培基题并为之证。

探访侧记:广东从化温泉宾馆占地面积相当大,宾馆里边分了好几个别墅群。从宾馆的大门到松园别墅,差不多还要走一公里的路。将车直接开到了广东省温泉宾馆的松园区,由于不是住客,要买门票才能进到“天医处”内。里面环境不错,很是清净,空气中含有高浓度的负离子,绿树婆娑,拥有幽静深邃的山,清冷碧沏的水,清新洁净的空气,正是养生之胜地。值得再来看看。



533. 听松园门额石刻
听松园门额石刻,置于白鹤洞培英中学校园。为青色花岗质地,长119厘米、宽42厘米,横刻阴文张维屏手迹“听松园”三字,上款刻“道光丙午初夏刻”,下款刻“松心主人书”,字体皆为行书。听松园是清代爱国诗人张维屏的别业。咸丰六年(1856)遭英军炮击而毁,仅存“听松园”石额。1888年在此建培英书院,后石额随书院迁此。张维屏(1780―1859),番禺清水濠人,曾在湖北、江西等省任官职。鸦片战争爆发后,回乡参加抗英斗争,写下《三元里》、《三将军歌》等诗篇。

探访侧记:听松园今已不存,只留门额石刻,存放在培英中学方社钟亭内。



534. 石仁窿蓄水湖碑
石仁窿蓄水湖碑,在天河区棠下上社村石人窿蓄水湖畔,即在棠下村上社公园。是广州目前发现的有关国际善后总署与广州关系的唯一碑刻。碑文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6年国际善后总署派人协助棠下村建设水库问题。

探访侧记:难度系数是★★★★★。网络上关于“石仁窿蓄水湖碑”的介绍资料很少!输入“上社”后,最多的是“出租房子”或“房子出租”,继续做功课。上社村就巴掌大个城中村,哪有什么“湖”呢?甚至纳闷!上google看,在上社片也是没有较大面积的水域!从众多的“出租房子”信息中,终于看到了一条“房子在荷光路临近上社公园”信息,得知上社还有公园,公园里应该有湖的。
这个公园太袖珍,而且躲在房子之后,村中人都不知道有个公园,即使我走到了“湖”边,再问本地人,其曰没有“上社公园”更没有“湖”!加之刚才在临近的棠东村找了几圈也没有找到“启明大街”,心中有些失落!怎么能够这样?走!继续走!大不了将这路走到底,眼睛还是雪亮的,在路右边房子后有一些树木了——这公园也太袖珍了,长不过70米,宽不过20米,四周是围墙,铁门紧锁,绕圈一周,终发现进口,大胆地将其锁打开。
碑终于看到了,然而这在微型公园里,你可以想象到“湖”究竟有多大了,大概就是20个平方吧!也许湖原来是很大、而现在被填了?



535. 枕流漱石摩崖石刻
“枕流漱石”摩崖石刻,在从化市温泉宾馆松园区内,民主革命家胡汉民于1936年到温泉休养时感怀而书。“枕流漱石”,意以山石为枕,以清流漱口,比喻隐居山水间之意。

探访侧记:探访的过程与探访“天医处”并无二致。“枕流漱石”与“天医处”摩崖石刻它们基本上是在一起。


536. 刘永福虎字摩崖石刻
刘永福“虎”字摩崖石刻,在白云山能仁寺牌坊右侧岩壁上,为不规则的横长方形摩崖石刻,右方刻一草书“虎”字,体长约两米,是个象形大字。上面两颗大眼睛,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上款书“光绪二十四年重阳日”,下款署“刘永福书”。清光绪二十四年,刘永福率黑旗军旧部驻营广州。重阳日携同僚往白云山游览,登峰远眺,抚时感世,不胜感慨。归营后,写下了这个奇特的“虎”字。其部属将之刻于能仁寺岩壁。刘永福,字渊亭,又名刘义,是清末抗法、抗日民族英雄。其领导的黑旗军,曾奋起抗法和抗日,威镇中外。

探访侧记:就在寺牌坊之后,其实就在收门票的地方!为了拍这张照片花了5元门票钱。其实这售票点应该往后挪一下,为什么要把这块石头圈在里面呢?不就是提高收入吗?另外,我觉得这摩崖与真正的摩崖石刻有一定的差距。



537. 开越陆大夫驻节故址碑
“开越陆大夫驻节故址”碑,位于西村的广州发电厂南门围墙内。该地相传为汉陆贾大夫登岸遗址。公元前196年,刘邦派陆贾前来劝南越王赵陀归顺汉朝。陆贾从水路进入今天的广州时就在这上岸。当时的赵陀非常高傲,拒不接见陆贾。陆贾就命人用石头和泥巴在地上象征性地圈了一片荒地,和随从一起驻扎数月,直到成功劝说赵陀归顺,“泥城”遂由此而来。
陆贾奉令出使南越,招谕赵佗,和辑百越,为开发岭南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后人把他誉为“开越大夫” , 把陆贾在西村驻节地称为“陆贾城”,民国期间建有陆贾亭,立石纪念。广州中山四路原有“开越大夫祠”、越秀山镇海楼侧有“三君祠”、德庆城内有“大中祠”,均为纪念陆贾而建。

探访侧记:难度系数是★★★。以前住在电厂附近的“上村”,还经常去电厂看录像等,倒没有注意有什么一块碑,虽然就在离南门不到3米的围墙内。由南岸路粤电花园进,沿左侧的小路往前走便到电厂南门。几经解释,都举起了相机就差“喀嚓”一声了,但那个刻板教条的保安就是不让。再行解释,其请示保卫处,保卫处拒绝我们入内。就说了一大通,最后就是套近乎,说与他们的领导很熟悉等,结果人家生气了——不要拿领导来压他。“人争一口气”,几经周折,终于入内,做人要低调,在此不表。



538. 文澜书院清濠公所石碑
文澜书院清濠公所石碑,置于恩宁路逢庆首约。文澜书院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刻立,碑高190厘米,宽67厘米,厚约8厘米,花岗石质,文字为楷书。旧时西关地势低洼,涨潮时,污泥等常随珠江水倒灌入西关的濠渠,致濠渠堵塞,需要经常清理.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由西关士绅与洋行巨商等发起成立清濠公所,为清濠(维修、疏浚排水渠道)的机构,清濠所需经费,乃由该绅商等筹集。后又潘、卢、伍、叶四大西关富豪捐资,将清濠公所扩建为文澜书院,为绅士、文人会聚之所,并承担原来清濠公所的任务。此碑即文澜书院于光绪八年刻立的有关疏浚、维护西关濠渠的禁示文告。该碑保存完好,字迹清晰。

探访侧记:资料说是在恩宁路逢庆首约。车停在恩宁路60号前面(应是违章停车),幸运得很,一进去就是逢庆大街(但地图上标示是“蓬庆大街”,难怪在地图上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想想逢庆首约应该就在旁边了,果然不过数米,右边巷子就是逢庆首约。找完之后发现了更简单的办法,其就在恩宁路南面的微型公园的西南侧。遗憾的是其旁边到处是晾着衣服,取景很困难!一不小心就有什么内衣内裤进了镜头!



539. 百丈飞涛漏泻天摩崖石刻
“百丈飞涛漏泻天”摩崖石刻,在从化市温泉镇天湖百丈飞泉瀑布碧水潭顶。当年中山大学校长邹鲁到天女池边游览,触景生情,摘苏轼诗句“百丈飞涛漏泻天”书于池边巨石上。

探访侧记:资料说得很详细了,将车开到天湖公园,买了门票而入。30元每张,真是贵啊!由于天湖索桥坍塌死了38人,导致来此的游客本来就不多,人气已显不足了,还收这么贵的门票,难怪人是如此的少啊!我以为景区现在要降价一凝聚人气!上山的路上见那瀑布还是有些气势的!车行至池顶,慢慢地拍摄,尝试自动、时间优先、光圈优先等模式,又区分不同的曝光时间,看看其效果。很快就搞定,出来到门口,与售票人员开了一个玩笑——没有啥看的,这票是否可以退的?



540. 粤字第一号水准原点及石碑
粤字第一号水准原点及石碑,位于东阜大道19号大院19号四单元门口。这是以往广州计算珠江水系的原始点。碑高0.35米、长宽各0.2米,花岗岩方柱,柱身刻着“粤字一号”“永久保存”“国家财产”等字样。顶上刻有“水准点距此3.3米”的模糊几字,并有一箭头直指北方。箭头所指方向约3米远处,有一个水泥造成的正方形“沙井盖”,每边长约65厘米,上面隐约可见“国家水准点”“永久保存”“严禁搬动”等字样。
石碑于1908年由前清两广督练公所测绘处设置。1956年因建筑施工倾斜,1965年10月,将原标石在原位置附近重建,并测得标志高程与原标石面同高,根据国务院关于保护测量标志的命令,今后永久保存,不得移毁。整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东一直使用由此原点延伸建立的水准网,后来全国联网“平差”,改以黄河基面为准,但这个原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对广东的水准网仍有重要作用。现在的城建规划都离不开“水准原点”,广州解放后设置的水准网点,全部是以此为原点。

探访侧记:东阜大道19号大院是部队生活区,凭身份证是可以进去的,但要提供具体的位置。查阅资料都没有查到一个具体位置的说法。问及保安,其曰这楼的编号是不能透露的,唉!~那就不进去算了,从网络上下载一张照片补上。想想大致如此吧!不要再去努力查询或者求助于他人了。人,需要一些执着,但是不能执拗。将其列为A类项目。


释义•水准原点
水准原点,就是某一水平面或一点,与相对照的海平面平均高度的高差,其高程,即海拔为多少米,称为水准点。水准原点则是某一地区计算水准点最原始的基准点。一个城市的水准原点,是计算测量该地最原始的基准点,所有地形图,各种建筑物、地下构筑物、管网以及各等高程控制点,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高程,而作为高程的起算,就是水准原点
 
旧帖 2011-06-12 19:04:52
Post #38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寸草 离线 寸草 楼主V5,也令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汗颜
先顶了 再慢慢看

----------------------------------------
I will never walk alone

 
旧帖 2011-06-12 19:07:57
Post #39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二十六、 国民革命旧址

    国民革命,也称国民大革命。在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孙中山顺乎世界潮流,适应时代步伐,着手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并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宣言》,孙中山就《宣言》的宗旨作了演说,并说明通过的《宣言》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对内推翻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大会正式决定国共合作。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以《宣言》发表为标志,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革命高潮——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全国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在南方,广东革命政府进行了统一广东的战争,肃清了广东境内的大小军阀势力,成立了国民政府,组建了新型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军。在北方,由于国共两党的共同组织和发动,反奉倒段群众运动此起彼伏。与此同时,1925年5月爆发的全国规模的五卅爱国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统治,而且把全国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1、北伐战争——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1926年夏,国民革命国共两党决定实行北伐,以武力打倒祸国殃民的封建军阀。根据敌众我寡和军阀内部貌合神离的情况,北伐军采纳了苏联顾问的建议,确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由于北伐军的英勇善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将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黄河流域,席卷了半个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北洋军阀迅速崩溃。

2、工农运动——国共合作实现后,工农运动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尤其是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国民革命利,工农运动更是不断高涨和深入。九江、汉口英租界的收回,上海工人阶级的三次武装起义(五卅运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省港大罢工),以及各省市工会组织与会员的大幅度增加,都充分显示出了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与此同时,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席卷全国,长期身受封建势力压迫的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之中,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

3、国共破裂——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使整个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切都使饱受灾难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然而,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主席的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革命紧要关头,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企图以退让拉住汪精卫。汪精卫决定与共产党决裂,1927年7月15日,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541. 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黄埔长洲岛,是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建立的一所新型军事学校。孙中山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1924年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军校有三位最高的领导人,他们是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世界历史上四大军校是中国的黄埔军校、美国的西点军校、日本的士官学校和英国的皇家军事学校。中国自辛亥革命以来,历经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漫长的革命战争中,黄埔军校曾为国共两党培养出许多军事家和将领。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元帅中就有五位出自黄埔军校,他们是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林彪和陈毅。解放军首批授衔的十位大将中也有三位出自黄埔军校,他们是陈赓、许光达和罗瑞卿。周恩来、陶铸、刘志丹和左权等,也在黄埔军校工作和学习过。而国民党军队的将领中,黄埔军校毕业的著名将领有杜聿明、胡宗南、邓演达、宋希濂和陈诚等,数以百计。
长洲岛交通不便,离市区又远,且偏僻,为什么军校会选中这个地方呢?是有个中原因的:第一,在本世纪20年代,各路军阀独霸一方,滇桂军阀盘踞着广州市。当年孙中山选取在远离市区的孤岛办军校,就是要避开军阀的控制和干扰。第二,这个岛环境幽静,四面环水,筑有炮台多处,与隔江相对的鱼珠炮台、侧面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难攻,便于学习与练武。第三,孙中山很熟悉长洲岛,他曾多次来岛视察,知道岛上清陆军小学堂的校舍仍在,略加修葺,即可使用,还可节省许多人力和资金,为此,孙中山决定把军校设在长洲岛上。
军校在长洲岛共办了7期,1930年迁往南京,后又迁往成都和台湾。1938年军校校本部被日军炸毁。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校本部,现复原开放的主要建筑有军校大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和纪念室、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1988年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探访侧记:以前去了几次,故这次去探访就熟门熟路了。但也有为完成任务而走马观花之嫌。



542. 国民政府旧址
国民政府旧址,原为清朝两广总督署,在越秀区越华路118号。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组织国民政府之必要案之说明》,阐明成立国民政府的必要性。后因条件未成熟而搁置。至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才在这里正式成立。1926年12月国民政府迁往武汉,这里便成为广东省政府所在地。

探访侧记:按门牌我们来到越华路118号,好不容易在一角落找到那块“文物保护单位”牌子。这现为广东省民政厅所在地,门楼的建筑似有一些特点,但作为国民政府所在地,似乎有些小家子气了。这地方应该好好保留,我想在以后国共第三次合作时,应该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543. 孙中山避难处
1922年陈炯明叛变,炮轰设在观音山上的总统府进,孙中山先生在卫士的催促下撤退,来到岭南大学(校址即今中山大学),住进‘马应彪接待室’。今天这所马应彪接待室的北墙外,还嵌鹅一颗小小的尖头炮弹,约七厘米直径,二十来厘米长,这是陈炯明炮轰观音山时落在孙中山身边的炮弹,幸好没有爆炸。孙中山先生镇定自若,把炮弹捡起来,带在身边,到了岭南大学之后,把它送给教务长钟荣光先生。后来钟荣光用两根铁丝,把这颗炮弹嵌在孙中山夫妇住过的房子外面。五十九年过云了,这颗炮弹饱经风雨,但仍然完好地嵌在那里。1983年9月中山大学在原马应彪招待所旁立石,题为《墙上弹头的由来》:“1922年陈炯明背叛孙中山,发动兵变,中山先生在此避难遭陈炮轰。一弹从本楼(马应彪招待所)南墙射入。幸未爆炸。事平之后,将弹嵌回原洞口,以招陈之罪行。一九八三年九月中山大学立石。”

探访侧记:没有特意的探访,只是偶遇。回家查阅资料才知详情。只是有不少人对此有异议,说这是以讹传讹。对于真假我没有时间研究,就权当是真实的吧!



544. 孙中山大元帅府
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因孙中山1917-1925年间两次在这里建立大元帅府而得名。前身为广东士敏土(cement,水泥)厂。孙中山逝世后,这里又作为国父文化教育馆两广分馆、国父纪念馆等。广州解放后,该处先后成为部队和省有关部门的办公用房,1964-1998年成为广东省农业机械供应公司办公、居住用房。1998年,大元帅府旧址被移交给广州市文物管理部门,筹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大元帅府由南北两座主体大楼、东、西广场和正门等组成。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探访侧记:在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这是自己经常开车经过的地方。最近其前面大搞拆迁,将几栋多层住宅拆除了,以达到在大元帅府开门见珠江的效果。只是不知道这讲江湾桥的东侧引桥是否拆除?虽然拆除引桥对自己的出行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还是支持拆除,因为其大杀风景!另:最近该引桥也拆除了,却给自己带来了一些不方便。



545. 国民党一大旧址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原为广东高等师范学堂钟楼,其底层的礼堂即是召开一大的地点。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在这里主持召开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阐述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思想。

探访侧记:在在文明路215号,地方是十分简陋!但就是这里开了一个会,就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46. 叶剑英商议讨逆旧址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公开叛变。叶剑英闻陈叛变,立即与陈策率部接应孙中山登上“宝璧”舰,转登“永丰”舰,继而率部跟随孙中山挺进白鹅潭,与叛军作战。6月下旬至8月初叶剑英率部继续护卫孙中山。其间,曾同云南讲武堂同学张国森、蔡公武等10余人,在此的曾家祠秘密集会,商议讨伐陈炯明大计。通电海内外,声讨陈炯明,拥护孙中山。

探访侧记:从西湖路往北的一小巷子进,在小马站15号(广百西边约70米),隐藏在众民居中,如不细心还真难以发现。



547. 三二九起义指挥旧址
三.二九起义指挥旧址,是1911年广州“三•二九”起义时的指挥部所在地,为三进三间砖木结构式民房。1911年4月27日(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下午5时30分,革命党人在黄兴率领下,从此出发一举攻入两广总督署,因未搜获两广总督张鸣岐,便放火烧了总督署后退出。起义中,革命党人牺牲100余人,有姓名可考的有86人,其中有72位烈士安葬于黄花岗烈士墓园。起义发生的时间是农历三月廿九,又被称作“三.二九”起义。此址原是私人物业,50年代初,李诵刚遵照其父李章达(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遗愿,把这旧址捐献给国家,辟为纪念馆。

探访侧记:就在广州大厦北面的一条小街的首段,在这里倒是好好地参观了一下。雨天,几乎是没有人参观的。参观时心情挺沉闷,不是因为起义及其结果,仅仅因为是雨天、低矮的旧屋以及游人的稀少。



548. 黄埔军校同学会旧址
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黄埔同学会、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旧址,在沿江中路239号靠近天字码头的地方。1924年孙中山决定创办黄埔军校,以此处为黄埔军校筹备处,蒋介石、廖仲恺、叶剑英等曾在此工作。黄埔军校开学后,筹备处改为黄埔军校驻广州办事处。1926年后,黄埔同学会、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曾在此办公。

探访侧记:其位于沿江东路天字码头的斜对面,虽经常路过,但没有注意。前段时间又闹得沸沸扬扬,原来“同学会旧址”竟然出现地基被深挖,结构被改变作为夜总会,连“文物保护单位”牌子都被拆下。该新闻引用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著名文物专家黎显衡的话说“这是目前为止广州发现的最严重的破坏文物建筑事件”。其实,我觉得该专家的话不全面的,因为被列为广州市文保单位的中山七路的“黄氏祠堂”,竟然在被拆掉后某些部门才知道,权且不论责任,但是被拆掉的破坏程度,总比这深挖严重得多吧!?不知道这为老先生如何认为的。后事究竟如何?牌子挂上去我是看到了,但是否改为酒吧就不得而知了,下次经过沿江路的时候注意一下。



549. 同盟会广东分会旧址
同盟会广东分会旧址,在南华西路进鳌洲大街。1906年同盟会广东分会在此办公,会长高剑父为开展同盟会秘密活动,以开设裱画店为名,取名“守真阁”作掩护。此为近代广州地区有政党进行革命活动的开始。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从南华西路进鳌洲大街,就见到鳌洲内街一带都拆成空地,赶紧右入鳌洲内街,只见街北侧房都已拆,南侧房屋尚未动拆,但都有“拆”字。鳌洲内街是找到了,但找来找去也没有找3号。想想这些房子都差不多,就先来张照片,即使是滥竽充数也是好的。



550. 同盟会广东番花分会旧址
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分会旧址,在花都新华镇三华村集之徐公祠内。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09年徐维扬(三华村人)、莫纪彭受同盟会派遣,来花县组织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分会(简称“番花同盟分会”), 秘密向群众宣传同盟会“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  革命纲领。“集之徐公祠”。三间三进,砖木结构。1920年孙中山派同盟会元老张继到徐公祠,送给该祠“毁家纡难,功在党国”亲笔题词。题词现已不存。

探访侧记:没有太多的说法,其与资政大夫祠相距不远,在菜市场的边上。现在是村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打麻则是活动中心永恒的主题。探访时正值下雨,拍照引来不少的注意。



551. 广东省政府教育委员会遗址
陈炯明被任为广东省长、陆军部长和粤军总司令等职后,邀请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南来担任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并发表了教育经费独立声明,规定每年教育经费为省库收入的1/10,约300万元。陈独秀到九曜坊广东教育委员会(南方剧院现址)办公。

探访侧记:南方剧院就在教育路,终于知道这条路为什么叫“教育路”了。陈炯明的是是非非就不去评价了。但凭其规定每年教育经费为省库收入的1/10,应该说其对教育是很重视的。我们现在的教育预算费用占总预算的多少呢?



