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位置 驴光掠影 / 凉山 / 磨房公益 » 论坛 » 磨房公益 » 走近大凉山(乡村教育,任重道远) 106
旧帖 2019-01-05 23:27:31
Post #1
走近大凉山(乡村教育,任重道远)
 
军歌1964 离线 军歌1964

走近大凉山(乡村教育,任重道远)

走近大凉山(一、带上风筝出发)

       大凉山的名字人们都不陌生。大量媒体的记载、图片已经有足够的资讯,而我想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用一些文字记录下来,通过这些文字,与您--我亲爱的好朋友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也算为您百忙之中打开一扇小窗,呼吸一下不一样的空气。
        大凉山原本与我无缘,但是为了看望支教之中的妻子,我来到了大凉山。
        妻子向往自由,向往大自然,向往博爱。不管在家庭、还是在职场、或是在人群里,人与教育成为了她兴趣的核心。也是因为同样的价值观、对这个核心的同样的认知,她希望到大凉山去支教,就点燃了我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的热情。我们曾经在不同的场合,与多数人的拜金主义不同,总是从"人与教育"的角度审视一切。以至于即使做企业管理者,都是用一个老师的心态去实践。所以,直接面对学生,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种体会呢?
       四川省,有个彝族自治州,叫做“凉山彝族自治州”,他有十六个县和一个市。首府在西昌市,对!就那个经常发射卫星的西昌,这下有印象了呗?

还有著名的泸沽湖,也在凉山州辖区内。就是盐源县与南面云南交界的地方,去过呗?就是那个“走婚”的地方,因现今依然存在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现象,而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地方。咋样?有点意思不? 
       不过,她去的地方,不是泸沽湖,而是“美姑”。美姑,历史上曾是土司、黑彝贵族的领地,原县址在利木甲谷,标准的名称为利木莫古,是彝人为纪念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而取。本应译为莫古县,置县时因上报文字材料时误将莫古书写为美姑,从此,美姑这一县名一直延续到今。有人说是因为“美丽的姑娘”而得名,那就是非权威解释的版本了。美姑县,因为周边没有与汉族居住区域接壤,相对比较封闭和落后,是凉山州最贫困的县之一。因接受了成都的某支教机构的派遣,她选择了美姑县柳洪乡尔且村小学。
        她告诉我,孩子们在课本上学到了“风筝”二字,但是从没有见过风筝。说,如果我要去,最好能带个风筝过去,带孩子们到大山里去放飞。哇塞~这真是一个让人兴奋的好主意!
        那还犹豫啥?说干就干!京东!下单,买!       

 
     风筝是最重要的行李。 它承载了希望和梦想!
     还犹豫啥?说走就走!火车!取票,Go!......用红绳把希望和梦想捆绑在旅行包上......

北京西~重庆北:2018/09/27 T9(15:05 Dep)

重庆北~内江北:2018/09/28 G8710(17:35 Dep)

内江~宜宾:2018/09/29 K9445(04:49 Dep)

宜宾~雷波:长途大巴...
     雷波~美姑柳洪大桥:长途大巴....沿路都是大峡谷,若是旅游部门开发一下子,门票至少得收50块,可是我只花了30块车费,美美的看了一路...

柳洪大桥~尔且村小:徒步3公里......这路可有点生猛!左边是直上直下的峭壁,右侧是直落下去的河谷......河谷上还有一辆汽车残骸,不知道是什么年头摔下去的 ......

      到了学校,原来孩子们都知道这个赵老师要来。学生们看到背包上有个红色绳子捆住的东西,估计都猜出来了。他们没人问我什么时候出发、从哪里来、坐什么车、坐了几天,而都在盯着那个红布绳捆着的神秘物件,都在追问:“那是什么?那是什么?”我当然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啥。我就不说!哼~

军歌1964 于 2019-01-22 10:17:52 编辑

----------------------------------------
追求健康、快乐、自然;体验运动、户外、山水;享受脉动、心跳、巅峰。

 
旧帖 2019-01-06 13:11:49
Post #2
走近大凉山
 
little woman 离线 little woman 顶!

----------------------------------------
灵魂先行,身体跟上

 
旧帖 2019-01-06 18:35:23
Post #3
Re: 走近大凉山
 
军歌1964 离线 军歌1964 走近大凉山(二、我的村小)

       现代通讯工具可以降低社会成本,资讯的传播速度惊人。来到尔且村小学之前,我已经通过微信(文字、照片、视频等)了解了不少关于这个村、这个学校的基本状况,学生们的情况也多少知道个八九不离十。所以,虽然是第一次走进这个彝族小村庄,但是丝毫没有陌生感。特别是那些孩子们,他们从微信的画面上跳下来,走到自己的眼前,一切都立体化了。
       据说,仅仅在四川省凉山州的一个美姑县,就活跃着十多家支教的教育机构,每个机构每个学期,都能从社会上招募到四、五十名左右的教育志愿者,然后把这些志愿者老师们派遣到师资力量不足的各个少数民族山村学校。她(下文中的刘老师)接受派遣的这家机构,专门深耕美姑县辖区,据说美姑县是全国支教老师最多的一个县。说全国应该在同一个时期、不同的山村活跃着四、五千名这样的志愿者

       柳洪乡尔且村小学,有三个班:三年级一个班,17名;一年级一个班,23名;幼儿园一个班,31名。
       三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刘老师(下图左),来自广东深圳,前深圳某知名外企高管。来大凉山,就是因她结缘。她把孩子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虽然要求严格,但在严格里面融着暖暖的慈爱;虽然她只是教书,但力行的却是育人;虽然她只在站在三尺讲台前,却看穿村子里的人们的世态炎凉。
       一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谢老师(下图右),来自四川自贡,师范专业科班出身。她只要认定是件好事,立即行动马上就干。她从校园盥洗房旁边的缝隙中开垦出的菜园子供应了这个学期老师们将近十分之一的蔬菜;一对一辅导都能让孩子忘了娘,有的真不想回家;她看不得孩子脸脏,就在课间把孩子们叫拢过来排队洗脸,用自己的护肤品给孩子们擦“香香”。
        数学老师:熊猫(下图中),来自广东从化。表面上的威严与内心对孩子们的柔软,让你在短时间内无法理解这巨大的反差。时间久了,你会懂得,他也有一颗童心。他的思维很跳跃,他知道对待孩子要严格,但是付诸实施的时候,总是束手无策。当孩子们像猴子一样疯闹出圈的时候,他会站在校园中间,左手叉腰同时左脚稍息,右脚立正的同时右手拎一根棍子,从10倒数大声吼数字...时间久了,孩子们会像与他做游戏一般,远远地与他对峙,跟他一起大声吼: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然后孩子们发疯升级,熊猫即使喊破了嗓子,也是Hlod不住那帮猴子般的散漫的学生。
        下图中的三位老师,就是支教机构派遣的教育志愿者,他们没有工资,只为实现人生的一个梦想。


(虽然生活条件有些艰苦,但是,老师们还是能够营造出一派温馨气氛。瞧:他们竟然还蒸包子吃 ......)

      阿果老师:幼儿园老师(下图左一),当地彝族人。说她曾经走出了大山,去过沿海城市打过工,所以,多少也是有些见识的。幼儿园,不属于支教机构管理,是单独受乡中心校领导。对幼儿园的孩子,她基本上是“放羊式”散养教育,一旦凶起来,孩子个个还是乖乖地老实下来......如果严格地说起来,那并不是我们理解的学前教育,所以他们升小学的时候,很难有几个能够开智的......


       三年级彝语老师: 阿芝老师。说她的丈夫家是土司的后代,所以,在彝族是很受尊重的。她上课的时候,手里面总拿着一把戒尺,学生不认真听讲、不认真思考、记不住内容,这把戒尺就会神灵活现起来,狠狠地在孩子的手心或手背上剁上几脚,孩子的嘴角就向耳根抽上几抽,嘴里也会丝丝作响。孩子们几乎都领教过那把戒尺的厉害。 虽说阿芝老师如此严厉,但是,每次从西昌、或者从昭觉县城来学校 的时候,总是询问支教老师需要买些什么东西。东西买来了,她又总是分文不收。据说她认为,汉族老师们对山里的彝族孩子们奉献够大了,她钦佩这些老师,但是又没有机会报答...

        客串老师:“赵老师”,是刘老师的LG,追着刘老师跑来的。什么都教,一切听从刘老师安排。下文中,第一人称“我”与“赵老师”都是同一个人物(下图中)


      我知道,这些孩子们早就盼着放风筝了。所以,接下来的课,就好上了。学生们的散漫,是早就听说了,所以,我打算借着国庆节前的时间窗,给他们做一次队列训练,并让他们懂得“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刘老师在安排这一天课的时候,还安排了“风筝课”,但是,放风筝是有前提条件的...

这是2018年9月30日,我走上了大凉山彝族村庄学校的讲台。
军歌1964 于 2019-01-22 10:32:47 编辑

----------------------------------------
追求健康、快乐、自然;体验运动、户外、山水;享受脉动、心跳、巅峰。

 
旧帖 2019-01-07 22:16:42
Post #4
Re: 走近大凉山
 
军歌1964 离线 军歌1964 走近大凉山(三、我的彝族孩子们)

      因为不属于在编的支教老师,所以只能以临时代课的方式去践行教育事业,同时享受“为师”与“学习”的快乐。韩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以,教授与受教应该就是一回事,因此,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走上讲台。
       孩子们散漫,不等于孩子们不可教,只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守纪律、守秩序、刻苦学习、认真思考会给他们带来好处。既然是不懂得,那么,我们就有责任教他们懂得。这就是老师的职责。孩子们没有好习惯,不等于他们一无是处,只不过他们成长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既然是没有养成,那么,我们就有责任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这也是老师的职责。
        昨天与一位在北京的老师聊起了管理孩子的问题。她说,现在的孩子不好管,老师们非常谨慎,生怕孩子们出现一些意外,甚至孩子在课堂上玩游戏机,都要抱怨老师讲课的声音太吵,老师只能忍气吞声。其原因,就是孩子背后的强大的家长集团,用苛刻标准严格地监视着老师的一举一动。教育被一双无形的手扭曲,人性也被那双无形的手扭曲,孩子的未来更被淹没在了那些无形的手中......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如何会有“道之所存”呢?
        刘老师给我提了很多要求,与我商量第一天的课怎么上。因为学生的基本情况我已经清楚了,所以我建议先上两节队列训练,以达到使孩子们懂得遵守纪律、提高精神面貌的效果。然后,再根据刘老师的要求,给他们上“硬笔书法”课,以提高孩子们的书写能力。

        2018年9月30日,是国庆节前最后一天。
        赵老师走上了讲台:上课!
        同学们鞠躬:老~师~好~凹!(“老师好”三个字后面拉长了音,最后又拐了一个弯儿上去,非常有特色 )
        赵老师:同学们好!请坐。
        ...... ......
        从那以后的日子,每堂课都是这样开始......
       