552. 广东咨议局广东都督府旧址
广东咨议局、广东都督府旧址,建于1909年,由日本留学生金浦崇、金浦芬捐建。为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坐北朝南。自南至北有大门(为祠堂式建筑,已毁),石砌荷池拱桥,主楼仿西方古罗马式的议会大楼形式,后座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已毁),主楼的东西两侧还有砖木结构附属建筑(已毁)。主楼前圆后方,大厅屋顶为半球形,8柱环列,空间开阔,有内外回廊,廊两层。大门入口在1948年改建为罗马式的4条大圆柱,气势轩昂。楼是砖、木、钢梁柱的混合结构。
1910年广东咨议局成立,第一任议长易学清,副议长丘逢甲、卢乃潼,咨议员陈炯明等72人,多属守旧派。1911年武昌起义后,广东各界在咨议局集会,宣布广东脱离清政府独立,成立都督府,推选革命党人胡汉民为都督。此后咨议局先后改为省议会和非常国会。1921年5月孙中山先生在此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这里作为国民党中央党部之所在。1925年秋,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时,就在这里二楼办公。1927年1月,国民党中央北迁后,这里一直成为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所在地。广州解放后,1958年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在此建立。

探访侧记:雨中探访烈士陵园时顺便探访,感觉有些匆忙,没有认真去里面看看。不过,里面的图片及其历史我基本上是清楚了,关键就看看其建筑风格吧!建筑还是有些气势的。



553. 军事委员会广州特派员公署
军事委员会广州特派员公署旧址,在沙面北街53号。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尚未正式签字时,广州军事特派员公署警备总队长杨绍元已带队先期潜入广州。8月15日,他接受孙立人命令,把法国俱乐部和日本人经营的“东天红”宾馆。接收过来作为该公署办公与接待之用,并将日本商人全部驱逐,只准带随身行李,将其财产收归国有。从19世纪中叶的英国汇丰银行到20世纪初的维多利亚达酒店,再到今天的广东胜利宾馆,她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和沧桑历史。

探访侧记:现在是沙面胜利宾馆,这也是经常经过的,曾经住过一晚于此。有了这段历史,现在经常对其多看一眼。
 
旧帖 2011-06-12 19:11:44
Post #40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二十七、 民主革命题材

     农民协会始创于1922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自愿结合的、以贫雇农中的积极分子为核心的群众组织。“中共三大”主要历史功绩是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以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554. 中共三大会址
中共三大会址,1923年6月12―20日,中共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前中共广东区委受大会委托,租赁了恤孤院后街31号房子(现恤孤院路3号),作为会址和代表宿舍。出席三大的代表共30多人。会议经过讨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的方针。“三大”主要历史功绩是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以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三大”会址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机炸毁,仅存遗址,1979年12月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初,广州市政府拟斥资5000万复建中共三大会址。复建工程包括了4大部分,分别是——原址复建中共“三大”主会场旧址;修缮“三大”期间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党的重要领导人活动的主要场所“春园”、“逵园”及“简园”(统称为“三园”);新建用于文物和历史资料展览的“三大”陈列馆。

探访侧记:现虽显得很是大气与开阔,但已被整修得失去了原来的布局,这会址是怎么找到的,据说还是有一番故事的,基于如下的事实,我以为这叫遗址或者纪念馆更合适一些的。


中共三大遗址的重建问题

中共在建国前举行的7次代表大会,除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六大外,一大、五大、七大等会址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修复,而三大会址却由于毁于日军飞机轰炸,从而增加了保护和修缮的难度。据有关人员的寻访与多方调查最终于1971年确认了三大旧址;1981年广东省将该遗址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考古发掘全部结束,至此有关部门从考古的角度确定了此地为中共三大旧址所在,这个过程一晃就是35年。
据相关专家长期调查多方求证,现在能够确定原三大会址为一幢两层两间砖木结构、人字瓦顶的普通房屋,属典型旧式广州骑楼。房子及室内家具都是当时的中共广东区委临时租来的,室内没有电灯和自来水,当时安排楼上为代表宿舍,楼下南向的房间为会议室。早在1974年,广东省革委会向国务院文化组提出,“拟按照恢复原状,以存其真原则复原当年三大原貌”;而在前几年的讨论方案中,在原址复建三大主会场旧址方案一直占主导;甚至有关部门还提出具体修复方案:主会场的复建将遵循“原尺度、原面貌”的原则,仍用砖墙土瓦的砖木结构形式,底层地面铺地砖,二楼楼面采用杉木板,走廊栏杆、楼梯、门窗均用木制作……
在讨论三大旧址保护方案时,有人提出“重建”的诸多利处,上世纪70年代有关部门也曾经找到一个老建筑师凭记忆画了一张三大会址的草图。但多数专家认为,时过境迁,这幢房子多高、有几个窗户、用什么材料、建筑风格和细节如何,谁也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依据。既然三大会址毁于日寇的轰炸,那我们有义务如实地记录这段历史。如果只是为了展出的直观强行“原址重建”,则有损于这段历史的真实。相关决策部门听取了专家意见,放弃了“原址重建”方案。虽没有“原址重建”三大会址,但为了更好地展示当时的诸多历史细节,就在遗址旁,一幢地下一层、地面两层的现代化陈列馆拔地而起。



555. 广州公社旧址
广州公社旧址,位于广州起义路(原维新路)200号。1927年12月11日,中共领导广州起义,攻克市公安局,并在此处建立了东亚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后人尊称为“广州公社”。13日,广州起义失败,此役牺牲者5700多人。起义虽然失败,但意义重大,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英勇尝试,后人颂称广州苏维埃政府为“东方巴黎公社”、“广州公社”。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探访侧记:我们探访到这里时,已经临近下班了,故只是花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匆忙地浏览了一遍。不过这些图片、这些知识点已经见过太多次了。



556. 新青年社旧址
新青年社旧址,位于越秀区中山五路昌兴街26、28号,建于1921年,为两栋相连两层的砖木结构楼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青年社和丁卜书店均设于此。《新青年》于1915年在上海创刊,第一卷原名《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月刊。1917年后编辑部迁北京,1919年迁上海。1921年1月,第八卷第六号稿子已排好版,却遭法国巡捕房查封,被迫迁至广州,在此继续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度成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1922年7月第九卷第六号出版后停刊。

探访侧记:实在不愿意相信这已经是很现代化的昌兴街26、28号建筑,就是《新青年》社旧址,故此将这街道走了一遍,没有办法,那就相信吧!然后好在这昌兴街不长,从街头到街尾才160米。



557. 观音山战斗遗址
观音山战斗遗址,在越秀公园内。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蒋介石立即急电广东各派军阀“捐弃前嫌,协平共乱”。在这里激战,广州起义在敌军和起义军力量对比悬殊中以失败而结束。

探访侧记:因为是是遗址,也没有什么具体东西可看,就一块纪念牌吧。



558.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原是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花园别墅,名“东园”。省港罢工爆发后,1925年7月,在这里建立大罢工的领导机构——省港罢工委员会,罢工领导人苏兆征等在此办公。1926年11月6日,遭帝国主义收买的反动分子纵火焚毁,历劫犹存的仅有1座门楼和红楼前的1棵大树。1984年政府拨款在原地重建了“红楼”。

探访侧记:旧址在东堤挹翠路与东园路交界处,很容易找到的。门卫是“见过世面”的,答应让我们进去看看。



559.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位于越秀南路89号,原为“惠州会馆”。中间有一圆拱形大门和雕花铁栏栅门扇。由大门进入就是前院,两侧分别建立了廖仲恺先生纪念碑和工农运动死难烈士纪念碑。中间有一座两层带地下室的砖木结构西式洋房。1925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简称“全总”)在广州召开。大会建立了中国工人阶级全国统一的工会领导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
“全总”下设秘书处、总务处、组织部、宣传部、宣传教育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等机构,由刘少奇主持日常工作。1927年2月,“全总”北迁汉口,这里改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广州办事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旧址进行修缮,并辟为纪念馆。“文化大革命”期间,纪念馆被迫关闭,旧址亦遭到破坏。1985年5月1日“全总”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日重新开放,接待群众参观。

探访侧记:越秀南路89号这地方倒有几处著名的历史旧址啊!先在对面的餐馆吃饭后再去参观,免得“饥寒交迫”! 这地方拍照不是很方便:门前地方太小、不开阔,出门就是马路,想拍下全景不可能;而去对面马路,房子又被门前的树给挡住了。我建议是砍掉一、二棵树,露出去“真面目”,当然这个建议可能招来一些人的批评的。同时,又在思考“文化大革命”期间纪念馆为什么被迫关闭、旧址亦遭到破坏?难道是因为由刘少奇主持日常工作的原因?



560. 龙眼洞农民协会旧址
龙眼洞农民协会旧址,位于龙洞直街聚贤新村旁的一间古老的璞庵樊公祠内。1927年,沙河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璞庵樊公祠成立龙眼洞农民协会。龙眼洞农民协会领导人是樊积良。农民协会有统一的服装和证章、竹帽,会旗是犁头旗。会员们白天劳动,晚上开会,内容多是关于爱国爱民、反帝、反封建,打土豪分田地,组织起来翻身作主人等。每次开会时,会员都是以犁头旗开路。

探访侧记:其实就是一祠堂,就没有进去了,在外观望一些而已。祠堂前还订有牌子——非本村村民禁止入内。


561. 花县第一届农会旧址
旧址位于花都区花东镇九湖村王氏大宗祠。王氏大宗祠,又名显承堂。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为三间三进砖木结构建筑。大革命时期,这里一度成为花县农民运动的大本营,广东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彭湃、阮啸仙等经常出入于此,1924年这里更成为花县农民协会和花县农军总部的所在地。

探访侧记:难度是★★★。看来这“花县第一届农会旧址”实在是没有什么特点,不然就在几天后来写“探访侧记”时,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在照片的启发下才记起!找它也费了一些时间,开始走错,主动撤退,进而掉头沿S118西行转右到714乡道,不远就看见一池塘、祠堂,想必就是它了!觉得有些意思的是,它的屋脊上塑着一些官老爷,这在一般的祠堂中是没有的,而其下面又挂着“农民协会”的牌子。这不是“官”压着“农民协会”?联想过多了。



562. 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
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在东皋大道礼兴街6号。这里原是广州商团副团长陈恭授的花园别墅。1924年革命政府镇压了商团叛乱以后,将此楼没收归。1925年农民运动讲习所从惠州会馆迁来这里,续办第三、四、五届农讲所。同年5月成立的广东省农民协会,会址亦设在这里。旧址除前楼的楼梯被改动外,其余大都保持原貌。

探访侧记:大门是紧闭的但是通透的,开始还隔着大门拍了一些照片,后面征得保安同意,进去再拍一通,反正是数码相机不要成本,只是回家要花些时间成本去删除多余的照片。农讲所总共办了6期,在这里就是3期,不简单!只是不是毛泽东主办而就没有中山四路的农讲所有名气了!



563. 中共广州市委机关旧址
中共广州市委机关旧址,在广大路广大二巷4号,1927年4月22日,在广东区委组织部长穆青同志主持下,在这里中共广州市委成立了,市委机关就设在这里。后来,这里还成为广东省委书记的秘密住所,并在此策划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1927年12月13日,市委全部撤出广州,它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探访侧记:大致是位于中山路与广卫路之间的一条东西方向的小巷子,还是很容易找到的,其大门紧闭。



564. 哥伦布餐厅招待会旧址
1938年8月20日,国民党在汉口悍然宣布解散中共领导的三个抗日民众团体,强令《新华日报》停刊三日,掀起了一股反共逆流。为了阐明中共团结抗战的一贯主张,中共广东省委决定,由香港八路军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出面,以《新华日报》广州分馆名义,在广州永汉路哥伦布餐厅五楼,召开一个由广州各抗日青年团体、进步文化界及各界救亡团体负责人参加的招待会,宣传抗日道理,为《新华日报》广州分馆据理力争,为抗日进步团体正名。
招待会于9月初举行,近800人参加了会议。国民党顽固派决定蓄意制造事端破坏这次集会,派出许多特务分子早早混进哥伦布餐厅。招待会开始后,会场上出现了紧张对峙场面,但廖承志指挥若定,一一识破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叫嚣及其破坏团结抗战的阴谋,并针对国民党顽固派所谓中国只有“一个政府(国民党中央政府)、一个领袖(蒋介石)、一个主义(三民主义)”的反共言论进行驳斥,揭露了当局无理封闭广州《新华日报》分馆、解散武汉3个救亡团体等反共活动,并重申中共维护国共合作,团结抗敌的主张和诚意。

探访侧记:在北京路与大南路交接处,建筑因故事才会有意义。但觉得这故事有些电影的成分。



565. 广州市郊一区农会旧址
广州市郊一区农会旧址,在芳村花地中市南街6号谢家祠堂。这是一间深三进的古老祠堂。1924年8月15日,市郊一区农会在这里成立。该农会是广州市郊成立最早的区一级的农民协会。在农协会成立的同时,农民自卫军也组织起来,大队部设在附近的“北便祠”,但北便祠毁后,已建成民居。现在农协会旧址谢家祠(南便祠),还保存比较完好。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网站的资料不齐,探寻费一些周折。关键是你问别人,竟然没有几个人知道!应是从芳村大道进入村,转右至中市南街,大致在中间的段转左,往南走约50米应基本可以见到。它的地址应该是这样断句:芳村--花地--中市南街6号,开始以为是花地中—市南街,在地图上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



566. 中共广东支部成立旧址
中共广东支部成立旧址,是广东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在起义路维新横路素波巷30号市第十中学内。1920年12月,中国最早成立的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小组的负责人陈独秀,应广东省长陈炯明之邀到广东任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一到穗,就约其在北大时的广东籍学生谭平山、陈公博和谭植棠商谈建党之事。次年春,广东共产党小组(当时无正式名称)在“小红楼”成立了,这时距上海小组的成立仅数月。该楼也是1922年前广州中共党组织的主要活动地和《青年周刊》的通讯处、“宣传员养成所”、“注音字母教导团”所在地。

探访侧记:与女儿于周日一起去的。在校门外就将“小红楼”一览无余了,但学校的保安还算客气、好说话,于是进去好好看看。感觉到这第十中学虽是百年老校,但真是袖珍啊!典型的麻雀学校,整个活动空间就是二个篮球场的大小,在这样的学校里培养出来的中学生,如果要其思维不受禁锢,应该要多一些努力。



567. 周总理视察岑村纪念旧址
周总理视察岑村纪念旧址,在天河区长兴街岑村南街新厅。“长善名留远,恩来雨泽耕。”在周总理曾视察过的远耕公祠门口,贴了这样的一副对联,上联、下联最末字组合起来就是“远耕”,下联又含周总理名字。1972年4月,周总理在岑村逗留。

探访侧记:难度系数是★★★。七问八问的,总算是找到这旧址了。感受就是二点,其一是在城中村的生活环境是相当的差。适逢雨后去探访,到处是泥泞,使人有些郁闷;其二是水体污染是相当的严重!就在这旧址前的一大池塘,真是不忍多看,看多了都觉得有些恶心,不堪入目!好在去的时候不是夏天,如果是夏天,岂不是臭气熏天!看了这么多地方,这大池塘是污染最严重的之一。当然由此有有了很多所谓深层次的思考,在此不表。



568. 中共广东区委旧址纪念馆
中共广东区委会旧址纪念馆,在文明路196号,是为纪念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机关所在地而设立,馆舍为坐南向北,内有门相通的三层砖木结构楼房,1960年纪念馆成立,1961年对内开放。现三楼复原了书记办公室、农委办公室、宣传部办公室等。

探访侧记:文明路在施工,使之成为了“死胡同“,要不是资料介绍详细,自己都怀疑走错路线,其就在”死胡同“的最里面了!纪念馆没有开,就在门口拍照以示留念吧!其实,就是开馆,但我想也是没有什么内容可看的。



569. 解放军进城式检阅台旧址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后,11月11日解放军举行了解放广州入城式以及庆祝广州解放大会。参加受检阅的部队有十五兵团,还有粤赣湘边纵队和广州各界群众20多万人。检阅台上有叶剑英、陈赓等军政首长。受检部队以军乐队及戴红花的战马为前导,从连新路进入府前路,接受检阅,然后经过吉祥路与在市内的群众汇合后,再从惠爱路、永汉路至丰宁路,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此台为市府大楼楼台基,此旧址于1989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探访侧记:其实就是现在的广州市政府,遥想当年……    



570. 广州地下党指挥中心旧址
广州地下党指挥中心旧址,原为嘉应同乡会馆。从1942年前后开始,粤南省委、北江特委、东江纵队、珠江纵队和西江特委等先后各自派遣了一批党员进入广州活动。这时虽然在形式上没有建立市委,但在实际上广州地下党的领导核心已经形成。解放战争时期,此处为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的秘密联络点、地下广州市委的所在地,地下党以在此一间叫“中原行”的船务公司为掩护,执行秘密潜伏任务。

探访侧记:位于沿江西路153号,很容易找到的。



571. 东江纵队广州交通站旧址
东江纵队广州交通站旧址,位于中山四路谈家巷二号之一。1938年广州沦陷后,广州党组织撤离城市转移到农村,市内有一段时间没有中共组织。初期,党着重利用香港作为敌后活动基地,但到1941年香港也沦陷,之后交通被封锁,其战略地位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此时,广州的地位和作用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交通往来,传递信息,收集敌伪情报,为游击队采购物资、秘密接待和隐蔽转移党员和进步青年等,往往需要转移到广州才能办到。从1941年开始,中共粤南省委、北江特委、东江游击队、珠江游击队等四个系统,分别派了一批共产党员进入广州开展地下斗争,建立联络员、交通站,为游击战争服务。这就是当时非常重要且一直安全使用到解放战争胜利的秘密据点。

探访侧记:难度系数是★★★。东江纵队广州交通站旧址,我想大部分人都曾经过它,但恐怕没有什么人会注意到它,更少人会了解到它曾经的“红色革命”历史。如没有网站资料的详细介绍说在李占记钟表公司的隔壁,我想几乎是没有知道这个谈家巷的,即使你将中山四路来回走它几遍。



572. 周文雍陈铁军被捕点旧址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爆发,共青团广州地委书记周文雍担任了工人赤卫队总指挥。根据斗争需要,中共广东省委派陈铁军来协助周文雍工作。他们假扮成夫妻,建立了秘密机关,组织工人开展斗争。由于反动派的疯狂镇压,广州起义失败,1928年1月,由于叛徒出卖,周文雍和陈铁军不幸同时被捕。

探访侧记:被捕地点在十三甫荣华西街17号,位于和平西路与十八浦西路之间。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是一条普通的街道,现在已是物是人非,但却也是承载着一段著名历史的遗址。意外的收获是,这里有很多摆卖绿色植物及花瓶的,本想买一个花瓶,但觉得太贵,作罢!



573. 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旧址
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旧址,位于荔湾区文昌北路耀华东街49号。该楼为两层楼房,坐南向北,砖木结构,糅合中西特色,目前已经成为民居。2001年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此挂上了“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旧址”标志牌。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寻找了半天,将整个耀华东街找了一遍,都没有找到耀华东街49号。也许下次有时间去这玉器街逛时再去看看。



574. 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旧址,在解放中路玉华坊玉华中约20号,原为一栋3层砖木结构楼房。坐北向南,楼顶前部为天台,后部为金字架瓦顶。房子长期为居民使用,现仅外部大体上仍保留原貌,其余已非原状。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中共中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合法机关。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在广州成立,办事机构便设在这里。

探访侧记:与老婆步行而至解放中路,找了一会但没有找到。老婆就先回家做饭而让我自己一个人继续找。很快就找到了,一块牌子订在那里,应该不会有错。



575. 毛泽东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是在澎湃等倡议下,经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而开办的培训农民干部的学校。共举办了6届,培养了800多名农运干部。农讲所旧址有3处:第一、二届在惠州会馆(今越秀南路89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第三、四、五届在东皋大道,第六届在惠爱东路番禺学宫(今中山四路42号)。1953年,第六届农讲所旧址完成修缮复原并开放。同年,周恩来为第六届所址题字:“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探访侧记:以前去过几次,这次探访纯粹就是“签到式”。



576. 毛泽东视察棠下农业合作社
毛泽东视察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旧址,在天河区棠下达善大街27号、49号 。1956年4月30日,毛泽东在陶铸、朱光等人的陪同下,视察广州棠下农业社,并在黄埔江面畅游珠江;8月27日,广州市郊区第一个人民公社———三元里人民公社成立。

探访侧记:门前是脏乱差的典型,不过也没有办法。在城中村,不要希望有多好的外部环境。车就停在村门口的派出所前,只是倒车出去时就惨了!行人根本不管你倒车的,花了很长时间才将车开出去。



577. 中共两广东区委员会旧址
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旧址,曾作为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军委办公和周恩来、邓颖超居住的地方。1926年,周恩来同志曾在这里领导黄埔军校及国民革命军的共产党特别支部,派遣共产党员到军校和军队工作。这栋楼房始建于1922年,为混凝土结构。二楼由当时的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租赁。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

探访侧记:位于越秀区万福路190号,在基督教救主堂的西边约50米,大门紧闭。




578. 中共劳动组合书记部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
旧址在海珠区滨江西路232号,1922年5月1日,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河南机器维持会举行,到会代表共173人,代表广州、上海等地的100多个工会。孙中山接见了与会代表。大会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张特立(即张国焘)宣布开会,通过了中共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李启汉提出的《罢工援助案》、《八小时工作案》等十项决议案。

探访侧记:在解放大桥的西侧不到50米的地方,从家步行而至不过数分钟而已。
 
旧帖 2011-06-12 19:12:40
Post #41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迷惘的小刀 离线 迷惘的小刀 好帖
LZ有心
等此帖成精华

----------------------------------------
活着的时候要快乐,因为你将死很久!

 
旧帖 2011-06-12 19:18:06
Post #42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二十八、 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theme park),是根据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主题公园是一种人造旅游资源,它着重与特别的构想,围绕着一个或几个主题创造一系列有特别的环境和气氛的项目吸引游客。主题公园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创意性,具有启示意义。 园内所有的建筑色彩、造型、植被游乐项目等都为主题服务,共同构成游客容易辨认的特制和游园的线索。主题公园是作为某些地域旅游相对贫乏,同时也是为了适应旅客多种需要与选择的一种补充。

   主题公园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有旅游业这只“看得见的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根据旅游体验类型,主题公园可分为五大类:情境模拟、游乐、观光、主题和风情体验。最令一般人印象深刻的是游乐型的主题公园。令人印象难忘的另一主题公园类型是情景模拟,具体的即是各种影视城的主题公园。观光型的主题公园则浓缩了一些著名景观或特色景观,让游客在短暂的时间欣赏最特色的景观。各式各样的水族馆和野生动物公园,就是主题型的主题公园。至于以风情体验为题的主题公园,则将不同的民族风俗和民族色彩展现在游客眼前。
主题公园的特点是:强烈的个性,普遍的适宜性;被动游憩形式;投入高,占地规模大;高门票,高消费。本处所说的主题公园,其范围有一定的扩大。



579. 宝桑园
宝桑园,坐落于花都区山前大道,是国内第一个以蚕桑文化为主题的生态休闲景区。集现代农业、都市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一体,以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为主的新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基地。

探访侧记:全家在五一节去的,但到了春季挂果期的末尾,据从园内出来的游客讲,里面没有什么桑果了,也就没有买门票进去,只是在外面瞄了瞄,省了一百多元,但又买了很多桑果汁。今天才知道这桑果一年成熟二次,春季在3~4月份而秋季是11~12月份。



580. 百万葵园
百万葵园,位于南沙万顷沙镇,种植百万株向日葵,成为目前全国第一家、全部采用进口种子的观赏性向日葵乐园。

探访侧记:找到百万葵园本身不难,但要做好“赶集”的思想准备,人多啊!至于看花,除了葵花之外,其余的却不咋样,因此60元门票就显得很贵了。下次除非确有必要,不能再让他忽悠了。我怎么也想象不出其宣传的“在四月中下旬一同开花,形成百万葵花海,场面非常壮观。而且花期安排错落有序,每天保持有20万株葵花盛放,令游客无论何时到来,都会感受到葵海的壮观。”真是能忽悠啊!我以为其有一万株都不错了!我们可以先数一平方米内有多少株葵花,然后再乘以其巴掌大的面积就可以得出结论了,只是还没有“闲”到那个程度。
在园内又被它的“葵花鸡”忽悠了一回,“葵花鸡”美其名曰是吃“葵花籽”长大的,营养是普通鸡的10倍!因此很贵!吃完之后,仔细一想,这哪有这么多葵花籽给鸡吃呢!?何况葵花籽本身也不便宜。不要太认真,太认真就找不到乐趣。让人家来忽悠一下自己乐乐也行。




581. 云台花园
云台花园,座落在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面。云台大花园的构造颇具艺术特色,集东西方建筑艺术于一身,融古今文化于一体,显现出别具一格的园林风格。是我国大型的以各种观赏花木造景为主的园林式花园,享有“花城明珠”的美誉。花园的整体布局是以正对着大门的宽大台阶为轴心展开的,中间则是特制玻璃铺砌而成的。玻璃底下,安装着各色彩灯,玻璃台阶上端是一泊小湖,湖底又有环形灯饰,取名滟湖。到了夜晚,被灯光染得五彩缤纷的湖水,沿着玻璃台阶缓缓流下,置换成七彩的河,流光溢彩。

探访侧记:这是第一次来云台花园。云台花园是广州少见的几个收门票的公园之一,或许也应该取消收费的。



582. 广州西苑
西苑,位于流花公园西侧,是一个以陈设盆景为主的公园,大门为石岩洞照壁,前苑为展厅,中间是盆景园,后部为接待厅。园内游湖光水色,曲径绿荫,风景怡人,富有诗情画意。盆景园集中展示了岭南各流派的树根盆景。有高近20米的多棵高山榕和200多年树龄的九里香和罗汉松,以及乌不宿黑松榆树,雀梅等名贵品种。
这里常年摆设盆景1000多盆,形态各异,盘根错节,美不胜收,是名闻中外的“盆景之家”。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参观西苑时,和当年省长叶选平一起在西苑栽下一株橡树,象征珍贵与友谊万古长青。

探访侧记:第一次去西苑时,由于停车不方便只有作罢。西苑外表不怎么样,但是里面还是有得一看,应该说是休闲的好地方,虽然其外是车水马龙的。二点感受:一是里面的盆景很多,但是否是名闻中外的“盆景之家”就不好评论了;其二没有想到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来过这里,并栽下一株橡树。由于光线与取景的原因,照相的效果一般了。西苑值得再去。




583. 广州兰圃
广州兰圃,位于解放北路。这里原是一个小型标本植物园,经过多年精心培养,修建成今天一个专业性的小型园林公园。兰圃堪称兰花王国,是观赏兰花的理想之地。园内分为东、西两区,西区建有芳华园和明镜园。东区以栽兰为主,兰圃全园栽有200多个品种、近万盆兰花。春兰、蕙兰、墨兰,花香浓郁;卡特兰、石斛兰、万代兰、文心兰,花色艳丽,姿态万千。
兰圃共分三棚:第一、三棚以栽培地生兰为主,开花季节,百花竞放争奇斗艳,清香飘逸。第二棚主要是气生兰,花艳而少香。园内环境清幽,曲径回廊,鱼池花榭,绿茵假山,错落其间。
这里到处可见奇花异草,给人步移景换、如置身仙境之感受。到兰圃品茶也是一件乐事。这里茶艺品茗的地方就有三个:国香茶馆、惜阴轩茶艺馆和茅舍茶艺馆,且各有其特色。茶艺馆属于一种品茶与文化的结合,品茶与艺术的结合。

探访侧记:没有想到在解放北路与环市路交叉的火车站附近竟然还有如此的“世外桃源”!兰圃虽然地处闹市,临近火车站,但很清净,园中园的芳华园,地处小丘顶上,参加过国际大赛并获奖,去的人更少,也甚是清幽,值得一去!有时间坐在那里“发呆”也是可以的。要想免门票、免停车,去里面国香茶馆喝茶或绿岛西餐厅就餐即可。至于兰花,我们都没有特别关注,下次有时间再去那里喝杯茶。探访之后不久,一家人又去其内的绿岛西餐厅享用了一把。


584. 茅岗鹤林
茅岗鹤林,位于黄埔茅岗村大岭岗约6km2的树林内,分布有2000多只夜鹭,繁殖期超过3500只,它们早出晚归,每当晨曦初现,千鹤腾空齐飞,蔚为壮观。夜鹭在此生活约200多年,是黄埔区独特的生态景观,也是我国大城市中少有的夜鹭栖息地。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探访二次,也没有见到什么夜鹭。现在黄埔这地方,应该不会有什么夜鹭了吧?!特别是夜鹭群,或许是去的不是时候呢?下次晚上路过时再去看看,拍拍巴掌,看是否有惊起一群夜鹭?先列为A类项目。就在列为A类项目不久,又顺路去进行了第三次探寻,将周围的几座小山饶了一周,我确信应该不会有什么“2000多只夜鹭,繁殖期超过3500只”的了。即使在此想照一张树林的照片,也无从照起啊!只是为了纪念其曾经的“晨曦初现,千鹤齐飞”的景象,还是将此条记录列在这里。忽悠,忽悠啊!!


585. 湿地公园
广州万顷沙湿地,位于南沙十八涌以南的地方,现在已建成广东省首家湿地公园。是个“一川稻田绿,十里荷花香,千池鱼虾跳,万顷碧波流”的“世外桃源”。 各种草本、灌木、乔木植物,构成了一片绿洲,有浓绿、淡绿、黄绿、深绿、新绿。右边是浩瀚的大海,江海连天,千帆竞揖。湿地公园的核心区,是一个3000亩的植物园。
万顷沙是由珠江流域的虎门、蕉门、洪奇沥三条支流出治口的泥沙天然淤积与人工围垦而成。由于河水流速骤然减慢,加上南海潮流的顶托,以及咸淡水混和产生的化学凝聚作用,大量泥沙便在出海口滞留下来,积聚成海涂。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的规定,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

探访侧记:在路程较远的南沙区的南部,而且其属于比较费时及参与性比较强的项目,届时找个周末时间去好好逛逛,而不要为“完成任务”而走马观花似的看一遍或者是“签到式”地探访一下,终究这有些浪费资源。现暂时将其列为B类项目。



586. 华南植物园
华南植物园,建于1956年,是全国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园内引种国内外植物约5000种,成为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引种驯化、推广应用以及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存的科研基地。绿色的自然环境,美丽的园林外貌以及丰富的植物科学内涵,使植物园成为公众旅游休闲、普及植物知识的园地。来到植物园,除了可以学到一些与植物有关的知识外,还可意识到保护植物资源同保护野生动物一样的重要性,共同来保护人类赖以上存的植物世界。1986年被广州市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誉名“龙洞琪林”。

探访侧记:华南植物园在龙眼洞火炉山下,龙洞村的对面。虽以前去过N次,但近来有段时间没去了,而最近仅在短短的一个月内造访了2次:第一次是与家人一块儿去的,只是欣赏一下植物园的风景与认识一下园内的植物,想顺便探寻一下“朱澄墓”,墓是没有发现,当然考虑到各种因素就没有刻意去探寻;第二次就专程去的。植物园有较大的变化。在园内看见汪洋书记不久前种的一棵树,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广州八景之一的“龙洞琪琳”,我的感觉就是一般。下次有时间,带着一家人去植物园骑单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587. 广州动物园
广州动物园,位于广州市先烈中路,于1958年建成开放,目前饲养和展览着国内外400多种近5000头(只)动物,是我国三大城市动物园之一。园内的动物按昆虫类、两栖爬行类、鸟类、灵长类、猫科动物、草食动物分区展出。既有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麋鹿、坡鹿、黑颈鹤等,也有来自世界各大洲的黑猩猩、长颈鹿、非洲象、河马、斑马、犀牛、黑天鹅等珍禽异兽。

探访侧记:这个“发现点”大家都应该很熟悉了,在此不表。



588. 广州海洋馆
广州海洋馆,是一个集游乐、观赏、科研和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型高科技展馆,是“广东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州海洋馆分多个区域全方位展示海底世界,它包括:海洋广场、浮雕广场、海底隧道、深海景观、海藻柱、珍品窗、淡水世界、岩石海岸、触摸池、海龟池、企鹅馆、鲨鱼馆、海洋科普厅、海洋剧场、海狮乐园等展示区。这些展示区特色鲜明、生动逼真。

探访侧记:这个“发现点”在广州动物园内,在此不表。


589. 大丘园农庄
大丘园农庄,在从化城郊镇光辉村,1993年创园。以生产仙蜜果(火龙果)为主,农场占地500多亩。农庄从台湾及世界各地引进仙蜜果种苗,并加以改良育种,目前农场的仙蜜果质优品种,全系农场多年来所培育的新品种。甜味多汁,果肉滑嫩、细致,略带花香,口感极佳,为仙蜜果之极品。

探访侧记:因写“探访侧记”时间与探访时间相差较远,现也不清楚自己是如何找到的。不过有点可以说的是,找到农庄是不难!其与“宝趣玫瑰园”毗邻,沿路都有路标指示。这大果园里面似乎只有我们一家人。我们去的时候不是火龙果的收获季节。一家人除了我是没有人相信这矮树竟然能够长出火龙果,其实我也没有见过,只是觉得这既然是火龙果园,不长火龙果哪还能长出什么呢?下次等收获的季节再来看看,顺便来个“火龙果宴”。



590. 裕达隆花园
裕达隆花园,位于增城市三江镇广汕公路北侧,是一座以欣赏古树为主题的大型生态公园。它的命名取意为富裕、发达、兴隆。裕达隆花园是由增城市荣誉市民、香港同胞张松先生投资建造的。花园内收集了全国各地及国外部分地区的各种古树,如有三千年的罗汉松、丹桂树,五百年的白腊,三百年的湖南茶花,还有国外的一些珍稀品种,如爪哇木棉,日本晚樱等等。

探访侧记:这花园不错!保安也很友好!在我前面已有一辆深圳车,他们向保安游说了一番,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也就开车跟着进去参观了。在里面转悠一回,很是惬意,里面有很多值钱的“罗汉松”,呵呵。这在平时是不给人进来的,今天保安的心情特别好!冒着被老板批评的风险,让我们进来参观的。园内有所学校。


591. 潘鹤雕塑园
潘鹤雕塑园,位于海珠区三滘村,主题思想为“世纪见闻录之历史长河”,即根据潘鹤教授半个世纪以来创作的、涵盖不同历史岁月的作品编汇成“世纪见闻录”,以历史事件为顺序,按一定故事情节安放在“历史长河”的不同位置上。

潘鹤,广东南海人,1925年生于广州,现任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致力雕塑艺术60多年,从事美术教育40多年。已建立大型户外雕塑100多座,分别建立于国内外70多个大城市的广场上,60件中型室内雕塑为国家美术馆及博物馆收藏,多座作品曾获国家级金牌奖和最佳奖。其出名作有语文课本插图中的《艰苦岁月》、海珠广场上的《广州解放》纪念碑、深圳的《开荒牛》、珠海香炉湾畔的《珠海渔女》、《鸦片战争》、《和平少女》……

探访侧记:这是在行走路上的意外收获,事先也不知道有这雕塑园。在这里再次里看到了《广州解放纪念像》,这不是在番禺博物馆里看到是尹积昌的作品吗?怎么成了潘鹤先生的了?不得其解,回来查阅资料,终于找到了答案:1959年,为纪念广州解放,雕塑大师尹积昌曾经创作了一件《广州解放纪念像》,可惜在“文革”时被拆毁。1978年,广州市成立了重建广州解放纪念像办公室,开始向社会各界征集纪念像的设计方案,欲在原址重建。很短时间就收到了108件设计方案,其中潘鹤的方案被格外看好,最终脱颖而出。另外,这里有间西餐厅,环境还可以,就在这里吃顿中午饭吧!这里有3回22万的高压电线跨越,求真务实地讲,其对景观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592. 曹崇恩雕塑园
曹崇恩雕塑园,是全国第一个由雕塑家自筹经费、自创作品、自行设计的雕塑园。雕塑园占地5000平方米,这里的特色就是既是百果园,又是雕塑园。园内摆放了众多曹教授创作的石刻人物肖像作品,此外,还有一批表现重大历史事件的主题性艺术作品。曹崇恩,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家,擅长石刻人物和主题性创作。

探访侧记:在海珠区瀛州生态公园对面,不过要收门票,因此也是门可罗雀了。我想这与他的初衷是不相符的。他说“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要自费建这个雕塑园,因为我有很多的作品目前都摆在仓库里无人欣赏,很可惜。我希望自己的艺术作品能摆出来展现给人民群众看,也算是回报社会的一种行为,所以就筹划了这个雕塑园。”



593. 长隆欢乐世界
长隆欢乐世界,在广州番禺迎宾路,是长隆集团打造的新一代顶级游乐园,首期占地面积1000亩,是目前国内设备最先进、科技含量最高、游乐设备最多的超级游乐园之一,由国际知名的主题公园设计机构——加拿大Forrec公司规划设计。
长隆欢乐世界分为适合儿童游乐项目为主的以及合家游玩的哈比王国、以大型惊险刺激设备为主的尖叫地带、以中古欧洲风格为主的旋风岛、以水为主题的欢乐水世界、以表演为主的中心演艺广场、以购物休闲为主的白虎大街六大主题园区。欢乐水世界是以水为主题的园区,区域内除了超级设备水车大战外,还有急流勇进、丛林飘流、水上碰碰船等游乐设施,是夏秋两季游客的最爱。长隆欢乐世界内拥有两个集中的表演场:中心演艺广场和欢乐剧场,园区内全天演出魔术、杂技、歌舞以及大型嘉年华巡游,同时在园区内有许多流动街头表演,极大丰富了园区的互动体验。

探访侧记:长隆,去得比较多,在此不表。



594. 天河航天奇观
航天奇观,位于广州天河区东圃镇,是由当地农民自行集资兴建的。奇观荟萃了太空世界与航天科学知识,向游客展示与介绍我国和世界的航空航天技术。共有航天科技馆、火箭发射指挥中心、升空馆、太空站、月球馆、太空遨游、星球历险、火山地震馆、360度影视厅等10多个旅游场馆;还有水上世界、傲视蓝天、星座广场、卡通剧场、欢乐天地、荔香苑、战鹰雄姿、友谊营地、音乐喷泉等娱乐场所。
奇观内陈列有中、美、俄、法等国发射的火箭和卫星的实物和模型,其中当地农民用巨资购买的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实体,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性能最优的火箭,曾在珠海国际航展中轰动一时,现已作为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普及航天航空知识的生动教材。同时还可以见到在99北京国庆阅兵仪式上亮相的同类型的部分实体导弹和仿真导弹。

探访侧记:去的时候,其已歇业了,没有能够进去,就在门口拍摄一张以示到了。



595. 广州世界大观
广州世界大观,在天河区大观南路888号。是一个集五大洲民间风情、古典建筑、自然景观、艺术表演与现代游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旅游景区。广州世界大观设有时代广场、巴黎歌剧院、古希腊剧场、阿拉伯剧场、英国剧场、日本剧场六大剧场和飞机舰船表演、综合游乐场、水上运动场、美国娱乐等四大游乐区。

探访侧记:这次去的时候,其已经停业。但不论怎样,拍个照片纪念一下也是可以的,特别是其建筑还是很有特点的。世界大观内部及其外围,是一片萧条、落败的景象,很难想象若干年前也曾经是人头涌涌。


596. 广州雕塑公园
广州雕塑公园,在下塘西路545号。是全国最大的主题式公园,雕塑与园林艺术相结合,集历史、文化和社会于一体。尊尊塑像、丝丝神韵,令人疑神深思。雕塑公园1996年为庆祝广州建城2210年而建专题公园。首期工程有华夏柱、民族魂、解放广州纪念像、珠江岸边、欧阳海、海天、自我完善、崛起、吹风、艰苦岁月、烛光、香蕉女、挑战、设郡建城、古城辉煌、“千帆竞发通四海,万商云集十三行”羊柱、雕塑观浮雕等反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岁月,又表现了古城广州两千多年的辉煌历史,并展示了岭南人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

探访侧记:有时间去逛逛还是很不错的,如果逛累了,在其间的绿岛西餐厅喝杯咖啡也是不错的选择。



597. 萝岗香雪公园
萝岗香雪公园,位于萝岗区萝峰村,因拥有著名的历史名胜“萝岗香雪”而得名。萝岗种梅始于宋代,因独特的自然条件,常梅开二度,洁白晶莹,梅株绵亘数十里,俗称“十里梅林”。每当岁末年初,“十里梅林”梅花怒放,银妆素裹,白色花瓣随风飘落,尤如瑞雪翻飞;无尽芬芳扑鼻而至,更是浸人心脾;色香俱绝,美不胜收,弥补了广州冬无雪景的遗憾,“萝岗香雪”由此而来。1963年度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
香雪公园的名胜古迹萝岗香雪公园除拥有“萝岗香雪”这一独具特色的胜景之外,还具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主要有:萝峰寺、玉玺远眺、石榴香溪、千年古荔以及砖砌牌坊“入胜门”、候仙台、流觞石、跳波台、三品石、点头石、山楼月夜、漱玉听泉、洗心石池、望梅亭等。萝岗香雪公园自古以来就是广州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州甚至形成了冬至赏“雪”的习俗。每年的冬至前后,广州市民成群结队,来到萝岗寻“雪”踏梅,最多的一天达数万之众。不少中外游客及国家元首也曾慕名而来,无不叹为观止。诗人郭沫若曾两度前来参观游览,题诗赞日:“岭南无雪何称雪,雪本无香也说香。十里梅花浑似雪,萝岗香雪映朝阳”。同时,留下了与农民诗人钟踏梅吟和四首《七律》,共同赞美萝岗秀丽山川和人民公社的诗坛佳话。
萝岗香雪公园的由盛转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气候变暖,引起“十里梅林”频繁发生虫害,从而导致青梅的产量、品质和效益急剧下降,加上当时人们对旅游资源的认识不足,而且已经分田到户,果农于是纷纷砍掉青梅,改种甜橙,“萝岗香雪”自此消失无存。此外,正在建设的广惠高速公路从香雪公园经过,对公园的整体格局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现正制定了《萝岗香雪公园总体规划》,全部建成后,香雪公园将成为一个冬寒梅白、夏暑荔红、四季皆宜、且富有书香特色的旅游胜地。

探访侧记:以前没有去过,而这次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去了2次;第一次是去萝岗的“翡翠绿洲酒店”开会,路过时顺便走马观花的;第二次本想在“香雪”时候去看看这盛开的梅花,无奈工作繁忙,等自己再去的时候,花已成叶,看到的不是“白色花瓣随风飘荡”之特殊的“雪景”,而是“满眼春绿”啊!这也好! 其实,这公园就被我们经常行驶的“广惠高速”压着,应该说高速公路是穿园而过!



598. 荔枝文化公园
荔枝文化公园,在增城广场的北面,全新荔枝主题游乐胜地,汇集荔枝文化、田园野趣、动感游戏于一体。

探访侧记:一个普通的公园而已,除了荔枝树及形似荔枝的路灯外,没有什么特点。下次等荔枝红的时候再去,也许会是另外一番感觉吧!?