※※※※※  第一、二节课:队列训练  ※※※※
 
       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正是文化大革命的后期,义务教育基本恢复了。我们除了上文化课,还有学工、学农、学军活动。向“工农兵学习”让我们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很多知识,以至于终生受益。特别是学军,解放军战士带领我们练队列、练踢腿、练正步,使我们从小就懂得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现在,我面对着与多少年前的自己一样红色少年的学生,我重生了。
        做了自我介绍,点了名之后,让左边的两组,将桌椅往教室的左边靠墙一字摆开。右边两组,见习了左边就一下子掌握了要领,迅速有序地把桌椅摆到了教室的右边。


        然后,教室中间空出了场地。男生一列,女生一列。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


      这两堂课,还有这样的用意:
      一、让学生们意识到,环境可以因人而变化,激发学生改变现状。(将课桌座椅移动到教室的两侧,课堂就变成了训练场地)
      二、让学生们学会合作。(要求两个人同时抬起课桌移动,不能发出声响)
      三、让学生学会做事要有次序。(第一批做,第二批看;第一批做好了,第二批做)
      四、让学生懂得什么是集体、什么是纪律、什么是力量。

       在要求他们站立的时候,我一字一顿地说:“站、如、松...”, 沙马沙林和阿作伍且就接着喊出了“坐、如、钟!”。艾玛,孩子们知道哦!一定是前一任的支教老师给他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刘老师曾经告诉我,前任支教老师,叫王磊,是一名退伍军人,他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当时我暗自佩服和欣赏这个不曾谋面的王老师。
       昨天加上了王老师的微信,特别把这个事儿跟王老师做了分享,结果王老师谦虚地告诉我,还真不是他教的。但不管怎么样,王老师在的那一年,的确给孩子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人民子弟兵即使脱下了军装,依然是我们的榜样。所以,孩子们接受了王老师一年的培育和言传身教,多多少少接受到了军人的熏陶。


※※※※
※  第四、五节课:硬笔书法  ※※※※
        其实,说起了书法,又回忆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个时候,每到星期四,一定要带上“笔墨砚”,很正规地用狼毫笔端正地练写。而在凉山彝族地区,原原本本地那样做实在不现实。实际上,学校只要学生学会“书写的方法”。书法字帖和练习本、钢笔等,都有社会各界捐赠来的物资,所以,教“硬笔书法”,条件上是现实可行的。
        但是,仅仅教会他们写几个没有灵魂的字,那不是赵老师的风格。赵老师要从“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切入!
        我从今天是几月几日的问题开始,请同学一个一个上台用粉笔写到黑板上。于是,2018年9月30日出现了,昨天出现了、明天出现了、国庆节出现了、“过去”出现了、“未来”也出现了...

赵老师: “我们告别了过去(昨天),迎来了现在(今天),还将面向未来(明天)。为了让自己有更好的未来,你们必须学好语文,写好汉字。字如其人,字写好了,人就精神!字写好了,人人都喜欢!... ...
       孩子们在聚精会神地听我说着
       接下来,就很容易地就切入到了具体的书写环节... ...

       就这样,我走到了彝族孩子们的中间,彝族的孩子们也走进了我的心里......
军歌1964 于 2019-07-17 07:07:31 编辑

----------------------------------------
追求健康、快乐、自然;体验运动、户外、山水;享受脉动、心跳、巅峰。

 
旧帖 2019-01-07 23:12:55
Post #5
Re: 走近大凉山
 
萧中剑 离线 萧中剑 非常好的分享。此贴应置顶。

----------------------------------------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旧帖 2019-01-08 05:46:43
Post #6
走近大凉山
 
军歌1964 离线 军歌1964
萧中剑 wrote:
非常好的分享。此贴应置顶。

谢谢鼓励。我会继续认真严谨并原汁原味地奉上后续记载……

----------------------------------------
追求健康、快乐、自然;体验运动、户外、山水;享受脉动、心跳、巅峰。

 
旧帖 2019-01-09 08:57:46
Post #7
Re: 走近大凉山
 
军歌1964 离线 军歌1964 走近大凉山(四、卫生是个大问题)

       尔且村,从远处看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小山村。如果好好利用和开发,这是很不错的旅游资源。
       曾经跟村委的扶贫干部陈琳讨论过学生的“美育”。我说,“村里人如果能够认识到美,那就是大进步!美,能够创造出比养几头猪、种几百斤土豆玉米大得多的收益。村子美了,游客来了,那得留下多少财富啊?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际上,就是要让村民们懂得:美能够带来收益。” 陈琳说,“你点醒了我,我以前对这句话只停留在肤浅的层面。”

(雨后的尔且村↓)
(入冬的尔且村↓)
(尔且村小的秋天↓)
(尔且村小的冬天↓)
     我每次看到这些景色,都有一种恍惚,仿佛自己走进了一部电影中。如果这些恍惚转化为现实,那么它的效益一定是惊人的。

       然而披着蓑衣斗篷蜷缩在墙角的村民们看不到这些,他们日常的活动就是蜷缩或者喝酒。他们蜷缩在角落,如果不仔细看,灰茫茫的一片看不出有人在,多数人基本不洗衣服、难得洗澡,居住的环境也让我无法立足。多数人的饮食,基本上都是蹲在地面上,锅、盆、碗随地一放,不管是自家人,还是来了客人都是如此。只听说了极少的一两家是在桌子上吃饭的。

       我们的学生们,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中长大,不少孩子的衣服也很少更换,浑身酸臭难耐,如果老师不严格要求,他们的脸都是无法看下去的。所以,机构的要求也是每天要学生刷牙、洗脸、洗手,并且这也成为了学校每天坚持的一项重要活动。

       上课的时候,如果门窗不打开,教室里就会弥漫的屎干的味道,非常影响教学进度。据说有些孩子大便之后是不擦的,气味证明了这一切,然而这又无法核实与验证,这让老师们忍无可忍。所以,每到周五放学之前,老师们一定强调周六、周日一定要洗澡、星期一来上学之前,换上干净的内衣内裤和外套,戴上红领巾,早早到校参加升国旗仪式。

        曾经有个老师利用显示屏教学的时候,PPT自动翻页,搞得老师和孩子们都莫名其妙。后来才发现是一只苍蝇落到了显示屏的“翻页”上,而苍蝇又是追寻着它的挚爱飞进了教室的。还经常有同学向老师投诉:“有人放了P!”。那个时候,我就会皱起眉头:“P大点儿事也跟老师说么?” 然后故作镇静地继续讲课。电影《美丽的大脚》里面,学生大河说“用苞米擦沟子”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笑话,而是现实。

       卫生是一个大问题。如厕,也是一件比较苦恼的事情。特别是天黑以后去厕所,还是挺揪心的一件事。厕所在学校的东边围墙的那条线上。东边的围墙外面,是一片开阔的山坡,村民们在那里种粮食种菜。孩子们说,那里有鬼。说他们的爸妈都说,那里不能去,曾经埋过死孩子。当然,作为老师,我们坚决否定了有鬼这个说法!可是到了夜晚,一个人去那片“鬼蜮”一墙之隔的厕所的时候,还是不自觉地浑身上下起几层鸡皮疙瘩,汗毛孔都炸开了。起夜走出宿舍,安静的校园里,伸手不见五指,天上的星星清晰可见,除了自己脚下的踢哩塔拉声,总好象还有其他的声音在耳边呜呜作响......竖着耳朵仔细听的一瞬间,顺着手电筒猛地看见一张白白的笑脸挂在墙上,毛骨悚然......尿被憋走了一半......
(后来都买了带盖子的小尿桶,放在宿舍的床铺下面,以备夜里尿急

      孩子们有吮手指、咬钢笔、咬尺子、咬橡皮的不良习惯。我曾经反复制止,见到一次说一次,虽然习惯有所改观,但是仍然没能杜绝。无奈,病从口入!天天不厌其烦地说。
     实际上,现在学生们这种不良习惯已经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纠正。“病从口入”已经深入人心!每当他们忘记了,只要我的眼睛看着他们超过两秒钟,他们就会立即意识到,并迅速停止那个不良动作。

        一年级也很有趣。“谢老师就是喜欢好看的”在一年级也是深入人心了。一旦谢老师发现了哪个孩子脸上、手上脏了,几乎像强迫症一样,强迫孩子们立即洗手、洗脸。


        现在就剩下洗澡、换洗衣服的问题了。
        因为这牵涉到个人隐私,与个人的习惯自由的问题。老师又无权检查学生是否洗了澡、是否大便之后擦拭干净,而这又都是他们在幼儿和童年的阶段,他们的母亲或父亲应该尽的教育义务。包括10岁的孩子还在吸吮手指,咬笔、尺、橡皮等,都是在他们口唇期没有得到足够的生理满足而留下的后遗症,而这些后遗症都会对孩子的一生带来负面的影响。
       作为支教的老师,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文化课的辅导,那实际上,对孩子们的成长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跃过了单纯的教书的业务层面,而从更深的育人角度深刻地思考,和随时调整着我们的教育策略。

       要想保持好绿水青山,必须从个人卫生的改善做起,“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衣服勤洗澡”,“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吐痰”,然后改善自家的环境卫生,先把在地上吃饭的习惯,改到桌子上来,然后把自家的厕所搞干净。搞好了卫生,都感觉舒服了,再看村子的环境,才能有绿水青山...... 
        如果,学生们从现在就懂得了卫生、懂得了美,那么他们长大以后,厕纸的需求是巨大的;改善饮食习惯,餐桌的需求会增长;勤换衣服,衣柜的需求也会增长;勤洗澡,沐浴液的需求是持续的;与其与那个霸权国家在关税上斗法,不如实实在在地搞教育,让孩子们进步、让孩子们成长,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就是祖国的强大的经济增长的动力!
军歌1964 于 2019-01-22 11:02:45 编辑

----------------------------------------
追求健康、快乐、自然;体验运动、户外、山水;享受脉动、心跳、巅峰。

 
旧帖 2019-01-09 18:09:22
Post #8
Re: 走近大凉山
 
西兰花 离线 西兰花
 
旧帖 2019-01-09 19:48:25
Post #9
Re: 走近大凉山
 
军歌1964 离线 军歌1964 走近大凉山(五、放飞的是风筝,也是梦想和希望!