599. 广州鳄鱼公园
广州鳄鱼公园,位于广州番禺大石西部,是长隆集团投资经营的。其集鳄鱼科研、养殖、鳄鱼产品系列开发、农业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主题公园。拥有来自世界各地数十种不同种类、不同形状近10万条鳄鱼。

探访侧记:沿105国道南下到大石,按照路标指示转右即可。没有去过鳄鱼公园,就很难想象其间有多少鳄鱼。里面的表演也是值得一看的,特别是泰国人的人鳄表演。有时间去休闲一下是不错的,值得推荐。只是要小心,不要掉进鳄鱼吃内了。


600. 宝趣玫瑰世界
宝趣玫瑰世界,位于从化城郊街西和村,占地1000多亩,是国内首个以玫瑰文化为特色的主题公园,也是一个集生产、销售、展示、科普、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玫瑰主题公园……景区内从国内外引进种植了三百多个玫瑰品种,有大红色的超级红、红边黄底的阿班斯、白色的坦尼克、粉黄色的香槟、粉红色的伊甸园、桃红色的水蜜桃王……

探访侧记:受广告的诱惑,一家人花了大价钱(门票60元/人)去探访了一下,虽是看见了一些平时少见的玫瑰,但总体而言,比想象的差得远,或者说性价比比较低。



601. 增城荔枝文化村
增城荔枝文化村,位于凤凰城内,以主题式游玩风格、新颖缤纷的游玩项目以及旖旎天然的田园风光为主要特色,文化村包含三个主题游乐区域,共50多项老少咸宜的游戏项目,如大型机动游戏主题园区的“冒险岛”、“快乐城”、“风情田园农庄”等。

探访侧记:就在凤凰城的入口处,开会时顺便看了看。没有时间,也就没有进去具体玩了。


602. 大河马水上世界
大河马水上世界,位于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内,是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水上游乐园。园内有浪涛湾、急流直下、冲浪快艇、儿童嬉水池、标准游泳池、漂流河等剌激好玩的水上设施。在炎炎夏日中为你带去清凉欢快的问候。

探访侧记:曾经来玩过一次。现在对“急流直下”项目还心有余悸,觉得心惊肉跳,这是对心脏的巨大考验!
这次是“签到式”的探访,暑假带女儿来这里玩水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另:回顾:计划落空。



603. 广州花卉博览园
广州花卉博览园,位于荔湾区芳村西南端,占地3915亩,是一个集花卉展销、科研、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大型农业项目。花博园规划分三大功能区:花卉展销示范区、花卉科研示范区及大河生态旅游区。

探访侧记:其在从单位回家的路上。春节期间一家人顺便去探访过,但是大门紧闭。经过春节前的高强度劳动及“荷包”的鼓胀,春节期间休息一下也是正常的。



604. 南方花卉交易中心
南方花卉交易中心,于1998年底动工兴建,在花都区永发大道与107国道交汇处。中心集生产、展销、贮运、检疫、技术培训、信息交汇、游览观光于一体,是广东省内三大主要花卉交易市场之一。南方花卉交易中心是花都区“一日游”的旅游景点之一,2000年被中国花卉协会授予“全国重点花卉市场”称号。

探访侧记:感觉不是介绍那样的好,不知道什么原因,其已经衰败了,甚至觉得已经是倒闭的感觉。其内的路名有些特点,一般是以“××花路”来命名的。(照片没有任何特点,省略)


605. 香江野生动物世界
香江野生动物世界,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野生动物世界、国家4A级旅游景点,目前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禽异兽400多种20000多只,自97年开园以来,已接待国内外游客500多万人次。香江野生动物世界“以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环境”为宗旨,突出原野自然主题。游人乘坐观光巴士进入乘车游览区,可以一睹宽阔的草原上漫步的长颈鹿群、斑马群,还有跳羚、剑羚等非洲动物;可以窥见猛虎、雄狮、黑熊、猎豹在草丝树林间出没。而进入步行游览区,全景玻璃的北极熊馆、“水中国宝”中华鲟,以及全国最大的鳄鱼湖区、海龟,更将您的视线引向广阔的海洋和河流。

探访侧记:其与一般的动物园不同——可以开车进去;另外,动物在车外,人在车内,倒也新鲜。春节期间,开车进去玩过一次。
 
旧帖 2011-06-12 19:21:19
Post #43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二十九、 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是经过修整可供短期自由休假的森林,或是经过逐渐改造使它形成一定的景观系统和森林。森林公园是一个综合体,它具有建筑、疗养、林木经营等多种功能,同时,也是一种以保护为前提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为人们提供各种形式的旅游服务和可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经营管理区域。在森林公园里可以自由休息,也可以进行森林浴等。
   广东目前有14处国家森林公园:梧桐山、万育、小坑、南澳海岛、南岭、新丰江、韶关、东海岛、流溪河、南昆山、西樵山、石门、圭峰山、英德国家森林公园;


说明:森林公园本身没有特多的特点,故此照片不一一对应,个别的也不上照片。



606. 石门森林公园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是林业部批准建立的第一家国际森林浴场。公园位于从化东北部,森林覆盖率达98.9%。园内峰山叠翠,云涛波涌;峡谷千姿,幽谷百态;绿水清山,相映生辉;巍峨石门,相思古榕,形影相随。四季景色迷人,有“世外桃源”之美称。石门公园是一个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森林保健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公园。园内设五大景区:田园风光区、石灶风景区、石门风景区、峡谷探险区、天堂顶风景区。在天堂顶风景区,可登广州地区最高峰——海拔1210米的天堂顶。

探访侧记:在路程比较远的从化,计划找个周末时间去好好逛逛,登广州地区最高峰——海拔1210米的天堂顶。现暂时将其列为B类项目。曾经去看过所谓的红叶,但很失望,基本上是没有看到。



607. 流溪河森林公园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是经林业部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十大森林公园。公园是一个以湖光山色、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胜地。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森林保健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公园。早在五、六十年代,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陶铸等曾先后到这里观光。陈毅曾五游流溪河而不厌,并赋诗赞曰:“评比岭南风物,景色此间多”。陶铸生前曾规划把这里建成“第二庐山”。胡耀邦还亲笔题写:“流溪河森林公园”。不少领导亲临视察,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佳作。赞称公园是北回归线上的一颗绿色明珠。

探访侧记:找到这个地方是没有任何困难的。以前去过几次,这次是限于时间,则是“签到式”的,仅是在门前拍个“到此一游”的照片而已。售票人员、检票人员一看我们的行为,觉得甚是奇怪。



608. 龙头山森林公园
龙头山,在黄埔区穗东街庙头社区,因山间有一清溪蜿蜒而流,如飞龙起舞,故名龙头山。又因山顶有一大石壮如雄鸡的鸡冠,故名鸡冠山。龙头山面积三千余亩,山上树种繁多,花木葱笼,涧水长流,风光秀丽,空气清新,堪称广州“东肺”。龙头山有山峰十余座,最高峰海拔199米。

探访侧记:一般的地图都有标示龙头山森林公园的。过南海神庙之后掉头,第一路口转右直走到底即可。这公园本身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一休闲公园而已,我们没有深入进去溜达了。倒是去其旁边的农家菜餐馆去品尝了一番。



609. 王子山森林公园
王子山,位于花都区和清远市交界处。王子山林木苍翠,山势巍峨,公园北部的牙英山海拔581米,为花都区最高峰,相邻的王子山海拔572米。山体成块状结构,山坡陡峭,岩层风化深厚。相传古代有一王子带着百万军队南巡百越,路经此地,恰遇洪水泛滥。为了保护民众的生命财产,王子和百万官兵跳入水中组成拦洪人墙。洪水退后,王子站过的地方,变成了一座高山。另有传说山中有一奇穴,谁能找到它谁家后代将出王子。因此,后人称之为王子山。

探访侧记:从东门而入,门票30元。路上女儿问及为什么叫王子山,一时也没有搭上来。这倒也是一个休闲的地方,只是来得较晚、加之女儿有些不舒服,就没有走完全程,下次再来!有些遗憾的是,偌大个公园竟然没有一个门楼,想拍“到此一游”的照片都没有找到地方。



610. 天鹿湖森林公园
天鹿湖森林公园,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公园内林木葱郁、景色秀美,植物种类丰富,内有珍贵的植物化石—桫椤、罕见的大型木质藤本花卉——禾雀花,是广州市难得的生态公园。素有广州市“东肺”之称,是一个理想的休闲、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探访侧记:一般的公园而已。又:在今年3月,与老婆去看禾雀花,不错!值得去的。



611. 白水寨森林公园
白水寨森林公园,将要打造成集登山活动、植物科普、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回归自然为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建成后,白水寨森林公园内青山层峦叠嶂、连绵起伏,绿色的山头点缀着白雪般的千年桐花朵,清澈开阔的湖面、磅礴的瀑布,构成山水一色长卷,深远幽邃的意境,让人忘却城市的繁杂与尘嚣,犹如置身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一般,让人流连忘返。

探访侧记:去白水寨森林公园纯属偶然,这景点一般的旅游资料是没有的,它还没有完全建成。从朱村到大岗村探寻“步云桥”的路上,看见有指示牌——白水寨森林公园3km,开始以为还是去“白水寨风景名胜区”就是3公路呢!其实,二者不拉干的!
这森林公园很大,路也好走且都是开车。在其间来回转悠了十几公里,除了遇到二辆摩托车外,再无他人。最后开到了机耕路,才掉头而归。公园免票,因此我也贡献一下——给树木施肥一次。在这里太安静了。下次再来!



612. 帽峰山森林公园
帽峰山森林公园,座落在白云区太和镇、良田镇交界处。帽峰山最高峰海拔535米,比白云山高163米,是广州市辖八区最高峰,周围聚集着海拔200米以上的山峰20多个,形成复杂的地形,山的绝对高度不大,但相对高差大,加上山坡陡峭,沟谷幽深,给人莽莽苍苍之感,全园森林覆盖率大于95%,景色秀美,环境幽静。

探访侧记:以前去过几次,这次就基本上是“签到式“的,没有详细游览与深度爬山了。或许下次有时间再去吧!?



613. 大夫山森林公园
大夫山森林公园,位于番禺区市桥。公园由湖光花木区,田园生态观光区、大夫山揽胜区、中心风景区、草坪旷野区、森林逗趣区、水寮野趣区和文体康乐区组成。

大夫山早年叫大乌岗,南越人民将大乌山改称大夫山,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陆贾大夫死后就葬于此山,但史书并无记载;二说是陆贾大夫南下说服赵佗时必经此地,有一次路过时,人困马渴,情急之下,马用前蹄踏地,竟刨出了一口甘泉,百姓便改称大乌岗为大夫山,将甘泉呼为饮马泉。无论哪种说法,都是广大南越人民对于陆贾大夫的敬重和怀念。

陆贾,楚国人。他是历史上能言善辩的谋士,曾帮助汉高祖刘邦平天下、坐江山。我国当时中原一带,各路诸侯为得天下,刀兵相见,战火濒纷,百越人赵佗在番禺自立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得天下后,不想用兵征伐南越赵佗,于是派谋士陆贾南下说服赵佗归顺汉朝。陆贾凭着他出色的口才,深陈大义,终于收服了赵佗。陆贾因此有功被封为上大夫。
刘邦死后,太后专政,偏听朝中一些自命清高的官员之词,视岭南一带为蛮夷之地,加以岐视。赵佗因此对朝中不满,再次自立为南越武帝。至后汉,孝文帝只好又派陆贾大夫南下,再次说服赵佗归顺汉朝。
前后17年里,陆贾大夫从中原两下南越番禺,说服边民,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

探访侧记:以前去过,这次是“签到式”式的探访,但见人山人海!因为持续的下雨,难得有个放晴的周末,下次找个时间来慢慢转悠。



614. 龙眼洞森林公园
龙眼洞森林公园,位于龙洞村。在此可以爬山健体,领略风光,欣赏多层次森林景观。

探访侧记:对于广州的“驴友”或“山友”而言,应很熟悉这公园。我也在此爬山N次,不表。这还是一个比较荒凉的一个郊区公园,只是纯粹的爬山,没有任何设施……



615. 火炉山森林公园
火炉山,位于岑村,因状似葫芦得名为葫芦山,广州白话中“葫芦”与“火炉”发音相同,所以又名火炉山。火炉山层峦叠翠,现在政府把它保护起来,开发成森林公园。预计不久火炉山会成为白云山第二。

探访侧记:对于广州的“驴友”或“山友”而言,“火炉山”是很熟悉的。我也在此爬山N次。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家住天河北的时候与母亲一起来此取水回家泡茶的情景,详情不表。



616. 黄龙湖森林公园
黄龙湖森林公园,在从化东北部,为岭南奇景。湖水晶莹碧透,湖面狭长曲折,蜿蜓於崇山之间,长达数十公里,宛若游龙,泛舟探源,常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经入不衰的“黄龙传说”和“佛公崇拜”,更增添了这方山水的神灵色彩。广东省省长朱森林兴致勃勃游览了黄龙湖欣然题画“龙晖亭”亭名。广州市市长黎子流更是为黄龙湖美景所陶醉,即兴挥毫:“一龙琏水藏飞瀑,两岸林海景迷人”。

探访侧记:计划找个周末时间去好好逛逛,而不要为“完成任务”而走马观花似的看一遍或者是“签到式”的探访一下,这多少显得有些浪费资源了。现暂时将其列为C类项目。备注:已经完成。
 
旧帖 2011-06-12 19:45:58
Post #44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三十、 城市公园

   公园,是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玩、观赏、娱乐的园林。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火、避难等作用。资本主义初期的欧洲,一些皇家贵族的园林逐渐向公众开放,形成最初的公园。19世纪中叶,欧洲、美国和日本出现经设计、专供公众游览的近代公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地相继建设公园。新中国建立后,各城市的公园建设迅速发展,并创造出不同的地方风格。中国城市公园分综合公园(市、区、居住区3级),专类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公园等),花园(专类花园等)3种类型。

   城市公园如何表达?我想最直接的就是将你“名字”或者其“大门”表示出来!虽然这显得太过直接也少了味道,但他直接!也不用费劲脑筋地想哪幅图最有代表性了,这是偷懒的办法!




617. 越秀公园
越秀公园,是广州城市中心公园。历史上又称粤秀山,越王山。明朝永乐年间,山上曾建观音阁,所以又称观音山。越秀山早在西汉时期便是登临胜地。到了近代,孙中山先生曾提出,要把越秀山建成一座大公园。解放后,人民政府把设想变成了现实。
越秀公园由主峰越井岗及周围的桂花岗,木壳岗及鲤鱼岗等七个山岗和北秀,南秀,东秀三个人工湖组成。它不仅保存了镇海楼,明古城墙,四方炮台,中山纪念碑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遗迹和古树名木;还建设了五羊仙庭,成语寓言园,竹林幽闲区,植物观赏区,花卉馆,博物馆,美术馆,游乐场,游泳场,体育场等休息、文体、景点和服务设施。元朝以来,越秀山均被列为羊城佳景,镇海楼和五羊像被列为市十大旅游美景。

探访侧记:对于广州人,特别是“老八区”的广州市民而言,我想应该都去过越秀公园的吧!如果还没有去,那就赶紧去看看吧!越秀公园就不做评价了。大家也熟悉,内涵也丰富。



618. 增城盈园
盈园,是由增城市盈园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及渡假于一体的旅游生态公园。盈园的总面积为1500亩,栽有15000多棵优良品种荔枝和5000多棵人参果、龙眼、芒果、石榴、杨桃、柿子等果树。春华秋实,四季飘香,是品尝荔枝和四季佳果的好地方。

探访侧记:其就在广汕公路边。进去一看,倒没有什么,只是有些萧条与破落,但是牌楼还是那么大气。



619. 海滨公园
大角山海滨公园,位于南沙区大角山脚东侧。公园突出以自然之韵、文化之韵的设计理念。自然之韵主要体现公园依角山、伴珠江、滨南海、浩瀚无涯、一碧万顷、海陆共生的自然生态魅力,是一种对自然、大海的祈求、拥抱和回归。而文化之韵则主要体现古今传承、中外交汇的广州历史文化魅力对人们的吸引,是对广州精神的追忆、升华和固化。其中包括历史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现代的港口物流文化(现代海上丝绸之路),海洋休闲文化等等。

探访侧记:公园在南沙区大角山脚东侧,也即在南沙大酒店(天后宫)的旁边,其是一普通的公园而已。在珠江的入海处,风很大,只是我与母亲去去转了一下,其余的就不想再走了。



620. 人民公园
花都人民公园,位于花都区区委、区政府办公大楼北面,。公园内有山丘湖泊、小桥流水、亭廊水榭、花卉树木,既展现出东南亚热带风情,又赋予现代园林的新意,成为群众休闲游乐的又一好去处。

探访侧记:免费公园,在花都的几个公园中,它算不错的。



621. 城北公园
番禺城北公园,位于番禺区东环街道,一个以全区市民为服务对象,以提供体育、文化休闲活动为主题的公园。

探访侧记:是一普通的公园而已,没有进去详细去逛。



622. 天河公园
天河公园,位于天河区员村,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要特色,公园分为5个功能区:百花园景区、文体娱乐区、老人活动区、森林休憩区、后勤管理区。公园最初为石牌林场,始建于1928年,1933年为纪念孙中山易名为中山公园。1957年改名为森林公园,1960年易名为东郊公园。

探访侧记:春节期间一家人去逛了一圈(今年的天河花市,因体育中心改造而移到了天河公园。)大家讨论最多的是——附近的住户应该比较舒服的。又特意绕道去园内极具岭南特色的“粤晖园”探访了一把。至于邓世昌衣冠冢就下次再去看吧!春节期间去似乎不太好也。


623. 麓湖公园
麓湖公园,位于白云山风景区南麓。湖区原为洼地,1958年修坝蓄水,初名游鱼岗水库,因地处白云山麓,1965年改名为麓湖,1984年辟为麓湖公园。麓湖公园为大型的湖山公园,山环秀水,有近40万平方米的聚芳园;有簪香展馆、荫生植物棚,半山植谊亭和山上的五层阁、翠云亭,可登高眺望市区。全园以马尾松、台湾相思和桉、竹构成混交林。园内设有别墅式的绿湖宾馆、鹿鸣酒家,以及清凉界餐室、游艇部和垂钓区。

探访侧记:已经不知道在麓湖公园里逛了多少次了,但为了完整,再去逛逛!下次有时间的话,绕湖再跑上几圈。



624. 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位于广州市传统中轴线上,是广州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公园。被誉为“广州市第一公园”,又称中央公园。园址从隋朝起均为衙门官邸。元代为广东道肃政廉访使署,明朝为都指挥司署,并曾为南明绍武政权王宫,清代先后为平南王府和广东巡抚署。民国初期广州还没有公园,1917年,孙中山倡议辟为公园,1918年建成,命名为“市立第一公园”。
当年孙中山曾多次在此向群众演讲,宣扬民主革命理论。1966年改为人民公园沿用至今。作为首个拆除围墙的免费公园,人民公园自然成为附近市民的悠闲运动之地。

探访侧记:公园是全开放式的,里面热闹非常,踢毽子的特别多!而且踢得都不错。另外的感觉是,园内古树参天,故而显得很是“宁静”。在住宅密集的广州市中心,能拥有如此的“绿肺”,实属难得。



625. 东湖公园
东湖公园,位于增江街增城河之东,蕉石岭山下。园内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视野宽旷,空气清新。建有宾馆、茶庄、箭馆、儿童乐场、水上游艇、盆景园、大佛像等设施。

探访侧记:一普通的公园而已,没有详逛,大致观望一下,也算是“到此一游”吧!


626. 秀全公园
秀全公园,创建于1962年。主要景点有:洪秀全石像、孙中山童年铜像、寿星公、双飞马、战斗机、水上长廊等。

探访侧记:我觉得这“秀全公园”应该改为“秀全游乐园”了,里面几乎没有休闲的地方,到处是游乐项目。粗略看看,就赶紧撤退!受不了这么混乱的场面,受不了这么嘈杂的“音乐”——权且就叫音乐吧!



627. 南区公园
南区公园,是市桥镇内一大型绿化园林公园。公园内栽植多种亚热带观赏植物并设有中央湖区和一个国际标准草皮足球练习场、多条健身步行径及石仔按摩径,不失为一个休闲、歇憩理想地。

探访侧记:就在西丽大桥脚的东南脚处,这是一座新开放、全开放式公园,但游人很少。树虽很多,但高大成荫的却少。


628. 星海公园
星海公园,在番禺区市桥坑口路。出生于澳门的冼星海祖籍是广州番禺。早从上世纪80年代起,番禺便有了星海公园,每年举办星海艺术节,甚至有星海路。

探访侧记:是城市内的老公园,不论是使用地图还是GPS,找到它都不是难事。其内有2架退役的战斗机,倒是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629. 增城公园
增城公园,在增城广场的东边。大门前有几根“神柱”,旁边一块大石头上刻着“增城公园”四个大字。大门后面有几座小山,山上有亭台楼阁,是人们休闲运动的好地方。

探访侧记:开车绕了这公园一下,感觉是“爬山型”的公园,但山不高,因而就此止步。不过其门前的几根“神柱”倒很大气!