     2018年10月1日,伟大祖国的69岁生日。我在大凉山,度过了很有意义的国庆节。

 
       孩子们不愿意放假,什么假都不愿意放。甚至不愿意回家,因为回到了家里只能干那些永远干不完的活儿,问他们干什么活儿?他们说“给猪做饭”、放牛、放羊,还有他也说不清楚我也听不明白的各种活儿。而在学校他们永远开心不完快乐不够。国庆节放七天假,这会让孩子们寂寞空虚。早就听说,周六、周日老师们是睡不了懒觉的,因为学生们很早就跑到学校的铁栅栏门外,向校园内大声呼唤:熊~猫~老~师~开~门~、熊猫老师~我们可以进来玩~吗~、熊猫老师!... ... 刘~老~师~我~们~可~以~进~来~玩~吗?...刘、老、师!...刘老师!熊猫!...... 他们宁肯长时间扒在铁门栏杆上呐喊,也不愿回家。

       我的到来,让他们有了期待和兴奋。因为,他们队列训练做的非常认真,赵老师也很满意。那么,什么时候“放风筝”?就成了比国庆节更有吸引力的节日了。本来9月30日就应该放,可是秋天的尔且村阴雨连绵,没有风,国旗都懒懒挂在旗杆上一动不动。没有风,风筝是飞不起来的。学生问:“赵老师,为什么没有风,风筝飞不起来?”,我借着孩子们的好奇心,就跟他们一起在课堂上来了一次“捕风捉影”。



这样做,有几个用意:
       一、培养他们观察的能力。一张纸悬在空中,静止和飘动,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二、训练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会围绕着怎么造出风来,想尽了各种办法。竟然有个同学说打算把他们家的电风扇扛去。
       三、让他们学会随机应变。说好的放风筝,不能因为下雨了,就取消原定的课程,我们依然可以把放风筝的乐趣,在那个时间点如约还给孩子们。
       事实证明,上述方法是得当的,孩子们既开心、又学到了知识,还更加期待着风筝飞起来的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国庆节的一大早,果然学生们都围拢在学校的铁栅栏门外开喊:赵~老~师~有~风~了、赵~老~师~开~门~、赵老师、开门~......
       其实,我更期待放风筝。还记得2014年那次甘孜阿坝之旅认识的藏族小姑娘丁真拉姆,她当时12岁,小学四年级,临走的时候我把风筝送给了她。她现在应该已经是十六、七的大姑娘了,她还好吗?我非常喜欢放风筝,每次放飞风筝,自己的心就也会跟着飘起来,也会感觉年轻起来......我和孩子们分别兴奋着、期待着......

        当我出现在校园中间的时候,学生们的欢呼代替了祈求开门的鼓噪。他们的眼睛里放射着光芒,那种光芒,与在天安门广场上国旗升起之前,在围着旗杆周围站立的人群一样。就这样,我和孩子们,用放飞风筝的方式,庆祝祖国69岁华诞。







       阿甘说的好:"放飞的是风筝,也是梦想和希望!"。希望孩子们记住这一天,希望孩子们能够有梦,希望孩子们为了梦想好好学习,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希望孩子们走出大山,带回文明!
军歌1964 于 2019-01-11 10:40:12 编辑

----------------------------------------
追求健康、快乐、自然;体验运动、户外、山水;享受脉动、心跳、巅峰。

 
旧帖 2019-01-11 09:48:07
Post #10
Re: 走近大凉山
 
军歌1964 离线 军歌1964 走近大凉山(六、驴行、拍照与探险是支教老师的业余生活)

       公休日、节假日里,支教老师们在做些什么呢?
       周六、周日之外,还有两个长假:国庆节和彝族年。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库”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大小凉山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彝族年一般选定在农历十月庄稼收割完毕的季节。彝族年的除夕叫“觉罗基”,过年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机”。根据凉山州人民政府的通知,2018年的彝族年,11月20日至26日放假调休,共7天。11月17日(星期六)、11月18日(星期日)上班。
        老师们除了趁着好天气晒晒被褥、或者到柳洪乡去赶集、或者到十几公里开外的美姑大桥中学边上的超市去血拼、再就是搭车去昭觉县城附近的温泉泡上一个热水澡,还有:到附近探险、拍照、徒步驴行......
        不少朋友看了我的朋友圈后的感受都是觉得这里的条件很艰苦,然后对我们的“壮举”表示钦佩。实际上,一点儿也不艰苦,我们快乐的不行,也算不上什么壮举,那么多公休日、节假日,周围那么多好看的风景、好玩儿的去处。正是因为有了”支教“这样的好机会,才能让我们几乎不用花几两银子,就能去很多景点儿观光,而且不用忍受人山人海的煎熬。还记得第一章里说过的雷波~柳洪大桥(S307省道)路上的大峡谷吗?看视频截图吧~
       看惯了高楼大厦的朋友们如果来了这里,难道你们不“哇~、哇~、哇~、哇~”大声地欢呼么?大城市里看不到的美景,也可说不用花钱的美景、或者不用看人的后脑勺儿的美景,在我们这里到处都是。

       跟我到四处转悠转悠呗?Come on!
   
※①尔且山洞:
        这是一个被废弃了的山洞,洞口各五、六米的样子,深不见底。据说是当年修水库的时候从洞里挖石后留下。但是水库在哪里?方圆百里根本就没听说还有个水库。从这里挖了石头,不就近垒坝难道要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建坝么?看来这个说法也是瞎编滥造,当地人那么说了,你也就只能“哦~原来是这样~”地敷衍一下了事。至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老师们也没有那么多功夫去考证,权当一次驴友的探险就欧了。
       一个星期六,我和刘老师走出校园,准备到学校的周围走走。学生伍且和牛布看到我们,知道了我们的打算,就主动做起了向导,说王老师曾经带他们去过一个山洞探险,说,如果我们想去,就带我们去。喔~噻!这太好了!我太兴奋了,不过头脑里绷着一根弦儿:安全!如果安全无法控制,绝对不能去。伍且说,我们只到洞口看,不进去就好了。嗯~呐!我也是这么想:先知道它的位置所在,等以后我们人多的时候,准备足了装备再进去耍耍不迟 
       LOOK!
       果然是个好去处!洞的地面还算是平坦。嗯~不错嘛这地方~ 看上去稍微走进去几步没啥问题。于是,我们四个人跟着手机上的电筒,小心翼翼地走进山洞,背后的洞口慢慢变成一个光点儿,面前的黑洞也越发神秘......那就是必须停止脚步回撤的地方了,如果是十个大男人一起走进那里,我一定不会回头......
往回走,光点儿大了起来......

        你还别说,弄不好,洞口的另一端出去就是一片世外桃源也说不定!下次,一定找几个胆儿大的老爷们儿,带上强光、荧光漆喷罐、防身工具等深入一次!俗话说的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②瓦托瀑布      
位于美姑县柳洪乡与昭觉县火洛乡交界处,有一条金沙江的支流美姑河。与美姑河平行,有一条省道S307。对,就是上面说的大峡谷那条公路。柳洪乡的尔且村在省道北边的美姑河的西北边的悬崖上,火洛乡的瓦托在美姑河的南边的省道的东南边(↓)。
        从S307省道的桥下的河滩穿过一座大桥,就到了昭觉县辖区。这座桥,开车经过时没任何感觉,但是,在桥下看风景,那可完全不一样(↓)。

       穿过桥下,就进入了瓦托地界。那里有一条小溪,朔溪而上,便发现了台阶状的断层岩石,岩石上汩汩爆发出清澈的激流。拾级而上,一个神秘的水潭呈现在眼前,小瀑布继续汩汩注入)。(↓)

        再上一级,看到了一个像大勺子一样的浅水洼,瀑布一冲而过,不在洼中停留片刻。(↓)

       继续往上,视野开阔起来,峡谷中间有长满青苔的长长的青石板斜坡。青石板斜坡长满青苔,水流分散淌下,用牺牲了一件外衣做代价,裹了鞋子,才小心翼翼地通过。过了险区,又见一汪深潭(↓)。


        再爬上一级岩石,跳到激流对岸,才豁然开朗,一帘瀑布展现在眼前(↓)。


        在尔且村,隔山望见多次,那天终于如愿。这地方人烟罕至,各种颜色的鸟在岩石间飞来飞去。岩石上到处是鸟粪,证明了这个瀑布的绝对纯天然。(裤子上有泥?出来玩儿,蹭上点泥很正常啊



     暂且称之为“瓦托瀑布”吧~ 不少驴友就喜欢这种没人收门票的野瀑布,来吧~到时候保准你们拍一堆养眼的照片……

 
※ ③吉觉古布村
       从尔且村出发向东北方向徒步
5公里就到柳洪乡,村的上一级乡政府所在地。距离柳洪乡1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个村落,叫做“吉觉古布村”。从公路上能够看到这个村子的全貌,周围的大山环抱着这个村子,景色优美。这么好的景色,如果是在欧洲,一定会成为人人向往的度假胜地。可是路边看到乡党委的扶贫标语,“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我非常不理解,这么美的地方,美本身就是一座金山呐,为什么要那么苦呢?




      我觉得它就是一幅水墨画,好多拍摄婚纱摄影的,在城市公园里假模假式地摆弄,真不如到这样的乡村来拍。我保证那样的新婚夫妇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还有那些喜欢徒步驴行的,非得在大城市里搞什么百公里啊?不说别的,就说你从南山的海滨大道走到福田的上沙,路上的汽车尾气就足够让你咽炎复发。可是在这里,气儿想怎么喘就怎么喘,就是一个痛快淋漓......



待续......
军歌1964 于 2019-01-21 10:07:45 编辑

----------------------------------------
追求健康、快乐、自然;体验运动、户外、山水;享受脉动、心跳、巅峰。

 
旧帖 2019-01-11 12:19:21
Post #11
Re: 走近大凉山(支教+驴行+摄影+探险→纪实)
 
ritaxiexie 离线 ritaxiexie 深度好文 送
 
旧帖 2019-01-11 12:20:27
Post #12
Re: 走近大凉山(支教+驴行+摄影+探险→纪实)
 
little woman 离线 little woman 写得棒棒!

----------------------------------------
灵魂先行,身体跟上

 
旧帖 2019-01-11 13:01:23
Post #13
Re: 走近大凉山(支教+驴行+摄影+探险→纪实)
 
军歌1964 离线 军歌1964
ritaxiexie wrote:
深度好文 送


谢谢美女赞赏。
欢迎你有机会到山里走走~

----------------------------------------
追求健康、快乐、自然;体验运动、户外、山水;享受脉动、心跳、巅峰。

 
旧帖 2019-01-11 13:02:15
Post #14
Re: 走近大凉山(支教+驴行+摄影+探险→纪实)
 
军歌1964 离线 军歌1964
little woman wrote:
写得棒棒!


第一章和第四章又补充了些图片。

----------------------------------------
追求健康、快乐、自然;体验运动、户外、山水;享受脉动、心跳、巅峰。

 
旧帖 2019-01-12 20:15:02
Post #15
Re: 走近大凉山(支教+驴行+摄影+探险→纪实)
 
军歌1964 离线 军歌1964 走进大凉山(七、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带回文明)

       这里的大山很大!你爬到泰山山顶可以一览众山小,可是在大凉山,你永远找不到这样的山顶,真叫这山望着那山高。你在峨眉山可以眺过云海看到弯弯的美眉,可是在大凉山,你永远找不到这样的美眉,放眼望去,只有山、山、山。你看到的山,莫说徒步,驾车一个往返天就黑了。说,一个姑娘嫁到了对面的山上的一个村庄,看得见袅袅炊烟,却要绕上几十里才能到达。
       所以,走出大山,是一件异常艰辛的事情。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四渡赤水之后,来到了大凉山的会理休整,召开了著名的“会理会议”,统一了认识,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坚持了正确的军事路线。之后,红军穿越了大凉山,而腐败的国民党军队却说什么也没有那股子韧劲儿,只能望山兴叹。穿越、或者走出这里的大山,没有一点儿信仰和追求,那是办不到的。
       我们的学校所在的村子,在一座山的半山腰。学校的北面是大山,需要仰着头才能看全这座山,山的那边不知道是什么,据说还是山。因为这座山太高、太陡,我至今没有尝试攀登上去,虽然我冲动过好几次。


        村子的东南面是悬崖,悬崖的下边是一条河,叫做美姑河,它是金沙江的一条支流。
        一面是山一面是山谷,这样的环境,你怕了么? 我们的美女老师们却享受得很嘞~

        有一次,为了到美姑河对面的火洛乡去买一些生活物资,几位城里来的老师,不信邪非要抄近路不可。结果,半山腰看到的小河沟变成了眼前的滔滔洪水,根本无法通过。就那样,一天的时间就耽误在大山的身上......


       交通不便,给人员的往来带来阻碍,这也许是贫困落后的原因之一。这些年,国家和政府为这些边远的山区的当地居民修了路、通了电、电信联通移动三大通讯运营商也都全部信号覆盖了,尽管如此,人们的生活习惯、文明程度还是需要进一步改善。各级政府在扶贫这个工作上,已经做了不少努力。至少干部们在扶贫上的勤政这一点,我看还是应该给与肯定。但是,如果旧的观念不变革、落后的习惯不改变、先进的文明不引进,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我们作为民间人士,能够做的就是“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带回文明。

       讲卫生,不仅深入到了学生们的人心,甚至某些家长都有些触动。早上出了家门的泥球,下午放学回来就变成了干干净净的学生,这多少能让家长看到变化。而且老师的“强制要求”:洗澡、换洗衣服、剪指甲等,大多都是在家中落实的,别管落实的到位不到位,至少家长们知道了这些老师们的“臭毛病”:太爱干净!

       除此之外,孩子们的精神面貌,也有很大的变化。因为支教老师不打人,也让孩子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家长也没有权利打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在学校,永远都是那么开心、那么快乐。把这些都看到眼里的家长们,虽然不说,但是他们会好奇:到底学校的老师们给这些熊孩子灌了什么迷魂汤...

       经常会看到家长到学校门口扒头向里张望,甚至有的家长就直接闯进校园,笑眯眯地隔着窗子看自己的孩子上课的情景。


       有一回,一个彝族老汉冒着满嘴的酒气闯进了课堂,叽里咕噜地说着啥。我已经惊呆了,可是孩子们低着头硬是不抬头看他一眼。我问那是谁,有个孩子说,那是牛古的爸爸的哥哥,彝族的语言里面大概、好像、也许、可能没有亲戚的称谓。我马上问牛古:你的大伯找你干什么?牛古没有抬头:不知道。无奈,我阻止了那入侵者。孩子们说:他在说,你们老师就是他的老师。老师是好人。谁敢不听话,就打!然后做了一个又像空手道又像抽耳刮子的动作,脸上表现出威严,我差点儿笑喷。只好劝那彝族兄弟:孩子们表现都不错,不能打。你先回去吧,我们还得上课……估计是没听懂,他还是要进教室,嘴里叽里咕噜的,孩子们坚持着他们的镇定……我做了拦住、用手心推让的动作……
        最后那彝族兄弟(说是兄弟,其实是个满脸褶子的老汉)不知转去了哪儿~不管咋样,他至少认为“老师是好人”,这说明,我们对孩子们的要求,尽管没能百分之百地落实,但是家长们是认可的。

       还碰到过哈布的妈妈,上课了以后跑来学校给哈布送食品,说他早上没有吃东西就上学了。要知道,这里的家长宁肯孩子早上饿肚子,也不能耽误一顿猪的早餐。在家长的心目中,猪比孩子重要,因为一头猪可以卖到几千块。要是孩子饿得把猪食吃掉了,那是要挨揍的。所以,哈布的妈妈证明了他们的点滴进步。

       在我们老师看来,贫困的根本原因,是懒惰。我们的学生,大多数也表现出懒惰。如衣服懒得洗、垃圾懒得走远路倒掉、作业懒得写、懒得动脑筋等等。即使在自习课上写作文,不会写的字也要问老师怎么写。可是,刘老师早就教会了他们熟练掌握查字典的能力。每当那个时候,刘老师有意识地答复孩子:“自己查字典。”以培养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这个细节就能了解到,孩子们身上缺少“勤劳”这个优秀的品质。
       三年级有个女生,叫甲拉以者,成绩优秀。她穿的干净,脸上、手上也很干净,作业也是每次认真做,字也写得工整,作业本也是平平整整、干干净净。刘老师对孩子们说:甲拉以者与你们一样,并不比你们聪明多少,只不过她勤奋。每次作业都认真做,一次不落。所以她的成绩好,是她的勤奋给她自己的奖励。

       为此,我们设计了德育课《勤劳》。这堂课的用意是:不能指望着别人的施舍和捐赠,也不能等着天上掉馅饼。自己付出了多少劳动,就能够得到多少回报。每一个人,只要努力,都能做得到。






        关于外边的世界,孩子们大多都是通过电视了解一些。真正出过门的,一个班里也就是两三个人。知道凉山州和西昌的,就算是有些见识的了。为此,老师们一遇到与外面的世界有关的话题,都会把孩子们叫拢到地图跟前,给他们讲凉山州、四川省、北京、上海、广东、深圳、黑龙江、哈尔滨,这样他们就隐隐约约知道了,上学期的王老师的家住在哪里,这学期的刘老师的家又在哪里......
       我们还告诉他们,中国很大,但是,世界更大。还有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他们都想走出大山。




       他们还梦想着,能够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去看升国旗。每当这个时候,老师们都会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希望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换取自己的成绩,用成绩说话,自豪地走出去,把文明带回自己的家乡。
       我们几名老师经常围坐在一起,讨论教育、讨论孩子、讨论孩子的家长、讨论孩子的未来。我们都希望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决定他们自己的命运,而在他们成长的路上,我们不能植入任何我们自己的私心杂念,哪怕是为了个人的心理满足,给上孩子几块钱。我们盼着他们长大成才,有一天他们自豪地站在天安门广场的旗杆下......




(待续...)
军歌1964 于 2019-01-22 11:26:45 编辑

----------------------------------------
追求健康、快乐、自然;体验运动、户外、山水;享受脉动、心跳、巅峰。

 
旧帖 2019-01-14 16:28:11
Post #16
Re: 走近大凉山(支教+驴行+摄影+探险→纪实)
 
春天木易 离线 春天木易 很有意义的事,支持,有机会也想实践一次。
 
旧帖 2019-01-14 18:21:36
Post #17
走近大凉山(支教+驴行+摄影+探险→纪实)
 
军歌1964 离线 军歌1964
春天木易 wrote:
很有意义的事,支持,有机会也想实践一次。

太好了。我想,如果再多些志愿者去农村支教,把文明的种子撒在那里,内地居民在香港的大街上撒尿的现象可能就不会出现了……

军歌1964 于 2019-01-15 07:46:44 编辑

----------------------------------------
追求健康、快乐、自然;体验运动、户外、山水;享受脉动、心跳、巅峰。

 
旧帖 2019-01-15 09:46:44
Post #18
Re: 走近大凉山(支教+驴行+摄影+探险→纪实)
 
军歌1964 离线 军歌1964 走近大凉山(八、用水和购物都是大问题)