630. 海印公园
海印公园,位于滨江东路,地处海印大桥东南侧。整座公园以滨江东路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园区,北公园区主要为填江造地而成。公园绿化颇具特色。园中种植了榕树、木棉、南洋杉、棕榈等一批热带乔木,同时又栽种了紫荆、杜鹃、酒金榕等观赏性花木,是一座以热带、亚热带自然特色为主体的新式园林。

探访侧记:路边的“袖珍公园”,只是为了探访的完整,还是收录一下凑个数吧。


631. 晓港公园
晓港公园,是以竹林为主的专业性公园,位于海珠区前进路西南端,1958年筹建,1975年建成开放。因园内有古迹小港桥,取谐音而名。是广州种植观赏竹最多的公园。因园内遍植形态各异的翠竹,有黄金间碧玉竹、观音竹、龟甲竹、湘妃竹等100多个品种,为华南地区之最,故有“竹子公园”称。
公园中部为岛景区,由堤岸曲线自然分成4个水域,每个水域分别筑有水榭亭台,形成了“葵韵流波”、“层台影绿”、“回栏漫玉”、“椰风挂影”四大景点。在公园的东南面,有一红岩石岗,石岗浪迹斑驳,是沧海变桑田的例证,红岩石岗以西是一片山坡竹林,相传是南汉宫女练骑射箭的遗址,称走马岗。

探访侧记:一家人都是第一次去。晓港公园倒是值得一去的,而且离家比较近的。



632. 宏城公园
宏城公园,位于二沙岛东端,由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建设。以西式风格为主,强调中西合璧。园内选植了大量岭南珍贵的高大树种,绿树成荫,配以大面积的草地和山石、亭榭,成为一个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绿化公园。这也是广州市迄今为止第一个由企业投资建设的市政园林配套工程。

探访侧记:其特点是游人比较少,这也许与公共交通不甚方便有关的。


633. 儿童公园
广州新儿童公园,位于人民南路与一德路交界处。新儿童公园在主题设计上定位于12岁以下的儿童。新儿童公园保持了旧儿童公园的高绿化率,原儿童公园内的古树名木,大部分将移至新公园。公园共三层:路面层、负一层、负二层。其中路面层为公园内园的游乐设施,负一层包括游艺机等适合低龄儿童娱乐的游乐项目和商铺,负二层为车位,新儿童公园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纵向的空间,弥补了儿童公园过去用地面积过于狭小,难以完成布置各项游乐设施和科普教育的项目。

探访侧记:旧儿童公园在北京路。走进新儿童公园一看,有二点感觉:其一是象小人国,太袖珍了!不过一想也对,在这样的商业旺地,寸土寸金啊!面积大了花的钱多!其二是,这应该叫儿童乐园而不是公园,因为到处是游乐设施。



634. 文化公园
文化公园,是中国大陆最早以文化命名的公园。园内绿树成荫,花草茂盛。是集宣传展览、文娱体育、园林绿化、游乐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文化公园在1951年为华南土特产物资交流大会会址,1952年为岭南文化宫,1956年更现名。园名为叶剑英题写。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公园中不但有各种文化娱乐设施,而且还有一些较具规模的园林建筑。

探访侧记:以前住荔湾区的时候倒来过几次,看过菊展,逛过元宵灯会。家搬到天河后,特别是附近以南方大厦为代表的商业日趋衰落,就很少来此了。这次专程来此,觉得有些故地重游感。老婆又说起其来广州不久在文化公园的“奇遇”了,呵呵。



635. 醉观公园
醉观公园,位于芳村山村河东岸,以花卉、盆景见长。全园由盆景园、茗木园、花卉园、儿童年游乐区等四个功能分区组成。园内景点有假石山、亭、廊、榭、及盆景展廊等十多处,主要树木有玉棠春、荷花玉兰、人心果、白兰等过百种并有体现花卉之乡特色的盆景和花木。
醉观公园是芳村历史上的八大名园之一。清末民初,花地有大小园林30多座,尤以醉观园、留芳园等八大名园最著名。其中醉观园(园主人梁炽权)占地近1公顷,紧靠花地河,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所种牡丹深为当时达官贵人所钟爱,园中摆设的花局式式齐备,规模也最大。日军侵占广州后,园林遭到破坏。50年代,醉观、留芳等幸存的园林在醉观园址合并成为醉观花园。1983年政府决定复建公园,并定名为醉观公园

探访侧记:第一次来此。公园面积较少,但仍不失是一座娇小玲珑,具有一定特色的综合性公园。在聚龙村探访时,听那位担任荔湾区政协文史员的黄老先生说,园中的玉棠春是在清代从故宫中移植过来的,很是珍贵,只是当时不知道这段历史。



636. 蒲洲花园
蒲洲花园,是霍英东先生“立足南沙、建设番禺、联结香港、促进珠江三角洲和广东经济发展”的建设方针中建设花园式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花园位于南沙新城东南部,主要景区有:水石园、棕榈园、地花园、桃花园、荫生园、月季园、地毯花坛、台地园、姑苏园等。

探访侧记:一新建公园,缺乏山的衬托,一眼望去基本上一览无余了,就少了兴致。



637. 珠江公园
顾名思义,珠江公园是因临近珠江和天河区珠江新城而得名。2001年10月1日至2002年3月17日在这里举办了中国第四届园林博览会而使珠江公园声名鹊起。目前园内还保存着园博会参展的一些景点。珠江公园划分为风景林区、萌生植物区、桂花园、木兰园、棕榈园、玫瑰园、百花园、湖滨区等8个主要景区。

探访侧记:在寸土寸金的珠江新城,有这么一座公园也是难得。公园很安静,特别是在其东部区,值得多去几次的。



638. 黄埔公园
黄埔公园,位于黄埔区中心。公园以“前广场”、“雕塑”、“艺术广场”、“汉代阙柱”和“架构拱”等建筑组成人文景观轴线,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宽敞的艺术舞台和配套的高级灯光、音响,是开展群众文艺活动的好场所。

探访侧记:一座袖珍的城市公园,与父亲很快将其逛了一圈。



639. 流花湖公园
流花湖公园,位于流花路以南,东风西路以北。总面积54万平方米,水域面积33万平方米,有3大湖4小湖,以亚热带风光为主要特点。因湖东北有南汉古迹流花桥而得名。公园划分为4个区:北区狭长草地向两侧延伸,有榕树游乐场、宝象乐园、羽毛球场、浮丘园、芙蓉洲等场所,此外还有一座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鸟岛,岛上聚集着上万只鹭鸟,并设有观鸟茶座和观鸟台;东区有西双版纳风光庭园和瀑布、浣溪女、杜鹃园、南海渔村酒家;中区榕荫葵堤,有新光花园酒家,健身乐园;南区毗邻广州少年宫,这里有大面积落羽松林,以及蒲林茶座、桃源饭店、荫生植物棚等设施,景色清幽。

探访侧记:一普通公园而已。看看这么大的湖面,想想1958年市政府组织市民义务劳动挖湖的场面吧!现在局部在施工,据说康王路穿越湖底而到环市路。



640. 荔湾湖公园
荔湾湖公园,旧址为荔枝湾。据考证,公元前200年已有荔枝湾。明朝“荔湾渔唱”列为羊城八景之一。在此历代均有名园胜景,著名的有唐朝的“荔园”,南汉的“昌华苑”,元朝的“御果园”,明朝的“听雪篷”,清朝的“海山仙馆”“小田园”,以及民国初的“荔香园”、“彭园”等。1958年,由广州市市长朱光于当年4月4日主持开工典礼,组织全区干部、群众义务劳动,将荔枝湾、泮塘一带坑坑洼洼的水田、鱼塘、烂地筑建成四个人工湖,通称荔湾人工湖,缓解了西关的水患。1960年荔湾湖公园被正式命名,由前民盟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题写园名。公园由小翠湖、玉翠湖、如意湖、五秀湖组成。荔枝树原为公园的主要树种,建园初期已大片种植。因环境污染严重,荔枝树已不结果。近年来治理污染使环境有所改观,至90年代初新补栽的300多株荔枝树生机勃勃,园内幸存的一株老荔枝树也开始重新结果。

探访侧记:一普通的公园而已。看看这么大的湖面,想想1958年朱光组织市民义务劳动挖湖的场面吧!只是没有想到,荔湾湖公园是由沈钧儒题写的。至于荔湾湖公园的八景:花坪舞绿、榕荫歌声、玉湖泛舟、荔拥虹桥、仙祠古渡、春波松映、紫薇秀径、沙渚菰蒲等可能也只有美好的回忆了。现在的湖水不臭已经很不错了,不要再奢谈什么“八景”了!



641. 东山湖公园
东山湖公园,位于东湖路,是广州四大人工湖公园之一。东山湖公园建于1958年,水体面积21公顷。园内山水相依,湖中有5个半岛和 1个孤岛,岛间以九曲桥、五孔桥、拱桥相连,与各具特色的亭、廊、榭、阁、花架连为一体。九曲桥是东山湖公园的标志性建筑。该园以紫荆、柳堤为主景,每当春日,景色十分迷人。1963年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东湖春晓
广州东山的名称,源于古代广州城北小东园一座山冈,此山冈与流花湖西南侧的西山和城北的北山(即越秀山)相对而称东山。广州东山湖简称“东湖”又与古代的药洲西湖对应。东山湖公园在1958年以前是一片臭水洼地和菜田。1958年在市长朱光倡导下,原东山区各界群众开展义务劳动建设公园,1959年建成向游客开放。

探访侧记:有时间去看看还是不错的。这个朱光市长,其余业绩我不去评论,他倒为广州留下了几个人工湖——东山湖、荔湾湖、流花湖、麓湖。试想想如广州没有这么几个湖,应会逊色不少。遥想1958年,在那种生产力水平下,到处是挖人工湖的场面吧!从这个角度来讲,朱光与陈济棠一样,值得羊城人民纪念的。现在的市长也在学朱光,在南边说要开挖“海珠湖”,而在北面的“白云湖”,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642. 洲头咀公园
洲头咀公园,位于滨江西路,与白天鹅宾馆、芳村长堤隔江相望。洲头咀记载着广州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光荣壮举。
文化广场中高达四米的大型铁锚是中国与阿曼两国交往悠久历史的见证。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廷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47年英军派军舰驶入珠江向清廷施加压力,提出租借河南洲头咀等无理要求,竟得到两广总督耆英的同意。
5月15日,英国派出测量队到洲头咀丈量土地,洲头咀人民得知后,在双洲书院集会。20日,河南四十八乡共三千多人,前往英商馆示威,十多万市民纷纷起来支援。英国慑于广州人民的强烈反对,不得不停止。

探访侧记:公园是全开放式的,有些“袖珍型”的感觉。但里面热闹非常啊:踢毽子的,唱歌的,跳舞的,下棋的,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而只有我们在逍遥地瞎逛,显得有些“另类”。女儿在此再一次见识了硕大的“船锚”,觉得很新鲜。


643. 风云岭公园
风云岭公园,位于街口镇西南1公里。因山峰常有云雾缭绕,相传风雨来临之际,必有云雾,故取名风云岭。海拔281米,山体挺拔,相对高度较大。植被为疏生马尾松灌丛草坡。山的北面有刘仙岩,相传刘仙姑在这里升天,古时此山称“风云仙迹”,列为从化八景之一。

探访侧记:开车而上,上到山顶似乎什么也没有,除了一发射塔及其附属设施外。上面的停车场建设得倒是很大。



644. 从化荔枝皇
从化荔枝皇,生长在从化市神岗木棉村,树冠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巨伞笼罩在平地上。以树身为圆心,几根粗大的枝干曲曲折折地伸展开去,其中最长一根长达12米。树围达10米多,村民曾手牵手合围树身以测其大小,结果要8个人才能抱拢。
这棵“荔枝王”种植于清朝康熙元年,属槐枝品种,所结果实十分鲜甜。在“荔枝王”最为丰产的1978年,整棵树一次挂果2400公斤,其主人用了3天才把果实摘完。现在,“荔枝王”年产量维持在1500公斤左右,至少是当地常见荔枝树产量的10倍。村民们说,“荔枝王”周边也生有不少树龄在200年以上的荔枝树,但长到那么大的绝无仅有。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在这一大片荔枝林中,其实也拿不准那棵是“从化荔枝皇”,只是这棵树上有很多的“红丝带”,从而大致确认了它。



645. 云溪生态公园
云溪生态公园,依白云山而建。走进云溪,树木葱郁、雀唱蝉鸣、潺潺溪流。园内沿山起伏开辟了一条通往白云山摩星岭的摩云路,把观荷园、叠水园和果香园三个园区串连起来,风格各异的亭、廊、池、台如珍珠般镶嵌在山间路边。这是白云山由南至北全长8.5公里的西侧绿化休闲带的首期工程。

探访侧记:在白云山西侧山麓,在广州体育馆广州体育馆人行天桥的东边。没有想到在这里还有一环境如此好的免费公园,是个不错的休闲场地,虽然紧靠白云大道,但是在里面基本听不到车的声音,很安静,可以听到鸟的叫声。难怪体育馆旁边的房子这么贵啊!



646. 吉山橄榄公园
吉山橄榄,远近驰名,具百余年历史,橄榄公园由此命名。公园位于天河区东圃镇吉山村,橄榄树分布于3座呈“品”字形的山岗,园内果树成林,葱郁挺拔。园中有一眼几百年来从未间断的山泉--吉山泉,泉水清澈甘甜。公园是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品果与游乐于一体的好去处。

探访侧记:进去走马观花似的逛了一下。没有什么特别,也许就是橄榄特别吧?!但去的时候不是挂果期那!


647. 瀛洲生态公园
瀛洲生态公园,位于海珠区新滘镇,被誉为“广州南肺”。园区范围内河涌纵横交错,蟛蜞洞穴星罗棋布,曲径幽林,种植多种岭南佳果,四季香甜飘溢,其中以石峡龙眼、红果杨桃、鸡心黄皮等最盛名。公园的娱乐内容丰富,有果林观光、树荫品茗、采摘品果、绿洲放养、河涌捕捞、溪畔钓蟛蜞等田园旅游项目,充满自然、宁静、野趣的风味,还有水上活动、康乐活动、球场、烧烤区、仿古游戏等乡村休闲活动。

探访侧记:花10元门票钱飞也似在内逛了一圈,发现公园已经不好玩了。即使加了好多的娱乐项目,但似乎都没有什么好玩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而言。
 
旧帖 2011-06-12 19:48:36
Post #45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三十一、 风景区

风景区,是由自然或人文历史组成的名胜古迹,供人参观游览的场所。




648. 岭南印象园
岭南印象园,位于广州大学城南部,原练溪村的区域内,园中富有特色的街巷、宗祠、民居和店铺等,充分展现了岭南传统文化的精华。景区突出原生的岭南文化和乡土景观,复原岭南民间繁荣生活场景。成为现代人了解岭南古文化的窗口,岭南人回味溯源本土文化的沃土,外地人短时间了解岭南文化的课堂,满足了广大游客一天了解岭南民间千年古文化的心愿
岭南印象园是典型的岭南传统风格建筑群落。民居依水而建,或窄门高屋,或镬耳高墙。悠长的青云巷、古朴的趟栊门、精致的满洲窗,小溪蜿蜒,池塘清澈,处处散发着岭南水乡的韵味。 形状独特的镬耳墙又名锅耳墙,因其形状与菜锅的手柄相似得名。在元明清时代,只有拥有功名的人才有此资格建造,官位大小决定锅耳的高低。民间还有一种传说:修锅耳墙可以保佑子孙当官,蕴涵富贵吉祥丰衣足食。锅耳墙后又称为“鳌头墙”,有“独占鳌头”的寓意。
简易耐用的蚝壳墙是练溪村居民的日常建材。练溪村依山傍江,村民就地取材使用蚝壳建房或建围墙。墙心采用石块,外墙用黄泥加石灰,然后把蚝壳斜着贴上,在保持美观的同时,又可让雨水排流通畅。祠堂是封建社会家族观念浓厚的反映。练溪村曾生活着几大姓氏的家族,目前保留下来比较典型的是霍氏大宗祠和萧氏宗祠。

探访侧记:春节期间,一家大小进去逛了半天,岭南印象园还是比较热闹的。虽然已来了几次,但这次在内玩的时间最长,还看了二场表演,也发现了以前没有发现过的东西。虽然门票比较贵,虽然离市区有些距离,但是还是值得一来的。



649. 南山风景区
南山古胜风景区保留增城旧八景中三景“南山钩台、增江晚渡、南山凤塔”风景秀丽,名胜云集之地,凤塔屹立于南山之巅,与雁塔隔河相对映。凤塔建于1578明万历年后多次重建,塔高七层游客可登上塔顶把增江河、增城市区全貌尽收眼底难怪历代众多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众多佳句加以赞美。景区里目前还保留初建于明朝的“南山古庙”,古庙依江屹立。庙内有观音大使、北帝、太岁等。难怪后人把这些美景串成诗一首加以赞颂:乘坐“晚渡”游“南山”,“凤雁”双塔映河间;“南屏”放学钩“春鲤”,“古庙”钟响“别情”返。
除文物景观之外,西山还有着数不清的历史传说:据蔡氏族谱记载,十世蔡宗荣与胡庭兰是姻亲(其弟媳是胡之妹),蔡宗荣任咸宁知县荣归故里。县城附近秀才都来西山相叙,晚辈胡庭兰赶来赴宴。县城秀才见胡衣衫褴褛,一派寒酸,不肯与他共席,他见世态炎凉,感慨良多,宴后挑灯回家,途经南山钓台,把灯笼丢下南山潭里,立下“今科不中明科中,明科不中就死在南山潭”(后称西山潭)的壮志,奋发读书,果然当科中了解元(举人第一名)。

探访侧记:从雁塔公园就可以隔河相望了,只是如何去倒费了一番周折。从G324国道过桥,转左之后,行不多久就基本无路可走,绕回增城市区,过人民桥,七拐八拐,终于到了这里。10元门票。我登上了登顶,父亲就在塔下等。登顶环望,整个增城美景全收眼底!



650. 丹水坑风景区
丹水坑风景区,是广州市新兴风景旅游区之一,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南岗镇内。自古以来,佛迹岭、佛迹洞、丹水八景、铜鼓鸣石、杨四将军等寺庙,就是宗教文化游览胜地,游客终年不绝,蜚声海内外。

探访侧记:应该说这也是一普通的公园罢了,只是其中的香火还比较旺。不知道为什么叫“丹水坑”,不得而知。花了一些力气爬到了山的半腰,觉得有些累,就没有再上了。


651. 五指山风景区
五指山风景区,地处从化良口镇,在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南面。由五个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峰组成,其山峰形如五指,山林茂密,原始生态保持较好。地貌奇特,景色迷人。三桠塘幽谷,地处五指山景区,属亚热带山地雨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态自然,空气清新。幽谷里森林覆盖率达98%,年平均气温19.1℃,空气负离子非常高。

探访侧记:说起五指山,一般人以为就是海南岛的五指山,但是我们探访的不是那个,而是从化“五指山”。其实就在广东省内叫五指山也有好几座,风景各异,大多超过千米以上。因为有关五指山名称来历大概只有一种,因山体相连形同五指而得名。
将车停在三桠塘幽谷的下方,买票而入(30元/人)。其实,所谓的幽谷也好,其它称谓也好,基本都是一条溪水,旁边有条小路,当然部分路段是栈道的。三桠塘幽谷也是这样,一家人走了几公里,就在中间位置出了口。问题就来了,车在下方,打摩托车到入口处要15元。自己不服气,更重要的是觉得坐摩托不安全。于是花30多分钟步行下山。因是下山一路走得飞快。
开车将五指山景区逛了一把,在山腰眺望流溪河水库!限于时间及大家的体力,就没爬到五指山的顶峰上去了。下次有时间的话值得再来一下,特别是可以征服五指山。



652. 白云山风景区
白云山——南粤名山,现在“云山叠翠”名列新“羊城八景”之首、国家4A级景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白云山为南粤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面积21平方公里,山体相当宽阔,由30多座山峰组成,主峰摩星岭高海拔382米。每当霏雨绵绵或暮春时节,云雾缭绕于黛山葱绿间,半壁皆素,蔚为奇观,白云山之名由此得来。
清代,白云山距市区有15里之远,而如今,随着城市建设与发展,白云山已自自然然融入到城市中,综观我国乃至世界的大城市中,能象广州这样在繁华闹市中拥有一座充满自然生机又与人如此亲近的山峦,可不多见。这就使得白云山不仅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更重要的是成为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天然大氧吧”,被美喻为广州“市肺”。风景区共分为鸣春谷、摩星岭、明珠楼、荷依岭、飞鹅岭、三台岭、麓湖等七个游览区。
千百年来,白云山名胜古迹虽多,但屡经兴废遗存很少,尤以近百年来历经沧桑,频遭破坏,到解放时,只剩下“天南第一峰”牌坊和部分寺院的断壁残垣。白云山景色秀丽,自古以来就是广州有名的风景胜地。明清的羊城八景中,白云山占其三:“蒲涧濂泉、景泰僧归、白云晚望”。中国近现代革命的抗法、甲午战争等人物也曾在此留下足迹。朱德、董必武、郭沫若等曾留下题词,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曾在当时被誉为“南国钓鱼台”的白云山山庄旅舍进行过国事活动。60年代和80年代,白云山分别以“白云松涛”和“云山锦秀”胜景两度被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清末时有白云寺、双溪寺、能仁寺、弥勒寺等古寺及白山仙馆、明珠、百花冢等名胜古迹。每逢九九重阳佳节,羊城人民更以登白云山为乐事,届时,扶老携幼,人流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便构成羊城一幅独特的风情画。

探访侧记:这个“发现点”是非常熟悉的,不做点评与评价。



653. 莲花山旅游区
莲花山旅游风景区,位于珠江口狮子洋畔,是一个溶古代粗犷和现代秀美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的“莲峰观海”,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旅游区。莲花山石景区,是自西汉始创、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采石场遗址,悬崖峭壁,奇岩异洞,鬼斧神工,以"人工无意夺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于世,是国内仅见的"人工丹霞"奇迹。它与湖北大冶古铜矿遗址并称为我国两大古矿场,被国务院评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莲花山上还有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莲花塔和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莲花城等古迹,均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莲花山观音圣境,规模宏大,庄严雄伟。望海观音金像高40.88米,霞披狮海,光泽南天,是目前箔金铜像的世界之最。大型仿古建筑观音阁,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内设檀香木雕成的12米高千手千眼观音一座和其它形神各异的大小观音1000座,是名副其实的观音文化宝库。

探访侧记:我们经过几个“发现点”后终于来到了这里,感受着佛教文化,大家烧着齐人高的、手臂粗的大香多得很,莲花山的香火很旺!在莲花山登莲花塔、游古采石场遗址那是必然选择。探访时正值莲花山大兴土木,拆旧盖新,有些儿乱,似乎有些地方还去不了。



654. 白水寨风景区
白水寨风景名胜区,位于增城市北部山区的派潭镇,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北回归线穿越其中,属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有“天南第一梯”美誉——9999级登山步梯,24个景点均匀分布在周围。1至399级的寻仙梯有天南第一梯等6个景点;399级至1299级的怡景梯有秀色云林等4个景点;1299级至2099级的知难梯有亲瀑台等3个景点;2099级至5599级的揽胜梯有指点江山等6个景点;5599级至8999级的勇士梯有观天台等2个景点;8999级至9999级的登峰梯有九重天、七仙湖、东林寺(拟建)等3个景点。在登山步梯周围的24个景点中,最让游人震撼的景点可谓白水仙瀑。它从海拔828米的白水寨山上飞泻而下,气势磅礴,落差达429米,为我国大陆落差最大的瀑布。

探访侧记:本想在“五一”期间去的,无奈女儿有些发烧而放弃。登临白水寨需要时间与精力,计划再找个周末时间去登白水寨的9999级台阶。不过登山对已经有些小毛病的膝盖是有较大的损伤的。至于白水仙瀑已经在门外远观过几次了。现将其列为B类项目。



655. 从化温泉风景区
从化温泉又名流溪河温泉,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区和疗养胜地,位于从化市温泉镇。这里气候宜人,四面山峦重迭,环境幽静,是旅游和疗养胜地。温泉从流溪河底涌出,有泉眼十多处,分布在流溪河两岸。现在从化温泉泉眼各处都有特制的管道,将温泉水源源不断地引入宾馆、别墅的浴室,供游人淋浴使用。

探访侧记:从化的温泉是比较多,从这温泉镇这镇名就可以看出来了。有很多宾馆都打出“温泉”的牌子。



656. 天湖旅游风景区
天湖旅游风景区,位于著名的从化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内,天湖最深处40余米,湖水清澈晶莹,湖畔群山环抱。林中古木参天,处处层林叠翠,是远足探幽避暑的胜地。天湖的“百丈飞瀑”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自然瀑布,六十年代以来许多中外名人都曾惊叹赞美天湖瀑布的恢宏气势,留下不少佳话:朱德总司令当年亲笔题写“山舞银蛇”四个大字至今仍刻在瀑布旁的峭壁上;文学大师郭沫若先生曾欣然赋诗:“百丈叠三瀑,一溪奏万笳、泉飞崖罩面水激石生花。”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到此也流连忘返。只是在1994年10月2日,由于国庆假期到从化市天湖风景区旅游的人特别多,人群聚集在天湖的铁索桥上并且摇摆,致使铁索桥坠入湖中,发生多人落水与死亡的重大事故发生后,天湖旅游风景区从此衰败!

探访侧记:去到天湖,心里总是还想着1994年的断桥事件,特别是看到游客稀少时,终究是一次落水就死亡38人啊!不是一个小数目。由此也看以看到,会游泳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俗话说“欺山莫欺水”,其实其本质意思是差不多的。



657. 流溪叠翠风景区
流溪河发源于从化市桂峰山,流经从化市、花都区,在钟落潭镇开始注入白云区,全长53公里。流溪河水蜿蜒流淌,碧水盈盈,微波荡漾,孕育了80多万白云儿女,是白云区的母亲河。流溪河沿岸荔树环抱,郁郁葱葱,相映叠翠。米岗沙滩,竹三大桥、广东国际赛艇中心点缀其间,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在静谧的夜晚,水心映月,江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

探访侧记:“发现”流溪河并不难,只是如何表现这“流溪叠翠”确有一些难度了。



658. 利泰瀑布游览区
利泰瀑布游览区,位于番禺南村,葱绿的利泰山,秀美的利泰湖,巨大的瀑布展现出万千气象。利泰瀑布,飞鸣于林海葱茏。面江而立的利泰山涧,瀑布宽138米,落差28米,飞流直下,银河落天,气势宏伟。

探访侧记:探访之前,就觉得其应该已经倒闭了!因为没有了宣传,周围也没有同事说去玩了,但上网查了二次却无倒闭的信息,想想反正是近在南村而且也是路过,就去验证一下吧!结果还真是倒闭,门口是铁将军把关!虽然是倒闭了,但还是将其列为一条记录,原因是:一则是纪念我们的发现这一行动;二是纪念很多去探访过但却倒闭的地方,比如花花世界、祈福农庄、草暖公园、钟村原野庄园、瑶池花雨度假村、骑士堡马术俱乐部等等,就让他们借“利泰瀑布游览区”这一条目“露面”一下吧!纪念一下他们曾经的辉煌!



659. 长洲岛文化风景区
长洲岛是黄埔地区珠江上的一个江心岛,面积11.5平方公里。长洲岛西面与广州大学城仅一桥之隔。长洲在历史上曾经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海港,清朝的黄埔海关就设在这里,当年曾经商贾云集,盛极一时。长洲岛文物古迹遍地,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使这里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地方和广州的旅游胜地。

(引用)长洲岛是广州市惟一的文化旅游风景区。长洲旅游资源可分为几类:
1、历史文化古迹类,包括巴斯楼、巴斯教徒墓地、柯拜船坞、禄顺船坞旧址、外国人墓地、深井文塔、凌氏大宗祠、曾氏大宗祠、金花古庙、南海神祠、洪福市、安来市等;
2、近现代革命和军事史迹类,包括黄埔军校、东征烈士墓、中山纪念碑、孙中山纪念馆、北伐纪念碑、教思亭、黄埔公园旧址、济深公园旧址、袖海亭、白兔岗炮台、白鹤岗炮台、大坡地炮台、蝴蝶岗炮台、新西岗炮台和旧西岗炮台、海军黄埔军事博览中心;
3、自然风光类,长洲是江心岛,绿色覆盖率甚高,尤似海上盆景,岛上河道纵横,除本岛外还有娥媚沙、洪圣沙、白兔沙及大吉沙等沙洲,这些沙洲低矮平坦,水涌纵横,岭南水乡特色浓郁。中山公园、圣堂山公园、环岛长堤、钓鱼台度假村都是休闲的好去处;

探访侧记:现在去长洲岛是比较方便了。可以从鱼珠码头过轮渡,可以从大学城过来。长洲岛还有自行车道,可以租车绕岛走走,只是现在不合适——到处是为亚运在开挖,路难走不说,晴天是灰尘,雨天是泥巴!应该说,基本上将长洲岛逛得七七八八了,因为终究来了N次,特别是这次“发现广州”,基本将一些历史文化古迹类、近现代革命和军事史迹类补齐。
 
旧帖 2011-06-12 19:54:13
Post #46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三十二、 著名广场及景点

   广场是指面积广阔的场地,特指城市中的广阔场地。是城市道路枢纽,是城市中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或交通活动的空间,通常是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场所。在广场中或其周围一般布置着重要建筑物,往往能集中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和特点。在城市中广场数量不多,所占面积不大,但它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点之一。

   广场按功能分为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纪念性广场和商业广场。目前中国在广场建设中亦存在的盲目求大、缺乏地域特色、经营管理不到位,甚至割裂城市历史文化的误区。


660. 双桥烟雨
双桥,是指西郊泮塘附近的珠江大桥,珠江大桥因跨越珠江而得名。它横跨在泮塘、大坦沙滘之间的珠江东西两支流上,分成东桥和西桥,故称为双桥。这里是广州通往广州西边和南面的重要交通要道,过去人们过桥,靠的是一叶扁舟,大有“烟波江上使人愁”之叹。珠江大桥是羊城八景之一“双桥烟雨”所在地。两桥距离隔1.5公里,东桥由9孔钢桁架与钢筋混凝土墩梁组成,全长336米;西桥由10孔钢桁架与钢筋混凝土墩梁组成,全长415米。桥宽23米,中间为双线铁路,两侧各有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该桥建于1957年。

探访侧记:这二座桥自从内环路的珠江大桥放射线开通后,就很少走了。每次路过,看桥上的钢桁架觉得很扎实、很有工业味。


661. 天河飘绢
天河飘绢,是对广州火车东站水景瀑布一带的命名。天河飘绢在广州火车东站中心绿化广场与高平台广场之间,由水景瀑布、外广场和内广场构成。长89米、高8米的玻璃墙构成了水景瀑布的依托,流水从高处平台溢出,顺玻璃墙泻入水池,各色灯光不断变幻将瀑布映得流光溢彩。天河飘绢是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其他是:云山叠翠、珠水夜韵、越秀新晖、古祠留芳、五环晨曦、黄花皓月、莲峰观海。

探访侧记:“天河飘绢”也基本失去了原来的雄姿!个人以为其应从羊城八景中剔除,这景观显得太过单薄,而且完全是人造的景观,十分地缺乏历史感。

  哈哈,“天河飘绢”这一景点现在是彻底的歇菜了!!我真不知道当时怎么能够评上的!


662. 珠水夜韵
珠水夜韵,是指珠江夜景。珠江,是流经广州的一条大江。广义的珠江是指西江、北江和东江三条河流的总称;狭义的珠江是指从广州市区北面的石门(流溪河)到东面的黄埔港这一段流经市区的河道,全长约70公里。珠江是广州的母亲河。自宋代至今历代“羊城八景”都少不了珠江的景致。如“珠江秋色”、“鹅潭夜月”、“珠江晴澜”、“珠水晴波” 等。云山珠水被称为广州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
北岸为灯饰观赏区,临江8以上高楼饰以彩灯和射灯,于人行道树木间建180个双面透光、整齐划一的广告牌,中间间以木棉花造型的灯饰。入夜,华灯初上,珠江两岸万家灯火,流光溢彩,华丽辉煌,各式各样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饰绚丽夺目,一派新时代岭南文化的风采,表露得淋漓尽致。令人惊叹的是人民桥、解放桥、海珠桥、江湾桥、海印桥、广州大桥跨江大桥在灯光照耀下,如五道光芒夺目的彩虹飞落人间,配合着两岸十里华灯,点缀着华光闪烁的游船,这等良辰美景,世界著名的法国巴黎塞纳河夜景也不过如此!

探访侧记:一家人租一辆三人自行车,花3个小时足够可以欣赏完这“滨江霓裳”。



663. 东站广场
东站广场,位于广州市新城市轴线上,北接火车东站,南邻中信广场,由南广场、中广场和北广场三部分组成。南广场为城市喷泉广场,广场中央设有长方形喷水池,水池两侧设有市民活动广场及绿地,与中信广场遥相呼应。连接北广场与中广场的水景瀑布长89米、高8米,循环水量为9000吨/小时。瀑布前室外广场供人们参观休闲,也可举行大型活动。
中广场占地4.7公顷,以绿地为主,中央为占地2.6公顷的草坪,草坪四周设有41个花池、24个栅池、24个巨型花盘和大量灯柱,种植了细叶榕、美人蕉、加拿大列枣等乔、灌木。北广场为建筑物天面上建设的交通绿化广场,广场下附设室内公交站场、水景工程及地下四层建筑。广场。

探访侧记:东站广场本身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是其南边的中信广场确是广州标志性建筑之一,中信广场由一座高80层的主楼和东西两座各高38层的副楼组成,楼高391余米,中国10高建筑之一。其间去得最多的倒是一家上海菜馆——流金岁月,但价格太贵,味道也不怎么样,都是被一些有“小资倾向的人”给忽悠去的。



664. 挂绿广场
挂绿广场,位于荔城镇的商业中心。挂绿广场所在地原名叫“西园”,闻名于世的“增城挂绿”母树就生长在这里。“西园挂绿”是增城市知名度极高的传统文化产物,也是增城市旅游观光的一个重要景观。2001年拆除了原有全部旧建筑物,重新规划建设成城市广场,并命名为“挂绿广场”。 增城挂绿已成为增城的象征,西园挂绿母树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以挂绿母树为中心的挂绿广场成为增城标志性城市广场。
据传说,何仙姑在增城县城西门外的西园寺边,坐在一棵荔枝树下绣花鞋,顺手把一缕绿丝线搭在树丫上,这树结出来的果实便感受了仙气,每一颗荔枝都留下一条绿痕。这荔枝树便成了闻名遐迩的挂绿树。挂绿是荔枝中的珍品,深受历代文人逸士所咏赞,据清代陈鼎1780年著《荔枝谱》一书载:其品质爽脆如梨,浆腋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屈大均更赞其名贵曰:挂绿最珍,出乎其族。诗人李凤修又赞:南州荔枝无处无,增城挂绿贵如珠,兼金欲购不易得,五月尚未登盘盂。

探访侧记:现在的挂绿广场真是熙熙攘攘!其前的“增城挂绿”母树并不怎样啊!故事编得也很玄乎!每次来挂绿广场都基本上是来吃饭的,因其餐饮店很多。



665. 海珠广场
海珠广场,建于1953年,位于广州旧城中心轴线与滨江景观带的交点,是广州目前唯一的滨江广场。它曾充当海珠桥被炸与重修、解放军进城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角色,其附近有泰康路、高第街、一德路等传统商业街区。广场内绿草如茵,植有棕榈、红棉等乔木,整个广场富有亚热带特色。1959年,广州解放纪念像在海珠广场时的形象,肩挎小米袋,一手紧握步枪,一手捧着鲜花,微笑着凝视远方。像座刻有叶剑英的题词“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四日解放纪念”。1962年,海珠广场和广州解放纪念像以“珠海丹心”被评为羊城新八景。一段时间以来,随着旧城改造的进行,“珠海丹心”的风采荡然无存。由于地铁二号线与七号线在此交汇,市政府决定对海珠广场进行改造。

探访侧记:近段时间海珠广场一直围屏施工,故此广场的气势没有显露出来,也许在亚运之前完成了施工,再去感受一下吧!



666. 增城广场
增城广场,在城区的西南角,于2002年落成,面积400亩,是目前省内面积最大的广场。广场自北往南依次为市政广场、历史文化长廊、雕塑广场。其中市政广场可容纳5万人举行大型活动;历史文化长廊两侧为绿化休闲活动区。

探访侧记:我与父亲都惊奇于它的面积大!感觉是天安门广场比它也大不了多少。幻觉?干脆回来查阅资料:天安门广场是44万平方米,它是27万,大致是天安门广场面积的60%!



667. 花都广场
花都广场,位于花都区政府办公大楼南面,宽300多米,长500多米,占地18万平方米,相当于半个北京天安门广场,于1999年建成。现在已成为园林化休闲游乐广场。广场内有露天剧场、大型喷水池、露天舞池、雕塑等建筑物。绿化面积达70%,西欧式草地、亚热带树木、花卉布局,造型美观。

探访侧记:面积很大,显得很有气势!



668. 英雄广场
   英雄广场,位于中山三路,正对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正门。这里原是东较场的一部分。1911年黄花岗起义中,许多革命党人在这附近的广东咨议局前英勇牺牲;1926年北伐军是在这里誓师出发;1927的广州起义中5000多名革命者和群众曾在这里被枪杀。英雄广场为纪念革命先烈而命名。广场以种植为主,配以平台。主要种植木棉、罗汉松、垂榕,配以灌木和地被。
   东校场是舒卷风云之色的政治大舞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群众经常在这里举行集会,东较场已作为"北伐誓师大会会场遗址"被列入史册。
英雄广场上有张太雷、叶挺、苏兆征、彭湃、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陈郁、赵自选等11位的大型雕像,分两排屹立在广场在。每件英雄雕像高度为3.6米,灰色花岗岩基座高1.2米。11座形态各异的英雄雕塑,与北面起义烈士陵园内直指云天的握枪的手相互衬,形成广州建国以来最大的一组雕塑群。

探访侧记:一普通广场,不过其中有很多英雄的铜像。


669. 白鹅潭广场
白鹅潭音乐广场,位于芳村长堤岸边,是一座白色拉幕结构建筑,由18支钢管支撑起的拉幕犹如一片白帆。白鹅潭音乐广场占地2800平方米,与著名的白鹅潭风情酒吧酒相邻,是珠江夜游的标志性景观之一。白鹅潭音乐广场后,已成为广州是举办各种文艺表演、节日庆典晚会场所之一。

探访侧记:也许晚上去时才能感受其气氛,白天是冷冷清清的。
 
旧帖 2011-06-12 19:54:27
Post #47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cqm02 离线 cqm02 收藏

----------------------------------------
生命在于运动

 
旧帖 2011-06-12 19:57:05
Post #48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三十三、 著名街道与街道



670. 启明路
启明路,那里还保留着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启明路是个十分安静的地方,可以说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周围的环境十分优美,人置身于其中真的会感到十分舒适。露台上巨型罗马支撑柱顶端的雕饰是那么的美丽夺目,是那么具有特色啊!这种具有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拱形门饰,让人产生一种古老的神秘感,让人心中有了悬念,忍不住想要进去看看。

探访侧记:启明路到处在施工,没能感受其安静,有的是噪声与被挖破的路,也许亚运开完之后,这里就宁静、幽静了。晚上来走走散散步,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是现在不行。



671. 多宝路
多宝路,是荔湾区的一条东西向道路,东与宝华路相接,西接黄沙大道与如意坊直街相连,全长1390米,宽18米。在1929年至1930年把宝庆新街、多宝大街扩建成马路,取名为多宝路。其“多宝”的由来是安徽巡抚陈华熙为清朝太子少保,他在该地建楼宇,众人公推他为该地起名,定名为“多宝”。1966年将其西边的时敏路和如意坊东并入该路。文化大革命期间,多宝路曾被命名为“新风路”,1982年复名。该路段有很多西关特色建筑,有浓厚的西关风情。沿途重要建筑:广东省水利厅,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西关培英中学,恒宝广场。

探访侧记:走了二遍,似乎也没有发现真正有特色的建筑。



672. 宝源路
宝源路,西起龙津西路,东至宝华路,中段与逢源路相交。原名宝源大街,1932年扩建成路,沿用“宝源”作路名。全长542米,宽12米。

探访侧记:这街道很是整洁,同时车也少,也很安静。



673. 状元坊
状元坊,原名泰通坊。人民南路东侧,东接天成路。全长260米,宽约5至7米,最窄处只有2米。状元坊是一条古老的内街巷,已有700多年历史,因宋代状元张镇孙故居于此而得名。自清代康熙年间以来,街内遍布加工金银首饰、戏服、顾绣、绒线绣球的手工艺作坊,并以其技术精巧而享誉国内外。现是远近闻名、颇有特色的学生用品和工艺精品专业街,客流中绝大部分是来自青少年。据统计,每日人流量超过万人,节假日更是人潮如涌。状元坊东、西两个出入口各有一座体现岭南历史文化和宋代建筑风格的牌坊,关山月大师为牌匾题词。

探访侧记:状元坊似乎没有了从前的人气与拥挤,这下子“消防隐患”应该没有了吧?或者说消防隐患整治把状元坊“整死了”?不得而知。


674. 农林上路
现在换个角度来介绍农林上路。
广州人,大多知道繁华的农林下路商业街。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就在它东面百米外幽静的农林上路上,却有不少饱含历史风韵的老房子“养在深闺人不识”?漫步农林上路,发现它和隔壁繁华、宽敞的农林下路、中山路相比,犹如另一个世界:街道路面不宽,偶尔有一两辆小车开过,树阴下,三几位老人聚在一处聊天。
这一带的房屋尤其是花园式洋楼,不少都是民国时期建成的,当年居住在这里的“东山少爷”们往往非富即贵,包括当时的宋子文。由于这些人崇尚国外的建筑风格,许多房子都是欧美各类别墅与广州地方传统建筑特点相结合的新型民居建筑群,即花园式洋楼。可惜的是,这些老房子由于主人几经变换,或者业主长年旅居海外,绝大多数年久失修,从外望进去,墙体斑驳,杂草丛生,门窗也摇摇欲坠。
根据规划,作为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建筑将被进行风格协调的翻新、改造,而“狗尾续貂”的窝棚等违章建筑,将被拆除,风格不协调的后期建筑,也将被列入协调整治的范围。在农林上路一横路配合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进行考古勘探发掘时,清理出两汉、隋唐五代时期古墓8座、水井9眼、灰坑5个,另外还挖掘出一些与人类居住址有关的柱洞遗迹。

探访侧记:在这条路上来回走了二次,似乎也没有发现什么有特色的建筑。或者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675. 第十甫路
第十甫路,东起文昌南路,接下九路,西至宝华路口,连恩宁路,紧邻在广州蜚声海内外的上下九步行街,位处广州的传统繁荣商业地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第十甫路与上九路、下九路共同形成了沿线上特色的西关风情,并构筑了这处独特的、绚丽多姿的旅游风景线。
在第十甫路的步行街路段,陶陶居、莲香楼等百年老店以及众多大小食肆可不少,当中的湛露直街至今仍有岭南画派大师昔日开办的“岭南艺苑”故屋,陶陶居历史上是粤剧艺人的聚所,颇有名气,沿途上的美景美食,留住了多少属于羊城的宝贵记忆,同时也感动着每一代土生土长的广州人。陶陶姜葱鸡,姜汁撞奶,双皮奶,云吞面,及第粥,广式月饼,糯米鸡,老婆饼……各式各样的名菜小吃都在这处充满历史韵味的繁荣地段绽放。

探访侧记:正如上面的介绍一样,这条路还是值得一逛的。个人以为它比上下九更有味一些。不信?你可以去逛逛比较一下!