        ※※※ 学校的用水是个大问题 ※※※

       70多名学生和几名老师的饮水、盥洗、洗菜做饭、洗衣、冲洗,每天大约需要500公斤的水。可是在校园内,只有一个出水口,就是在厕所旁边那个水龙头。那个水龙头几乎不出水,偶尔出水也都是黄汤,需要沉淀三天才能将就着做盥洗用。主要的用水,都要到校外的几个公用的水龙头去接水、挑水。最近的一处,距学校大门20米,这一处没有水的时候,就要到400米开外的公路边的水龙头去接水。第二处要是也不出水,就只能沿着山坡到村子里面去找水龙头了... ...
        大凉山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所以这地方不缺水。但是因为学校所在的村子地处半山腰,所以水是存不住的,更不可能打井。而美姑河距离学校的海拔差就有几百米,去美姑河去挑水更是不现实。据说乡政府为尔且村修了储水池,800多人口用水基本上靠这个储水池供水。因为这个村子是沿着山坡建的,所以,地势比较低的农户打开水龙头接水的时候,地势高的农户就接不到水。最后,地势高的农户竟然在供水管上加了水闸阀门,把阀门关了,他家的水就痛快地流出来了。接完了也绝不会再把阀门打开。这样,就苦了地势低的农户。我们学校正好在地势比较地的地方,所以最后老师和孩子们倒霉,只能四处去挑水。
        甲拉以者就曾经对她的爸爸关了阀门不打开很生气,就经常偷偷打开。以者知道那个水闸阀门的地方,只要他爸爸关了阀门,学校附近的水龙头就一定不会出水。

         一次,县委一个干部来检查,听说支教老师们连热水澡都洗不上,就指示乡政府给盖了个浴室。结果,浴室盖起来了,老远都能看到浴室房顶上的太阳能集水器,也算是县委的指示得到了落实,但是没有水,钱花了不少,老师的热水澡还是没洗上。不知道内情的,还以为老师们的待遇有多高呢    

        挑来了水,是不能直接饮用的,必须经过二十四小时的沉淀。有的时候,水面上飘着一层油花。因为所有的供水管道,都不是封闭的,村民们也可以随意截断,随意加上水闸阀门。输水的过程中,水质得不到保证。经过二十四小时的沉淀以后,才能取水桶的上半层使用。为了能够随时喝到干净放心的水,老师们只能买蒸馏水或桶装矿泉水饮用。

       用水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建造储水池和输水管道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测量、科学设计、缺乏长远规划,简单粗糙,以至于政府花了真金白银,可是却没有达到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目的。上级要求了,做了没有呢?做了。可是做的怎么样呢?

       ※※※ 购物也是个大问题 ※※※

       学校旁边有几家小卖部,主要面向的是村民。除了懒汉们喜欢的啤酒、香烟之外,大多都是带包装的食品。有些食品的包装印制粗糙,很难找到生产厂家的名称、地址、电话号码、食品有效期等《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一条所要求的内容。在那些小店里,几乎很难满足老师们的日常生活所需购买的商品。
        所以,需要购物的时候或者等周末徒步到距离5公里的乡里赶集、或者乘“私人公交车”到15公里开外的大桥中学旁边的大型超市、或者坐车到30公里开外的昭觉县城去购买。
       有的时候,赶上开面包车的“小货郎”在校门口吆喝,学生们都会赶紧向老师报告。老师也会停下讲课,冲出教室,叫停那小货郎,买上几天的各种蔬菜、各种水果。

       村民沙马尔伍家住在学校隔壁。沙马尔伍曾经在上海当过消防兵,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经常会到学校里摆摆龙门阵,时间久了混熟了,有的时候,就把他家的车子借来开走,跑到昭觉县,抓紧买些生活物资,还顺便到了“白桦休闲”温泉泡个热水澡。这对支教老师来说,比过节还要开心了... ...
     哦,对了,昭觉那个温泉真心不错哦~
       一位十元,有大池子的,也有单间的。绝对的天然温泉,如果不是天气特别寒冷,水温还是很享受的,只不过当地的温泉没有像日本那样弄出些露天风吕、让人边泡汤边享受那天然美景。
        但温泉村周围的景色,还是挺田园的… . .. 

如果你正巧路过昭觉,又想去那个温泉体验一下,可以参照下边这个定位... ...我可不是为人家打广告哦grin

(待续......)
军歌1964 于 2019-01-18 07:44:55 编辑

----------------------------------------
追求健康、快乐、自然;体验运动、户外、山水;享受脉动、心跳、巅峰。

 
旧帖 2019-01-15 09:58:21
Post #19
Re: 走近大凉山(支教+驴行+摄影+探险→纪实)
 
军歌1964 离线 军歌1964 走近大凉山(九、孩子们的原生态)

       为了迎接数学的期末考试,除了单元测验之外,我还用中心校的试卷连续给他们做了4次期末模拟考试。每次考试之后,都要讲解试卷。讲完了试卷的次日继续考。考完了的次日又接着讲试卷。然后给他们分析丢分的原因,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再定目标让他们紧张起来。
       他们多数人的思维通道,都是简单、直接,任何经过了一个转弯的思考,都会停顿下来。

      比如,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X 2。我让每一位同学像接力赛一样,一个字不差地背诵、反复背诵。

      你给他出个题目: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那么17个孩子中,至少8个孩子都能告诉你是36厘米。

      如果还是这个长方形,你把题目改为:
              一个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长是宽的5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能够马上答出来的并答对的就只剩下4个人了。

      再比如,一个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 X 4。我还是让每一位同学像接力赛一样,一个字不差地背诵、反复背诵。

      然后给他出题:把一个边长为9厘米的正方形,变成一个长为12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
      你放心吧,一定蒙圈!
 
      他们习惯于简单、直接,不喜欢事情那么复杂。复杂的事情会让他们不快乐。   

       那样的日子持续了两周,我忽然觉得自己好罪恶!为什么要用期末考试扼杀孩子们的快乐?为什么要把城里的那一套搬到农村来?城里那一套真的就那么科学?懂了就是懂了,不懂今后也会懂得,为什么非要给孩子们压力呢?这难道不是在地里施化肥、在禾苗身上洒农药?我们厌烦了工业化、化学化的蔬菜和粮食,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原生态,为什么又把类似工业化的产物:题海啦、题库啦、这个小状元、那个天才、这个那个大全等等强加给学生呢?城里都在为小学生减负,我们却在这里加码。这难道不是破坏了孩子们的原生态么?
       孩子的智商需要慢慢提升的,好比贫瘠的土地上,秧苗是慢慢长大的。我们必须既认识到小学教育的规律和普遍性,又要认识到彝族地区小学教育的规律和特殊性。如果仅仅照搬城里的教学方法,那就是拔苗助长,不仅不能使少数民族的小学生得到有效的教育,反而耽误了他们成长的黄金期。

        真正的成长,不在考试的分数,而在于他们拥有一个终生难忘的快乐的少年。那才是孩子们的原生态......

※※※ 沙马尔以 ※※※

        沙马尔以,9岁。班里个子最小,但是最机灵,理解和学习能力也很强。尔以长得那样子,超级像迪士尼乐园里的Mickey Mouse。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他放学后的乡村公路上。那天,我第一次走进尔且村,导航已经告诉我目的地在我的右方,就在导航结束了的同时,我发现了一个被大书包拖着的小个子,鼻涕邋遢。脑门很大,额头的右上角还有一道划伤后将近痊愈的细细的痂。他是我见到的第一个大凉山彝族学生。我用目光迎着他,他也用大眼睛发出疑问,眼睛和鼻涕一起闪着好奇的光芒。我问路才问到一半,他就猜出了我,“你是赵老师!”然后飞奔回学校,向刘老师和同学们报告喜讯。
        有时同学之间发生些争吵,女生们都会向着他,最典型的就是当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女生们会斩钉截铁地说:尔以是不会说谎的!每到这个时候,对手都会偃旗息鼓。而且,我到校的这段时间里,从没有见过他打架。
        他每次在操场上遇到我,总是把眼睛笑成一条缝,里面有害羞?兴奋?还有快乐?你也可以理解为那是傻笑,但是那种傻笑,太招人喜欢了!

        别看他个头小,球场上可是勇猛善战,他每次踢出的球都是别人想不到,但又很关键的球。其他同学瞎咋呼的多,可是尔以却从不咋呼。别看他不咋呼,他可是啥都明白。假设我可以从学生里领养一个男生当儿子,我就挑沙玛尔以。我曾经给尔以擦过很多次鼻涕,每次给他擦鼻涕的时候,他笑,其他同学也笑。

        有一天尔以病了。要不是几个同学提醒,我还沉浸在启发同学们『15名同学中,女生占三分之一,男生占几分之几?有几名?』的兴奋之中。我停下讲课,走到尔以身边用手背摸摸他的脑门儿,喔噻!好烫!同学们也呼啦一下子围上来,有的说“老师,他的耳朵都是红的”,有的说“他中午就说他头疼了”,我看着他可怜巴巴的小脸,他的眼窝里就吧嗒吧嗒流出了泪……我是一个看见落泪就心软的人……
        我建议他回家休息吧。他边流泪边摇头,不肯回家。有的同学解释:“他不敢回家,她妈妈会打他。”我制止:“别乱说!生病了,妈妈怎么会打他?”
        尔以还是坚持留在课堂。我理解他,我知道他多么爱这个精神乐园,他多不情愿和老师同学们分开。既然他希望坚持,我就询问他“能坚持么?”他点头。我就鼓励他:“好样的!男子汉咱们就坚持!”再看他,眼中已经没有泪水。
        下课了,牛古主动提出送他回家。可是,过了一阵子,两个人又返回学校,说家里没有人。唉~我按照城里的常识,以为生病了就该回家休息,可是他一个人回到冷清的家里,能像我想象的那样,喝上一碗热的姜糖水,然后钻进温暖舒适的被窝里,脑门上再敷上一块冰毛巾么?我怎么那么蠢?这不是在城里啊... ...
        后来刘老师从急救药箱里拿出常备的感冒药,给尔以喂服下去,一阵之后减轻了很多。
        晚上和刘老师、谢老师聊起了这个话题,原来,彝族的孩子们生病,他们的爸爸妈妈是不管的。反正会好的。他们根本就不会把发烧感冒当成什么事儿。我这才明白尔以眼中的泪水的信息量很大。

※※※ 吉出牛布 ※※※

       吉出牛布,10岁。学习成绩比尔以差不少,但是按照优良中差衡量,应该属于中等。牛布那原生态的笑容,总会不知不觉地让人愉快起来。男生好几个秃小子都喜欢笑,但是各有各的特点。牛布笑的时候,总是爱张开口,好像一肚子开心事儿往外冒。都说爱你在心口难开,可牛布喜欢你,就会笑,而且是开口笑。
        这小子功课不怎么样,但是态度极认真。掰着手指头怎么算也算不上来的时候,最招人喜欢。