676. 十三行路
十三行路在广州市西南,东起人民南路、西至杉木栏路。因明末至清代中期曾有十三家洋商,故名。全长315米,宽12米,沥青路面。

广州十三行
十三行,是鸦片战争前广州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号为“十三行”,却非固定为13 家。十三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交纳外洋税饷﹑规礼,传达政令及管理外洋商务人员等义务,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十三行名称起于明代,意义不详。俗亦称"洋行"﹑"洋货行"﹑"外洋行"。
清代严格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规定对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十三行业务十分发达。为了垄断对外贸易,广州16 家洋行于1720 年(康熙)成立“公行”,但遭到外国商人反对。次年被两广总督废止。1760 年(乾隆)洋商潘振成等九家向粤海关请求成立公行,该行具有亦官亦商的职能。1770 年公行裁撤,众商皆分行各办。直到1782年公行制度才最后确立下来。
公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员等义务,在清政府与外商交涉中起中间人作用。另一方面,它享有对外贸易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初为牙行性质,后也自营买卖。自1820 年(嘉庆)伶丁洋面鸦片及各项商货走私贸易兴起之后,多数行家营业亏损,资金欠缺,负债很多,常有倒歇。
《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废止十三行独揽中国对外贸易的特权。他们曾经对新定的自由通商进行种种抵制,力图保住昔日的独占地位,但未能如愿。从此,十三行遂日趋没落。咸丰帝六年(1856),十三行毁于广州西关大火。

探访侧记:鉴于十三行曾经的风光,就对此多了一份介绍。这十三行路,应该说是“遗址”了,因为十三行毁于广州西关大火,现在的路变得很是现代化,成了服装等的集散地:熙熙攘攘的人群,车轮滚滚的推车,慢如蜗牛的机动车,大家都相安无事,各自按照自己的轨迹运作着,大家都习惯了。先前的十三行是怎么样的,就不得而知了。



677. 昌华大街
昌华大街,恩宁路西侧多宝路尾,附近还有昌华新街、昌华横街、昌华东街、昌华南街等,都冠以“昌华”两字命名。原来这一片地方,在一千多年前,曾是在广州立国的南汉王朝御花园——昌华苑的所在,故名。长148米,宽4.8米,街内多为砖木混合结构的民居住宅。从这个地名使人们不禁重温起当年南汉王朝的风光岁月。
唐代末年,中国历史陷入长达半世纪的大动乱、分裂时期,史称“五代十国”。“五代”指的是中原地区的“梁、唐、晋、汉、周”五个政权。至于中原以外的“十国”,指的乃是“吴、南唐、闽、前蜀、后蜀、南汉、北汉、吴越、楚、南平”。
刘岩承袭父、兄官爵之后,趁机即帝位于广州,升广州为兴王府。国号大越,后改称汉,史称“南汉”。南汉王朝曾经多次大兴土木,建造行宫离苑、亭台楼阁。由现在的流花桥至荔枝湾一带,楼台相连不绝。“每岁荔枝熟,于昌华苑作红云宴。”这便是“昌华”一名之由来。昌华苑是南汉最后一个皇帝后主刘鋹游乐之地。

探访侧记:昌华大街要说有什么西关风味,我看倒不象,其更多的是有些东山别墅的风格。探访是正值“穿衣戴帽”施工,显得有些凌乱。但凌乱也掩饰不了其清静的本质,我想这昌华大街在平时还是很安静的!在这里看见一养老院,有些子女们来接他们回家周末团聚了?有几个还是坐轮椅的。现在已如此,以后等中国真正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该怎么办!?说实在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为了达到降低人口的目的,统治者总会牺牲一部分、几代人的利益,于整个历史发展而言,其个体的存在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678. 南华西街
南华西街,得名于1926年,民国政府拆去龙溪西约、中约、福麟街、紫来街、冼涌、跃龙东街等,先后建成的街道,取“河南繁华发达之意”。南华西开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距今已两百多年。南华西街,是海珠区一条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行政街道。改革开放以来,受全国表彰的工作有29项(次),受省表彰的工作有61项(次),其它无数。荣获了"中国街道之星"、"全国最佳街道"、 "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1990年江泽民亲临南华西街视察。李瑞环、乔石等20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先后亲临南华西街视察。

探访侧记:离家很近,就隔一条街。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几乎将其主要的大街小巷转了一遍,如要全部转完恐需一天时间。在南华西,不乏我们这样的“转悠着”,我就碰到几个。二个感受是:一是南华西虽属老城区、矮旧房子多,但仍显得有章法、条理,并不很混乱,这些是石牌等城中村没法比拟的;二是显得很有文化,碑刻、字画、假山、园林等点缀其间,这也许与江泽民、李瑞环、乔石等20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南华西街视察有关吧!但是人家能够吸引活忽悠这么多高层领导来视察,说明其确实是有些“料”的!



679. 人民南路
人民南路,北接人民中路,南至珠江边并与沿江西路相接。因位于清代太平门之南,故1919年拆城建马路时称太平南路,1966年改称人民南路。人民南路是广州最重要的骑楼街之一,广州最好的骑楼在这里。

探访侧记:真还没有少来这人民南路,也没有少经过。广州市对人民南路的骑楼整饰基本完毕,个人感觉是有些骑楼给整修坏了,留下的只是骑楼的架子,而其建筑颜色及原批荡工艺被换掉了。人工色彩太明显,不少骑楼的装饰风格基本相同,个性不突出,有些贴了瓷砖的感觉,散失了历史的沧桑感。当然,或许等N年这些材料老化之后沧桑感又来了。



680. 长堤大马路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伴随着城墙的拆除,广州掀起了一轮现代化建设的高潮,很多老街道被改造成“现代化马路”,并开始大规模建造适应当时经济活动的现代骑楼,长堤大马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1920年,当时的广州市政府在珠江边上填海造堤,并称之为长堤,人们在上面修筑宽敞的马路,“长堤大马路”就是因此而得名。
当时,长堤大马路一带的繁荣景象真是可以与今天的“珠江新城”有一拼,宽敞的道路高耸着的现代化商业楼宇鳞次栉比。在很短的时间内,长堤大马路就成了广州当时最重要的商业旺区之一,大三元酒家、大公餐厅、先施公司、华厦百货、海珠大戏院、爱群大酒店都曾在长堤大马路上营业。在1932年,河岸线继续南移到新堤大马路(今沿江西路与长堤大马路平行的部分)前,长堤大马路与西堤大马路(今沿江西路西段)的新式建筑连成一片,构筑出当年的“羊城现代河岸风光”,也有人将之称为广州的“外滩”。

探访侧记:在这里我倒觉得以前的繁荣只会衬托其今天的衰落!和广州老城区不少地方的命运一样,长堤大马路也是时过境迁,在20世纪末期便开始逐渐衰落,当年的老字号所剩无几,有生机的则更少。我是希望这里再次重整旗鼓的,然而市政府做过不少努力,也基本上不成功!抛开其它的不说,你要聚集人气,得有停车场!没有停车位,谁来?



681. 北京路步行街
北京路,是广州古城发展的中心轴线,也是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被誉为岭南名街,是广州市最繁华的步行街,以经营服装、百货、鞋类、餐饮、珠宝为主。北京路是唐、宋、元、明、清历朝广州城内的主要街道,自明代起逐渐形成市内最繁华的文化商业街。
北京路,是百年老店和广州老字号商铺的集中地,云集了广州市最早的肉菜市场——禺山市场,百年老字号“陈李济”、“太平馆”、“三多轩”,还有20世纪40年代全市闻名的大百货公司之一的新大新公司。广州市商业的龙头企业一一广百就坐落在步行街上。所有这些令广东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老店名店,无不—一印证着羊城的历史变迁和文明进程,历久常新。1997年2月的农历初二,北京路正式开通为双休日步行街。1998年5月1日开始步行街逢节假日实施全步行;2002年1月1日起步行街正式实施全日制步行。

探访侧记:北京路步行街太出名了,就不做点评。去了N次,其实什么也没有买,只是凑凑热闹而已。这次去探访,似乎是掉了什么东西的,但是现在也记不得具体是什么了,看来应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不然不会这么健忘的。



682. 上下九步行街
上下九步行街,连延1200多米,街内建筑皆为骑楼,300多间旺铺鳞次栉比,是广州规模最大、最繁荣的商业步行街,也是广州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华灯初上的步行街车水马龙,更显繁荣之势。这里曾创下了日人流量过百万人次的记录。这里还有各色的西关小食,让游客回味无穷。上下九路是一幅汇集了西关风情的美丽画卷,广东特有的骑楼在这里得到充分地展现,即使是不买东西,在上下九路走一走,也可以感受独特的岭南商业文化。
上下九步行街上布满各中、高级百货公司,有永安百货公司,广州服装店,鹤鸣鞋帽店,大陆钟表店,妇女儿童百货商店,广州纺织商场,锦华床上用品店等老字号。食肆则有清平饭店,广州酒家,陶陶居酒家,莲香楼,汇聚了驰名国内外的文昌鸡,清平鸡,陶陶姜葱鸡,以及姜汁撞奶,双皮奶,欧成记云吞面,伍湛记及第粥,广式月饼,糯米鸡,老婆饼等各式各样的名菜小吃。此外,还有皇上皇腊味店,第十甫副食品店,趣香饼家等老牌食品店。附近还有西来初地、华林寺、玉器圩、酸枝街、古董街等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街,全国最大的农贸杂市一条街清平路更是享誉国内外。

探访侧记:上下九步行街太出名了,江泽民曾经来视察过,就不做点评。



683. 西关玉器古玩街
西关玉器街,是荔湾区商贸旅游区中具有西关特色、颇具规模的专业市场,包括“华林玉器街”、“源胜陶瓷玉石工艺街”和“西关带河路古玩街”三大部分,是广州市十大特色商业街之一。商家以经营缅甸玉和马来玉为主,还有广东佛山的石湾陶瓷工艺品、江苏宜兴的紫砂壶具、广西的珍珠项链、云南缅甸玉石制品等,此外还有寿山石、鸡血石、禾田石和精美的木雕、石雕、竹雕以及古今中外的工艺什件等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工艺品。古玩街为全国四大古玩市场之一。
相传在清朝同治年间,此地已有玉器经营,可谓渊源久远。目前,这连绵500多米的内街,开设玉器店档已逾千家,聚集了广州八成以上的玉器商,囊括全市玉器交易总量的90%以上,是蜚声海内外的玉器交易市场、著名的玉器集散地。而源胜古玩街则成为港澳地区游客淘金、寻宝的“热点”。

探访侧记:如果不去亲自探访一下,你很难想象在如此的小范围内,在如此窄的小巷子里面,竟然藏着如此多的小商铺,他们都在经营着同样的东西——玉。看来“玉”这东西带来了相当多的就业就会。据我保守估计这条街及为这条街服务的人员应该不小5万吧!?有时间的话,来这里逛逛还是不错的,我想会有所收获的。



684. 白鹅潭风情酒吧街
作为目前广州最具吸引力、媲美香港兰桂坊娱乐“新蒲点”的白鹅潭风情酒吧街,位于芳村花地街长堤路,东起芳村下市涌,西至花地河口,全长1600米,南倚陆居路、明心路、芳村大道、花地大道等区内传统中心商业区,北与沙面白天鹅宾馆隔江相望。
白鹅潭酒吧街在充分利用江景资源的理性基础上,结合“香港兰桂坊”理念,以“酒文化”为灵魂外延,是集休闲、娱乐、办公为一体的商业酒吧街。与广州其他酒吧街相比,白鹅潭酒吧街的优势在于,江边欧陆式设计的房屋、景致、配套全国绝无仅有;各种特色、不同档次的酒吧汇集。
白鹅潭酒吧街秉承了欧洲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每家酒吧均为2至3层欧陆风格建筑,高塔、钟楼和水塔风车等独特建筑错落有致。风情酒巴街的灯饰也别具一格,每栋房子的色调各有特色,却又和谐统一。

探访侧记:我们是白天去的,酒吧都没有开门,没有感受到其精华部分,下次晚上去看看。前段时间有报道,说治安不是很好,打架斗殴的比较多,这是因为利益的相争还是饮酒过度所致呢?
 
旧帖 2011-06-12 20:00:35
Post #49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三十四、 度假区与娱乐设施




685. 芙蓉度假区
芙蓉度假区,位于花都区北部芙蓉镇的芙蓉峰及芙蓉水库一带,芙蓉山旧称芙蓉嶂,层峦叠翠,象莲花瓣瓣,山势一字排开,宛若屏嶂。区内群山透迤,松林迭翠,飞瀑流泉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度假区内有远近闻名的龙王庙、洪秀全祖墓、陈济棠母墓等人文史迹。拥有落差90米的芙蓉飞瀑、由海拨 581米的“王子山”、天子山.芙蓉峰三大山脉组合,通天河引水隧道自然景点;有万人天然游泳池、芙蓉水上娱乐世界、花都芙蓉峡漂流场、野战俱乐部等项目。
南宋末年,江西风水大师赖布衣跟踪龙脉到此,发现这里是“龙穴”所在,是南粤的风水宝地。他创作了一首诗,诗云:头顶芙蓉嶂,脚踏土地壤;左有莺峰宝,右有覆船岗;鲤鱼把水口,狮象守门楼;铭海建得中,代代出公侯。这首诗前六句是描写这里的山水气势,后两句是说谁人葬在此地,后代的人会称“王”。所谓“出公侯”,就是古代的“诸侯”,统领一方的“王者”。还预言花县“六百年后必有王者出”。后来洪三葬于这里的土地坛,他的第六代传人洪秀全果然当了“天王”。到了民国,陈济棠知道这里是风水宝地于是也把母亲迁葬到这里。洪秀全的太公墓已经被水库淹没;陈济棠母亲的墓在抗日时遭到破坏,于1991年才重修复原。

探访侧记:芙蓉度假区是大名鼎鼎的。但我是第一次去。我想以后我是不会再主动去的了。什么度假?啥也没有!完全是开发过度!我想其衰败下去,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686. 从化仙沐园
从化仙沐园,座落于从化市温泉镇流溪河边,位于闻名遐尔的从化温泉旅游区内;从化仙沐园温泉是我国稀有名泉,温泉从流溪河底涌出温度高达73摄氏度,含有2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水质晶莹、无色无味,对人体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对人体关节炎。脊椎炎,神经炎,大脑皮层疲劳,妇科病等30多种疾病有辅助疗效,被美誉为“领南第一温泉”。

探访侧记:一普通的温泉而已。令人不解的是,从化温泉这么有名,怎么还戴一个“仙沐园”的“帽子”,难道真的是缺乏运作资金?



687. 九龙湖度假村
九龙湖旅游度假区,是香港金马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山水生态环保度假区,地处花都区北兴镇,九龙湖度假区依山环湖而建,分布错落有致。这里具有异国风情的欧陆建筑。九龙湖度假区依山环湖而建,分布错落有致,人性化的悠然空间与山水完美相融,成为一体。

探访侧记:如果没有出到欧洲,又想拍欧洲建筑为背景的照片,在这里倒是一个好的选择。在“北兴”下高速,转左直行1公里左右,再转左直行就看见路牌了。



688. 鸣泉居度假村
有“南国钓鱼台”之美誉的广州鸣泉居度假村,座落于广州白云大道的白云山麓、金钟湖畔,是一个集商务、会议、资讯、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花园式度假胜地。其环境清幽,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欧陆建筑群风格独特、恢宏典雅;设施设备先进豪华,舒适写意,是国际国内社会各界、政要名流汇聚的都市桃源。
鸣泉居尽显欧陆风情、王者风范。不仅北有尊贵典雅的“碧波”楼群,南有恢宏富丽的元首楼宇、“倚松”殿堂,还有西班牙式别墅群落,各类高级商务套房、客房、风格迥异,设备先进,可为宾客提供国际标准的优质服务。鸣泉居以“都市桃源”而闻名遐迩。不仅可以湖畔环游、泛舟垂钓、临池歌舞,还有羽毛球、器械健身等时尚康体娱乐设施,为宾客提供一个轻松休闲的活动场所。

探访侧记:对它已是很熟悉了,似乎不存在什么探访了。酒店的环境比较好,很是安静,环湖走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689. 高滩温泉生态区
高滩温泉生态区,位于派潭镇高滩村。高滩温泉有丰富的自然露头热泉,其微量元素含量有较高的医疗价值。经测试,温泉水主要含有偏硅酸、氡、硫化氢等对人体具有疗养作用的化学成份,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铨、锶、锌和溴化物,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

探访侧记:在房间就可以直接泡温泉了,虽然少了一些比如玫瑰池、人参池、百合池等等噱头,但却很是舒服。只是上菜速度非常慢,得有耐心。


690. 百花山庄度假村
百花山庄度假村,是一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的四星级综合性旅游酒店,山庄度假村座落在百花林水库区。度假村四周群山环抱、绿树成荫、果荔飘香,增城市九景之一——宋代摩崖石刻“百花崖影”点缀其中。

探访侧记:百花山庄度假村,大名鼎鼎的,但这是第一次去。然而,我想以后我是不会再主动去的了。什么度假村?啥也没有!山上是人家的房子,水库边又没有路去,就只有在房间呆着。没啥事情,就去洗脚放松一下,权当度假吧!由于是假期的最后一天,偌大个酒店,我估计住客不到50人吧!大堂显得很冷清,幸亏我的房间周围有住客,不然有些心理障碍。看来清静过度也不好啊!至于宋代摩崖石刻“百花崖影”我是没有发现,周围的人也不知道在哪里,纯粹是忽悠!



691. 三百洞生态度假区
三百洞生态度假区,在从化神岗镇新广从路旁,有生态次森林、生态园林、果园林,负离子浓度高,以运动为主题的室内体育项目有:网球场.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区内更有从海拔363米度假区中心登上680多米的山顶,再沿着小溪流水淙淙、鸟语花香的路径“洗肺”健身、游览的环形登山路。是全国第一家定向运动生态度假区,配有定向运动的各种设施和专业人才,可为客人提供组织初、中、高级定向运动培训、策划组织比赛。

探访侧记:匆匆一逛,有很多人在其内拓展。但度假区的深处虽然有水泥路直达,仍是人迹罕至,在那里太安静了,觉得有些心慌。来这里散散步倒也不错,只是离市区有些远。


692. 碧水湾温泉度假村
碧水湾温泉度假村,位于从化流溪河畔,四周层峦叠嶂,树木葱郁,碧水环绕。由民航中南空管局投资、按五星级标准建造的集餐饮、住宿、娱乐及大型露天温泉为一体的温泉主题度假村。明清两代已开发利用此地温泉,一向以其水质佳、水温高和泉景奇特闻名于世。从化温泉是一种含氡及多钟元素的珍稀苏打泉,水质晶莹,无色无味。被誉为岭南第一温泉。

探访侧记:进去看过几次,但是最终没能住上一晚、没能泡上一回温泉。现在的旅游景区也是乱评的,就一个泡温泉的地方,也评个什么国家4A级旅游景区?


693. 黄金海岸水上乐园
黄金海岸水上乐园,位于滨江东路珠江边,以一艘巨大游艇型标志性建筑物屹立在珠江走廊。乐园是在原珠江泳场旧地上引进美国先进设备兴建起来的一座大型水上乐园。室内外泳池、精彩水上演舞台、疯狂高速滑道、浪漫激流冲浪、新奇千尺水珠、欢乐反斗池、悠闲漂流河、写意天雨水道、新颖健足按摩池、标准游泳池、林光树影灯饰、网球场、体育会所、美食广场、洒吧、商场等等,是集体闲、娱乐、健身、饮食、消费于一身的大型水上娱乐活动场所。

探访侧记:名字很好听,然而内容就不怎么样了。钻牛角尖的话,这哪里是海岸?最多就是珠江河岸而已!我们内地人分不清海岸还是河岸,但是广州人怎么也不分呢?还是故意忽悠!?



694. 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位于白云区同和镇原磨刀坑水库库区,依山傍水,绿树成荫,气候宜人,景色秀丽。早在20世纪70年代,这里就被省政府选为中央领导人南下羊城开会休息的地方。到了后来,这里建立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1992年全国建立的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度假区分为游览、度假、娱乐博览三大部分,主要项目有高级度假别墅区、中华太极城,东方游乐城、高尔夫球场等30多个。

探访侧记:开车进去逛游了一圈,真没有发现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如果说有什么发现,那就是:一是南湖污染增加与水域面积缩小应该引起注意;二是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已经是“廉颇老矣”,不知道“尚能饭否”,我看是很难!虽然以前是很有名气,但是现在人的选择多了,范围广了,其被冷落是可以理解的;三是站在这里看对面的在建的颐和别墅区,整个山岭是满目“惨伤”!查阅资料时看到了1992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广州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批复文件,感觉到这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原规划面积真是很大,项目也是很多!