        他的简单直接可能是受了他爹的遗传。
        有一次,各班都在上课,三年级上彝语课,我正在校园里伸伸胳膊踢踢腿,校门外一个彝族大叔叽里呱啦地喊老师开门。他不会讲普通话,除了叽里呱啦,就是开口笑,虽然有些急切,但是那笑容告诉我,他是个友善的哥们儿,绝不是醉汉。门外有些村民帮助解释,说他是牛布的爸爸,要叫牛布回家去剃头,说剃头是有时辰的,不能错过。我听明白了,也噗嗤一声笑喷:“可是他在上课啊,怎么好去剃头呐?” 牛布他爹极其认真,他认准了必须剃头这件事儿,所以上不上课与他不相干。急切的脸上仍然满是笑容。
        我心软,一个见不得眼泪,一个见不得笑容,这辈子估计当不了警察了。我只能跑到教室,通报给了正在上彝语课的阿芝老师,班里轰地笑了起来,跟阿芝老师说的话孩子们都听见了呗…… 

        牛布功课不好,我分析,多半还是因为普通话听不太明白,所以,你以为讲明白了,实际上,他们能听懂一半就很不错了。这是头几年基础没有打好,现在就较劲了……
        这小子虽然功课不好,考试的时候,不会就不瞎填,不像哈布似的会不会都给你写满~结果牛头不对马嘴。他懂了就懂了,不懂就:『啊?』。『啊?』的时候超级可爱,每当那个时候,我就学他:『啊?』,其他同学就跟着学我:『啊?』,然后学生、老师,加上牛布就是一阵儿爆笑……我~靠那~叫一个开心……
        牛布上自习课的时候,出尽各种洋相,那些洋相啊,你根本就生不起来气 。有时他会自制一支鹅毛笔... ...


有时又会站在椅子上朗读课文... ...


站累了,又会跑到讲台上,继续朗读... ...


        牛布球踢的好。几场球赛,一半以上都是他踢进的。这家伙机灵,身体平衡感特好,个子不高,但是动作很快,往往别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起脚射门了。所以,不光是我喜欢他,队员们更喜欢他。所以,假设他文化课如果真的跟不上,就走踢球这条路,也许能有个美好的前程。


       2019年新年下大雪,这家伙玩儿疯了,上房打雪仗,给他爹气得在院子里手拎着棍子吼他下来。他脸上还是满满的笑,他爹吼声虽然很响但是棍子始终没有飞起来……

        曾经有一次看见他脸蛋脏的看不下去了,我就领着他到盥洗房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要求他把脸洗干净了。洗干净了,我发现他耳朵上面有几撮头发没剃干净,就用小剪刀给他剪去。然后,我自言自语道:对你就像对我儿子似的……
        也许牛布听岔了,赶紧喊:不要,不要~我勒个去,把我笑残了,他横是以为我要让他当儿子……那之后,牛布就更喜欢对我笑了

※※※ 课堂上的洋相 ※※※

        这些家伙们,上课都不好好坐,都喜欢跪在凳子上,然后杂技般地两脚着地、两脚悬空。这个时候,我总是说他们:“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能不能坐好?”
        孩子们也都知道自己太散漫,可是,就是管不住自己。有的时候安静的教室里,“咣当”就是一声响,只见一个调皮鬼狼狈地从地上爬起来,然后全班哄堂大笑......

这就是孩子们的原生态,我们一定要把他们按照城里的逻辑要求么?  

(待续... ...)
军歌1964 于 2019-07-17 08:09:47 编辑

----------------------------------------
追求健康、快乐、自然;体验运动、户外、山水;享受脉动、心跳、巅峰。

 
旧帖 2019-01-17 23:36:22
Post #20
Re: 走近大凉山(乡村教育,任重道远)
 
军歌1964 离线 军歌1964 走进大凉山(十、女人)

       文明的象征之一,就是“女士优先”。

       有一天中午发放午餐的时候,竟然听到哈布说出了“女士优先”,这让我眼前一亮。老师在很多场合,都会要求孩子们遵守秩序,并且有意识地灌输给孩子们“女士优先”的观念。时间久了,孩子们就会接受并自觉地尊重女性。可是,这个村子的大人们,却很少人有这种意识,更不懂得应该尊重女性。女人们嫁到了这个村子,除了生娃、养猪、放羊,还是生娃、养猪、放羊。如果他们明知自己不爱那个男人,却不愿觉醒,觉醒了反而让他们痛苦,因为他们没有选择自己幸福的出路。看清这一切的孩子们,虽然才10来岁,就有人痛恨男人,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女人要嫁给男人。

       有一次我在厨房搅馅准备包饺子,孩子们嗅着香味就跑了进来。看到赵老师围着围裙,孩子们感觉新奇。也许在他们的印象里,男人应该是总躺在床上睡觉,或者是披着蓑衣躲在墙角抽烟,或者就是蹲在地上喝酒,他们除了打人是不会干活的。

        甲拉以者问:“您有女儿么?”
        我慈祥地眯缝着眼:“有~啊~”
        问:“几岁了?”
        眯着眼:“不到三十呢~”
        问:“有男人了么?”
        眯缝的眼啪地睁开了~被这个十岁的女生吓了一跳!也许问的是结了婚没有?但这种问法,让我猝不及防,可又不能表现出惊恐,于是一边继续着手里的活计,一边重新眯缝上眼。
        和蔼道:“没有呢~”
        继续问:“你为什么不给她找一个男人?”
        不再吃惊:“我没有权利决定她的人生啊~她自己喜欢谁,她自己就决定和谁结婚... ...”
        继续问:“那我爸爸为什么给我姐姐找了男人?”
        我开始好奇:“那你姐姐喜欢么?”
        以者非常肯定:“不喜欢!”
        继续好奇:“不能拒绝么?”
        还是很肯定:“不能!”
        ……
        这是真实的对话。甲拉以者,是三年级学习成绩数一数二的优秀女生,长得清秀漂亮,皮肤白净,衣服也干净整洁,也能几天换上不同样的衣服。因为她有三姐妹,人们把甲拉家羡慕地称为“三百万”。


        汉族人,特别是农村,大多数是重男轻女。读书,都是牺牲姐姐或妹妹,确保家里的男孩优先读书。可是彝族当地却是“重女轻男”。
         一年级的拉里,几年前爸爸死了。拉里的叔叔因有腿疾,又无钱娶妻,按照当地的习俗,可以娶死了丈夫的嫂子。可因为寡妇嫂子吸毒,说养不起她就把她卖掉了,拉里就成了“孤儿”。因为拉里是男孩,叔叔就把他和两个哥哥当成了累赘,对拉里更是极度漠视,恨不能有人领养了去。
        拉里几乎听不懂老师的普通话,上课的时候能够安静下来就是全班的运气。下课的时候,只会漫无目的地东捅咕捅咕西扣扯扣扯,裤子上连腰带也没有,走着走着就露出半个屁股。还时不常就跟另外不爱学习的男生打架。还有一个叫嘎曲的,几乎和拉里一样也不喜欢在教室上课。自习课,两个人就跑到操场上干一些看也看不明白的事情,满身沾满泥土和脏水。
       那天我没课,就到操场上活动一下腰腿,便看见拉里和嘎曲在玩儿一个憋了一半的球,那个球是平常大家争抢得发疯得一个破球。因为他俩生性懦弱,如果在课间,他俩一下都摸不到这个球的。而那天,操场上只有他俩你踢来一脚、我扔回一球。我边兴致十足地远远地看着,边为他俩的短暂快乐而欣喜着。那个时候,天是他俩独享的、地也是他俩独占的、球是他俩唯一的宝贝。那种快乐,好比草原上狮子老虎和豺狼都在饱肚酣睡的短暂的和平时光下,两只小鼹鼠在无忧无虑地忙碌。我喜悦的思绪,忽然被拉里的撕心裂肺的哭声打断... ...
       拉里没有朋友,嘎曲应该就算他的朋友了,可是,拉里紧抱那只沾满泥汤的破球对嘎曲露出了咆哮的牙齿... ...我试图安慰拉里,并引导他:你只有一个朋友,嘎曲就是这个朋友,你是不是应该跟他友好地玩耍?但是结果让我意外,拉里没有打算听我的任何言语、也没有打算停止哭泣,更没有打算把那只球扔回到嘎曲的脚下... ...
       拉里缺乏母爱,他的性情非常不稳定,性格显得也很怪异。冷静地看,拉里的心智受到了长时间的伤害和扭曲,实际上,问题已经严重地存在了。不仅影响到拉里自己的一生,说不定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他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还有一个“孤儿”,叫阿依嫫金里,也是爸爸死了,妈妈改嫁,叔叔家就把阿依嫫金里留下,硬是不让亲生妈妈带走,因为阿依嫫金里是个女娃,将来出嫁的时候能卖上好价钱。所以比起拉里,金里的运气还算不错。
        班主任谢老师经常谈起这个孩子,说对她一定要特别用些心思,让她好好学习,让她董事,免得没娘的孩子那么可怜。有的时候,谢老师又会替这个孩子的将来担心... ...这个时候,作为支教老师,总是那么无能为力。唯一能够做到的,就给孩子一些爱,哪怕一点点... ...

 
       村子里谁家要是生了女娃,那是最让人羡慕不已的事。生了男娃,就会愁眉苦脸一辈子了,要是一男一女,则把闺女卖个好价钱,以备儿子花钱买老婆用。女孩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胆敢自己找婆家,那是真能被亲爹打个半死的。
        由于他们的婚姻被当做了买卖,男人就为婚姻愁苦一生,女人就为婚姻痛苦一生。一旦抓到了能够缓解愁苦或痛苦的一线希望,比如生了女娃,痛苦的人们,便会紧紧地抓住那线希望,然后好好地瓜分那份财富!以者问我,为什么不给我的女儿找个男人,也许就是基于那样的背景,提出了羡慕赵老师的问题而已。

       三年级吉克石子的堂姐,在村头开了一家小卖部,还买了一部汽车经常拉运客人到昭觉赚些车钱。25岁了,说年前把婚事退了,退了人家(男方)二十五万块钱,说她不喜欢那个男人。
       问:“什么时候定的亲呢?”
       答:“五六年前。”
       问:“还能退亲是么?”
       答:“能退,只要把彩礼还给人家,就算撂断了。”
       问:“五六年前和现在相比,彩礼的价格都不一样了呗?”
       答:“就是的。现在彩礼至少要三十五万了。”
       问:“那你又能多赚了十万呐?”
       答:“都不是给我的。我爸爸会都拿去。”

       他们谈论这个事情,就好像谈论买一台什么牌子、什么性能的电视机,哪个性价比更好,哪个更便宜,哪个更划算... ...还有一种婚姻,是女儿卖出的价钱不够给儿子买回一个老婆,为了突出重围,就在直系亲属内进行无货币的商品交还。家族内不管男方还是女方都如释重负,皆大欢喜~几年后,到了学龄,父辈减轻了的痛苦,便转嫁到了那些智力极度低弱的孩子的身上。

      
除了听当地人谈论他们的婚姻,还会经常听说哪个孩子的爸爸在家把妈妈打了,还会听说哪个孩子的爸爸得了艾滋病。却很少听过他们谈论过他们的爱情故事。最浪漫的,就算是孩子说起自己的父母到了广东佛山去打工,在地图上找佛山是孩子们唯一幸福的期盼了... ...而这却让我心感酸楚、数度哽咽,因为我在珠三角管理过多家制造工厂,我非常了解那里的一切。
      
       村里的女人们,很少看到喜气的色彩。一般看上去与我岁数相仿的妇女弄不好跟我女儿同龄。吉克石子的堂姐要是不告诉我她25岁,我就会以为她至少是我班里的哪个学生的妈了。如果是在城里开家长会,老师们有的时候真的分不清哪个是学生的妈?哪个又是学生的姐?孩子们的妈妈,就是他(她)们美育的第一任老师,甚至有的时候,老师反过来要向学生家长讨教如何化妆、如何美容。心中洒满阳光的母亲,也会把阳光洒进孩子的心田。

       我们村小的几个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他(她)们的妈妈,这就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了。作为老师,我们多么希望,让孩子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使家长们的快乐再多几分啊... ...


       若干年前,大学同学小萍推荐我读一本书《发现母亲》。书的中心思想是,女人托起了一个民族。如果女人一生命运都是那么艰辛,那么,我们的民族,如何又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严修创建南开学校之前,首先在自己的家族开办女学,也是同样的逻辑和认知。

       我们作为乡村的支教老师,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点点滴滴之间,教育男孩子:尊重女性!教育女孩子:自爱、自强!为了让孩子们拥有美好和幸福的未来,我们在遇到孩子们提出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就会告诉孩子们,让她们懂得“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可是我却担心:孩子们如果接受了这种普世的价值观,她们的未来会否与现状发生冲突?希望漂亮、可爱的以者长大以后,能够说服她爸爸,不要把她卖掉... ...

(待续... ...)
军歌1964 于 2019-01-17 23:47:26 编辑

----------------------------------------
追求健康、快乐、自然;体验运动、户外、山水;享受脉动、心跳、巅峰。

 
旧帖 2019-01-18 21:58:09
Post #21
Re: 走近大凉山(乡村教育,任重道远)
 
萧中剑 离线 萧中剑
军歌1964 wrote:
走进大凉山(十、女人)

       文明的象征之一,就是“女士优先”。

       有一天中午发放午餐的时候,竟然听到哈布说出了“女士优先”,这让我眼前一亮。老师在很多场合,都会要求孩子们遵守秩序,并且有意识地灌输给孩子们“女士优先”的观念。时间久了,孩子们就会接受并自觉地尊重女性。可是,这个村子的大人们,却很少人有这种意识,更不懂得应该尊重女性。女人们嫁到了这个村子,除了生娃、养猪、放羊,还是生娃、养猪、放羊。如果他们明知自己不爱那个男人,却不愿觉醒,觉醒了反而让他们痛苦,因为他们没有选择自己幸福的出路。看清这一切的孩子们,虽然才10来岁,就有人痛恨男人,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女人要嫁给男人。

       有一次我在厨房搅馅准备包饺子,孩子们嗅着香味就跑了进来。看到赵老师围着围裙,孩子们感觉新奇。也许在他们的印象里,男人应该是总躺在床上睡觉,或者是披着蓑衣躲在墙角抽烟,或者就是蹲在地上喝酒,他们除了打人是不会干活的。

        甲拉以者问:“您有女儿么?”
        我慈祥地眯缝着眼:“有~啊~”
        问:“几岁了?”
        眯着眼:“不到三十呢~”
        问:“有男人了么?”
        眯缝的眼啪地睁开了~被这个十岁的女生吓了一跳!也许问的是结了婚没有?但这种问法,让我猝不及防,可又不能表现出惊恐,于是一边继续着手里的活计,一边重新眯缝上眼。
        和蔼道:“没有呢~”
        继续问:“你为什么不给她找一个男人?”
        不再吃惊:“我没有权利决定她的人生啊~她自己喜欢谁,她自己就决定和谁结婚... ...”
        继续问:“那我爸爸为什么给我姐姐找了男人?”
        我开始好奇:“那你姐姐喜欢么?”
        以者非常肯定:“不喜欢!”
        继续好奇:“不能拒绝么?”
        还是很肯定:“不能!”
        ……
        这是真实的对话。甲拉以者,是三年级学习成绩数一数二的优秀女生,长得清秀漂亮,皮肤白净,衣服也干净整洁,也能几天换上不同样的衣服。因为她有三姐妹,人们把甲拉家羡慕地称为“三百万”。


        汉族人,特别是农村,大多数是重男轻女。读书,都是牺牲姐姐或妹妹,确保家里的男孩优先读书。可是彝族当地却是“重女轻男”。
         一年级的拉里,几年前爸爸死了。拉里的叔叔因有腿疾,又无钱娶妻,按照当地的习俗,可以娶死了丈夫的嫂子。可因为寡妇嫂子吸毒,说养不起她就把她卖掉了,拉里就成了“孤儿”。因为拉里是男孩,叔叔就把他和两个哥哥当成了累赘,对拉里更是极度漠视,恨不能有人领养了去。
        拉里几乎听不懂老师的普通话,上课的时候能够安静下来就是全班的运气。下课的时候,只会漫无目的地东捅咕捅咕西扣扯扣扯,裤子上连腰带也没有,走着走着就露出半个屁股。还时不常就跟另外不爱学习的男生打架。还有一个叫嘎曲的,几乎和拉里一样也不喜欢在教室上课。自习课,两个人就跑到操场上干一些看也看不明白的事情,满身沾满泥土和脏水。
       那天我没课,就到操场上活动一下腰腿,便看见拉里和嘎曲在玩儿一个憋了一半的球,那个球是平常大家争抢得发疯得一个破球。因为他俩生性懦弱,如果在课间,他俩一下都摸不到这个球的。而那天,操场上只有他俩你踢来一脚、我扔回一球。我边兴致十足地远远地看着,边为他俩的短暂快乐而欣喜着。那个时候,天是他俩独享的、地也是他俩独占的、球是他俩唯一的宝贝。那种快乐,好比草原上狮子老虎和豺狼都在饱肚酣睡的短暂的和平时光下,两只小鼹鼠在无忧无虑地忙碌。我喜悦的思绪,忽然被拉里的撕心裂肺的哭声打断... ...
       拉里没有朋友,嘎曲应该就算他的朋友了,可是,拉里紧抱那只沾满泥汤的破球对嘎曲露出了咆哮的牙齿... ...我试图安慰拉里,并引导他:你只有一个朋友,嘎曲就是这个朋友,你是不是应该跟他友好地玩耍?但是结果让我意外,拉里没有打算听我的任何言语、也没有打算停止哭泣,更没有打算把那只球扔回到嘎曲的脚下... ...
       拉里缺乏母爱,他的性情非常不稳定,性格显得也很怪异。冷静地看,拉里的心智受到了长时间的伤害和扭曲,实际上,问题已经严重地存在了。不仅影响到拉里自己的一生,说不定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他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还有一个“孤儿”,叫阿依嫫金里,也是爸爸死了,妈妈改嫁,叔叔家就把阿依嫫金里留下,硬是不让亲生妈妈带走,因为阿依嫫金里是个女娃,将来出嫁的时候能卖上好价钱。所以比起拉里,金里的运气还算不错。
        班主任谢老师经常谈起这个孩子,说对她一定要特别用些心思,让她好好学习,让她董事,免得没娘的孩子那么可怜。有的时候,谢老师又会替这个孩子的将来担心... ...这个时候,作为支教老师,总是那么无能为力。唯一能够做到的,就给孩子一些爱,哪怕一点点... ...

 
       村子里谁家要是生了女娃,那是最让人羡慕不已的事。生了男娃,就会愁眉苦脸一辈子了,要是一男一女,则把闺女卖个好价钱,以备儿子花钱买老婆用。女孩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胆敢自己找婆家,那是真能被亲爹打个半死的。
        由于他们的婚姻被当做了买卖,男人就为婚姻愁苦一生,女人就为婚姻痛苦一生。一旦抓到了能够缓解愁苦或痛苦的一线希望,比如生了女娃,痛苦的人们,便会紧紧地抓住那线希望,然后好好地瓜分那份财富!以者问我,为什么不给我的女儿找个男人,也许就是基于那样的背景,提出了羡慕赵老师的问题而已。

       三年级吉克石子的堂姐,在村头开了一家小卖部,还买了一部汽车经常拉运客人到昭觉赚些车钱。25岁了,说年前把婚事退了,退了人家(男方)二十五万块钱,说她不喜欢那个男人。
       问:“什么时候定的亲呢?”
       答:“五六年前。”
       问:“还能退亲是么?”
       答:“能退,只要把彩礼还给人家,就算撂断了。”
       问:“五六年前和现在相比,彩礼的价格都不一样了呗?”
       答:“就是的。现在彩礼至少要三十五万了。”
       问:“那你又能多赚了十万呐?”
       答:“都不是给我的。我爸爸会都拿去。”

       他们谈论这个事情,就好像谈论买一台什么牌子、什么性能的电视机,哪个性价比更好,哪个更便宜,哪个更划算... ...还有一种婚姻,是女儿卖出的价钱不够给儿子买回一个老婆,为了突出重围,就在直系亲属内进行无货币的商品交还。家族内不管男方还是女方都如释重负,皆大欢喜~几年后,到了学龄,父辈减轻了的痛苦,便转嫁到了那些智力极度低弱的孩子的身上。

      
除了听当地人谈论他们的婚姻,还会经常听说哪个孩子的爸爸在家把妈妈打了,还会听说哪个孩子的爸爸得了艾滋病。却很少听过他们谈论过他们的爱情故事。最浪漫的,就算是孩子说起自己的父母到了广东佛山去打工,在地图上找佛山是孩子们唯一幸福的期盼了... ...而这却让我心感酸楚、数度哽咽,因为我在珠三角管理过多家制造工厂,我非常了解那里的一切。
      
       村里的女人们,很少看到喜气的色彩。一般看上去与我岁数相仿的妇女弄不好跟我女儿同龄。吉克石子的堂姐要是不告诉我她25岁,我就会以为她至少是我班里的哪个学生的妈了。如果是在城里开家长会,老师们有的时候真的分不清哪个是学生的妈?哪个又是学生的姐?孩子们的妈妈,就是他(她)们美育的第一任老师,甚至有的时候,老师反过来要向学生家长讨教如何化妆、如何美容。心中洒满阳光的母亲,也会把阳光洒进孩子的心田。

       我们村小的几个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他(她)们的妈妈,这就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了。作为老师,我们多么希望,让孩子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使家长们的快乐再多几分啊... ...