695. 谷丰园旅游渡假山庄
谷丰园旅游渡假山庄,位于增城市镇龙镇的九楼。园内群山环绕,湖水相依,又有大面积森林,因而空气清新、气候宜人。这里,春季树木苍翠,山花烂漫;夏季荷叶连天,松涛声声;秋季红叶绚丽,瓜果累累;冬季候鸟成群,炊烟袅袅。一年四季都让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谷丰园的山间建有豪华的山庄别墅和别致的松林小屋。

探访侧记:去到谷丰园本身不是什么问题,特别是现在的广汕公路是非常的好走,柏油化了、车少了,开120的时速都没有什么问题。一到谷丰园岔路口,就觉得这路就烂了、旧了很多,也似乎很少有车行走的样子。心想这谷丰园是否倒闭了?但既然来了,就要到底。
买10元门票而入。能够售出门票说明它还没倒闭!它基本上与从化“三百洞度假区”差不多,以前应该是一个好的去处,只是现在有些衰落。别的不说,就是这路由于少车走,上面都有些打滑的感觉,加之坡陡,不论是下去还是上来都有些紧张。即使在高原开车都没有这么紧张过,因为车是可操纵的,现在就担心车不受控而滑下去啊!这地方我是不会再来了。



696. 蓄能水电厂旅游度假区
蓄能水电厂旅游度假区,是广东省唯一的高科技旅游景区。主要由电站枢纽和游览景区组成。被国家旅游局核评为3A旅游景区。区内拥有世界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三星级的双湖酒店。电站总投资65亿元,分布在27平方公里范围,主要由上下水库,两个地下厂房和30公里的地下各种通道构成。枢纽工程十分宏伟壮观。地下厂房装有引进法国、德国的8台单机容量为30万千瓦的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

探访侧记:由于业务联系的原因,已经来了N次。为了完成探访,一家人又来逛了一趟。晚上就住在了下库的双湖酒店,只是房价比较贵。考虑到时间关系,每人20元点了一个自助餐解决晚餐问题,第二天早餐则是一碗面解决。晚上,一家人绕湖走了很长一段路程,直到走出了电厂范围才返。



697. 横沥生态旅游度假农庄
横沥生态旅游度假农庄,位于珠三角腹地,西南以洪奇沥为界,与中山市相邻,东北与南沙经济开发区隔水相望。传统的生态农业,丰富的自然资源,使横沥享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秀丽的风景,交错的河涌,众多的湖泊,耸立的风车,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游资源。
旅游度假农庄占地四千亩,它既是一个三高农业生产科研基地,又是一个具有亚热带农庄风格的集居住、度假、观光、娱乐、运动、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度假胜地。农庄位于义沙岛东端,下横沥水道与蕉门水道汇合处,濒临珠江口,三面环水,呈半岛形。这里视野开阔,空气清新,草木葱绿,景色迷人。坚固的石堤将肥沃的沙田与河水分隔开,千米长的沙滩,水阔滩缓,平坦松软,沙粒匀细,三百多亩的天然湖,湖水清澈,水产丰富;百多亩的荷塘,碧叶翠梗,清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度假农庄主要游览点有生态公园、观光果园、新能源公园、百菜园、百花园、伊甸园、沙滩浴场;娱乐活动有游泳、赛龙舟、划艇仔、踩水车、捉鱼虾、拗网筝、套鸭、出海捕鱼、开碰碰船、种菜种果树等二十几个项目;这里的饮食别具特色:龙船饭、横沥野菜、田基美食、海鲜大餐;游客可住在海湾别墅,水上别墅,沙滩情侣屋、农家旅馆以及江畔露营;购物在码头商店街、水果街、水产广场。

探访侧记:时间关系,先暂时将其列为B类项目,等下次有时间好好去探访一下。



698. 海福休闲度假农庄
海福休闲度假农庄,位于南沙新垦十五涌,紧邻百万葵园,全省仅有的两个休闲渔业试点的其中一个出海游码头就在农庄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海福度假农庄已经拥有度假屋、中餐厅、露天茶座、烧烤场、沙滩、各种水上活动等休闲度假配套设施。海福出海游渔船由地道的渔民掌舵,从十五涌码头出航,每航次三至四小时,航线远达伶仃洋淇澳岛以北。船家偶于途中撒网捕捞,即捕即食,让您亲身体会当一回渔民滋味的同时亦可品尝到美味的河鲜。

探访侧记:时间关系,先暂时将其列为B类项目,等下次有时间好好去探访一下。
 
旧帖 2011-06-12 20:05:54
Post #50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三十五、 文化与体育设施


699. 友谊剧院
友谊剧院,位于广州市人民北路,1965年8月16日揭幕。接待过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团体以及上千个我国中央与省级剧团,接待过许多国家元首及我国党、政、军领导人观看演出,周恩来总理生前曾几度光临友谊剧院,对剧院的园林布局极为赞赏。

探访侧记:第一次在广州看所谓的高雅演出就是在友谊剧院。这次是“签到式”的发现游。又恰逢其刚装修完毕,有空时还要再去看看演出,看其装修的效果如何。



700. 广州画院
广州画院,在沙河顶。1982年成立,是从事美术创作、研究的文化事业单位。

探访侧记:顺路去看了看。只是不知道这画院有什么“惊世”之画了,下次去看展览。


701. 广东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座,落于二沙岛烟雨路。全馆布局围绕着开敞式雕塑庭院来布置。整个美术馆本身成为一座雕塑形建筑、外封闭而内开放,在艺术造型上求整个建筑物浑然一体,以大实面和大虚的玻璃幕墙进行较强烈的对比。1997年11月28日落成开馆。

探访侧记:去美术馆参观了一回,就算探访吧!


702. 广州图书馆
广州图书馆,于1982年开馆,坐落在中山四路42号。广州新图书馆于2006年2月20日奠基,新馆位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的珠江新城。

探访侧记:第一次去广州图书馆,进去一看,还是有很多人在此看书的,下次带女儿来感受一下气氛!觉得奇怪的是,1982年开馆的图书馆怎么还是一栋苏式建筑,而且图书馆“简介”中的建筑物顶端还有一燃烧的火炬?后来才查阅资料得知:其是将原“星火燎原馆”改为了广州图书馆馆址。



703. 广州美术馆
广州美术馆,是艺术类型的专题博物馆,主体建筑为青砖绿瓦、重楼飞檐,是仿北京故宫文华殿的宫殿式建筑。馆址前身是仲元图书馆,1957年2月广州美术馆成立并对外开放。

探访侧记:位于越秀山镇海楼东侧,我们是周末去的,其闭馆,没有能够进去参观,下次看是否有机会去其内看看。



704. 广州杂技团
广州杂技团,成立于1959年,在沙河顶水荫四横路37号。杂技团继承和发扬中国民间传统杂技技艺,吸取舞蹈、艺术体操、滑稽和戏剧等艺术门类的精华,不断改善和丰富杂技的技巧,形成了岭南独特的现代表演艺术风格,所创演的许多节目屡获大奖,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十分有名!多年来,广州杂技团到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及大洋洲等几十个国家访问演出,给外国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国际上博得盛誉,文化部曾表彰该团为“为繁荣发展杂技艺术做出突出贡献的杂技团”。

探访侧记:想想即使进去了也应很难看到排练吧!?于是就在门口看了看。在这里倒有个新的想法——争取在一年内,将广州所有的文化单位的演出或者展览看一次。


705. 广州大剧院
广州大剧院,是广州市新建的七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地处珠江新城。大剧院包括大剧场、多功能剧场及其他配套建筑。由著名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和全球顶级声学大师马歇尔共同设计。其外形如“圆润双砾”,就像置于平缓山丘上的两块灵石,在珠江边显得十分特别。“大石头”是1800座的大剧场和录音棚、艺术展览厅等,“小石头”则是400座的多功能剧场等。内部设计则根据马歇尔大师对声学的独特研究采用“双手环抱”式看台。

探访侧记:端午节放假期间,一家人去看了看,虽然只是看到外表。但是有几点印象是较深的:一是其外观设计有些不伦不类,个人似乎很难接受;其二是质量,至少是观感及外在的用料质量是非常之差!其三是售票处面积太小,虽然以后是网上售票了,但其面积确实是小。得赶紧找个机会,去看看其内的演出,然后再做评论一把!


706. 广州体育馆
广州体育馆,在广州市白云大道南,座落在风景优美的白云山脚,是迎接2001年“九运会”在广州建设的一座综合性多功能体育设施,“九运会”期间在这里进行了体操决赛和盛大的闭幕式表演。它是广州市新世纪重点、标志性建筑之一。由法国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担纲设计的,建筑师把以人为本和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巧妙融合,三个场馆均采用下沉式设计,大部分建在地下,这样既便于观众的出入交通组织,又能令建筑物置于若隐若现和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之中,与毗邻的优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探访侧记:这次是“签到式”的探访。上次全家在这里看过一场国际羽毛球比赛。



707. 星海音乐厅
星海音乐厅,是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名字命名的,建于珠江之畔风光旖旎的二沙岛上,造型奇特的外观,富于现代感,尤如江边欲飞的一只天鹅,与蓝天碧水浑然一体,形成一道瑰丽的风景线。它与已建成的美术馆和的博物馆等建筑构成广东省相当规模的文化中心。音乐厅主体东侧是文化广场,由冼星海青铜雕像、音乐喷泉、水上音乐舞台等组成,是举行群众性广场音乐会和市民休息漫步的好去处。
星海音乐厅设有1500座位的交响乐演奏大厅、460座位的室内乐演奏厅,100 座位的视听欣赏室,和4800平方米的音乐文化广场。整体建筑为双曲抛物面钢筋混凝土壳体,室内不吊天花板,做到建筑空间与声学空间融为一体。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功能完备,具有国际水平的音乐厅。

探访侧记:自己去看过多场演出,一家人也去看过几场演出,组织部门及其家属去看过演出。最奢侈的是一家人在此看过一场新年音乐会,但性价比较低。去星海音乐厅多了,觉得看“高雅”的演出,还是在这里看比较好,而不是中山纪念堂及体育馆。



708. 天河体育中心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它始建于1987年,当年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中心坐北向南,东南西北设有四个大门,正门在南边,占地总面积为58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结构精巧的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跳水馆组成,体育场采用马鞍型设计。

探访侧记:已经去得太多!



709. 广州购书中心
广州购书中心,位于广州市天河路。环境优雅、设备和服务功能现代化,堪称是南中国一座文化大殿堂,常年图书备货品种十余万种,其它音像制品、文化用品品种三万多种。自1994年开业以来,被誉为“神州第一书城”。每逢节假日,来自省内外、国内外的游人络绎不绝。至今,广州购书中心已建成为以图书经营为主,系列文化用品经营并举,在广州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大型图书文化企业。

探访侧记:已经去得太多!


710. 广州芭蕾舞团
广州芭蕾舞团,1993年成立,位于天河区华南植物园左侧,全团实行团长责任制下的全员聘任制。全团演员阵容较强,是一批优秀的、充满朝气的年轻演员。主要演员由全国各地应聘而来,曾多次在国内、国际芭蕾舞比赛中获奖。这个中国目前最年轻的芭蕾舞团,正为广州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建设筑起一座通向世界的彩桥。

探访侧记:幸得门卫的支持,还进去看了看,但不敢久留,车还停在广汕公路上!还是那个想法——争取在一年内将广州所有文化事业单位的演出或者展览都看一次。



711. 红线女艺术中心
红线女艺术中心,位于珠江新城,由建筑大师莫伯治设计,是广州市政府为表彰红线女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卓越贡献而投资兴建的。红线女从艺六十年,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创造了享誉海内外的“红派”艺术,她所塑造的一个个光彩夺目的舞台形象,在粤剧史上留下绚丽篇章,她所独有的以声带情、炉火纯青的唱腔艺术将长远的流传下去。
红线女的艺术代表着当代粤剧旦角艺术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岭南文化瑰宝。走进大堂、迎面镌刻着毛泽东雄浑苍劲的手迹:“活着、活着、更活着,变成了劳动人民的红线女”,几百幅珍贵的图片展示了红线女多姿多彩的艺术人生和她在戏剧、电影等领域所取得的辉煌业绩。还可以看到她与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朱镕基、陈毅、贺龙、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一起的情景。
二楼展厅展示着毛泽东为红线女题写的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胡耀邦的“祖国的骄傲”、巴金的“艺术为人民放光彩”、曹禺的“红线女艺术中心——一代艺术丰碑”,还座落十尊人物造型,她们都是红线女饰演过的角色。

探访侧记:本来还是有些“愤青”的,但鉴于红线女的名气,还是去看看吧!一个人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同,也真不容易。


712. 丽江明珠歌剧院
丽江明珠歌剧院,与丽江明珠酒店比肩而立,独特的"白宫"式建筑造型更体现出豪华气派。是一座豪华的大型演播厅,其建筑结构之复杂、功能之多样、演出埸地之富丽堂皇,不仅在广州是第一座,在国内乃至东南亚都是罕见的。

探访侧记:外观是比较豪华的,进去参观过其内部结构,觉得其内的设施有些陈旧了。只是少有高水平的演出,因此也从来没有进去看过演出。据说由于歌剧院内的建筑结构是混凝土为主,基本无吸声效果。虽然局部装饰材料有吸声功能,但难以满足歌剧院的特殊要求。


713. 广州木偶艺术中心
广州木偶艺术中心,位于海珠区洪德路51号,于2003年开业。该中心有大剧场、小剧场、木偶展览厅、木偶制作部和木偶培训室、木偶音像制作室、艺术交流研究和办公场地。集木偶表演、制作、销售、教学、音像制作、艺术研究和交流等功能于一身。

探访侧记:在上班的路上,基本每天经过一次。找个机会去看看木偶戏倒是务实的想法。



714. 广东奥林匹克中心
广东奥林匹克中心,位于天河区东圃镇,可容纳观众8万人,是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是目前国内最大、设施最先进的体育场馆之一。该体育中心成功地举办了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的开幕式和射箭、田径、棒垒球、足球、现代五项、射击等比赛。广东奥林匹克中心造型新颖、雄伟、浪漫并富有象征意义。另奥林匹克体育场独特的造型打破了体育场传统圆形的设计概念,为国内首创。奥体中心采用飘带式设计,盖顶为东西两片钢屋架,重达11000吨,弯曲地坐落在21组塔柱上。看台每个小区像花瓣,合起像广州市的市花木棉花。

探访侧记:这么大个体育场,现在就闲置在那里,感觉真是有些浪费啊!



715. 广州话剧艺术中心
广州话剧团,成立于1976年,前身是“羊城话剧团”,现坐落于沙河顶新二街13号。至今,广州话剧团共演出著名剧目包括《南方的风》、《裂变》、《游园惊梦》、《漫画苏虾、《再走万水千山》、《南越王》以及小剧场话剧《天河丽人》等近80个。

探访侧记:虽然广州话剧艺术中心的占地面积大,但这里最大的问题是停车困难。本想到其著名的“13号剧院”看看话剧演出的,但孤身一人似有不妥,下次一家人再来。



716. 广州市第二少年宫
广州市第二少年宫,位于珠江新城内,与广州图书馆、广州歌剧院、广东省博物馆共同组成文化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是广州新城市中轴上中央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国际知名设计集团的“探索宝殿”设计方案,整体建筑给人由内而外的通透和明亮感,立面和屋顶可以作为节日和活动主题投影图的屏幕。外部形象由南至北由弧形6层和方形7层组合而成,中间有椭圆形的玻璃塔贯穿7层插入其中,连接南北两个形体,整座建筑像卧倒的字母“K”。

探访侧记:中国大地上现在已经“沦为”外国设计者“施展才华”的好地方,各式古怪的建筑都有可能出现。



717. 广州新电视塔
广州新电视塔,别名小蛮腰,是2009年9月建成,包括发射天线在内,广州新电视塔高达610米,已成为世界第一高塔。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高塔。在广州新电视塔建筑设计竞赛中,曾出现多个超高设计,也有很多市民希望新电视观光塔作为广州市标志性建筑,高度应力求世界第一高。但经过层层评审,广州新电视塔设计方案最终选定英国公司的设计方案,塔高450米,以“广州新气象”为主题;塔身有“纤纤细腰”,呈由下至上逐渐变小的形状,形态优美。
虽然广州新电视塔的塔身高度并不追求全球第一高,但是加上160米的发射天线,广州电视塔的整体高度仍将成为世界最高,取代加拿大的西恩塔成为世界第一高塔,也成为广州的新地标。为了充分发挥其观光功能,按照广州市城建部门的设想,将建设一条过江观光隧道连接珠江新城、海心沙岛和新电视塔。其激光灯射程1公里;“细腰”最小处直径仅30多米;新电视塔将安装6部高速电梯,提升高度将达到438米,世界上最高,这些高速电梯可在1分半钟直达顶层。为解决电梯对耳膜的影响,施工单位将在电梯中安装气压调节装置。据介绍,这是中国电梯首次安装该装置。本已定名为海心塔,但争议颇大,所以已重新征名。

探访侧记:已经探访过很多次了。等其完全开张之后,坐电梯上到最高处的观光平台去感受与观光一下,到其餐厅消费一把。另,在亚运之后,又花了不少钱上去看了一次!!在春节期间本想去的,碍于工作人员的恶劣态度,作罢!又省了几百元啊!

花絮——世界之最最高塔,新电视塔建筑高度610米;最长的空中云梯;最高的旋转餐厅;最高的4D影院:身处百米高空看有香味的电影;最高的露天观景平台;最高的横向摩天轮;450米标高层全球最高的塔顶观景平台……

花絮——世界400米以上8大高楼
1、阿联酋迪拜塔总高828米
2、台北101大楼高508米;
3、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492米;
4、吉隆坡双塔大楼高452米;
5、西尔斯大厦高442米;
6、上海金茂大厦高421米。
7、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高420米;
8、广州西塔高度为441米。

718.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亦称广州西塔,华南第一高楼,仅次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中国大陆第二高楼,而且还将名列全球十大最高的建筑之一。其位于珠江新城西南部,它由套间式办公楼、裙楼、主塔楼三部分组成,是集办公、酒店、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务中心。441米高,103层。
国际金融中心的设计方案其设计意念为“通透水晶”。建筑结构采用钢管混凝土巨型斜交网格外筒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内筒的结构体系,在世界超高层建筑中是唯一的一例。整个西塔共有电梯100余部,其中有4部双层电梯从1楼直达70楼的酒店大堂,如要到顶层,可在70楼酒店大堂换乘,由于楼层高度等原因,没有直达顶楼电梯。
最大的一个难度在于,西塔的外形是双曲面,采用变形结构,两头小,中间1/3处面积最大。这样,西塔的每一层楼面积都不同,而不像普通建筑物基本上每一个标准层的平面都一样,因此对建筑构成了很大难度。其次,钢管吊装和泵送混凝土难度非常大。整个主塔楼要采用960根钢管,而这些钢管的最大直径有1.8米,很重。此外,混凝土超高泵送难度很大。混凝土运送不能用塔吊,因为塔吊效率低,用塔吊吊到400米后混凝土已经干了,所以只能泵送,泵送混凝土过程中的难题是要克服重力,并且泵送上的混凝土指标在运送的过程中都会有损失,必须将这个损失控制在最低。

探访侧记:已经探访过很多次了。等其在亚运前开张之后,坐双层电梯从1楼直达70楼的酒店大堂,再转乘电梯到其顶层参观一下、感受一下。
 
旧帖 2011-06-12 20:09:56
Post #51
Re: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大罗gz 离线 大罗gz
结束语


     今天,是2010年12月31日,是2010年的最后一天!
    今天,终于将文稿写完、版面排完!按期完成既定任务!!

    去年的此刻,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倒数”新年2010的来到,转瞬之间,此刻就要送走2010,翻到2011年了!
    今年的此刻,坐在电脑前将山寨版的《中国国家地理》上册“万里巡边疆”及下册“走遍广州 发现广州”定稿!写完最后的“结束语”。

    必须马上定稿!今年的事情今年做完!也许做得不够好,肯定有改进的空间,但须终止了。春节前除常规工作外,额外有总结、计划、会议、接待、应酬……要把业余时间腾出来了,要将业余时间的重心转移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啊。
    
    策划不易,探访也难,文档与排版也要时间。排版时想“大气”一些,但版面不允许。即便是目录也不能照常列,因这需718行合计需18页;每个发现点后原是空一行的,但最后也是删除,因这要718行合计9页啊;最后又将“行间距”从1.5缩小到1.2,发现又节省了9页……这样的“抠门”,最后还有360页——这是极限,不能再突破!应该说这33万的文字还有缩减空间,特别是其介绍部分,但精简文字需要时间!作罢,作罢,只有以“空间”换时间了,呵呵。
  
    翻阅《走遍广州 发现广州》,满足感油然而生!这是一般人难做到的。兴趣、时间、精力、能力、激情、勇气缺一不可。这次系列发现对自己而言是空前的,日后应不会再有此激情!?


    最后,以陶渊明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送给自己,以作为本年游记的最后一句话。

                       大罗
                                    
               2010年12月31日 夜  于广州
 
» 论坛 » 发现广州 »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含攻略) 800

 邀请xuliang1215参加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