       若干年前,大学同学小萍推荐我读一本书《发现母亲》。书的中心思想是,女人托起了一个民族。如果女人一生命运都是那么艰辛,那么,我们的民族,如何又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严修创建南开学校之前,首先在自己的家族开办女学,也是同样的逻辑和认知。

       我们作为乡村的支教老师,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点点滴滴之间,教育男孩子:尊重女性!教育女孩子:自爱、自强!为了让孩子们拥有美好和幸福的未来,我们在遇到孩子们提出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就会告诉孩子们,让她们懂得“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可是我却担心:孩子们如果接受了这种普世的价值观,她们的未来会否与现状发生冲突?希望漂亮、可爱的以者长大以后,能够说服她爸爸,不要把她卖掉... ...

(待续... ...)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育人最美。向你们致敬!

----------------------------------------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旧帖 2019-01-19 21:14:29
Post #22
Re: 走近大凉山(乡村教育,任重道远)
 
军歌1964 离线 军歌1964
萧中剑 wrote: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育人最美。向你们致敬!

过奖了。与你共勉。

----------------------------------------
追求健康、快乐、自然;体验运动、户外、山水;享受脉动、心跳、巅峰。

 
旧帖 2019-01-20 12:30:30
Post #23
Re: 走近大凉山(乡村教育,任重道远)
 
军歌1964 离线 军歌1964 走近大凉山(十一、烤火)

       进入十一月,天气就逐渐寒冷了。为了保证支教老师们的冬季取暖,支教机构给每个乡村的支教点发放了电炉和军大衣。听到这个消息的这一刻,心里就温暖起来了。
       这里的冬天真冷。早上起来,有时就能看到周围山上的积雪。如果太阳不出来,脸皮儿、耳朵尖儿,甚至骨头缝儿里都冷。

       下了课,老师们总是习惯性跑到女老师宿舍烤火,那里有生活气息,有支教机构发的电炉子,还有烤红薯。围着电炉子,老师们一边聊各自的感受、发生的趣事,一边翻腾滋滋冒气儿的红薯,然后捏捏,软了的就剥开吃。

        趣事很多。

        说,飞虎队进了一球,飞龙队因丢了分,俩队员指责争吵起来。争吵中,飞虎队又进一球。飞龙队可怜巴巴地望着我,我吹长哨:进球有效!
       上联:飞虎队协作再进球欢呼跳跃
       下联:飞龙队内讧又丢分顿足捶胸
        横批:哈哈哈哈    

        孩子们经常会争一些小事儿,最后争到老师这儿。老师也很难给他们做法官,就只能给他们讲个幼儿园小朋友常听的故事:

        “两只小熊为了一块奶酪争了起来,最后争到了狐狸那儿。狐狸拿过奶酪,分成了两块,分别给了两只小熊。一只小熊不高兴:为什么他的那块比我的大?这不公平!狐狸就把大的那块咬了一口吃掉了。另一只小熊也抱怨:他的那块比我的大了!狐狸又咬了一口大的那块。就这样,狐狸一口一口把奶酪全部吃到了自己的肚子里……”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大人有的时候何尝不像小熊那样蠢呢?这么看来,孩子们是用他们的成长经历和行为在给我们大人当老师啊~

        说,牛古本来想竞争班长,后来听刘老师讲了班长需要的条件,自己默默地上讲台把黑板上自己的名字擦掉了;
        说,孤儿阿依嫫金里爸爸死后妈妈改嫁,她自己被叔叔当做摇钱树留在家中,不允许妈妈把她带走;
        说,村子的习俗,娘家收几十万彩礼,然后把闺女送给债台高筑的夫家,彩礼被娘家人分掉;
        说,上上周克作的哥哥拎来了一袋土豆,上周阿雪拎来了一袋红薯……

        说,阿雪放学后,到校外的小卖部买了两包方便面当做她和她妈妈的晚餐,正遇上她的班主任谢老师。
        谢老师对阿雪说:“过来带几个烤红薯回家吧~”
        阿雪腼腆地婉拒:“不了,我们不吃红薯的,那都是给猪吃的~妈妈说,你们吃完了再给你们拿~”
        围在烤炉边上的老师们笑成了一锅粥……



        其实,支教生活不艰苦。不但不艰苦,还很快乐。虽然物质条件差一些,比如如厕、洗澡可能倒退四、五十年,但是物质条件之外,都是极高的享受。
        也许有人会从支教联想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上山下乡。实际上,我们无须扎根农村,来去自由,也没有丝毫信息的闭塞,上网、微信、炒股、支付、收款啥都不耽误。乌克兰与俄罗斯互怼、巴黎动乱、比利时总辞,甚至连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谁在打瞌睡我们都能知道。
        所以,日子一点儿都不沉闷。要说沉闷,就是国足与A股不提气,其他都好。吃纯天然食物的事儿,就不显摆了,免得城里人有人嫉妒。就说睡觉之前洗脚水,你们看看照片就知道我们的日子过得多美〜据说,能泡出这种颜色和香味的溶液,在日本要卖到800yen一小袋,可我们这,天然资源应有尽有〜

       除了烤红薯、用橘子皮烧洗脚水,我们还利用电炉子打边炉、煮饺子、蒸包子。


       煮好的饺子,蒸好的包子,当然不会忘记给学生们留着。孩子们吃完了以后的评价是:
             “太好吃了!”
             “好吃死了!”
             “还想吃!”
             “... ...(流口水)...“
             ”... ...(舔嘴唇)...”

      还有几天后孩子们的反馈:”我妈妈说我们也要做... ...“

       除了一边烤火一边弄点儿”美食",老师们还会为孩子们做各种事情。一年级班主任谢老师,为了训练孩子们的做手工,就自己先尝试着做出了几件工艺品。


瞧,一双巧手啊、很有功底  


      烤火论坛很有趣!啥都聊。新年假期即将结束,老师们都如期返回学校,冷清的宿舍又变的红火起来。围着电炉子,计划着2019年如何来个开门红、计划着寒假前到期末考试仅剩下的五天课如何安排、计划着学期结束后到成都的集训如何参与。
        熊猫老师总想为孩子们做点什么。他有一笔“长期支教补贴”,过几天到成都开总结会的时候就能领取了。可他说他基本上用不到钱,打算用那笔款买一台洗衣机,给孩子们洗洗衣服。
        刘老师反对熊猫老师这个想法。她认为孩子们应该自立,自己的衣服就应该自己在家洗,老师不应用这种方式“献爱心”,这种方式非但不能帮助孩子们形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反而培养了他们的惰性。
        谢老师也不支持熊猫的“洗衣机计划”,她认为物质上的贫穷根本不是事儿,再缺衣少穿也冻不死,再没粮食也饿不死,可是思想(观念)上的贫穷却是最可怕的。
        说,村扶贫干部陈琳联手深圳组织的一次“雪中送炭”行动,乡亲们家家户户都领了好几大箩筐捐赠品。那天看到呷曲换上了新衣服。就问呷曲,那是新领的衣服么?呷曲说不是,说是他妈妈新给他买的……
        其实…唉…呷曲的妈妈撒这种慌,除了虚荣心毫无意义,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返回头思考,人们的爱心,换来的是什么呢?如果捐赠仅仅是捐赠者的一次“自我精神升华”体验,那这种体验,真的如自我想象的那样升华了么?也许一边是爱心,一边是贪婪。弄不好,捐赠,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其实,我们当老师的,特别看重“感恩的心”,我们最怕他们信了“天上能够掉馅饼”的鬼话。所以,我赞同刘老师和谢老师的意见。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要继续做的,就是让孩子们懂得不能等别人资助!不能靠别人怜悯!不能要别人施舍!让孩子们明白:命运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中,好好学习,走出大山!
        老子早就说过: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老师们是绝不能糊涂的!
军歌1964 于 2019-02-09 09:01:36 编辑

----------------------------------------
追求健康、快乐、自然;体验运动、户外、山水;享受脉动、心跳、巅峰。

 
旧帖 2019-01-20 13:31:43
Post #24
走近大凉山(乡村教育,任重道远)
 
little woman 离线 little woman 哇噻,写到第十一章了~即使身于其境中,读起来每每还是满满的触动~

----------------------------------------
灵魂先行,身体跟上

 
旧帖 2019-01-20 20:36:34
Post #25
Re: 走近大凉山(乡村教育,任重道远)
 
军歌1964 离线 军歌1964
little woman wrote:
哇噻,写到第十一章了~即使身于其境中,读起来每每还是满满的触动~




这些点点滴滴都尊重原生态、尊重现实原貌,不加任何雕琢,连照片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后期美化。
这是实实在在的记录文字。希望读者朋友们喜欢,也为自己留下一些人生经历的原始记录,等若干年后,比如学生们都当了父母,他们的孩子们也要读三年级的时候,我再去这个村子,把这篇文章读给那些孩子们听... ...
那时,就心满意足了。

----------------------------------------
追求健康、快乐、自然;体验运动、户外、山水;享受脉动、心跳、巅峰。

 
» 论坛 » 磨房公益 » 走近大凉山(乡村教育,任重道远) 106

 邀请xuliang1215参加此活动